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药市场发展

中医药市场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药市场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药市场发展

中医药市场发展范文第1篇

1、在现实社会中,市场营销的作用日趋重要,已经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一些企业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产出来的东西如果不通过交换,没有市场营销,产品就不可能自动传递到广大消费者手中。从宏观角度看,市场营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一些矛盾。

3、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成功的企业有一套明智的经营原则,即有强烈的顾客意识(持久不懈地接近顾客),强烈的市场意识及推动广大职工为顾客生产优质产品的本领。

4、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首先考虑的第一任务,这一点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显得尤为突出。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医药市场发展范文第2篇

日前,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携会员单位向全国农药行业发出倡议书,倡导农药行业尤其是农药生产与经营企业,需要尽快顺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计划。协会倡议,农药企业要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并确保农药产品质量,做好农技服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宣传推广等公益活动。

协会建议,农药企业应该重点发展绿色、环保、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确保安全的杀虫、杀菌、除草和灭鼠农药品种;积极开发果树、蔬菜、茶叶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包括用于设施农业、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新型农药制剂;鼓励发展绿色农药、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高污染农药品种,争做农药产业结构的排头兵。

并且农药生产和营销企业应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质量追溯等监控体系建设,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每一瓶农药都质量合格。共同营造行业自律的良好氛围,共同监督、检举、揭发产销假冒伪劣农药的不良厂商。农药企业要从我做起,争做产品质量和诚信守法经营的楷模,为净化农药市场尽到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协会还特别强调,农药企业要向农民提供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和技物结合的配套服务成为农药营销企业的现代服务模式,在方案制定和技物组装上,要自觉坚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的原则要求,在“控、替、精、统”四个字上下功夫,尽量采用生物农药、物理防治、天敌等绿色防控措施替代化学农药或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尽量应用现代植保器械替代跑冒滴漏的落后器械,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指导农民科学控害减量用药,并鼓励研发农药新剂型和施药新方法。坚决杜绝误导农民乱用药、多用药的不良现象。农药企业要积极参与、全力配合政府业务部门为实施零增长行动组织的试验示范、培训宣传、推广应用等公益服务活动。

农业部关于《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后,各级各地积极响应,按照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切合当地的实施计划,农药行业要密切关注、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尤其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示范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作上搞好农企对接,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为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做出更大贡献。本文来自《农药研究与应用》杂志

中医药市场发展范文第3篇

中药市场十年萎缩十个百分点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患了感冒、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去医院,医生甚至是中医师也往往会开出一大堆抗生素,而流传千百年的中医良方川芎调茶散、感冒退热冲剂等却难登医院之堂;灵芝能够提高免疫力、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已为社会公众所熟知,癌症病人时常会服用一些灵芝类的中药配合治疗,然而许多西医担心这类中药干扰手术和化学药物的治疗方案而弃之不用……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同样的病症,西医和中医不仅各有说法,还各行其道,有的甚至“针锋相对”,是图省事求速效,还是标本兼治着眼远期,叫患者如坠云雾,最后往往是“立竿见影”的西医占上风。

统计资料也对中医药市场的衰退作了注脚:十年前,中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上所占比例约为28%~30%,而2004年,我国2500亿元左右的医药市场规模中,中药仅占450亿、约18%的市场份额。

“中药西化”问题多

国家一直在倡导振兴民族医药,但效果却事与愿违。专家认为,根子还出在“中药西化”上。

一是政府药品监管部门,包括西医在内,方方面面往往以西医药的理念来管理和研究中医药,如用西药的GMP生产质量标准来要求中药,以美国FDA的规范来衡量中药方剂的药性、配伍、用量,“大胆”对中医药实施“现代化的改造”,以此为名行“中药西化”之实。

二是中医药人才极度匮乏。据统计,目前全国知名中医仅有300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已年逾古稀。中青年一代能把中医瑰宝传承、发展和光大的屈指可数。在现有的中医师资源中,许多人在学校学习期间,接受的就是西化了的中医教育。在一些正牌中医药高校,中有一半讲授的是西医课程,看中医经典书籍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毕业后获取中医行医资格,也必须考西医课程。以致不少年轻中医师读不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对中药理法一知半解。

三是受西药价高利厚的驱动。由于医药体制尚不完善,当前医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处方上。药价的利润空间仍是众多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样单病种的诊疗处方,中医的处方价通常只及西医处方价的几分之一、甚至相差十余倍。在上海的一些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三成中医师在开方时有常用西药少用中药的习惯。

中西之间少沟通

除了中医药本身发展的“疑难杂症”外,中西医政策面等外部环境也极不平衡。上海看,不仅有19所中医医院、4所中西医结合医院和3所中医门诊部,而且,有104所综合性医院和90%以上的地段医院设立了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中医药发展的布局可谓颇具规模。但绝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在扶持学科发展时,优先考虑的是西医学科,中医科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专业中医诊疗机构在整个医药市场中,也不过是人力、财力、物力势单力薄的“弱势群体”,更谈不上有响亮的发言权。以肿瘤治疗为例,中医提倡手术、放化疗和中医药整合施治,而民间也大多选用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但在病人最为集中的大型医院却多持“中医无用论”而无法推广。

随着“三医联动”改革的深化,以建设亚洲临床医学中心为目标的上海,各级部门对西医西药予以全方位的重视和扶持。而在贯彻实施上海市中医管理条例和中医发展规划上,落实的措施少且很难奏效,各地区发展和投入水平参差不齐,重西轻中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政策中,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中药的措施有的有名无实,有的力度不够。

“洋中药”反客为主

比照中医药在国内的现状,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却在稳步上升。目前,英国有中医诊所3000家,仅在伦敦地区就有私人中医诊所数百家,每年有250万英国人采用中草药、按摩、针灸等疗法,耗费9000多万英镑。在法国,针灸诊所有2600多个,针灸师7000~9000人。荷兰有中医诊所1500家,接受针灸治疗的人数约占荷兰总人口的15%。美国的50个州中,已有44个州立法承认针灸,准予注册颁证营业,现有针灸师逾1.5万人。中医针灸诊所仅在加州就有800多家,每年有100多万人接受针灸疗法,有中草药专营公司400余家。而加拿大也有中医诊所3000家,每年销售中药金额1亿加元。澳大利亚有中医诊所2000多个,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次曾进行中医诊疗。

令人尴尬的是,在全世界每年中药贸易额以10%速度递增之际,排头兵却是从中国学艺的日本,占80%的份额;韩国也占10%,而在中药的发源地中国却仅占5%。近年来,日韩、东南亚及欧洲一些国家从我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再行提炼加工后高价返销中国市场。同时,外商加紧收集研究民间的中药秘方、偏方并申请专利。如牛黄清心丸是我国传统中成药,但若要生产其口服液和微胶囊的改进剂型产品,却要取得韩国人的同意,因为其早就在我国申请了发明专利。从1994年后,国外制药企业来华申请专利保护的数量逐年增长,包括日、韩、美、德、法、意、英、加等国,体现了他们的专利意识和医药战略的先导性和超前性。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制定了草药法规,世界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递增。

还中医药以“中国身”

上海中医药研究专家章继浩建议,在市场前景广阔、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亟待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首先,中医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是正本清源之症结,关系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在普及西医知识技能、追踪世界医流之际,应加大对传统中医药学科教育的建设和创新。

中医药市场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医药; 国外;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62-02

1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1.1 国外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情况

国外中医医疗机构主要分为中医、含针灸、诊所、中医门诊部,西医医院中医含针灸科、中医医院等。 这些中医医疗机构遍布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日本、朝鲜、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等国家的部分医院均选择性设有针灸、推拿、中医科室或疼痛门诊,每年为数以千万计的各国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各地诊所数量差异较大,规模不一,科室设置迥异,在亚洲和欧美一些国家, 中医针灸诊所数量较多, 科室设置较全,通常配备中医诊疗常用的设施设备。 而在非洲、中医药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机构数量较少。德国大约每15 000人中就有1家中医或针灸诊所, 美国约有8 000多家针灸诊所,荷兰约有1 600家,法国约有2 800家,澳大利亚约有3 000多家中医诊所和近3 000家针灸诊所[1]。

国外的中医院数量较少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些国家 新加坡约有20家中医医院。 近几年,德国、法国也陆续建立3所中医医院,均设有病床。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中药店内还开设坐堂医诊室[2]。

截止到2008年初,国外中医医疗机构有 5万多家 ,针灸师超过10万人 ,注册中医师超过2万名 ,每年约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3]。从1987年到2005年, 我国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4 700 余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人员。WHO在亚洲设立的 15 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有13个与中医药有关,其中7个设在中国[4]。

目前全澳有中医执业医生超过2500名 ,另有约3000名以中医为辅助医疗职业的从业人员。每年中医及针灸门诊人数最少280万人次。1985年法国的针灸师达7000-9000人,拥有近10个针灸专门学校,18个针灸、中医研究单位,6家针灸杂志,中医从业人员达 1万人[5]。西方人使用中医药的比例接近40%,5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80% 以上病人母语为英语[6]。目前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有30-50 万人[7-9]

1.2 中药业市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2009年我国出口中药产品销售额达到了8.3亿美元, 中草药贸易超过200 亿美元[4]。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2008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对欧洲出口9 270万美元,对非洲出口1 049万美元,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法国对中草药研究的力度低于日、美、德等国,每年用掉中草药达35 000吨左右[6]。中药在法国是不能作为药品进口的,目前一小部分中草药制品只能作为食品、营养品、补充食品等进人法国。较常用的中药饮片、中成药 ,以及针灸用品等均有销售。

目前 ,世界传统医学治疗市场每年达到 600亿美元 ,而且仍在不断增长。80%的非洲人求助于传统医学 ,而在中国、朝鲜、韩国和越南,传统医学已完全进入医疗健康体系。在发达国家,传统医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德国,77%的医疗单位建议病人用针灸治疗疼痛[3] 。中药产业规模小, 行业集中度低。中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

1.3 国外中医药立法

世界各国政府现在日渐意识到中医药学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中医药学在本国的发展。2006年召的世界传统医学政府论坛上,WHO和东盟力促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医疗体系,1996年美国批准针灸作为治疗方法。截止到2007年,中医药在中国、澳大利亚、阿联酋、泰国、越南、新加坡、加拿大、南非等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合法地位。世界上有54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学相关法案,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相关法案。在朝鲜、 越南等国家已被纳入国家医疗保健体系,美国有42 个州对针灸进行了立法, 意大利、 奥地利、 巴西、 哥伦比亚等国也对针灸进行了立法,承认针灸的合法地位[3,5,7,8,10,11]。

随着中医药为更多的人接受,各国保险业也陆续将中医、中药、针灸纳入保险覆盖范围。韩国国家卫生保险制度中包括传统医学,政府在1980年将在韩国的中医称为“韩医”,允许其存在并纳入医疗保险范畴。日本于1976年经厚生省通过,汉方正式列入健康保险,210个方剂、140种生药在全国范围内被列为医疗用药(处方药),自1991年1月起,部分针灸费用可从医疗保险中支付。 2003年 9月英国补充替代医学委员会通过了中医跨行业注册,西草药、中医、印度传统医学、针灸等行业平等地参与立法注册,从而保证了中医的整体性和应有的法律地位。新的法令法规于2011年4月正式施行,成为第一个进行中医药立法的欧盟国家[12]。

1.4 中医药治疗病种

目前国外中医临床上主要使用针灸方法,中药的应用也正在逐渐增多。中医药治疗的病种较多,中医对下列疾病具有较好疗效:(1)呼吸系统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2)循环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3)消化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肠炎、药物性肝损伤等;(4)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非感染性尿频、尿失禁等;(5)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疾病、Ⅱ型糖尿病、肥胖症等;(6)免疫性疾病:如克隆病、多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7)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神经痛、弥漫性神经性皮炎、三叉神经痛、中风偏瘫、面神经麻痹等;(8)生殖系统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不育症、阳痿、、月经病等;(9)其他:;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1.5 中医药教育

法国是开设中医私立学校最多的欧洲国家,也是开设中医私立学校最多的欧洲国家,2005年达到了40所,学制2-4年不等,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在500人左右[6]。法国就在7所医学院设立了针灸文凭,凡是应用针灸的医生必须获得由医学院颁发的针灸文凭。德国有中医学校几十所[13,14]。

国外中医药教育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与中国合作办学,引入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中国中医药教育界的积极支持下,境外中医药教育发展较快。国外中医药教育现有1~5年各种学制,招生对象也包括一些医学专业人员,如医生、牙医、护士、治疗师、康复医学人员等;专业设置有中医专业、针灸专业、草药专业及养生康复保健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国哲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医学史、证候学、中医诊断学、汉语、中药学、方剂学 、药用植物药、中医临床各学科、针灸学、推拿按摩、体育疗法、食疗与营养疗法等,总学时数约1800~5000h左右,主要为课堂教学,也有一定课时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全日制或业余。

1.6 中药研究

近年来,西方国家一些医药学术机构已开始重视中药的研究,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40家植物药研究机构,500多个研究项目。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业建立的汉方研究机构从事汉方药物研究,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在英国,Phynova公司以中草药为基础,开展抗感染和抗肿瘤研究。在意大利开展中医药治疗肿瘤、糖尿病的研究。估计有170多家大型国际制药公司在从事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美国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300余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从植物药中寻找抗癌活性成分,取得了较多成果。俄罗斯在中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对中医药特别是中药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临床科研工作。国际上申请中药与其他植物药的专利数量亦在迅速上升。在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芬兰、新加坡、巴西、俄罗斯等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方法之研究、中医临床研究、疾病的中医疗法研究、中西医比较研究、中药药理及毒理研究等。

2 国外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医药学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属于非正规医学范畴,在西方发达国家仍然被归类为补充替代医学的一种, 在医学教育体制中均无合法地位。目前国内中医系统的杂志还没有一种进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医药学,虽然有许多国家建立了中医药、针灸学院,但课程设置多不完善,无材及考试标准,教育水平不高。

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尚未被国际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中医药也未进入国际医保主流市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缺乏,具中医药特点的国际标准规范尚未形成,中医药产品和企业国际竞争力弱,对中医药的基础性研究大都属民间机构活动,自然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国外针灸研究基本停留在临床疗效客观性,机理研究不够。

中药材饮片和制剂质量不稳定,影响临床效果[15]。中医药学在临床、科研、教育、中药等领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我国中药产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我国中医药工业1300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 以上,排名前10的企业销售额之和仅占整个中医药市场的23.7%, 而世界排名前20 的医药企业占据欧美市场的比重则达90%,占世界医药市场的比重达60%。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 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标准,与国外“洋中药”在技术含量、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差距明显。我国药用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约有5000余种,但作过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过20%,600多种中药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不能跻身国际市场。中药出口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16]。

3 建议

3.1 加强国际中医药动态研究

应该建立一支研究“世界传统医学及中医药在国外”动态信息的专业队伍,系统收集、研究上述信息,作为领导决策的耳目、参谋与助手;成为中医药医、教、研、产、经、销机构的良友与顾问。

3.2 不断提高中药材及中成药质量、疗效

推出适合国际医药市场的中医药重点产品,如治疗疑难病症的中成药、养生保健营养型中药产品以及适合国外不同层次、不同科别的中医药人员学习需要的中医药学教材等。

3.3 拓宽与国外中医药交流渠道

在国外推广中医治疗,还需注意结合具体情况,比如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节奏等 ,来考虑疗程、中药剂型、中药品种等具体问题,与各国政府与机构合作举办国际或国外中医药大学,开展正规的中医药教育。

3.4 加强中医药涉外人员的培养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一大批既懂中医中药,又熟悉外语及外贸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包括市场调查人员、科研协作人员、合资管理人员、医疗教学人员、翻译写作人员、跨国经营人员等。因此,除中医学院原有专业外,有条件的科研、教学、医疗机构应注意开设涉外人员的培训班及专业。从而加速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

3.5 制订中药标国际标准

要成立专门机构, 组织专家制订符合中药特点的中医药标准,包括中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与再评价标准, 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及制剂的质量标准,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等主要技术标准等,以形成以中国为主的国际认可的中药标准体系、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审查标准和组织。

参考文献

[1] 王波.澳大利亚中医针灸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针灸,2008,32(6):226-230.

[2] 任硕兰,刘晓明,包文虎.国外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现状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5): 460-462。

[3] 刘德红,施永兴,陈继根,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752-1754

[4] 李泽庚. 段志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J]. 推动中医可持续发展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3):1-3,41

[5] 刘玉英, 靳全友. 中医药在法国发展概述[J]. 环球中医药, 2009,2(3): 237-238

[6] 张京红.. 澳大利亚的中医药市场与法规概览[J]..环球中医药,2009,2(1): 80-81

[7] 李红.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的特点和启示[ 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 21( 6): 359-361.

[8] 左言富.中医药在国外[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19( 3): 184- 187.

[9] 许小芬,胡正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 18(3):198-200,232

[10] 许中伟..西方国家中医药立法比较浅谈―在立法上针灸与中医药的分与合[J]..法制与社会,2007,.5: 366-367

[11] 李红 国外中医药发展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6:7-8

[12] 邢冲. 英国中医立法回顾与思考[J]. 环球中医药,2009,2(2):155-156

[13] 简柳军. 中医药在法国的现状与展望[J]. 新中医,2008,40 (12):107-108。

[14] 理查德•傅莱.. 中医药在德国的市场现状[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 7(2)::13-17

中医药市场发展范文第5篇

一种假药刊登违法广告,被曝光800多次,不仅毛发无损,而且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自已是跻身“上海市工业集团五十强”的大型民营企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神话”。上海绿谷集团便是这个“神话”的缔造者。十年来,上海绿谷集团不断变换药品名称和宣传内容,先后推出中华灵芝宝(卫药准字)、双灵固本散(国药准字),再到如今仍在忽悠患者的绿谷灵芝宝,使虚假广告内容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大行其道,误导了近150万的癌症患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成为近十年来全国最典型的系列虚假广告宣传案之一。

社会和公众质疑政府和法律的监管漏洞,癌症患者痛哭疾呼企业的社会良知和责任,而业内的有识之士则在担忧中医药行业面临的信任危机和行业困境。

众所周知,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中医药既是我国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实生活中,中医药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业内专家指出,加入了世贸组织后,最有资格代表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先进文化和独立知识产权走向世界的,首推中医药及其相关的健康产品。

可是,为什么国内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中医药产业竞争力明显不足呢?为什么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地域市场的前提下,中医药企业却难以做大做强呢?为什么中国人日渐相信西药的科学性并为其买单,却似乎逐渐忘了中医药,甚至开始讨论废立存亡了呢?

中国的中医药市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中的最大问题就是某些业内药品企业急功近利,缺乏诚信意识,肆意透支行业和企业信誉,迷信广告轰炸和恶性竞销,使广大消费者对中医药日益开始困惑,甚至失去了信心。许多中医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利用患者及其家属病急乱求医的心理,拿钱砸广告搞推广,夸大所谓神奇疗效或编造病人康复病例,以这种误导、蒙骗、欺诈的手段愚弄消费者,横行于市场,以致有了“药品虚假广告猛于虎”的说法。其次,中国的中医药业行业缺乏龙头企业来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整体优化和升级以及技术研发突破,同时亦缺少政策和资金投入,主管部门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用管理西医的方式来管理中医,用培养西医的方式培养中医,将中医“西医化”,以致切断了传统的中医师徒传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