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造成温室气体的原因

造成温室气体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造成温室气体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造成温室气体的原因

造成温室气体的原因范文第1篇

由于人类长期直接或间接的活动,使得大气组成发生变化,这不仅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人类自身健康和社会经济运作遭到严重不利影响。基于此,世界各国掀起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行动热潮,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便是其中之一。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首先要对于作为交易客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做一理论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由立法来明确其权益属性,从而为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展开奠定法律基础。

温室气体排放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向大气环境排放一定量的温室气体的权利。人类所享有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应当体现为两个层级,第一层是基于人类基本生存所需而向大气排放一定量的温室气体的权利,这是全人类生而公平享有的一种权利,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第二层,为了进一步的发展,人类需要获得基本生存所需以外的更多的排放权,而这种排放权则已不属于基本人权范畴,这种权利的行使有一定的界限,应当限制在大气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以不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为前提,而且其获得应该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南开大学韩良教授将第一层级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称之为“生存排放权”,而将第二层级称之为“发展排放权”。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中所指的便是第二层级的排放权,也就是韩良教授所说的发展排放权。本文中所探讨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也是第二层级的排放权。

温室气体排放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客体是大气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并非是一个法学术语,而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在满足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前提下,该地区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排放总量。在此范围内大气是具有自净能力的,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和自然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超过了大气环境可承受的的范围。由此可见,大气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而温室气体排放权正是人类对这种有限的大气环境环境容量的使用、收益权。

第二,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获得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在文章前面论述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中所说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并非基本人权范畴,其行使应当以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前提。基于此,私人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获得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首先由当地的环保部门对于当地大气环境容量进行评估,确定可排放温室气体的总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主体的申请赋予其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这实际上是一个行政行为,是政府公权力行使的结果。

二、温室气体排放权法律性质

(一)温室气体排放权法律属性

温室气体排放权属于排污权的一种,民法学界对于排污权的权利属性已经探讨了很多年,按照朱家贤、邓海峰等的观点,排污权属于民法中的用益物权。基于此,作为排污权的一种,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属于我国民法权利体系中的用益物权。当然这需要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分析,从民法学角度来论证其用益物权属性。

按照民法理论,用益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具有绝对性、支配性、排他性特点。所以,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用益物权的前提,就是要满足用益物权的概念和其所述的权利特征:

第一,做为温室气体排放权客体的大气环境容量是公共物品。大气环境容量是一种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而国家是这种公共物品的所有者,私人主体要行使对于大气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收益等权利时,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从政府相关部门申请所得;第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权客体的大气环境容量是一种特殊的不动产。按照中国民法理论规定,不动产是性质上不可移动的特定物、独立物,并且可供人类所支配。据此大气环境容量似乎难以特定化、难以分割,因而并不满足条件。但是大气环境容量是大气环境对于自然和人为的排放污染物的最大承受范围,这个范围是有限度的,是特定的,在此范围内通过政府公权力的行使将其分为若干份,并授予不同的排放者行使,从而使之特定化、独立化,并可为权利享有者所支配,因而满足民法上对于不动产的要求;第三,温室气体排放权具有支配性、绝对性,排他性特点,依法获得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主体,在法定的范围内享有对大气环境容量的占有、使用、收益权,权利主体可以将排放权用于自己温室气体排放使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富余或不足情况到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去出售或购买,而权利人以外的他人负有消极的不作为义务,不得妨害权利人依法行使其权利。

基于以上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温室气体排放权完全满足民法上用益物权的权利特征:大气环境容量作为环境资源的一种,是公共物品,国家是权利的所有者,温室气体排放权正是排放者依法获得的对大气环境容量这种公共物品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其具有用益物权所具有的绝对性、支配性、排他性特点,获得排放权的主体可以依法自主行使其权利,排除他人干涉,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诉讼来获得救济,所以符合用益物权的属性。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就是温室气体排放者依法享有的,在大气承载范围内向大气排放一定温室气体的权利,是权利人依法对有限的大气容量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归属于财产权中的用益物权

(二)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特殊性

上文已分析过,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用益物权,具有用益物权所具有的支配性、绝对性、排他性的权利特征,但基于其权利客体是大气环境容量这种特殊的环境资源,其又区别于一般用益物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温室气体排放权是一种“具有公权色彩的私权”。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取得受到公私法双重制约,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其属于私权范畴,但是其最初取得要经过政府公权力的行使,政府作为大气环境容量的所有者,通过法定程序赋予申请者相应的排放权,这首先是一种行政行为,受到公法的调整。第二,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取得以总量控制为前提。政府赋予排放者温室气体排放权之前先要对当地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评估,确定大气环境可容纳的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申请赋予申请者不同量的排放权,权利主体在行使时,其权利范围受到各自所获得的排放权范围的限制。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就是温室气体排放者依法享有的,在大气承载范围内向大气排放一定温室气体的权利,是权利人依法对有限的大气容量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归属于财产权中的用益物权。

三、结语

造成温室气体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发展低碳 城镇规划 设计策略 研究

一、低碳城镇的概念及发展

气候变迁是近年来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议题,而为了减缓气候变迁所造成的灾害及影响,全世界已有共识在进行温室气体的减量、节约能源等相关国际上的合作及策略的研拟。1992 年全球共 155 个国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各国互相承诺全球应共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007 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提出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文中发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逐年上升的,并且认为温室效应“非常可能是由人为温室气体造成,同份报告亦指出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当中,二氧化碳(CO2)所占总比例(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毁林、生物腐植质等)最高为 76%,接续是甲烷(CH4)占 14.3%,氧化亚氮(N2O)占 7.9%,其余温室气体占不到 3%;另外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部门,如图 1(c)部分,又以能源供应、工业、交通三者为全球前三大宗的排放部门。因此,世界各国在面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议题中,又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视为是最主要的手段,而建构低碳城镇则成为世界各国朝向永续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

综合我国几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低碳城镇提出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元素:(1)城镇的层级被认为是低碳经济主要执行角色。(2)强调减少碳排放量是最主要而且是终极目标(3)低碳城镇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以及需转换思维的发展。参考国外低碳城镇发展案例,以及国外绿色城镇指标、气候变迁绩效指标等等,提出针对我国发展的低碳评估面向,其中包含“再生能源”、“节约能源”“绿色运输”“低碳建筑”“环境绿化”“资源循环”“低碳生活”及“低碳校园”,做为评估低碳城镇表现的评估指标体系,做为未来评估低碳城镇发展表现的参考依据。

二、世界各地区朝向低碳城镇发展的减碳策略

美国旧金山市于 2005 年公布“旧金山气候行动计划”,内容包含许多推动温室气体减量的管制措施,欲将温室气体减量到最低,尔后,旧金山市亦召集全球五十几个世界各大城镇市长,发起国际性城镇温室气体减量协定“城镇环境协定”,参与城镇有英国伦敦、法国里昂、美国奥克兰等大城镇,截至 2011 年 10 月 31 日为止全球共有 203 个城镇参与,各国大城镇藉此宣示以城镇行动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决心。而城镇环境协议的内容包含七大面向分别为能源、回收、都市设计、都市自然环境、交通、环境健康及水,各个面向各有不同的行动策略,每个面向有三个行动计划做为代表,总计有 21 个行动计划,其中在能源方面,希望发展并使用可再生能源,并且减少用电;而在回收方面,希望在 2040 年可以达到零废弃的状态,同时也应减少不能回收以及人均垃圾量;而在环境健康及水方面,注重安全的饮水及食品,并且减少空气污染及废水直接排放;在都市设计、都市自然环境及交通运输三方面可以结合讨论,其发展概念强调打造市民居住 500 米以内有大众运输可供搭乘亦有绿地可供休闲,并且透过提供友善的行人与自行车的都市空间,鼓励大众减少开车以步行及自行车方式抵达大众运输场站,是倾向朝 TOD 发展的都市规划设计。

三、发展低碳城镇现状

世界各地目前已经逐渐出现发展低碳城镇的足迹,在东南亚国协中,发展低碳城镇也是该区域的重要合作项目。2008 年 10 月在越南河内举办的东亚环境部长高峰会,将环境永续城镇的发展列为东亚环境合作的优先项目,由于东协组织内国家较多开发中国家,面临都市化快速造成的民生问题,因此发展永续的概念,被视为是刻不容缓的议题。而以泰国曼谷为例,其减少温室气体的计划目标为2012 年降低曼谷地区 15%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其行动所包含的五大面向为: 1)改善运输系统,(2)发展再生能源,(3)节约能源与建物美化,(4)废弃物与废水管理,(5)扩大绿地面积。而作者认为由此五大面向发展低碳城镇需要制度面及财务面的配合,推动低碳城镇需要一笔庞大的经费,政府必须预先编列预算,并且辅以公私合作的关系,以达到执行时的协调发展目前有许多在探讨低碳城镇的文献是由大陆学者所发表的,其背景是由于大陆目前经济成长快速,各个部门的排碳量皆面临发展经济又要顾及减碳的两难。

因此许多文献以上海为例,进行对于以上海发展低碳城镇所需拟订的目标、对策等等进行探讨。上海发展低碳城镇时,除了关注经济成长,更应该注重城镇发展的质量,文中主要以上海温室气体排放量统计中的前三名部门进行讨论,分别为为工业、交通、建筑,其中在工业方面作者认为应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污染的行业,并且努力将技术提升;在交通此一面向的策略作者将其分成区域、都市、小区三种不同的层级,在区域层级方面,希望透过合理的城镇、乡村分布,引导城镇的发展要素向城镇集中,避免无效率的蔓延,而城镇、不同等级的城镇及乡村有着横向网络可联结;在城镇的层级方面,注重城镇里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且集中发展,空出绿地及自然保育空间;小区的层级则强调打破传统的使用分区限制,鼓励混合使用、高密度发展以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比例,进而减少能源使用及二氧化碳减量的目的;在建筑方面,作者提及应在建筑物密集的城镇内家强绿化及美化空间,以达到城镇范围内的生态平衡。而在Chen and Zhu(2012)提及主要以上海为进行低碳城镇发展的重点在于,上海做为一个国际型的金融中心以及重要航运中心,因此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及商业活动,而依据统计上海的私家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于 2000 年为 1.777 亿吨,2009 年的私家车排碳量较 2000 年增加 3729 万吨,平均每年增长幅度为 35.6%,明显高于城镇中的其他民用交通运输工具的 16.2%。作者认为上海私家车拥有的比例是代表生活水平、购买力提高的象征,而归纳出民众喜爱开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众交通运输特别是轨道运输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城镇发展的速度,因此郊区化所产生的都市蔓延日益严重,因此作者提出紧密发展的概念,并且需要加速大众运输系统的兴建及服务的速度,将城镇空间进行重塑,以解决都市蔓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总结

世界上低碳城镇所发展的面向众多,针对各个部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策略亦显多样化,本研究归纳世界各地区及大城镇在建筑、都市设计及交通运输方面最主要强调的策略即透过紧密发展、混合土地使用,鼓励大众搭乘大众交通运输工具、建造友善的步行及自行车环境等等,目标是达减少汽机车使用的比例,进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此亦与大众运输导向发展(TOD)的理念及规划原则相符。

参考文献:

造成温室气体的原因范文第3篇

二氧化碳是所有温室气体中数量最人、影响最人的,据估计人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占全部温室气体总温室效应的61%。从1860年左右开始的工业革命到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由280ppm上升到353ppm,增K26%。日前的年增长速度为1.8ppm,即0.5%。按目前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5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50ppm。根据现有的研究确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工业的发展而大量使用化燃料造成的。当然,发达国家在过去一二百年中的工业发展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大气二氧化碳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 因。此外,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对森林的破坏也是人气二氧化碳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据某些研究估计,从1850年至1950年,由于化引燃料的燃烧,总计向大气排放的碳为1500亿吨~1900亿吨。而在1850年至1950年间,由于森林的破坏而排放的碳总量估计为900亿吨~1200亿吨。

森林对全球人气二氧化碳的影响,森林与温室气体的关系主要是指森林与大气二氧化碳的关系。森林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光合物质,并把它保存起来。森林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与森林生物量的增长率成正比。森林被采伐利利用的过程即是二氧化碳排放的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按碳的重量来计算,含量约为七千亿吨,植物中(其中森林占90%)含有碳8270亿吨。每年由于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净排放碳量为50亿吨,火山爆发向大气输送的碳平均每年为0.5亿吨,根据理论计算海洋每年吸收的碳量约为25亿吨,大气中碳的年增加是为23亿吨。如果全球的森林不被砍伐,它的生长每年可以吸收约六百亿吨碳。但是实际上,全球的森林每年正以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由于对森林的采伐利和破坏,使森林储的碳正在迅速地排放小米。这样,从总体上说,森林反而成了一个二氧化碳的巨大人排放源。

对森林砍伐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有许多研究。70年代初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全球的森林起到吸收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作用,但70年代斤期开始发表的大多数研究结论认为,由于全球森林受到破坏,森林止向大气释放它过去储存的碳,成为大气二氧化碳的一 个主要排放源。

气候变化及其预测。很多学者认为当前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是由于温室气体大量集结造成的。从1880年至今地面气温已升高了0.5℃-0.7℃。从全球来说,高纬度地区增温幅度较大,在低纬度地区则不太明显。未来的气温变化是用一些全球环流模型进行预测的。根据人多数全球环流模型的预测,在未来一百年中,气温将增加1.5℃-3.0℃。

尽管现已观测到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迅速上升和全球变暖,但定量地确定各因索的作用并对气候变化进行准确预测还有相当困难。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地球上的因素,还有太阳变化和宇宙变化等因素。地球上的诸因素中还存在复杂的反馈作用。例如,升温可使蒸发加强、云量增多,而云量的增加则会阻挡太阳辐射,起到降温的作用。火山爆发一方面会使大气增加大量温室气体,而同时排放出的大量气溶胶也会阻挡太阳辐射而使大气降温。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结果仍在不断改进。

气侯变化对森林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对森林、农业、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呢?

有的研究认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倍后寒带森林的南界有可能会向北移动256公里-900公里,而北界只移动80公里-70公里,所以寒带森林要人人减少。古气候和古植被的资料能给我们某些启迪,有益于判断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有人根据最近冰期古气候利古植被的相关研究,认为可以相当准确地确定,人气温度每升高一度,树木的分布区域北界会向北推移100公里,而树木的分布南界会相应退缩。我们根据中新世(2千万年以前)的植被分布和目前的植被分布相比较,发现亚热带南界约比现在偏北200公里~300公里。根据气候预测,下世纪中叶的温度要比现在高l.5℃~3.0℃。所以有理由认为,下世纪中叶的气候会类似于2千万年以前的气候,而二者的植被分布可能是很相近的。有人用森林演替模型来研究未来森林的变化。这些模型通常考虑环境因子,可用于预测较长时段的森林演替和动态变化。

有人研究了美国重要的用材树种秤,结果是某些树种的分布面积要缩小,在某些地区扩人。国内也就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用材树种的分布和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大部分树种的分布面积会缩小,而单位面积的生产力却略有上升。近来有人认为,虽然气候变化会对森林产生较人影响,但人为影响可能自然变化的影响要人得多。由于人为的十地利用变化和不适当的农业可使全球的荒漠化十地增加13%,而二氧化碳增倍造成的荒漠化仅增加2%。

不确定性。温室气候、气候变化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影响,虽然已普遍受到重视,但真正要把问题研究清楚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问题都有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在温室气体的计算方面,通常认为森林采伐对大气二氧化碳影响的不确定性最大,尤其是对十壤碳排放影响的计算误差更人。至于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它决定于气候预测模型,而气候变化预测模型到目前为止并不成熟。有人对14个全球环流模刑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由于对云的反馈什刚采取不同的假定,预测的结果会有2个数量级的差别。全球气候模型的不确定性看来往5年至10年内不会有明显改善。 在气候变化对森林影响的预测中,都是根据某种“平衡式”的假定作出的,即植被经过数白年的时间完全适应于某种稳定的气候,达到一种平衡。但是在日前气候迅速变化的情况卜,植被可能跟不上气候变化的速度,所以达不到这种平衡。如果把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对森林病虫害的影 响等方面考虑进去,就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国际社会的行动。尽管问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人们普遍认为,温室气体的剧增旨定是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人量的森林砍伐肯定会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人们普遍担忧,如果这—发展趋势保持不变或者加刷是否会危及钊人类的生存环境,破坏伞球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的结果。为此各国己开展了斤多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大型研究计划,例如国际地图与生物圈计划(1GB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作用(BCTl)利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等。

造成温室气体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看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肉食是全球暧化的主因。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报告指出:畜牧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18%,超过全球所有的交通工具的总排放量,肉食是全球暧化的主因。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96倍)有65%来自肉食,产生的甲烷有37%来自肉食(甲烷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3倍)近期一项最重要的信息显示,每吨甲烷造成全球暖化的威力,比二氧化碳高出25倍,这是以100年来分摊计算甲烷暖化作用的平均值。然而,甲烷在大气中只停留10年就几乎侦测不到,20年后更几乎完全消失,因此,将甲烷的温室效应分摊为100年来计算,可说是大大低估了它的影响。由于我们减少温室气体的时间已剩下不到100年,最新的方式是以20年来计算,得出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72倍。

列举例子:澳洲阿得雷德大学的贝瑞?布鲁克教授所详述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根据资料澳洲的养牛业、畜牧业、牛、羊,目前每年约排放三百万吨甲烷。而火力发电厂约排放一亿八千万吨二氧化碳。电厂的全球暖化贡献似乎远多于牛的贡献。然而若仔细想想,甲烷以二十年为期,效力是二氧化碳的七十二倍,再二十年就变成七十二乘以三倍,很容易算出畜牧业在那段时间对全球暖化的影响更甚于火力发电厂,这是澳洲严重忽略的事实。”

肉食造成地表土壤流失的危机。畜牧业目前占用地球30%的土地,其中大部分为牧场,也包括占全球可耕地33%的牲畜饲料生产用地;全球20%的牧场因过度放牧、土壤板结和侵蚀而退化;肉畜、乳畜占陆地动物生物总量约20%。据评估,在24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有15项处于下降趋势,而畜牧业被认定是元凶之一。大量的牛羊踏在土地上,挤掉土里的空气,久而导致沙漠化。

肉食造成缺水及水质污染的危机。我们的湖泊, 河水混和了一堆极可怕的有毒物质,地下水已经被硝酸盐污染得很严重,而饲养场排出的废水,正是水源污染的最大凶手。据估计,人类 70 % 用水量是用在喂食经济动物。

一磅牛肉:需要 2,500 加仑的水;

一磅西红柿:需要 29加仑的水;

一磅全麦面包:139 加仑的水。

同样生产一磅食物,生产牛肉所需的水,为蕃茄的 86 倍,近全麦面包的 18 倍。

肉食造成人类健康的危机。1983到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中外权威机构精诚合作,在中国24个省市区的69个县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荣获我国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纽约时报》称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该项研究的主要领导者T.柯林?坎贝尔教授,发表过350篇论文,荣获包括199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在内的无数奖励,是世界营养学界的最重要权威之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就是他积一生营养学研究心得精心打造的科普杰作,本书的基本立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本书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动物蛋白(包括甚至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地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病、白内障以及老年痴呆症的患病几率。尤其令人吃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反而是更加“科学”,更加有利健康的。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我们为了保护南北极地冰山,应让地球降温最快的方法:

把我们的空调调高到环保温度26度因为,26度是空调比较省电。同学们你们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吗?电是用煤烧出来的我们一年烧的煤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可是一个惊人的数目所以大家少用电就是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了。少买不必要的家用电器因为,生产电器的工厂也属于工业工厂我在前面也提过了,工业工厂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所以,大家一定要少买不必要的电器哦!少用一次性电池,因为,生产电池的工厂也是工业工厂哦!而且一颗电池可以污染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水所以,不但要少用一次性电池而且用完了也不可以乱丢哦!

造成温室气体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能源使用;温室气体排放;养护

Eco-efficiency analysis of maintenance of asphalt pavement

Abstract:In this paper,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enance durability, reducing energy usag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paper analysis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their reasons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recommend several reasonable curing technology by comparing energy usag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life extension of Asphalt Pavements rehabilitation and maintenance treatment to make reference for making rehabilit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Keywords:Asphalt pavement, energy usag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maintenance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公路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其中以国道主干线为重点的国家高等级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成为公路基础建设的主要标志。由于沥青路面的诸多优点,90%以上的高等级公路都采用沥青路面铺装。按照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和我国交通环境的实际情况,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相当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早期修建的高等级公路陆续要进行大修,每年有6000-7000公里的沥青路面需要维修和养护,并且这个数量在不断增加。今后若干年内,在公路网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大修和养护的规模将超过在建的规模[1]。

为了处理沥青路面各种病害,已经涌现处了很多不同的工艺技术:如薄罩面、微表处、石屑封层、裂缝处理、热拌沥青修复和温拌沥青修复等技术。对于一些技术,现阶段已经有了成功应用的经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施工工艺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路面病害形式,很少从环境和能源的角度去考虑。2006年交通部颁发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给公路建设项目环保工作提供了相应的规范[2] 。“十二五”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关键期,在全世界能源即将用完和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趋势下,我们应该把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选择养护和修复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文章对比分析了几种常用的维修养护工艺的能源使用、温室气体排放和使用寿命情况,从低碳环保和维修养护耐久综合考虑,推荐了几种合理的维修养护工艺,为制定养护策略提供参考。

2 沥青路面病害及其成因

早期病害是我国沥青路面的一大特点,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关。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养护,必须弄清楚病害的成因,对症下药。我国沥青路面的病害主要有:

(1)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按照其成因不同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横向裂缝又分为荷载裂缝与非荷载裂缝。荷载裂缝主要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或施工质量低劣,或者交通严重超载,致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反复的交通荷载下,沥青面层或者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断裂[3],其主要表现为沥青面层温宿裂缝与基层反射裂缝。荷载裂缝首先在路面的低面发生,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裂缝逐点向上扩展至表面。

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与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开裂;另一种是由于路基压实不均匀或者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的不均匀沉陷引起的。网状裂缝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引起的。路面设计不合理,路基路面压实不足,路面材料配比不当,路面出现横向会纵向裂缝未及时处理等都可能造成网状裂缝。

(2)车辙

车辙是渠化交通的高等级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害类型之一。车辙一般是在高温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逐点形成的。车辙通常是伴随着沥青路面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现象,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由于半刚性基层具有较大的刚度,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中。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要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性能着手。

(3)松散剥落

松散剥落主要是指沥青从矿料表面脱落。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沥青面层呈现松散状态,以致从路面剥落形成坑槽。松散剥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较差,在水或冰冻的作用下,沥青从集料表面脱落。还有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致使沥青老化失粘所致。

(4)表面磨光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在车辙反复滚动摩擦的作用下,集料表面逐点被磨光,有时还伴有沥青的不断上翻造成沥青路面表面磨光,尤其是在雨季常会因此而酿成车祸。。造成表面磨光的原因可能是集料的质地较软,缺少棱角或者矿料级配不当,沥青用量过多等。

(5)坑槽

沥青路面的坑槽是龟裂与松散等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3 维修养护措施及生态效应分析

目前针对沥青路面的病害已经涌现出很多维修养护工艺:如薄罩面、微表处、石屑封层、裂缝处理、热拌沥青修复和温拌沥青修复等。不同的维修养护工艺消耗的能量和排放的温室气体不同,在修复和养护时,一定要根据路面结构、工艺类型和需要材料的实际数量评估维修养护工艺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沥青、石料等材料的获取、加工、运输、储存以及混合料的拌合、成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关资料显示:生产一吨沥青需要4900MJ的能量;生产一吨水泥需要4976MJ的能量;生产一吨集料需要40MJ的能量[4]。对于每一种工艺分析时,要考虑包括原材料获取、运输、加工、拌合以及维修养护施工等一个完整的过程。沥青路面维修养护的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表1,各工艺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情况见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

在修复方面,温拌沥青修复的能量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都少于热拌沥青修复;各种养护工艺下,不同的工艺消耗的能量和排放的温室气体不同。从数据来看,HMA罩面和就地热回收消耗的能量和排放的温室气体明显多于其他养护工艺;5cm厚度的能量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明显多于3.8cm;石屑封层消耗的能量和排放的温室气体多于微表处理;裂缝密封和裂缝灌浆单位距离上消耗的能量和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在所有养护工艺当中,雾封层消耗的能量和排放的温室气体最少,消耗能量最少为0.4MJ/m2,排放CO2最少为0.02kg/m2;各种工艺延长寿命情况不一,HMA薄罩面和就地热回收延长的寿命最长,可达5-10年,但这两种技术成本较高,消耗的能量和排放的温室气体都较多;而雾封层最短,大约为1年,消耗的能量和排放的温室气体则较少。

4 基于可持续的维修养护工艺选择

不同的病害类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者同一种病害类型可能同时采用几种方式来处理,因此在进行养护维修时,不要盲目的选择施工工艺,应该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考虑当地和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工艺,再通过其它的因素进行抉择。

由于路面维修养护成本占公路养护成本的比重较大,应优先做好路面养护成本的预测分析,运用成本管理原理, 建立相关线路交通流量、道路长度、通车年限、路面类型、地区因素等与路面养护成本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数学模型,针对预防性养护和专项工程养护方式,运用统计方法,推导各项因素的表达式,建立路面养护经费与交通量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以此构建路面维修费用模型,选择成本最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5]。

根据前面对各种维修养护工艺的能生态效益分析情况,在选择养护工艺时,在成本选择的基础上慎重考虑各个工艺的生态效益。尽量做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如:温拌沥青(WMA)修复与热拌沥青(HMA)修复对比,就地热再生与就地冷再生对比等。同时考虑各工艺延长寿命情况,做到用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5 结论

道路维修养护必不可少的要消耗能量和排放温室气体,但是如何把消耗和排放降到最低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上面分析看来,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是>修复>养护。沥青路面WMA修复优于HMA修复;各种养护技术能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不尽相同,但是由于沥青路面往往是多种病害同时出现,养护技术的选择也可能不是某一种,所以应该尽可能的同时使用几种技术使能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最小化,使寿命延长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争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养护技术[M].第一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吴光会,李浩东.浅谈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J].吉林交通科技2009(3).

[3]艾思伟.沥青混凝土路面危害成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公路.2010,23(10).

[4]Jim Chehovits. Energy Usag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Pavement Preservation Processes for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s[A].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