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学的作用

免疫学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免疫学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免疫学的作用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免疫学 多媒体 体会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具有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并且被公认为是难度较大、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的学科。本课程是我院为临床、预防、护理、检验等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近年来,针对此学科的特点,我院除使用部分传统教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实践,整个教学过程中展现生动、真实的画面, 变抽象为具体,教学效果增加[1]。通过五年的免疫教学实践, 本人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显著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总结,现将一些体会和经验介绍如下。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

多媒体教学通过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地得以体现[2],具有图文并茂、灵活多样、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现将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一)文字的使用应“精炼、重点突出”

“精炼”就是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了解、熟悉、掌握,重点、难点等内容心中有数,将教材内容精简提炼,归纳总结,以适度文字表现在幻灯片上,再配以相应的图片或动画,产生出一目了然、重点分明的视觉效果。对于一些难点应适当穿插一些板书和绘画加以强调,放慢节奏,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时间和反复加深印象的过程。若重点难点不突出、信息过多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思维锻炼的过程。

(二)图片选择需“干净清晰”

图片画面应尽量干净清晰,图片上的线条和标注尽量去掉,对于所讲到的结构额外用箭头标注,既清楚,又有的放矢。如若线条、标注过多会严重影响图片质量,干扰同学视线,甚至有的图片看上去眼花缭乱,很容易分散同学注意力。一张清晰的图片会给同学们带来非常直观、一目了然的映像。图片可从图谱或教科书上扫描、网上下载、采用数码相机拍摄等途径获得。

(三)软件的选择

本人主要用Frontpage作为课件的主体展示软件,辅以Photoshop做课件的图像处理、修饰、转换及压缩等处理。并用Flash做一些动画用以演示比较抽象的知识难点,对图片进行伸缩、旋转、移动,制作一系列形象、逼真的二维动画。如IgG穿过胎盘、B细胞活化信号的产生,以Frontpage作为文字性的提纲主体, 有机地把文本、动画、图像、逻辑处理、声音、视频等对象按照需要连接起来,并安排好在画面上的置、顺序, 要体现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连贯性。再以Flas制作软件制作动画,动画可作为小插件用超链接功能连接, 运用在Frontpage演示文稿中,动态展示IgG如何穿过胎盘、B细胞活化信号如何产生,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其发生发展过程,解决了其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四)课件设计中需注意的细节

课件背景色彩宜柔和, 字体颜色选择应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如白底黑字,或蓝底黄字。尽量避免选择刺眼的颜色,如鲜绿色。字体大小合适。字体的大小在教学实践中要保证教室最后一排同学清楚看到,不可以制作课件时面前电脑中效果来比量。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可适当做一些变换。如:阶梯式、菱形、圆形式切换等,可增加课堂趣味,但不宜过于花哨。对需强调的部分加以修饰,适当使用超链接,使学生既对主干有整体印象,又对单个分支也能理解和掌握。

二、多媒体技术给免疫学教学带来的改观

多媒体教学可直接将图片和文字显示在屏幕上,节省了板书和讲述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将图、文、声、像并茂,结合flas,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新知识获取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抗体分子结构及生物功能时,我们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他们从立体结构上认识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由表及里,生动活泼[3]。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比如在讲解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时,使用flas分步展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同时讲解此结构对应的功能,把免疫球蛋白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解,使之简单化、形象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另如讲解“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中,多媒体动画可清晰的显示补体从C1到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最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的全过程;

多媒体技术使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如ADCC概念,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若是用图来解释,NK细胞杀伤靶细胞要利用抗体作为桥梁,通过免疫球蛋白的Fc段结合,把效应细胞、抗体和靶细胞三者联系起来,最终执行杀伤作用。使抽象的分子直观化,如“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分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片段,为什么要用两种酶来水解,水解的位点及其得到片段有何意义,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使这些抽象的分子更能直观化。

三、多媒体技术在免疫教学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教学信息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

多媒体教学需要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 但不是把它简单堆积, 适当设计好幻灯片, 如果背景呆板, 文字过多重点不突出, 缺乏相应的链接等,使学生感觉所接受的知识无逻辑、无主次, 从而对课程失去兴趣。

(二)教师仍应掌握教学中“教”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但其终究是辅助手段, 决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教师仍应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灵活运用多媒体工具, 才能达到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选择体现其自身吸引力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和思维。

(三)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计算机知识及各种软件操作培训,多是自学制作课件。如果缺乏必要的操作知识,教师制作课件水平有限,不能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若操作不熟练,课堂实际应用时误操作或软件本身的缺陷导致软件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教学效果[4]。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是目前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完善教学反馈系统

在多媒体免疫教学过程中应完善好教学反馈系统, 如建立网上评教系统, 网上答疑系统等方便教师及时掌握自己教学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也方便学生遇到难题时能够及时得到相应教师的指点, 增大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总之,多媒体教学将是免疫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 虽然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但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不断完善, 使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高效结合,多媒体将辅助免疫教学取得更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清平,胡华平.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1):48-49.

[2]廖君,夏兴.多媒体课件制作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07,13(6):128-130.

[3]许琰,陈斌,李莉.多媒体在医学免疫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18(3):155- 157.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临床细菌学;感染控制;临床探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49-02

医院感染问题属于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而随着住院患者的增多,如何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而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细菌学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这对诊断疾病和控制医院感染存在显著价值[2]。本组探究则通过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120例,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细菌学检验,以此评价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应用价值。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住院患者,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3.5±12.4)岁,其中内科病症患者48例,外科病症患者72例,住院时间2-45d,平均住院时间(23.4±6.8)d。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等病症,事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验方法: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临床细菌学检验,而观察组患者则在住院治疗期间,采取临床细菌学检验,首先制定严格的检验章程,如标本采集和保存、标本运送和处理,其次细化临床细菌学检验工作,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如细菌培养、细菌耐药性检测等,最后根据临床细菌学检验结果,对患者感染情况作出准确判断,进而指导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观察评价方法:详细记录观察两组患者在对照检验期间发生临床感染的例数,并做好相关数据的分析比较工作。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 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发现采取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观察组,其感染控制率高达96.7%,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感染,而对照组感染控制率仅为68.3%,1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感染,观察组显著占优,P

3 讨 论

医院感染一直是影响住院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临床治疗与护理阶段也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致使感染控制率得不到有效提高,进而对患者预后康复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而随着临床细菌学的不断发展,通过细菌检验来控制医院感染就不断受到学界的认可[4],而本组探究也通过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结合其感染控制情况,对临床细菌学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笔者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笔者认为,临床细菌学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具有以下几点价值:其一,临床细菌学检验可以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感染控制的针对性,以此避免盲目用药而导致的细菌耐药性激增的情况;其二,通过不断更新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可以逐渐缩短细菌检验效率,为控制医院感染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而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其三,临床细菌学检验可以为不同科室的制定感染控制方案提供依据,如不同科室发生感染细菌的种类不同,因此通过细菌学检验,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而提高感染控制效率。正如本组探究所示,采取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观察组患者,其感染控制率高达96.7%,显著优于对照组68.3%,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笔者认为,目前不少医院的临床细菌学检验实验室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建议通过以下方面来改进临床细菌学检验质量:首先应该不断更新细菌学检验仪器,这样能够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其次要鼓励检验人员进行定期进修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检验技能;其三要加强细菌学检验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深入到各个科室,使其正确认识细菌检验的重要价值;其四是完善细菌学检验的相关章程,以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细菌学检验。

综上,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临床细菌学检验,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以此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常武.临床细菌学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8):369-370.

[2] 柳振华,宋来春.临床细菌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综述[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7):23-24.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等效论;文化差异;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69-02

一、金及其“等效论”翻译思想

金(1921-2008)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实践家、翻译理论家。在1984年与奈达合著的《论翻译》(On Translation) 一书中,他将奈达的“动态对等”引入中国;在1989年出版的《等效翻译探索》一书中,他正式提出“等效论”这一重要翻译思想。金的“等效论”源自奈达的“动态对等”,两者既有关联,又有质的差异。奈达的翻译思想缘起于圣经翻译,带有浓厚的为宗教服务色彩,这使其未能更好地传达文学翻译中美的意象。而深植根于中国传统译论的金“等效论”则相对于前者有较大提升。当金翻译《尤利西斯》之时,要面临的不仅有文学的美,更多的是文化的传达以及文化差异的消弭。也正是如此,金才从中国传统译论及文论批评中寻求“等效论”的支持,成为中西翻译理论结合的典范。金的等效翻译理论旨在为文学翻译服务,因而对于文学翻译实践而言,具有潜在的指导价值。

“等效论”是指“翻译对接受者(听众或读者)的效果,应该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的效果基本相同”。关于等效论,金明确了三个重要概念:接受者、效果、对等。“接受者”包含两种语言(原语和目的语)的接受者。在等效论中,金将读者接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之前的翻译中,绝大多数人强调译本的转换,并将翻译过程止于此。对于读者而言,其接受程度如何根本没有得到关注而且没有衡量的标准。另外一个概念“效果”指信息对接受者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只包括信息对接受者的作用(即接受者的感受),不包括接受者的反应”。效果的实质内容是信启、对接受者的作用,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三大要素。这些要素对文学翻译来讲,突出文学翻译的韵味和其艺术效果至关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金等效论的“对等”并非简单的从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探讨的对等,他强调的是译文效果的对等。“对等”是“一种综合性的关系,是依靠艺术的眼光和文化语言素养,全面细微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对等是个相对的概念,原文与译文之于读者的效果会有所差异,但不能因此就否定等效的概念,对等是严肃翻译工作者必须追求的目标。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现状及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任何一种语言都深深植根于它所处的文化当中。当代英国译学理论家苏珊・巴思内特曾把语言比喻为文化有机体中的心脏。她说:“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我们在文学翻译时也不能冒险将文学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因此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在这种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交叉,碰撞与冲突,如何恰当地处理并化解这种碰撞与冲突,就要求译者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正如奈达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文学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可见译者的跨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文化差异会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生存环境生产活动差异: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会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还有历史宗教文化差异: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文学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文学翻译难题。这些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想要翻译好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文学翻译方法。

三、金的“等效论”在消弭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层面上的应用

文化差异给文学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语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换言之,词语的表层指称意义相同,但词义深层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却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于是产生出完全不同的联想。金的“等效论”源自奈达,但已经“脱胎换骨”,成为是中西翻译理论结合的典范。奈达的“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针对《圣经》翻译,因而在传达原文形式结构、保留艺术价值和美学效果方面并不适用。恰恰相反,金“等效论”强调接受者、效果、对等三个重要概念,强调效果的实质内容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三大要素,对文学翻译而言更具有指导作用。试看下面两个小例句:

[译文]一一我沏茶水就沏茶水呀,各罗根老大娘是那么说的喽,我撤小水就真撒小水。

――老天爷,这是茶水没错,海因斯说。(金译第17章)

这段翻译的亮点在于黑体部分的“小水”一词。在这句对话中,Mulligan巧用英文单词make,一语双关,巧妙地将茶水比作尿液,并且用一种优雅的方式表达出来。而金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选择使用“小水”一词,该词并不在日常生活中多见,而常见于中药用语之中,如果熟知中国文化,就能看出金在翻译中对“等效论”地极致追求。

2.[原文]And so say all of us, says Jack.

――Thousand a year,Lambert, says Crofton or Crawford.

――Right, says Ned, taking up his John Jameson. And but-ter for fish。(U12)

[译文]一我们大家也都这样说,杰克说。

――一年一千,兰伯特,克罗夫顿或是克罗福德说。

――对,内德拿起自己的约翰・詹姆森威士忌说。吃鱼有黄油。(金译12章)

在这个翻译中,词组butter for fish是爱尔兰人常用的一种祝酒词,意思类似于中文“干杯”。倘若在此处不遵循“等效论”原则,将其简单处理为中文“干杯”,蕴涵于原文当中的文化特色就荡然无存。为此,金将前句中增加“威士忌”一词,让读者在具体的语境中来体会,即将发生的行为虽是中文的“干杯”,但却表达为“吃鱼有黄油”,不仅将文化差异消除掉,而且将新的表达方式引入到中国文化中来,一举两得。

四、结语

在文学翻译中,东西文化差异的存在随处可见,巧妙地消除差异是提高文学翻译质量的关键。与此同时,能适当传递文化差异的文学翻译能使译文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所以,译者不能仅凭字面的意思来文学翻译,而应该多考虑一下两种文化的内涵差异。尽量使读者在接受程度一样的“等效”。译者不仅应使两种语言对接成功,更是要使两种文化的内涵对接成功。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应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其文化背景和内涵,使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自如的转换,使译文臻于完美和准确,达到一种“效果对等”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l]Jin Di.and Eugene A.Nida. On Translation[M].Hong Kong:City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2006.

[2]Ma Huijuan.A Study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3]Snell-Hornby,Mary,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Amsterdam Philadephia:John Benjamins,1998.

[4]金.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

[5]刘军平.《尤利西斯》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J].中国翻译,1997(3).

[6]吴显友.《尤利西斯》的语音修辞及其语言诗化倾向[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5).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梅毒;作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010-03

梅毒是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引起的一种易传染的性传播疾病[1]。梅毒是一种易传染、危害性大的人类性传播疾病[2-4]。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已经被我国卫生部列为手术前、孕妇产前的必检项目,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之一[5-6]。因此,选择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实验方法非常有助于梅毒的诊治。为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所起的作用,该研究选择该院临床中心2012―2013年收治的160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临床中心的160例梅毒患者血清与135例非梅毒患者的血清为实验标本,梅毒患者血清标本通过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血浆3 mL,将血清分离,保存在4~8 ℃的冰箱,待检测[7-9]。

1.2 仪器与试剂

CLIA试剂盒、TPPA试剂盒均为日本富士瑞必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PR试剂盒为上海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将160份梅毒患者血清与13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标本分别同时进行CLIA和TPPA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将160份梅毒患者血清与13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CLIA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时,再进行TPPA和RPR检测,探讨TPPA阳性结果的S/CO值与TPPA、RPR之间有何联系。所有进行检测的试剂均达到实验要求,且操作均按照操作说明书操作[1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①160份梅毒患者血清中,CLIA法检测阳性151份,TPPA阳性130份,以回归分析结果为参考,CLIA法的阳性率为93.75%,TPPA法的阳性率为82.50%,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P

②135份非梅毒患者血清中,CLIA法检测阳性率为2.28%,TPPA法检测阳性率为9.28%,RPR阳性法检测阳性率为10.37%。CLIA的S/CO值在2~11有3份,其中TTPA阳性12份,RPR阳性14份;7

③CLIA与TPPA结果不一致的21份,经RPR法检测,阳性4份,1份含TP31、TP47条带,3份含TP32、TP47条带,1份 含TP17、TP32、TP47条 带,检测结果未显示出的4份,为TP45阳性。14份RPR法检测阴性的标本,通过CLIA法验证也均为阴性 [11]。

3 讨论

梅毒对人体的危害多种多样,越早对梅毒的确诊,有利于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梅毒临床确诊按照梅毒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和患者的临床症状作为判断依据[12]。TP-ELISA适合数量较大的操作,但测量结果经常遇到假阳性的情况[13]。CLIA技术是ELISA技术的更新技术,以敏感的化学发光底物代替原始的底物,其特点是信号模式可被酶增强,而且发光信号时间被保持和拉长了,一方面保留了发光免疫分析超高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传统光信号持续时间较短等缺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米诺发光和碱性磷酸酶催化金刚烷衍生物的方法是当今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CLIA法对各期梅毒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97.5%,因此其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梅毒的方法[14]。

该研究发现, CLIA法的阳性符合率高于TPPA法。研究发现,CLIA法为阳性结果时,S/CO值较低时TPPA会出现阴性结果, RPR法发现14份为阴性,CLIA法验证结果也为阴性,由此可说明CLIA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TPPA法;此外,实验中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可能是标本处理不当导致的。

采用RPR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为4份,1份为TP17、TP45条带,2份为TP45、TP47条带,1份为TP32、TP45、TP47条带。这是由于CLIA包被的梅毒抗原特异性导致的,而TPPA采用的抗原是提纯后的致病性梅毒螺旋体菌体,对TP15、TP17、的抗体选择性较强,当仅有TP15、TP17抗体时,TPPA只会出现阴性。有研究发现梅毒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为TP47 [15],活动期梅毒标志的抗体之一是TP15 [16]。因此推测,9份抗体梅毒标本可能属于早期感染或隐性感染的患者,在早期或隐性梅毒感染中的检测CLIA法比TPP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综上,CLIA作为一种新开发的梅毒抗体检测试剂,相比TPPA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且容易操作、自动化技术高、结果判断准确且重复性较好等优势,有望成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 魏寿忠, 林桂花, 陈依平, 等.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1):1351-1352.

[2] 刘建华.4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在临床中的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31(9):1031-1032.

[3] 高俊,黄文红.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假阳性结果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1439-1440.

[4] 武建国.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的探讨[J]. 临床检验杂志, 2006,24(4):241-243.

[5] 程艳杰,王广杰,王旭,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29(3): 272.

[6] 侯晓菁,梁艳,陈洁,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实验评价[J]. 检验医学, 2010,25(5):365-367.

[7] 谢昭宁.多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比较[J]. 安徽医药,2013,17(5):797-799.

[8] 张良芬.梅毒螺旋体47kD脂蛋白的研究现状[J].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4):219-221.

[9] Rollier C S, Reyes-Sandoval A, Cottingham M G, et al. Viral vectors as vaccine platforms: deployment in sight[J]. Curr Opin Immunol, 2011,23(3):377-382.

[10] 何惠,周迎春,刘基铎,等.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 32(13):1469-1470.

[11] 白雪梅,闪全忠,刘欧,等. 不同方法检测抗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的79.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2007,25(2):96-98.

[12] Brown DL,Frank J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yphilis[J]. Am Fam Physician, 2003, 68(2):283.

[13] 党京丹. 三种梅毒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13,13(5下半月):578-579.

[14] 杜静,张泽芸,周薇,等.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与评价[J]. 广东医学, 2012,38(8):1100-1102.

[15] 柳丽娟,戴振贤,卓传尚,等. 梅毒螺旋体抗体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10(5):569-570.

免疫学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 负面反拨作用

1.引言

提起大学英语各类级别考试,广大教师和学生深有感触,作为目前唯一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它无疑客观地检验了语言教学的阶段性效果,同时对教与学都产生了正面或者负面的反拨作用。大学英语三级考试(PRETCO)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供艺术类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加的标准化考试。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其英语教学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基本要求》同时也指出高职高专院校应把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A级(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Level A简称PRETCO)作为学生可达到的最终标准。我院是以传媒艺术为主的高等普通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学生都要参加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因此我尝试探讨克服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的措施。

教育界把测试对教学的影响称为反拨作用。众多的反拨效应理论中, Hughes(1989)认为反拨作用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正面或者负面作用,如果测试科学合理,则会推动教学与学习,否则就只会阻碍教学相长的进程。Alderson和Wall(1993) 指出,大型语言测试会影响教师的各类教学安排与态度,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兴趣,甚至会对学校管理者对于教学评估产生深远影响。

2.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对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分析

我对2011年12月刚刚参加过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播音主持专业的6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文献综述的分析,对该考试的负面反拨作用总结如下。

2.1对这种考试极度漠视。尽管69名学生都是艺术本科类的,通过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是他们顺利拿到毕业文凭的标准要求,可是有10多人(14.5%)居然缺考,虽然不排除这些学生自由散漫惯了,但根据我的了解,他们对自己的专业类别考试还是非常重视的。另外有10名学生表示对这类考试根本就是无所谓,也没有复习,过不过就那样,“裸考”通过了则是侥幸获胜。难以相信有将近20%的学生根本就无视这样的国家级英语考试的存在。

2.2考试设计不科学,实用性不大,与现实社会需求脱节。有20名(28.9%)学生表示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根本就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没什么促进作用。他们反映,一般情况下,日后他们用到英语的可能性不大,可是这类考试却跟学位挂钩。部分学生表示英语确实越来越重要,可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是能听懂、会用英语交流的人才,而三级考试根本就没有多大的说服力。还有少数学生认为这就是应试教育卷土重来,课堂完全就是讲解试卷,强化应试技巧,跟英语应用能力脱节。另外,学生还反映考试过程很僵化机械,试卷加铅笔的模式容易让那些不法分子趁机贩卖答案,同时也让很多学生产生了作弊的强烈动机,这让那些认真备考的学生倍感委屈,无法体现客观和公平。

2.3考试让英语学习者更加迷茫。有11名(15.9%)学生表示大学英语三级考试非但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反而让自己对英语学习感到更加恐惧和迷茫。他们中学时代面对繁重的课业,整天埋头学习,钻研语法、词汇等备考战术,上大学了,仍然是老一套,本来对英语就很抵触,社会对他们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却是听说交流技巧,他们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目的又应该是什么。

2.4考试让老师们何去何从。我不想在此高谈阔论关于英语学习让国人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却收效甚微云云,但是作为一名在一线讲台奋战了十来年的大学英语老师,有时候真的觉得无比彷徨。偌大的教室,百余名学生欢聚一堂,他们为未来而来,可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却非常反感英语。我经常看到的是漫不经心的眼神和被逼无奈的表情。每年大学英语过级考试的前夕,课堂的各类安排不得不中断,因为学生有这样的备考需求,其他教学安排学生没有兴趣,语言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则堪比老师的地狱。可是枯燥的考前复习又最终让学生对英语课堂倍加怨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让人无奈。

3.如何克服负面反拨作用

首先,对于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国家应该合理安排他们的课程体系,如果说英语只是部分用人单位考虑因素的话,就没有必要全民学英语,而且是强制的。当然我们也需要全面科学地看待这个问题。胡学文等(2011)通过对各个层次的用人单位的社会调查,发现超过70%的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外语能力,但是他们最需要的是流利运用英语的交流能力,在目前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仍然是他们参照的标尺。我以前的工作单位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该校在广大师生“英语学了没用”的呼声日渐增高的情况下,于2011年秋季下达了对于普通专科和艺术本科来年各类学生取消必修英语而改为彻底自愿选修的决定,结果超过92%的该类学生选了大学英语课,跟必修课没什么差别。因此,取消大学英语课不太现实,可是学生却实际上没有多大兴趣,另外,对他们将来工作的用处也不明显。我认为,这应该是为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中国英语教学界的一块心病却迟迟没有良药的真正原因所在。可是问题总是需要解决的。胡学文等(2011)指出了除了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和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测试评估体系。试想,如果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原本就叫大学英语水平能力测试)真正跟社会需求挂钩,强调测试日常英语交流能力,附带要求简单的阅读电文和撰写英语邮件的能力,那么有了这把全中国的英语能力测试标尺,大学英语课堂体系和模式应该能够走向合理化。

其次,我认为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努力尝试改革教学法,尽量让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扬长避短,对英语教学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我的问卷调查中有5名学生提到通过该类考试能够提高继续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其实,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比如这样的考试至少可以阶段性地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听力和读写;更重要的是考试通过确实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如果后期的课堂上穿插英语听说训练,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总之,对于全国性大学英语级别考试,广大老师们责无旁贷,需要消除学生的消极漠视态度,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和责任,变换考试复习的方式,点燃学生为通过考试而努力学习英语的热情,考试前期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有效指引,从人文教育的层面引导学生做公正客观的考试人,教育他们考试舞弊的道德谴责效应,这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考试之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疏导,让那些自信心高涨的学生进一步训练和提高英语的多方面技能,让那些在考试中失利的学生更加发奋学习。只有在广大一线大学英语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大学英语级别考试(包括三级考试)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其负面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UP,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