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科技的利与弊

现代科技的利与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科技的利与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科技的利与弊

现代科技的利与弊范文第1篇

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过程,它是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其形象性及直观性显而易见,通过创设情景、信息传递、网络链接,既扩充了课堂的知识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肯定其积极一面的同时,又深刻感受到在新鲜生动的课堂上似乎或多或少缺失语文性与自主性。在此,笔者从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弊端进行分析。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语文性 利弊

一、借他山之石――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中职语文教学之利

如果说语文学习是知识能力吸纳、素养养成的过程,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台有效的“吸收器”,学生可多渠道地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如果说语文教学是倾吐,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台新颖的“扩音机”,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教师以恰当的形式传道、授业、解惑。

1.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课堂教学“形象化”。职校学生往往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要让全体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但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普遍较弱,尤其对象征性诗歌与散文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如笔者在上《红烛》一课时,让学生观看红烛燃烧殆尽的过程画面,分别配上李商隐的《无题》与闻一多《红烛》的朗诵,在视听觉、文字的比较中,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感动,“烧罢!烧罢!”那声嘶力竭的呐喊,让学生更好地自我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也轻松落实了。又如在《致橡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观看凌霄花攀岩橡树、木棉相伴橡树等不同影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凌霄花的依附、木棉的独立,也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爱情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将抽象的理念化成具体的形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2.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情境“立体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建构、身心特点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求,运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走进学习情境,身临其境,在情境中感受、发现、质疑、解答,品味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体会作者的心境,提高自身的情感价值观,提升语文学习的乐趣与兴趣。如在教《心灵的歌吟》单元时,笔者让学生自读初步感知几首词,品读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为每首词选择配乐,自主体悟词中蕴藏的情感与音乐情境的有机融汇,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诵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了朗诵的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信息“多元化”。语文教学若仅仅依靠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固有的知识储备,那是远不足矣。这样网络优势显现出来了,既能收集更多的信息资源,又能将教师、学生与网络资源库有机结合起来,增大师生的资源信息量,拓宽了语文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搜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源如网页、图片、影像等,学生也可自己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这种“拓展式”网络学习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利用班级网页、个人博客、微博进行及时交流、研讨、学习。如笔者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设置了“走进名家”“走进百家”的环节,组织学生进入计算机机房,通过网络研读经典、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网络阅读氛围,撰写读书心得、美文品鉴,这种“协助式”交互网络教学有效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进而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4.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习“自主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没有学生内化和动态生成,就没有教学存在的意义。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在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如笔者在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时,制作了一个网络课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己走向完善,在比较学习的“探究式”网络教学环节,学生在网络上找了很多海子创作的诗歌,在论坛上展开讨论,比较诗人海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心境,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提升了他们读、写、品的语文基本能力,增强了他们自我学习的成功感。

二、显几处误区――中职语文教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之弊

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确实发挥其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和使用误区,也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并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汁原味的语言滋味。

1.课件华而不实,教学目标达成理想化。部分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容易过于强调绚丽的外表,整堂课热热闹闹,学生眼花缭乱,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绚丽的动作设置、音响等,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教学主题,干扰学生正常思维进程,不能扎实地进行语文基础教学,如在一节《再别康桥》的公开课上,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了一个flas制作的配乐诗朗诵,画面精美,音乐轻柔,师生如痴如醉,但却将学生初步探知语言文字本身魅力的意识彻底阻断,无法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何谈培养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因而,我们语文教师要适宜地褪去过分华丽的外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顺序性。

2.多媒体统领课堂,教师成为“放映员”。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课前制作好的,很难临时变更。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会因学生的动态生成而放弃用课件操纵课堂,甚至被学生不按“剧本演出”弄得不知所措,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往往一堂语文课的程序模式定势: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多媒体展示冗长的“标准”答案。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只能被课件拽着走,学生的知识内化有多少?课堂内容看似丰富,动态生成何在?教师到底在课堂上发挥了怎样的师者作用?因而,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学习规律去预设我们的课堂,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教师的教;在课堂上恰当运用课件的“交互性”,发挥教学机智,关注学生的学。

3.丢弃语文传统教学手段,削弱语文的本色本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而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这一基本语文能力,用多媒体教学追逐教学进度。课堂上听不到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只有音箱中传出来的无形之声,没有教师的昂扬激情、低音垂泪,如何感染学生走进文本,甚至一些字词基础知识往往只是在屏幕上一闪而过,稍纵即逝,学生无法反复咀嚼品味,进而无法深刻理解认知。优美的语言、错落的句式、点睛的修辞所创造出的语言魅力,不是声音、图片和影像能表现的,唯有学生自主领悟才能深切领略语言艺术之美。

总之,“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是昨日黄花,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中职语文教学需求。那怎样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并达成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暂且也只能说是探索中实践,实践中总结,且行且思,但切记始终不能离开一个“语”字。

【参考文献】

【1】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现代科技的利与弊范文第2篇

在高考作文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科技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冲击”――科技会不会对文化构成冲击?又会构成什么样的冲击?2012年湖北卷作文题就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到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诚然,电话、短信、电邮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消减了我们生活中的恬静和诗意。可是我们不妨思量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或许能带给我们诗意和遐想,可在“烽火连三月”的情况下,恐怕还是一条快捷的短信更让人放心。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得失,对如何处理好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作出深刻的反思:是为了保存传统的美好而抱残守缺,还是为了方便快捷就抛弃传统?是在传统的树干上嫁接上时尚的枝条,还是在崭新的文化中打上做旧的补丁?……

我想,应该思考这类问题的绝不仅仅是我们的中学生,更有我们的决策者,我们的专家,甚至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反思永远强于抱怨,只有总结反思,才能使我们的下一步走得更好,走得更稳健,从而一步步接近我们理想中的伊甸园。

与此一脉相承的便是今年广东卷的作文题。所不同的是,广东卷的材料放弃了书信与手机,代之以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就像让你去品味尺素与短信、泛舟与高铁、书法与“键谈”、远足与网游、品茗与快餐之间的利害得失,又岂是一个“利”字或“弊”字可以概括得尽的?这当中,掺和有科技的因素,有文化的因素,有传统的因素,有心理习惯的因素……其实,人们最希望拥有的,乃是现代科技的便捷再加上传统文化的醇香,而这恰如鱼与熊掌,兼而得之实在不易。

高考作文涉及的另一方面的话题便是“科技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冲击”。例如,今年的辽宁卷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旋而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真正的美景。”

读罢这则材料,我忽发奇想:如果“当年那些祖先”能够“穿越”回来,即便他们依然认为篝火、明月、星汉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景观,但他们还乐意栖居在山洞里燃着篝火欣赏那满天繁星吗?现代科技已经早就潜入了人们的灵魂深处,纵然我们会偶尔生出几许怀旧的情愫,那不过是我们在内心珍存的原始记忆陨落时的一丝惆怅;纵然我们心向往之,也未必愿意返璞归真。在现代社会中,像陶渊明、梭罗这些真正倾心于自然的隐者已经很难寻觅了。

在高考作文所涉及的有关科技的材料中,还触及了近乎于“科幻”的话题。例如,2013年北京卷的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就是文学家与科学家的一组对话――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这则材料貌似一个“穿越”故事,但探究的还是科技对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的影响,偏重于谈科技之“利”。手机(作文材料中被当作现代科技的代表和象征)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倘若3000年前我们就有了手机,那么漫长的人类历史就一定被重写!

今年天津卷的作文材料,讲的是一则带有几分科幻色彩的故事,揭示了现代科技给人带来的“荒诞感”――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那么一天,不知道这样的情形是否真的会出现,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形出现究竟是喜是悲。这则材料让人想起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样是一种假设,“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让你假想记忆移植之后出现的局面,而这则材料却是“生动呈现”了植入记忆芯片后的情景,命题者想问的是:对此,你怎么看?不管怎么说,头脑大概已有些僵化的我,思来想去都无法接受这一假设,因为倘真如此,我这教师饭碗就要泡汤了。

现代科技的利与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影响;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04-01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科技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运用电脑上网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闻浏览、网络游戏等更是以其丰富多彩、新颖刺激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和青睐。对于网络这个新事物的出现,社会各界对其褒贬不一。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方面,究竟是利还是弊,是堵还是输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辩证地讲,网络有弊有利,是一把货真价实的双刃剑。

一、网络之利

(一)网络可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网络是一个无限扩展的平台,是知识的海洋。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网络,这位知识渊博、永远不知疲倦的老师和朋友,就是我们学习与交流的良师益友。社会往往给予青少年的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个人小天地,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作玩伴。而此时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知识积累的旺盛时期,网络上的各类网站不但为其提供了一个或多个玩伴,而且内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军事才能方面的,有经济投资方面的,有运动方面的…… 适当参与可以锻炼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成败得失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犹如亲身经历,给课余生活实践增添了一个模拟的环境。

(二)软件程序的学习、设计与编写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软件的程序逻辑完整,学生参与到程序的学习、设计和修改,可以让程序软件随着自己思维表现出无穷魅力。虽然软件内容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粗糙,但至少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自身的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或长辈能在编程方面加以正确引导,也许将来可以为我国的软件开发事业培养出杰出人才也未必可知。

二、网络之弊

(一)有损身心健康

电脑的屏幕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接触电脑,会引起神经衰弱、视力下降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疾病。经调查表明,常玩游戏的学生视力绝大多数偏低于普通学生。长时间心情紧张的端坐在电脑前,不良的端坐姿势也可能引起脊椎畸形发育,甚至“驼背”。试验证明,超过三小时端坐在电脑前,就会发现肩周疼痛,眼睛干涩,身心格外疲劳。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一旦玩起游戏就忘乎所以,几个小时,甚至整天整夜都不休息,这种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必然引发学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二)分散学习精力,转移学习兴趣

青少年本身心理自制能力较差,而有趣的游戏内容,精彩的游戏画面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很容易让其上瘾,最终丧志。从一些经常玩游戏的学生来看,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学习热情低落,结果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为了达到玩游戏的目的,不遗余力想尽办法来对付家长和教师。因为玩游戏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有的更是通宵达旦地沉迷其中,废寝忘食,这不仅使自己在第二天的学习中提不起精神,而且也直接影响了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学习造成一种不良的风气,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产生人格的缺陷

由于现在很多游戏本身内容上的不健康,加上青少年缺乏对事物的辨别与判断能力,容易对正在成型期的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网络语言”的传播,加上其“英雄、美女”的不良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发展健康状况。电脑只是人机对话,即使是人与人的网上交流,也会造成“电脑控”。如这种状况长时间得不到纠正,甚至可能引发抑郁症。而网络游戏的不规范发展,还可能会为学生接触黄色污染开辟一条极为便利的隐密通道。

三、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引导

首先,应该对程序运营商和网吧进行严格管理。

目前对网络的管理,基本上就是一味的堵。当然,堵,也是制止其进一步扩散其负面影响的方法之一。但试想,一个对绝大部分人都有着不小诱惑力的东西,成人尚不能拒绝,何况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呢?况且这又是一个个网吧老板们的生财之道。堵,实在不易。但我们又绝不能对其引发的问题放任不管,我们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

现代科技的利与弊范文第4篇

首先说黄金。读者或许知道金戒指的来历:“金”与“经”同音,金戒指在古代称为“经戒止”,最早出现在汉代的皇宫内,是后妃在月经期间用来作为禁戒的标记而佩戴的,后来才逐渐演变为婚配的定情之物,或显示身份的装饰品。

据有关资料介绍,医学科学家用黄金研制了一种带有放射性的“黄金药剂”,这种特殊的药剂注射到人体内,其射线能杀灭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嗣后黄金还能转化为无害物质,顺利排出体外。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医药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口服药,使很多病人解除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痛苦。这种药物就含有微量的黄金,治疗效果比其他抗风湿药物更胜一筹,而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很小。在临床医疗方面,利用黄金良好的延展性制成的金箔,既可治疗皮肤溃疡,又能用于处理烧伤和烫伤的创面。外科手术时,用金丝固定骨折患者的碎骨,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又无毒性,因而颇受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

前些年,由于受国外食用黄金风潮的影响,国内一些餐馆、酒家公然推出了“黄金宴”、“黄金酒”,竟也吸引了一批大款富豪去慷慨品尝。据称是利用现代科技将黄金制成直径万分之一毫米的金粉,然后撒在菜肴上或是混于酒中。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黄金并非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金粉对人体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自然谈不上滋补身体之效。随饮食进入体内的金粉,只不过是胃肠消化道的匆匆“过客”而已,基本上随粪便排出体外。此外,有人研究发现,黄金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纯,含有一种叫“氯化钠金”的金盐,是一种能引起强烈过敏反应的物质,进入肠道后可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黄金是不能吃的。

再说银的保健效用。据史料记载,隋唐时代我国北方牧民就发现,马奶放在普通的瓷制器皿中,几天就会变质发臭,然而银碗里的马奶却能较长时间不变质。由于银的杀菌能力很强,故被誉为“永久性的杀菌剂”。现代研究证明,银的杀菌机理是因为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银离子,能将细菌吸附其上,细菌赖以呼吸代谢的酶就会即刻失去作用,使细菌无法生存。美国学者曾做过一项试验:将50加仑的污水(其中每毫升含7000多个大肠杆菌),经过3小时银电极处理之后,污水中所有的大肠杆菌全部死亡。据研究,伤寒杆菌在银片上只能存活18小时,白喉杆菌在银片上也只能存活3天。由于银的杀菌功效显著,因而在医药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现代医药业将银胶体沉淀在纱布、药棉上,制成银纱布、银药棉,可治疗脓疮、溃疡等疾患,疗效很好。在野外作业、劳动或其他原因而不慎受伤,可将佩戴的银首饰或其他银器贴在伤口上,能有效地防止感染。

目前世界上超过半数的航空公司使用银的滤水器;许多国家的游泳池内的水也利用银来净化,这种净化后的水不像使用化学药品那样刺激游泳者的皮肤和眼睛。近些年来,我国从事计划生育的医务人员,采用银夹输卵管绝育的办法,不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损伤小,而且复孕成功率高,几乎无后遗症,其效果大大优于其他绝育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银器能验毒之说是不可靠的。科学研究证实,银器与有毒物质接触,并不一定全变黑,只有在接触含硫物质时,才能使银器表面产生一层黑色的硫化银而失去原有的光泽,但是含硫的物质却不一定有毒。诸如鸡蛋黄就含有较多的硫化物,银器与蛋黄接触不久即会变黑,而鸡蛋是无毒的。剧毒的硫砷化物――砒霜(三氧化二砷)含有微量硫元素,能够被银器检验出来。相反,现代化学剧毒药物氰化钾、氰化钠等,由于不含硫元素,也就不会使银器变黑。所以说,银器验毒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总而言之,对于金银的保健效用,应该以科学的眼光来认识,不可良莠不分或因道听途说而一味盲从。对于日益增多的金银首饰佩戴者来说,耳坠、耳环、戒指、项链、手镯等,对人体不仅有装饰作用,增加人的风度,而且可以给人心理上带来愉悦,同时对身体也有直接或间接的保健作用。然而佩戴必须得法,否则也会带来危害。在佩戴金银首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暑热天不宜戴首饰。因为暑热天出汗多,随汗液排出不少盐分,其主要成分氯化钠对金银有腐蚀作用,使首饰发灰或变黑,且易诱发皮肤疾患。

现代科技的利与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程序设计教学;促进作用;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2-0066-03

1 引言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上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开辟了教学的新天地,主要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多种刺激,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有条件的地区,网络在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网络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资源共享性,利用网络的这个特点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让学生与教师在另一个空间又有了新的接触。

将互联网、多媒体与课堂教学同时相结合是一种最新型的教学模式,即信息化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已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好处。当然我们也要正视互联网与多媒体在教学中起的反面作用。

程序设计课程在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早已广泛开设,笔者从事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多年,在教学中一直使用到多媒体与互联网。在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缩减计算机课程课时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我们也要正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2 互联网与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1 形象生动,直观易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在的许多计算机课程都是使用的Windows平台下的系统,界面非常丰富,可操作性很强,难以用三言两表达出来。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过去在课堂上难于表达的图形、图像等内容快速地投影到屏幕上,生动、直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在计算机上将要讲授的内容先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再给予实际的操作。计算机显示的同时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一目了然,直观性很强,容易接受。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实物投影和播放录音及其他多媒体素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面感受所学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由于图、文、声、像并茂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视觉学习或听力学习,三天后的遗忘率在70%左右,而如果同时刺激多种感官,使得这多个感官的兴奋点都落在学习上,则相同时段内的遗忘率仅为 18%左右,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在正常的教学之余,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的交流方式有使用实时聊天软件在线交谈、使用E-mail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

课余时间与学生聊一聊,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能起到一个在线答疑的作用。学生们在课堂上没听明白的、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等均可以通过QQ来询问,有时有些问题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明白的,可以和学生约好时间地点,当面解答。通过QQ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了学生,而且在思想上也和学生走得很近。把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得更多一点,这对老师的教学也会起到一定帮助。教育心理学中有个教师威信问题,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利用E-mail,教师可以为学生解答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以通过邮件提问,教师应一一回复,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就应该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虽然QQ可以在线答疑,但E-mail可以做到图、文、声并茂,这是QQ无法比拟的。

2.3 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网站是拓展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网站的主要内容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平时上课用的教案、课程教学要求、课堂内容的补充材料、练习题、上机操作相关数据、在线考试系统等。将教案上网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教师不必担心因教案所存放的存储工具出了问题而无法使用教案进而影响教学的事情发生;第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为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做笔记,在课余时间可以上网去查看,完善课堂笔记,在一定程度上与多媒体教学互补。课堂内容的补充材料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教材上不可能将所有常用内容全部写出来。由于计算机方面的图书历来借阅就比较困难,学生也没有必要花钱去买(当然想更深入学习的学生例外),所以把一些相关的内容放在网上让学生去浏览是必要的。放点练习题在网上,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做练习,从而使自己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利用在线考试系统,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4 方便学生自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对于某些学习较突出、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信息量不够。这些学生需要更多的知识或更快的进度。将相关教案及参考信息放在网上,便于这些学生先行学习后续知识。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课堂的全部内容可能足以让他们好好消化一阵,这时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信息来复习所讲内容。

2.5 技术革新,有利于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开展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授课,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才能适应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

3 互联网与多媒体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3.1 浪费学生学习时间,影响课堂纪律

虽然通过互联网搜索与学习相关的信息是每个学生的必备技能,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站,用QQ与他人随便闲聊,从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上机时间,使正常的学习任务不能完成。而且有的学生在浏览到有趣新闻或其他信息时还叫其他学生一起欣赏,会引起上机时课堂纪律不正常。

3.2 给抄袭作业者有机可乘,不利于课程学习

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与数学的学习有点类似,都需要不断的练习,然后才能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因此除了课堂上机作业外,课后作业也必不可少。

现在许多同学都有QQ,他们一个班级还会建立一个QQ群,然后在上机实验的过程中,只要有同学把题目解答出来后,便会放到QQ群里,这样,所有在QQ群上的同学便很快就有了答案。

现在有很多的教师都让学生通过E-mail递交作业,一份电子作业复制起来连一分钟都不要,有一部分学生在别人做好作业后只要复制一下,然后略加改动,甚至有的同学改都不改,而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很难判断哪一份是原始作业。

在给学生布置了课程设计的题目后,某些学生则通过网络将课题发给网友或在论坛上发帖,这样可以很容易就得到一份相对质量较高的设计内容。同样,对教师来说很难判断这些题目是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

3.3 网络的不安全、不稳定给教学带来麻烦

作业都要算学生的平时成绩的。有的学生作业在独立完成后由于网络问题E-mail发不出,或发送出去后教师却收不到的情况屡有发生。有时学生的邮件中带有病毒,有可能会造成教师计算机的瘫痪,从而影响接下来的上课。

3.4 浪费教师课余时间

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并不是很好,为了上好课,他们在备课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用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些技术上。另外,上相同课程的教师在备课时多数是各自为阵,相同教材的教案,版本却有多个。

3.5 多媒体削减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并且有可能成为干扰源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配合,共同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结合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投影屏幕似乎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这给人造成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降。而且教师在讲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电脑上,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师生之间失去了交流。

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堂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有可能成为教学的干扰源。一堂课结束后,一张图片、一个动画可能会比教师所讲授的课堂内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3.6多媒体教室气氛沉闷

为了让学生能将投影屏幕看得更清楚,教师往往关上灯、拉上窗帘,将教室搞得像电影院。虽然有生动的图片、动画等,但整个课堂仍让人觉得沉闷。夏天的多媒体教室情况更是糟糕,由于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教室里温度高,学生、教师都是满头大汗(有空调的教室会稍好一些),既影响了教师的正常上课,又影响了学生的听课。

3.7 设备问题影响教师上课情绪

某些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安排不合理,大屏幕遮住了黑板或白板,使教师无法使用,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多媒体设备的老化和损坏会使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无法正常进行。

4 结束语

每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带来利与弊,有利的我们要继续发扬,不利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去避免,而这些需要的是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 徐进华.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几个措施[J].计算机时代,2005,(11):51-53.

[2] 罗晓霞.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1,(3):67-68.

[3] 华国盛.关于多媒体教学应用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1,(11):55-57.

[4]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现代教育技术[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5] 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