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理学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科研思维;教学模式
中药药理学学科的任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参与中药新药开发,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理论发展。[1]中药药理学属于中医药学范围,与中医药学各领域保持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同时又必须与现代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2]中药药理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其中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所学的知识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习惯。我们在实验教学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加快实验教材的更新,与科研实际紧密联系
对实验课教材建设的忽略,会造成教材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实验方法与现有的仪器条件也不符合,很多方法目前已少用或不用,而一些新的方法已在科研实践中广泛应用。
2.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硬件设施水平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加快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增添先进的仪器设备,尽可能采用现代实验手段,逐步增加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其适应和达到社会工作岗位的需要。
3.强化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要求
一般的实验课,是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营养液及药液,装配好实验装置,学生则是按教师的操作示范和步骤,机械地重复一遍,很多学生甚至在完全不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的情况下,得出了完全不理解的实验结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实验课最基本的意义,不利于锻炼独立实践的能力。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加强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1) 预习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自己事先预习实验讲义,并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弄懂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并用来指导及完成实验。同时要求学生自学相关背景知识,以了解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实验设计与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实验用液的配制、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从营养液、药液的配制、动物用药的计算到实验仪器的调试和实验动物的麻醉等都必须能独立进行。
(3) 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中药药理实验基本规范操作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给药方法、常用手术操作等,提高动手能力,以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很快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
(4)实验报告的撰写与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的结果需要发表,需要将成果展示给同行,为自己和他人的继续研究提供积累和可能的思路,因此,科研论文的写作和表达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
(5) 讨论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讨论在实验课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学生的实验报告中,看到最多的是雷同的实验结果、简单的结论,没有自身想法和新意。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4.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利用,拓宽视野
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广泛,涉及内容多,实验周期较长,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的辅助教学,以拓宽学生视野,使其学会灵活运用药理实验方法及现代分析和检测技术。
总之,中药药理实验课的教学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理论与实验课教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侧重于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尤其是针对中医药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技能、方法。
参考文献:
[1]侯家玉,方泰惠主编.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关键词】转化医学;药理学;教学模式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与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倡导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进行相关的深入研究,分析对应问题;再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解决最初的问题[1]。在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际应用之间建立快速转化通道,实现两者之间的双向转化[2]。转化医学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于1996年Lancet杂志[3],对转化医学概念的第一次比较完整解释见于Zerhouni博士2003年发表的“国立卫生院路线图”(The NIHRoadmap)文章[4]。以美国为首,欧美发达国家是主要的转化医学理念发源地,相应的转化医学研究理念与实践发展也较早较深入。美国目前形成以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为核心的转化医学组织研究架构,在国立卫生院转化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NCATS)的指导下构建了62所(其中大学59个、临床医院2个、专业研究所1个)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临床转化科学研究中心。欧洲、韩国、新加坡等也在规划制定、转化医学的能力建设等方面推动着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转化医学研究是国际医学发展的前沿领域课题,在发达国家备受关注,但是在中国转化医学才刚刚起步。我国凭借医院、高等医科大学院校、专业研究院所等建立了一系列以转化医学为研究目的的研究中心,到2011年,国内共成立相关研究中心69所。以医院、高等医科院校、研究院为基础建立的转化医学中心分别为41%、31%、22%、6%。2012年又新建立了6所转化医学研究中心[5]。我国“十二五”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指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但目前我国的转化医学没有宏观的规划,教育领域的转化医学思想还不够普及,找到适合于我国实际的转化医学发展及教育增长模式将有助于加快基础研究通往临床应用转化,进而向卫生政策、预防保健方面转化,缩小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延时,有助于我国更加灵活的应对疾病的改变[6],解决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等因素带来的医学难题,有助于为临床卫生事业培养更多的适应国家发展的医学人才[7-9]。
药理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各个专业常说桥梁性质学科。药理学自身的发展可以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工程学和医学、基础科学和医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这些专业之间的纽带,最终实现使用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临床目的。药理学自身的发展与医学的进步、药学的发展、人类防御治疗疾病和健康维护意识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0]。药理学的三项基本内容,即指导临床用药、研发新药、促进医药事业进步。所谓指导临床用药,就是应用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认识药物作用的机理机制,探索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指导临床恰当使用药物控制预防疾病,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实际上就是渗透了基础医学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药理学自身的研究目的与转化医学研究目的是一致的[11]。研发新药是通过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将生命科学、医学、化学以及其他学科研究成果整合发展,为临床预防、治疗疾病提供更加适用有效的药物,各种临床医学的治疗手段,为临床应用提供资料基础,推动了各种学科应用研究,这也是将不同学科研究成果融合发展为能够直接为临床服务的基础,同样也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内容[12]。药理学自身发展直接促进医药科学的发展,这体现在药理学能够直接围绕临床存在的问题,包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疾病预防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药物作用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的机理等等,深入挖掘人类维护健康的过程中科学规律,实现医学科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药理学学科在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直接相关,目前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的转化研究的模式[13]。同时,推动药理学,包括药理学学科本身和药理学教学发展,是实现转化医学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转化医学目标的重要核心内容。药理学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是医学生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课程。药理学知识与临床医学课程密切相关,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今后进入临床学习的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
1 在本科药理学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的目的
在本科药理学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是适应当代大学教育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可以极大的增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与临床医学类课程不同,基础医学课程在教学中较少涉及临床实践,而更侧重于理论教学。药理学主要是研究目标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为防治疾病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讲课时主要重点在于讲授作用于各系统药物概论、基本作用机制规律、经典或代表药物、药物研究新进展知识的课程,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不易于学生的理解掌握,甚至于有学生学习结束后仍不了解学习这门课成对今后临床实践的意义。而转化医学的中心理念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教学中采用转化医学的思想,可以通过一些新教学模式,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变成解答临床案例问题的工具,使学生在分析简单临床案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药理学知识漏洞,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效果。在这种模式使用中,转化医学思想让我们挖掘临床实践中合适的案例问题,并引导我们从临床转回课堂和实验室去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同时药理学学科知识就是帮助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钥匙。
在本科药理学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设计了相关的药理学实验供学生实践学习,但是数量较少而且不涉及临床案例,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和知识的有效性之间建立快速的联系,所以导致学习兴趣较低,药理学也是被本科医学生评价为枯燥繁琐的一门课程。将转化医学的思想加入到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或直接进入临床环境接触患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建立临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在本科药理学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的方法探讨
在新的转化医学思想的培养模式中,药理学教学过程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以案例中心教学(CBL)、问题中心教学(PBL)、团队中心教学(TBL)策略。在药理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纯理论课讲授的学时比例应不高于60%,病理案例讨论应穿插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和总结阶段。
CBL教学模式,即案例中心教学,是由教师提出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该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讨论中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较高的还原案例过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过程的动态性等特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典型的案例可以来源于临床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学过程本身。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启发性的特点。通过该方法模拟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中有目的性的提问、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14-15]。
PBL教学方法又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新式教育理念,后期逐渐被广泛引入全球教育领域。PBL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病例为宏观,以相关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调动学生追踪目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16]。PBL教学模式在教学相关环节中以关键问题为中心展开学生讨论,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素质[17]。其特点是把学习情境设置到综合的、有实际意义的医学专题或临床医学问题中,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讨论,学生之间的协作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将各学科知识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中,接近临床实践模拟其中的诊治思维。
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ting)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my Miehaelsen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合作教学模式。TBL是针对共同学习目标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预先将这个集体分为几个团队,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准备,协作学习。TBL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在2013级本校学生本科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针对药理学教学特点随机选择1个班,在教学过程综合引入了转化医学思想,以临床实践的CBL为主要思路,配合4-6人分组(TBL)和PBL学习药理学大部分章节知识。另选2个班级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析方法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73.4%的学生可接受转化医学思想主导的教学模式,卷面分析结果客观题两组结果类似,主观题得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转化医学思想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应变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本科药理学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的困难及不足
虽然转化医学思想引导的教学过程比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及不足。首先,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身有主动学习的欲求,如果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不够主动,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强行使用只会让他们浪费时间得不到能力真正的提升。其次,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知识储备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临床实践案例为基础转化教学需要教师有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应能驾驭各种复杂案例从中筛选合适的教学案例,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最后,硬件支持的不足,转化医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需要学校与医学或研究所联合培养,国内医学院校现有的教学和临床支撑条件暂时不能满足转化医学的教学需求。但一些学校将本校的医学院与校医院或综合性大型医院联合,建立临床实习基地,这将会为转化医学教学思想的应用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4 在本科药理学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的前景与展望
将转化医学的理念渗透到药理学的教学中,通过引入临床案例或直接进入临床实践接触患者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全面的临床思维,帮助学生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使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效果。虽然该模式的推广仍旧存在很多的困难,需要有宏观教学模式改革支持,但是这种新思路为基础医学教学开辟了新的契机,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广泛推广,为医学科学发展培养出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Marincola FM.Translational Medicine:A two way road.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03,1(1):1-2.
[2]LITTMAN B H,DIMARIO L D,PLEBAN M,et al.What is next in translational medicine[J].Clin Sci,2007,l 12(4):217-227.
[3]Geraghty J.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Lancet. 1996,348(9025):422.
[4]ZERHOUNI E.The NIH roadmap[J].Science,2003,302(1):63-72.
[5]陈丹霞,汪楠,安嘉璐,等.国外转化医学研究发展经验与启示[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12,9(5):384-387.
[6]Evans R QStoddart G L.Producing health,cons uraing health care.Soc Sci Med,1990,31:1347-1363.
[7]陈志南.分子医学与转化医学的未来[J].转化医学杂志,2012,1(2):65-68.
[8]杨春喜,殷宁,戴魁戎.转化医学[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99-502.
[9]Choi DW. Bench to bedside: the glutamate connection. Science.1992,258(5080):241-243.
[10]杜冠华.我国药理学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S):1-3.
[11]Yamazaki S. Translational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ing from nonclinical to clinic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anticancer drug, crizotinib. AAPSJ,2013,15(2):354-366.
[12]Waldman SA, Terzic A.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ndividu-alizes healthcare discovery,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Bi-omarkers Med,2013,7(1):1-3.
[13]De Lange EC. The mastermind approach to CNS drugtherapy: translational prediction of human brain distribu-tion, target site kinetic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FluidsBarriers CNS,2013,10(1):12.
[14]吴晓燕,谭维,彭林.问题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8):87-88.
[15]韦建宝.病例导人式教学在普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右江医学杂志,2007,10(5):32-34.
临床药理学主要指以人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药学与人体两者之间发生的作用、影响及规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选课之一,对丰富医学生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合理用药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当改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使其加强对临床药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本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取得了满意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2个班92名学生,设为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授课;选择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9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通过“课前考试”的方式,来确定观察组与对照组是否具备可对比性,试卷内容包含有临床药代动力学、药物之间的作用及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考试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两组学生在学习药理学课程之前对该课程的认知程度差异。对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考试成绩、授课教师等方面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学生具备可比性。
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授课,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授课,具体方法如下:①围绕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内容设定相应的问题,并当堂让单个或若干个学生进行回答,也可围绕问题使全班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最后由教师来点评讨论结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或补充,并将正确的概念进行归纳与全面的分析,从而使相关知识点得以引申拓展,例如:在讲解“抗菌药物耐药性”这一内容时,可提问“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防出现微生物耐药性?”“若发生微生物耐药的情况后,应如何选择其他抗菌药进行治疗?”等等。②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是针对临床用药教学内容所制定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到“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应用”、“肝肾疾病对用药物的影响”、“特殊人群的用药”等内容时,教师应在课前搜集好相应的用药案例,并以此为基础设定相应的思考问题,提前2~3天交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案例内容进行探讨与研究,通过相关文献、查阅书籍等方式来解答疑惑,并做好记录。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利用第一节时讲授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之前自己研究的答案有个初步的判定,在第二节课前抽出20~30min时间,使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充分地交流,选出代表进行观点陈述,同时提问若干学生进行点评,最终由老师进行总结与归纳。
3、评价指标及方法。观察两组课堂表现、测验结果等指标。从“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及能力培养、调动学习兴趣”5个指标入手,来调查学生对“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的评价。
4、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包SPSS16.0,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北曜疾畋硎荆?t检验。以P
二、结果
观察组认真听讲且参与互动与积极提问的学生明显多于对照组,不听课睡觉与听讲但不参与互动的学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临床药理学包含了临床医学与药理学基础理论两大方面,是促使临床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以达到提升医疗水平、推动临床医学发展的一门学科。通过对临床药理学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可使医学生学会制定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为了改善药理学教学效果,当注意选择与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基于上述研究可知,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可用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临床技能。
1、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的注意要点: ①提前做好计划。教师应在计划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规划,将该教学方法融入到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从而做好课时安排与充分的课前准备;②课前设计新教案。为了促进“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教师应加强对此种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既往相关教学案例,展开纵深层的研究分析,学习相关教学技巧与经验,设计好新教案;③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针对此种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做好心理准备;④充分备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实施互动教学的章节,并结合知识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并于课后调查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医拔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64-02
《药理学》课程是为培养高层次医药卫生专门人才而开设的医学基础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连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国家卫生政策的变化,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药理学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八年制等精英教育,就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优潜质”的医学专业人才。为实现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我校于2011年创办“岐黄国医实验班”,制定“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个框架下,药理学课程也相应地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不断做出调整与革新。
一、现状分析与问题回顾
1.药理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设置问题。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理论知识方面,它承接了基础医学(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和微生物等)和临床医学的过渡,在实验能力培养上,药理学为学生日后科研思维与科研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程相辅相成,必须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我校目前医学专业药理课并未严格按照“理论课―实验课”相结合的模式设置。这一弊端在学生进入临床和科研时尤为显著,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情况。因此,在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机会,增加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必须的技能锻炼,为将来进入临床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2.药理学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药理课实验教学是理论课教学的辅助环节,目的是通过验证性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常实验技术人员事先准备好仪器设备、动物和试剂等,带教老师先进行讲述和示范操作,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试验。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便于教师掌握试验内容和进度,配合理论课教学,但其弊端在于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独立思考的机会少。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对实验设计、组织实验实施等环节进行大胆地革新与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科学实验的价值所在。
因此,以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为目标,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创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切入点,努力搭建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平台,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是我们探索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也是更好地为临床和科研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1.构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药理学教学全新模式。(1)《药理学》理论教学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对现有教材进行对比和筛选,选择知识更新及时准确的教材。并要求教师做好知识更新,把握临床和科研最新药理学进展,对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增加和拓展。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教学章节的相关文献,就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点撰写科研综述。(2)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①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减少教师课堂理论教学时间,适当增加学生综合实验的时间。降低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重。此外,将各学科实验之间有重复的地方删除,开设新的实验,使各学科实验间有机融合、互相补充。通过教学时间比例的改变,不仅将基础实验课学到的实验技能综合地应用到专业实验课中,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也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改变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课堂教学的习惯。②改变实验教学模式:从原有的“教师先进行理论教学,再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转变为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包括分析病例,讨论药物不良反应等),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方案优化,教师提供实验平台,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检测药效,分析机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分析可能的原因。通过这个模式的转变,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基本科研能力。
2.深化药理学对中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展运用。①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体系。采用分组的方式,教师定期给出研究问题,每组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在课后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形成初步实验方案,教师组织讨论并给予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②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授课过程中能够得到高效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积极做出教学方案的合理优化。我们的反馈主要体现在两种方式上,一种是通过平时考核知识点得到的学生成绩来进行量化式考核,一种是通过问卷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式反馈。前者主要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不同级别的题,以作业或随堂测试的方式进行,根据成绩量化考核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后者主要通过综合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调查问卷,阶段性进行学生信息反馈,以便教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与模式。
三、成效和展望
根据以上实施计划,我们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岐黄国医2班的药理学课程进行探索性教改实施。学生在全面完成教学大纲知识点的同时,以组为单位完成了5个综合性实验,包括前期设计、基本技能训练、实验过程实施、结果分析和汇报、互相评价等环节。在学期末我们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认为这种实验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弥补现有药理学实验不足的占总人数87.6%;(2)认为自主设计实验提高了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占总人数90%;(3)认为自主设计实验有助于运用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并开拓思路的占64.8%;(4)认为应当进一步增加自主实验比例的占75.3%;(5)认为通过这种实验教学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巩固的占92.2%;(6)认为这种实验方法教学有助于整合不同课程知识并有助于综合运用的占94%;(7)认为这种实验教学有助于团队协作、培养科研思维的占75%。同时,在问卷提出建议这一栏,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评价:(1)希望进一步开放实验室,打通各实验室的设备平台,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2)希望每组的人数少一些,增加每个人的练习机会。(3)希望增加优秀实验方案的分析和点评。
综上所述,在中医药拔尖人才的培养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一些教学上的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探索新教学模式和方案,搭建新的教学和实验平台,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中医药拔尖人才,才能不断提升、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和科研服务。
The Teaching Reform on Pharmacology Experimental Course for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Students on Chinese Medicine
LU Yia,ZHANG Jiea,DENG Xiu-lana,WU Yu-feng b,JIAO Nana,WANG Qing-qinga,
ZHAI Shuang-qingc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Preclinical Medical School;
b.Dean's office;c.Preclinical Medical School,Beijing 100029,China)
关键词:药物化学;案例法教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194-02
案例法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主要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法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自20世纪80年代,案例法教学引入我国[1]。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及职业学校不少课程中也都在尝试这一教学方式[2]。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并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我们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尝试引入案例法教学,以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和记忆。
一、药学本科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引入案例法教学的重要性
(一)学科的需要
药物化学是一门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应用性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药学相关专业基础课中的龙头学科,与药物合成、药物设计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等课程相互渗透衔接。但是其所涉及的药物大多具有结构庞杂、理化性质各异、来源广泛等特点,且研究内容包罗万象,被很多学生定义为天书。而在传统教学概念里,一般教师都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但教学时数有限,教师只能借助多媒体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传递信息,相应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消化、思考的机会,结果学生对药物的记忆只停留在考试前后的时间段里,考试结束后几乎将所有的知识全部还给教师。这种教学方法根本达不到传道的目的,更别说解惑。故为了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并能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入案例法教学,使繁杂的内容更生活化。
案例法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因为案例法教学存在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而学生正是通过对这个假设情景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并应用必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或解决问题。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通过视觉形式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对于枯燥的药物结构、构效关系等理论,通过案例使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药物化学理论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再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不仅如此,案例法教学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的培养,而这些无论对学生未来成为药学科研工作者,还是药学服务人员都是非常有益的培养。因此,提早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法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还促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学生结构的需要
在传统意义上,要学好药物化学需要较好的化学基础,通过学情分析发现:我校药学院大多数学生高考成绩一般,而且药学专业并非是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志愿,很多是学生临床医学专业调剂过来的,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对药学专业也不具备浓厚的兴趣。因此,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灌输式”教学,满目的庞杂结构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相反,通过实践教学发现:教师如果从“药物应用开始”启发学生,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药物的作用本质,即药物分子结构,而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课程引子或教学中心,既满足了学生原先对临床医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记忆了药物分子结构。因此,案例法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中医院校药学生的药物化学学习能力。
二、案例法教学的实施步骤与要点
案例法教学在国内外各学科教学中都有尝试,现结合本校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就实施过程中的步骤与要点做详细叙述。
1.案例的选择。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法教学,关键的是要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选择的案例要按药物化学的知识体系与教学要求相一致,同时选择的案例要兼顾启发性、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还要进行学情分析,所选案例不宜过难,难易适中才能调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所选取的案例需根据不同主题强调不同的理论背景,也要求体现不同的理论要求,有的可能旨在应用某些理论观点基于决策或判断,有的则用以阐发某些理论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时,可以引入社区用药实例:李某,女,58岁,自从三年前丈夫去世后就服用地西泮帮助睡眠。最近因胃溃疡,医生处方用西咪替丁。李某到你工作的药房购买处方药地西泮时,抱怨她现在早上起来锻炼时感到困难。这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定你是一名药师,确定这是否属于用药的问题?为病人根据处方发售地西泮的时候,你对病人的医师有什么建议?并解释你的理由[3]。第九章“化学治疗药物”中的磺胺药物讲解时,以科学家多马克用女儿试药、染料中掘出抗菌奇药磺胺来引导学生探索新药发现的历程。以上两则案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2.案例的解析。选择合适的案例固然重要,要很好地完成案例讲解则需要教师提前做足案例分析的准备。教师需要拆解案例,认真思考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并进行合并归纳,以便再与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强调。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点,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桥梁。比如在上文的第一个案例中,提示学生思考西咪替丁的理化性质及代谢是否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呢?与哪些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第二个案例则针对磺胺药物的发现史,提出抗代谢学说,强调这是新药发现的一次里程碑,并且从该药物的发现史中帮助学生记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构效关系等重要知识点。通过类似这样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重点药物的结构、临床应用、药物代谢及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构效关系、新药发现途径等基本知识深刻理解与记忆。
3.讨论案例。在案例法教学实施前一周,我们会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在课堂上,将学生就近分组,先给15~20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而后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做出解释,此时该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和主持人。待各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问题的合理解决上,使学生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实施过程中也应根据案例的特点灵活变更。如以上两个案例中的西咪替丁案可以始终围绕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最终给予点评、总结。而磺胺药物的案例则需要结合讲授式教学,首先由教师将多马克发现该药物的历程娓娓道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而后再提出新药设计理念――抗代谢学说,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反思该理论在已学过章节中是否有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既总结了本案例的教学意义,又加深了学生对该类药物的认识,乃至本学科某些重要理论的理解。
三、结语
实践证明,案例法教学使内容繁杂的药物化学课不再乏味无趣,通过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堂积极讨论案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激励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促进了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同时,每一次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提前精心的分析案例,以应对学生的质疑,并做好课堂讨论的组织工作,这种教学形式必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案例法教学的运用推动了药物化学理论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无疑是积极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法教学创新研究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