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科学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科学的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科学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后现代 基础美术学科教学 本土地域文化 国际多元 创新型社会

从2000年开始,以后现代课程观为基石,我国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美术学科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它的发展也不能自外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冲击,迎来了美术教学课改的春天。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新课标》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艺术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宽容和尊重。全面综合性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取代了旧大纲的教学模式,展望新课改,我们信心百倍。基层美术教师应当从容面对现实,注重与学生协同发展,自我再充实相关知识,调整教学策略以应当前及未来之需,要有勇气面对和欣然接受挑战,从长期消极被动的“教书匠”的形象向积极主动的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以下我就近几年秉着新理念、新思维开展的美术学科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基础美术学科教学应与本土地域文化建设接轨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更多的应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包括文化生活有帮助的身心发展,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紧密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教科书是体现课标精神的,但教科书版本又受出版区域的影响,与地方校本课程比较,无法充分贴切各地、各区域。有经验的美术教师都知道要用活教科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举一反三,引用与学生身边生活实际经验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展开,从大的方面可以从国、省入手,从小的方面可以具体到所属区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都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美术学科特点出发,注重这些区域的文化资源的接轨利用,经常性地运用本区域的文化资源,使之有效地成为学校基础美术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一方面有助于落实美术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自身民族及其文化,从中了解民族历史。在这方面美术文化教育有其优势,因为艺术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真实反映,积淀深厚的区域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育资源,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本地域文化的特点,为区域文化的传承找到新的土壤,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例如,我在教授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第三册第6课《百变图花》(“造型、表现”)课时,适时地融入介绍本土地域文化名人――福建漳浦的著名民间剪纸艺人林桃老人的生平、现状及作品风格,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林老的作品演示和讲解。由于林老是学生周边的著名剪纸艺人,且又运用闽南方言进行讲解,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和高涨了,教师适时加以课业展开,在较理想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上述的几方面的目标落实,效果明显。

二、基础美术学科教学应与国际多元化建设接轨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美术学习不可避免要涉及保持民族独特文化与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问题,保持民族独特文化是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基础,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又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因此应该以多元文化的态度平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拉近了世界不同民族的距离,全球经济一体化,我们必须冲破封闭,相互交往,认识到全球国际意识正在成为未来人类的新的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

当今虽然是和平年代,但国际社会存在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地方主义,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冲突仍层出不穷,其中很多冲突都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艺术无国界,它无须统一的语言、形式、标准,它就在人们的周围,用艺术来渲染人类的生存环境,净化人的心灵,以促进沟通,达成理解,有其不可或缺的优势。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文化学习,执教者应十分注重体现多元文化与兼容并蓄原则,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世界公民意识的学生作为己任。在美术学科中除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外,还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采用美术教学特有的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在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中,引导学生在了解、包容、尊重、融会异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在多元化后现代社会的氛围中,认识到国际社会间应更加互相认同、理解、互补共荣,培育多元文化艺术意识,树立“地球村”概念和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国际公民意识。

如我在教授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第六册第10课《中国龙》(“欣赏、评述”为主)课时,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国龙”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以及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畅述在中国“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是权力和地位的标志,而在西方则完全不同,“龙”(dragon)在西方是贬义词,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想象中的特别凶残的动物。换个角度作比较,大家知道,美国人的图腾是秃鹰,英国是狮子,若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点,秃鹰不是吉祥物,狮子属于凶猛野兽,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有赖于执教者以多元的文化视角,在坚持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传播和有效的引导,怀着一颗包容、尊重的心,更好更多地介绍异域文化,以消除误解,在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中,逐步消除“文明的冲突”,减少文化的磨擦,在建立人类和谐文化的共识中充当使者。

三、基础美术学科教学应与创新型社会建设接轨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基础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当前我国正在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是需要从小、长期培养的。我们要树立创新需从学校教育抓起的理念,从培养下一代爱思考、勤钻研、勇创新的角度做起。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更要注意在自己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始终要把改革创新精神作为主要特征,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鼓励学生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发表不同的见解。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特色,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创新已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题,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教育者,要勇于剖析自我,当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开拓者,因此要改革美术教学课堂,从立体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全方位发展,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孩子发展为中心”的新模式,多让孩子观察生活原形、思考、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置身于良好的创新课堂环境中,感受浓浓的创新氛围,以培养创新意识为己任,让孩子在美术课堂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人,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进而与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接轨。

再如,我在教授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第五册第16课《身边的设计艺术》(设计、应用)课时,在解决学生审美熏陶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感受,加以引导启发学生认识生活中物品的色彩、形状、材质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重视资源再生、环保问题、人文关怀问题,从中领悟“设计是艺术”、“设计是文化”、“设计是经济”、“设计是创造发明”……领会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设计、创意、多元的时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进一步进行自主独立的探究性学习,体会生活的美好、创意的乐趣,养成善于钻研、善于置疑、善于反思的新型的学习模式,顺应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主动进行自身教学模式的变革,矢志不渝,从点滴做起,培养创新型的优质人才,增强对社会的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全面综合性的后现代美术教育将取代固有的教学模式,我们赞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关注的是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负责,呈现的重大进步是一种积极的学科拓展。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美术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会相应地对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走进后现代基础美术学科教学的进程中,我们要时刻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现代科学的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数学教学;应用

一、微课促进有效预习

以前的课前预习,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中将要学习的相关内容后,再做少量相应地简单练习。这样的预习,学生并未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学生也不知道做得正确与否,老师更不知道学生预习新知和完成练习的情况。这样的预习学生不能充分暴露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我行我素,仍然是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按照课前预设组织教学。这样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预习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中的应有功能,因此是一种低层次的甚至是无效的预习。而学生借助微课进行预习时,预习效果就会大为改观。

如在教学“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一天,教师可要求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学习视频长约为9分钟的微课。该微课从直接开平方开始,走进配方法,然后小结初配方方法的本质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使学生理清直接开平方法与配方法之间的联系,感悟其中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视频简明、清晰及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新的刺激。学生根据这个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后,再在微课平台上完成3道检测题。学生提交答案后,可以发现哪些题目做对了哪些题目没有做对,对没有做对的地方再进行预习。

二、应用微课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往往是教学环节中耗时最多,也是教师在备课中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分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即使教师费尽苦心、想尽办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也不能保证所有同学都能理解难点知识。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师基于自己对难点的不同理解而制作成不同的微课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反复播放,不受时空限制地自主学习。这样通过微课的合理使用,既顺利的突破教学难点,又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更有机地增强了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如对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最短路径问题“该微课时长10分钟通过观看微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攻克知识难点先由“将军饮马问题”过渡到实际问题,从异侧的两点,步步紧扣,环环深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一般思路最后进行适度延伸和拓展。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讨论、解疑、分析和比较,即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内容,掌握探求最短路径的基本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三、按需靶向订制,排除学习障碍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要有所思、有所疑,就会不断生成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迫切需要老师帮助时,教师要及时解难,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但在现行班级授课制下,要求教师还逐个对学生进行辅导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依据学生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把释疑的过程及时按需设计制作出配套的微课。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灵活穿插应用这些微课,当学生的思路产生疑惑或受阻时,充分用好暂停键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四、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教学成果

一堂数学课后有的学生对所授知识一知半解是常有的现象。而在普通的课堂上教师以面向大多数学生为理由,将放弃这些一知半解的学生为”大多数“学生进行后续内容的教学。希望课上没有听懂的这些学生在n后自己“幡然醒悟”,其实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这些学生的一知半解不能得到及时、必要的指导。而用微课以复习巩固的形式,针对课堂上的重要内容,作进一步解释与说明,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与说明,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探索比较复杂图形的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的对数,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一直是难点。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先从复杂图形分离出基本图形,再从基本图形入手来解决计数问题。但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如何运用这种基本技能,只有一部分学生不得要领、无从下手。于是,微课“以退位技巧计算”就能用武之地了,该微课时长9分钟,以相交线与平行线为载体,举例了三个问题探究,然后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将他们“退”到最基本、最原始、最容易上手的图形进行计数再回归“复合”到最初的图形,是学生顺利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并从中提炼出两个重要的教学思想――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在学习中,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反复的学习这些微课,直到能够熟练的掌握、运用这些数学方法为止。

五、满足个性需求,促使课堂延伸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正因为此人教版教材中设置了教学活动课其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是“课标”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材中也只有几百字的叙述没有相应检测练习。但这些内容往往是初中数学相关知识的适度延伸,且对学生进入社会用于工作生活或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学有余力与能力、也有必要学习这些知识。

当前,微课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了我们的教学中,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以方便快捷的形式促进了教师教学经验的传播与分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社会数字化”进程日渐加快的今天,微课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式解决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用动态记录的方式关注过程和方法,用微观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帮手。作为传统教学的主要补充手段和资源拓展渠道,微课为我们的教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现代科学的基础范文第3篇

本书共7章:1.命题逻辑:从公理和推理规则的证明。通过生活中的一个逻辑实例引入本节重点,依次介绍了纯命题演算、基于微积分的证明示例、纯正蕴涵命题演算、布尔逻辑等相关内容;2.一阶逻辑:量词的证明:包括一阶纯谓词演算与证明方法、平等谓词的相关介绍;3.集合论:脱离、对位和矛盾的论证:包括集合与子集的相关概念、并集与交集、笛卡尔积、函数与反函数、等价与序关系等相关基本知识;4.数学归纳:归纳法的定义和证明:包括整数、无理数、有限/无限基数的储备知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引入与证明;5.形成集:通过超限归纳法证明已经有序集。包括超限的方法、超限集和序数及相关规律的介绍;6.选择公理:用超限归纳法证明。通过最优排序准则、集合的交叉与合并、策梅洛原则及其他相关公理证明选择性公理;7.应用:集合、功能和关系在诺贝尔奖获奖(Nobel-Prize Winning)中的应用的。引入了博弈论、匹配度及箭头的不可能性定理,解释诺贝尔奖运作过程的具体原理。

作者Yves Nievergelt是华盛顿大学数学系教授,曾于华盛顿大学获得数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应用分析(数学应用于化学、医学诊断成像、物理),复杂分析、数值分析(科学规划数学)等。

本书包含大量的文献资料及相关文档的历史,主要包括逻辑、证明、集和数字理论,在理论方面逻辑严谨,内容详实,实例方面极具吸引力,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参考资源。本书适合数学,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的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感兴趣者或研究人员阅读。

现代科学的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策略;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65-02

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推动教育部门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改革日益深化。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改革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转变角度以及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全面的教学。

初中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的重点科目,它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该模式具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具有良好的教学理念,关键是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效,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巧妙地将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们能让语文教师这样喜爱,并且很喜欢采用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 提高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扶植相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1]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要进行全面的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了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初中生面对语文知识,教师最需要的就是要集中思维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它可以运用多媒体模式中的动画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就会有更强的探索欲望。

2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武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引进教育工作中,成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工具,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下提高了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呆板的讲解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很多弊端。初中语文知识非常重要,是所有科目中的重点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顺应时代潮流,集中图片、图像、Flash以及声音等特性将语文知识展示出来,并且采用多媒体或者电脑等现代化教育工具,将语文知识中的情景等一一呈现。

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是单一的教师讲解,教师并没有结合太多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而现在,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使这篇诗词完全有了不一样的讲解。教师配合《水调歌头》的音乐以及精心设计的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展示以后还会有一定的讲解知识。尤其是一些千古传唱的句子,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进行全面的背景配合,并运用多媒体形式将文章运用特效来体现出来。

经过教师新颖独特的讲解,加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效功能,学生对这篇诗词有了全新的解释,即: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而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打破了传统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3 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

初中语文知识中,尤其是文言文非常让学生头疼。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单一的讲解很难使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认识,文言文一直是初中学生非常头疼的问题,其中文言文字词很难理解,有些句子更是难上加难。教师巧妙地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更促进学生对古诗文以及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是掌握语文难点知识的一个良好的教学工具。

如教学《童趣》[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该文言文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整个知识变得活化,教师将文言文中比较难以理解的诗词变得简单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看到了文言文中间的含义。同时教师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子以及特殊诗词展示出来,如将“项为(wèi)之强(jiāng)”“以土砾(lì)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等类似的知识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的灵活运用下不断地带给学生分析与指导[4]。

4 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促进学生学习

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丰富学生课余知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课本上的知识所束缚,没有太多的课余知识所掌握,这样在语文写作上会有很大的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地丰富课余知识,有了课余知识的丰富就会使学生在写作上有很大的突破。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会掌握更多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很大的影响。

5 例文赏析,促进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赏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分析文章,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语文写作分析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给学生一些例文,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按动鼠标,让学生跟随鼠标来学习。教师运用动画以及切换模式来评改文章,学生集思广益来学习,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好的写作赏析能力。

6 总结

总而言之,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本文中只是简单地论述了几点,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有很多。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自己能找到这样一个好的教学方式而高兴。学生是和笔者每天相处的人,他们不仅仅是笔者的学生,还是笔者的朋友,更是笔者所挚爱的孩子。为了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笔者会在教学中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1]廖芳华.加强积累,让心灵之花灿烂绽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2]庄颖.找准切入点,读懂诗情[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现代科学的基础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基拙课堂教学的应用,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对计算机基拙课堂教学的

1前言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更强调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尤为重要。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融人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解决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2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的发展对现代教育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育呢?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优势?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主要包括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三方面的内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体现如下:

    (1)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必须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摆脱重复性劳动,而把精力用于更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去;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媒体的改造是教育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进程;

    (3)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使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落到实处;

    (4)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功能,能实现教学信息组织表达的最优化,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

    (5)现代教育技术成为现代化教学重要手段,将知识型教育转变为智能型教育,使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提高;

    (6)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远程教育是一种随现代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

3计算机基础课堂的现代技术运用

3.1教学内容的丰富

    从教学内容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同时积极研制cai课件,将教学内容中的文字、图表、声音、静态图象和动态图象集成在一起,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可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教学内容动态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2教学手段的变化

    从教学手段看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和通过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3.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学校应逐步建立新型的教学结构,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融入到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进人校园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模拟习题库、学习指导、参考书目等内容上传。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浏览课程相关内容,并与教师及时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辅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解答疑难问题。网络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化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教学由于覆盖面广,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的距离在缩短,学生接受优等教育和公平教育的机会增多,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和在校教育。学习不再是接受某一学校的,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接受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即学习的多元性,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符合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