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货币政策操作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他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或流通中货币过多,也就是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导致物价上涨和单位货币的贬值。
通货膨胀与无价上涨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或者说通货膨胀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物价上涨。为此,可把物价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必须明确,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并不晚确实一回事。这是因为,物价是经常变动的,而变动的原因很多,并不完全是流通中货币过多引起的。其次,物价不一定与通货膨胀按同一速度、同一比例增长,不一定准确的反映出通货膨胀的程度。所以说物价上涨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标准。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通过物价持续上涨来表现的货币发行量大打超过全社会生产产品的价值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以及储蓄和信贷等方面的影响,货币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就越强,这就表明货币供给增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的增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都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实货币运动无法准确把握进行细节,造成增发货币行为,从而形成一轮一轮的增发货币,知识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
三、通货膨胀的危害
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首先受危害的是影响生产。通货膨胀时期,由于各部门、各地区价格涨落幅度与时间不一,导致一些部门过度发展,一些部门更加萎缩,使经济进一步失调。同扎根不利于生产投资,利润是明赢暗亏。影响分配致使公认的工资收入下降。部分固定收入者,如支援、教员、养老金领取者等名义所得不变阶层,在通货膨胀中是最大的受害者。通胀时期,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赤字,必然增加税收,较少私人消费,这些均不利于企业投资,继而造成失业,使生产下降财政收入不能保证,迫使政府继续用增发货币的办法弥补赤字。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存钱不如存物的心理,导致储蓄下降,银行收入减少。国内通货膨胀也会造成本国货币对外贬值,致使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具有“惯性作用”“自我加速”作用,如不及时消除,就会愈演愈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四、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
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智力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想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
控制需求,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因此治理通货膨胀首先是控制需求,实行紧缩性政策,紧缩性政策是当前对付通货膨胀的传统手段,是迄今为止运用最广、最有效的政策措施。
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两者不可偏废。
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货币发行量、控制需求、增加供给以外,还有一些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智力通货膨胀的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引发个主体行为失控,增强过敏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通货膨胀;原因;研究综述
通货膨胀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任务。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一研究进行综述。
一、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1.“流动性过剩说”。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通常被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也就是“钱多”。长期以来,不少经济学家一直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更严格的说是纸币现象,即当纸币发行超过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购买力将会下降,纸币购买力下降推动货币加速流通,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王海峰在《规避通胀风险须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中提出中国通胀压力与国内流动性过剩有一定关系。他在文章中说,货币供给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是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的根本原因。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一文提出,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发行过快,导致市场上通胀反应过快[1]。
2.“成本推动说”。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归于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刘世锦在《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提出,从整个宏观面上,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具体地看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二,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第三,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的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要素[2]。
前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同样提出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这个成本推动包括了劳动力的成本必须上升以及中国现在资源的价格是世界的“洼地”,必须对其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2]。
张平和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资产重估引致的资产价格膨胀传导到了实体部门,推高了可贸易工业部门的成本。其次,农业部门的成本也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农产品价格走高。再次,第三产业也积累了大量的“价格压抑”。这一潜在的压力是未来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3]。
3.“需求拉动说”。面对物价的上涨,许多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促使了物价的上涨。王建在《通胀是长期的,反通胀要触及深层次矛盾》一文中,提出在中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自新世纪以来进入到拐点,单产增长率呈停滞状态,但工业化与城市化占地仍在持续,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断提升着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这样食品的需求带动的物价压力在长期内就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胀也就会长期化。
4.“二元结构说”。当前中国部分行业比较热,产品供不应求,部分行业却比较冷,产能过剩,过冷过热同时并存,过冷行业由于发展困难,大量资金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导致过冷部门的生产减少、供给失衡,过热部门出现泡沫。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二元经济环境,过热和过冷部门同时存在。过冷部门主要是制造业,也包括猪肉生产、矿泉水生产等部门。由于大量资源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由此造成通货膨胀[4]。
5.“混合因素说”。面对中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经济学家刘伟在《供求失衡的特点与通货膨胀的治理》一文中提出影响当前通货膨胀的两大因素,具体来讲,需求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过快、银行流动性过多和国际收支失衡等,供给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市场化进程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增长因素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看发展要素对于生产成本的影响。
光在《中国进入中度通货膨胀时期》一文中指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输入性通货膨胀,即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国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导致一些进口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又有需求方面、供给方面、结构性通货膨胀方面[5]。
6.“价格管制说”。当前物价上涨,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既有间接的货币政策,也有直接的价格管制,从而来控制价格上涨,然而,在大家都肯定这些政策的正面效应,中国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正是政府采取的价格管制政策,才促使治理通货膨胀的效果打折。周其仁在《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提出,实行价格管制会产生一个打击生产的效果,而这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是不利的[6]。
同样易宪容在《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中也提出:“从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来看,价格上涨往往与权力远近有关,越是靠近权利的产品,其上涨时间就越早,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比如,这一轮的价格上涨就是从房价开始,就是从政府完全垄断的产品开始。”[7]
7.“GDP增长说”。最近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8]在《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中提出GDP的增长是决定通胀的最主要因素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9]。蔡昉在《如何取得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平衡》一文中提出当前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即“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城乡就业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城乡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显著增加……而中低收入家庭具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较高的恩格尔系数,……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的需求因素”[10]。
8.“财政分权说”。尚长风、许煜、王成思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机制和影响》一文提出,中国政府的财政分权导致了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他们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国有企业补贴,有三条路,其一是财政补贴,其二是国有银行低成本贷款,其三是直接发行货币,在实践过程中,第一、二条路走不通,只能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补贴国有经济,导致通货膨胀。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
1.第一种观点是通过增加商品供应来缓解当前通货膨胀。张平、王宏淼在《“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中提出,面对双膨胀的挑战(资产膨胀、通货膨胀),必须进一步作出恰当和配套的宏观选择,既要抑制资产部门的膨胀,又要激励实体部门投资的欲望,从而供给增加,抑制通货膨胀[3]。
2.第二种观点是通过回收市场多余的流动性来缓解通货膨胀。张五常在《中国的通货膨胀》里提出,要回收1500亿的钞票,并提出回收的具体建议。林毅夫在《2008:高速增长的调控之道》一文中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必须要“货币紧一点,物价要松一点”,“货币供应一定要控制住”[11],可见作者是希望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3.第三种观点是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抵御通货膨胀。刘世锦提出要解决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出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抵御成本上升的最重要手段,而现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来源就是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12]。
4.第四种观点是通过多种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许善达在《本轮通货的特点及应对之策》中提出,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很多,但重点是以下三方面,第一是货币政策,通过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发行票据等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第二是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供给,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第三是调控物价,通过行政手段控制物价上涨。
5.第五种观点是通过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提出当前形势除了密切注视外部冲击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但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膨胀仍是抑制通胀的关键。其提出对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GDP,因此利用如何各类政策工具控制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上升,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仍将是抑制通胀的根本途径。
同样尚长风、许煜、王成思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要控制总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并提出要改变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降低总需求[13]。
6.第六种观点是通过改变公众的心理预期来抑制通货膨胀。张晓晶在《五大因素决定不会爆发全面通胀》中提出要治理通货膨胀,要从心理方面着手,影响公众的价格预期,从而达到通货膨胀的效果[14]。
参考文献:
[1]张五常.中国的通货膨胀[N].经济学消息报,2008-02-01.
[2]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J].新华文摘,2008,(10):42.
[3]张平,王宏淼.“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J].2008,(6):44.
[4]大中华经济.郎咸平:二元经济是通胀根源[EB/OL].星岛环球网,2008-05-13.
[5]/Articledetail.asp?ArticleID=3294.
[6]周其仁.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N].经济学消息报,2008-05-16.
[7]易宪容.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J].国民经济管理,2008,(4):101.
[8]负责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平,刘霞辉,张晓晶.
[9]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5):4.
[10]蔡昉.如何取得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平衡[J].宏观经济研究,2008,(5):3.
[11]林毅夫,等.2008:高速增长下的调控之道[J].新华文摘,2008,(10):46.
[12]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J].新华文摘,2008,(10):41.
[论文摘要]通货膨胀是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大敌,鉴于我国自2007年上半年来物价指数的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现实经济运行情况,文章就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我国自2007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超过3%以来,物价指标一直高位运行,2008年2月一度达到8.5%的高点,无论是群众还是政府都感到了CPI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保持物价稳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本文就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首先,通货膨胀具有非平衡性。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禽蛋、食用油等,截至2008年5月各类食品价格比上一年度同期上涨了21%,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涨达到43.5%①,但是非食品价格涨幅极其有限,有些项目甚至出现了下降。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投资过热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仅今年1~5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6%②。 在经济高速增长、固定投资过热的情况下,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的投资与消费比例结构和三大产业结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的经济增长和过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再次,住房、土地价格持续走高。2008年第1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1%,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6.5%③。由于我国在计算CPI时没有将住房计入,因此房价上涨没有在CPI指数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房价的快速上涨已经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由于物价水平的上涨导致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降低,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人民币对内贬值,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出现升值。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剖析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明显、全面通货膨胀的爆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类型: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归为某一类,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食品价格特别是肉、蛋价格的上涨主要受生产成本上升、自身产业特点、市场周期、供求结构的影响
首先,受价值规律的影响。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一直低迷导致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下半年价格开始上升时,生产开始恢复,但整个繁育养殖周期需要一年左右,因此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周期性的上升阶段。其次,生产成本的增加。玉米、粮食等原料性商品的价格上扬,猪饲料粮的价格随之攀升,养猪成本大幅上升,生猪价格自然就高。再次,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再加上动物疫情的影响使得养殖量减少,这一上一下的变化抬升了市场价格,拉高了CPI,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形成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同时对我国也形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计价,由于次贷危机及美元贬值的影响,国际各大投资机构纷纷运用大宗商品投资对冲美元贬值的风险。因此,在弱势美元格局未变的情况下,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将有可能长期居于高位。而国际商品市场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正是我国通货膨胀的诱因。首先是国际油价的上涨。2007年底以来,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不断创下历史新高,至2008年7月已经突破140美元大关。油价上涨推动了生产领域的成本上升,企业在正常情况下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把增加的成本转移出去,这将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2007年我国原油消费量为3.46亿吨,其中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6.05%。因此国际市场的油价变化对我国商品价格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输入影响。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已经上调成品油的出厂价格,但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倒置的局面没有根本的改变,国内油价还有上升的空间,由此可见国际油价的高涨无疑会增加国内通胀的压力。其次是全球范围内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扬对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形成压力。由于全球市场对乙醇和生物柴油的需求旺盛,而玉米、棕榈油、食糖和其他谷物都是生产这两种产品的原料,新需求改变了大宗农产品市场原有的均衡,使这些原料性商品的价格上扬,并通过饲料的传导作用推动肉类和奶类等食品价格上扬,甚至进一步影响到软饮料等产品生产成本的一再被推高。世界各国的食品价格均出现了迅速上涨的态势,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在此刺激下也大幅攀升。
(三)流动性过剩没有根本性的改善
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性原因。现阶段物价水平的快速上升是由于流动性过多造成,而我国流动性过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外汇占款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200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大幅度顺差。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投放人民币。这样一来在外汇管制条件下,贸易顺差带来的净利润变成了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央行为了稳定币值同时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进行对冲,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对冲掉经济体系中增加的货币量。但在实施过程中多发行的货币很难完全被完全收回。2007年由于外汇占款发行的货币为30807.9亿元,而同期央行票据发行和兑付本息的数额分别为40721.28亿元、36922.87亿元,对冲掉的货币为3798.41亿元,2007年央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约2万亿元,于是因外汇占款而放出的货币为7009.49亿元①。 这样一个巨大的差额就是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在经济体系中,这部分增加的基础货币才是造成长期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最根本的原因。
2.如果说外汇占款带来的过剩流动性是直接原因,那么我国经济自身经济结构的失衡则是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本。具体地说,就是投资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一方面,投资的高速增长形成过剩产品和产能;另一方面,消费的持续萎缩导致内需不足。过剩产品和产能在国内找不到出路,就必须在国外寻找出口,于是,也就形成了经济中另一个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外贸失衡,出口大于进口。此外,我国的出口生产部门竞争力相对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领域。为了保护众多企业的利益,维持汇率稳定、坚持结售汇制度就成为我们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选择。与此相适应,央行不得不采用银行票据、利率、准备金等政策工具来调整流动性。出口部门的顺差额减去当日央行票据对冲量就是一天流动性新增量。但是除了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对增量流动性进行对冲外,其他的货币工具只对存量流动性有效。在其他货币工具无效的情况下,单靠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无法完全对冲新增的流动性。这样就形成了一方面央行不断使用政策工具造成工具成本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我国的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货币问题,而且是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
3.货币需求的变化也成为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新源头。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增长速度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按照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其差额将转化为通货膨胀。我国近年来货币供应速度远远大于GDP增长速度而没有引起恶性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由于多余的货币执行了贮藏功能,新增的货币供应由于没有找到有效的投资渠道,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消费而被居民作为储蓄存款沉淀下来。仅今年1至4月居民储蓄存款就增加了4万亿。公众这种被动增加的储蓄存款被经济学家们形象地比喻为“笼中老虎”。这只“虎”实际上就是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随时等待释放。现阶段,我国银行存款利率长期处于负数的情况下居民持有储蓄存款的意愿会下降,一旦有更好的投资场所很容易出现“存款搬家”的现象。但是43万亿元存款的闸门一旦打开,资金洪水会奔流而下,在各种资本工具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就会疯长,泡沫膨胀在所难免,这无疑是给已经过热的经济雪上加霜。
(四)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房产市场的价格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过热、通胀是否存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房地产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既是消费品又是资本品。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除了资本市场以外大宗资金投资和炒作的场所。这更助长了房价的攀升。房价的攀升带动了资本的进入,资本的进入又推高了房价,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工资的涨幅远远低于房价的涨幅和资本的获利。作为资本产品房价的上升,直接带动了作为消费品的房价上涨,同时还挤占了作为消费品房产的供给。可以说,房地产增长过快得不到调整,特别是一些城市的地产泡沫不能挤出的话,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居民消费价格攀升是不可避免的。
三、政策建议
通货膨胀的恶化将动摇一国经济健康增长的基础。现阶段快速上涨的CPI不仅给低收入阶层生活带来了困境,而且还扩大了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因此控制通货膨胀不仅关乎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还关乎社会公平正义。鉴于我国既要防止通胀,又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笔者认为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应采取“一揽子”措施,实施汇率、货币、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组合拳”为宜。为此,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从汇率政策看,加快人民币汇率自由化进程,以缓解人民币流动性过剩
事实证明,“双顺差”换回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已经造成并继续造成了国民福利的损失。一方面要承受来自美元贬值导致的外汇储备实际购买力的降低和美国次贷危机后外汇储备遭受美国证券资产信用风险带来的严重损失;另一方面,国家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不得不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力度,造成了流动性过剩。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弹性,但距离人民币自由汇兑及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自由浮动仍有一段距离。由于担心汇率浮动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在汇率自由化问题上一直持谨慎态度。但是从三年多的实践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打击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严重,贸易顺差连续数年超过了升值前的历史记录。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解决物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的时刻,政府有必要对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进行适当改革,逐步放松强制结售汇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理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加快外汇产品的开发来配合外汇市场的发展以促进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的形成。这样一来,人民币会有大幅的升值,经常项目的顺差将会出现大幅下降;而资本项目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到位,大量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炒作也将冷落一段时间,资本项目的顺差现象也将得到缓解,国际收支将趋于平衡。人民币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的现象将由于央行减少外汇购买行为而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够稳定下来,从而为我国政府治理通货膨胀奠定良好的货币环境。
(二)赋予货币政策更大的独立性,实施单一目标的货币政策
当今世界,无论在理论界还是政府决策部门,都将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稳定币值。但在2002年前后,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上升时期、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时中国人民银行仍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第一目标,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说,今天我国经济运行中过剩的流动性正是中央银行促进经济增长、以政府的货币政策取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弊端的集中表现。因此,明确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为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可以考虑的政策组合是:频繁小幅升息,尽快实现正利息率,有效抑制资本、房产等投资领域的泡沫;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和销售央行票据,以对冲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导致的过剩流动性,控制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增长速度;指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领域;促进贸易结构和产业的升级优化。
(三)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并针对特殊行业采取相应的税收政策以调整供需结构
现行财政政策应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调整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在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的同时,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投资规模、结构和进度,并适量缩减国债发行规模。另外,笔者这里所说的特殊行业是指对通货膨胀压力的产生起主导作用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针对部分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现象,可以尝试征收物业税(主要针对拥有多套住房的业主)。其次,可以通过降低土地出让金、减免房产企业一部分税费、政府给予一部分资金等方法加大对住房保障体系的支持力度,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低档住房的供求矛盾。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虽然仅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且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也不会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但是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采取必要手段加以控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冲击,采取提供(或增加)食品补贴、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与物价的联动机制等措施来增强低收入群体抵御通货膨胀压力的能力;加强市场监控和调节,利用政府管理这只“看得见得手”引导肉、蛋、禽产业科学布局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二七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2008-02-22.
[2]徐传谌,刘凌波.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J].财贸研究,2007,(5).
[3]宋超英,夏 芸.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4).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261-02
1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 主要有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等指标。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将对CPI有一定的影响,GDP平减指数计算基础较CPI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GDP平减指数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但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收入水平没有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快速增长会大大削弱货币的购买力,从而侵蚀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诱发社会的不稳定。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
1-5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低于1-4月的8.2%,但是仍然大大高于政府设定的4.8%这一2008年全年增速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今年总体通胀形势十分严峻。
2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
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也就是说,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
综合起来,有以下原因:
(1) 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 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
(2)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
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3) 经济快速增长, 固定投资过热。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的结果是,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GDP)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当投资增长大约达到30%,GDP增速达到11%时认为经济增长过热。可见我国差不多达到经济增长过热的警戒位了。
(4)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屡创历史新高,这种形势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和一些贸易伙伴的摩擦,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巨额贸易顺差带来巨大的外汇占款,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央行不得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来买进外汇,这样直接造成两个后果:外汇储备不断创历史新高;国内流动性泛滥,成为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3 降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建议
前面提到,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未来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我们在短期内使劳动生产率或产业升级能够出现“”;二是通过经济转型,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前者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以下即是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所提的建议:
(1)通过经济转型,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贸易状况。
一方面,新能源、节能降耗、3G重组、大飞机项目等将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内需的扩大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推动,从而减少贸易顺差,进而减少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另一方面,控制出口, 扩大进口, 并适时适度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对基础货币投放进行“釜底抽薪”的矫正,同时为了防止热钱的大量涌入,应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2)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信贷投放额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央票等手段来加强货币的流动性管理。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投资过热或者是经济过热,主要是长期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即便通过控制信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经济过热不一定能下去,因为有外汇等的大量流入。所以,在近期,加息对于央行下一步的紧缩政策将是很好的选择。
(3)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即是:控制财政赤子;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总之既要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调控平衡;又要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共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5)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多种目标, 而这些目标之间并非完全一致,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对于通胀上行风险和经济下行风险应审慎权衡利弊,统筹兼顾, 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 精确制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利率;加息;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068-02
中国人民银行25日晚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从1月18 日开始,央行先后五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已达到17.5%,无论是调整幅度、调整后高度,还是频次都是空前的。但是通胀趋势并没有缓解,10月份CPI指数达到4.4%,11月份CPI指数达到5.1%,超越了红色警戒线。央行不得已动用利率杠杆。那么在目前时局下加息是否合适,是不是唯一选择呢?
一、加息的利与弊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经济功能: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介功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功能;把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的控制功能。
利率的作用正是通过上述五种功能发挥出来的。而利率之所以具备这些功能,是因为利率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由此,利率发挥“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2)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例如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3)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4)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但是加息是双刃剑,其消极作用也很大:首先,上调利率使得银行可贷资金减少,银行资金运用受限,这对银行利润的影响较大,毕竟国内银行存贷收益占到70%以上,短期内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是不可能大幅提高的。其次,对企业而言,上调利率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尤其对于长期处于融资渠道不畅的中小企业而言,上调利率更是致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成长较快,底子薄但资金需求大,极度缺乏资金。而这些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上调利率很可能影响整个经济的景气度。再次,上调利率将会加剧国际游资即“热钱”的流入,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局面,增加通胀压力和经济运行风险。最后,对于个人而言,上调利率使得房奴的月供增加了,生活压力加大,加息对于消费的抑制作用使得长期偏弱的国内消费更是雪上加霜,也影响了宏观经济的发展。
二、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目前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1.概念。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2.通货膨胀的后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2)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3)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3.通货膨胀的原因。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俗一点说,大致一是流入市场的钱太多了,钱多了,物价自然上涨;二是生产短缺,物价上涨。反正,钱不值钱了,就可以认为是通货膨胀了。
可是,眼下中国的钱多了吗?当然很多,据有关专家的说法,近年央行光是超发就达43万亿之多,且形象地指出“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但这些钱再“乱窜”,也并不在老百姓手中。那么,中国的钱在谁手中呢?大概一是集中于政府,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在富人手中。不过,这似乎都不构成通货膨胀的理由,因为,政府的投资主要用于工程建设等大宗交易,这与眼下以食品为主的涨价关系不大。虽然富人财富巨大,但在中国的富人的占比是很小的,据统计,在中国0.4%的富翁家庭占有70%的国民财富。而且,富人的消费重点在于奢侈品,而对普通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和消费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富人虽钱多但也是够不成通货膨胀的。
而普通百姓的需求和消费,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上面,特别是食品。因此,普通老百姓手里是否有钱才是决定物价涨跌的主要因素。但是,普通百姓手里钱多吗?其实这两年,百姓收入并没有较大增长。可见,导致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肯定不是老百姓手里有钱!
那么,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思索再三,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一是原因。据有关分析称,借着人民币升值之际,境外资金大举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一定程度推动货币流通过剩,从而推高物价;二是商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原因。现在的食品类商品也成为中间商囤积的对象,甚至形成一定的垄断,加之游资的肆意炒作,如前期大蒜、绿豆等大涨价就是明证;三是农产品的上游商品涨价,比如农药、化肥、汽油柴油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尤其燃油的长期高价机制,导致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四是忽视农业生产。由于热衷于推进城市化进程,过度鼓励农民进城,城市规划区内房地产圈地以及市政设施占地,农村也在到处搞所谓工业化,特色化等等,削弱了蔬菜和农作物生产能力,导致了一定的农产品紧缺;五是借题发挥,跟风涨价。商家、厂家,当然信奉利益至上,一看市场上物价上涨,则立即跟风提价,投机炒作。
4.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西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货紧缩和收入政策。通货紧缩就是从流通中回笼一部分过多的纸币,通常采用的办法是:(1)增加税收。(2)提高贴现率和减少信贷总额。
通过这些办法抑制总需求,使之接近于总供给,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来抑制通货膨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1)颁布价格指导线。(2)以减税等手段刺激企业实行低价。(3)对工资、物价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或管理。
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的目的不在于从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而只是把它作为对通货膨胀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其结果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相反却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加息对治理通货膨胀不是在任何时候下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