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信息化研究报告

物流信息化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信息化研究报告

物流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信息系统;构建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现有产业平台与资源优势,探索制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以及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所涉及的在线通关、检验检疫、退税、结汇等基础信息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等部门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套企业之间的标准化信息流通。

随着全球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新型贸易发展方式的跨境电子商务凭借其特有的优势,现已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的交易热点,促使世界各国的电商巨头等积极加紧布局全球跨境贸易进出口业务,以求扩大市场份额,赢得发展先机。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涉及的专业包括交易平台服务以及物流配送、电子支付、信用服务等。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据《2015-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4.2万亿元,其中出口占比约85.4%,进口占比约14.6%,较2013年的3.1万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3.3%,预计到2016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至6.5万亿元,年增速超30%。但是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受监管政策缺陷、个性化消费需求维持难、跨境物流以及资金流日趋复杂、跨境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限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困难重重。

二、构建跨境物流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相较于国际物流巨头联邦快递、联合包裹、DHI、TNT以及马士基等而言,我国中国邮政速递“国际e邮宝”、顺丰速递“SFBuy”以及根据不同电商模式整合资源而形成的各种跨境物流服务,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但在国际物流覆盖面、物流配送模式以及效率、物流信息化建设、供应链集成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需求。如何完善和拓展跨境物流网络以及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亟待解决。只有解决好跨境电商物流问题才能不断扩大我国在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跨境物流的运输分境内段和境外段。由于境内境外物流信息化水平发展不一致,配送方式和配送信息系统衔接不畅,致使营销策略难以顺利实施,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为企业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其次,跨境电商物流信息不对称致使运输以及到货签收等情况小详,容易使得跨境消费者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下降。再者,由于跨境采购信息不够透明,跨境贸易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天猫国际等国内很多跨境电商平台正面临着“愁采小愁销”的难题。跨境电商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大数据平台和智能物流协同系统来突破信息不对称的限制。

(二)信息系统对接不畅。跨境物流的运输过程包括境内段和境外段。得益于近几年电子商务业务的飞速增长,境内段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但境外段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却不能与之匹配,境内段配送方与境外段配送方信息系统对接不畅,成为导致旺季物流不畅的主要原因。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与传统企业不同,电子商务卖家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商务合作与交易的,这就要求物流服务商以专业的信息技术来与之对接。此外,物流本身就是信息化要求较高的行业,不同的物流商进行资源整合更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目前,在物流发达且语言交流障碍较小的欧洲国家,信息对接比较方便,但在发展中国家及小语种国家,信息对接则不是那么通畅。建立标准化的物流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跨境物流的通畅。

(三)物流时间长且浮动范围大。跨境电商由于涉及跨境较复杂且各国间政策差异较大,很难像内贸电商一样通过自建物流的方式来解决跨境电商的物流问题。跨境电商的物流,物流周期是非常长的,到美国和欧洲一般要7-15天左右,到南美、巴西、俄罗斯更长(25-35天左右),除了物流时间长之外,物流还存在时效投递不稳定的问题,收货时间波动很大,有时7天收到,有时20天收到。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中间的不确定因素,提高物流的效率。

三、如何构建跨境物流信息系统

(一)企业之间的网络对接。随着物联网、互联网+、智慧物流、大数据等概念的认知进一步加深,物流信息化建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12项工程中,物流信息平台也包括在内。我国政府应根据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引导跨境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国际承运商、国内承运商等实现战略同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十物流”等建立集成电子商务、跨境仓储、物流实时信息、金融政策、市场营销等所有服务环节的跨境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开拓新的电商模式,快速解决不同应用系统、数据格式、通讯协议等层面的数据对接、多平台协作以及数据交换问题。由政府引导具有大数据分析优势的阿里、在云计算领域领先的亚马逊以及京东、eBay等电商积极探索能实现支付对接的信息系统,进一步推动跨境物流的智能化建设。

(二)发挥移动端的优势。移动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跟各国的互联网发展情况相关。对于美国之类的发达市场,互联网发展进程完备,跨境电商从PC到移动端的发展有很大的存量空间。在一些新兴市场,整个电商的发展水平可能是中国几年前的水平,比如说像俄罗斯、东南亚和非洲,大量用户不需要进入PC端跨境电商市场,直接进入移动跨境电商市场,这是未来移动跨境电商发展的巨大的增量市场。跨境电商企业利用移动端拓展自身的物流信息平台,用户随时随地就可以享受到跨境电商的物流服务,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三)国家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持。该系统以政府主导开发的公共平台为基础,根据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控,流向可追踪的原则建立质量安全信息流,根据前端放开、中间可控、后续抽检原则,建立质量安全监管流。通过公共平台,扩展检验检疫的监督管理功能。随着跨境电商检验检疫局监管系统以及其他公共信息平台的上线,将为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作为跨境电商物流信息系统的辅助系统,有助于提高跨境电商物流的效率,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四、总结

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跨境物流,但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建立。跨境电商相比传统电商具有诸多新特征,尤其是物流信息系统上,中国跨境电商则遇到新的问题与风险。本文在分析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信息不对称,信息系统对接不畅和物流时间长且浮动范围大三个方面的讨论提出构建跨境物流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最后提出通过企业、消费者、政府三个主体的紧密配合,在获得国家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充分发挥移动端的优势,实现企业之间的网络对接。(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向阳.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4(10):107-112.

[2]陈余杰.电商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J].商业研究,2015(2):37-39.

[3]曲晓丽.公共信息平台让跨境电商更快捷[N].国际商报,2014-6-24(C03).

[4]罗江婷.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252).

物流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配送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物流配送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物流的核心问题是实体物品的配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但自从电子商务在中国落户,人们就没有停止对物流配送问题的讨论。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一类是全程物流配送系统,即以国内互联网为基础,把全国各地区已有的物流系统通过协议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全程直投配送网。第二类是区域性单一业务系统改造模式。以原有局部区域性单一业务的配送站点为基础,并加以集成,把单一业务改为同类业务服务,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整个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第三类是专业化配送系统改造模式。如邮政通讯、铁运、空运、水运、汽运等部门利用已有的完善的全国性运输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化配送。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已有的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还不成熟,效率不高,而且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改革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同时提出了“转换机制、集约经营、完善功能、发展物流、增强实力”的改革与发展方针,确定以向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化网络为主要方向。

二、我国物流配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大增,交易商品涉及日用品及其他非易耗品等,就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经营BtoB(商家对商家)业务的模式、BtoC(商家对消费者)的模式以及虚拟物流公司模式,在实践中这三种模式虽然得到共同的认同与应用,但在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接轨和优化运行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中国目前的社会信息网络化水平低,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传递和结算基础设施滞后,计算机普及率低,网民比率只有8%左右,并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城市,网民中真正采用网上购物的比率不到0.5%,电子购物的信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供货企业网络化整体水平低,上网企业比率不足,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社会化、电子化、现代化程度低。

存在严重的商业信誉差的问题,迟送、送错或不送现象时有发生。

电子商务物流基础尚不完善,物流理论还不够系统,物流技术还很落后,我国物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对现代物流的新理论、新技术,如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全自动分拣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才刚刚接触。

缺乏既懂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又有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人才,尤其缺乏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配送的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物流配送健康发展的对策

1.提高信息化程度。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基础,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的历史任务。

2.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顾客,应加强顾客和供货商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这样可以给用户节约订单处理费用,又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逐渐提高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使得电子商务良性稳步发展。

3.降低配送服务价格。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大规模的网上购物一直困难重重,物流配送费用偏高,特别是零售型的网上交易,为每个客户实现送货上门是高成本的,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

4.完善法律政策。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5.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由商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一般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同时第三方物流资金雄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具有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软件,保证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货物及提供配套的服务,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可以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专心于电子市场的开拓和商务效率的提高电子商务BtoB交易模式。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显然,第四方物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能实现信息共享、有能力整合所有的物流资源。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一种虚拟的物流网平台,这就是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它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学院

参考文献:

物流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 我国中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估研究(下) 生态学视角下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中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模型研究 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 关于XBRL下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次贷危机下我国长三角地区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新形势下的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之我见 “互联网+”下农业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 藏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综述 地平线研究项目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若干启示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之我见 欧债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中部产业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 浅论信息化背景下的职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师的自我提升 新加坡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部地区高职金融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背景下的滁州发展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8-28.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2013-8-28.

[3]规划编制专家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9.

[4]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16-21.

[5]何克抗,余胜泉,吴娟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2):5-18.

[6]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9-30.

[7]方子春.关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个案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07(8):58-62.

[8]冉新义,杨改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11):60-63.

[9]易佳,盛健.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要用数据说话――以上海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0):4-9.

[10]张屹,范福兰,杨宗凯,周平红.我国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评与预测[J].电化教育研究,2012(7):5-10.

[11]李葆萍.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性研究――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3):37-42.

[12]Shyamal. Majumdar.Regional Guidelines on Teacher Development for Pedagogy-Technology Integration [Working Draft] [M].UNESCO, Bangkok:2005,37.

[13]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3-08-29.

[14]UNESCO. (2011).UNESCO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

[15]Advancing Digital Age Learning [EB/OL]. http:///standards/nets-for-students,2013-8-28.

[16]何克抗. 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6,(8):5-11.

物流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对我国物流发展状况的正确评价,是我们制定目标的基础。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首先近年来我国物流有了快速发展:经济各界开始重视物流发展: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联合召开了"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会上吴邦国同志指出:"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物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后中央六个部委先后了一些文件,各省也都有相应的文件出台。

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会同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的若干意见"。2001年6月中央六部委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物流工作座谈会。很多省市把发展物流提到了政府议事日程,成立机构,制定规划,加快发展。

再有物流政策法规环境有了初步改善: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始修订、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为物流发展创造条件。如物流企业准入、外资进入、融资贴息等。国家经贸委委托北京中交协物流研究院于2002年7月完成了《我国物流发展政策研究》的研究报告,并以此为重要参考拟定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一政策将很快颁布。地方政府也在制定政策、法规,促进本地区物流发展;如用地政策、投资政策等。

第三是物流基础设施有了较快发展: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如运输线路、港口、机场、各种货运设施等有了很大发展;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储设施等各地都有了一定发展;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如电信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化都有了较快发展。

第四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开始把物流从主业中拨离出来,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如:海尔集团;青啤;小天鹅和中远国际货运在广州合租安泰达物流公司;上海联华。

第五物流企业有了较快发展:由运输、仓储和货代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外运物流、大通空运、中邮物流、中储物流、中集物流等;新兴的专业物流企业,如宝供物流、大田物流、大连锦程物流;国外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DHL等;IT企业开始介入物流,如IBM、快步易杰、杰合伟业等。

第六物流信息化开始起步:不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信息化在行业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七物流技术开发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如真空搬运机、数码化拣货系统、自动识别技术、GPS自动定位系统等。

第八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正在形成:除了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外,注册物流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在中国出现。由国家计委批准,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签署协议,成功引进了世界上权威的注册物流与运输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一年来,已培训认证近千人。2003年又再次引进了美国运输与物流学会(AST&L)的注册物流与运输职业经理人认证体系。

虽然这些年我们的物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不看到,和发达国家物流相比,我们的物流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物流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要求;缺少一个宏观的管理协调机构;还没有形成有利于物流发展和运作的政策法规环境;缺少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需求市场亟待开发;物流企业服务供应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所以相对于国外物流水平而言,对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总体评价是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

1、中国物流发展面临的国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仅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更多数量的流动,同时企业间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中国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这一趋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科技进步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带来新的产品、新的产业的不断涌现,不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要求加快生产与供应,以及对订单处理的市场快速反应,要求我国物流系统与之适应;随着后工业化时期的到来,工业化、后工业化地区范围扩大,人们的富裕程度提高,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个性化需求加强,大规模"量体裁衣"式生产方式涌现,要求高质量的物流系统为之服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不仅要求节约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要求更好的物流系统实现上述要求和降低物流费用;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为物流管理实现高效全球范围的运作提供了可能性。

2、中国物流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对我国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物流发展与之适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中国加入WTO,需要物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求物流与之同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大量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进入农村,大量的农产品进入消费市场,要求物流系统作为支撑;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相应的物流系统为之服务。

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

1、物流需求预测的目的:为确定物流服务供应系统所需能力以及建设规模提供依据,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运作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物流企业及相应物流作业环节服务企业、物流人才等。

2、物流需求的内容:物流的需求包括物流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两个部分。

物流的数量需求:即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的"物"的流动的数量需求,可以以重量指标如吨、TEU等表示,也可以以"物"的流动的价值量表示。对于物流运输基础设施(港站、运输线路等)来说,由于满足按物流的管理技术管理的物的流动量,必须满足全社会总的物的流动量的需求,因此,要预测全社会运输需求:如货运量、港口吞吐量等等,以吨和TEU表示;对于物流运作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要预测用物流管理技术管理的物资量,以吨和TEU表示。对于仓储设施来说,要预测全社会仓储量;对于物流信息基础设施来说,要预测全社会信息量;对于物流企业供应能力,预测用物流技术管理的物流量,而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供应能力,如运输、仓储等企业,应满足全社会物资流动存储的需求,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换装量、仓储量等等。

物流的质量需求。即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的"物"的流动的质量需求,可以以表示物流管理水平的特征和指标表示。如供应链管理的状况等。

物流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运输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前就有过,但是物流的战略目标以前没有做过。而对物流的概念的不同理解就会对物流的战略目标有所不同。

1、战略目标的内涵--对物流的三种提法和三种不同的战略目标:

(1)物流是一个产业,它的目标是如何把产业做大,对社会产生更多的增

加值。

(2)物流是一个服务供应系统,它的目标是提供的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全社会物流需求的程度。

(3)物流是一种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它的目标是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全社会"物"的流动的状况。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以物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管理全社会"物"的流动的状况。

2、制定物流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与总体战略目标相适应;要与我国经济布局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布署相适应;既要考虑跨越式发展,又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3、战略目标的设计:战略目标选择的思路框架,包含三方面状况的影响;物流服务供应系统的状况;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企业及物流作业环节供应商的状况。

物流需求状况、政策法规环境及政府的作用,在三者的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全社会"物"的流动的管理状况,最后选择战略目标。

关于战略目标的设计共设计了三个方案:基准目标、高目标(即提前实现)、低目标(即推迟实现)。其中基准目标是:到2010年,在目前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全社会将有较多?quot;物"的流动,按物流的理念和物流管理技术进行管理,物流服务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有较大提高,物流的运作初步和国际接轨,我国的物流费用由目前的16.9%降低至12-13%。到2020年,在2010年已实现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基本上与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水平相衔接,即大部份"物"的流动由较高服务质量的、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物流服务供应系统提供服务。在这种状况下,我国的物流占GDP的比重降为10%-12%左右,有可能接近国际上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

4、战略目标的选择:选择的方法--主要因素分析法;决定发展战略目标因素的分析;物流技术装备因素等。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建设的重点

物流发展战略建设的主要内容:未来20年,实现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物流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物流服务供应系统的发展情况;物流需求的发展情况;政策法规环境及政府作用--引导、扶持、协调、监督的实施情况。

首先要加强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思想为继续加快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要和经济布局相适应、要满足物流需求的通达性、通畅性、快捷性、方便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持续发展。主要建设内容:运输通道的建设(包括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港口、机场等);物流节点内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各种运输方式的联结设备、换装设备;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物流运作地点的联结设施;城市内配送道路体系。

要加快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加快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经济、运输布局相适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满足物流运作需求。建设的主要内容:物流园区、企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库等物流作业场所的建设。

其次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互联网物流信息服务供应商、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与物流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进程

还需要建设好物流节点:物流节点是指物流的汇集地和物流作业的集中地。它布局的是否正确对保证物流高效、低费用的通畅运作有重要作用。

对于物流节点的分类可按在全国的作用分: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地区性的;按物资流动境内外的特征分:国际性的、国内性的。

对我国各类物流节点的布局建议方案如下:全国性的国际物流节点,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青岛、大连:地区性的国际物流节点包括:营口、烟台、连云港、宁波、温州、厦门、福州、汕头、珠海、湛江、防城。

对于国际性物流汇集不多的以国内物流为主的节点,布局方案为:全国性的国内物流节点包括:沈阳、郑州、武汉、西安、兰州、成都、重庆。

区域性的国内物流节点包括:哈尔滨、长春、太原、石家庄、济南、南京、徐州、杭州、南昌、长沙、南宁、柳州、贵阳、昆明、乌鲁木齐、包头。

还要不断提高认识,扩大物流需求:加快扩大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物流需求、加快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物流需求、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的物流需求、继续研究跨国企业物流需求的变化。提高中国的物流建设,不但要加快物流基础的设建设,还要提高认识,扩大物流的需求。这一点也很重要。

当然也要实现物流企业跨越式发展:物流企业群体建设的目标及内容--根据物流需求的预测和我国物流发展的进程,在5-10年的时间内,力争使我国物流企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即努力建成一个由各种所有制企业组成的、承担国际或国内物流服务的、大中小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配套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先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基本满足我国物流需求的物流企业群体。

加强物流企业群体战略性建设这一占也很重要:加快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建设、加快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建设、鼓励扶持民营物流企业的成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外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加强对物流各作业环节(包装、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服务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包括结构、服务质量、技术装备等。

关于加快物流企业发展的问题,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政府也正在加快物流行业的法规法律体系的建设。

实现战略目标的政策措施建议

1、全社会要继续提高对发展物流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国家、地区以及企业的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改善投资环境的重大举措;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2、明确政府在发展物流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要努力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消除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为发展物流创造宽松的运行环境和良好的体制环境。

3、建设有利于物流发展与运作的政策法规环境:市场准入方面:简化市场准入和各种经营权的审批、税收方面:降低税赋,避免重复征税,允许建立统一的利润中心、物流用地方面:明确用地性质,降低土地使用税费、车辆通行管理方面:增加城市货车通行数量,加强车辆的管理,提供运输方便、海关、检验方面:加快通关速度、制定有利于对外合资合作的政策。

4、在投融资上给予扶持:财政贴息、减少建设中的配套费用等。

5、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物流技术标准:各种机械装备、专用工具、设施、托盘、货架、条形码等;物流工作标准:包装、装卸、运输等各类工作标准;物流专业单位标准:核算和统计标准等。

6、加快物流人才的培育:学历教育、职业资质认证培训、在职人员的培训、跟班培训等。

7、加快物流技术装备工业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技

术装备工业的水平。

物流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物流,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技术

中途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

2. 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和数据的挖掘与融合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也被称为电子标签,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静态或移动待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并读写相关无线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信息读写设备向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发出射频信号,激活电子标签,使其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释放存储在芯片中的物品信息,完成对物品的管理和控制。

(2)传感技术

    物联网使用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是传感技术,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传感器、传感节点和电子标签等方式完成。集成化微型化传感器,能够嵌入到任何物体中,并协作对其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无线上传,从而实现泛在传感。传感节点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

(3)网络和通信技术

    物联网中实现信息安全可靠的传送,涉及到远程通信和近距离通信两个方面。远程通信方面主要包括IP互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的组网、网关等技术。近程方面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RFID和UWB等技术。

(4)数据的挖掘与融合技术

    P2P、云计算等分布式计算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新的高效率计算模式,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及时挖掘出隐藏、有效的信息,同时还可以解决各种异构网络或多个系统之间数据的融合问题,具有相对可靠的数据中心,能够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3. 现代物流及其发展现状

3.1 现代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具有技术现代化的特点,使得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组织网络化的特点,使分散的物流单体形成网络,以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信息电子化的特点,即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管理智能化的特点,这也需要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撑。这些特点,主要借助借助物联网实现,使其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有了广泛的前景。

3.2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技术设备更新换代,总体规模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物流业尚存在无序发展状态,在效率上,我国企业物流设施分建,降低了资源利用率,存在重复运输、浪费严重的现象。在层次上,我国企业很大程度上仍把物流与运输等同视之,认为物流就是把物品从此处运往彼处。

    因此,我国物流业的完善提高将会是一个渐进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物联网技术取代传统技术,并与其它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现代物流常用的物联网技术

    在物流行业中,为了对物流中品种繁多、形状各异的货物进行识别、追踪、计数、分类、拣选,常采用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为了对物流中移动、变换不定的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测,常采用GPS技术、GIS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而感知、识别和监测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时,常采用传感器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中,常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技术,并与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结合,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中,常采用局域网网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并与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结合,实现物流管理的透明化、专业化。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的物流系统作业与运筹中,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并与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结合,实现在储货物的智能调配,以及有限仓库空间的最大利用。在网络通信方面和智能平台领域,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然而,现代物流系统是在一个移动中的复杂的大系统,在其作业中,既有存储和移动,又有交换与分拣,既有包装和组合,又有拆分与拣选。既有广域的物流运输与调度,也有局域的物流运作与管理,面对这些复杂、流动的物品,要实现在“物流”过程中的物联网,需要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

5.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各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的概念脱胎于物流行业,其发展是跟物流行业密不可分的,将物联网应用在物流行业可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整合物流供应链环节,降低物流仓储成本,并提高物流各环节的效率。

5.1生产加工环节

    采用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实现整个生产线上的在制品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 即将读写器植入在流水线中移动的物料、半成品、成品上,并设置信号处理装置,它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到物流管理中心。从而可以完成生产线的自动化运作,实现整个生产线上的在制品进行全程自动跟踪和识别,加强了对质量的控制与追踪,减少人工识别的成本和出错率。

5.2车辆运输环节

    结合物联网技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和企业的实际状况,给企业提供优化的物流运输路线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决策。将定位标签贴在运输车辆和货物上,并与传感器连接,实时采集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必要信息,监测其状态,当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等一切不利因素发生时,自动报警。然后将定位标签GPS和GPRS和连接,对运输途中的车辆、货物实现定位,使企业能实时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将其数据实时上传到物流服务中心,实现运输货物、线路、时间的可视化跟踪管理。

5.3物流仓储环节

    借助于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对货物在入库、出库、库存的盘点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确认货物相关信息。通过读写器自动识别各地货源的电子标签,按照计划指定的库位自动分拣进行存储,并在物流中心作好相关的业务处理工作,这样能使仓库利用率达到最大。库存盘点时,对已损坏、变质的货物进行相关处理工作,并修改存储货物的信息,使库存信息保持准确性。

5.4配送分销环节

    在这一环节,采用物联网技术,及时准确的定位货物,缩短了拣选分发时间,可以更加高效。在中央配送中心安装阅读器,自动识别各地运输车辆的电子标签上的内容,并将这些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以检测出可能的错误,然后根据货物信息自动分拣出应卸下的货物,并将标签内容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最后按照规划的线路一路分发直到客户手中。

5.5销售物流环节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销售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跟踪,可以实现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智能标签可以监控某些时效性强的商品的有效期限,RFID系统可以利用在商店付款台实现自动扫描和计费,从而取代人工收款,减少出错。在物品售出后,结合物联网强大的监控能力,对客户提供物品跟踪以及检索服务,以防在流通中出现失误以及质量问题,如果出现则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完善物流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指数。通过物联网,可以追踪和分析每个客户的信息,进而了解整个市场的走势,物流企业可以预测物流需求和服务时机,从而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

6.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选取物联网及现代物流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将带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必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同时,物联网的应用也必将成为现代物流中信息的第一要素。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0:68-73

[2]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6):165-165

[3]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R].北京:2005

[4]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2011)[R].北京:2011

[5]武晓钊,王继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