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体系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第1篇

经济论文的语言必须质朴、平实,以保持科学论著的严肃性,这也是经济论文文体自身的客观要求。首先,经济论文强调的是理性分析,而不是感性渲染,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其价值大小,取决于理性分析开掘的广度与深度。因此,语言表述应直截了当,一语中的。当然,理性分析也需要借助生动的语言。例如:“货币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从事货币经营的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神经中枢。”类似这种比喻,通常用来阐释经济科学的某种概念,说明经济活动的某种态势,赋予事物可知性,以增强论证说理效果。它与记叙性文体中运用形象思维,借比喻赋予事物可感性有着严格区别。其次,经济论文体现的是朴素、庄重的文章风格。经济论文写作要求作者必须具备求实精神,科学地反映客观实际,有效地指导人们经济实践活动。经济论文与现实结合的紧密程度,既为文章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谓“文附质”“质待文”,同时也要求其语言表达与文章风格趋向一致。经济论文语言质朴、平实的具体要求为:一是不追求套饰的词藻;二是不猎取生僻的字眼;三是杜绝虚妄之词。

二、精确

所谓精确,首先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精密性。经济论文的语言一般信息量大、内涵深,所以表述时必须从对象自身的特殊性出发,达到对经济现象及本质的精微区别是细密界定。例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相互衔接,促进区域性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以运用经济手段实行间接调控为主的国家宏观调控要进一步加强,搞好宏观经济的综合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保持币值稳定,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想》1997年第1期《银行与企业》)这段文字,从“市场体系”和“调控手段”两方面阐述了经济体制的取向,由于作者准确把握了“市场体系”的构建形式,以“城乡市场密切结合”反映“市场体系”的“统一”面,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反映“市场体系”的“开放”面,达到对“市场体系”内容的精密阐释。同时,“市场取向”、“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概念的前置词都充分显示了精细的限定与修饰,表述既内涵丰富,又丝丝入扣。其次,精确是指语言要有准确性。语言的准确基于思维的严谨。准确性始终是经济论文表述的最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经济论文语言具有专业特色,概念的确指性很强,使用时需辨明差异。例如:“资产”、“资金”、“资本利润率”、“资产利用率”等。第二,经济论文对事物的定性与定量都要准确。定性准确,是指对经济活动现象予以正确的定义和解释,中肯的判断与分析。定量准确,即所用数据必须真实、确凿。数字语言是经济论文语言的特殊形式,具有独特功能。因此,使用数据必须精心选择,反复核实。第三,经济论文句式较长,表述要合乎语法规则与逻辑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作者就要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修养。

三、简明

一是指言简意赅,二是指通俗明快。前者体现文意的精粹性,后者体现篇章的可读性。具体要求的内蕴是:首先,用词精炼,力去杂芜。笔者认为,写作应把好如下遣词关:(1)慎用关联词语。经济论文句与句、段与段依文气相接,依意脉贯通。因此,各种表因果、转折、选择、并列、条件等关系的关联词语除非不可者外,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切忌赘笔败文。(2)“的”字不得滥用。从语法角度看,“的”字对构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就论证效果而言,经济论文始终以论证为核心,要求语言必须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因此“的”字使用不得过多过滥,否则会成为附赘悬疣。(3)第一人称不应反复出现。经济论文写作均为第一人称,诸如“我认为”、“个人认为”、“笔者认为”等,在文中常出现由序论向本论部分过渡时,或由本论向结论部分转换时,又可刻意强调,突出主旨。但第一人称不应反复出现。否则,就会造成对文章内在逻辑构成的人为破坏。其次,精心炼句,力求文气相接,意脉贯通。文无“气”不立,“气”足而成“势”,经济论文应以气势取胜,正所谓:意奋而笔纵,气盛则理强。因此,要注意多用短句,多用单句形式,同时,句与句之间,要防止出现板滞生涩,条理不清等毛病。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字:现代市场 体系 构建

一、市场和市场体系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平衡供求矛盾,实现商品交换及价值实现等作用,市场机制主要由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组成。市场体系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经济,市场机制是在竞争市场中通过供求与价格连锁互动来进行资源配置的,它的作用的发挥只能体现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各种各类市场的共同作用之中,因此市场体系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现代市场体系及其特征

现代市场体系是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反应灵敏、市场功能完备、市场法律和调整机制有效的各类市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等特征。党的十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要解决好市场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三、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

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理论上,从亚当・斯密开始的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经济学家们一直都在探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关系,这两只手有各自活动的范围和边界,有各自的职能与任务,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这两只“手”协调好了,市场就能有效配置资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划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必须明确:凡是市场机制能解决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只有当市场失灵时,或面临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如公共产品的提供、外部性等,才由政府来解决;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经济活动应该更多地由市场来进行,而公共物品、社会管理及外部性市场失灵的领域应该由政府来行使职能、承担责任。

三、长寿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的措施

(一)长寿区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现状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转型加速推进。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商贸流通业开始迈入快速增长轨道。制定商贸物流发展总体规划,修订出台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协信、桃花购物中心基本成型,城中城建材专业市场和陶然居长寿山庄项目开工,长寿古镇和碧桂圆・清明上河坊特色商业街开街,洋世达世纪广场和步步高商场开业,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商贸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以化工、钢材两大特色专业市场为重点,着力推进中心商圈和化工、钢材、农副产品、汽车、货运、家居建材“六大专业市场”建设。全区累计发展限额以上商贸物流企业近300家,重百、新世纪、陶然居、苏宁、国美、永辉、华润万家、步步高等知名商贸企业,中外运长航、中远物流、新加坡恒阳等知名物流企业成功入驻。

(二)长寿区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1、市场总体规模偏小

据统计,2013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374亿元,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35亿元,社会零售品总额91.6亿元。截止2013年底,我区各类市场主体47419家,其中内外资企业8716家,从事批发零售的企业3275家,个体工商户38435户,从事批发零售的有27451户。供给和需求总量偏低影响投资主体投资热情和投资规模,极大地制约了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2、市场缺乏统一和规范,随街就市比较普遍

目前,我区各类商品的流通比较混乱,随街就市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农产品和建材的流通就分散在城区各处,缺乏统一的市场加以管理和规范,价格体系混乱,无形中增加了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不利于市场做大做强和向周边区域的辐射,同时加大了城市交通压力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3、区内消费外流,导致市场投资意愿较低

过去五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比例为35.4%,而2014年我区居民消费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为24.5%,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根本原因在于我区消费类市场建设滞后,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区紧邻重庆主城,特别是随着动车组的开通,一个多小时可实现两地往返。主城商品品种多、门类全,规模效应加上发达的物流系统和较少的流通环节使得许多商品价格上有优势,对我区辐射较大,从而区内消费大量流失到主城,特别是数码、电子、汽车、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流失更为明显。消费的流失使得降低了投资意愿,反过来又制约了相关市场的发展。

4、市场结构不合理,专业市场匮乏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该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及服务市场等各个市场协调发展。就我区目前市场结构来看,过于强调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协信广场和洋世达广场两大商圈,而忽略了生产资料市场和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

另外,银行保险等金融市场缺乏也制约了商品物资流通,我区流通的商品物资以化工品、钢材、建材等大宗商品为主,资金需求较大,而我区金融机构较少,金融产品较为单一,随着我区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市场交易和商贸流通形式的多样化,现有的金融体系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和风险的规避。

(三)长寿区发展现代市场体系的优势

从产业看,长寿作为重庆的化工、钢铁产业集聚区,2020年将形成5000亿元工业产值,物流量将超过1.7亿吨/年;随着“四宜双百”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休闲旅游胜地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对商贸物流业产生巨大需求效应。从功能划分看,长寿作为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是重庆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努力建成重庆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新“四化”的示范区。

从区位看,长寿位于重庆一圈两翼的交汇点,为商贸物流产业特别是物流产业辐射两江新区、重庆主城区、川东地区及三峡库区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交通看,长寿港是全市重点现代物流港区,渝怀及复线、渝利、渝万四条铁路,沪蓉高速、福蓉高速、茶涪路、319国道、江南沿江高速等道路,共同构筑了长寿对外运输的主要通道,为商贸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另外,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重庆要建成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意见把长寿定位为全市五个市级物流枢纽之一;国家发改委《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长寿定位为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这些都为长寿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对策与措施

1、总体思路

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根据城市定位和中长期规划,依托产业结构,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主体数量和经营意识,完善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体系。

2、把握的两个原则

(1)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在构建市场体系过程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商贸流通的健康发展。政府则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市场体系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技术运用、标准推广、服务创新、促进市场信息透明、主体培育等方面的保障作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规划市场体系,应注意把握当前与长远,城市与农村两个市场的关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当前与长远的统筹规划,现代市场体系规划方案要结合本地社会经济状况和产业结构,又要对未来的发展做合理的预测,既要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又要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与农村的市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区域和地区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工作机制,以及商贸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机制,不断提高商贸流通水平。

4、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规划

根据我区发展定位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现有的“一区一园一群”商贸物流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规划。规划方案要结合本地社会经济状况和产业结构,又要对未来的发展做合理的预测,既要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又要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流通网络,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流通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加快现代商品市场建设,重点推进化工、钢材、农产品等具有我区特色的各类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建设

(2)进一步完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

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为核心,对中心商圈、社区商业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的城市商业格局。调整优化零售业态结构。有序发展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适度发展大型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把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商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增强社区商业服务功能,重视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建设集购物、餐饮、生活服务和休闲等多功能的社区商业体系。

(3)加快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我区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化工、钢材等生产资料市场建设,推动工贸并举联动发展。以工兴贸,以贸促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依托化工、钢材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新型供销关系,减少层次和流通环节。发挥市场调节生产的作用,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业生产运行机制,推进工业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4)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围绕新农村建设,构建畅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产地集配中心和零售终端建设。抓紧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监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直接进入零售市场,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大力改造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培育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区域资本市场;分层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建设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是杭州市政府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决策。如何在长三角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中,根据杭州市和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自身经济快速而稳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杭州市政府决策的重要保证。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由于中国是大国经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区域资本市场是多层次的。浙江省和杭州市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应率先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杭州市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一万,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杭州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较多,在现有的资本市场上融资比较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使杭州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理论基础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介绍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指将整个资本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独有的功能。一个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指针对质量、规模、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为满足多样化市场主体的资本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具体说来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 三板市场。对于我国实际来说,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应该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即OTC)、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及代办股份转让市场。

(二)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层次性及运行机制分析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目前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主板、二板虽然有一定的层次性,但由于自身容量的原因不可能把全国所有的甚至是小部分股份公司纳入其中,也就注定了其有相对高的市场进入门槛,所以它应该是多层次市场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为了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在区域层面构建区域性资本市场(产权市场或柜台市场),也就是说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需要以区域性资本市场为基石,而区域性资本市场必须要与全国性资本市场实现无缝化衔接。这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全国性与区域性市场的合理定位,政府与民间监管职能分工,既有市场自由的力量,也有政府的引导。

1.区域性资本市场分层机理的理论基础:基于交易费用的考察

关于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关于两者的对应关系,学者们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金融体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另一派则对此表示怀疑。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对影响区域性资本市场构建及其分层的交易费用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认为,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分层机理可以通过交易费用理论得到一种较为合理的经济解释。

(1)问题的理解

交易费用的概念最早是由科斯在其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科斯将交易费用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认为市场、价格和企业之间的关联式行为主体之间边际交易费用的等价,契约是交易费用促动的制度安排。交易费用的计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制度经济学对交易费用理论的解说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度安排在交易费用方面加以计量,则对这些制度安排优劣的评判就难免带有主观性。在这个问题上,威廉姆森(2002)曾在微观企业层面的交易费用计量上做出过贡献。他认为,尽管直接计量“事前”和“事后”的交易费用存在着困难,但可以通过对制度的比较对交易费用做测算。拓宽威氏的思路,关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制度的比较来测算交易费用对资本市场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记X为融资者的交易费用,资本市场中融资者的交易费用表现为上市费用、信息披露费用,可以比较融资者在原有的融资体系下的成本X1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后融资的成本X2,其差额(X1-X2)可以定义为融资者交易费用的节约;记Y为投资者的交易费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交易费用表现为证券交易手续费、投资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成本,差额(Y1-Y2)可以定位为投资者交易费用的节约;记C1和C2分别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前后监管的总成本;记Z为社会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促进了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减少金融风险积累、地域差异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带来的收益;则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而产生的总收益B为:

B=X1-X2+Y1-Y2+C1-C2+Z(1)

总收益与建立适宜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监管体系相关。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同时,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这些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民营经济始终面临着金融约束,这些约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不够深入,例如缺乏一个完善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也许可以通过各种融资方式的不同交易费用进行剖析。就我国的现状而论,银行制度对大型民营企业的贷款已不存在或很少存在“所有制歧视”;或者说,大中型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壁垒基本消除,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主要发生在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正走向全面发展,其总量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最迅速的产业部门。然而,高科技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需要金融市场提供大量的资金投入。这种状况要求有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从而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但是,如果我们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区域性资本市场)中经常存在的交易费用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便不可能建立起有利于投融资的制度安排,也就是不可能建立适合于中小民营企业长足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分析和研究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交易费用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区域性资本市场体系中交易费用的概况分析

为了分析方便,将我国现阶段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体系分为三块:非正规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式(银行体系)、金融市场式,以考察我国区域性金融体系动态演进中的民营中小企业和高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交易费用的变化。三者的边界如图1所示。图1中,银行体系“软资产、硬负债”的特点,规定了银行贷款通常只是适合于那些短期的、流动性大的投资;而对于那些长期的、流动性差的投资,则由资本市场提供,资本市场主要补足企业资本和提供长期贷款。资本市场(图中圆c)和银行体系(图中圆b)的交界区域I,则是由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功能重叠构成的。这个区域中,究竟是银行体系为企业提供服务,还是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服务,一般取决于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在银行体系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一般银行所占的份额会比较大;在资本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中,资本市场所占的份额比较大。显然,由于我国现有的证券市场层次结构比较单一,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渠道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也就是说,比较银行体系,资本市场给企业提供的资金份额相对较小,企业的资金共给主要依靠银行体系,或部分依赖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渠道。

图1金融中介式、金融市场以及非正规

金融市场的边界图

图中的虚线圆C,是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后功能大大拓展的显示。图中的虚线圆B,则表示民营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建立完善了银行体系。C和B的拓展区域满足了上文描述的中小民营企业和科技成长企业的融资需求。这部分融资需求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下,由于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缺失和银行体系的不完善,不得不依赖于非正规金融市场。

应该承认的是,非正规金融市场具有创新性,它对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联系我国的实际,非正规金融市场在图1中占据很大的空间。但是,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高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由于我国对非正规金融市场运作一直采取压制的政策,这便大幅度增加了通过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交易费用。我国现阶段缺乏面向区域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实,实质上是一种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进而引致高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

以图1来解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意味着c与b扩张为C与B,亦即区域 I 扩展为区域 II 。不过,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重叠领域的扩展,会引起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的竞争,但竞争有助于提高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的效率,会降低企业融资的交易费用。当然,从理论上解释,图1的四个圆交叉区域所显示的融资需求,的确既可以由经过完善的银行体系提供,也可以由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但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不断扩大的企业融资需求对金融深化的内在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尚处于从金融抑制向金融深化的过渡阶段,图1所勾勒的II区域不可能一步到位,中小民营和科技企业为筹集资金而不得不支付高额交易费用的情况,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存在。

三、政策建议

由于全国各区域中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各区域中的资本市场在全国统一的“大框架”内,还应该有适当的特色。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而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经济活力较强,市场化程度高。进而,杭州市的资本市场也必须与上述状况相适应。因此杭州的资本市场建设在遵循全国总体思路的同时,还应该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上文的理论分析中曾提到过,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需要与全国性资本市场衔接。这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全国性与区域性市场的合理定位,政府与民间监管职能分工,既有市场自由的力量,也有政府的引导。随着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上市可以在各层次市场中进行转换。发展初期的公司通过低层次的区域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机会和股权流动,在发展到更高阶段、赢得一定声誉后可以转移到层次较高的全国市场,以获得更高的市场定位和融资机会。

综合来说,杭州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如下五点政策建议:(一)杭州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必须是整体性制度安排,需要考虑各项具体政策措施之间的协调性和追求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激发各方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杭州资本市场的生命力。(二)杭州整个区域内存在一个庞大群体的市场融资需求,区域性资本市场所具有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融资选择,可以保证区域内企业的成长性不受到资金面的制度约束,提升区域经济体的活力与整体价值。(三)区域性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程度低,区域性强,潜在的风险极高。因此对于杭州来说,首先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建设必须要在国家整体资本建设的框架内进行。同时,要强调政府监督与民间自律并重的管理体制。(四)市场化的区域性“私募股权市场”才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坚实的基石,可以设想区域性的产权交易所开展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非标准化的资产)托管转让业务,让区域性的股份代办转让市场开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标准化的资产)业务,构成以横向为主的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五)需要有选择地在适当时机丰富区域性资本市场体系,强调私募与公募相结合,场外和场内并重。

参考文献:

[1]胡海峰、罗惠良.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中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J].新视野.2009(1). 24:26

[2]胡海峰,方淑英.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与科技自主创新.[J].未来与发展.2009(2).18:21.

[3]冯小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创业板市场建设.[J].深交所.2008(3).13:15.

[4]黄勇民.试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N].广西大学学报,2003年8月第25卷. 36:37.

[5]柳季,马骥.试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以NASDAQ为例.[N],东北大学报,2005(2).59:63.

[6]唐志道.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财经论坛,2006年第9期;117:118.

[7]田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J].经济研究,2009(1).61:62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第4篇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诸多条件,其中,体制条件具有决定意义。十七大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提出了继续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任务,目的正在于确立能有效引导和激励科学发展的更完备、更完善的体制条件,从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最可靠的保障。十七大报告贯穿着科学发展的思想,因此毫不奇怪,它同时贯穿着坚持改革的精神。所以我们说,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发展的各个方面,关键是要把它落实在体制上。

为了完成十七大部署的一系列改革任务,从体制上解决妨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应着重注意按照改革的方向,深化对以下三个关系的认识。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对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体制条件中,完善的市场体制和市场体系是起基础作用的。目前,市场化改革尚未告成,亟需深化,而不能停顿和倒退,尤其是在要素和资源市场上。有鉴于此,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说,一定要看到,那些把市场体制和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而造成的市场缺陷当作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因而主张以更多的政府干预来管制市场,抑制其资源配置功能的种种“理论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不能为其所惑,否则势必南辕北辙,贻误大局。当前,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政府的重要责任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加快促成市场体制和市场体系的完善,以便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并与之相适应地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概念的宏观调控的方式和体系。

二,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这个关系,部分地也属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延伸和表现。在这个关系上,有几个重点需要明确,第一,国有不等同于公有,非国有经济中包含着多种形式的公有经济,而且,经济的市场化越发展,资本的社会化就越发展,非国有经济中公有性质的经济成份及其多种形式也就越发展。因此,不能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当成是以国有制为主体,不能把国有经济的比重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比重。第二,在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在于做一般市场主体做不了的事,而不在于利润目标,也不在于产品和资源的重要性。事实上,在任何领域,如果利润最大化可以成为合理的目标,那就说明这样的事由非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去做将会更有效率,更能增进社会财富和消费者福利。同样,一种产品或资源越重要,越稀缺,就越是要尽快创造条件,由竞争性的市场去配置,因为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其重要程度,亦即稀缺程度,从而达成更有效率的配置。至于由此可能引起的某些不合意的收入与财产分配效应,则是政府再分配调节的对象,也不是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来实行垄断控制的根据。第三,非国有经济成长发展得越充分,说明民众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自主参与特别是自主创业越广泛,越充分,而这一点正是长期、整体的经济发展及经济安全的最深厚的基础,是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包括活力、创新能力)的最深厚的源泉。在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关系的这些问题上,像在上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一样,十分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否则就很难按照正确的方向真正落实十七大在国有经济的改革、垄断行业的改革、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破除体制障碍等各个方面提出的改革要求。

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政府内部的这个重要关系上,针对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比简单地批评地方的利益动机和地方官员的观念错误更切实的,是尽快解决其体制根源上的问题。一项有治本之效的当务之急,是对造成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和事权不对称、不匹配的体制进行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形成能有效激励各级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同时,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如何规范,部门体制如何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职能有机统一的要求,如何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等问题,也亟待从体制上研究解决。

市场体系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作为全新的农产品销售方式,正在逐步且深入地渗透到农产品交易领域。但是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因素分析,以求能进一步来探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

一、影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因素

第一,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偏差。农村受重农轻商自给自足等传统小农观念的影响,农民对计算机、通讯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认识有限。目前虽然已初步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去真正的了解,致使农民对于网络营销的观念认知较差。由于受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尤其是利用几乎没有。经济水平低,网络运营费用高,网络信息设备覆盖率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认识和学习,目前农民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制约了农民对网络信息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第二,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我国农业网站信息都是随意,农业信息不精确,对于农业信息的管理也没有秩序,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农民了解农业信息的难度,不利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也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产生了怀疑。另外,我国关于农业信息的网站并不多,大多数的网站缺少专业性,农产品网络平太发展严重滞后并且地区发展不均衡。

第三,农业信息数据规模小,利用率低。我国目前建设的一批农业信息数据库可供在网上运行,但是这类数据库通常都是自建自享,没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规模小、利用率也比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第四,农业网络信息体系落后。虽然有的农民买了电脑,但实际上网浏览农业信息的却很少,使农业网站形同虚设,更别提农产品网络营销。我国目前的农业网络信息体系相对落后,沟通困难且更新滞后。主要原因是网络农业信息利用率低,对象和目标不明确,农业网络信息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和为农民服务的概念。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绩效

以武汉市的农产品营销为例,农产品综合市场总计有336个,平均每年的成交额约为94.2亿元。专业的农产品市场有57个,平均每年的成交额约为35.3亿元。在这些农产品市场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有10个,农产品综合市场占13个,主要从事农产品批发工作,担负着农产品供应的责任,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变成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网络信息对农产品成功营销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我国特别重视农业信息网站的发展,虽说起步晚,但是发展的却较快。在新信息时代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充分的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的捕捉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满足消费者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本身的发展,这是未来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渠道。要想拓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完善的网络营销市场体系,有利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市场的构建是完善虚拟农产品买卖市场、有形批发市场以及买卖中间服务的农产品流动市场体系。实行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需要下列条件做支撑:构建信息中心,建立跨省和区电子商务交易渠道;完善农产品信息,促进交易渠道建设;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有关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

2、要想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就要建设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是对农产品进行网络交易过程进行服务的一个平台,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生产渠道、市场渠道、信息渠道、组织渠道等,其中生产渠道是农产品网络营销得以进行的前提。信息平台渠道和生产渠道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提高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的速度、建设农产品品牌、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的管理等,将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能提高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速度,拓宽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

3、要想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还要建立营销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农产品网络营销这个渠道可加快农产品的交易速度,这时候物流配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物流配送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是降低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效率,构建现代化及创新型的物流配送体系。于此同时,对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的难度也加大了,这就要求物流体系需做到:农产品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农产品配送的一体化以及物流配送的标准化;对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及渠道进行全面的整合和管理,以物流配送为主要工作内容。

4、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完善,有利于网络营销渠道的拓展。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子信息商务平台,进而形成数字信息一体化的网络营销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农产品分类合作的营销模式、建立企业自建网点、建立政府性农业网站、建立三方交易平台、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公司。这些模式都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了信息和交易的渠道。这种全新的模式避免了传统营销渠道中的缺点,同时大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

【结论】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是把传统的农业行业借助网络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并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商业信息,加强贸易往来。但是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目前仍存在着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民对网络信息的认识差、农业网络信息体系落后、农业信息数据规模小,利用率低等问题。所以,必须根据我国现阶段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渠道。

参考文献:

[1]李艳军.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

[2]曾寅初,高杰,李正波.社会资本对农产品购销商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