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餐饮消费现状

餐饮消费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餐饮消费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餐饮消费现状

餐饮消费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展会餐饮 消费调查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97-03

一、引言

近年,笔者在与国内会展业界的一些一线经理人接触交流时,发现他们在组展或参展时颇为国内大型展览会餐饮消费中的某些问题而头疼,比如展馆中的就餐场所少、餐饮品种少、餐饮价格高等。相比而言,国外展会的组织中,设置的餐饮场所会方便于参展商、观众及其他人员的就近消费,餐饮品种丰富,餐饮价格与展馆外的市场价格也基本相当,就餐条件有助于参展人员就近进餐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在展馆内参观和交易,也会提供方便条件使客商在展馆内边吃边谈进行商务就餐。相反,在我国很多城市的一些大型展会上,在宏大的展馆内,参展人员的活动通常只能依靠徒步,往往半天下来只参观了一小部分展场面积,但为了就餐却不得不离开展馆,等到在展馆外四处搜寻餐馆就餐结束后又不愿意再次长途折返回展馆继续参观,其实,这对于组展商、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本身而言,都会产生损失和浪费。

国内有关商务游客的餐饮行为研究尚是一个盲点(罗秋菊 张安安,2010)。国外英文文献的研究多聚焦于一般游客的餐饮行为,也是很少把商务会展客的餐饮消费问题专门拎出来进行研究。那些一般性的游客餐饮消费研究,普遍关注到食物的口味和质量(Miller & Ginter,1979;Koo,et al.,1999;Hart & Casserly,1985;Morgan,1993)、服务和价格(June & Smith,1987;Domingo,2002;Brooker,et al.,1986)、环境(Finkelstein,1989;Bitner,1992;Clark & Wood,1998;Kivela,1997;Foster,1997;Soriano,2002;Tzeng,et al.2002,)、吸引力(Auty,Kivela,et al.,1992;Hong & Woo’s,2004;Bowie & Chang,2005;Lin & Mattila,et al.2006,)等是消费者餐饮消费的影响因素。

苑炳慧,杨杰(2009)基于参展商视角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的展览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时,发现在20个评价指标里,参展商对餐饮的满意度最低,且与其他指标满意度的差距较大。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光大会展中心内部及附近区域餐饮配套设施不足,展览会期间餐饮供求矛盾突出所造成的。,杨杰(2006)对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2005年举办的8个展览会为例研究会展经济效应时,发现展览会对当地住宿餐饮业的影响巨大。他们调研发现,餐饮消费是观众参展的主要消费活动,其中,境外观众和国内观众参展消费的高低位序依次是住宿、餐饮、购物、旅游、娱乐、交通、门票消费等,本地观众参展消费的高低位序依次是餐饮、交通、购物、娱乐、门票、旅游消费等。

综上,基于对大型展会餐饮消费问题的关注,并在充分综合了文献研究的成果后,笔者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广州琶洲展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5个大型展览会上进行了专项调查,包括“中国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2009.11.13-15)”、“2009第十三届广州广告展览会(2009.11.25-27)”、“2010年快乐广州迎春时尚购物节(2010.1.22-2.22)”、“第二十五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办公环境展)(2011.3.27-30)”、“第1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10.4.15-5.5)”,针对展会餐饮消费现状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研究中,首先对会展行业的部分经理人、普通员工及部分行业专家进行了访谈和意见征询,设计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半结构性问题体系,在2009年“中国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2009第十三届广州广告展览会”上进行了预调查,并对调查问题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修订,进而在“2010年快乐广州迎春时尚购物节”、“第二十五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办公环境展)”、“第1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进行了正式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国内外的参展商、观众、买家及其他工作人员。调查发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餐饮服务与其他展会相比,在餐饮服务点数量、餐饮品种及餐饮消费指引方面做得最好。一年后,在2011年“第10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11.4.15-5.5)”期间、“2011第十五届中国烘焙展览会(2011.5.26-28)”、“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鞋类、皮革及工业设备展览会,广州国际鞋类、皮革制成品展览会(2011.6.1-3)”上专门针对“餐饮消费质量改进”问题进行了后续补充调查,最终结果形成本文的研究内容。期间,预调查和正式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7份;后续发放问卷调查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

餐饮消费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餐饮企业;数据;分析;决策

一、餐饮企业消费数据的合理应用

随着全球商品化经济的发展,餐饮企业能根据消费者的饮食需求来提供快捷的服务。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家餐饮企业要成功,除了应当向餐饮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和特色的服务以外,还要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兼顾餐饮消费者的身心需求。一家餐饮企业的运营,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除了可运用于财务计算外,还可以及时地反映餐饮企业的营业现状,指导经营,看清未来的走势并最终提升营业额。为了提高餐饮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规范餐饮企业的管理,我们应该对餐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应用。大数据分析的前提,关键是要有消费者大数据。例如,消费者搜索数据、购买数据、到店频率数据等。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企业普遍运用餐饮管理软件、结账时使用POS机、支付宝或是微信。即使是使用计算器结账的小餐馆,也有点菜单。这样,管理软件、POS系统和社交媒体便为餐厅积累了大量的经营数据。直观的数据有就餐人数、时间、所点的热菜、凉菜、主食、酒水的品种和数量;间接的数据有原材料领用量、使用量、库存量,以及店铺与采购、店铺与加工等表格单据。某餐饮企业部分菜品日销售数据见表1。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订制餐饮商业模式,制作消费者喜爱的菜品,餐饮企业没有难做的生意。

二、餐饮企业的数据处理和经营分析

目前,餐饮企业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这方面的数据处理技术相对分散,这使得餐饮企业经营者很难加以利用和决策。此前餐饮企业都是通过一些专门的餐饮软件、POS系统和社交媒体上记录产生的数据。但暂时还无法达到减少决策错误率、缩短时间,同时简化数据呈现方式的程度。现在我们可采用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形式,选取某一单位或一部分人(选取餐饮市场目标客户群体),每人按问卷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回答,由调查者按时回收。再运用较为专业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SPSS软件(即“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辅助:利用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过程中运用到的方法有均值比较、数据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综上进行整理汇总,以取得市场信息以及其他方法的运用。随后,我们就可得出最受欢迎的菜品,客流量最大的时间段以及可能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各个因素(例如,天气的变化,近期发生的大事件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服务员在每张点菜单上所注明每张餐台的就餐人数,可以知道当天的就餐总人数和人均消费,这是进行经营分析的最基础数据。其次,了解人数分布规律,也就是说每张餐台得就餐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根据人均消费制定服务策略,按就餐人数分布比例设置相应的二人台、四人台等,人数分布规律是餐饮企业内餐台设计的基本依据。以上只是简单地对数据处理进行描述,部分环节仍需专业人士配合进行操作。但大数据的运用必须得到餐饮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三、提出相关建议以供餐饮企业进行决策

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加以辅助等方法了解餐饮企业经营现状,对消费者的饮食偏好进一步掌握。根据客源调整菜品和价格以及当前餐饮企业的餐台摆放等。提高餐饮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规范管理以此谋求餐饮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营销都将以大数据为基础,用大数据洞悉餐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者就是上帝,要做符合消费者喜好的菜品,而不是一味从众。数据不仅提供了精准预测的能力,更将创造新的商业规则。大数据可以量化生活,质化餐饮企业管理。其中,掌控数据、运用数据、活化数据都是大数据运用的关键。所以,餐饮企业管理者一定要重视数据的运用,便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生存发展之地。

参考文献:

[1]吴恽.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者行为和餐饮空间规划研究[J].包装工程,2016(08):20-23.

[2]付婷.大数据在餐饮行业的应用研究[J/OL].中国商论,2015(15):147-149.

餐饮消费现状范文第3篇

 

 

“互联网+”时代,传统经济形态与互联网的融合变得越来越有可能,互联网连接传统行业,为传统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推动传统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是其商业模式创新的体现。餐饮团购是传统线下餐饮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典范,是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经济形态,同时打通了线上信息获取、线下消费的产业链,使得餐饮行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更为的便捷、高效。美团网作为国内团购市场的领军企业,其发展模式和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显露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美团为例,从服务团购企业角度出发,探讨当下中国餐饮团购市场发展现状并积极寻求对策,助力解决当下餐饮团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餐饮团购研究概述

 

餐饮团购是指餐饮商家与消费者以互联网为载体,根据量大从优、薄利多销的销售原理采取网上超低折扣、团体大宗订餐的方式、利用电子货币进行网上交易,线下到店消费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其目的在于为餐饮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快速、优质的餐饮消费信息,连接消费者和餐饮服务提供商,为餐饮消费者获取优质、价廉的餐饮消费品提供可能。

 

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餐饮团购进行了评述。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专家学者们认为餐饮团购对于提高餐饮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消费者获益具有积极意义,餐饮企业可以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找到新的商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消极的角度来看,餐饮团购存在消费者信任度不高、商品质量不能保障、信息不对称、市场准入门槛低、存在额外隐性消费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团购网站要加强监督管理、改进消费环境。 总体而言,团购很好的发挥了价格杠杆下调节客流量、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的作用。团购网站通过为客户提供价格低廉的团购产品,为商家进行推广宣传帮助其实现薄利多销,自己获得一定的佣金这种模式,很好的实现了共赢的局面。

 

二、餐饮团购市场分析

 

(一)餐饮团购市场运作分析。餐饮团购的模式其实很简

 

单,餐饮商家将自己的产品入驻到团购网站,通过餐饮团购这一新渠道,来推销一部分商品同时提升自己品牌知名度、受众度。选择团购的餐饮商家主要分为2大类:一类是新兴品牌,这类餐饮商家刚起步,急需要扩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认识自己的品牌,同时尽快的占领市场份额,这类商家与团购网站的合作中比较处于被动的关系,它的餐饮商品一般都是以明显低于商品正常价位的价格在出售,可以说其团购商品大多都是以接近成本价甚至亏本价在出售。另一类,就是那些比较成熟的商家了。由于是大品牌,它们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在团购网站上投放低价高质量的产品来扩大知名度吸引顾客了。这时候它们选择团购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推广宣传,而是一种更为科学销售及分配高效利用自身资源的手段。大品牌选择团购,首先在价格上一般会控制在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价格,同时有时间限制,但仍然有吸引力。其实这类大品牌的作法很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团购这一平台来优化配置自己的资源。

 

(二)餐饮团购规模分析。据资料显示,2011—2014年,我国餐饮团购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0%以上,参团人数也保持着75%以上的增速。餐饮团购交易额逐年增长,由其是2014年以后,市场份额爆炸性增长。2014年,我国餐饮团购的成交额为441.7亿元,同比增长13.20%,餐饮团购市场份额达59.1%,餐饮团购7.1亿人次,同比增速160.01%。2015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团购成交额为48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0.20%,餐饮团购占团购市场份额达62.83%,餐饮团购8.0亿人次,同比增速218.13%。我国餐饮团购在团购市场份额当中始终保持的大比例的份额,餐饮团购保持了较高的市场成交额和市场增速。

 

三、餐饮团购市场现有问题分析

 

2015年是中国餐饮团购市场不平凡的一年,期间百度投入百度糯米200亿人民币,阿里投60亿重启口碑网、大众点评依托腾讯京东获得8.5亿美元的F轮融资,而美团则进展到了第E轮融资。3大团购巨头之间真正进入了烧钱抢用户流量的恶性价格战,资本市场的角逐开始慢慢变味。价格战明显暴露了一部分问题,一方面,加重了团购平台自身的压力,在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背景下,融资成了团购巨头烧钱竞争的唯一途径,巨头们进入了烧钱—融资—烧钱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团购平台以不科学的价格战为营销手段,并没有获得太多有价值的稳定用户流量,用户对团购平台粘连性、忠诚度不高的问题逐渐暴露。不可否认的是,团购平台的价格战,很大程度上培养了用户餐饮消费习惯,那么在用户消费习惯培养成熟后,平台需要将重心放到如何增加用户粘连性,培养用户忠诚度上。

 

四、美团餐饮团购案例研究

 

(一)美团的运营模式分析。通过团购平台,为商户宣传自身服务于产品的同时,导流消费者流量;对于消费者,平台则是一个线上传递服务信息的渠道。美团网赚取的就是团购过程中的成交费。在实际团购经济活动中,美图网注重通过对餐饮团购消费者提供明显低与正常价的商品给消费者来扩大自身的用户群体。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团不仅要求平台餐饮商户提供价格明显低廉的产品,还会在激烈的团购市场当中采用价格补贴商家和消费者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用户群体。为扩大用户群体、吸引流量,美团和大众、糯米一样,进入“烧钱”的价格战,平台自身微薄的交易营收根本支撑不了飞速的“烧钱”行为。

 

(二)美团的发展现状分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美团作为中国第一批出现的团购团购网站,经历了“千团大战”和“诸侯争霸”后,依据其良好的运营模式、经营理念,逐渐成为中国团购市场的“龙头老大”。现阶段的美团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美团从建立之初,自身已单独完成过5轮总计21亿美元的融资。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抢占市场的价格战中,但即便如此,美团的融资速度依旧赶不上其“烧钱”的速度。一味的价格战和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是美团现阶段发展的一大困境,同时还伴随着用户粘连性、忠诚度不高的问题。

 

(三)关于美团发展的SWOT分析。(1)优势(S)。现今,我国有6.49亿互联网用户,特别2010年以来,智能手机的爆发,同时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餐饮团购移动APP的普及提供了硬件和高速移动网络支撑。同时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方便了餐饮团购消费支付过程。这为美团网的发展提供了来自用户的最直接直观的消费信息,便于美团对用户消费行为进行一个针对性的分析,以便更好的进行市场针对性决策;餐饮团购的规模化越来越明显,这对于规避市场风险、稳定团购市场秩序越发有利;美团作为中国团购市场的龙头老大,拥有最大的用户占有率,最庞大是用户群体,同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美团大众点评合并,新美大33亿美元融资,这都给美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2)劣势(W)。受当前几个团购巨头烧钱竞争的影响,美团自身也陷入无序的“价格战”,直接导致用户群体的部分流失和内部资金周转困难。美团现有融资速度根本赶不上其融资速度,融资受困、上市受困;很多用户都是价格敏感型客户,对美团忠诚度本身不高,缺乏提高用户忠诚度的运行机制和明显的盈利模式。(3)机遇(O)。美团的模式在团购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同时由于和大众点评合作后,能够吸收大众点评市场运营的优势之处以及大众点评团购产品的优势(闪惠、到店付)。互联网大环境下,O2O是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热捧,而且其模式自身也越来越成熟,餐饮团购作为本地生活O2O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符合潮流的。因为团购的兴起,给了很多消费者冲动消费的理由。(4)挑战(T)。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淘汰之后,现阶段市场仅剩美团、百度糯米几家巨头,百度糯米现阶段有着充裕的资金源,有能力开展很多市场活动。美团网同时有着来自百度外卖、口碑外卖、饿了么的威胁,外卖的兴起,瓜分了团购一大部分市场。

 

五、餐饮团购平台发展对策

 

(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打造智慧团购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注重对餐饮消费个体消费需求把握、通过对餐饮团购消费者日常消费轨迹数据的分析,消费行为的分析、潜在消费行为的分析从而生成客户的精确画像,提前预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自动推送消费者所需的商品与服务,自动记录消费者消费轨迹,并在不同阶段持续提供让人满意的组合式产品与服务推荐。餐饮团购在APP端对用户消费进行智能化的推送服务,尽可能减少消费者在寻找所需个的时间,让消费者在打开APP端的时候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通过智能化的推送,平台甚至可以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

 

(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打造用户信用评分体系。通过对团购网站所记录的餐饮团购消费者的各项消费行为数据的整合、调用、分析或者引入别家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包括平台线下商户基础会员数据,对消费个体进行一个信用分值的判定。让消费用户注重对自身餐饮团购消费行为的约束、增强用户对餐饮团购平台的认知度。平台需要尽最大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优惠、便捷高效的服务,但同时也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平台的角度出发,培养用户对平台的敬畏感。另外,也可对平台优质用户或者全用户推行基于团购信用分的团购到店付消费方式。如果推行团购到店付,就可以大大缩短消费时间,提高消费体验度。

 

(三)基于大数据,打造餐饮团购社交圈。QQ、微信是全领域的社交圈,那么餐饮团购也可构建属于自己领域的社交圈,让自身的用户消费流量转化为“餐圈”的小规模社交流量,提高自身平台除餐饮消费外的活跃度与知名度。现阶段由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端硬件的推广,网络用户个体对即时通讯、在线社交的粘连性越来越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社交场景全天候的在发生着。那么“餐圈”完全可以在丰富用户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平台内置社交功能,提高平台活跃度与知名度,增加用户粘连性。

餐饮消费现状范文第4篇

王颖(1992-),女,山东蓬莱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010级实验班学生,研究方向: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2012年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专项基金支持。

【摘要】促进绿色消费和减少直至杜绝浪费现象是我国餐饮业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国内在校大学生群体的餐饮消费习惯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部分国际知名快餐品牌在我国开展绿色消费活动的状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绿色消费;大学生; 国际知名餐饮品牌

一、餐饮业绿色消费现状调查

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维护消费者健康和大众利益为宗旨,符合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的总称。在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绿色消费”这一概念也更为频繁的呈现在公众视野中。

国际上公认的倡导绿色消费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1]。本研究主要关注第三层次的含义,即如何鼓励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节约资源;以及倡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可持续发展。

提到节约资源,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当属餐饮企业。据2005年面向北京市2211个就餐样本的调查显示[2],被调查人群在外就餐的平均食物丢弃浪费量为11.09%。其中在以星级酒店为代表的高档餐厅中,食物剩余量的百分比为14.21%,食物丢弃的百分比为9.45%;中档餐厅的食物剩余百分比为16.43%,丢弃百分比为10.56%;而以快餐店为代表的低档餐馆中食物剩余量为14.71%,丢弃量为11.5%。由此可见,餐饮企业的浪费情况不容乐观。

关注餐饮消费,就不能不关注以“洋快餐”为先遣军和典型代表的国际餐饮品牌涌入中国市场后所带来的影响与变化。它们不仅带来了标准化、品牌化、和注重形象宣传等先进的经营理念,还引进了重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新价值观。不仅如此,西餐文化对我国大众餐饮习惯的改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西餐的“分餐制”帮助我国消费者更精细的考量自己的食量,而饭后“打包”的习惯则帮助国人恢复珍惜粮食的良好传统。

此外,我国餐饮业也必须面对消费对象消费观念的改变。处于80后和90后两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新兴餐饮消费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最能接受“洋品牌”餐饮服务的消费群体。这种新兴消费力量追求独立、新颖、标新立异的消费观,拒绝被动接受现有产品,而要求主动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生活习惯相契合的产品与服务,希望树立独特的个人消费主张。比较起来,这一群体也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保护。作为未来的社会主导力量,他们需求特点不仅会引领整个市场未来的走向,也会对我国社会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思路,选取“洋快餐”品牌作为国际知名餐饮品牌的代表,并进一步选择麦当劳(代表牛肉汉堡类快餐)、肯德基(代表鸡肉类快餐)、必胜客(代表比萨类快餐)和星巴克(代表咖啡简餐)作为西方快餐文化的代表,以上述品牌在济南市开设的下属门店作为研究样本,以济南市在校大学生在上述品牌门店的浪费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现实生活中餐饮浪费现象的根源和成因,从而为该问题的系统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有:

假设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理解程度与绿色消费行为呈正相关,与其不合理消费程度呈负相关。即理解越深入,行为越符合绿色消费要求。

假设二: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有待加强。

二、文献综述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检索,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所确定当年的主题为绿色消费,是我国官方机构倡导绿色消费活动的肇始。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在理论领域探讨绿色消费的意义及相关措施。

2002 年,司林胜等人对全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研究结果是: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其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知识不足以指导消费;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普遍比较淡薄,收入水平影响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3]。在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绿色消费概念刚刚受到政策上的重视的当时,这一结论是意料之中的。

2005年,韩艳宾等人对武汉地区消费者绿色消费现状的研究表明:绿色消费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较以往有所加深,但还不够全面;绿色消费群体也比较局限[4]。

2008 年,李君等人将研究对象锁定在成都大学生群体,其分析结果是:成都大学生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对绿色消费具体内容的认知度不够、对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够;成都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健康度和环保度不高[5]。

2009 年,钱明慧等人对北京地区绿色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是: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认识不够,对绿色商品满意度偏低,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6]。

2010年,赵志耘等人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绿色消费的调查研究引入了“绿色消费模式”这一概念,得出的结论包括:首先,绿色消费模式尚未成为大学生主流消费模式;其次,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超前于社会;最后,大学生绿色消费行动滞后于观念[7]。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这份报告将绿色消费提升到消费模式的高度,体现出绿色消费不是单独的行为,而是由专业理念指导的一系列行为的组合,是一个系统。

此外,200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要提高绿色消费的行为意向, 也可从绿色消费的态度入手[8]。更早在2003年,我国台湾学者廖家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具有绿色认知之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高于“不具有绿色认知”之消费者。”[9]由此可知,绿色消费态度会增强绿色消费意向,绿色消费意向则可以直接带来绿色消费行为。

纵览国内在绿色消费领域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当下国内针对于绿色消费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生产企业为主,且多数侧重于对绿色产品的研究,对服务行业的研究相对不足,从而与百姓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脱节;二是目前尚没有针对国际企业绿色消费现状的专门讨论,也鲜有文章提及国际餐饮品牌在绿色消费中所发挥的作用;三是业界对餐饮企业、消费者和其他社会组织在推进绿色消费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的认知缺乏系统性,存在着单一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为此,本研究选择从分析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华推进绿色消费活动的现状入手,从中分析餐饮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组织在绿色消费中应该承担的职能和作用方式。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了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整个调研过程分为三步:首先在多家门店进行暗访式预调研,定性观察店内消费者浪费程度,并随机以聊天的形式与值班店员进行互动;而后制定专业访谈提纲,对上述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最后,以山东大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主体,组织了系统的问卷调查活动。

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首先从山东大学随机抽取出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院、软件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五个学院,然后按照分层抽样原则按比例分配样本数额,此后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收集答卷,最后运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暗访发现

调查组在对多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门店进行现场暗访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每家门店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浪费现象。其中,肯德基、麦当劳门店的浪费现象比较轻,而必胜客门店的浪费现象较严重,星巴克门店的浪费情况则与所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经过针对个别店员的试探性提问,调研组发现,他们普遍对浪费现象持一种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觉得浪费可惜,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为了提高门店的经营效益,一定的浪费则是必要的,这种观点非常值得关注。与此同时,我们又随机向店员、顾客询问他们对于“浪费”和“绿色消费”的理解,发现答案存在着较大的个人差异。

因此,我们提出两个新的假设:

假设三:有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在就餐时的浪费情况。

假设四: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推广存在欠缺。

(二)访谈发现

在组织预调研活动之后,调研组又采用访谈形式,意图深入了解了国际餐饮品牌门店一线员工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我们选择对济南市的1家麦当劳门店、5家肯德基门店、1家必胜客门店和1家星巴克门店的部分员工和在店消费者进行访谈,问题既涉及作为从业人员对店内浪费现象的客观评价与主观感受,也涉及作为消费者对浪费情况的经历与看法。以下是主要的访谈发现:

对于店内浪费现象是否严重的问题,各店员工的答案相对比较平均,大部分员工认为浪费现象存在但不是非常严重。普遍认为不同的食品、不同的套餐、不同的促销时期、不同的客户群,以及门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都在共同影响消费者的浪费。但品牌定位或人均平均消费对浪费量并没有绝对突出的影响。

对于门店是否已经采取措施减少浪费的问题,大部分受访者的回答是没有或者不清楚,有一位员工提到了餐厅中倡导节约的提示牌,还有一位提到套餐本身就是一种减少浪费的措施。但是,在对其他几位员工的访谈记录中我们了解到,套餐、饮料和小食(snacks)是最容易导致浪费的三种类型。由此调研组认识到利用套餐方式促销并不能起到抑制浪费的作用。而仅仅使用餐厅提示标语减少浪费的做法,无论是在中式餐厅还是西式餐厅,都未被证明有明显效果。

我们提出店员对绿色消费认知的问题,是希望能从一个侧面考察国际餐饮品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推广情况。调查统计显示,肯德基和麦当劳员工对绿色消费的理解普遍更专业和全面,而必胜客和星巴克门店的员工则表现出一种相对陌生感。但是由于本次访谈的样本量不足,这一现象并不作为本次研究的结论,我们会在以后的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此外,从受访者的反馈中我们看到,大多数餐饮从业人员都听过“绿色消费”这个概念,并能够建立自己的认识。

对于企业可以从那些方面推动绿色消费的问题,受访者提出了诸如直接宣传、调整价格、奖励不浪费的顾客、按需推销等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受访店员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并没有进过长时间思考,多数都立即给出了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店员对浪费现象早有关注。

访谈还涉及了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浪费现象以及出现浪费的原因等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二:首先,消费者浪费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固有消费方式习以为常”、追求新奇而导致不合理消费、随意点餐后发现菜品不合口味、以及受大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有的受访者还特意提到,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普遍对食物浪费不在意。其次,那些能主动减少浪费的消费者的原因一种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另一种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这一点”。

(三)问卷调查发现

在集中进行访谈调研之后,调研组又进行了问卷调研。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向以山东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为主的、覆盖各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发放了共计143份问卷,最终回收问卷143份,且全部问卷都是合格问卷。问卷共计18题、四个板块,分别调查:回答者基本信息,对绿色消费概念的了解程度和绿色消费态度,自己浪费的频率、原因及对别人浪费的态度,对国际知名餐饮企业推广绿色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看法等。问卷设计运用了量表测量法,包括连续等级量表(6个维度,分数从1-6)、李克特量表(五个维度,分数从1-5)等,还有对原因重要性推断的排序题以及作为补充作用的开放式问题。

我们采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如下:

1.大学生对绿色消费定义有一定认识,平均得分为3.8;他们普遍认为浪费行为不好、需要改正,并且愿意根据绿色消费的第三条定义改变自身的餐饮观念和习惯。

2.大学生平日餐饮消费中浪费的频率得分为3.09,表明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在针对导致日常消费出现不合理现象原因的排序中,按照“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 频数×权值(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本题填写人次”的计算方法,可选项得分如下:“合适分量(例如分大小杯、大小份)”,得分为5.76;“出于自身习惯”,得分为3.53;“品牌的定位(例如高消费、低消费)”,得分为2.8;“价位因素”,得分为2.62;“服务员的热情推荐或推销”,得分为2.24;“整体文化影响”,得分为2.23;“出于面子考虑”,得分为1.89;以及“其他因素”,得分为1.11。

4.大学生对国际餐饮公司在绿色消费方面的理念和宣传的认识程度得分为2.48,属于不太了解。大部分的受调查者(占63.31%)认为此类宣传能够体现出国际知名品牌的社会责任感,61.87%受调查者赞同国际餐饮企业可以在企业和消费者中树立榜样,推动绿色消费。同时,93.53%的受调查者希望国际餐饮企业重视绿色消费,开展更多活动,并且80.42%表示愿意以实际消费行为支持。

5.剔除极端数据来看,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越深入,其实际消费行为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可能性就越高。如表1所示,了解程度达到5分的受调查者得分为4.88,远高于了解程度仅为2的受调查者(3.89)。

五、讨论与分析

概括上述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1. “绿色消费”意识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广泛扎根,但是对具体概念的理解仍有待强化。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大多听说过绿色消费这一理念,并且对其有独立的见解,体现出公众已经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这其中公共媒体的普及宣传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消费者对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比较抽象,不科学、不具体,仍需进行系统的培养;此外,消费者对“浪费”和“节约”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个现象对我们的调查研究也有一定阻碍,更阻碍绿色消费概念的准确传播。

2. 大学生群体认为,造成浪费的最主要原因是饭店没有提供或自己没有选择合适的食品分量,其次是自身的不良习惯。相比于其他年长的消费者,大学生浪费现象的成因比较单纯而且更容易纠正。

3. 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和理论研究可以发现,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理解程度越深,其消费行为就越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

4. 截至目前,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华企业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和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而大部分消费者期待这些企业能够在环境保护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

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也有一些调查对象认为: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减少浪费,更应该从高星级酒店和高消费人群入手。我们之所以坚持将关注点和切入点放在“洋快餐”品牌上,主要是看中它们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与年轻消费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之国际餐饮品牌一直保持相对良好的企业形象,也一直在引领国内餐饮行业变化,这本身会对餐饮市场形成一种导向作用。遗憾的是,调查结果没有印证我们的预期。故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推广“绿色消费”应该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宣传绿色消费理念,不一定过多依赖学校和公共媒体,企业和社会力量也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国民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奉行节俭、减少浪费,树立良好的餐饮习惯,要比单纯依靠学校和媒体“说教”效果更好。

2. 国际餐饮品牌企业在推动绿色消费活动中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这些在华开展业务的国际品牌餐饮企业能奉行内外一致的管理标准,及时有效地把他们在国外推广绿色消费的经验和做法转化到中国市场上,加快中国餐饮市场绿色消费的发展水平;同时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把减少消费者浪费行为纳入对门店和员工考评标准,并加强对内部员工的专业培训,以便更好地履行承担的社会责任。

六、结论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餐饮行业而言,作为快餐企业领导者和风向标的国际餐饮品牌在华业务无疑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既要能为广大消费者进行提供高标准和规范化的绿色服务;也要积极担承社会责任,确保把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倡导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标准如一地在中国市场落地,做合格的中国公民企业。这应该成为他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此外,我国众多的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在“绿色消费”活动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群体,重视对这一群体“绿色消费”理念的宣贯和引导,无疑将对我国的生态社会建设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编.绿色消费知识手册[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0.

[2] 许世卫.中国食物消费与浪费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

[3] 司林胜.对我国消费者绿色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2(5).

[4] 韩艳宾.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实证研究[J].理论界,2006(9).

[5] 李君,刘智琳,卢娟,刘欢.成都大学生绿色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消费导刊,2008(9).

[6] 钱明慧,孙筠婷.绿色消费现状与零售绿色经营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16).

[7] 赵志耘.大学生绿色消费模式研究——观念与行动[J].科技和产业,2010(6).

餐饮消费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餐饮;差异化;品牌;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2-0108-03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李维特曾指出,现代竞争并不在于各公司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它们能为其产品增加些什么内容,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等方面的差异化来增加产品价值,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因此,找到合适的差异化要素,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产品竞争就能顺利开展。餐饮业在吸纳就业、拉动消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荣昌县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荣昌县餐饮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和提高效益,进行差异化品牌营销是不可或缺的。

1 餐饮及差异化品牌营销的内涵

1.1 餐饮业的界定

餐饮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支柱服务性行业。按欧美《标准行业分类法》的定义,餐饮业是指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餐饮服务机构。在我国,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的定义,餐饮业是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活动。

1.2 品牌与差异化品牌营销策略的含义

所谓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是企业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美国营销协会给品牌所下的定义是: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形设计,或者是它们的不同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或者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使之与对手的产品和劳务相区别。餐饮企业的产品是以餐饮制品、餐厅环境氛围和餐饮过程中的服务所形成的组合体,除了其中的有形部分以外,服务占据了很大的部分。餐饮服务具有无形性、多样性、无法储存性、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性,要让顾客把这样的产品与其他餐饮企业的产品区别开来,进而选择到自己喜爱的餐厅、酒家去消费,就必须把企业的名称、特色美味佳肴、独特的环境气氛、优质的服务等联系起来,形成企业的整体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餐饮企业的品牌。

营销,就是经营销售,是企业致力于通过交换过程满足顾客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活动。

品牌营销,是对企业创立的品牌进行设计、传播、营销、管理的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从而满足消费者价值最大化及实现企业的目标。品牌也凭借着品牌营销的过程,实践了其自身的价值。品牌营销可分为四部分,即品牌个性、品牌传播、品牌销售和品牌管理。

差异化品牌营销就是对品牌内涵中区别于同一子市场中的其他品牌的产品标识、品牌形象、品牌价值和品牌文化等的加强和刻意提炼及运用的过程。

2 荣昌县餐饮差异化品牌营销现状

2.1 荣昌县餐饮业现状

幅员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的荣昌县,拥有高中低档次的各类型酒楼、餐馆、大排档、中西餐厅、名特小吃店达1300多家,其中宾馆、酒店100多家,星级酒店6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5家,商务型酒店90多家。全县年均接待达到380多万人次。2008年饮食服务业零售总额达8.1亿元,同比增长40.2%;饮食从业人员达到30000多人。总结荣昌县餐饮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荣昌县餐饮市场在近几年间发展迅速,大步走向开放,一批市内知名连锁店相继落户荣昌县,提升了荣昌县餐饮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目前,荣昌县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这是周边区县无法比拟的。此外,还出现了韩国料理、波希米亚咖啡、德克士等一批特色餐饮和西式快餐,极大丰富了荣昌县餐饮业种类。

二是消费群体呈多样化。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个人餐饮消费能力逐步增强以及居民消费观念不断转变,家庭、个人消费持续增加,大众消费成为餐饮消费的主流;节假日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成为餐饮市场中的新亮点。贺记酒楼、金能大酒店等推出的生日派对、同学聚会等大众宴席,也深受顾客欢迎。

此外,随着餐饮市场需求发展和餐饮业档次的提升,特色化、品牌化运作势头良好,许多周边区县慕名而来的食客逐渐增多,服务形式也更加完善。

荣昌县餐饮市场的发展形势虽然看好,但却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餐饮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荣昌县的餐饮业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和档次也逐渐提高,但是,服务水平却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荣昌县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来自昌龙武术学校的邹朝文委员呼吁,提高餐饮业服务水平。邹朝文认为,当前荣昌县餐饮业发展迅速,菜肴品种及餐厅装修环境氛围各具特色,但管理、服务水平还有差距,相比较而言,与时代的发展明显滞后。因此,提高餐饮业服务水平,有助于全县餐饮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设。

二是管理不够规范。多数餐饮业为单店作坊式经营,经营方式落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没有摆脱传统模式,仅靠经验管理较为普遍。餐饮业主管部门应该对全县所有饭店、酒楼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对从事餐饮业的服务人员进行岗前岗位定时定期培训,从事餐饮业者必须拥有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否则不允许上岗就业。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还不够。

三是缺少国内外著名的餐饮连锁店。荣昌县菜馆、酒家虽多,但全国性或世界知名的餐饮连锁店却少之又少。

四是特色产业不大不强。名特小吃规模小、档次低,有待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2.2 荣昌县餐饮品牌营销现状

笔者采用实地考察法,利用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的在校期间,对荣昌县各类餐饮的销售价格进行了实地考察。以中餐馆为例,荣昌县中餐馆包括家常菜、火锅/沙锅、川菜/渝菜、新疆/清真、素食、海鲜六类,共计20余家。其中,重庆刘一手火锅荣昌县店、方建泡椒狗肉火锅、荣昌县昌元镇龙凤阁火锅城、仁义大酒家、禹王鱼府荣昌县店、三和大酒店等大中型品牌中餐馆为例,人均用餐价格在35元左右。相较于荣昌县其他知名度小,几乎没有生产者品牌的中餐馆,品牌化的餐馆能为经营者带来更多的利益。而荣昌县特色小吃黄凉粉、铺盖面,虽然人均用餐价格仅为2元和5元,但其摊位前却从不缺乏食客,这与其产品具有品牌化效应不无关系。外加其生产成本低,摊位灵活,便于经营和管理,从业者往往也能轻松取得较好收益。若加大力度实施荣昌县餐饮品牌战略,荣昌县特色小吃的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3 荣昌县餐饮差异化品牌营销策略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差异化造就了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品牌本身就是一种差异。一种很普通没有特色的产品是不可能成为品牌,差异化造就了品牌,差异化的策略有助于品牌的形成和提升,品牌是差异化的结果。同时品牌也形成了差异化,所以差异化和品牌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荣昌县餐饮产品不是没有品牌,而是这些品牌内涵不充分,差异化不突出。面对当今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荣昌县餐饮实施差异化品牌营销策略。

3.1 品牌定位上的差异化

品牌定位是品牌塑造的前提,没有正确的定位只能使品牌塑造越走越偏,达不到效果,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自己的品牌进行清晰的定位。比如,我们在提到很多知名品牌时,一下就能联想到该品牌的形象。品牌定位,一句话解释就是界定一个品牌面向谁,代表什么这两个问题。面向谁,就是回答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是哪些人,有什么典型特征,哪里可以找到他们。代表什么,就是回答品牌与众不同的价值在哪里,消费者选择这个品牌的理由是什么。对荣昌县餐饮产品来讲,笔者认为其品牌定位应该是大众化、平民化、面向工薪阶层等。品牌形象应具有亲和力,要充分代表荣昌县人民的勤劳、善良、忠诚等性格特征,让荣昌县人民一想到它就充满自豪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企业提供的餐饮产品想要经得起市场和大众的考验,其自身的质量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再设计出具有亲和力的品牌名字,外加广告宣传等,强化品牌对消费者价值观的影响。

3.2 概念上的差异化

大凡谈及市场经济,产品品牌竞争总是少不了的内容。实质上,品牌的竞争是品牌核心点表述差异之间的竞争,即品牌概念之间的竞争。品牌概念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产品功能,而是有更深的内涵,它代表着企业的价值观、是产品个性和特色的体现。如果把差异化营销策略的核心放在概念上,提出新颖、特色的品牌概念,让消费者感受到与众不同和独具魅力,产品才能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如荣昌县火锅名店麻辣空间提出的“让你嘴巴跳舞的火锅”这一品牌概念,生动活泼,独具特色,使其在荣昌县众多火锅店中鹤立鸡群。

3.3 文化上的差异化

品牌文化(Brand Culture),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拥有品牌忠诚就可以赢得顾客忠诚,赢得稳定的市场,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品牌展示其所代表的文化特征,文化丰富了品牌的内涵,有了文化的支撑品牌将走得更远,如麦当劳的快餐文化等。荣昌县是中国著名的畜牧科技城,拥有深厚的畜牧文化,荣昌县餐饮业可与此融合,获得价值最大化。

3.4 充分运用地名品牌

由地名而产生的品牌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排他差异性,这种品牌在顾客心中产生的差异则更为明显。荣昌县铺盖面、荣昌县白糕、荣昌县正白鹅、荣昌县羊肉汤锅等因地名得来的荣昌县餐饮品牌,若经过资源的组合配置及有效的营销手段,将会在重庆乃至全国餐饮业中大有作为。

3.5 做大做强荣昌县小吃

一是大力实施餐饮品牌战略。积极申报“黄凉粉”、“羊肉汤”、“卤白鹅”等名小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占餐饮、小吃商标注册,发挥餐饮品牌效应。

二是加快推进荣昌县小吃产业化道路。扩大餐饮企业规模,鼓励和扶持一批餐饮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连锁餐饮企业。重点支持荣昌县传统特色小吃“黄凉粉”、“羊肉汤”、“卤白鹅”、“铺盖面”、“荣昌县白糕”等作坊型餐饮向产业化发展。

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展市场空间,发展营销网络,将荣昌县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鼓励“走出去”到县外、市外、境外开办连锁店,入驻宾馆酒楼和大型超市,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之路,扶持2~3个地方品牌企业,并以此带动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销售;积极组团参加荣昌县与其他地区的餐饮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举办餐饮行业会议与展览;支持荣昌县产品进入国内以至跨国采购销售网络;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把荣昌县的餐饮业做大做强。

3.6 对实施差异化品牌营销策略的风险规避

差异化品牌营销是应对当今市场经济的有力武器,着实能为经营者带来诸多好处,但也确实存在许多风险:差异化势必会增加设计和研究费用,从而可能致使产品或者成本过高,顾客在经过权衡之后,反而会购买价格较低的无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顾客对企业所创造的差异化的产品或者服务不感兴趣或认为不重要。竞争对手一定会模仿和学习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从而有可能以更低的价格为顾客提供一样的产品或者服务。

差异化品牌营销策略风险的规避:认真分析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状况,力争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差异化效果。差异化的产品或者服务要有核心的技术,避免在短时间内被竞争者模仿。采用合理的营销宣传策略,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价值和利益在消费者心中打下烙印。

4 结 论

餐饮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也由于它的普遍与普通,普通百姓很少有人会关注餐饮行业的发展前景,大都任其自由发展,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流入一些外来餐饮品牌,挤压当地特色餐饮,最严重的后果是取代自身的特色餐饮。这当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据我们了解,餐饮虽热门,但却少有人进行研究考察,我们对它的实质性了解甚少。我们此次的研究希望能结合学校所在地,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归结出荣昌县本地的特色餐饮,对预想的经营发展模式做出大胆猜想,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为荣昌县餐饮文化发展提供理论,力图打造出荣昌县的品牌餐饮。

参考文献:

[1]沈忠明,张成君.常规水产品差异化品牌营销策略——以重庆水产市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