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支付的发展

移动支付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支付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支付的发展

移动支付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支付工具;移动支付;建议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3G时代来临,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不断交融,智能终端等基础设施的普及和不断更新完善,移动支付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受到重视。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下,移动支付在一些领域中开始尝试应用,在用户和市场规模方面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移动支付是继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后,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它通过移动终端为客户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提供账务结算支付的服务[1]。移动支付通常使用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移动PC、掌上电脑(PDA)或是其它当前较为复杂的电子设备。而由于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其在移动支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通常将移动支付狭义地称为手机支付。

移动支付之所以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是因为比起传统的支付方式,它具有以下的优势:一是成本费用低。移动支付可以省去商家和用户支付过程中许多中间环节,减少业务流转过程,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可以有效减轻银行的柜台压力。二是效率优势。移动支付可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无纸化办公消除了现金交易带来的假币、保存和携带等风险,提高了商户的资金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三是便捷优势。移动支付可以提高支付的便利性,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广,移动终端能机随人动,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支付服务。据调查,截止2006年,我国固定、移动电话用户超过了7亿,并且手机使用的普及率远远高于计算机,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具有先天的客户群优势。[2]

面对这个未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移动支付新兴市场,业界各方均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自1999年移动支付的概念在国内出现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许多专家提出了大量移动支付相关应用的设想,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绘画出一幅美好的蓝图,但是现实中其具体应用范围仍旧较小,预期的大规模应用一直都未实现,也就是说目前移动支付的发展状态并不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善。

一、移动支付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移动支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还未形成主流的解决方案

移动支付参与机构众多,产业链较长,各参与者通过电子信息的交互来完成支付业务。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存在两种标准:银联主推的13.56MHz和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2.4GHz。通过大量的实践与探讨,这两种标准各有优缺点,并都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给产业链各参与方带来了巨大的困惑,也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现提出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主要有智能SD卡、双界面天线卡、NFC手机等[3],移动支付产品虽然不少,但这些方案各有其利弊,目前尚未形成主流、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产品技术有待提高。

(二)移动支付的技术支持仍需提高

全球主要的智能手机品牌有很多种,不同的手机可能采用不同的开发部署和操作系统。手机终端的多样性决定了移动支付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必须要考虑到不同手机的差异性,对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能够兼容,增加自动适配机制。因而需要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环节中。此外,目前支持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产品和基础设备等硬件设施还不完善,如让持有NFC功能手机的客户实现“刷”手机,则需要投入和改造大量的设备。

(三)安全问题

这是用户普遍关注的问题,包括账户、密码、认证、交易信息的存储、传输安全、个人账户资金、小额沉淀资金的安全等[4]。现有的大部分用户手机不具备安全性较高的硬件加密、认证条件等安全措施。如何解决手机丢失、信息泄露、唯一身份识别等问题是移动支付安全的重大问题,是开展大额支付的首要条件,需要完善的相关安全基础设施,如在重要业务中引入电子签名、数字认证等安全机制。

(四)法律法规环境还不成熟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其发展状态也呈现出一个产业发展初期的无序特征。在没有法律政策规范下,许多业务快速发展,但有些正处于灰色地带,则未来某些业务可能将面临被管制或取缔的风险。

上述这些问题,有些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随着移动支付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外移动支付发展、实践,探求阻碍我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移动支付业务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统一标准,尽快形成主流的产品应用方案

对于银联和电信运营商主导的两种标准,均存在明显的优缺点,最终哪种标准更符合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需要尽快明确并统一,以便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各方可以明确权责,各司其职。根据移动支付业务的特点,加紧制订和完善移动支付业务开展的业务管理办法,按照统一标准和管理要求对移动支付业务中各相关机构进行监管。同时根据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国内移动支付的产品解决方案。

(二)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加强支付产业链的各方密切合作

移动支付产业链较长,涉及的参与者主要包括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支付服务提供商、商户及个人用户等[5],它们都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只有相互紧密合作,整合各环节的优势资源,形成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模式,才能有效地促进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稳健发展。如移动营运商要确保支付网络畅通无阻、稳定,而金融机构要加强优化支付环节流程,准确处理支付指令,并加强风险防范等等。

(三)加快全面创新

在移动支付发展中,要不断探索研究新兴技术理念,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移动支付产业中,加强不断创新对于移动支付市场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和进展情况,创新移动支付服务。对前期进行试点的移动支付工作进行总结,逐步拓宽移动支付服务的业务领域。因时制宜地进行移动支付产品推广工作,提高移动支付服务的附加值。

(四)注重培养用户移动支付理念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目前用户对它的接受、认可度还较低,所以加强用户的移动支付理念和使用习惯的培养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支付组织应加大对移动支付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用户对该新产品有一定的认识感知;其次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不断更新技术服务来消除用户的使用疑虑,在用户放心的基础上才能带来更多的用户;第三,采用合理有效的促销方法吸引用户,提升产品的客户体验,从而扩大移动支付产业的客户规模。

三、结论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广阔,移动支付将成为支付业的未来,因而我们要抓住机遇,合理妥善地解决移动支付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国内已有的应用出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东.大力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J].金融电子化,2011(11):194.

[2]管帅.移动支付风险分析及安全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01).

[3]龚敏.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格局及前景探析[J].计算机时代,2012(02).

[4]张燕燕.移动支付的安全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21.

移动支付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 商业银行 第三方支付 策略

从2014年春节兴起的微信抢红包开始,移动支付就开始在打车、购物、就餐等众多线下支付场景中攻城掠地。如果说2014年是移动支付爆发的元年,那么2016年则是移动支付快速扩张的一年。你会发现菜市场、煎饼摊都开始采用移动支付的时候,移动支付方式已经由高端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全民移动支付的时代来了。随着2016年股市的收盘,腾讯公司以363亿元人民币的市值优势成功超越工行排名第一,另外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名列第三。这两家互联网公司的关键业务都是移动支付,商业银行的基础支付业务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1、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情况

1.1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完成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目前移动支付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属于金融支付范畴,其核心是通过数字化的货币来实现商品价值的交换,完成支付。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使移动支付迅速增长。根据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占我国网民数量的92.5%,在手机网民中,使用手机支付用户的规模达4.54亿,占网民使用率的64.1%,手机支付已经是大多数网民使用支付的一种方式。据央行支付报告显示,2013―2015年,移动支付笔数从16.74亿笔增长达到138.37亿笔,增长了7.27倍;支付金额从9.64万亿元增长到108.22万亿元,增长了10.2倍。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移动支付快速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前三季度已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1.2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格局

目前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上,目前主要有三大模式:

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服务商通过构建移动支付平台,并与各家银行相连,提供支付账户,充当信用中介,资金通过第三方提供的移动支付账号进行划转。这种第三方支付代表如支付宝、微信支付( 财付通) ,目前已从发展之初的线上走向线下,支付方式采用扫码支付,是目前国内移动支付的主流方式,开始侵蚀传统线下收单市场。

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模式,主要包括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特点是通过用户自己的银行账户进行交易支付,不另设账户沉淀资金,优势是线下支付。2015年底银联“云闪付”产品,其移动支付方式被称为闪付派,主要由银联、银行、手机厂家合作采用NFC支付,较扫码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是以移动运营商代收费业务为主,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一般是将话费账户作为支付账户。目前移动运营商也发展支持话费之外独立账户形式,如中国移动 “和包”业务,中国电信翼支付业务等,支持扫码与闪付。

目前移动支付处于支付宝、财付通两强相争的格局,截至2016年三季度,据易观智库的研究显示,支付宝、财付通占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88.54%,中国移动和银联联合发起的联动优势占1.21%,银联旗下银联商务中仅占1.08%。

2、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1 降低银行客户获客和访客能力

获客能力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能力,只有不断发展优质客群才能使银行不断发掘新商机。移动支付及应用本身代表互联网金融的科技性与先进性,天然过滤掉了大量的较低价值客群,而筛选出的一般多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年轻客户,这部分客户消费需求旺盛、成长性好等特点,而被过滤掉的那部分客户往往继续依赖于银行物理网点与人工服务。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不仅使商业银行流失了大量潜力客户,还加重了网点对于较低价值客户的服务工作,造成了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局面。

第三方支付的存在,从客户关系来看,出现了直接与间接客户的差别。在第三方支付体系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接客户是买方、卖方,银行的直接客户却只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家,买方、卖方俨然成了银行的间接客户。银行极难看到客户的交易信息,银行账户只是客户用来向支付账户充值的渠道。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曾说过,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更实质性的挑战应该是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冲击,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被互联网这种场景化隔断了,如果银行的客户渐行渐远,银行就完全失去了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成为一个简单的划账工具,银行被边缘化了。

2.2 分流银行存款,提高银行资金成本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账户体系之外设置了账户体系,即支付账户体系,商业银行仅是作为支付资金的提供者存在着,支付账户成了一道第三方支付机构设置的“防火墙”,它有效地阻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通路,资金潴留形成了特殊的“三角地带”。这使得客户的部分资金由银行存款变为支付平台的备付金,支付平台的备付金又以较高的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提高了银行资金成本。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现在客户资金又流向第三方支付衍生的“宝宝类”产品,这类产品又向银行要协议存款,直接又导致资金成本的提高,存贷利差就变小了,银行最重要的利息收入也就变少了。另外,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开放了理财产品的申购,这也使得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这一商业银行最后的资金堡垒也出F松动的迹象。

2.3 影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第三方支付公司大力发展支付业务的目标不仅仅是赚取微薄的结算手续费,他们的目标是更广阔的互联网金融,其触角已经伸到传统的金融业务领域。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移动支付除了作为工具之外,还能实现业务延伸,通过提供自有服务或者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构造更加庞大的移动生态环境。移动支付的典型衍生应用包括供应链金融、线上线下收单、消费金融、征信、财富管理等。看一下阿里巴巴和腾讯旗下的金融机构,我们就会发现,两家互联网金融巨头均涵盖了支付、理财、征信、信贷等金融业务。特别是阿里巴巴,其金融业务可直接服务于旗下淘宝商家、消费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系统,这种竞争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很难模仿。

2.4 改变银行卡市场传统格局与利益分配机制

传统银行卡支付的体系是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它认同支付的专业分工,兼顾发卡、收单、卡组织和商户的各方利益。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客户、商户、平台的“三方模式”不仅卡组织缺位,而且发卡机构主体银行则因支付账户,逐步被边缘化。

商业模式上,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移动端的创新将线上应用于线下场景以获得支付收益,二维码被动扫码模式改变了传统“刷卡”环节,本质上是把线上支付模式运用到线下商业环境中,不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线下的产业链将被动摇,打破了线下银行卡收单的利益分配格局,以网络支付替代线下银行卡收单,直接侵蚀了传统银行、银联的利益,线下银行卡收单的几百亿元手续费因此受到影响。

3、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的策略

移动支付和实体经济的高契合度,让银行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但商业银行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市场变化,拥抱新技术。商业银行要努力树立用户体验、平台战略、共享经济、跨界合作等互联网思维,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才能迎头赶上。

3.1紧盯用户体验,加大银行产品创新

互联网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紧盯用户体验应针对不同的客群提供其需要的移动支付产品。针对城市客群,商业银行在满足远程支付需求外,重点打造便捷的近场支付产品,并尊重其选择性,推出扫码付与闪付并存的支付端产品。针对线上应用的支付客户,商业银行应主要推动远程支付服务,改善用户体、拓展产品功能。针对电子商务支付结算客户,如当大型企业需要结算和对账服务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便捷的银企结算接口,加强远程支付功能。银行不能再满足于渠道端的网络化和移动化,更要注重产品端的互联网化,把渠道思维升级到产品思维,从产品思维角度来看,建设银行龙支付产品,创新支付收单产品,中信银行推出了异度支付、探索虚拟信用卡业务等成为金融产品创新的亮点。产品创新支付创新将打开客户的入口,深刻改变银行未来在零售业务上的竞争格局。

3.2 建立移动支付生态,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构建更完善的支付生态,才是移动支付的未来。零售方面,银行应推动支付业务便利连接后续个人综合金融服务(包括理财、信贷、财富管理等),大力推动网点由交易型转向营销服务型,由传统网点向社区和直销银行转变,从支付便利性到零售金融综合服务的情景代入。银行可以通过自建或合作电商平台,引入交易场景,获取客户海量交易信息,结合传统金融业务信息,开展多项线上线下的金融服务。企业方面,依托银联“云闪付”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应和企业客户所处行业进行对接,扩大成员机构和合作伙伴,拓展建设内容,建立移动安全支付生态圈,向用户提供方便安全的一致性体验。银行可以通过自建或外接电商平台和企业ERP 系统获取企业订单和支付交易信息,同时参考物流企业的货物运输和流转情况对交易信息进行监管。银行通过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延展和巩固传统公司业务,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以金融服务为支点,提供包括产业整合、交易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帮助客户向互联网迁移,实现银行与客户共赢。

3.3 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竞争中合作

目前,银行和银联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跨行清算枢纽,占有线下收单市场90%的份额,在传统支付市场具有优势地位。而互联网公司则在线上与线下结合,定位于众多小微客户,金融服务个性化需求强,并能覆盖长尾市场。从目前来看,两者错位竞争,双方向各自的优势支付市场渗透。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效的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合作模式包括:一是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备付金存管和清算银行。根据央行最新备付金存管监管要求和设立网联的政策要求,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二是征信合作,采取输出信用模型的纯中介模式,根据外部银行的目标授信群体的特征、模型参数进行筛选,或直接提供客户的信用评分报告。三是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科技优势来提高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水平,快速推动支付领域的技术和商业创新。

3.4 深度挖掘农村市场的移动支付潜力

截至2015年12月,三到五线城市和农村人口达到9亿人,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规模为1.70亿,年增长率为16.3%,而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这些人群逐渐成为电商消费的新力量。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市场经过多年的厮杀,格局也基本确定,未来的方向应该在农村,农村的移动支付市场是一片蓝海。 对于广大边远地区的农民而言,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手机终端的使用则使居民在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完成交易。以农村移动便捷支付为核心,逐步延伸至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农业信息资讯服务等领域,将全面覆盖支付、结算、融资、理财、信息咨询,最终打造完整农村移动支付生态。

3.5 大力发展银行卡跨境业务

线下传统的实体卡支付对于整个支付产业依然至关重要,传统卡基支付仍然有较大创新发展的潜力与空间。据报道,2015年全球卡基支付规模约为2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仍达13.3%。可见从全球来看,卡基支付市场仍然在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居民出境游突破1.2亿人次,出境消费达1.1万亿元,2015年中国海淘大军全球消费高达2400亿元。商业银行应一是加大与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的合作发展国际银行卡业务,一方面要加强产品研发,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境外服务水平,与其他出国金融服务交叉营销,以增加客户粘性,二是发展出国消费金融业务,加大出国金融业务的受理种类,除传统的旅行支票、结售汇业务之外,可考虑发展银行卡出国金融业务,如开展出国金融账单分期、大额分期等业务,积极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黄慧,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J].金融经济,2015(10)

[2]张爱军,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2016(11)

[3]赵彦雯,移动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金融,2016(7)

移动支付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公共交通一卡通;HCE。

0 前言

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是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满意交通的重要思路,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打造安全、绿色、效率、便捷、经济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抓手。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深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笔者多年从事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对京津冀、长三角城市,以及中西部的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多个地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现状进行了调研,搜集了大量材料,对一卡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1 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政策层面,公共交通领域两套标准让行业保持竞争活力,但也为市场推广埋下了隐患,衍生出来的设备制造、制卡发卡、互联互通、清分结算、管理等诸多问题,对从业者和广大民众都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技术层面,移动支付推行至今,用户量并不是很乐观,主要问题在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芯片、机具、APP用户界面、市场教育程度等不断考验使用者的耐心。

政策层面的问题,相信政府一定会不断梳理,顺应发展的需要。技术层面,移动支付是一卡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定会在公共交通领域得到应用,下面我们主要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

2 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支付领域目前最主要的两种应用是较为广泛流行的二维码支付和NFC近场支付,移动支付的技术路线有以下几种方式。

二维码支付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支付技术,常见的有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由于公共交通客流量大、高峰期长、快捷性要求高等原因,二维码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目前没有推广开。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支付是由 RFID演变而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公共交通领域。NFC支付主要包括基于安全模块(SE)的卡模拟和基于主机的卡模拟两种方式 。

2.1 基于SE的卡模拟

基于SE的卡模拟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分别是NFC全终端方案、ENFC技术方案和NFC-SD技术方案。ENFC(Enhanced NFC)方案是使用SIM/UIM卡作为安全模块,存储用户账户、密钥等敏感数据,运行支付应用,手机中的CLF模块通过SWP协议与SIM/UIM卡之间进行通信。由于SIM/UIM卡是移动用户必不可少的身份识别模块,卡片和应用的发行及服务可以借助运营商的受理渠道,灵活性高,容易进行推广。NFC-SD技术方案是使用移动终端智能SD卡作为安全模块。NFC-SD方案架构的核心部分包括射频天线、非接前端(CLF)、智能SD卡,可以在移动支付设备上实现非接触IC卡功能,目前由于产业链不够健全,使用局限性大。

2.2 HCE(Host-based card emulation)基于主机的卡模拟

在主机卡模式下,不需要提供SE,由手机中运行的一个应用或云端的服务器完成SE的功能,此时NFC芯片接收到的数据由操作系统或发送至手机中的应用,或通过网络发送至云端的服务器来完成交互,这种方式的特点绕过了手机内置的SE的限制。卡模拟模式中的数据可以被路由到手机APP中的HCE服务上,摆脱了SE芯片载体的限制,使得终端安装一个可以调用HCE服务的软件就能够作为SE存在,各种应用的卡密钥被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或者放在本地终端内,实现小额脱机支付),当进行交易时,Host CPU从云端调用对应密钥进行确认。国内多个城市的HCE 应用已经在银联的支持下开始试点,比如南昌市的公交系统、北京的地铁系统中,即实现在线即时交易,又可以在无网络时限次脱机交易。

2.3 HCE与TEE相结合

HCE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缩短了产业链。但由于缺少了实体SE的保护,公众使用总会有担心,就需要融合其他安全方案才能保证其安全性。基于TEE(TrustedExecution Environments可信执行环境)的HCE移动支付是很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提供介于系统和SE之间的安全框架,分隔高敏感的应用与通用的软件环境,提供安全访问硬件资源的环境。TEE方案,将客户操作和存储直接转移到TEE侧。安全处理系统先于操作系统启动,通过对设备资源的访问,为授权应用提供存储和安全的运行环境,防止恶意攻击,保护交易的完整性、私密性,也同时保证本地端支付及云端支付的安全性。

2.4 HCE与Token相结合

Token(支付标记化技术)是由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EMVCo于2014年的一项新技术,主要是通过支付标记(token)代替银行卡号进行交易验证,从而避免卡号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支付标记化是使用一个唯一的数值来替代传统的银行卡主账号的过程,同时确保该值的应用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体系中。支付标记可以运用在银行卡交易的各个环节,与现有基于银行卡号的交易一样,可以跨行使用,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基于Token的支付体系为移动支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消除了商户和收单机构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同时实现了交易的实时验证。

3 移动支付解决公共交通一卡通的问题思路

思路1 HCE技术加速公共交通一卡通行业发展

HCE是线上线下业务的连接点,使得公共交通发卡机构可以自行发卡,摆脱对实体SE的依赖,将原有的线下业务整合到线上,建立起实时的卡用户交互通道。

思路2 建设开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

建设开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一方面,在一定阶段里,通过搭建互联平台,可以围绕智能终端实现用户各种支付体系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一卡通要能走出去,在其他支付w系加速扩展应用。

思路3 围绕移动支付建设和运营公共交通一卡通体系

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从技术和环境条件上,具备了给公共交通一卡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成本降低,应用拓展,用户体验提升等。

在HCE模式下,把IC卡装到手机里,不用增加额外成本,不用更换任何硬件设备和投入,只需要正常下载APP,就可以解决传统公共交通一卡通只能线下应用的瓶颈,一步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应用领域的无限拓展,轻松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思路4 围绕大数据建设运营公共交通一卡通

结合手机实名制这一国家政策,移动支付可以清晰掌握用户爱好,也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下,通过大数据可以为政府决策、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带来数据支撑。

移动支付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支付系统;通存通兑;政策建议

作为人民银行改善个人金融服务的重要举措,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业务自2007年11月在全国成功推广上线以来,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业务(以下简称小额通存通兑)的使用量尚不尽如人意,社会效益未能充分显现。与此同时,重庆市部分商业银行联合开办的“五行存取通”业务(以下简称五行通),虽然在服务功能上与小额通存通兑相类似,却自开办以来持续快速发展,其采用的银行紧密合作机制和对客户的免收费机制给我们推动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五行通业务发展简介

2003年5月,重庆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五家分行联合开办了五行通业务。个人客户持上述任一银行开办的借记卡或活期储蓄存折,可在其它四家银行的网点柜台免费办理现金通存通兑及账户余额查询业务。五行存取通业务自开办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2008年6月30日,共累计办理业务307,372笔,金额88.47亿元。

二、五行通与小额统通存通兑业务比较

与五行通业务持续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庆市小额通存通兑业务2008年上半年仅办理570笔,金额1.04亿元,分别相当于2007年11-12月的42.5%和108.4%,发展难如人意。笔者就两项业务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

1.业务功能。五行存取通及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均为商业银行向借记卡及活期存折客户提供的人民币跨行柜面通存通兑及账户余额查询业务。不同的是五行存取通只能办理现金通存通兑,而小额通存通兑除现金以外还能办理转账业务的通存通兑,适用范围更广,也更加符合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2.服务范围。开办“五行存取通”业务的银行机构均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重庆分行,自成立以来对外网点数量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及重庆银行等地方性商业银行机构相比,仍然呈现数量较少,辐射范围有限的特点。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30日,五家银行全市对外营业网点总计为58个,网点最多的浦东发展银行重庆分行有14家,最少的深圳发展银行重庆分行仅有8个网点。

3.系统运行状况。五行通系统由五家银行分行机构自行开发,而各家行本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且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流动较为频繁,系统的运行维护存在一定难度。同时由于相关各行尚未建立对系统进行定期更新改造的机制,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缺乏有力的保障。目前,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系统运行不稳定,通讯线路不通等故障时有发生,对服务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业务关系。为整合柜面资源,共同发展业务,五行通业务的参与各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业务合作协议,“五行存取通”业务系统由各行自行开发,业务成本由各行自行核算。为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五家银行每年所发生的相关业务宣传、培训等相关费用,实行轮值制。由牵头行询价、初审,其余行进行确认后根据各行客户使用量比例出资分摊。业务处理中的一些差错也依据友好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解决。良好的业务合作机制为业务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额通存通兑的业务处理双方未建立直接的合作机制,各行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办理业务。考虑到为他行客户办理通存通兑业务自己将付出柜台、人力资源及现金管理等各项成本,部分行对发展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并不十分积极。

5.收费机制。五行通业务对客户实行免费机制。由于五家行网点、规模、市场占有率大致相当,各行互相的业务量也差距不大,因此各行之间也没有再进行额外的经济补偿。

三、政策建议

从以上两种业务的业务数据及特点比较可以看出,跨行通存通兑业务确实是社会公众的一项现实需求,而重庆的五行通业务在业务功能、服务范围、系统运行状况、资金清算方式、差错处理机制等多项功能均不如小额通存通兑的条件下,取得了更好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各行之间的合作机制及对客户的免收费机制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为此,建议在推动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发展中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小额通存通兑业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建议相关银行机构将推广小额通存通兑业务作为延伸自身服务范围、丰富支付服务功能、培育整体支付市场的重要手段,积极挖掘利益共同点,借鉴重庆五行通业务模式,与其他银行机构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2.采取灵活的收费机制。科学、合理的收费机制对发展小额通存通兑业务至关重要。建议各银行机构积极建立灵活有效的收费机制,如采取银行之间通过两两协议的方式相互向对方客户按同一标准收取手续费,协议定价标准不同,收费也可以不同。

3.改进支付系统功能。由于目前办理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必须到行柜面由银行前台人员操作办理,导致行人力、柜面经营成本上升。而网银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已在有效分流柜面业务,缓解网点排队压力;节约网点建设和人力、物力运营成本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因此,建议实现跨行网银支付实时处理和信息反馈,使客户通过网银实现足不出户完成跨行转账通存通兑,并实时了解资金去向,从而大幅度提升客户通过网银办理通存通兑业务的积极性。

移动支付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 探究

金融IC卡的广泛应用和智能终端等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范围,移动支付也朝着金融创新的方向发展。移动支付是集跨行业、跨银行、跨行业、跨网络于一身的现代化支付手段。它的发展和创新符合群众对快捷方便的需求,其行业的发展也朝着新常态、新经济的新方向发展与创新。

一、移动支付的重要性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的产品支付的消费方式。单位或个人利用移动设备和互看网应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以此来做到资金转移的行为。其三大特点:移动性、实时性、快捷性受现代人们群众的欢迎。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支付使用也越来越多。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二、移动支付在当前金融服务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设施较弱

我国的移动支付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主要体现在终端支付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支付设施的分布只是局限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可支付的产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银行和支付客户端的有金额限制款项,限制了大额单的金额支付,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支付伙伴之间缺少信任

移动支付的合作伙伴是银行和自愿利用手机等支付平台的人,但因移动支付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支付产品的金额的,存在一定的网络风险。所以银行等合作伙伴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进一步的合作发展,重要的业务对接和贯通产业链条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开展业务,所以加强移动支付的产品互信合作机制。

(三)往来资金监管难度较大

移动支付金融服务业应用时会出现一个普遍现象是滞留资金,而支付机构很难保障这些资金的安全性,仅仅靠银行的监管和调节来保障资金安全性是远远不够的。人民银行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制约支付机构的规范行为,但具体的要求支付机构保障资金安全性的操作没有颁发,对支付机构监管没有落实到位。

(四)移动支付宣传没有普及到位

移动支付改变了传统观念的付款行为,但其宣传力度是大大不够的,现金支付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渠道。所以移动支付要想在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刻不容缓。

(五)安全性遭质疑

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的消费手段最关心的便是“安全性”,消费者的忧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实际安全问题,另一类便是消费者心理忧虑。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也会有忧虑,银行担心电信运营商控制资金交付,电信运营商则担心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他们之间的合作有阻碍。

三、对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建议

(一)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对宣传力度的产生作用的认识度,选在人员较为密集的消费场所进行宣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引导消费者亲身体验移动支付的快捷方便,认识移动支付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和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也需要提高他们对移动支付行业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移动支付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商机和好处。加强移动支付的基础建设,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各个消费场所的建设移动支付设施,让移动支付就在人们消费场所,间接影响了人们对移动支付的认识,潜移默化的改变消费者的支付方式。

(二)落实移动支付监管

国家应根据移动支付产生滞留资金的原因,修改和制定相关规章法律,以此来具体规范支付机构的操作行为,同时国家应加大力度落实移动支付的监管,可完善法律的不足之处,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和监管能力。对违法支付步骤和套取支付金额的支付平台和个人要严以惩戒。

(三)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

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行业之所以日益成熟,离不开他们建立的健全的法律的支持。所以我国应健全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轻银行承担保护资金安全性的压力。同时还应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移动支付手段,消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获取不义之财。健全移动支付规范制度,为移动支付在金融服务行业奠定安全、和谐环境。

(四)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

移动支付的发生离不开产品的消费和银行终端的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移动支付行业以加强合作伙伴对本行业的信任,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统领了消费行业,所以移动支付应加大与这些行业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联系他们,交流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对他们行业的好处。同时还应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在法律健全的移动支付环境下,规范操作行为和强大的客户源,增强了银行对移动支付合作的信心。主动营造合作共赢的合作氛围,提高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行业的信任。

(五)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消费者的忧的实际的安全性是能通过客观条件改变的,例如:加强网络支付安全的网络修复技术建设、提高设备安全性。其心理的顾忌需要移动支付打造良好的行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心。同时加强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合作交流,争取达到合作共赢。

四、结束语

移动支付的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阻碍发展的各种因素,但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需要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拥有美好前景。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移动支付监管;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一步一个脚印,落实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计划,使移动支付行业在金融服务业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1]黄跃东.影响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应用的因素与对策[J].金融科技时代,2013,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