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时代的教育

网络时代的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时代的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时代的教育

网络时代的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 公民教育 新特点 新途径

公民与公民教育起源于西方,不是我国本土的产物,但作为一个现代国家,法治国家的逐渐成熟的重要构件,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下,如何造就合格的,有素养的公民,是当前公民教育研究必须直面的现实性问题。

1.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新特点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使用相对少,且成本低的技术就可以将全球各地联络起来,使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及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参与小到身边发生的小事,大到世界变革中的讨论,总的来说,网络公民教育出现了以下新特点。(1)虚拟性。虚拟性是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最显著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其表现在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进行的公民教育是一个共有的透明度极高的,而非谋议个有形的封闭区域。(2)开放性。网络上发生的任何事都有可能成为公民教育的实践,其对所有人都开放,并且每个人都在自为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参与。(3)跨时空性。记得有这样一个学者是这样认为的通讯成本中距离不在被控制限制的这种现象可能会是21世纪前半叶对社会经济影响最大的一种经济力量。在网络世界,公民教育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等的局限。

2.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新途径

传统的公民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灌输,这种教育方式与我们公民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的,有一定的背离,那么在实践当中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文化差异、生活差异、环境差异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各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网络深刻改变和塑造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对我们的思维、心理、道德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影响。置身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引导人们全面认识网络,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并通过网络认识世界、理性表达、发展自我,塑造良好的公民,成为公民教育的新途径。

2.1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在实施公民教育的各种途径中,学校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应把公民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形式。网络技术课程的多元化给更多的学生老师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记得2010年时互联网新兴的网络课程《公平与正义》在中国当时是风靡一时非常火爆的。这门课是哈佛的一位哲学教授开设的,自从网络公开课后点击量非常的高。类似于这样的例子是比较多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也在逐渐的趋向网络教学、网络课程、网络课堂的运用。如高校现在都会在自己的网站上面存放网络精选课程、网络教程等一系列的课程都能在网络上面实现互动,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实现更大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不一样的知识,丰富了学生多元化的课程安排,那么中国也要坚定“公民教育”的通识理念。要使得学生们对道德、政治和自身信念的认识,这应该是网络时代公民教育新的方法、途径、策略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一新技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寻找到有效的教学支持。

2.2当今网络热点问题的引导与疏通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从来不缺乏宣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但是作为中国人民来讲很少受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相关教育。我们从小都知道要爱国家、要为国家奉献、要立志为国奉献。但是我们不懂的如何处理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自己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只关心了宏观层面的事件,而没有微观深入的关心过那些小的事情,没有真正的去关心社会教育所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在一味的模仿、一惯的盲目跟风,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思想被埋没我们的理智丧失。记得前两年全国性的食盐抢购风暴,以及在遇到事情后的各种疯狂的人肉搜索这些都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国民的素质与教育。现如今网络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被网络剧烈的冲刺着,可以很快的侵入我们的要害影响我们的生活,其中不乏暴力,等有害的信息巨大的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以及意志,因此,应引导每个公民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

,而不是采取“观念先行”的思维,也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跟从,避免发生把思考和判断交给他人的现象。

2.3公民精神的培养与塑造

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人们的信息来源多元化和参与的便捷化是普遍的社会存在。此时,人们首先会问,“训导者”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社会格局中的地位与“被训导者”是否平等?“被训导者”从这种道德训导中能够得到什么切实的利益?如果上述答案是否定的,人们就会排斥道德训导。与此同时,倘若没有严格的法治为后盾,人们逃避甚至公然抗拒道德约束的行为受不到相应的制裁,他们就无法体验制裁带给自身的利益损失而认同道德规范的价值。所以,在民主的社会条件下,仅靠道德训导的制度安排来强化和设计公民教育必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只有首先完善起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约束,并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最好的内化效果来实现公民精神的培养。

2.4网络民间组织的渗透

相对于那些专门化、专业化的公民教育而言,民间组织的说服教育可能更具感染力和渗透力,因而也更有生命力。因此,在民间组织已获得巨大发展并已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我国公民社会,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充分运用网络对于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引导,发挥其对公民的说服教育功能,以提升网络时代下公民教育效能。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文平.当基点由“崇高”向“公民”转移——访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虓教授[j].南风窗,2005

网络时代的教育范文第2篇

网络经济是未来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促使未来的会计内容及会计软件必须与会计工作复杂化、多样化相适应。这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会计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选择和变更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尤其是在知识经济一日千里的今天,只有灵活运用软件、能进行会计数据处理、能进行财务信息加工和分析的从业人员,才能满足当今时代会计工作的需要。

1.会计教育要培养会计人员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会计教育是培养核算人才,重理论传授。会计电算化应该重实践和创新;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首要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打开学生创新意识之门,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如网上教学、CAI等现代技术手段,能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改革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考核办法,把考核的重点放在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上,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会计教育要构建虚拟网络实训平台。

会计实训教学要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会计实训教学实践中,利用网络,构建虚拟实训平台,将会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业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就业能力。通过系统地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合理设置账薄、准确财务分析、科学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虚拟网络实训,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3.会计教育要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方面它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文字资源、录像教材、直播课堂、IP课件、期刊辅导、网上教学资料等,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把对课程的学习引入更高一层次。

二、结束语

网络时代的教育范文第3篇

一、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一)网络文化的虚拟现实性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定性

众所周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那种比较单一的传导式教育模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权威都是泾渭分明的,通常是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单方向主导的教育模式,在这里人人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转换。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网民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因此,那种传统的按部就班式的教育方法愈来愈受到这种多元互动式的网络教育的冲击,传统思想政治对信息的优先选择选与垄断权也在逐渐被打破。

(二)网络文化的自由个性化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念

人的个性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的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提供了条件。互联网传播是一种分布式网状传播的结构,它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式传授方式,人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可见,人的个性的发展呼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而网络文化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提供了条件或可能,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必然就会使得传统的言传身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受到冲击,现代网络语言的自由化个性化也使得受教育者更易接受和理解。“在网络化生存中个体不但可以摆脱现实社会关系与人伦秩序的制约,而且可以利用网络互动技术特征对权威化的传统价值模式提出挑战”【2】,这也就大大的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价值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文化冲击下的变化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当然也不例外。

(一)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冲击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会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而网络文化的近乎无时空限制的特点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不但可以开阔教育者的视野和思路,更可以给受教育者更大的选择自由和空间。网络文化更是弱化了人们之间交流的障碍,资料共享、实时交流、视频授课等等方式都可以增加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和学习质量。

2、网络文化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网络文化传播方式与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方式相比都更具时代特色,更能体现当代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4】,任何人想要得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可以足不出户的在互联网上进行浏览交流如BBS论坛、微博、贴吧以及微信等最新网络聊天工具。

3、网络文化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网络文化传播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通过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宣传我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且可以收到比原来的灌输式传播方式更好的效果。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多样性更易于被普通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只要我们能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网络文化的发展,就一定会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层层传递方式。

(二)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冲击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使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控制减弱。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受教育者可以很轻松的获得其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但是网络文化也是鱼龙混杂,各种不良信息也会呈现在受教者的面前,尤其是正处于学生阶段的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松散。所有这些活动在网络文化日益普及的今天教育者也是很难掌握和控制的。

2、网络文化使得传统的人文关怀减弱。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大量资料,这也使得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向人机交往转变。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缺少了某种人文关怀和感情熏陶,人们在网络文化中随时都可以变为隐形人。

3、网络文化使得弱势群体教育资源受到挑战。互联网是一种高科技技术,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都可以自如的运用网络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但是我国还存在着众多不懂网络甚至无法拥有电脑的人群。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他们无法获取最新资源,更无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三、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资本”创新

1、加快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最主要的是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已被摧毁,人们已经很难在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中了,因此尽快构筑网络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当前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高科技技术人才,创建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从而形成强大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只有形成了强大的阵地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才能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2、加快培育网络环境下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人才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要想更好的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应该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快捷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点,不断调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以便更加适应现代民众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了解和利用。只有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才能更加稳固。

(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1、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由于互联网资源本身的特点,也会使得很多人迷恋于网络游戏,网站等。这就需要国家必须及时出台一系列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规范,通过制度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和规范也会对网络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意义。

2、建立健全网络道德法律规范。随着互联网逐步走入平常百姓家庭,人们就必须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规范。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法律章程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遵守网络文化中的规范,不做违背网络法律规范的事情。同时我们还应积极为国家建言献策,尽快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规范。

参考文献:

[1]张开芬,冯巧媚.浅谈传统思想政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德育在线,2011,(1).

网络时代的教育范文第4篇

互联网在大学生中间如此普及,完全可以突破传统方法,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网络开展。另一方面,这也是在互联网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在传播学理论和思想宣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几种主要方法是,在充分理解电脑和多媒体有关知识、学会科技最前端传播方法的前提下,采用制作、传播和严格筛选网络消息的方法,指引大学生正确接触、选取、接受消息,从而进行思政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是,互联网思政教育有以下优势:

(一)教学主客体之间互动增多

在网络教学中,教育主体有变成客体趋势,教育客体也逐渐接近主体。换句话说,教育人员将想要传播的思想、观点和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消息凭借互联网传播开来。互联网双方的交流使得教育人员身份逐渐淡化,教育主体有变成客体趋势,他们在讲授知识过程中也在不间断地获得新知识。与此同时,知识接受者再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任凭自身需求主动地去找寻、选取消息。这有利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间的平等关系。

(二)教学过程更加虚拟和隐匿

以往思政教育是通过课堂上面对面地进行的,而凭借互联网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所处地域的局限。采用人和机器互动方式,让不同国家、种族、年龄的人都能够借着虚幻的身份,不在同一地方就可以进行沟通。这样来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交流可以更加坦然,没有强制因素。用这种沟通方法,很容易将传播知识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然,网络虚拟世界可能存在虚假,需要自己有识别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网络自身就是汇集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等许多方法的载体。这就给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平台。可以凭借这多种多样的方式,提高积极性,让被教育者达到最好的接受效果。

(四)教育内容丰富多彩

互联网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不同就是,让平面的传统教育逐渐的立体化,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束缚,自由传播知识;可以把互联网当作一个载体,将爱国教育、社会主义原则和思想、人生观、价值观、集体荣誉感等等一些特别枯燥的知识通过网络手段使其趣味化,从而达到让学生快速接受的目的。从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与传统教育对比的优势上就可以看出,互联网教育力求突破传统教育的固定方式[2]。

二、网络文化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创新

传统的话语体系在当代网络风行的背景下受到严重冲击,思想政治话语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才能迎接层出不穷的挑战。面对现行政治教育话语,我们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做出充分的调整,对于那些积极的、进步的、符合时代要求和人们心理的一些网络用语我们可以吸收,但是在其过程中一定要鉴别,只有跟上时代步伐,满足人们需要,让传统话语体系得到新的生命力,它才能发展和创新[3]。

(一)彰显受教育者主体地位

在思想政治话语中,受教者的主体地位是很明显的,他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性。在人们接触思想政治话语到人们接受它的过程中有着一系列的过程步骤。在思想政治环境下,人们可以主动地接触政治话语、感受政治话语、选择政治话语、判断政治话语、内化政治话语、执行政治话语。思想政治话语具有引导性和目的性,但是必须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要求相一致,只有这样才会起到作用。

(二)提升教育人员话语能力

受教育者在语言方面得到提高,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以及行动上的变化,在参与网络化生活的时候,培养受教育者的网络文化意识;掌握网络技能,熟悉网络文化模式和语言运用;体验网络中的学习娱乐方式以及在其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更具时代的特征,符合人们的需求心理,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三)创造教育话语新形式

控制式话语方式和劝导式话语方式是传统话语方式向新的话语方式过渡过程中的障碍,受教育者在这样的话语方式中处于被动地位。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思想政治话语要想起到引导人们的作用,就必须转变思想意识,改变人们的被动地位,积极调动人们的参与程度和接受欲望。

(四)丰富思政教育话语内涵

网络时代的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电视 网络时代 发展方向 传播环境

电视由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宣传工具扩展到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等领域。教育电视凭借着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等优势占据了教育领域主流传播媒体的地位,为解决我国当时的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以及为社会文化普及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教育电视发展不可替代的优势

互联网建设发展的过程也是建立一个互联网传播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电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现有的教育电视传播形式陷入窘境。面对挑战,在困境中冷静思索,我们会发现,现阶段在我国的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电视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互联网的带宽问题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宽带互联网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输带宽问题,但经过大幅度压缩的信号在图像分辨率和声音效果方面都是不可能和电视传播的质量相提并论的。要想利用高质量的视听效果达到教育目的,教育影视节目的电视传播途径仍然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二、网络电视发展策略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电视机构大力介入网络视频行业,央视的中国网络电视台、浙江卫视的新蓝网、上海文广的上海网络电视台等相继推出,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进程,通过互联网协议向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提供视频服务的网站。网络宽带化推动互联网从图文时代进入视频时代,视频广告形态渐趋成熟,此时广电背景的网络电视台的兴起,预示着网络电视这种新的传播模式的确立,随着新旧媒体融合的深入,视频网站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被纳入主流传媒格局已是大势所趋,网络电视将是未来视频综合门户的主要形态。网络电视台对视频网站的整合方式主要表现在传播者的整合、传播渠道的整合、传播内容的整合以及受传者的整合等方面,对网络视频传播业产生的影响将是深刻而长远的。

1.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有线电视网络所孕育的产业机遇非常明显,宽带网的突起使三网融合的双向传播成为可能。三网融合后的有线电视网络视频类双向传播可以为我们提供Internet接入、视频点播、电视电话、电视会议、电子商务等各项服务。西方发达国家的当前国际上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大幅升值,资本流向非常明显,新产业诞生的所有条件几乎都已经具备。而我国的有线电视在向数字化、多功能化、产业化和大规模联网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成为未来信息社会新兴的网络媒体支柱。我们认为有线电视HFC宽带网络可以有效地将电信、电脑、电视三种传统网络合而为一,这也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水平条件下,可供选择的通向信息高速公路的最佳基础网络。加快实现有线电视全国联网,将十分有利于加速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进程,三网合一的模式也将加速国家网络经济规模的形成,从而带动相关信息产业尽快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放宽政策

网络电视是未来电视发展的趋势,所以,国家要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在政策允许多家电视台或者网络公司拿到经营的牌照,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对与IPTV紧密相关的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改造,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这将有利于IPTV的发展,但IPTV业务如何定位,IPTV业务谁可以经营。一直以来国家广电部门都没有给电信或者宽带运营商发放电视频道或者节目经营许可证的计划,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3.实现网络运营商的融合

广电媒体布局新媒体无法绕开网络的选择,也没有自己的宽带网络。因此,广电媒体的网络电视布局最终必然要考虑能否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以及如何合作的问题,这才是其新媒体战略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电信和广电行业彼此融合是我国未来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他们利益分争的现实情况下,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就只能依靠建立一条以内容提供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为主要环节的产业链。广电媒体虽然拥有强大内容资源,但是缺乏网络技术,所以只能通过与网络运营平台合作来发展网络电视,以内容换网络技术和网络影响力,实现产业延伸和增值。由此,我们进行不断的努力来达到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融合。

三、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策略

1.教育电视数字化、网络化

从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看,教育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给教育电视带来生机。设备的数字化提高了电视频谱的利用率,信号抗干扰能力也大大增强;改善了电视节目的保存和复制质量,使节目质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还可以实现条件接收,带来各种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我国的教育电视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应紧跟电视技术发展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强采集、制作、传输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平台建设。网络化是数字化的有益延伸和拓展,它将分散的、孤立的节目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电视多媒体网络,达到节目共享,不仅能提高供素材的实时利用率,也可以进行分工协作,节省大量的人力、时间。教育电视系统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展大家公认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组建跨领域的信息资源传播平台,建立起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大传播机制,这对教育电视而言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将给教育电视注入新的活力,开拓出新的空间。

2.整合网络资源,构建良好传播环境

随着教育电视节目人性化的日益增强和受众参与意识的逐渐增加,电视单向传播的先天不足显得尤为突出。受众更愿意参与信息的创造、选择、阐释以及评价。这促使电视传播向交互传播变化,以满足受众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念反映到节目中去的要求。应该在注重传播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丰富节目形式,注重受众的需求,充分利用新环境的交互功能,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求深欲和求新欲,并且根据受众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节目内容、风格等。

四、结束语

随着“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加速,将出现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以及终端设备制造商之间的融合趋势。广电推出网络电视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整合内容、渠道乃至终端,做新媒体产业价值链的主导者。教育电视和互联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直至找到最佳结合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电视能否找到自己适应教育需要的“角色”并适应这种“角色”,将是决定未来教育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周媛.电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