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安全生产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电厂
作者简介:杨敏(1965-),男,四川叙永人,秦皇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河北 秦皇岛 066003)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22-02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质量的保证。无论从实行全面质量管理(TQC)方面,还是从贯彻实施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方面,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都是一致的。电力企业必须同时坚持“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的方针,两者的目的一致,内容各有侧重,相互联系。质量包含安全,安全是质量特性的一个方面。因此,必须坚持重质量、保安全、预防为主的思想。只有坚持质量第一,才能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到预防为主、万无一失、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
全面质量管理认为,影响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机、料、法、测、环六个方面,笔者在实践中将其概括为五个因素,即人、机、料、法、环,简称“4M1E”因素。
人(Man):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身体素质等;机器(Machine):设备、工具的结构、性能、精度和维护保养运行状态等;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方法(Method):检修加工工艺、工艺装备、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等;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点的温度、湿度、照明、噪音和清洁条件等影响。
影响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电厂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同样存在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只要紧紧围绕以上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经常把握五个因素的变化情况,就会使电厂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就能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就能对电厂经营生产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影响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活跃最危险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消除人为影响,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管理环节中的可靠作用,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谈的话题。因为安全意识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一劳永逸,而应该长抓不懈。安全教育应该形式丰富,要坚持学习《安全生产法》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经常举办现场《安规》知识问答,组织观看事故现场或录像,建立个人安全档案,举办习惯性违章图片展览,使员工警钟长鸣,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第二,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无论是检修工作人员还是运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现场工作质量。安全意识的形成偏重于思想,而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好坏则关系到安全的行动效果。一方面要强调树立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使检修工艺规范化,运行操作标准化,不管是何种级别的检修维护、运行调度操作,都能依照科学的工艺、专用的规程去实施。技术管理、技术培训要形成一丝不苟,严谨细实的作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考几道题、问几件事。应该针对每个工作成员的实际技能水平和岗位情况,制定详细的、由浅入深的培训计划,使他们真正掌握所管辖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运行参数、维护保养等知识。目前电厂广泛采用的检修文件包制度,就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检修管理方法。标准的文件包对人力组织(人)、设备结构(机)、检修工器具(料)、检修工艺(法)、都作了明确的编制安排,再加上工作票中的危险点分析(环),对影响检修工作质量的五大因素都进行了合理的规定,因此,检修人员既要加强理论知识、工艺规程的培训,更要在检修工作开始前认真学习检修文件包,了解作业点影响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尤其是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第三,掌握人员身体状况。《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影响其所从事的工作已经有明确规定。人员身体状况,既指工作人员身体素质情况、精神状态,也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工作手套以及其它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在工作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强,技术水平也比较高,但其身体素质很差,精神状态不佳,或者未按规定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结果在工作中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工作人员应该随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状况,遇有身体不适或精神不振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或更换适宜工种,这一点对运行倒班人员尤为重要。同时,在工作中应严格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正确佩戴、使用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二、“机”的因素
设备(机器)是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各项工作赖以开展的物质载体。所有的检修维护、运行调度操作,都是在设备系统上进行。因此,熟悉设备的各种性能、工况参数,对把握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对设备的无知,也就是对安全的忽视。强化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健康稳定运行,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落实设备责任制。将每台设备落实到人,明确设备分工,实行挂名负责制。杜绝出现无人管辖,疏于维护的设备。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说明书、设备全套图纸、易损件明细、安装资料等),健全设备台账记录(包括大、小修、维护记录、巡检记录、缺陷记录、异动记录、备品配件消耗记录、设备改造技术资料、油脂更改记录等)。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巡视检查制度。从检修和运行两个方面实施设备的定期巡视检查,随时掌握设备状况。管理人员要随机抽查巡检记录,发现记录与现场的设备情况不符,应严格考核。充分发挥检修设备责任人和运行巡检员的作用,使设备系统经常处于被监控状态。
第三,全面推广点检定修制度。实践证明,根据点检标准开展对设备重要部位跟踪监测,有计划地安排预防性检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检修人员的工作理念由过去只注重阶段性检修转变为注重设备动态过程控制,由被动的抢修消缺转变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电能质量的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浪费。下一步目标,是在继续执行点检定修制的基础上,加大点检定修的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细化点检项目和标准,量化各项检修指标,使所有检修范畴的工作更加数据化、信息化、标准化,更加具有预见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目标,就是使设备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的满出力运行状态,始终对电厂的安全管理水平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保证作用。
三、“料”的因素
在安全管理中,用“工具”替代了全面质量管理中定义的“材料”(Material)因素。正如商业产品(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是由人和机器共同作用的产物一样,“工具”也是工作人员和设备之间的联系物,即“人”、“机”关系的媒介。其意义涵指检修或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工作时所使用的(或作用其上的)一般工器具、测量仪器、仪表、材料等物品。工器具的正确使用与否,轻则影响检修或操作质量,重则导致不安全事故。由于不正确使用工器具而产生的作业事故不胜枚举。有该使用工具而不使用的情况,如不系安全带高空作业;有错误使用工具的情况,如安装轴承使用手锤直接敲击而不使用铜棒;有使用不合格工具的情况,如电动工具未经检验,等等。工具的使用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检修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应核实检修文件包中规定的工器具规格型号是否正确,数量是否备齐;
第二,检查工器具是否存在缺陷,发现隐患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第三,电动工具、起重用具、电测仪表和一些特殊工具是否经过专业部门检验合格,或是否在规定的合格使用期内。
四、“法”的因素
方法是指生产现场的检修人员或运行操作人员在工作时采用的办法、措施、工艺、技术方案等。当前述“人”、“机”、“工具”等条件相同时,工作质量和安全效果的好坏将直接体现在现场工作采用什么工艺或方案。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方法”即是“人”、“机”、“工具”三个相对独立的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可以采用很多方案,关键是如何选用最佳方案。比如拆卸偶合器,既可以利用工装配合千斤顶向外拨,也可以采用特制丝杠向外顶,相比之下,利用丝杠的方法就比较好,因为此办法不易损伤偶合器的铸铝壳体。一般情况下,技术方案、措施的编制,都应遵守相关的工艺规程或标准,因为检修工艺标准、操作程序通常是由最佳方案累积而成。《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也正是通过总结生产现场的不安全教训编成的。所以,每个工作成员都应在每个环节严格执行检修工艺规程、运行规程和安全规程,绝不能别出心裁,随意蛮干。各种规程也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期修订,以达到对生产现场的作业进行科学、可行的指导作用。
五、“环”的因素
生产现场的作业点总是和特定的环境相联系。工作成员往往重视工作本身的完成质量,而忽略了环境的作用。发电企业执行的工作票危险点分析正是重视到了环境对作业点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工作,如高空作业、起重作业、交叉作用、锅炉炉膛内检修、油区、氢站附近检修、母线清扫检修、雨雪天户外作业等,在安全管理上,对环境的重视和要求更加严格,在危险点分析时应尽可能考虑周全。危险点分析不能被当作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应该让每一个工作成员,通过危险点分析,真正了解所从事的作业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发生不安全现象。高质量地、安全地完成一件工作,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换言之,只有通过认真细致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作业危险点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才能创造出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因此,在电厂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应当充分认识到影响作业点安全工作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机、料(工具)、法、环,每一项工作都会涉及到这些因素。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设备状况健康稳定,工具仪器完好,工作方法得当,工作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就肯定能圆满地完成检修或运行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美]洛丝特.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2]孙光庭.质量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3]梁新怀.澳大利亚易拉林电厂安全管理观感[J].水利电力劳务保护,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
供电企业生产、管理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安全生产又是这一系统工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供电企业取得社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保障。近年来,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已经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屡禁不止的各类安全事故提醒我们: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有诸多不足,我们不能高枕无忧,需要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监督检查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本文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1.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各级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部分管理人员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稳定、发展、经济效益的关系,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另外部分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差,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人员责任事故时有发生。在设备设施检修、试验、城农网工程施工作业中不认真落实现场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违反操作规程作业和不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电网设备损坏事故。
1.2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供电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而轻视日常管理、小型作业管理。综合分析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抓安全时紧时松,不能居安思危,管理松懈,出了事故才认真抓。上级要求时才去做,才去抓,流于形式。不敢大胆管、大胆抓,有的是对工作情况不清楚而没法抓,有的是对司空见惯的“小”事碍于情面、怕得罪人而不去抓。监督检查督促不到位,只满足于传达与要求,缺乏跟踪检查、指导帮助和监督,缺乏有效的闭环管理。对事故责任的相关人员处理不严,往往存在姑息迁就的现象,使事故的发生得不到有效遏制。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技术资料、运行资料保管不认真。
1.3习惯性违章屡见不鲜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检修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检修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低压侧空气开关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压器进行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1.4运行管理不严
现场运行规程没有及时修订,“两票”执行情况差,“五防”防误操作装置管理不规范,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管理不完善。设备的正常周期检修、试验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原则进行,对存在的缺陷不分析、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缺陷、重复缺陷、习惯性违章抱着不足挂齿、微不足道的态度或者是对设备缺陷的处理不及时,长期带“病”运行。电网的稳定措施落实不力,留有安全隐患。对安全工作缺乏严格认真的态度,缺乏“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安全管理措施没有认真落到实处。
1.5安全规章制度没有真正得到有效执行
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不严格或执行得不严格,所有的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而是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它又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规章制度明知故犯,明知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其二是对规程规范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是对规程规范不懂装懂,稀里糊涂,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有的职工对《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不熟悉,以似懂非懂的心态投入工作,或者为了省事方便,不按《安规》的要求执行;有的职工思想麻痹,工作中凭经验而想当然地办事,不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
1.6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2.加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
2.1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就是要做到尽职尽责,始终坚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严格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万无一失。要采取和运用各种手段,把防范事故的重点放在预先发现、鉴别、判断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控制防范措施上,做到发现问题就是成绩、纠正问题就是进步,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建立、完善安全管理网络,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企业经营管理在各自管理范围内,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现场安全监察与危险点分析,严格落实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另外,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要善于发现安全隐患,隐患是发生事故的根源,隐患不除,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安全就难以实现。只有处理好这些以人、以群体为重点的人为因素和关系,事故才能得到扼制,生产才会安全。
2.2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各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监察部门应能正确地理解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企业职工,组织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制度管人, 让制度管事,把所有的规章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以制度与考核的约束来开展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一线生产岗位安全生产补贴,在考核奖惩上,因为他们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中应该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真正实现生产者“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转变,可以肯定地说,只有从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到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在安全思想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才能够从事故源头上发挥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3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安全生产管理重在“以人为本”,并认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组建设各项活动,以活动抓管理,以管理抓安全,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监督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基层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内心需求,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各级领导要严爱结合。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现场作业程序,实现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管理方法,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不仅要依赖生产中的技术装备、生产组织水平,更要以人为本、深入细致地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以提高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4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加强作业现场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规定
首先,要切实履行好安全监督职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监督职责到位、基础工作到位,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和创新意识;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完善安监职能和人员配备,将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加强班组管理,确保安全作业基础稳固。班组是生产的第一线,必须保证现场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可以通过制定简明详尽、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以养成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
2.5加强安全工器具的管理
各供电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工器具的定期检查、试验及报废制度。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避免存在侥幸心理,强制报废到期的、己损坏的和检查出不合格的工器具,并避免外流,造成其他生产单位的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理记录和验收记录等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2.6进一步加强安全性评价及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安全性评价工作主要分为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其有效开展,可以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全体职工对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和掌握,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职工处理事故的能力。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3.结束语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参与、全过程的特点,并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电力生产事故大多是能够防止的,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才能将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韦仲康.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安全与稳定[J].电力安全技术,2006,(5).
关键词:电力行业 危险系数 行为建设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086-01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电力行业作保障,因此电力安全生产问题得到广泛关注。虽然我国政府对电力行业支持力度逐年加强,但安全事故仍然频发。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是设计和制造过程出现纰漏,有的是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还有的是监管力度不够等,电力行业任何一处细小的差错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瓦斯爆炸,煤矿坍塌,交通中断以及医疗事故等,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下面,本文就影响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和具体措施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电力企业有所帮助。
1 影响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所谓电力安全生产,指的是供发电安全和生产安全管理两个方面。电力系统是涉及多种复杂因素的动态系统,随着电网覆盖面积的逐年扩大,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不仅危害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还会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因此,从源头上制止电力危险作业的行为建设十分必要,下面我们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影响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一些要素。
1.1 影响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观因素
主观原因是影响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首先,一些电力企业的技术员工在行为建设时存在经验主义的倾向。他们从事电力行业多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地位,因此在处理一些紧急问题时忽略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处理工作问题,即使是遇到危险信号也盲目的相信自己的能力,最终酿成不可挽救的损失。其次,随波逐流的心理在电力企业横行。由于电力企业复杂繁琐的工作流程,使有些人对安全事故存在侥幸心理,进而做出违规行为,看到有人违规,其他人也会跟风违规。再次,电力行业需要高敏感度和高责任心,但是由于长期乏味的工作流程和枯燥的工作环境,使得许多工作人员产生懈怠心理,丧失了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敏感度和应变能力也逐渐下降。此外,电力企业不到位的岗前培训造成的技术不过硬也为电力安全生产埋下祸根。
1.2 影响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客观因素
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需要在适当的物质条件和规则纪律下进行,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首先,不合格的生产设备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安全隐患。电力的传送和电网的畅通无时无刻不需要设备的支持,如电缆、电抗器、避雷器和变压器等。其中,主力发电机和电力二次系统是使用率较高的两种设备,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其次,设备的长效隐患管理机制的制定也关乎电力的安全生产,一套科学的“预案、风险评估、分类级别、治理方案”工作机制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开展针对性排查和整治活动更有利于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安全性。
2 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要想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必须从源头上杜绝影响安全生产的祸根,使安全生产有据可依,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企业生产达到良性循环。
2.1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首先,企业要对电力技术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观。同时,在企业内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使设备的运行有可靠的信息分析应用,以便对其进行预测性评估。
其次,注重企业安全生产的文化环境。领导者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采取措施使安全生产变为一种理念、习惯和美德,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良好的文化环境为载体,便能使无形的安全理念变为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加强电力企业安全建设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2.2 加强电力设备安全检查,建立设备隐患长效机制
加强设备安全管理,是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的关键。第一,管理人员要提高警惕,高度重视设备安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使电力设备安全检查保持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设备隐患意识能够有效预防电力安全事件,使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之内。
第二,设备安全管理要实行责任制,企业要将每一部分的设备管理和检查落实到固定的工作人员或小组上,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检修,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在岗前培训的阶段,要广泛开展设备安全教育,使每一位员工都对电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有基本的常识。此外,一旦发生电力安全事故,在确保人员安全后,要紧急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调查,对其事故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管理,找出引发事故的直接因素和导火索,并将其整理成安全生产简报形式交给相关责任人,避免相同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三,加强电力设备的安全采购和维修意识。电力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往往会定期采购一定数量的设备,企业要对所需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进行严格的限定,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试用后才可购买。若是进行批量采购,对质量的把关不可进行抽样调查,而是要逐一排查,避免任何不合格设备的购买和使用。要严格建立以质量为中心,标准为依据,计量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监管系统。在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坚持“应修必修”的原则,杜绝设备超负荷工作导致的提前老化,确保电力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中。
3 结语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由于其工作量重大,技术要求较高,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事项之一。企业领导者要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电网泄露和人员伤亡等事故,还要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常态工作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报废,有效控制安全隐患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同时以身作则,使行为安全科学理论深入人心,保证人民生活与生产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秀霞.电力安全,重在行为建设[J].知识经济,2012,4(22):145.
[2] 仝世渝,张宇.供电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12,13(1):94.
关键词:安全教育;意义;主要内容;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育安全培训是我们预防和控制电力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每个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安全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安全意识教育,二是安全知识教育,三是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就是使人意识到安全,从而重视安全。安全知识教育就是让人掌握预防和避开危险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教育就是让人学会预防和避开危险的技能。这三个层次逐级递升,共同组成了安全教育的作用体系,而其中安全意识教育是基础,也是关键。尽管我国电力企业在对教育安全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安全培训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为此,电力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教育安全培训,明确教育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探究教育安全培训的重要举措,为我国电力企业教育安全培训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电力企业安全教育的意义
安全生产是所有企业的头等大事,电力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同样也是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为此,电力企业安全教育的意义也就凸现出来。第一,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应该以人为本,人才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教育安全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他们安全生产意识,进而提高他们安全生产水平与能力。第二,促进企业盈利。电力安全事故费用在电力安全企业经费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据有关数据表明,电力安全事故费用支出一般要占到电力企业经费支出的百分之十,这也是很大的比例。加强对于电力企业员工教育安全培训,可以潜在的促进电力企业生产,使得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
电力企业安全教育内容
电力企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安全意识教育,主要指的是思想意识,这是做好电力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唯有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意识,才会在实际的电力安全工作中真正做到安全实施。第二,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是电力企业员工工作的基础,任何违法电力企业规章制度甚至安全管理常识的事情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普及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企业员工对于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才是员工做好安全工作的重点。第三,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技能教育是电力企业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技能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电力企业技术人才而言,他们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支柱,对这群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能教育,可以提高他们技术实施的安全性,保证他们生命安全以及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电力企业安全教育策略
1、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人员技能与素质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是电力企业教育安全培训的具体操作者和实践者,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技能与素质,是做好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对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思想观念的灌输,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育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管理的觉悟。其次,提高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技能与素质。通过培训让管理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技能与技巧,学习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与教育注意事项,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顺利开展。
2、切实做好安全监察与监督工作
做好电力企业电力安全管理与培训工作,进行适当的安全监察与监督是必须的。很多电力企业只是在教育安全培训上下功夫,忽视了有效监督的重要作用,导致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与培训问题频发。为此,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与制度,强化安全管理与培训监督检查机构建设,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与培训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还应该加大对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投资力度,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立足长远,加大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投资力度。
3、采用现代化的安全教育形式与手段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其他高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力企业安全教育也深受其渗透与影响,采用现代化的安全教育形式与手段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是电力企业适应新趋势做出的重要举措。例如,在实际的安全教育中,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动画技术、音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甚至使用网上教学,这样就会使得安全教育培训更加的生动活泼有吸引力,进而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知识积累与储备。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企业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甚至可以随时随地的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总之,采用现代化的安全教育形式与手段,是电力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总结:
安全教育是电力企业对职工最重要的提高安全意识的方式。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不懈强化安全管理,把安全教育搞得更好,以此开创公司“十二五”发展的新局面,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员工应该尽职尽责,时时、处处、事事加倍警惕、遵章守制,电力企业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神话”就会诞生;而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温馨祝愿也将如泰山般成为现实。我国电力企业在对安全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安全教育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员工生命安全以及安全生产。为此,电力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自身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创新安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我国电力企业安全教育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闰世平,马客婷. 电力企业安全教育现状及又寸策分析[J].思考发现2008(03)
[2] 陈瑜. 论电力企业的安全教育[J].企业管理2008(05)
1农电安全管理面临的形势
1.1农电安全管理的安全责任和风险加大
农电体制改革前,农村用电管理及公有电力设施的更新改造与维护由村级组织实施。农电体制改革后,农村公有电力资产移交给供电企业,由原来的村级组织管理变为农村供电所直接管理,管理范围延伸到户,加之农村供电网络面广分散,管理范围及资产成倍扩大,线路及设备维护管理的安全责任和风险明显加重。
1.2农电队伍的不稳定增加了管理难度
农电体制改革前,供电企业对乡电管站或供电所实行的是松散型管理,乡电管站和农村电工在人、财、物上都有较大的自,且收入相对较高。而且,由于电价、电费管理漏洞较多,他们的安全责任和工作压力也不大。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职工人数大大下降,工作量成倍增加,而且要求也大大提高。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台区的管理,线损、均价及其他工作考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和员工服务行为“十不准”的出台和实施,使农电职工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和安全责任,但农电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收入待遇未跟上,挫伤了广大农电职工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农村电工的工资和待遇更低,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得到落实的极少,职工编制尚未落实解决,引起了思想上的不稳定,导致部分农村电工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工作等。农村电工实行职业化、正规化、专业化管理目前还难以实现,必然增大农电安全管理的难度。
1.3电力设施保护责任与维护管理难度加大
农村电力设施点多、线长、面广且布置分散,电力资产移交后,电力设施的防护难度进一步加大,矛盾突出。除了来自自然灾害的威胁使维护管理难度加大外,由于电力设施的分散性,电力设施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盗窃和破坏目标,供电企业的保护责任加大。电力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没有行政执法权,尽管《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从法律上给予支持,但在法律观念较为淡薄的农村,供电企业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往往是效果甚微。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建房、作业及植树等现象严重,安全隐患较多却难以消除。
1.4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负担和安全风险加重
一期农网改造是国家投资,资产不属于县级供电企业,维护管理这部分资产,加重了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负担和安全风险。改造过的线路设备已运行了5~7年,线路及设备大部分已到了检修或大修时限,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线路及设备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用电负荷的需求,出现了超负荷和卡脖子现象,再改造和更换超负荷线路和配变费用较大;线路设备日常维护、修理费用越来越多;近几年自然灾害较多,造成倒杆断线及设备损坏,由于种种原因,保险公司赔偿资金难以兑现等,使供电企业特别是供电量小的企业难以承受。
1.5服务延伸到户给供电企业带来的压力和风险
电力优质服务开展以来,社会公众对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但是“95598电力服务到您家”及“只要用户一个电话,其余事情由我们来做”等电力服务宣传口号,让部分客户对电力服务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和一些模糊的认识,对服务范围和要求期望过高,甚至提出无理要求。有些用户内部电力设施出现故障,甚至是用户家中的灯泡、插座损坏或保险丝熔断,也要求供电企业派人处理,如有迟疑就骂人或威胁投诉,给农电抢修人员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也给供电企业带来一定的责任和风险。
2农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供电所是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基层单位,担负着繁重的生产和管理任务,安全生产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在一些农村供电所由于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农电安全事故仍屡屡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1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农电人员,包括供电所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在日常工作中重经营管理,轻安全管理,不注重电网的运行和维护管理,不能坚持定期巡视和消缺,对季节性安全检查和安全活动应付了事,甚至事故发生后,总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致事故原因不能查清,事故教训不能汲取。
2.2文化素质偏低
农电人员尤其是农村电工文化素质偏低,而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安全责任和社会责任不相适应,制约着农电安全和农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2.3安全生产规程、制度落实不到位
虽然电力系统和县级供电企业有一整套的安全生产规程、制度,但执行力不强,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有些甚至流于形式。
2.4电力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近几年来国家虽投入巨资对农网进行了改造,但标准往往偏低,先进技术装备应用不足,安全设施投入不够,还有许多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电力设施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
2.5用户安全用电意识淡薄
虽然供电企业加大了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但用户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足,安全用电意识淡薄。比如:不舍得投入,使用不合格的用电材料和设施,私拉乱接严重,尤其是临时用电,很不规范,事故经常发生。
3农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3.1正确定位体制改革后的农电安全工作
农电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要找准农电工作的重点及其在整个供电企业中的位置,把农电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防止发生生产性人身事故、社会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和电网事故上,并把供电所安全管理规范化作为农电安全管理的基础,这是规避农电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
3.2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农村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供电企业与农电管理部门,农电管理部门与供电所,供电所与农村电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局面,将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
3.3深化农电体制改革
创新农电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农电公司化运作模式,成立农电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管理及服务范围,与供电企业签订《代维护及管理合同》,明确管理范围和安全责任,实行竞争上岗,优化农电工队伍,提高员工素质;依据《劳动法》与农电工签订用工合同,明确其身份,为农电工办理相关保险,提高待遇,稳定农电工队伍;根据农电工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工资等级评定,实行动态管理,激发农村电工创业和学技术的积极性,有效规避供电企业的用工风险和安全责任。
3.4抓好农电队伍的安全教育培训
针对农电职工未受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文化素质偏低、人员分散等问题,供电企业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对供电所所长、技术人员和安全员实施系统化培训,把农村电工的培训列入供电企业的议事日程,从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着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同时供电所要把自我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与生产紧密结合,不流于形式,从而提高农电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生产的管理能力。
3.5完善和健全安全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健全3级安全网,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反违章纠察队,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实行《违章挂牌制》和《安全生产流动红旗制》,增强职工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对各类事故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追究,用“三铁”反“三违”,杜绝各种违章违规行为,有效促进安全规程制度的落实。
3.6强化安全用电管理
在开展常规性安全用电检查的基础上,加强临时用电的安全检查,规范安全用电行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用电知识,着眼提高电力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加强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安装、投运、检查及管理,有效减少社会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3.7签订《供用电合同》,规避安全风险
坚持依法经营,必须在供电区域内与每个高、低压用户签订《供用电合同》,以资产产权分界点为界,明确产权界限和安全管理责任,依靠法律保护,规避安全风险。
3.8加强线路设备维护,提高电网健康运行水平
扎扎实实地开展日常性的设备巡视检查和定期检修,结合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和安全性评价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和计划并实施,做到闭环管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9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供电企业要有计划地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提高农村电网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10争取政策支持,减轻压力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