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设计要点

城市设计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设计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设计要点

城市设计要点范文第1篇

关健词:城市规划设计地域文化自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地域胜影响因素

1.1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地貌、山脉、河流、气候和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的地域特征影响较大,它们不仅制约着城市空间的形成,但也构成城市界面与空间结构、形态的基础条件,因此缺乏设计中失去了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就像在“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城”重庆的群山、杭州西湖的秀丽景色等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环境的独特性转

(1)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地势走向、水体等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城市的规划设计,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空间结构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城市规划应尊重地形地貌,适应特殊的地形环境,使城市与自然环境得到有机的协调。如平地城市本身制约较小,建造难度较小,所以通常是规整、平直、严格的空间结构形态,将使人们形成开阔、大气、恢宏的文化心态;而山地城市大多地形起伏、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但同时也有丰富的资源、环境容里大,山地建筑形式、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多姿多彩,地形富于变化,可巧妙利用自然条件,所以规划设计必须充分结合地理环境,善于提高扬长避短,创造出深具地域特色、与自然和谐的规划设计作品。

(2)气候条件。当地的温度、湿度、日照、降雨、风向等气候条件深深地影响着城市地域性的形成。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提出了“形式跟随气候”的设计思路,认为气候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特定地区的气候因素赋予了城市建筑强烈的地域色彩。所以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街道和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夏季时的自然通风,朝向要考虑采光性能,城市的市政排水系统规划要考虑当地的降雨条件,景观植被要考虑气候的适应性等。

1.2建筑技术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划设计应满足当地总体的发展状况,要以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需求为基础,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尚、品位”,也不得随意地模仿。②地方建筑材料。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材料与建构技术的选择和形成,通常与其地理地貌、生产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为节约建造成本,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长期以来便会使建筑打上浓重的地区烙印,形成独特的地域建筑特色。③地域性建造手段及生态建筑技术。城市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为达到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的适应,大多形成了独待的地域性建造手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加以利用,同时注重对新手段和生态建筑技术的开发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3地域文化环境

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深层含义是要使城市体现出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浪迹,要在设计中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城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

地域文化是指某个地域的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文化。不同地区的人当舌习惯不同,地域文化也不同。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自身区域特性、地域特性和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地域特色,延续文化内涵,体现本土特点。

2地域行规划设计方法

21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1)城市布局结构。地域性城市的布局结构也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因素。首先,城市布局应考虑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动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地景观。其次,城市布局也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不同的地区依照其气候特点,日照间距要求不同,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也有所不同,如我国南方地区冬暖夏热,遮阳和通风重要,受主导风向影响较大,建筑布局要灵活多变,而在我国北方地天湿冷,南北向的房子要利于争取日照,夏天炎热,南北向的房子便于通风,所以人们对于住宅南北向朝十分苛求,统一的朝向使它了统一的肌理和均质性。再次,城市布局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历史文化境因素及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民族风俗。2)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统不仅要解决城市的人流、车流问题,同时也是创造城市景观的主地域性城市道路系统既要合理利用地形,又要延续城市的肌理。对方与北方的城镇布局,南方城市多曲折变化,北方城市多严整,其道系统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3)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规划设计还应深入研究和把握住区空间结构与形态,创造出适应当今城市化进程,又符合地方文脉与个性特征的地域性城市。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休闲交流活动场所的城市空间,不仅要适应地区的自然环境,还应密切系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历史文化传统。

2.2地域性城市建筑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济较发达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建筑空间一般比较宽敞,且追求品位;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建筑空间设计比较紧凑,大多更倾向于经济适用,建筑空间还受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民地域性文化的影响。

建筑色彩是建筑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现代地域行城市要充分吸取传统的地域色彩,并结合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有所创新。如‘粉墙黛瓦”是江南民居最具特征的色彩写照。

2.3地域性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设计首先应遵从城市的整体设计理念,应该在城市规布局与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的地域性整体的大框架范围内、在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微观角度遵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风俗和审美心理,以达到一种以人为本、亲切、舒适的居住外环境。设计中应合功能要求,通过绿化、水体、硬质铺地等有机组合,以及覆盖、地坪高低和地面铺装材料纹理变化等方法,形成空间围合,分出不同层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要注意避免城市进程发展过程中地方特色景观,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极探索新形势下城观塑造的新思维、新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体现出城市特色。

3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设计的城市的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及特点,充分尊重地区的内在特性,对地域特征进行发掘、保护、提炼和继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提高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综合体的解读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购物中心、餐饮还有会议以及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体。类似东莞,西安,还有青海这些二三线城市在功能的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写字楼、酒店以及购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本的组合。

二、城市综合体的典型特征

(1)超大空间尺度

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规模和尺度的扩张,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

(2)通道树型交通体系

通过地下层、地下夹层、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建筑群体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以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Access Tree)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形态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

(3)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

城市综合体的城市价值

土地集约化利用——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聚集体,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综合物业。

提升城市形象——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运用对建筑群体的深度表现打破传统建筑立面概念,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使建筑群体成为景观的主体,同时又承载着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居住是城市开发的基本成分,城市综合体是解决市中心居住问题,避免每天上下班长途跋涉造成交通拥挤和能源浪费的有效办法。

积聚区域价值——城市综合体的各种业态刺激经济发展,能提升税收收益,促进城市发展;同时,城市综合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工业化生产以及产品的多样化之上,这就带动城市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改变夜间空城现象——城市综合体将不同时间段的功能组织在一起,各功能在时间上的衔接,使其保持24小时的繁荣,提高了综合体的使用效益。尤其在市中心地区,城市综合体将居住、娱乐活动注入其中,使那些在非工作时间“死去”了的区域的功能得到完善。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

成功的城市综合体有很多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城市价值,然而失败的案例在国内也屡见不鲜,失败的城市综合体不能聚集人气,不仅上述的城市价值无法实现,反而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打造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造就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实际设计工作,仅从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予以分析——综合体设计一定要有合理的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以商业设计为核心:商业设计是对商家、对消费者,包括对以后商业地产运营的综合的专业性的考虑和提出要求,然后建筑设计,包括将来的内部空间设计都是为商业来服务的,所以,我们认为商业设计是规划设计的核心,也就是说它是指导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础条件。

2)规划布局以研究综合体外交通结构体系为基础:城市综合体外的交通体系包含城市道路、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它是将人流和物流从城市有效组织到综合体内的交通体系。

3)规划布局以内部动线设计为依托:成功的综合体动线设计能引导和方便消费者购物,能延长消费者在综合体内的停留时间,带动品牌人流量和购买率的提升,所以,综合体在布局规划初期就应重点放在内部动线规划上。

五、设计案例及心得体会

近期我部门承担了深圳蛇口A2地块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工作,在此我想结合案例分析及设计过程对我们上述的观点予以进一步的阐述。

(一)、关于城市综合体的业态组合

城市综合体的业态组合,与其所处的商业环境、区域经济及消费结构情况及其目标消费人群的结构、消费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必然会影响综合体的业态选择与配比。因此,必须对项目做出明确的策划定位,有目的的进行招商,有效的安排业态组合,然后再进行设计工作,避免反复修改设计的情况;所以,前期的业态策划定位及招商工作对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以我们此次设计的深圳蛇口A2地块为例,项目位于市南山区中心购物区,周围居住环境尤为突出,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可发展为城市地区中心型购物广场,考虑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规划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主题中心+街区+超高层”的规划模式。首先,选择有关联性的业态进行组合,各种业态相互依存、相互助益,形成共生的综合体。其次,由于不同的业态其技术设计标准也不一样,在设计初进行的预招商使我们在设计中做到了有的放矢。

“主题中心+街区+超高层”的规划模式

(二)、关于城市综合体的流线设计

在做城市综合体设计时,我们应该站在城市设计的高度,进行全局的把控,积极与政府协调车站、地铁、轻轨站点,与综合体进行衔接,将商业广场升级为城市广场,从而实现城市空间与商业界面相互促进、双赢的效果。

1)、外部交通流线设计

对外部交通条件合理整合、进行引导,使项目能充分利用市政已有交通设施,尽量多楼层引入市政交通设施及出入口,形成多个首层,能最有效的汇聚人流,提升人气,使商业广场既作为具有市政职能的城市广场,又能广泛的汇集人气,促进商业氛围的提升。

充分利用外部交通形成“多首层”界面

2)、项目内部的车流流线的设计

在案例分析中,我们也见到有的商场因为停车困难而渐渐失去大量客源的现象,因此,停车库的设计在综合体的设计中也至关重要。首先,在设计中我们要设计有充足的车位数量,包括客用车位、残疾人专用车位以及卸货位,同时要注意客流与货流流线要分离,这样才能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我们建议货流从次要市政道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卸货区,以实现人车分流。其次,在此次设计中,我们改变了仅设置地下车库的传统设计手法,设计中,借鉴万象城的车库做法,我们使车库与卖场多层联通,多个楼层引入人流。

与卖场相联的车库设计

(三)、内部人流动线设计

在商业的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往往更倾向于设计出丰富多变的空间,但是在人流流线的设计上,设计则一定要简洁流畅,使顾客用最短的距离走遍卖场;同时,人流流线一定要连续闭合,保证人流的循环。在动线设计中,应避免一些华而不实的空间设计,力求视觉的通透,让顾客一眼能看到越多的店铺,越能刺激人的购买欲望。通过我们对多个案例的分析比较,最常用最有效的人流组织方式为主中庭带一个闭合环道的形式,中庭提升空间的可识别性,而环道则最有效的解决便捷的可达性。

中庭带环道的人流组织

在综合体的设计中,步行街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前面介绍过的石家庄地块的设计,步行街在其中起到了“纽带”作用,把几个主题中心串联起来的同时又与外部交通相衔接,让人流从一个主力店到另一个主力店都要经过设置了小商铺的步行街,这样既能使综合体特色化,又能带来租金收益。

六、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不是仅由规划或者建筑专业主导完成的一项设计工作,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能让商业策划、业态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灯光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等多专业共同参与并相互协作的过程。通过对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研究,以期在未来的综合体规划设计中创作出积聚区域价值,提升城市活力的优秀的城市综合体,并以其复合效应与整合能力,将彰显并抬升整个城市的投资和商业价值,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聂向东.综合体建筑的功能成长、设计定位及设计经验;建筑创作[M].2011年11期.

[2] 张国全,郭雁,叶松青.城市综合体设计[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4

城市设计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 规划; 空间设计; 公共艺术

前言

城市空间规划的设计发展已近百年,在这段时间中,城市景观已经完成了规模性的发展模式。虽然现阶段还不能准确地评述这种城市空间规划模式的好与坏,但其每个阶段的设计手法思路都是值得思考与借鉴的。组成城市空间规划的要素基本从以上方面阐述地比较详尽。城市空间规划既是艺术思维的表达过程,更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凭证。

一、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研究

从历史上看,城市设计的概念是从城市建设艺术这个概念发展而来的直到19世纪末,在卡米诺・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原理》以及约瑟夫・施塔本的《城市建设》这两本书的书名中才第一次出现“城市设计”这个概念。近年来,人们在此领域也开始运用“城市发展”这一概念,通常是指城镇的发展规划用来协调建设规划、城镇投资方案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因素,并以此来调控城市的空间发展。从内容上看,城市空间规划还需要将不同方面的设计汇总成一种完整的设计手段如城市交通体系(交通组织、园路、步道设施、铺装等)、功能区域的空间划分(城市标志建筑、特色景观等)、绿化种植设计、景观建筑小品规划及意向设计等。总体来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包括了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细节设计不同层面的概念,也是从抽象到具体规划的描述。

二、城市空间设计的文化价值分析研究

城市的空间理论发展除了从形式的多样化解析之外,还要分析其文化的传承所谓溯源历史也就是对文化的追溯。《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提到,城市开放空间发展的演变史,折射着人类文化的演进历程。城市开放空间所具备的形貌、比例、感觉品质及象征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其所包含的实质生活一一城市公共生活是始终未变的。中外城市空间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当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城市的空间格局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聚落中心在阶级社会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宫殿、宫府,它们不允许寻常百姓停留,是不具有公共性的。而纵观西方城市空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人不仅是城市的创造者、使用者,也是城市空间的主宰。

三、城市空间中的道路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在城市规划的历程中,道路的规划系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布局影响着城市民众的基本生活方式

1、《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城市道路设计的研究中提到,城市景观系统由景观节点、景观轴线、景观区三个部分组成作为城市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属于城市景观中的“线”要素,是城市空间的组织框架与基本线索,承担着景观轴线的重要作用。

2、在《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中,作者认为当前城市街道空间在设计上存在了诸多问题如建筑形式上的迷茫破坏了街道的连续性、对城市肌理的不尊重破坏了城市空间、城市中诸多的封闭小区割裂了城市的街道空间、对人的不尊重导致城市局部尺度失调等。

3、在《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与改善》中,作者提到了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可以从安全性、空间尺度、洁净程度、便捷工程、景观质量、环境氛围等方面进行评析。

四、城市空间形态下的公共空间艺术分析研究

城市空间下的公共艺术通常是公共空间中的小品景观艺术、行道植被艺术管理、城市公园景观以及雕塑艺术等。公共艺术往往体现了城市的发展风格与走向。

1、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中,作者提炼出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实践和审美存在物,既隐含着城市公共领域复杂的历史性和矛盾性,同时也用历史性和文化性构建和丰富着城市的文化。本书对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和解释

2、在《公共艺术景观包围的城市》中,城市品格也在不断提升,规划者和设计者自身理念性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变革当中,人们的欣赏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的多样性也在逐步地发展当中。

五、城市空间规划的照明运用分析研究

在城市空间的发展中,城市照明以一种虚空间的形态存在于现实生活空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色彩情感的空间体验。

在《光改变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探究与实践》中,提到了功能与景观照明设施的布局共同构成了城市照明空间的布局结构。功能照明为城市提供了夜间景观背景,景观照明则凸显了城市夜间景观的形象。

如在《城市景观与光环境设计》中所提到的拉伊西奥灯网的设计,它既是一个单独的城市灯具,同时又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总之,优美的城市照明规划在城市空间的艺术设计中体现着城市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它将城市空间性质演绎出来,从一个侧面实现了服务于民的城市建设理念。

六、城市空间设计中的标志建筑设计分析研究

这里所提到的是从城市发展来看的风格标志,像《城视:城市视觉笔记》中所说,新旧交融,土洋交汇对一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应恢复其本来面目对现在社会发展的回报则是令新的城市设计形成城市中的新旧交融,继而从各方面展现城市空间的形象。

城市的单独体态是凭借标志性建筑来完成的建筑是城市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建筑形象是城市的体态和容貌,是城市的性格和真实。它反映在与城市空间的交融之中,是城市空间思想的表达,包涵了城市规划中所固有白5i己忆与追求。

七、城市空间规划的尺度要素分析研究

规划有度讲的就是尺度的概念在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把握上要注重尺度与空间,以便能打造城市的舒适性,服务为民。

1、在《景观都市主义》中作者提到,通过在多个尺度上介入环境,坡道,可以在相应的建筑、景观和城市不同层次上对环境产生影响。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同样提到了规划尺度的问题景观中的尺度,无论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都已增大,这也是受现代社会发展所客观影响的设计体验。

八、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一座具有活力的城市是历史轨迹的美好延续。而城市空间设计是城市改善自身形象、提升空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城市空间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及文化水平,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趣味性。在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上,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城市文化的灵魂要素。

参考文献

[1]单霓,郭嵘,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张建海,卫红.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吴晓松,吴虑.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李农.光改变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的探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城市设计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

2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

2.1与自然协调的原则

城市景观的总体设计要以较好利用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追求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景观总体设计应力求自然和谐,强调可以自由活动的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避免盲目抄袭、照搬;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装应尽量统一;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使景观、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整体和谐。只有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规划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

2.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即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历史延续性、又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要原则。

2.3“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离开了人的活动,城市景观便失去了其特有的意义。城市景观不仅是向人们展示的,而且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2.4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村镇的改造,许多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3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沈阳浑南的浑河沿岸的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仿佛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5总结

城市景观设计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通过城市园林设计理念的改变,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手段,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城市环城绿带 规划设计 生态景观

一、城市环城绿带的概念及功能

1.城市环城绿带的概念

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的研究者,对环城绿带的定义不同。本文中的“环城绿带”是指一定规模下的城镇或城镇密集区,规划比较多的绿地,建成一定规模、连续的、永久性的绿色开放空间。

2.城市环城绿带的功能

(1)城市规划层面。环城绿带的建设可以抑制城市蔓延,控制城市形态结构。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过,郊区的发展一旦不受限制,放任自由,自由式布置的平面图一定会迅速扩张。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约束在于土地资源短缺,为确保城市形态与格局的形成,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环城绿化控制带。

(2)城市生态建设层面。一是防治大气污染,调节城市气候。树木的叶片能够吸收大气中的许多悬浮颗粒物,如:氟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绿化率高的城市,能在炎热的夏天产生降温效应,平衡城市的能量辐射,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二是涵养水源与防治风沙。城市的环城绿能够提供优质水源。它也可以提高水体的污染净化能力,使河流系统的质量得以改善。作为城市的防护林,它还能降低风沙对城市的影响。三是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环城绿带为城市鸟类、兽类和各种昆虫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绿带植被多样的结构,为城镇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保障。

(3)城市游憩建设层面。休闲游憩已成为了现代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许多旅游学家都认为,“休闲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它终将会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城市环城绿带的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交通便捷,是城镇居民亲近自然的好选择。

二、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1.城市环城绿带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1)天人合一与森林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所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生态法则,大自然才会给予良性的回报。城市环城绿带,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在规划中须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

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要以地带性植物和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融合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宗教、历史文物等。城市森林系统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态各异。城市环城绿带其实是园林的延伸与扩展,它可选以保护名木和古树的名义,提升其品位与格调,使城市森林更有人文内涵。

(2)营造人性空间。人性化的设计,可以满足人们视觉舒适,近而使人们心理平衡。城市居民常常在环城绿带休闲游憩,因此, 其设计应该具有乡土感、邻里感,流露出城市生活的舒适感和人情味。

(3)设计异质性景观。景观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在设计城市环城绿带时,不同区域应选择不同的模式。如:斑块绿地,应搭配灌木、乔木及草本植物。异质性景观,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

(4)合理功能定位。绿地空间的形式及构成取决于它的功能。城市环城绿带的主要功能包括:涵养水源、防治风沙、防治大气污染等,还能保障城市的合理格局,为人们提供游憩场所。在布局城市环城绿带时,要从它的生态功能出发,综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特点,合理规划,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城市绿化建设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回归自然,去享受蓝天――青山――碧水的和谐。“以人为本”理念以人类本身生存、生活和发展为出发点,巧妙地适应、利用自然。有亲和性、舒适性和文化底蕴的城市绿化带设计才能激起人们亲近的欲望,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城市森林的综合功能。

(2)因地制宜与系统性原则。不同地区、城市的自然条件、绿化基础各不相同。在设计环城绿化时,要合理配置各类型绿地,做到均匀分布、重点突出。使生态、社会、经济实现最大的效益,达到整体优化。同时要重视乡土树种和地带性植被的使用,突出地方特色。

系统性原则要求城市绿地与城市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时必须以市民整体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为出发点,实现城市绿化功能的提高和优化。

(3)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城市生态资源。城市环城绿带的建设在配置上具有艺术性,生态上要具有科学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功能上具有综合性,风格上具有地方性。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思想,做到“以绿为主,生态建设”。

(4)生态化及生态经济原则。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中,要遵循共生互利和相克相生原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使景观多样性。达到城市――市民――绿化之间生态平衡。环城绿带可以通过发展观光农业、花果业、林业、旅游业、立体水面养殖等方式发展绿色产业。推广市场稀缺的经济植物,实现水、陆、空的生物多样化,使水资源和绿带土地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三、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要素与建设模式

1.城市环城绿带的形态结构与尺度

(1)环城绿带的形态结构

环城绿带的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取决于城市自身的地理因素(如地形、水文、气候等),历史文化特征,以及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般地,总体结构可以分为环绕状、嵌合状、网状、绿心加环绕和带状这几种类型。

(2)环城绿带的尺度

不同国家的环城绿带尺度不同。一般来讲,环城绿带若满足最小宽度,越宽越好。环城绿带的尺度可以用生态学原理来衡量。不同的生态功能对绿带的宽度要求不同。为了更好的环城绿带规划时,在规划前期应做以下的调研:周围土地的利用方式,当地污染物的类型与强度;当地动物利用绿带的方式;环城绿带联接的大型生态节点。

此外,规划环城绿带的尺度时,还应遵循下列的几个原则:具有足够的宽度,力争减小边缘效应;要照顾环城绿带中的最敏感物种;环城绿带生境的多样性,并涵盖最高质量的生境;维持植被的复杂性,增加绿带的覆盖度。

2.城市环城绿带的绿地分类与整体布局

(1)城市环城绿带的绿地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环城绿带中的斑块。绿色斑块主要是由公共绿地、生产绿地等绿色地块,分布城市景观的各个部分中,它有特殊的边缘。绿色斑块可以改善、美化环境,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它注重生态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

②环城绿带中的廊道。廊道在环城绿带中主要指水系绿带。绿色廊道可以帮助通风,也联系着大、中、小斑块。它促进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输,也是城市的氧气库。廊道的绿化应综合考虑树木的景观效应、生产功能。

③环城绿带中的基质。景观基质指的是环城绿带中的生态林区,即绿色斑块和廊道所占的广大区域。它的林木覆盖率超过70%,连接度居于最高,是最强的景观要素。

(2)环城绿带的整体布局

环城绿带的系统布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因素,如坡地、荒山、河道等,在景观生态学的指导下,在布置城市外缘的生态屏。应成片保留郊区的农田、优质菜田,合理建设综合游园、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等。布局城市环城绿带的景观时,应注重连通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以及城市的生态安全。

3.城市环城绿带生态林的营建模式

按照城市绿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城市环城绿带的营建模式以下几种:

(1)生态环保型林带模式。生态环保型林带的目标是:利用某些树木吸收有毒气体的生理功能,净化空气。在生态环保型林带的规划中,强调绿地植物的生态环保功能,合理选择配置能吸收污染物质的植物。为了形成良好的小气候,要使用高大单一的乔木或复合乔灌木,以增强环保效能。

(2)生态观光型林带模式。观光林带主要目标是形成优美的景观观赏面。为了实现林带模式在生态功能与观赏功能的统一,要仔细分析绿化植物的色彩美、形态美、动态美、韵律美等自然特性,还要注意职务植物的季相变化。

(3)生态经济型林带模式。城市环城绿带的生态经济林既要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所生产的果品(产品)又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为了经营管理方便,多采用乔林――果园模式,或混种经济树种。

(4)生态防护型林带模式。生态防护型林带的生态功能目标是降低风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保护农田等,使城市的运行正常。此外,还能净化空气、美化城市、增加经济等。

(5)生态文化型林带模式。生态文化型林带是为了要突出城市的文脉,彰显森林文化的绿地景观。为了提高城市森林的整体格调和品味,在生态文化林的构建中,应融合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物等。

四、结束语

总之,城市环城绿带能较好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控制城市过度扩展,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广大城市规划设计者一定要充分重视城市环城绿带的作用,并遵循以上设计原则和要点,合理进行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欧阳志云,李伟峰,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生态结构和功能[J].城市规划.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