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五谷膳配,自然均衡

五谷膳配米是瑞盛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其最具特色的产品,作为全新的全营养主食进入老百姓餐桌。

膳配米产品技术来源自瑞盛公司与齐齐哈尔大学合作开发的“营养型玉米煨饭米及玉米皮戊聚糖的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玉米粉、燕麦等杂粮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一次挤压成型技术和热风-缓苏-热风组合干燥技术加工而成,生产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米粒外形类似于大米,透明、饱满。米饭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方便速食,软硬适中,有嚼劲,香气浓郁宜人,是现代人理想的健康主食品。

玉米飞甲谷物休闲食品是瑞盛公司一款安全、方便、营养健康的休闲食品,也是一款代餐食品,以非油炸、方便、营养健康的全新理念提供给普通消费者。玉米飞甲技术来源于以企业为主体,齐齐哈尔大学和吉林大学为技术支撑,合作开发的“全谷物高纤维玉米片的生产技术研究”项目,拥有授权发明专利“膳食纤维玉米片及其加工制备方法”。产品以玉米粉、燕麦、小米、糙米、薏米、荞麦为主要原料,添加膳食纤维,采用先进的挤压二次膨化技术生产全谷物高纤维玉米营养片。生产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营养丰富,松脆可口,口味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且在牛奶、豆奶或果汁中能保持一定的脆性特性,可以在早餐时作为主食,又可作为日常休闲食品,是人们理想的健康方便食品。

公司膳配米及玉米片生产采用多项专利技术,并且于2014年1月25日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组专家一致给予很高的评价。确定了膳配米及玉米片生产工艺攻克了挤压技术难关,产品为国内独家领先的地位。

质量至上,严格管控

瑞盛公司自成立之初,一贯秉持质量至上的原则,严格食品质量安全控制,2005年起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双体系认证,一直秉承安全、健康、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谨守企业对消费者、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认真贯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耕者谋利,为食者健康”的食品质量安全方针,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目标,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为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切实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防范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工作成效、提高顾客满意度,公司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管理者代表担任组长,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认真、踏实做好质量工作。

一是建立进货查验制度,严把原料进厂关。对进厂原料、辅料、包材等制品严格把关,对所有供应商进行索证,其必须有其相应行业资质,每年对所有供应商进行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制,确保供货产品质量。原料进厂时必须同时附有其出厂检验报告,符合要求方可进厂;同时化验室按相应标准对进厂原料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坚决杜绝不合格原辅料、包材等物质的使用。

二是加强生产制程监控,严格管控风险点。生产制程中,按公司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从领料、投料直到成品下线、入库各生产工序进行严格监控;严格按照配方进行投料,严格各生产工序环节及风险点的管控,同时对半成品进行现场抽检,发现问题及进纠正,防止不合格半成品进入下一道工序,保证生产制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三是严把出厂检验关。公司生产的每一批产品都按相关产品标准严格检验,保证做到产品批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坚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四是做好产品溯源管理工作。公司还制定了《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及《召回程序》,在生产制程及出库销售等环节,对不同类产品进行适当的标识,确保在必要时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实现追溯。并在销售过程做好产品“销售台账”,同时对产品进行模拟回收,做到出厂产品批批可追溯到位。

五是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培训。企业始终把对食品质量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公司分期分批的举办讲座,为生产一线人员培训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立体营销,扩大市场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农产品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对策

质量管理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在当今食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各食品企业都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赢得顾客。从某种意义上说,维护食品质量同样也是我们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我们要加强食品企业管理体系的健全,为广大群众也为我们自己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总之,先进的管理思想,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中小农产品食品企业得以发展和生存的重中之重。对于其食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如下:

一、提高农户安全意识 转变食品质量观念

农产品食品企业要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规范玉米种植、贮藏行为,提高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要使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与农产品食品企业的理念相一致。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是农民。要使农户认识和自觉遵守农产品食品企业制定的质量安全标准、管理制度,让农户掌握农业标准化,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推广普及。首先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提高市场信誉;其次,加快对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第三,加强对品牌产品的宣传,塑造品牌形象。从生产源头抓好产品质量。

二、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挥中小农产品食品企业和农户合作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带动作用,解决“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行为,开展生产技术研究,解决常规实用技术的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矛盾。抓好源头控制,大力推进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强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的认可程度。加大投入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标准化样板田,大多数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通过抓标准化生产和安全认证,带动整个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的提高。大力开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建设行动,切实规范农业标准化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管理水平,使农业标准化生产由点到面、由单项到整体全面发展。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和标准化生,通过规模效益充分调动农业生产者开展农产品检验检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强制实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档案记录,可以更好地对生产源头进行管理。

三、 加强监督 促进食品质量检测标准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长效、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预防和控制能力。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提高质检人员素质,注意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配备一批责任心强、技术过关、坚持原则的优秀人才,形成检测机构中初、中、高金字塔式的合理结构。

强化管理人员以及检测人员有关实验室管理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保证各级农产品质检体系的质量。并根据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重点投入、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则,不断完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购置先进的检测仪器,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对抽检的生产者给予一定的补偿,尽快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职能明确、反应快捷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农业贸易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四、为员工创建快速学习型文化

质量文化是组织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围绕质量问题所产生的思维、活动、管理方式的总和。产品质量是物化了的质量文化,其高低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反映。由于科技快速进步,愈来愈普遍的自动化生产使机器设备所产生的价值越来越低,产品最主要的价值来源是掌握知识的人。

无数的实践也证明,产品的质量取决于企业的人员质量,这里人的质量除了企业员工学历高低、学问高低之外,还应包括经验、技术、进取心、向心力、职业道德等。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成为一个快速学习的组织,保持自己成长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分享和传递知识,提升员工的智慧和协作能力,形成一种通过企业质量文化影响的“自律”行为,而不是“他律”的被动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实现质量可持续发展。快速学习型文化还有利于将企业员工的现有知识固化下来,避免由于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而丧失关键技术的危险。

五、合理规划质量提升目标和过程

企业应根据自己当前的质量管理水平科学规划质量改进目标和过程,做到循序渐进。首先应当对操作和流程进行改进,侧重于对作业现场的改善,强调全员参与,运用简单和常识的方法确保阶梯式持续改进质量,杜绝一切浪费。对操作的改进可以达到经济性和稳定性的目的,经济性可以改进生产率,而稳定性则可以改进质量。这样做不仅没有太大的风险,更主要的是使员工能够享受到工作的乐趣,降低流失率。另外,企业需要创新但也要注意不激进、冒进,新产品开发速度过快有损害品牌形象的危险。一些新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并不成熟就急匆匆上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的是母品牌的形象;一旦出现销售不畅影响的是公司的形象和商的信心。结合当前我国国情,渐进式创新比较适合我国企业,完全创新需要巨额的开发费用,而渐进式创新只需在别人的基础上稍作改进,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即可。

六、实施综合标准化质量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是指在进行标准化时,应针对不同标准对象,以获取整体效果为主要目标,把所涉及的全部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处理的质量管理方法。处理好各相关要素的关系能使食品整体最佳化。中小食品企业要深入开展综合标准化以谋求企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新时期,我们要把握企业综合标准化质量管理的系统性、协调性、最佳性、动态性和目标性,积极推行实施综合标准化质量管理,执行食品安全的监控获取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综上,食品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审视,既要着眼于更有效的政府管理,又要着眼于法律层面、体制层面、制度层面多重维度的改革。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改革, 既要强化政府的能力建设,优化法律、完善机制,还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

[2]洪生伟.质量管理[M].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2012.

[3]江汉湖.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4]中国食品质量管理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09.

[5]杨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和改革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农产品;安全认证;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06-2

我国的食品农产品生产已进入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食品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战略也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数量并重转变,由于一些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也使加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重要任务。食品农产品认证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自控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推动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标准化,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我国食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稳步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重点对常见的一些产品认证制度进行分析。

1 相关产品认证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国家农业部和认监委为配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于2002年联合推出的认证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认证制度。主要为解决国内初级农产品“吃了不倒”的问题,采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模式,按照“政府推动,认证不收费”的原则开展认证。目前认证与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程序》等,认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实施,截至2012年底,已颁发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76686个,产品证书74529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均为3年。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以安全为目的的,要求产地环境良好,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高毒、高残留等国家禁限用农药品种,要求按说明书安全、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收获时注意农(兽)药的安全间隔期,就能达到相关要求,实现安全有保证、产量有保障。国家在政策层面上要求政府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绿色食品认证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绿色食品认证是由我国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的一种认证制度,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认证制度,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实施认证,认证依据的产地环境条件、投入品(肥料、农药、兽药、渔药、食品添加剂等)使用准则、产品标准、包装及贮运要求等都是农业部的行业标准。同时《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是对绿色食品标志申请、核准、管理、监督的强制性要求。截至2012年底,有效使用的认证证书为17125个,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绿色食品拒绝使用转基因产品和技术,允许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合成农业投入品,但限制使用品种和使用次数。只要措施合理、管理到位,这些要求在生产过程当中还是不难做到的,而且也能保证产量和提升品质,所以虽然绿色食品认证是企业的一种自愿行为,但国家在政策层面还是提倡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近年绿色食品认证也保持着平稳健康发展的势头。

1.3 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有机食品是有机产品的一类,但有机产品还包括棉、麻、竹、服装、饲料等“非食品”。我国有机产品种类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及调料等。

国外有机产品认证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是90年代引入的有机农业,初期的有机产品认证是国外(如欧盟、美国)的一些认证机构派检查员来进行检查并发给国外有机证书,认证的产品主要供出口。从2004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文件,逐渐形成了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拥有23家合法的有机认证机构,在国家认监委的监督下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并颁发了一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证书有效期为1年。

我国正在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相关国际合作,已经从国家层面确定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列为有机产品认证互认的重点,同时还在努力提高我国在APEC成员内有机产品认证领域的地位,为实现APEC成员间有机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创造条件。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也在积极努力开展国际合作,如农业部所属的“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COFCC)”,目前已与德国BCS,日本JONA等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认证业务合作关系,并拓展了海外认证业务,目前已有德国、法国、瑞士、丹麦、芬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有机农业项目通过了COFCC的有机认证,提高了我国认证机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有机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不许使用或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并拒绝转基因产品和技术,是以环保为目的的一种生产理念,追求的是生态效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它对生产的要求,使得可供选择和使用的投入品面很窄,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产量相对而言也偏低,产品的品质也不一定是最好,从严格意义上讲,有机产品不在安全农产品之列。但目前国内的有机产品认证要求提交合格的环境检测和产品检测报告,所以被纳入到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范畴,国家的政策是适度发展有机农业。

1.4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GAP是指应用现代农业知识,科学规范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GAP实际上是一套针对农产品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等)的操作标准,它关注农产品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控制及其保障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关注生态环境、动物福利、职业健康等方面的保障能力。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起源于国外,1997年在欧洲零售商的倡导下提出了“良好农业规范(简称GAP)”。2004年起,为建立我国GAP认证和标准体系,国家认监委先后了24项GAP国家标准(GB/T 20014.1~.24《良好农业规范》),内容涵盖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还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作为认证依据。属于与国际要求接轨的一种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目前我国有15家合法的GAP认证机构,认证并颁发了六百余张证书,GAP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

目前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和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 A. P)以及智利良好农业规范(ChileGAP)已经实现国际互认,这非常有助于帮助出口企业跨越国际技术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

1.5 其他两种产品认证制度

一是“饲料产品认证”,是国家认监委和农业部2003年联合推出的,是针对饲料产品及饲料添加剂产品的认证制度,主要依据为《饲料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饲料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二是“食品质量(酒类)认证”,是国家认监委和商务部2005年联合推出的认证制度,侧重酒类加工过程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

2 相关管理体系认证

2.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一种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可将食品安全危害风险降低到最小或可接受水平。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美国为解决太空食品安全卫生质量问题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逐步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现已真正成为国际性的食品生产管理体系和标准。HACCP体系提供了系统、科学、严谨和对食品普遍适用的控制危害的手段,通过对食品从原料、加工、储运和销售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显著危害,并建立关键控制点对危害进行控制,以消除或降低危害。

中国从较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和跟踪HACCP在国际上的发展,并于1990年开始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HACCP控制进行官方验证。HACCP体系认证则于2002年起步,认证先期认证依据不统一,直至2011年国家正式出台了HACCP认证实施规则,HACCP认证统一使用GB/T27341《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和GB/T 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作为认证依据。目前我国共有25家认证机构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开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工作,截至2012年底,共颂发了6000余张有效的认证证书,HACCP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HACCP作为一种与传统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截然不同的崭新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它的实施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它的独到之处是,在HACCP管理体系原则指导下,食品安全被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终产品检测。因而,HACCP更重视食品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分析和控制,使之与食品安全相关联。HACCP的运作方式是以七个原理(或称七原则)作为体系实施基础,它们分别是:

1.进行危害分析和提出预防措施。

2.确定关键控制点。

3.建立关键界限。

4.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5.纠正措施。

6.记录保持程序。

7.验证程序。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并实施HACCP管理体系。

2.2 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 22000是一个国际标准,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适用于从“农场到餐桌”这个食品链中的所有组织。于2001年提出,2005年正式,并被多个国家等同采用。

我国于2007年引入的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认证依据是由ISO 22000等同转换的国家标准GB/T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和专项技术规范。截止2012年6月,我国共有30家合法的认证机构,颁发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八千余张,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无糖食品的概念。总体上说,无糖食品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呆糖等成分的甜味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无糖食品作为健康产品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与接受,所谓无糖就是用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木糖醇或多元糖醇替代易造成蛀牙、肥胖、高血糖的蔗糖、果糖和麦芽糖等,其作用就是有糖的味感,却没有糖的能量,同时又有益健康。无糖食品不仅仅只是糖尿病人的专用,无糖食品还有防蛀牙、防止肥胖的功效,更多的年轻人为自己、家长为孩子选用无糖食品,这充分说明无糖是健康的趋势。

目前,市场上人们接触最多的无糖食品应该是木糖醇口香糖了,木糖醇是很早被接受应用于无糖食品里面的安全甜味剂,但是木糖醇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太高,市场销售的木糖醇大部分价格都在2万元/吨左右,这样就使以木糖醇作为甜味剂的无糖食品售价较高。因此普及困难,也导致些无糖食品厂家贪图便宜而使用化学合成的甜味剂(糖精、甜蜜素等)代替木糖醇用于生产而这些化学合成的甜味剂长期食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新型无糖甜味剂――麦芽糖醇面世

鲁洲集团是目前国内淀粉生物糖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出口贸易额最高的企业。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和消费者对无糖甜味剂的需求,鲁洲集团推出种既便宜又安全的新型无糖甜味剂――麦芽糖醇。

麦芽糖醇是以优质淀粉为原料,经过酶法液化、糖化成麦芽糖,再经过加氢反应、精制而成的种多元醇混合物,它有液体状和结晶状两种产品。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溶剂,黏度适中,晶体形式熔点为148~151℃,同等浓度下与蔗糖甜度几乎相等,而且甜味特性接近于蔗糖,纯正温和,没有杂味,是种新型的功能性甜味剂。

麦芽糖醇可以完全代替木糖醇用于各种优质无糖食品中,是理想的替代品。国际上主要应用于无糖口香糖包衣、无糖巧克力、无糖硬糖等糖果领域,我国规定可用于功能性食品、冷饮、糕点、果汁饮料、饼干、面包、糖果、巧克力、酱菜等食品中。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肥胖病、糖尿病等现代病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安全性高、口感好、不生龋齿、不影响血糖值的各种糖醇的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麦芽糖醇的研究发展和开发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麦芽糖醇在体内几乎不分解,所以可用做糖尿病人、肥胖病人的食品原料:由于麦芽糖醇的风味口感好,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非结晶性,可用来制造各种糖果,包括发泡的棉花糖、硬糖、透明软糖等;麦芽糖醇有定的黏稠度,且具难发酵性,所以在制造悬浮性果汁饮料或乳酸饮料时,添加麦芽糖醇代替部分砂糖,能使饮料口感丰满;在冷冻食品中使用麦芽糖醇,能使产品细腻稠和,甜味可口,并延长保存期。最关键的是麦芽糖醇(浓度75%)的价格只有不到5000元/吨,折算成绝干的价格也只有6000多元/吨,因此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以质量求生存关注食品安全

鲁洲集团把“以质量求生存”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从原材料进厂产品在线、成品检验到包装储运。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从生产、质检到部门负责人全面导入质量管理机制;严格遵循规范化作业流程,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构建起整套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使集团上下形成了”保流质量、创流品牌”的浓厚氛围。

2004年10月,鲁洲集团质量检测中心被中国发酵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淀粉糖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鲁洲集团研发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团开发的lM0900高纯度低聚异麦芽糖规模化生产技术荣获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项目奖;鲁洲集团研发中心还原糖在线检测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营养型啤酒糖浆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葡萄糖母液的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及工程化研究被鉴定为国内外首创;玉米淀粉糖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及应用、三支链氨基酸微生物发酵法中试生产等综合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鲁洲集团各公司又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022000食品安全质量管理认证、HACCP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犹太人洁食证书和伊斯兰教协会“清真证书”等资质认证,部分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多项证书。

未来鲁洲集团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理念及实际管理,为推动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和淀粉糖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贡献。把企业做强做大,不断推动行业技术和市场水平提升,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是鲁洲集团最朴实的产业报国思想。

关于鲁洲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全市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进一步完善“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一)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

各乡镇、办事处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考核范围。把食品安全列入公共财政开支的重要内容,加大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改善执法装备,保障检验监测、监督抽检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对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

(二)职能部门各负其责。

卫生、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民族宗教、教育、农业、林业、商务、粮食、畜牧、盐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在监管执法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要及时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

(三)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全面加强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和流通环节的全程管理。强化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源头控制。

(四)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各乡镇、各办事处及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或监管缺失、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责任人、主管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二、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

各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以及进出口的分段全程监管。

(一)加强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实施主要农产品、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林、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在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全面实施生产记录制度。农业、林业、畜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投入品使用和农畜产品生产过程的整治与监管,基本解决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严禁饲料生产企业使用工业盐、不合格碘盐。加大对三聚氰胺、瘦肉精、高毒农药等违禁物品的清查和收缴力度,杜绝其流入农(林、畜)产品生产环节。

(二)加强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日常监管。认真落实巡查、回访、年审、添加物质备案、委托加工备案、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各项日常监管制度,监督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食品一律不得出厂销售。依法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严厉惩处使用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规定的原料、辅料、添加物质以及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企业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持续专项整治,督促其完善生产条件,保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对奶制品、儿童食品、白酒、葡萄酒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必要时派驻监督员驻厂监督。

深入贯彻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5号)。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工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认真落实肉品品质检验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生猪屠宰购销台账和肉品可追溯制度。

(三)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

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开展专项整治。要深入贯彻《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食品经营户“经济户口”档案,强化食品溯源管理,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进货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突出抓好对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户、小杂食店的整治与监管,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超过保质期食品、变质的食品和无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的包装食品以及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督促落实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发现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有关部门或企业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发现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销售者要立即停止销售,并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经检验确认食品含有毒有害物质或按照规定应该召回而企业未停止销售或未实施召回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严格落实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四)加强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

加强餐饮业日常监管,规范卫生许可。严格食品卫生准入制度,依法取缔无合法经营资质的餐饮店。对达不到法定食品卫生许可条件的,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对已取得卫生许可证但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推行餐饮业卫生监督情况公示制度。加强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点餐饮、小餐馆和农村聚餐的整治和监管。

加强餐饮业原料监管。餐饮单位购买食品原料必须向供货商索要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和证明该批次产品合格的检验报告,必须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进货时间等内容,把好餐饮业原料进货关。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违规违法行为。

(五)加强进出口环节的监管。

严把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关。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进入我市流通市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要全力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全部建立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罐头、水产品、肉及肉制品、速冻食品、果蔬汁、含肉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六大类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并有效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出口食品企业原料种养殖基地的备案工作,大力实施出口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兽药,确保来自备案基地出口食品原料的安全。大力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区域化管理工作,从源头上保障我市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安全。

(六)强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切实抓好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工作。组织开展对食品安全整治与监管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消除监管盲区,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双评”。要切实运用“双评”(食品安全隐患评估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绩效评价)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对本区域食品安全隐患的调查研究、抽检评估。通过绩效评价,进一步强化对问题环节、问题企业、问题品种的整治与监管,确保取得实效。

加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发生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要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快速、科学、有效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三、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要全面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全面提高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要坚持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产业发展相统筹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食品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

各乡镇、办事处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政[20]37号)中关于“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设立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管理工作机构,有2-3名工作人员从事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落实,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基层协管员、农村信息员的作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增强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高效监管的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监测检验体系建设。

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促进企业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和披露制度,对制假售假等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半成品、成品检验方法和标准,强化管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提高检验检测手段,切实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三)加快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监测和评估制度。

进一步推行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现代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监测和危险性评估研究工作。科学预警信息,减少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对消费者的危害。建立健全食物链重点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把评估结果作为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管的科学依据。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发生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按照规定予以公布。

(四)强化实施标准化战略。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9号),大力推进农业、林业、畜牧业标准化,扎实推进无公害农(林、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无公害农(林、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主要农产品、畜产品逐步建立从种植、养殖到消费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标准体系,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从采购、生产经营到包装、运输、贮存的全过程标准体系,食品物流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物流标准体系。积极引导、支持、帮助、食品及相关企业实施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技术)、GAP(良好农业规范)、GVP(良好兽医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GHP(良好卫生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以及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规范,从源头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控制。推动我市优势食品生产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参照国际、国家标准建立更严格的内控企业标准。根据我市食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实际,围绕我市特色食品和农产品,积极组织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为补充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食品标准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标准体系。

(五)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了解科学种植养殖、安全使用农药兽药等农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常识;使中小学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社会公众了解食品原料、储藏、制作、烹调等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养成科学饮食、安全消费习惯。对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进行定期培训教育,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有效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落实生产经营食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六)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工作。

大力宣传我市食品安全整治与监管工作成效,大力宣传我市食品产业的新景象、新发展。要正面引导舆论,及时、准确报道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组织专家解疑释惑,让群众了解真实情况,避免不实信息和谣言传播,为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