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专业 校园文化活动 就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61

1 前言

随着我国大学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大趋势下,数学专业作为一个冷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为严峻了。

笔者所在的是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高校,数学专业学生历年来就业情况一直不理想,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与发展前景普遍感到困惑、迷茫,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对自身定位不足,对今后发展缺乏规划,在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这一理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就更显困难。当然,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还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所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是顺利就业的关键。因此,正确分析新形势下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通过校同文化活动,拓展学生就业思路,开发数学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综合提高学生素质,增加学生就业资本,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2 数学专业就业能力现状

就业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满足毕业生工作要求的能力,是企业对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包含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其他软实力等。目前,数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软实力欠缺

软实力又称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竞争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熏陶,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只盯着书本上的知识,部分毕业生知识结构与社会实际要求脱节、专业技能强却无法灵活应用到工作中。一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接受课外知识的主观能动力.即便学生在课余期间主动学习其他知识,也是较为盲目的去接受自己感兴趣领域,很难与自身专业融会贯通,发展成为生存技能,导致专业知识过硬,却缺乏竞争力、创造力等,在就业竞争中无法真正展示自我,缺乏竞争优势。

2.2 基础差,知识面窄

作为工科院校中的理科专业,就学生人校的基础知识而言,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调剂转到数学专业来的,所以基础知识稍差。另外工科学校中举办的各种讲座涉及工科方面的较多,工科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技术新知识,而理科专业方面的讲座较少,对其学科领域知识涉猎就较少因而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和专业发展动态的机会甚少,导致对岗位工作决策缺乏前瞻性。

2.3 专业技能不足

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求职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育中,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数学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大,且枯燥无味,往往轻视对数学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与发展前景普遍感到困惑、失望,因而学习无计划、无目标、无积极性,以混个本科文凭为最终目的,没有学好、掌握扎实的数学功底,即使到相关专业单位应聘就业,也无法突显数学专业的优势。

3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天成的,而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群体的关联中通过学习实践,不断积累,潜移默化,逐步完善而形成的。由于大学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最后阶段,具有校园文化性技能专业性、思维发散性、学习自主性、生活独立性、职业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大学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潜在影响。

校同文化活动体现了高校的校同精神、师生的精神面貌,是一个学校综合文化素质的体现,是社会、学校与学生的文化互动,也是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活动对发展大学生文艺能力,提高专业能力,拓展专业视角,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针对数学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括开展文艺活动、平台课、数学建模等方面。

3.1 通过文艺活动提高综合实力

通过文艺活动以文艺形式传播就业创业知识。在学校内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文艺形式,文艺活动不但能够提高校园师生凝聚力,使师生间信息互动更为顺畅,同时,文艺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知识内涵,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孵化器的作用,又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每年的毕业季,开展以就业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将就业指导、就业经验等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融人到文艺活动中去,用成功的案例与模范的作用带动一批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很多学生在试用期间,虽然工作能力中技术的操作能力占有主导地位,但依然无法离开文化修养中的责任心、交际能力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因素,许多大学生是因为这方面能力的欠缺而被淘汰掉。而校同文化则可通过办人文讲座、建人文社团、引导学生读人文书籍等方式,营造出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烈,人际关系良好的优秀人才,极大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2 通过平台课开阔眼界

一方面,通过聘请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研究大学生创业的专家学者,举行传授创业知识、创业实践技能等的主题讲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由浅人深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引导和就业培训,促进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他们良好的组织能力、职场交际能力、就业实践能力和优秀的道德品质、顽强的竞争精神以及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另一方面,开展跨专业平台课教育,搭建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了解专业学习后面临的就业前景。课程应以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平台为支撑。由于数学专业与平台课程之间都可以通过数学理论运用有机联系,数学知识的储备,平台课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从而加强了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缩短了职业适应期等突出问题。

3.3 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提高专业技能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数学建模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人文精神教育是一种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通过总结多年数学建模竞赛的成果以及参赛学生就业情况发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大提高;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也能马上进人研究状态,成为导师的得力助手。

4 结论

提高就业率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影响就业的渚多因素中,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主导因素。开展校同文化活动,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校同文艺活动、数学建模、跨专业平台课等形式,在提高数学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的同时,多方面综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学校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以自我提高的方式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这也是高校培养人才,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雷芸芸.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3】夏师.关于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2):96-97.

【4】殷诚,姜雪娟.数学建模实践与人文精神关系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32):207.

【5】陈天社.高校教育中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史志,2010,(-3).

【6】雷培梁,连莲.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经验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9,(6).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字]CAD 制图 专业意识 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绪论

专业意识的培养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应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针对机械类专业,CAD制图的学习在其专业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CAD制图”在机械类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作用谈起,提出了以CAD制图为突破口加强机械类学生专业意识培养的若干措施,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一、CAD制图的含义

CAD,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是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并模拟实物设计,展现新开发商品的外型、结构、色彩、质感等特色的过程。也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CAD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本文中“CAD制图”指根据制图原理及“机械制图标准”要求,利用CAD绘图软件进行产品的建模及分析。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制图标准的内容,结合机械设计理论,熟练一款或多款CAD软件的使用,能对常用机械产品进行设计并建模和分析。CAD制图的学习,能考查学生对图的理解程度,对设计思想的应用水平和软件的使用技能。

二、CAD制图在机械类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作用

(一)CAD制图技能是机械类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基本技能

众所周知,CAD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设计部门用图纸表达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生产部门用图纸指导加工和制造。使用部门用图纸作为编制招标标书的依据,或用于使用和维护。绘图、读图能力已成为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要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避免不了与图纸打交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读图和绘图能力。所以,CAD制图能帮助同学获得基本的专业技能,为走向工作岗位准备必须的条件。

(二)CAD制图锻炼学生必须的学习能力

CAD制图要求学生掌握准确制图原理和制图标准,也就是我们机械制图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利用一种或多种三维绘图软件,根据设计思想进行产品的三维建模,并生成标准工程图,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其中的设计思想和建模过程还能很好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必备的学习能力,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做准备。

(三)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并相互促进

对于机械类的学生,很多课程是与图分不开的,很多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所以制图能与多门课程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局面。如大一学年的《机械制图》课程,要求学生从基础绘图原理学起,掌握制图的标准问题,学会表达设计思想的工具,是学习CAD制图的理论基础。 大二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及其课程设计,同样需要图纸表达设计思想;大三学年的专业课程,《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制造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数控技术》等,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要求也很高,而且目前一些CAD软件相关模块能体现出各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大四所进行的毕业设计,基本上都要用到CAD制图。可以说,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学,CAD制图贯穿于大学整个过程,能帮助同学更好的获得所需的专业知识。

(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而制图恰恰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CAD制图的培训和锻炼能帮助学生形成很好的工程专业素质。还能激发专业兴趣,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中的各个领域,其研究对象的表达都离不开图纸,如果学生喜欢上了制图,喜欢上了CAD,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进而增加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喜欢建模,他会主动了解和学习产品的开发原理和制造过程。

(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针对目前大学生电脑合理使用问题,调动部分同学绘图的兴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打游戏的风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目前学生的现状

(一)专业意识淡化

所谓专业意识,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但它又是每个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素质,他融合了智慧、性情、文化底蕴甚至哲学思辨、传统道德、学识修养。简单的说,就是要学生明白本专业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将来要努力的方向,即怎么干的问题,并且这种意识要贯穿于专业学习的始终。专业意识水准将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在将来学习和从事本专业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具备了专业意识,便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本专业知识的方法,也是今后学习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动力和源泉[1]。就初步调查来看,目前很多学生专业意识淡化,也就是说不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清楚本专业的要求,不具备本专业必须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制图能力欠缺

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CAD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是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的。可是CAD制图技能的掌握却是差强人意。学生并没有将CAD融入机械类专业的学习中,只是把CAD作为制图工具,了解其使用功能,对其在设计产品流程中应用和地位了解甚少,大部分同学仅仅停留在建模阶段,造成很多同学走向工作岗位时,读图、绘图能力较差,工作适应性很差。

制图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软件使用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稳定的心态,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达到。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急功近利的思想正在盛行,很多学生思想浮躁,不肯苦下功夫,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绘图能力的提高,甚至很多学生不具备绘图、读图的能力,不仅影响了其它课程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前景。所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尤为必要。

四、以“CAD制图”为突破口,加强机械类学生专业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建议

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而CAD制图作为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其学习和应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其掌握程度也影响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以及以后的就业前景。针对机械类学生,可以以“CAD制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获得应有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而形成良好的专业意识。具体措施和建议如下。

(一)思想上重视和引导

任何一种目标的达成和行动的向导都必须首先要有思想的引导和重视,要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了解本专业的专业性质,重视制图的学习。这要求广大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重视制图,甚至引导他们喜欢上图纸。如在多学时机械制图理论课中加入三维CAD的内容,使制图课程由注重单纯的画图、读图等制图技能本身的训练,向体现以设计制图为培养目标的逐步转换[2]。在保证手工绘图的前提下,在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引进CAD制图的部分等,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将传统制图技能与设计原理结合起来,通过CAD的实现,进而对CAD产生兴趣。

(二)建立学生兴趣团体,以点带面

要善于利用有潜力和有能力的学生,支持成立CAD爱好者协会,并给于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营造一个良好的CAD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如可以成立CAD学习交流工作室。如针对目前大部分同学都有笔记本的现状,可以提供安装有电源和课座椅的教室,让学生具有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平台,而不是遇到问题只靠找教程、上网查找的方法来解决,这样能让CAD的学习更快更深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CAD,喜欢上CAD制图。

(三)加大竞赛或考证的支持力度,扩大影响面

通过加大对竞赛和考证的支持力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目的引导,让所谓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动力和兴趣,进而过大影响面,为营造一种氛围做准备。

(四)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图中添加设计的思想,加强课程体系间的联系

上制图课的老师不懂设计不行,学设计时忘了制图也不行,但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我们无法在自己课程中添加太多其它相关课程的内容。但在CAD制图中,可以将制图能力与设计思想甚至后期的制造、自动化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所以,可以以竞赛为载体,对部分学生进行全面、详细的培训。促进学生从“操作性”和“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向“理解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转变[3]。

五、总结

以CAD制图为突破口,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求我们的共同努力,目的是要学生逐渐增强一种意识,形成一种风气,营造一种氛围,养成一种习惯,进而变成一种优势,实现学生最终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汪俊,杨维平.浅谈工业设计教育中专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04(8):2.

[2]舒宏,高菲,陈霞.多学时制图课程融入三维CAD的教学探讨[J].图学学报,2012(33):104.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

1 民办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学术品质及特征

1.1 民办高校学生的学术品质和个性特征

在我国,许多不能在普通高校就读的学生多数选择在民办高校继续学习,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的整体水平、学习习惯较普通高校学生较差。据实际调查显示,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水平较差,缺少学习自律性和约束能力,其依赖性较强。在民办学校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会出现厌学心理,对未来失去信息,无法确定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2 民办高校数学教师的学术品质和个性特征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多数是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活力充沛、接受新事物、新方法较容易且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去尝试,易得到学生的欣赏和接受。但是,年轻教师缺少教数学经验,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和锻炼才能符合高校教师要求。退休老教师的教龄时间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复杂性,影响了民办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民办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现状

2.1 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弱,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提升,国家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我国的高考考生数量逐年增加,高考入学率也随之提高。很多学生因为分数较低进入民办高校学习,换句话说,民办高校的学生的综合成绩水平较弱、学习基础薄弱。由于学习能力的差距、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学水平和普通高校存在差距,严重影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水平。除此之外,社会大众对民办高校学生的误解,对数学专业了解不深,导致民办高校数学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失去信心,丧失学习数学的动力。这直接影响民办高校数学教学质量。

2.2 民办高校数学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不合理,教师主要来源于公办学校,对其依赖性较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年强教师。教师之间差距较大,这对数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难度。若民办高校的数学科研水平落后,则相应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2.3 教学内容重基础、轻应用,教材建设有待加强

民办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教学基木上还是沿用公办高校的相关教材,教学内容存在重基础、轻应用问题。教学重点还是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往往脱节。同时,民办高校办学的“私利性”使得因材施教的教材建设进程缓慢,教学上还存在“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冲突的现象。所以,民办高校学生往往表现出数学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均严重不足,不能适用社会的需求。

2.4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民办高校的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讲教师多数是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年龄较大,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填鸭式教学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民办学校发展应该使用市场发展需求,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因此要完善民办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模式,采用科学高校的教学手段,提高民办高校教学水平。

3 民办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3.1 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和体系,课程设置则要科学合理,要强化课程整合,加大应用类课程分量,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民办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与优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则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现代化为重点,注重将数学建模思想、数学实验、数学史、数学文化教育贯穿于每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课程体系的优化主要从深化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注重精品课程建设,加大实践课程几方面入手。具体操作上,主要从专业基础课和通识课,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为学生设计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计算机基础,概率论,数学建模等课程。通识课包括英语,人文科学教育等课程。专业必修课包括抽象代数,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数学实验等课程。系列选修课包括基础类,教育类,应用类,经济类等课程。不同内容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个体优势。

3.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要注重以人为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要改变填鸭式课堂教学,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学习上的主动性、独立性。此外,民办高校学生虽然数学基础薄弱,自律性较差,但他们的社会知识面广,社交能力较强,组织管理和商业运营才能突出、)所以,民办高校在教学上还应充分发挥人性化教学,注意个体优势的形成。民办高校要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建设,应用网络、电视等辅助手段来促进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特点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而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教学则应加强计算机与相关数学软件的应用。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逐步完善,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3 加强教材建设,建立系列化主、辅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民办高校一方面可以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一方面可以适当引用国外的优秀教材。此外,还应积极鼓励教师根据民办高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编写相关教材和辅导书。除加强主干教材的建设外,还应加强与之配套的辅助教材如习题集、学习指导、等的建设,从而完善主辅教材体系。

3.4 完善教学评价监督体系

教学改革的深入需要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评价体系。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老师与学生互评、考试等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与评价。此外,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考评方法与标准,如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课程考试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评,对教师则实行绩效考核,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科研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

参考文献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理金融;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高校

数理金融学是金融学与数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多地颁给计量经济学研究学者,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数学在金融研究领域中的运用。数理金融学科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利用数学模型来解释和研究金融问题。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通常有这些流向: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信托投资公司;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师等等。社会对数理金融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数理金融课程的教学要符合社会需要,用金融学的教学方法或者数学的教学方法都不能符合数理金融的教学,那么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就要进行适当的变革。

一、数理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选定没有针对性。数理金融专业有的学校是数学学院开设的,也有的学校是经济学院或者金融学院开设的。不同学院的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相差很大,选定教材就要前思后虑。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去陈旧,仍然是老师板书,学生笔记的方法,形成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从而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

3.各门数理金融课程衔接不紧密。数理金融方向的很多课程是紧密相连的,有些课程需要其他的课程作为基础,如果这些课程没有衔接好,不仅学生学习起来吃力,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4.课堂教学脱离实践。课程的教学是为社会实践服务,如果教学脱离实践,学生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就不会太好。

二、数理金融的教学内容改革

1.教材选定要符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对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要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等。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目前没有专门的金融教材是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所以在讲授数理金融课程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金融知识不是很全面,要适当补充专业知识,并把用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编排;对于数学专业的有意愿考取金融方向研究生及有意从事与金融有关行业的学生,可以额外地指导他们选修或者自学一些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的课程,比如公司理财、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国际金融等等。对教师而言,应该编写一些适合数学学生学习的数理金融教材。

2.在教学内容上,在加强数理,侧重金融工程、侧重精算等方面的同时也要注意数理金融课程的内在特点,应尽量避免以偏盖全。课堂教学以数理为主,偏文方面则主要集中于对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讲解。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技术不可能全面涉及。这实际需要同学课后有选择性地自学、读书、读报、上网,这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人类几千年积累的几乎所有文化,社会的最新进展,都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如果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而只是被动地学习,这是很难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对学生感兴趣的、和实践联系紧密的、考研用到的金融知识重点介绍。比如如何炒股,比如金融风险如何防范等等。

3.数理金融课程中有很多技术方法用到了数学的知识,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等等。在课程中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对与数学结合比较紧密的知识点要系统、详细讲授,使得数学在金融课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一些软件来进行金融计算。对理论性较强的章节,采取了先介绍知识背景及相关的金融案例,使得学生先了解概况,然后介绍金融业务所需要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比如金融工程中经典的期权定价方法等等。数理金融学的生命力就存在于金融实践中,存在于对已有金融问题的解决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就是结合实践的一个最好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三、数理金融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法中要以学生为本,重点要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金融更感兴趣,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使得学生逐步养成关注实际,对新信息和新事物具有敏感性的思维方式。

2.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金融想法。

3.课堂联系学习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习到的金融方法具体应用到生活当中。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模拟交易策略。

4.偏重实践运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加强案例的讲解,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运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思想,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金融特有思维的培养。

课程之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教学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聘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讲授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推荐学生到金融行业实习,可以与某个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院的一个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中更加清楚的知道哪些知识更重要,在实习中更有兴趣学习专业知识;聘请金融专家与学生座谈、交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向专家请教。并邀请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到我院对有兴趣从事金融行业的学生进行模拟面试,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邀请已经从事金融行业的数学学院的毕业生来谈从业心得,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毕业生也反映以前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不够好、不够多,鼓励现在的学生要抓紧学习课堂知识并要补充一些金融知识。这些工作在我校都具体已经实践,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毕业后找到了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教学手段的改进

1.借鉴国外经过实践已经成功的经验。例如UNCCHARLOTTE数理金融学项目拥有设施完善且技术成熟的与实践完美结合金融工程模拟实验室。授课教师能够将来自世界各地金融市场实时交易的数据与目前金融学前沿理论课程进行结合,同时教授学生练习使用美国主流投资银行当下采用的业务软件,在培养学生金融演算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其在现实操作中的抉择能力与分析能力;UNCCHARLOTTE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提供诸多的实习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前景;UNCCHARLOTTE具有卓越的校友资源和人际网络;学员所有课程考试合格修满学分后即可获得UNCCHARLOTTE数理金融学硕士学位,同时还将获得UNCCHARLOTTE签发的成绩单及相关证明。我们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数理金融模拟实验室也是很有必要的。

2.在课程中不但要体现出金融和数学的结合,也要体现出金融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如金融与法学的结合——强烈的法律意识是建立有效金融市场的一个必备前提;金融与外语的结合、金融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大量的金融数理模型的计算离不开软件的运用。

数学建模就业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就业;就业创新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9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深刻影响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管理思维以及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观念、学习习惯。笔者认为,应用大数据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可以有大作椤

1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困境及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和原因体现在国家、高校、企业各个层面。

11国家现有政策与措施仍不完善

目前国家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东西部经济水平有落差,城乡生活条件还有较大差距等,这些现实情况都影响了大学生的求职意向。现存的户籍制度使得大学生实现更加自由的充分就业受到限制,导致不同地域不同来源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机会不平等,地区之间的流动不畅通,体制内外交流不方便,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对于大学生创业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对于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缺少更切实的保障。

12高校教育理念与培养方式的滞后

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培养模式滞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压力和难题,更是各个高校的要求和任务。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最终成果,大学生就业是检验教育质量的市场指标,大学生实现就业是市场对高校教育的最大认可。面临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改进,落后的教育理念应该改变,不适宜的教学模式必须调整。高校现有的教育模式注重机械记忆和书本知识,缺乏动手实践能力与创业培训,直接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市场实际情况脱节,动手操作能力与主动探索精神不足,面对信息社会的冲击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更高要求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既存在总量过大的压力,也存在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对接不匹配的结构性错位,这种结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制约着大学生就业的解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冲击,市场要求大学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由于大学生大多经验不足,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致使大多企业不愿意承担培训的成本和精力,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员工。此外,缺乏对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的广泛了解和科学分析,导致对自身的定位模糊,缺乏职业规划和明确方向,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现状。

2当前大学生就业数据信息应用现状

21就业数据信息应用意识不高

数据信息应用是基于对数据信息的归纳、分析等过程的,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分析,最终得出数据信息的价值。但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就业市场拓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常规工作,对于就业中大量的数据信息缺乏深度应用,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就业数据信息中蕴含的丰富价值。在收集上,一方面将涉及就业工作的相关数据信息都进行收集、统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数据信息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数据信息的统筹设计和分类选择,一些无用数据信息也被收集其中,既增加了收集的工作量,又产生了不少垃圾信息,影响了就业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准确度。在利用上,更多的是充当“二传手”,特别是在就业信息上大多是简单地传递信息,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容易让毕业生在大量的就业信息选择中贻误最佳的就业时机,在盲目奔走中增加不必要的就业成本。

22就业数据信息分析手段单一

目前就业数据信息分析更多流于形式,分析结果的可利用性不高。首先,缺乏分析就业数据信息的工具。就业数据信息分析无法实现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分析、对比分析、数学建模分析等。同时,目前还没有一套适合高校就业工作的数据信息分析工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数据信息的利用。其次,尚未建立与其他数据的信息关联。就业信息是一个双向多通路的信息结构,要主动建立起与其他社会发展数据信息的关联,把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发展走势、区域发展规划、行业发展现状等作为就业数据信息分析的重要参照指标,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最后,数据信息分析力量不足。一方面缺乏专门人才,高校就业工作队伍中具有数据信息分析专业知识的人才凤毛麟角。另一方面缺乏硬件支撑,涉及就业工作的数据信息量相对较大,加之相互关联的数据信息更是较为庞大,就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硬件设备来讲,还无法满足大数据分析的要求。

3在大数据背景下增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31政府部门运用大数据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求职方向、企业的就业机会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传到网上,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海量数据。之后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大数据形成产业趋势、行业前景、企业状况,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对接平台和交流渠道,实现双方共赢。同时政府可以不断强化其信息采集系统,对大学生就业数据进行整体开发、综合利用、系统处理,对大学生就业前景提前做出预判。提出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实用措施,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制定规范的就业制度,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化解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32高校应用大数据调整大学生就业的路径

从高校层面来说,高校要改进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增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更具有探索精神。学校就业管理部门通过历年就业白皮书掌握毕业生资源基本信息、用人单位与招聘需求信息、毕业生流向、毕业生求职意向和择业行为调查、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意见等海量数据。

高校学工部、教务处、校园一卡通中心、相关学院部门等具有完备的学生基本信息,成绩、校园卡消费、图书馆借阅以及学生日常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奖惩情况、与家长沟通等个性信息。此外,互联网上的微博、微信、QQ空间、QQ群、人人网、飞信以及校内外各类BBS、贴吧和搜索引擎也蕴含着大量的学生思想状况、情绪波动、交友择业等动态信息。高校在分析上述大学生海量数据基础上,完善针对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模型机制,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提供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预测学生的就业行为趋势,对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33大学生运用大数据提高自身就业砝码

目前的职业规划主要针对毕业生,实际上,职业规划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一开始就应该树立职业意识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大数据应该成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工具,大学生可以在大数据的平台上对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挖掘自己最有潜力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并可以通过大数据带来的信息资源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职务,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