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语文文学鉴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范文第1篇

一、意义与现状

审美鉴赏教育是一种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思想境界的人文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美学层面对文学作品加以赏析,用优秀作品熏陶和鼓舞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对学生构建成熟人格、树立良好品质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形成审美能力至关重要,但由于目前大学美育课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因而有时必须依附于其他通识课程。大学语文是高校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人文类通识课程之一,肩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使命。提高审美鉴赏在大学语文中的地位,有助于高校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学生能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对作品进行演绎,感同身受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这个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收获愉悦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只侧重于对知识的传授,缺乏对语言、文化的审美鉴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触及民族文化的精髓;缺乏对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阐释,淡化了对作品中真、善、美的解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缺失、审美弱化。尽管目前文学鉴赏课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但教师教学手段趋于程序化,只向学生传授文学作品鉴赏技巧。学生在这种课堂上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会对作品中的情境、人物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如在讲授《季氏将伐颛臾》时,教师还没有细致讲解,很多学生就认为本课主要是讲儒家礼教与传统,于是兴味索然。目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鉴赏主要对人物形象、情景意象和象征性意象这三个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以使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收获美学享受、情感滋养和社会阅历。课堂讲授的审美鉴赏技巧往往旨在再现作者的创作技巧,主要有品读、联想、思考等形式,以此分析作者刻画细节、设计人物言语以及营造意境的方法。审美鉴赏的教学方法虽已经趋于成熟,但其固化的模式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提升策略

1.挖掘美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大学语文教材汇集了众多名家经典,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余秋雨的《都江堰》蕴含着一种自然美,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感悟生活哲理;戴望舒的《雨巷》借用“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幻化出一位美丽的姑娘,能使学生感受到江南雨巷的人文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境美妙,能使学生产生天人合一的美学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作品的意境,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一种鉴赏美、感受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收获美的熏陶,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徐志摩的《偶然》时,教师可以通过伴着音乐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朦胧美,体会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境与情感。

2.增强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情操

文学作品记录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成为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如在鉴赏岳飞的《满江红》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教师可以详细介绍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精神价值。单纯的阅读很难使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产生深层次的领悟,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如在鉴赏小说《项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马蒂尔德遗失项链后的心情,让学生的情感随着故事情节逐渐变化,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

小说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其中最具灵气的部分是作者细心塑造的人物形象。因此,在文学作品审美鉴赏中,人物形象鉴赏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调动想象力,拉近与作者、人物之间的距离。审美鉴赏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延伸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如在鉴赏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时,教师可引用我国当代小说《沧浪之水》,引导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使其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开辟教学途径,提升学生审美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用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teaching theory, with an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pragmatic ability,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to practice pragmatic cultural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oral English class, and tested its teaching effect, and finally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pragmatic cultural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tudents’ pragmatic failures, and improve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However, due to the rate of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i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sociopragmatic failure,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 knowledge should be enhanced in teach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ragmatic cultural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failure

我国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愈来愈受重视。至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经历了由模仿重复训练听说能力到以认知为前提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再到现在以语言和文化为输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演变。而教学大纲中对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测试评价等方面都没有针对跨文化交际项目的描述。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增加了两学期的口语教学环节,在这两学期里根据八个话题,以问答、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培养并考察学生的口语能力。要在新的课程形式及课程要求下,达到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就必须有更先进合理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在外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学、文化教学理论的框架下,考察学生口语交际中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现状,并探讨语用文化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实践的必要性及效果。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目前学生口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状态,我们设计了语用能力调查问卷,对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级非英语专业的六个班的本科生进行了口语语用能力调查。调查问卷共30小题,其中选择题(20个),判断题(10个),问题主要为两类:语言语用题和社交语用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考虑到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在思维方式及观察事物角度上的差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的差异,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96份。按照测试结果统计各受试组两类问题中各题的错误人数。结果发现,社交语用类题错误率是32.33%,而语言语用类题错误率高达45.16%。这说明在强调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培养下,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而导致的社交语言差异能够给予一些重视相对敏感,而对于目标语语言结构、思维表达方式掌握不好,受母语负迁移影响比较严重,不能实现交际意图,学生的整体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状况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尝试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展开语用文化教学模式,不再单一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将语用知识也结合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语用和文化双管齐下来改变学生的口语语用能力状况。

二、语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分析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所以意义和语境就是语用学的两个核心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又将语境分为三类:互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言W习者在使用目标语与人交际时,语言规约和交际规约就应随着语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只确立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目标还不够完整,还要考虑“第五要素”,即“文化教学”。语言学习者仅掌握语言知识,做到语法正确,语音标准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碰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母语文化的缺失,其直接后果就是语用失误,而这与语言的熟练程度无关。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曾说,“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语者趋向于容忍发音和句法方面的错误。相反地,他们常常把违反讲话规则解释为态度不友好,因为他们不大能够意识到社会语言的相对性。”所以语用文化失误比单纯的语言错误更容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

语用文化教学就是将语言教学置于文化背景下,其目的就是从语用和文化角度发现并排除导致语言交际不畅的因素,从而建立一个相应的文化认知系统,使学生英语口语语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语用文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西利指出文化教学应该从受文化制约的行为意识,语言和社会变量的相互作用,一般情况下的常规行为,词和词组的文化群,对目标语文化通性的评估,对目标语文化的探究以及对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态度这七个方面启发学生。由于文化内容的宽泛性和复杂性,语用文化教学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文化因素,所以我们在语用文化教学模式展开时,依据实用性、阶段性、适度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结合主题的内容,将不同阶段的语言教学与不同层次的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在语言教学中添加文化教学内容或者渗透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的口语技能包括辨别重音,辨别语调类型,讨论中的承接、提问与回答,采访、辩论、演讲的方法与技巧等。在传授这些口语技能时,嵌入的语用知识内容包括面子理论,合作原则,中西方委婉语使用差异,礼貌原则差异,语用学的经济原则,中西方不同的话语策略和交际风格等等;而文化知识包括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人际关系、个人隐私、时空意义等文化差异,社会价值观念(个人与集体)、人生价值观(金钱与成功)、伦理观念、色彩的文化差异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打招呼、致歉、感谢等基本的日常用语,形式上虽然非常简单,但却涉及到复杂的语用文化因素,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往学生总把握不准,不能得体准确地运用这些简单语言,从而导致语用失误。而在新的语用文化模式下的口语教学中,通过语用知识讲解及社会文化语境分析后,再让学生按照语用原则来使用这些简单语言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使用的准确率飙升。

四、语用文化教学结果检验

为检验新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再次使用最初的调查问卷对15级,在口语课堂上展开语用文化教学模式的5个班的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考察。将问卷结果统计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中的方差分析法(ANOVA)来检验此次问卷的结果与第一次问卷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且是否显著,从而证明语用文化教学对策是否可行。经过软件自动分析得到下表数据。

表1显示通过ANOVA检验出来的统计值为.002,小于显著水平值.05。这说明此次问卷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失误明显减少,也证实了在语用文化教学对策展开后,学生的语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了检验学生两方面语用能力提高水平是否均衡,将此次问卷语言语用失误量和社交语用失误量作为变量输入SPSS18.0软件,经过软件分析得到下表数据。

表2显示通过ANOVA检验出来的统计值为.003,小于显著水平值.05。这说明经过语用文化教学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语用失误率与社交语用失误率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且语言语用失误依然明显高于社交语用失误。

五、结论

将语用文化因素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使语言知识富有生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死记硬背的单词、短语鲜活了起来,语用文化知识的掌握揭开了语言表达背后的原因,减少了语用失误的产生,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理解力,这对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未来的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改进语用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语用知识的导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时语体意识,减少语言语用失误,从而使学生的语用能力整体均衡地提高。而且,语用文化教学不应局限于大学英语课堂,也可通过在外语教学中开设文化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体验或实践活动,或举行专题讲座等形式展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其能在两种文化间自如地进行角色转换,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 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9.

[2]Damen.L.,Culture Learning: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Addison-Wesley,1987.

[3]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Seelye,H.N.,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Lincolnwood,Illinois: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93.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YB4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16Q013,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6BYB31。

作者简介:

李宁(1980.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研究。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范文第3篇

通过汉语经典传承民族之魂,正是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使命。从此意义上讲,该课程也与童蒙教育一样,具有启蒙性质,有别者唯有对象而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懵懂稚嫩的小学生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用通俗易懂的人文经典涵养其品格,恰逢其时;而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则面临各种纷至沓来的诱惑,如何把持自己不被西化的狂潮淹没,尤须开设一批大文科通识课程强势介入高等教育环节,对其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启蒙。这既可以调节大学生的思维习惯、文明素质单一西化的倾向,又可以让他们真正恢复民族自信心,为未来的民族复兴做好最生动坚实的心理铺垫。作为通识启蒙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它只有坚持大文科教育理念,以文史哲一体化的语文经典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方向,真正成为一门老师爱教、学生爱学的高校必修再启蒙通识课程,其存在价值才会不言自明。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这个昔日曾被妖魔化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掀起了汉语学习的一股股热潮,很多地方还建立了孔子学院。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汉语“听说读写”,试图更深地认识“中国速度”,体味汉字这种神秘的象形文字背后隐藏的文化密码。文化传播从来都是双向的交流活动,为了向世界科学地传播民族文化,帮助世界对中华民族建立真实、立体、丰富的知见,我们必须盘点家底、自我认知。无论是自我认知,还是帮助世界建立真实的中国形象,都不能停留于机械的转介说明阶段。活的文化与文字、文学的持久的美密切相关。汉字“法天象地”的创造历程让我们感受到神奇的宇宙大美,让我们领略到华夏先人的智慧之美。每一个汉字都是一本书,一个世界,一座文化的宝库,一个审美的舞台,是一个衔接宇宙先天与人类后天的脐带。从汉字,到汉语言、汉文学、汉文化,这是一个美的链条。只有民族的母语审美能力成熟了,提高了,民族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文化之美,也即是民族化的美的创造才能征服世界,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只有充分民族的,才是充分世界的。在十七世纪德国四分五裂的时代,民族作家席勒正是出于德国文化启蒙和统一的紧迫要求,才写下了《审美教育书简》这本小册子,希望德国人能从独特的民族审美中重拾自信,最终实现民族振兴。五四时代的先生甚至提出以“美育代替德育”。蔡先生的提法当然有待商榷,不过以审美教育代替功利教育,以汉文化之美熏陶学生,指引他们,在高度的物质文化条件下过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实也只有深入到这个层面去解读、传播华夏文化,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如何以母语审美教育来自我认知、建立真实的中国形象,杭州师范大学的何二元副教授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自编教材就体现了这一思想,以文史哲一体化的“母语审美教育”代替单纯的“语文教育”,通过提高审美能力来强化语文训练,在感受汉文学与文化之美的过程中感受汉语之美。这与当年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提出的“文学的国语”(审美的国语)的设想是吻合的。简而言之,为实施民族文化复兴战略,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校启蒙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理应纳入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体系。作为世界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传播背景下的母语审美教育,它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时代的雅俗共赏

狄更斯的《双城记》有一句十分精彩的话:“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其实这段话也非常适于当下的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然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已经使得这个时代陷入一种空前的精神危机之中。时代的症候引起了审美趣味的多元化、低俗化,作为审美主要形态之一的文学也趋于商业化与边缘化。面对种种病态的审美趣味和这一系列乱象横陈的文学现象,在这样一个尊重个体人权、强调平等意识和话语独立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以权威的身份令行制止,只能通过长期的经典教学展开“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式的审美熏陶。健康的趣味多一分,病态的趣味便少一分;经典的美熟悉一点,低俗的美便陌生一点。此消彼长,经典的审美教育总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然而,“经典”教育已经陷入了尴尬的处境。拿文史哲来说,随着读图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青少年们对孔孟老庄等圣贤经典、对荷马、但丁所代表的文学经典大多视若无物,束之高阁,倒是对网络影视、娱乐游戏情有独钟。面对这种现象,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所有通识课程恐怕都应该在教材教法上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教材:经典阅读、时尚快读与审美理论导读三者有机结合据母语教育专家何二元副教授研究,语文学科创建于上世纪初,具体标志是1904年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分科教学的起点,国文成为独立学科。在此之前,中国学术是文史哲不分的,如叶圣陶所说,“整个就是一个语文学科”,也就是所谓“大语文”或者“大文科”。分科是对语文学科内容的分解,文学、政治、历史、地理、常识等等都成为独立的学科。那么,现在,既然要正本清源,为“大学语文”课程重新定位,就必须回到“文史哲不分”的那个原点。其实,从这个原点生发出来的汉民族早期的母语美文也都是叩问人生、沉思天道,超越了简单的“为文学”、“为人生”而“文学”,大多是上升到形而上层面的“天问”之作,譬如《庄子》、《老子》等。原点出元典。这些“文史哲不分”的元典既可以让我们领略母语丰富的张力和表现力,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可以让我们循着“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汉字长河,感受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元典字字皆可入门,入文情审美之门,入哲思智慧之门,入民族文明之门,鉴于此,大语教材实应加大元典的选入比例和教学的力度。其次,在当今学科化、专业化已成难逆趋势的背景下,“文学”意义上的审美早已成为知识界的口头禅,“文学”大众化、审美多元化在适应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之外,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无中心,无主流,存在即合理”的审美错觉。许多流行的所谓“美学原则”作为现代“自大”症的垃圾副产品,已经背离了真实原则。“美”固然不是真、善,然而,最高、最正的美却离不开真、善。鉴于此,大学语文课程理应在这个信息泛滥、经典缺失、审美多元的时代,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审美引导。在教材编选时,简要介绍文学鉴赏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作品中披沙拣金,选择阅读和分析鉴赏的能力,培养他们纯正健康的审美趣味。

(二)教法:信息技术环境中的综合教学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影视充斥的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是非利弊,论者多矣,已无解说的必要。不过,单从教学手段而论,教师引导下的大学语文课程网络化可以有效打破“一本教材、一套教案、一份多媒体课件包办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立体认知,给学生留下广阔、开放的思考空间,延伸课堂教学于课外。何二元副教授在这方面仍然是开风气之先者,他每堂课必用网络。作为“大学语文终身义工”,他曾免费建立了“大学语文研究”网站。在网站里,示范了许多精彩的教学案例。从网站里各信息点之间的立体网状链接,到“二元教学”课程实例里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对比性链接,整个网站给人“如入山阴道中,目不暇接”之感,更有如《华严经》“帝网重重”,相互映发之效。如前所述,民族元典与文学经典理应是大语课程必不可少的母语审美与思想圣餐,对其品读决不能成为快餐文化式的饕餮之举。何况,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为这一过程扫清了诸多障碍,提供了各种辅助学习的便利平台。这种便利长一分,对经典的理解便应深入透彻一分,而绝不是采用偷懒的做法:用网络搜索代替记诵吟咏,用相关视频代替文本阅读,拾他人唾余代替独立思考。网络技术只有以其工具性的存在服务于“人”对宇宙人生的直面叩问,才能发挥其价值。网络链接的大量运用,跨文类、跨学科、跨文化等现象在有限时空的频繁并置,大大凸显了知识(视界)之间的丰富联系,也因此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应。鉴于此,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也可以适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以收振聋发聩、开权显实之效。例如,学习应用文写作,各类公文文种之间因用途不同,在基本格式与写作要领上会体现出一定差异,不过,从制发程序、发收方向上看,许多相近文种又可以归为一类。鉴于此,我们可以把各类公文模板乃至各式古旧公文的影印件排放在一起,开展形象生动的比较教学,这比起单纯概念层面的辨析和机械的特点分析自然要好得多,庶几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何二元副教授为旅游专业学生讲导游词的写作,不仅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与“最佳东方旅游网/旅游频道/精彩讲词”建立超级链接,引导学生在比较借鉴中学习范文的优长,而且特别拈出“杭州西湖导游词”与“浙江金华概况导游词”为例,说明导游词与景点解说词之间略有区别,导游词通常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而景点解说词则相对比较静止。这两者说到底俱属应用文范畴,为了告诫学生导游词“不应该如何写”,他还更进一步从反例入手,比较了写景抒情散文和“导游词”等应用文的巨大差异。在《何二元自编讲义》中,从编排体例、章节设置到讲义演绎,我们随处可体会比较教学法的无穷妙用。《讲义》有如导游,时而来往于文学、音乐、绘画、摄影诸域,时而穿梭于雅俗文化之林,时而会心于文论、文本之互证,时而惊异于文学、科学之融通,给我们留下了最逼真、最丰富的“比较教学”样本。

三、结语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范文第4篇

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在不同的民族文化系统中表现为不同特质的民族精神文化,大学生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文化”积淀,他们呈现给世人的将不是富有文化气息的精神品质。

教育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可见,大学语文在传播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下面以对建筑人才的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思考为例,谈大学语文在工科大学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

一、从中国古典文学蕴含的丰富的专业内容上把握

大学语文中包含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有的学者曾说:写一部中国建筑史,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几乎无从着笔。要了解先秦中原建筑,不能不读《诗经》;汉代的主导艺术是赋,而建筑成了主导艺术之母,如张衡的《二京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均是描写都市繁华的文章。尽管古典建筑由于多为木质结构而存留不多,但中国古典文学中包含着大量的建筑信息,所以,但从文学描写中人们仍可了解、欣赏到当时的建筑风貌。因而,大学语文在针对建筑专业学生开课时,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授课教师应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含有建筑信息的文学作品,穿越历史的隧道,凭借优美的文字,去领略诸如杜牧笔下令人惊叹的阿房宫的雄浑气势和宏大规模,在白居易的《池上篇》及《庐山草堂记》中去把玩其造园思想,在《红楼梦》中,去品味曹雪芹创作大观园的匠心独运。在文学作品中,去感受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主体的学习动力。

二、从启发思维、丰富想象、促进专业学习角度把握

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具有实证性的“真”,可能叫人疑虑摇头、漠然置之;而虚无缥缈的“假”,却可能叫人痛哭欢歌、情不自禁。这就是艺术想象力的魔力。文学作品的这种想象力,有利于启发接受者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古今中外,大凡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华罗庚的数学著作极富文采,诗作也感人肺腑;诺贝尔写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作品。而建筑师也正蕴藉飘忽无涯的想象,才创造出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大量的科技史料证明,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主要依赖于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因此,培育建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对遣词造句能力乃至思维都是一种极好的训练,也可以将诗歌的语句、词汇用到建筑设计上。门窗有规则的重复排列,构件有规则的组合,这本身就包含着诗歌的押韵成分。

三、从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角度去把握

审美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建筑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大学语文精选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而这些不同体裁的艺术珍品,都极富有审美特性,有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教师只要能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作品,并当作艺术品来鉴赏,就能激发起学生心灵中美好情感的浪花,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从而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审美眼光和品味的养成,有利于他们开阔专业视野。文学艺术的感染熏陶,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方式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引导他们自觉地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科学研究之中。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只有提高审美眼光,净化、纯洁心灵,才能创造出精品,成为艺术大师。

四、从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角度去把握

大学语文文学鉴赏范文第5篇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quán

shēng

yùn

zhěng

tǐrèn

yīn

jié

一、补

23

母、24

母、16

节。(22分)

声母

b(

m

f

d

t

n

l

k

h

j

)x

zh

ch

sh(

z

c

s

y

w

韵母

a

o

e

i

u

ai

ei

ui

ao

ou

iu

ie

)er

an

en(

)un

ang

e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ing

pīn

yi

pīn

lián

yi

lián

二、拼

拼,连

连。(14分)

qiáo

niǎo

shǔ

tián

ěr

mén

pīn

yi

pīn

xiě

yi

xiě

三、拼

拼,

写。(12分)

g

__________

j

___________

k

u

an

__________

q

ü

an

___________

h

__________

x

___________

yi

xiě

yi

xiě

四、读

读,

写。(12分)

gāo

shān

shàng

xué

miáo

yuè

ér

tóu

dōng

(

)

两(

yi

lián

yi

lián

五、读

读,连

。(8分)

草芽

对小鸟说

我是夏天

荷叶

顽皮地说

我是春天

谷穗

对青蛙说

我是秋天

雪人

鞠着躬说

我是冬天

shǔ

huà

tián

hàn

六、数

画,填

字。(12分)

三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èì

xuǎn

tóng

de

yīn

七、为

“一”

音。(10分)

秋天到了,一(

)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

)群大雁一(

)会儿排成个“人”字,一(

)会儿排成个“一(

)”字。

jiā

biàn

chéng

xīn

xiě

zaìxià

miàn

de

tián

li

八、加

字,写

格里。(10分)

一、p

g

q

r

ü

üe

in

ün

ing

ri

yuan

二、鸟

qiáo

niǎo

shǔ

tián

ěr

mén

三、guɑn

kuɑn

huɑn

juɑn

quɑn

xuɑn

四、山

月儿

东西

五、草芽

对小鸟说

我是夏天

荷叶

顽皮地说

我是春天

谷穗

对青蛙说

我是秋天

雪人

鞠着躬说

我是冬天

六、上

七、yí

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