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生态规划步骤

景观生态规划步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生态规划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生态规划步骤

景观生态规划步骤范文第1篇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规划; 生态补偿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等做出的具体安排,是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各项战略部署、原则要求和规划内容的关键环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中所处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也不断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1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必要性与内容构成

为了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层次匹配,城市生态规划需要在城市总规和城市详规两个层面展开,以保证生态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在城市规划各个层次的编制成果中,并得以实施。城市总规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差别主要是内容差别、深化程度差别、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差别。

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总规阶段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主要的区别在于总规阶段城市生态规划的尺度更为宏观,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生态规划为中观尺度。

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案例研究

由于资源(土地、能源、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各方面的压力,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很多城市新区逐步开始采用了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的规划设计方法。它们更加关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城市生态规划的一些方法与步骤。

城市新区生态规划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变革传统的规划建设方法与程序,强调生态要素的保护,采用了一些先进的交通、能源、水资源利用、垃圾处理系统的规划方法与技术。由于上述因素导致的相对高昂的开发成本,城市新区生态规划往往占据有利地理位置,结合产业转型机遇,在具有极高开发价值用地上,进行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的探索。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特点

某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规划面积约4km2。生态科技城规划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方法与步骤,在该规划中,生态规划团队通过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团队的密切配合,较好地将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指标落实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成果中。

生态规划的方法包含两个层面:系统规划层面和指标设置层面。系统规划层面的应用包括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制定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背景下的绿地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规划,应用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制定能源规划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在指标设置层面的应用是利用生态补偿方法制定各系统的生态指标。

2.1 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针对目前城市详规阶段常忽视场地自然因素,土地利用功能忽视场地自然条件,绿地系统生态效益不佳,难以形成稳定生态安全格局的问题,应该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中,认识到目前城市环境是人工—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

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综合考虑规划区各种自然资源(水系、植被、生物多样性、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充分保护重要的自然因素,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空间规划策略使绿地系统与保留的自然因素相互联系,同时嵌入规划区周边的生态系统,形成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物种多样性。由于城市环境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属性,绝对保护不但难以实现,而且未必最好,所以应当探索结合土地利用功能,将保护与利用适度结合。

2.2 综合资源规划方法

针对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出综合资源规划,通过开源节流,提高需求侧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来源多样性,积极采用可再生资源,末端采取节约措施减少资源需求。

采用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制定能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提倡开源节流,通过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考虑多渠道选择水资源、能源,提高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显著降低水资源、能源耗用。

综合资源规划方法(Integrated resources planning,IRP)是“需求侧管理”概念与传统能源规划结合的产物。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可以应用到区域建筑能源规划中来。文中的“区域”并非城市级别,而是指社区、街区、成片开发区等规划单元,规划面积在数平方公里以下,建筑能耗指终端能耗即采暖、空调、通风、生活热水、设备用能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建设和区域开发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建筑能耗增长的趋势明显。作为建筑节能的基础,应当使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占据必要的位置,通过规划控制性指标来约束。

2.3 生态补偿方法

目前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指导性与鼓励性措施来激励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生态规划中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方法来制定指导性与鼓励性措施,引导耗用较多资源的建筑承担更高的环境指标与责任。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自然与社会角度的生态补偿),采用积极的生态补偿措施。

生态补偿是一个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概念。从自然属性角度,生态补偿也可称为自然生态补偿(Na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其内涵被界定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

生态补偿从社会属性角度来看是通过调整损害或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将生态环境外部性进行内部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本或生态服务功能增殖的目的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质是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调整和改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相关生产关系,最终促进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

生态规划中的生态补偿既体现为人—物,物—物又体现为人—人关系。本文认为生态补偿方法可以应用到城市详规阶段中,用以抵消部分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改善和维护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和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补偿方法可以应用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系统生态控制性指标制定,以及从生态角度出发,协调各系统之间关系,以达到更好的生态效果。

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从社会属性出发的生态补偿是指通过指标设置等制度安排,促进资源节约利用与自然环境的改善。具体体现在生态规划中,表现为两种形式的生态补偿:(1)单一系统的生态补偿;(2)跨系统的生态补偿。

3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步骤及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

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生态规划的规划步骤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样分为现状调研、规划方案确定和指标引导3个阶段,应该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进行,将生态要素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系统规划与控制性指标中去,切实指导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

3.1 生态调查与评价

景观生态规划步骤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郊建设;农林生态观光园区;规划;设计

纵观国内外崇尚自然,发展现代生态城市和现代农林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客观发展趋势。阐述创建城郊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现实及园区类型,并提出园区规划的步骤方法。

久居城市的人们更加向往田园风光,节假日郊游休闲、沐浴大自然、浏览园林景观、享受农林多土气息之乐,已成必然。纵观国内外发展趋势,深感发展城郊生态观光园区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1国内外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发展

重视自然、强调生态观,人类已开始了积极寻求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德国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开发和规划大规模农场,并设置观光景点和野营项目来吸引游客,其“市民农园”在都市或近郊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意大利以“农业旅游”注重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片然环境、民风民俗、生态环境的结合。英国以“田园城市”的理论,构成城与乡的结合体,规模不超过一定程度,四周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保持原有乡野风光特色。法国巴黎的“城郊农业”十分强调生态、景观、休闲、教育方面的功能,既有高度城市化。又有发达的农业。波兰的“果菜园”是城市的农业休床观光旅游形式,市民可以在其中劳动、休闲、度假、居住。美国的“广田城市”,即带有田园风光的城市,在城市边缘地带营造绿色观光农业林带;另一种是“农业游愁”,主要是度假农庄、观光牧场的经营。加拿大主要时采取“度假农庄”和“土著旅游”,采用一些纯自然生态和土著传统文相结合的景观。新加坡是“农业科技公园”,把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相结合,创建具有观赏、休闲和出口创汇的多功能十大高新科技农业开发区。马来西亚是把“国农级农业公园”建成富有热带特色、少数民族居住地的集农、林、牧、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园区。

在我国,台湾的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观光内容多种多样,类型有:休闲胜地、农舍或乡村旅店、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观赏和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综合性休闲农场。内地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海南、陕西、江西、四川、浙江、河北、重庆、福建、湖北、湖南、辽宁等地出现了多种类型、并走向多元代和经常性经营的观光农业园区。

2城郊发展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现实性

当今,生态观光,生态旅游又成为新一轮的热点,用现代高新技术来克服原生自然的粗糙、简陋,以现代技术手段来复制纯朴清真的大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构筑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生活环境,这是新时代人类的追求。作为特定历史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农林业旅游、观光农业、高科技农林业园区等等已开始升温。建设观光农林业生态园区是我国农林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林业现代化和城乡园林一体化(大地园林化)并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城市由城区和郊区组成,城市的生态建设只着眼于城区内的园林化生态,不进得、不生视效区的生态建设,与郊区脱节,这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问题和误区。郊区具有许多生态建设的优势和条件,规划建设生态观光园区,是城郊生态建设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现代都市城区人口百万以上,节假日、双休日城郊休闲旅游(农林生态游、绿色休闲游、自然景观游)人数日渐增多,发展并规划农林生态观光园区,已是现代城市创建“生态市”、“园林城”、“旅游城”的需要,不仅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具有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现代都市城郊建设的现实意义。

3城郊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类型

3.1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距城市10km以内,开发特色农园(果树园、花卉园、蔬菜园、渔场、养殖场等),让游客观光游览,入内摘果、采菜、赏花、钓鱼、选蛋等,享受田园乐趣。

3.2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经营形式,把当地农业景观作为基础的综合性观光游览区,并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经营范围广泛,休闲、旅游、度假、食宿、物(农产品)、会议、娱乐等设施比较完善,可在园内展示名优特品种,举行各种节庆活动。园区一般规划有服务区、景观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

3.3休闲农场这是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还可住宿、度假、游乐。

3.4田园化农业主要在城市近郊发展,以园艺术农业为主,种植蔬菜、瓜果、花卉、果树、水产养殖,结合村镇改造美化环境,集农田、菜地、花草、水面、果园、农舍于一体,同时辅以实验、实习、游览等服务设施。可以使游客游览田园化农业景观,体验农业生活:为非农者是提供调剂性劳动:为学生实习劳动、青少年科普学习及国内外有兴趣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也可结合安排城市下岗职工。

3.5农林业科技园区是农林业旅游与科技旅游相结合的产物:充分发挥农林业科技进步的优势,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进行农林业科技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经营等活动。在科技引导生产的同时,向游人展示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

3.6花卉植物园是郊区综合性植物园,汇集数量较多的草卉、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品种,保存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引进国内外重要植物园,汇集数量较多的草卉、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资源品种,保存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植物,引进国内外重要植物种类,合理配置,结合林草等优美景观的相间布局,成为种质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具有观赏、游览、科研、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场所。

3.7森林公园以林木为主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多变的地形、辽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奇石、溪流、沙滩、沟谷、草地,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科普、观光、休假、森林浴的理想去处。一般距城市10~20km为好,远离城市污染,空气清新自然,森林景观浓厚。

3.8民俗旅游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利用农村特有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为农业观光休闲活动内容,展现浓郁乡土风情和浓重乡土气息。典型纯正的民俗多分布在远郊,此类旅游距城20km,以外,可作为一日游的中途路经游。

4农林生态观光园区的规划

任何一个生态观光园区的规划必须进行四个步骤:第一步为调查研究阶段。收集有关基地自然、环境、历史、农林业背景资料,调查规划范围、用地情况、区位特点:主题定位、项目类型、时间和投资情况等。第二步是资料分析阶段。分析研究资料,并定出规划框架,明确规划内容,初步勾画出整个园区用地规划布置。第三步是方案编制阶段。完成方案图件初稿和文字稿,形成初步方案,经讨论、论证、修改初稿后形成正稿。第四步是形成成果文本和图件阶段。包括规划框架、风格、布局、分区规划、绿化、道路、水电、技术经济指标等文字内容和相应图纸。

参考文献

[1]孙薇.论创建园林城市与实行郊区大地图林化[J].防护林科技,2004,(6):41~42.

景观生态规划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字】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施工

引言

经济实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作为居住区环境的重要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状况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中,一般是通过花草树木、山石以及座椅、标牌、灯具等园林小品的搭配和设计,构造出令人舒适愉悦的环境。这种集娱乐与休息于一体的环境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由此可见,对于居住区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施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和必要的工作。

1、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

1.1规划环境场所空间

对于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环境场所空间的规划。在塑造场所空间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景观设计者要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在追求独特、时尚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利用现有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塑造出符合实际的景观环境。

1.2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沟通、合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学科专业之间互相渗透,园林景观也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概念,涉及到的专业越来越多。所学专业不同,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所秉持的理念也不相同。例如,出身于园林专业的设计者,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环境,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将花草树木等绿色软景观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布置,建筑和座椅、标牌、灯具等园林小品仅仅是作为点缀和辅助出现。但是,对于出身于建筑专业的设计者来说,设计园林景观重要的是将建筑硬质景观元素凸现出来,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等元素仅仅是作为建筑空间的外延和点缀。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时候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进行考虑,采纳多方面的观点,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合作,设计出兼顾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环境。

1.3 尊重自然,促进生态和谐

大自然有自身的运行规律,而一旦破坏就很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在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坚持生态景观理念,促进生态和谐。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在规划环境空间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居住区原有的生态景观,尽可能地将其纳入到设计中;(2)对于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加以保留和保护;(3)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要注意节约使用木材、石材等自然资源;(4)尽可能地使用可以循环利用和绿色再生的材料,积极发展新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4 尊重原有景观环境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在居住区,园林景观所包含的环境元素既有自然元素,也有体现当地特色的社会元素。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当地的传统特色,尽可能维持原有的特有风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休息、娱乐要求,又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

2、园林规划设计步骤

2.1设计步骤

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精细化的分工和操作。通常的规划设计流程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设计者在接受任务之后,要对所要规划的居住区进行实际的测查,并做详细的记录;第二,进行初步的规划设计,向业主说明整体设计理念和目标;第三,对于初步设计稿进行详细的规划,并根据业主组织的专家评审的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第四,将整个设计稿进行扩展,并将整个工程的概算书交给业主;第五,对所设计的居住区进行第二遍勘察,设计出详实的施工图纸;第六,编制施工预算,将施工图中的相关事项告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最后,设计者要全程配合施工人员的作业。

2.2 设计中的论证要点

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在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要论证绿化的各项指标,确保绿化覆盖率、植物配置等因素达到绿色生态的标准。二是在设计中尤其要注意明确服务的对象,确保景观环境的主体功能。三是要注意景观环境的外观感受,整体环境要符合美学的要求。四是要对所设计园林景观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进行论证,尊重原有景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保持当地的特色。最后还要对植物的品种进行论证,注意所选择的花草树木是否适合当地的生长环境,不同植物栽种在一处是否会相互影响。

3、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3.1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在居住区园林景观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不顾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盲目追求卖点而栽种和移植那些明显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忽视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生态特点而盲目的选择树种不仅会成为绿化的败笔,降低整个景观环境的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平衡。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人们对该居住区的排斥。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设计者和作业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原有生态状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因地制宜,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3.2确保苗木等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我们所选择的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尤其是花草树木、土建等材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必须要严格规范施工材料的采购渠道,并建立一定的监察制度,严把质量关,确保材料的质量。

3.3重视绿色软质景观元素的运用

建筑等硬质景观元素在施工中进行得比较快且造型丰富多样,而对于绿色软质景观元素的设计施工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前者更能够满足开发商的要求和利益,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但是从居住区的长远发展来看,软质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更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绿色软质景观元素的运用。

4、建议

目前,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有很多需要我们加以改善和注意的地方。对此,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1)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沟通和协作;(2)在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同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植物,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新异性;(3)设计人员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参与,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方案。

结束语

设计和施工问题是居住区园林景观工程的主体工作,其实际作业状况更是直接影响园林景观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切实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的理念出发,兼顾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创造出美好的城市居住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龚雪松.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04).

[2]李运国,王群.浅谈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企业文化,2010,(15).

景观生态规划步骤范文第4篇

目前全国多数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类专业都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而且大多是专业必修课,但是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学生对景观生态学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修完该课程后在做设计时,更多从美学和功能方面考虑,生态意识体现不明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急需整合

对不同的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本科教材在内容取舍和深度确定上差异较大,目前还没有一本完全针对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材。徐化成先生1996年率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景观生态学教材,书中的很多应用实例都是从林学专业的角度谈的,比较适合于传统林学专业的学生学习。[1]郭晋平教授和周志翔教授于2007年领衔主编了景观生态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虽然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系统,但主要是针对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教学编写的。[2]对于景观设计类专业的同学来说,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完全采用该教材学习也不太合适。适用于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体系急待完善。

2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较少

据了解,由于没有完全适合于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教材,授课教师也多数只是具有林学或生态学的专业背景,讲课及安排实验时与其他专业课程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等结合较少,因而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与景观规划设计的联系不大,不愿意花时间学。

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多数教学以理论内容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较少,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既不能完全偏离于以往景观生态学教材的一般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变化、景观规划管理),同时又要具有景观设计专业的特色,基于此,结合目前国内主要的景观生态学教材和相关专著内容,可以制定以下教学内容体系。

(1)绪论。要求掌握景观和景观要素的概念和特征、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和内涵、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欧洲、北美和中国大陆景观生态学学派的基本观点;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3]绪论部分是该课程的首堂讲课内容,绪论课讲得成功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讲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绪论知识外,最好能简单介绍当前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点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使当代景观规划设计更为理性和科学,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景观生态学思想来指导。

(2)景观要素基本类型。要求掌握斑块、走廊、本底的概念,理解斑块大小、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了解走廊的作用及类型。[4]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可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阐述,如边缘效应与人类聚居地的选择、河流走廊与滨河风光带的设计、网络本底与城市绿地系统网络规划等。[5]

(3)景观的总体结构。要求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掌握景观多样性的类型,理解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本部分内容与景观规划设计联系较紧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格局多样性在景观规划设计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讲课时可重点阐述。如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研究,寻求合理的景观配置,在景观规划和管理时考虑物质流的利用率以及营养元素的循环;通过景观连接度和连通性的研究,正确地理解景观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景观中各单元之间的连通性,更重要的是增强景观单元之间的连接度;在修建道路时,为了降低道路对生物迁移的阻隔作用,可以通过建立桥梁、隧道、增加廊道,达到保护生境的目的等等。[6]另外,在讲到森林景观的异质性时,可补充古树名木的有关知识。

(4)景观形成因素。景观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的,是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生态学过程、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五方面的因素。前四方面的知识学生在中学的地理课上已学过,讲解时不必太详细,以图片展示为主,稍加复习就行了,而该章的重点应放在干扰因子这一内容上,应掌握常见干扰的类型及其生态效应。

(5)全球环境问题。修过该课程的学生除了应具备较系统的景观生态学知识外,还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素养,与其他没修过生态类课程的学生相比,要有更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而了解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节俭资源消费和节制发展的生态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景观生态学有关知识去分析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6)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要求掌握景观生态流的基本观点、基本机制及五种基本形式(空气流、水流、养分流、植物流和动物流),分析景观要素类型对景观生态流、景观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和生态效应;理解景观的一般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的内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本章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有很多知识点都比较实用,如山谷风与露营地的选择,城市热岛效应等。

(7)景观动态变化。掌握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景观变化的作用力类型,不同强度干扰对景观变化的影响;理解景观稳定性的特性。本章理论较多,需要补充一些应用性的内容,否则讲课时枯燥乏味,学生没兴趣听。例如结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原理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有关知识,补充“演替顶极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这一内容,教学效果就很好,学生非常感兴趣。

(8)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系统分类是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同时也是景观规划与管理的前提。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景观分类的原则,掌握景观评价的基本内涵、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工作步骤和基本方法等。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效果较好。

(9)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要求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起源与发展,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与原则,掌握景观生态设计的原理与类型。本章内容与其他景观设计类专业课程结合最紧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讲课时,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国内外生态规划设计的经典案例,如德国杜伊斯保北区公园规划设计,中山歧江公园规划设计等。

2课程实验多与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结合

就景观设计专业而言,景观生态学是专业基础课,课程实验若能与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结合起来,不仅能有效巩固该课程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04级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景观生态改造建议”,实验要求运用所学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园林树木学等学科的知识对火炉山的景观进行分析评议,提出景观生态改造建议。实验先由任课老师带队组织学生去现场实地勘察,并邀请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园林树木学的老师一同现场指导,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现状情况,提出改造建议,撰写实验报告。结果实验很成功,大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除了文本外,还附加了规划设计图纸,把改造建议图文并茂地表达出来。

3教学实习尽量与其他课程一起组成专业综合性实习

与其他专业课程一起组成综合实习,不仅能节省实习经费,而且增加不同专业课程的指导老师数量,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全面。当然,要使相关的专业课程实习集中一起进行,需要在教学计划里统一安排好实习时间,否则因为时间冲突而引起的调课问题很麻烦。

4完善考核内容与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选择多种考核形式,打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成绩评定时加大课程论文的比例,可考查学生的文献资料查阅、调查研究、应用写作等综合能力;加大平时作业的比例,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平时作业,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

5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大量优真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图表和视频等形式,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教学内容情景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提高讲课的效率。但是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创造力被束缚,教学风格被抹杀,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解说员,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讲课时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结语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普通生态学,因此在讲课中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生态学基础知识,特别是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另外,为景观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景观生态学教师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生态学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知识,这样讲课时才能将生态学的知识和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会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总之,有责任心的教师,合理的教学内容,优良的教学方法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参 考 文 献

[1]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李建新.景观生态学实践与评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景观生态规划步骤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的机遇,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生态优先,效益协调;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适地适树,乡土阔叶树为主;多树种混交,绿化美化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构筑绿色屏障,打造绿色*,加快建设林业生态市,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今年是市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工程实施的第二年,建设任务是1.55万亩,其中新造林0.3亩,抚育1.25万亩。建设任务分布在源城5500亩,东源7500亩,紫金2500亩(见《*年市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规划表》)。

三、实施步骤

今年市区周边绿化工程建设的任务是1.55万亩,分二步实施:第一步(即上半年)主要完成3000亩疏林补植和纯松林改造任务(其中源城1000亩、东源1500亩、紫金500亩),第二步(即下半年)主要完成1.25万亩新造水源林的施肥抚育任务(其中源城4500亩、东源6000亩、紫金2000亩)。

四、资金筹措

今年1.55万亩建设任务共需投资307.5万元(其中新造林3000亩需资金120万元,抚育任务12500亩,需资金187.5万元)。因为根据我市实际,资金筹集难度大,暂不按省规划院的设计标准(900元/亩)建设,而按新造林每亩400元(其中清山50元,打穴160元,回土20元,种苗60元,基肥80元,种植30元)和施肥抚育每亩150元(其中人工60元,追肥90元)的标准建设。

资金来源渠道:一是要求市财政解决150万元。二是争取省林业局支持50万元。三是三个县区(即东源、源城、紫金)自筹107.5万元。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市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工程建设是一项公益性的生态工程,是有关县区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有关县区要切实加强对市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的领导,将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已于去年成立了市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丽萍。副组长:袁成章、邓志伟。成员:戴庶民、张瑞强、陈维安、黄仕添、徐建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戴庶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源城区、东源、紫金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具体负责落实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市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必须建立领导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该项目责任领导为市政府张丽萍同志,牵头单位责任人为市林业局邓志伟同志,戴庶民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各有关县(区)政府的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林业局长为具体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