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亲子教育的主体

亲子教育的主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亲子教育的主体

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第1篇

一、亲子教育

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塑造者,而大多数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通存在着重婴幼儿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在大中城市大家都住在高楼大厦中,导致婴幼儿缺少活动空间,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父母的教养素质有关系,所以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儿童教育的重心应由儿童本身移向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关键人身上。

二、游戏环节

游戏本身不但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成长,也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而亲子游戏正是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亲子沟通,密切亲子关系的目的。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儿童教育的主体,共同的目标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2.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结束时注意把玩具放回原处,同时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因为玩忽视了吃饭和休息。

3.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不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不要处处包办。要让孩子是游戏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共同游戏,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可以在和其他孩子共同游戏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4.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游戏,应适时地让孩子自造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有助于发挥孩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家长还应注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当尊重孩子的想象,不能体罚和溺爱孩子,这样在游戏过程中家长才能和孩子建立起伙伴关系,才能更好地尊重孩子的需要和明白孩子的兴趣所在。

5.家长与孩子一对一地做游戏,在游戏中,家长给孩子加油,孩子给家长加油,由此启发我们家长也应该开拓家庭教育新途径,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学、创造性地学。家长在相互观察比较中探讨各自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改进的地方。

亲子教育是新时期教育的一种新形势,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亲子教育的宣传力度,发挥亲子教育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三、亲子教育的设想

1.积极开展亲子教育的交流活动。家长和孩子是亲子教育的主体,家长同时也是良好亲子教育氛围的基础,有了这个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家长也会从亲子教育中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快乐。我们通过开展“大家一起来”活动,作为我们深入开展亲子教育的实践平台,从而为更好地开展亲子教育打下扎实的

基础。

2.进入游戏中的快乐时刻。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和家长用绘画、拍照、摄像等多种形式把游戏过程、比赛结果一一记录下来,通过细细回味来体会亲子游戏的快乐,同时也应大力鼓励家长设计一些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展示自己,让孩子更加深切地认识自己的父母,并将这些游戏在家长中推广,让大家共同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园 亲子园 亲子教育

现阶段,随着3~6岁的幼儿人数逐年下降,幼儿园招生的年龄也向3岁以下移动,开设亲子园既符合《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又是家庭教育的需要。[1]亲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亲子教育注重对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性格的形成、能力习惯的培养。在教育中,由专业的亲子教师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和家长利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益智玩具,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达到三方互动,以激发儿童潜在的学习动力与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开发潜能,建立亲情纽带的目的。

一、幼儿园开设亲子园的优势

在幼儿园开办亲子园,有雄厚、稳定的师资力量,有宽大的空间设备和丰富的的玩教具,有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和教育资源。依托幼儿园形成0―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收费低、受众广、发展迅速,是普及亲子教育的主体力量。

优势一:生源有一定的保证。幼儿园每年有固定的入园幼儿,这些孩子就是幼儿园开办亲子园的固定生源。

优势二:办园形式多样化。可以结合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和空间开办周一至周五和周六、周日的亲子活动,方便家长选择。还可以开办入园适应半日活动班,帮助幼儿和家长做好入园前的适应准备工作。

优势三:师资力量稳定。幼儿园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组织活动的能力,经过0~3岁的婴幼儿发展规律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就可以上岗,流动性不大。

幼儿园开设亲子园要注意的问题

1.教育对象缺省――忽视了家长教育,忽略家长参与。许多亲子园在组织活动时,忽略了“亲子的含义”把教育对象仅理解为看护幼儿安全的监护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幼儿园教育的定势思维影响,更重要的是因为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

2.生源局限。由于家长来幼儿园进行亲子活动的目的明确,即要上幼儿园,所以亲子园孩子的年龄在2~3岁,很难将生源大面积扩展至0~2岁,因此制约了亲子园的发展和扩大。

3.规模小,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质量难以保证,没有好的课程。通常幼儿园都是选派一两名教师参加短期培训,然后就开始上岗,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课程体系不系统、不完善。

二、幼儿园开设亲子园问题的解决办法

开设亲子园需要解决的主要是选课程、选教师、配教具、宣传招生这四个问题。

1.了解亲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儿童为本、生活导向、感性学习。课程的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儿童做适宜的事,聚焦现实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3]要明确亲子游戏的目的,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孩子,简单操作,关注儿歌的应用、音乐的选择、材料的选择。

2.教育发展,师资先行。由于幼儿园现有教师主要掌握3~6岁儿童的教育目标和方法,缺乏对3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了解,因此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亲子园的发展。亲子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扎实的知识技能和基本专业能力,包括:扎实的理论基础、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4]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可参加在职培训和各种短期培训及对内对外的各种交流会,提倡员工具有自我提高、终身学习的自我培训方式。

3.购置亲子园的基本设备,不和幼儿园的玩具混用,注意玩具质量和使用的安全性。亲子玩具可采用购置和自制相结合的方法,既节省了开支也传递给家长开发生活资源进行早期教育的方法。

三、幼儿园创设亲子园的发展趋势

1.活动次数和时间逐渐增加,有利于孩子的观察、吸收、成长,孩子有了提高和变化,教育形式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2.建立婴幼儿成长档案。为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在活动注意观察孩子,并对现象进行记录分析,收集有关资料

3.内容的多样性。可以结合季节、节日、主题、社会大事件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4.新教育理念,多渠道广泛宣传亲子教育。亲子园的发展较快,但是普及率比较低。由于社会的进步,家长对早期亲子教育的需求正在萌芽,特别是西部地区,家长缺乏接受亲子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以也限制了亲子园的生源,因此需要广泛地利用多种渠道对家长进行亲子教育理念的宣传。

5.对亲子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亲子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始终和家长在一起,而且亲子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要起到引导家长的作用,因此亲子教师具备丰富的婴幼儿心理、生理保健知识,掌握与人沟通的技能技巧。6.随着时代的发展,亲子园的发展趋势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可能。一种是依然存在于幼儿园内,将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年龄扩大至0~3岁,但管理运作体系相对独立;另一种是脱离幼儿园,成为独立的亲子园。

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人的教育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部《国家“十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面积提高0~6岁儿童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全国妇联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中,也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家长的科学教子水平和能力”,认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唐豫翔.0~3岁婴幼儿教育资源手册.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2]阚吉莹.0~3岁亲子园的筹建与管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园共育 会所模式 亲子平行小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237-02

1 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的教育。而是在幼儿、幼师以及幼儿父母之间形成的一个幼儿教学的统一体,由于三者的社会属性不同,在家园教育中相互融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目的,最终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家园共育幼教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自理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实际案例的对比中获得的。

案例一:就“中秋节”教育为例,我园会组织有特长的家长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配合我园开展一些特色的幼教活动,例如:中班年级开展“与美食妈妈共度中秋”活动,请来会制作月饼的家长,向幼儿教授做月饼的方法,在互动中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氛围,有助于孩子德育发展。小班年级的“故事庆中秋”的家园共育活动中,让家长在家中向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孩子的知识得到丰富,更合自己的家长亲密接触,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二:对于幼儿的传统教育,有个别幼儿园只是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安排一些三字经、弟子规、游戏等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学的主体也只是幼儿教师。经过调查了解,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幼儿家庭都会因为家长工作的忙碌,长时间不和孩子接触,使孩子产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在学习上的接收能力较慢,只是机械的会背诵一些唐诗,在语言的表达和创造力,自理能力上和家园共育教育下的幼儿有着很大区别。

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家园共育对于幼儿的发展的帮助不言而喻,只有家长积极参与的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充分发展的童年。

3 家园共育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放眼我国的幼儿教育,大部分地区都能将家园共育幼教理念开展起来,但是开展的不够深入,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经过相关研究,只有23%的幼儿教育机构能真正的将家园共育理念落实到实处,所以在此我再重申一下家园共育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3.1家园共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父母,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不论有没有能力,都必须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父母的一言一行已经对孩子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孩子进入幼儿教育机构之后,父母如果将教育的责任全部转嫁给幼师,幼儿会产生不适应心理,出现教育的断档。作为教育对象的幼儿,既接受者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接受着幼儿园的正规教育,只有两方面携手,幼儿的教育才是健康和完整的,所以家园共育是保障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

3.2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必然趋势

诚然,传统幼儿教育只是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很少考虑到家长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不利于幼儿教育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进步就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开展符合我国的家园教育形式,促进幼儿教育与时俱进发展。

4 家园共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4.1会所模式

家园共育中最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应该是“会所模式”。所谓的会所模式就是根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建立的,具体由幼儿园作为引导,特定家庭成员这一群体作为家园共育的参与主体,以某一个主体或者形式来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家庭成员和幼儿的亲子互动可以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关键性,更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教育技能,是家园互动的一种突破性模式。

根据实际幼教经验,我园在“会所模式”启发下开展了美食妈妈和故事妈妈的家园共育活动,将有厨艺特长的母亲请到幼儿园中,和母亲会所的其他成员及其孩子一起制作美食,让幼儿在充分锻炼自身自立性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母子情感的加深。将会表达能力强,愿意分享优秀故事的妈妈请到幼儿园中与孩子一起分享动听的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在美食妈妈和故事妈妈结束以后,我们会在家园活动中分享这两个活动的经验和活动掠影,使“会所模式”长久的发展下去,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除了以上了美食妈妈和故事妈妈的活动,我园为了发挥“会所模式”的实效,在家园活动中还选取了一些有特长的家长,他们有的擅长幼儿的健康教育,有的专研幼儿的智力教育,有的特别擅长和孩子的沟通,根据他们的特长组织家长助教活动,总分发挥特长家长的主导作用,带动其他家长参与进来,是所有的幼儿共同进步,使所有的幼儿家长见证孩子成长,将家园共育做到实处。

4.2亲子平行小组模式

亲子平行小组模式是香港地区应用广泛的幼教模式,值得

众多幼儿教育机构借鉴和学习,亲子平行小组是在父母以及幼儿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由幼儿园作为指引者,将幼儿和家长氛围品行的两个组,通过一些活动的形式,使两个小组相互配合或者相互竞争,将幼儿和家长在活动中的体验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既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弥补了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

我园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时候常常借鉴亲子平行小组的模式。在美食妈妈活动中,就将妈妈们和小朋友们分别组队,有擅长美食的妈妈做评委,两队竞争看谁的水果拼盘做的最漂亮;在故事妈妈活动中,我园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幼儿的反应很积极,都和自己的队友认真准备要表演的故事,在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参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表现能力,获得了家长的赞许。

但是客观上讲,就亲子平行模式来说,大多数的幼儿园应用的不深入,我园在实际的家园共育活动中借鉴了亲子平行小组的一些组织形式,在实践的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借鉴一下香港地区在亲子平行小组上的实践经验。

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第4篇

(一)缺乏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还不被作为独立的个体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权威型家长和家长制的作风受到了推崇,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父母或是家长的想法来对儿童进行教育,以此来达到高教育的目标,这也使孩子成为家长意愿的替代品、孩子体现的是家长的自身愿望、孩子教育的结构成为了家长强制出的产品,这也是最为传统的亲子观。就现在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的和谐、民主、平等的亲子观念也逐渐形成。虽然传统的家长制家庭教育观念也逐渐的消失了,当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平等、和谐的亲子观念,但是很多幼儿家长的儿童观尚不完善,认为儿童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二)幼儿家长对有些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到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普遍运用的教育方法是灌输式、教育目标也不是子女的实际想法,教育的内容也重智轻德,对于这些来说,现代的教育观将教育非万能论作为基础,对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原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间的作用更加的重视,在对教育方法、教育任务、教育目标进行设立的过程中,也更加的突出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健康发展为本这些理念。出了幼儿在教育观形成的时期所能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之外,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观,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全面性认识不深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互为基础。儿童观必须要在对儿童的本质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遵循以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将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有效地促进为原则作为基础来形成的。儿童发展观要将儿童观作为基础,还必须要满足三个要求:第一,对儿童的发展主体性尊重并且承认;第二,对儿童的发展潜能尊重并承认;第三,对儿童的发展差异性尊重并承认。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受到一些错误儿童观的影响,儿童发展观就容易变为以家长的愿望为基础,以家长的意愿为主体。

二、对我国当前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有效的改善

当前,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的主要力量并不是专业的机构,而是图书出版商以及电视传媒。必须要承认的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图书以及电视节目对我国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正确的培养只依靠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是不可能完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下面两个方面,第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在对图书的选择上以及收看电视节目上存在非常明显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无法为家长提供系统、稳定的指导;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图书市场中出版商有较大的差异,虽然有一部分家庭教育的指导产品质量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不科学、观点较为偏激的读物,这些读物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所以说,相关的机构必须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一)构建国家级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当前,我国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结构主要以妇联组织以及部分专业的学会为中心,对各种资源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政府需要对学术资源、行政力量以及资金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进行协同同坐,构建一个中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权威性机构,主要负责对全国的亲子教育方案进行推行、研发、指导以及评估,以此来对亲子教育的实践工作进行引导。

(二)对图书和电视等传媒子单元进行规范和引导

当前,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仍然还是要通过报纸、图书以及电视。所以,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对亲子教育方面的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的提高,对网络等现代化的媒体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使亲子教育的受众面和覆盖面都得到提升。

(三)鼓励幼儿园开展亲子教育课程

幼儿园是对家长培训活动进行开展的另一个渠道。当前,幼儿园由于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外部的资源过度的依赖,也就是对校外的专家依赖过大。幼儿园由于对一些专家教授进行邀请过于的重视,而进行家庭教育活动所讲的主体也是由这些专家和教育随意决定的,这也就导致了学校全部家长的教育内容随意性较强,没有自主性、计划性以及系统性。为了使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要将幼儿园中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将外部专家作为顾问进行指导,让外部专家能够给予主讲教师一定帮助,让教师能够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进行完善,建设出亲子教育的体系。

三、结语

亲子教育的主体范文第5篇

为此,我们学校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亲子频道”。通过家校联谊,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们在两个“家”的动感地带中参与实践,快乐成长。家长自发组织,轮流管理“亲子频道”QQ群,大家努力营造着平等、自主、愉悦的亲子氛围,通过轻松的聊天,探讨教育思想,交流教育心得,提升教育方法;老师们则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亲子活动”“QQ互动”,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才干;队员们作为“亲子频道”的最大受益者,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磨练意志,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亲子频道”增强了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特别是“亲子活动”的参与,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理性地对待孩子的发展规律,适时进行有效辅导。

“亲子频道”QQ群讨论发现――家长“三缺乏”:教育方式缺乏,对孩子心理缺乏了解,和孩子、老师缺乏沟通。通过QQ群的实时交流,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广泛探讨,辅之老师的专业指导及对孩子的跟踪教育,家长教育方法得到了优化。原来不少家长惯用压迫式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虽然短期有效,却破坏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通过“亲子频道”共同讨论此种教育方法的弊端,家长们有了认识上的转变,进而放弃了传统的做法。从学习方法到生活习惯,“亲子频道”把家长和老师联动起来,把学校教育延伸到了校园之外。

“亲子频道”活动产生效果――“三个增强”:增强了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增强了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交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让队员们及时把收获的对人对事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使家长也认识到自主、平等对待子女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主动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尊重孩子的想法。在每一次主题活动中,既有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成长体验,也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实践。孩子在玩中学,在活动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亲子频道”与争章活动结合实现――“三个明白”:明白了教育方向,明白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明白了孩子的学业成绩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学校以“亲子频道”为载体,开展了“让奖章生辉,让雏鹰飞翔”争章活动,积极调动队员们的参与性、主动性,挖掘了他们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