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

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

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1篇

1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企业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是相分离的。二是企业具有多种经营模式,三是企业具有新型管理理念,四是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企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展开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以下环节:一是投资,二是筹资,三是经营,四是利润分配。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展开,并处理好企业财务关系。事实上,商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权限十分宽泛,主要包括以下权限:一是融资决策权,二是资金管理权等,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合理制定财务管理方案,实现有效管理。

2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以下模式:一是集权式,二是分权式,三是相融式。其中,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总公司会对下设的子公司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决策权和管理权限,这就要求总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具有绝对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实时监管。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只负责公司日常的收支核算。(1)商业企业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应用优势:一是对于实现总公司发展目标是十分有利的。二是有利于总公司对所有下设的子公司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三是总公司可以对下设的子公司进行税收管理。四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子公司财务管理成本。(2)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缺点有以下几个:一是不利于子公司的整体布局。二是不利于公司的整体发展。如果总公司的决策错误,子公司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三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灵活性较差。四是总公司的统一管理会降低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相对于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而言的,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总公司会把财务管理权限下放给子公司,总公司会对子公司财务管理活动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具有较大的资金决策权和管理权。但是,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需要与总公司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坚持总公司的发展理念,总公司需要定期对子公司的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价。(1)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应用优势:一是有利于子公司发展目标战略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总公司的运营风险,降低了总公司管理成本。二是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灵活性提高,子公司可以根据市场形势及时做出财务决策,提高了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调动了子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财务管理权限的下放,降低了总公司对子公司的影响力,不利于公司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二是子公司财务管理权限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三是分权式财务管理会导致子公司过于注重自身的发展,忽略了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子公司缺乏集体意识。

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把集权式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集于一身,并有效地避开了集权式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

3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3.1 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过于传统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知识社会,知识对于个人和企业都非常重要,传统的商业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丢弃了知识资本,更加注重企业的利润分配,实际上就是过度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只关注企业眼前的利益,没有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加剧了企业利益者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过度关注企业的有形资产,忽略了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在特定情况下,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远大于无形资产。在新形势下,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2 企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信息量不断增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成效有较大影响。但是,由于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如今,很多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呈现出金字塔型,也就是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导致这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4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4.1 实行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商业企业要想实现发展目标,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就必须实行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辅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做出管理和发展决策。商业企业实行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下设的子公司进行有效管理,解决子公司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风险,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4.2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

在新形势下,国家对于商业企业财务预算要求十分严格,财务预算要贯穿企业发展全程。企业财务预算包括以下环节:一是事前控制,二是事中控制,三是事后控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企业财务预算控制体系,可以实现企业动态财务管理,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抢占先机。事前控制实际上就是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事中控制就是对计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事后控制就是对计划实施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既然商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对于财务管理成效有较大影响。企业就必须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定期派遣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丰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企业财务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效果,财务管理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进而不同程度的制约了财务管理的进程。因此,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由此可见,本文探究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现状分析

1.基本特点

首先,管理集中性。在新的社会背景中,企业信息、数据以及财务信息等比较集中,同时,管理权也具有集中性特点。此外,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实现了集中性管理。其次,财务控制性。财务数据时效性获取的同时,财务信息能够及时产生并输送。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会在短时内规范、控制财务活动。再次,协同性。即指业务与财务间的协同性,同时,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以及部门间的协同性也较强。第四,远程控制性。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财务数据搜集、整合、分析、处理时,通过电子商务就能快捷、高效实现。最后,管理高效性。企业销售、采购等能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电子记录;财务收付款能够通过此平台进行操作;财务信息系统能够全面监督工作进度以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

2.基本现状

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仍沿用传统的制度体系,由于传统制度的内容单一、形式传统、标准较低,同时,信息和资金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和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弱化了工作质量。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社会进步的同时,企业经营模式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也要相应的创新和提高。但是,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尚未意识到业务知识丰富、业务技能熟练的重要性,并且,管理人员对新型模式、方法等应用效果较差,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财务管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模式构建措施

1.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构建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针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创新。为此,要迎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并结合我国法律条例和企业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现有的制度,要有选择、有目标的进行补充和完善,摒弃适用性较差制度内容的同时,确定新的财务管理方向、方法以及标准,这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保证信息安全性,还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2]。

2.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即在业务、筹资、资本以及财务等方面进行预算体系完善,与此同时,还要相应的完善预算流程。通过预算编制的方法规范,详细分析各部门预算结果,然后结果要经历规范性流程,如:审核、修订等,最后进行结果上报。此外,企业要及时监督预算活动,建立科学的预算考核程序,并将预算管理置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之上,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而实现信息系统化,充分发挥预算的优势和作用。

3.提高财务管理技术水平

电子商务具有信息自动化特点,企业在此社会背景下进行财务管理,就要尽可能的利用电子商务优势,以此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企业还可以构建信息化网络系统,使财务管理在电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工程等理论知识的辅助下,利用电子商务特点,建立全面的信息数据库、优化信息软件、提高信息软件的安全性。这不仅能够为财务信息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还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实现智能化以及信息自动化。

4.加强财务管理监督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刷单”现象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加大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管理风险。因此,企业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减少“刷单”现象的发生几率,利用优化产品质量、减少资金投入、提高售后服务水平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进而提高财政管理的安全系数。此外,国家政府也要相应的发挥监督职能,依据监督处罚条例,强力打击“刷单”行为,促进企业稳健运行。

5.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优化工作质量。为此,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修养。企业要为员工定期组织培训,使员工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丰富理论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为员工提供外出实习机会,进而将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等巧妙的引进企业发展中来,当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也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能够再次深化员工的综合素质[3]。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中可以通过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技术水平、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以及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措施构建财务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瑶玲.浅析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6,17:166-167.

[2]钱进.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64+72.

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3篇

1 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

1.1 互联网商务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商务最早以电子数据交换(EDI)贸易的形式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出现。到90 年代网络贸易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多,互联网商务也快速发展起来。根据统计,2002 年世界互联网商务交易额2.3 亿美元,2006 年已经超过了12.8万亿美元,以平均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我国虽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应用较晚, 但是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互联网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从1998 年开始,我国开始正是应用互联网商务。到2004 年,我国互联网商务的交易总额度超过4400 亿元人民币,2005 年总额度为6200 亿元人民币, 这证明了我国互联网商务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方向。

1.2 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商务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一项新型财产管理模式。互联网商务是指交易各方之间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在网上进行交易活动,实现整个交易活动的电子化。

2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包括目标理论、假设理论、原则理论、方法体系等四个方面, 其中目标理论是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的前提;假设理论是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设定,从而对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预测; 原则理论则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形成明确的财务管理行为规范;方法体系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3 互联网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3.1 财务管理理念更新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 由于互联网商务的产生,网上支付形式的出现和一些虚拟企业的产生都会给财务管理带来新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另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对互联网商务理念的培训和建立要与时俱进,建立正确的知识管理观念。

3.2 动态核算

会计在进行核算工作时由静态到动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会计的信息内容,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用价值,使财务报表和报告生成变得更便捷和准确。

3.3 集中监控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领导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监督每个成员的财务状况, 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精准,便于掌握。

3.4 协同作用

在传统财务管理功能的基础上,能远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传递,节省时间和精力。

4 互联网商务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4.1 网络财务模式

网络财务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网络技术对财务进行管理,一般包括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具有多种远程操控功能,例如,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记账等。网络财务是互联网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网络计算、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电子支付、移动办公和网上理财等特点。其中,网络计算为财会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模式,大大的加强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在线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对经营活动和财务资金进行管理和调动, 提高了管理效率。网络财务极大的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直接和便捷。

4.2 财务资源规划

财务资源规划能够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进行统计,实现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互动管理,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最优化绩效。

财务资源规划与整体预算的思路大致相同,其基本理念是:首先预算销售量,再建立合适的生产计划,有效利用作者简介:商诗雪(1996-),女,辽宁凌海人,研究方向:会计学。 原材料,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率。 然而企业财务资源规划不但可以用于预算市场的价值,还能够将每日的所需资源进行归类和整合,使企业管理者能随时掌握企业情况,明确企业的发展策略。

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经营管理 模式分析

一、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含义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以及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设计,使企业信息化项目能够被客户接受,并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保证信息化项目的良性运营。

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一般有以下五种建设模式。

(1)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2)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3)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4)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5)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产业链的增值。

2.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形态分析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是在公司组织结构上进行科学设计,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过程是由实体企业到虚拟企业再到企业电子商务,最后发展到电子商务企业。面向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最终将使企业成为电子商务企业。

(1)虚拟企业

一个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公司组成的临时性网络,这些独立的公司包括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对手,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组成一个整体,共享技术、共担成本并可以进入彼此的市场。虚拟组织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章程;没有等级制度,也没有垂直体系。

(2)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电子商务组织是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打破传统理念与地理、产品范围,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经营,进入全球化的网络经济领域。 (3)电子商务企业

在企业实现商务电子化的同时,商务主体直接交易便捷性得到了空前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化交易手段大大扩展了交易主体的选择空间并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交易主体之间“多对多"的交易关系推动“全球网络化供应链”的形成。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组成全球网络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是通过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公共服务,提高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效率。

3.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管理分析

企业电子商务活动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以保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企业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以及客户关系资源。

(1)企业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直接目标就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得以实现,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2)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业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及其各种功能的、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MRPII或ERP将企业业务和财务、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起来,也可以开发或引进网络财务软件得以实现网络财务管理。

(3)电子化采购管理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互联网络,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活动。在网络上公布所需产品或服务的内容,给供应商选择;采购企业通过电子目录了解供应商的产品信息;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通过电子化手段下订单及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

(4)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

电子商务的机遇需要靠优质的服务去把握,客户的选择标准将会集中于服务,电子化交易呼唤人性化服务,服务是维护客户忠诚的基本条件,服务是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服务为客户着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独特的网站,努力成为一流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三、企业环境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在进行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模式分析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哪种模式?

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业务 业务流程 控制风险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国内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日趋激烈。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银行间的竞争不仅只限于规模和业务上面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在服务的竞争。目前很多银行已经意识到流程再造对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纷纷加快步伐,实现由传统的“部门银行”向现代化“流程银行”的转型。其中作为商业银行最为基础的会计业务,对其实施流程再造是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商业银行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是以层级管理为特征,以层级最底层的网点为基础,以业务前后台一体化为核心的业务处理方式。业务由网点受理,网点柜员对客户提交的业务凭证进行审核后完成记账核算等操作,其中大额或特殊业务还需由授权人员进行事中审核和授权,然后打印凭证给客户签章确认,最后将业务凭证送至监督机构进行事后监督。

随着银行业务品种不断增加,业务量持续增长,这种操作流程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占用过大

目前各行综合业务网点数量不断增加, 网点开办的业务种类也日益齐全,临柜业务操作人员不仅要做好柜面业务,同时还肩负着存款、贷款、基金、保险、贷记卡等任务,工作压力繁重;而且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授权人员和事后监督人员数量也需同比增长。这其中授权人员往往还肩负着业务监控工作,一方面要处理前台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仍要对相关业务进行手工授权,例如某行某个季度产生的实时预警信息461120笔,其中会计主管手工核销实时预警信息75955笔,手工和效率为16.47%,授权核销实时预警信息162904笔,授权核销率为35.33%。由此可知,前台处理模式导致会计主管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受理核销工作,较大的工作量势必会造成前台的风险防控难免出现差错,从而影响了风险防控的有效实施,也使得前台的工作效率降低。

(二)业务流程繁琐,操作风险点多面广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绝大部分处理环节分布在网点柜面,导致网点资源更多地配置在业务核算与处理环节。受传统“部门银行”体制的影响,部分制度和交易未整合、业务处理繁琐,导致网点柜员需要在系统录入的要素越来越多;加之授权方式单一、过多的手工数据收集与报告制作、客户需要填写复杂的表格和文件等情况占用了网点柜面大量的资源,导致客户排队现象严重,占用客户时间过长。而且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与客户交互的业务全部处理环节广泛分布在网点,前后台业务分离不够清晰,且计算机系统刚性控制程度较低,造成网点风险管理的压力大、成本高且难以监控。目前,这种分散化、标准不一,专业较低的业务流程对风险的防控、前台业务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网点营销能力不足

会计业务核算处理全部由网点进行,柜员大量的精力用于业务操作,特别是一些客户流通量大的网点,特别是业务受理高峰期,柜员几乎将所有的精力用于解决银行基本业务的受理,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加之人工授权方式的缺陷,贵宾客户和普通客户的分流不均,其后果就是办理业务时间延长,从而客户排队现象日益严重,这将致使柜员无法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对优质的理财产品进行营销,使得银行为客户理财的角色不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浪费了很多发现高价值客户的机会。网点具有明显的操作型特征,其作为银行一项重要资源与渠道,但营销职能与服务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这极大地弱化了网点作为营销主战场的功能,降低了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潜力。

二、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为解决传统会计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实施业务流程再造。从内因上看,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影像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银行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原则,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改革的结果。从外因上看,是银行同业竞争加剧、防范案件内控管理要求提高以及银行业务处理外包发展趋势的影响。会计业务集中处理的流程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分离化、基础影像化

在集中处理模式下,即银行会计业务受理和处理实行前后全分离,前台进行单据初审并扫描上传,后台依据前台上传的原始单据影像进行业务操作处理。前台处理环节得到简化,柜员工作强度降低,网点在不增设服务窗口的同时,在单位时间内接待客户数增加,不仅缩短了客户排队办理业务时间,而且解决了网点因为业务量大、网络时间限制造成的压票现象,业务处理效率显著提高。在传统模式下营业网点前台柜员受理客户提交的业务后,经过审核、验印、系统操作、授权后在前成整个业务处理。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前台柜员受理客户提交的业务后,经过初审合格后,通过扫描将单据影像传递给后台(一般是分行或总行的作业中心,有的银行叫营运处理中心,以下统称为“作业中心”),通过影像切分,将不同的审核以及处理环节交由作业中心的不同柜员同步处理,全部环节审核完成后自动完成相关的账务处理,不需要前台进行处理。如果出现一些需要前台辅助处理的交由前台协助补充处理,例如印鉴不清,后台电子验印系统无法比对,由前台柜员对原始单据进行手工验印处理。我们可以以电汇业务为例,通过图1和图2来对比反映。

从两图可以看出,传统会计业务处理模式下,由营业网点串行完成操作存在过多物理交接;而集中处理后转变作业模式,主要操作环节都集中到作业中心以并行处理,受理和处理分离,可以在作业中心实现工厂化、专业化操作,缩短流程时间,提高处理效率及风险控制。

(二)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标准化、处理专业化

由于原始单据留在网点前台,后台作业中心只能以影像为基础操作任务,这就必然要求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实行标准化管理,将可统一操作标准的各类业务配置标准化流程,实行统一标准拆分;将操作内容和操作方式类似的环节进行合并和归纳,进行专业化分工,由前后台配备专业岗位的人员完成操作。业务集中后以系统处理代替人工判断,避免因个人的主观判断造成执行不力和执行不统一,降低人为控制和干预的可能,减少人为处理带来的操作失误,以降低误差率和保证控制的一贯性。仍然以汇款业务为例,要求客户提交给银行凭证中的要素必须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进行填写和加盖印鉴。如果印鉴位置加盖错误,影像切分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样集中处理后系统将无法在规定的范围内获取印鉴信息,因此就无法自动完成验印比对,只能退回前台,由前台人员对原始单据进行手工验印。

另外,由于前后台分离,影像采取统一标准分割,对每个环节的处理通过专人二次录入的方式进行审核,因此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比传统人工审核下要求降低,后台集中处理实现了专业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业务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用。

(三)会计操作风险控制的系统化、过程化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后,后台作业中心对单据的要素审核通过影像切分后二次录入比对的方式进行,变传统的人工审核控制为二次录入系统控制,实现审核的系统硬控制。另外将单据影像切分,并由系统随机自动分配给后台作业中心不同柜员处理,不仅实现了前、后台操作人员分离,同时在后台处理中也强制进行了分离,形成多个岗位相互制约的机制,避免会计业务处理“一手清”模式,实现了运营风险的过程控制。以电汇为例,按照传统处理,电汇的票面要素审核(收款人名称账号、付款人名称账号、日期、大小写金额、用途等要素)基本上由经办和复核完成,集中处理后,按照要素自动分割分配到不同的人员并行录入和审核,实现风险控制的系统化、硬约束。

三、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管理的意义

(一)网点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高

长期以来,网点服务功能完全从银行业务管理的角度来划分,业务流程完全按照产品来设计,不能体现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致使网点服务功能单一,柜员服务水平低,无差别的服务也不利于挖掘和维持优质客户。通过实施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剔除了低价值的操作环节,对过去相对繁琐的管理环节精简,切实改变部分业务授权环节较多、操作流程较为复杂的情况。由此,前台的业务办理时间可以进一步加快,客户等候时间缩短,综合柜员可以更好的和客户进行沟通,识别优质客户,整合客户资源,掌握了营销和服务的主动权,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满足客户综合化的需求,使客户满意度得到提高。前中后台分离将充分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使该行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在同业中赢得先机,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流程优化与风险防控有效结合

继续对现行制度和单个产品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地控制操作风险。对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方案必须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并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影像识别技术的运用以及下一步前台、后台的彻底分离,减少了人为干预的因素,理论上大大降低了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但是,这种以高科技为依托的前、后台处理流程以及监督流程,也带来了新的技术风险。如何发现并防范新技术应用和新流程运转中存在的风险,也是全面推进会计业务流程再造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在深化会计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除了在宏观上继续对整体的风险控制进行监控外,还要在微观上对优化单一产品流程和加强操作风险点控制进行重点研究和探索;同时,在继续对现行的制度、办法进行研究,在保证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对业务发展和人员配置的制约。

(三)改革授权机制,简化操作环节

集中处理模式的实施,授权机制得到明显的改革。通过影像技术的利用,非现金业务的远程集中授权系统的实施,对超过柜员权限的业务实行跨终端、跨网点的远程授权,将风险大、复杂程度高、实时性不强的业务授权进行集中处理,达到了集中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授权质量和效率,减少了业务主管等核算授权人员的占用。同时,完善系统的操作控制流程,简化授权交易,提供授权额度,为授权人员减轻由于授权方式、授权内容和系统设计原因而产生的业务管理负担。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大力实施,业务流程必将全面得到优化,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网点功能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数据大集中[J].现代商业银行 2005.9

[2]李丹华.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再造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