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景观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51-02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概述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都是一个永恒运动着的整体,我们要从整体与局部、系统与要素、个性与共性、因果联系中找到事物的联系与区别。把握事物间的客观规律,能动的有意识的去改造世界和环境。
第一,自然界的每一个环节的存在都是必要的。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中,都有着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系统,从一根小草到食物链的顶级食肉动物来看,每个环节的对象都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虽然有些看起来像是可有可无的,一旦消失,却会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世界也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一个和谐成熟的生态体系是经过数亿年的进化和淘汰所留存下来的一种稳定的模式。就如城市中的地下水的返还,肥料的再利用等都是一种生态循环的意识体现。
第二,城市的能动性和自发性。自然界有一种自发的组织性和能动的设计的能力,能够自我进行设计、调节与呈现。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其表述为在一个自然中,一个孤立系统,向外的开放程度越低,就会不断的退化;反之,当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和整体时,向外界接受能量、物质、资源和讯息时,自然界中的事物就会不断的进化。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去发展。达尔文的进化论中也提到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告诉我们了自然界的自我选择能力是我们无法去阻挡和改变的。就如当一个花园有园丁来打理的时候,每天都有人对花园里的各种植物花草进行打理,当花园变得无人打理时候,各种杂草就开始疯狂生长,最终花园园丁精心打理修建的花草就会因为被杂草所抢走养料而被自然所淘汰。而这一理论也证明了,整个地球是在一种自发的调节中所维持下来的,而自然的创造性和复杂性也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比如洪水来临之际,如果我们为了阻挡洪水的来临,铸造堤坝把洪水拦截,当洪水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对城市、人民和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洪水,我们应该变堵为疏,让洪水自然而然的疏通流走,才能将损失减到最小。变堵为疏的这种方法就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来进行的,人为的一味地去改造自然界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第三,城市生态边缘系统。边缘是一种在两个或者多个城市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边缘地带中,具有更生动的生产能力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比如,海洋边缘、农田边缘、城市边缘、森林边缘、湖泊边缘以及海陆之交、陆路之交等地方,生物和物种是最为丰富的地方,生产能力极为活跃,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通常在城市规划当中,人们常常会忽略这些边缘地区,没有真正的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反而把边缘带给破坏了,失去了边缘的城市规划就如一个缺少了灵魂的歌者,即使声音再婉转悦耳动听,却也没有感情的真实流露。
第四,物种的丰富性。自然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整体,里面包含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系统,而这些单一的或是有联系的系统构成了整个自然界,因此,自然界里的物种丰富多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自然是任何生物都赖以生存的地方,而生物本身的多样性再加上生物的各种杂交、遗传、变异,创造出了更多的新的物种,又丰富了自然界当中生物的种类。而这种丰富多样性则是生态平衡的基石。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必定要承认自然的物种多样性,而且要利用自然界的多种多样丰富的物种来进行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进行城市的规划。这也是设计者的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只有设计者从内心去真正的认识自然,才能在设计中有所体现。例如,当在做城市规划设计时,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去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尽可能的设立自然保护区,减少城市建设中树木的砍伐与破坏,建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平衡、物种丰富的城市系统,这也是所有城市设计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2 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规划的方法论意义
在城市规划建设与景观规划设计中,生态景观的规划有其自己所特有的特征和性质。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把生态景观的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设计区别开来,应该将其视为设计规划的一个整体。同时,在传统的设计当中,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出现时间较早的设计类型之一,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历史进程的演变,虽然空间上的改变也许不会太大,但在整个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发展来看,生态景观的设计不是一种割裂的、替代式的演变,而是一种对传统设计规划的延续和进步。生态景观设计在当今社会,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在快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日益影响着生活的质量,同时考虑到后辈的生活环境,我们不寒而栗,开始重视起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通常会把一个绿地或者植物区规划为一个专项来对待,而这仅仅只是把这些绿地等作为规划的一小块,把其与整个设计割裂开来,只是在城市规划布局图上的一个装饰功能板块,没有对其作用和功能进行详细的描绘。
城市的生态景观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和环节,而生态景观的设计也不能根据书本上原有的设计来照搬照套,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城市的空间地理位置为基础,结合城市的历史人文沉淀以及城市所要想表达的城市个性来进行创新的设计,选择不同的侧重来经行安排规划。具体方式如下:
第一,找出景观内最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在原有的景观基础上,保留最具历史价值或者最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只有准确的挖掘出景观的巨大价值才能够利用其价值进行再创造,利用合理的运用和设计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无形的价值资产。
第二,要根据城市的功能来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不能因为了景观而设计,不能让景观的规划仅仅是一种景观而不具备实际的作用和价值,要将景观的规划与城市的功能和布局相互融合,将景观作为功能布局的一个促进。
第三,控制好景观的视觉效果。景观的视觉效果是一个景观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景观的视觉效果是第一个体现在公众眼中的表现,公众也是通过所看到的东西去评价景观的设计。因此,必须控制哈景观规划比例以及视觉的效果视廊,合理的比例搭配才能将景观的作用更好的体现在公众眼中。同时还必须要突出重点,细化细节,让景观既有大体的感觉又在细节上精致细腻。
3 结 语
总之,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把生态景观设计更好的融入其中,必须要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际,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才能更快更好的去完成一个城市设计规划。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一个设计的问题,其中要考虑许多因素,作为一个城市规划者,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尊重自然,同时将城市建设向着更有利于人们居住的方向发展迈进,将生态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1-0026-02
1 引言
长期以来,河道主要考虑的是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问题,造成河道断面型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由于对河道坡面采取了封闭的形式,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河道的自净能力因此遭到了破坏;另一方面,各种水生植物难以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水生动物也因此失去了生存空间,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链因坚硬的护坡结构而断裂。同时,由于忽视了对城市河道在社会、环境、经济等各方面价值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河道失去了原有的水边环境,人们少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城市也因此失去了灵性。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水域空间的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就成为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
2 城市河道的作用
2.1 生态走廊
河流是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流动通道,是各种乡土物种的栖息地,在现代景观生态学意义上,河流走廊具有维护大地景观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作用。同时,河滩中的自然岸线、湿地等景观生态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生态脆弱地带和群落类型的代表性样本,如洪泛区、冲击滩涂等,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景观等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潜力[1]。
2.2 休闲通道
河道及滨水区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之一,在考虑河道及滨水区自然承载力的基础上,布置满足不同居民需求的活动设施,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河开放空间。并与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系统形成完整的网络。
2.3 开发热点
在今天,对滨水区及河道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早已超越了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层次,多数城市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良好的河道及滨河景观,能够带动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 基于自然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途径
3.1 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恢复
河道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恢复。对城市河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应坚持“保持河道自然风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开发原则。
(1)河道生态功能的恢复与建设应以城市水系为基础,建立湿地保护区、生态公园或扩大滨水绿地范围,加强完善水系和绿地的联系网络。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提高整个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特别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2)生境的质量和物种的数量都受到廊道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岸植被的宽度至少在30m以上时才能有效发挥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包括降温、过滤、控制水土流失、提高生境多样性的作用;河岸植被在60m的宽度,则可以满足动植物迁移和生存繁衍的需要,并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2]。
3.2 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
(1)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使设计的横断面的复杂化。要造成河岸边坡有陡有缓,能缓则缓;堤线距水面有宽有窄,能宽则宽。在一定长度内,形成水流速度有快有慢,在岸边甚至造成滞流,回流,以便动物的生长和繁殖; 切忌河道截弯取直,避免直线段太长,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因为自然状态的河流不会是笔直的。
(2)生态化护坡。天然河流岸线基本都是蜿蜒的,沿线由天然植被或石块分布或镶嵌在岸边,既降低近岸流速保护了河岸,又稳定了河势;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护自然状态,配合种植适合滨水且根系发达的植物,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料、木材护底,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
(3)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应利用河道绿化带降低挡墙高度、通过设置亲水平台以增加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
(4)对于河道两岸空间充裕的河段,宜建造斜坡防护为主。即采用斜坡植草防护,在天然稳定护岸的基础上,利用斜坡造鱼巢,埋大柳纸、水杨纸等,同时在控制河道岸线外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避免土壤硬化和。
3.3 水体净化及水污染治理
城市河道中水的质量对水域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是对水源的重要危害,而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汇入河道,也会使城市河道中的水质下降。因此,有效截流污水的工程措施是在城市河道改造整治过程中应予考虑的。
3.4 乡土植物选择与生物修复
建立稳定的水滨乡土植物群落并保证其自然演替不受干扰,应成为河道改造和整治的重要内容。除剔除危害性外来物种外,应尽量以乡土植物为骨架建立结构稳定的滨水植物群落,从而得到半自然、近自然和自然形式的景观。乡土植物能体现出明确的地域特色,并对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有重要影响。
3.5 河滨空间营造及亲水景观设计
河岸的亲水设计是河道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利用亲水平台和开敞的滨水空间,不仅可以使城市居民有机会亲水,而且通过趣味性的设计使人们有兴趣亲水[3]。利用河岸植被的覆盖和自然生态要素,不仅创造自然的生态环境,而且满足人们享受自然的要求,在河岸带上利用地形和地势营造植物生长、水流变化、昆虫活动、鱼类洄游、水陆过渡等不同区域景观,实现亲水目的。
4 结语
水是生命的最基本条件,水生态系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而城市河道作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应该成为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绿色休闲场所。经过精心设计的河道以及滨水景观,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且可带来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去分析,重视城市河道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娱乐价值,从而实现城市河道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6):25.
关键词:城镇水系统;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wa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with the environment, water conservancy, social and other benefi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water system was badly damaged by ecology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restricts the water syste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In Mengcheng south of the city center area water system renovation and landscape proje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ade analysis for water system renovatio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repairs the project so a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to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pattern make a scientific arrangement, in order to create rich waterfront landscape zone.
Key words: urban water system;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城市水系景观设计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在水体上游建设橡胶坝或跌水工程,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增加湿地。在满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从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考虑,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创造优美、质朴的郊野景观,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在以前设计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许多对生态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会提高流速,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河道硬化则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在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使其不再能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在降低。
蒙城县城南中心片区水系整治与景观工程包括沟塘整治、绿化景观和水系整治三个部分。沟塘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5746米,清淤7.5万方,土方开挖57.5万方,驳岸总长9737米,混凝土1.6万方,浆砌石3万方。绿化景观工程内容为“三横两纵”即嵇康河、长流河、芦河、横一河、横三河景观、绿化、给排水、照明工程;景观绿化建设面积12.6万平方米。水系整治工程主要是开挖治理横二河、李长沟、长流沟、芦沟、马沟、向阳沟、九里沟、嵇康河等八条大中沟总长14千米,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同时,新建拦蓄水、引排水建筑物17处,从而确保城南新区水流畅通。工程的建设将成为联系蒙城县城南新区景观资源的景观脉络,同时又可以作为开放性的带状城市滨河公园,为市民的休闲、游憩、购物、健身等活动提供场所,做到二者在功能上的兼顾。
1.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理论
1.1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水系视为生态边缘区,将水系沿岸的各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组分联系起来。因此可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边缘效应、景观异质性、尺度理论和整体性原理,对水系景观进行规划。
1.2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通过对原有水系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适合的水系和滨水区生态条件,使规划区域的景观整体功能最优。由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生态环境修复优化原则;历史文化延续和活力原则;场所认知和情感认同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设计,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以人为本、参与共享原则;景观协调优化原则。
1.3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原则
1.3.1空间尺度原则城市景观水系规划属于宏观的整体空间构架及中观的典型空间组合尺度,一般不涉及具体空间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这一小尺度。
1.3.2多样性与异质性原则多样性的景观比单一的景观具有更好的生态功能,异质性景观相应的生态稳定性高。
1.3.3自然优先原则要求设立独立的滨河自然生态发展空间。规划时优先保护景观水系中的自然资源,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滨水空间的原始自然保留地、湿地、坡地、森林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
1.3.4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景观水系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但其自然生态过程往往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驱动以及社会兴趣的影响,规划应按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尊重水系的自然连续特性,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3.5整体优化原则整体优化原则要求把景观水系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而不必局限于局部的优化。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本文以蒙城县城南中心片区水系整治与景观工程规划为研究对象进行论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景观水系现状调查、分析、评价与制图;市域水系总体结构与格局的规划;市域景观格局规划;周边景观规划。
2.蒙城县水系沟通及河道整治现状
图1、蒙城县城区水系图图2、涡南片水系图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 蒙城县城南中心片区水系景观遭到破坏 ,制约了其景观模式的发挥 ,问题表现在:
2.1水系沟通及河道整治现状
2.1.1水系不畅,淤积严重
现状嵇康河、芦沟河道断面狭窄(特别是嵇康河位于鲲鹏西路以北已改为暗沟),且淤积严重,严重影响过水断面。河道调蓄容积下降,局部地区引排水困难,威胁区域除涝安全。不能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
2.1.2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人口的剧增、工业的发展和截污设施配套工程的滞后,致使大量污水排入,现状嵇康河、芦沟河道已经蜕变为臭水沟,水体黑臭,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极大地制约了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
2.1.3河道布局与城市发展不一致
现状河道和水域呈自然分布,不能满足城南中心片区新一轮地区发展要求。
2.1.4河网分布不均匀,横向缺乏沟通
规划范围内以南北向河道为主,缺少东西向河道,不能实现有效沟通,以致在汛期出现排水困难,不能保证防洪保安的要求。
2.1.5河道断面不足,排涝标准低
现状河道断面均偏小(秃尾巴沟河口仅8~10米,长流沟仅5~8米,芦沟近10~12米),且淤塞严重,过流断面已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左右,无法满足20年一遇标准排涝标准。
2.2护坡型式的选择
根据国内外身体护岸的成功经验,在进行护岸设计时,需要考虑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综合沿岸及岸边不同的情况,把握“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总体方针,兼顾如下原则:生态护岸应满足河道功能,首先是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岸在视觉中的“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不同区域和部位的合适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布置建筑物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
考虑到规划范围内建筑物不多,河道均为新开挖河道和拓宽河道,但河道均位于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内,且河道两侧居民生活小区较多,游人有亲水需求。拟采用在蓄水位以上设置亲水平台,在蓄水位以下设置直壁式护岸,其上设置2米宽的亲水步道,蓄水位以上采用植被生态缓坡的方案,增强景观效果,保护水生态环境。该方案将河道生态保养与游人的休闲观光需求自然结合,利用水体中种植植物群落对河水进行生态循环净化,为景观水系提供清洁水源,而且增进了河道的亲水效果,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塑造人性化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在以上述断面作为河道护坡基本断面的基础上,考虑景观需要,通过沿岸木栈道、亲水挑台、下沉式台阶等多种方式提高亲水性。
3.滨水景观工程规划设计
图3、规划范围内河道示意图图4、河道护坡示意图
3.1规划定位
3.1.1功能定位
建成后的嵇康河、长流沟、芦沟滨水景观风貌带应与于蒙城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形成联系蒙城原有景观资源的景观脉络;同时又可以作为开放性的带状城市滨河公园,为市民的休闲、游憩、购物、健身等活动提供场所,做到二者在功能上的兼顾。
3.1.2特色定位
嵇康河:临近城市中轴线稽康路旁,是城市重要的滨水景观带之一,因此将秃尾巴沟景观带定位为城市景观型滨水休闲带。
长流沟、东西向一号沟、二号沟两侧主要为居住用地,其中东西向一号沟、二号沟为联系性的河流,主要起到沟通南北水系的作用,因此将长流沟景观带定位为城市生活休闲型滨水景观带。
芦沟西侧为居住用地,东侧为市场用地,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避免不同用地之间的相互烦扰,因此将芦沟景观带定位为城市生态过渡型滨水休闲带。
3.3重要景观节点与区域
规划方案结合河道两侧绿地现状条件及周边用地性质,在滨河景观体系中设计三条特色和景观带,两个景观型节点和六个休闲型节点,形成河岸沿线的八个视觉焦点和景观亮点。
3.3.1自然景观型节点
该节点油坊和老城区段的中心位置,规划增加几何构图的硬质旱喷泉铺装广场,同时模纹花带构图简洁、色彩明快,庭荫树种采用大规格榉树,形成具有较强标志性效果的滨河景观绿地,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功能与景观的结合,满足行人休憩、活动的需求。节点注重滨河景观的夜景表现,通过地面射灯、绚丽彩灯、大型景观灯柱等照明设施,亮化水景,使之成为滨河景观带中独具特色的夜间景观。
3.3.2休闲型节点
利用现有和规划景点,以休闲观光娱乐为主。以五彩缤纷的花卉为造景主元素,造景植物材料以竹为主,采用高大庭荫树结合景观雕塑小品布置,通过青石汀步穿插在绿地花丛之中,在花带中种植孤植大树,与花卉形成对比,突出花林古木景观特色。油坊河南段临近河道水体,大量种植耐水湿的杉木林,形成以水杉、池杉等为主的亲水植物群落,构成绿化带与喧闹城市之间的绿色屏障,丰富沿河的景观类型,成为晚上游人纳凉休憩的好去处。
4.生态补水工程
4.1河流补给
蒙城县城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阜蒙新河穿城而过,阜蒙新河向东与涡河相通,向西与芡河相通。其中阜蒙新河、北淝河、茨河等河道水质均较好,多在国家标准Ⅲ-Ⅳ类之间。只要蒙城县城内河道形成有效的河网,当城区从阜蒙新河及涡河补水时,城区河网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补水方案如下: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高时,可开启渔场涵节制闸,通过自流利用阜蒙新河进行换水以改善水质;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低时,可关闭阜蒙新河节制闸(九里闸),利用涡河水进行补水。
4.1.1阜蒙新河引水
由于现状阜蒙新河水质优于涡河,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高时,优先采用阜蒙新河水补水。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高时,可开启渔场涵节制闸,阜蒙新河河水自流进入李长河后,进入东西向主沟十里横沟,再向两侧河道进行补水,促进河道水体的流动,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4.1.2涡河引水
当枯水期阜蒙新河水位较低时,可关闭阜蒙新河节制闸(九里闸),同时开启渔场涵节制闸,涡河河水自流进入渔场涵后,沿上述阜蒙新河补水路线对城区河道进行换水。
4.2中水补给
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在紫外消毒池后增加提升泵站并建立较完善的污水回用系统。近期在距离污水处理厂较近的马沟设置补水点,远期在马沟与红旗河交界处增设补水点,有效利用水资源。枯水期,利用处理后的中水进入水系,使内河水位控制在正常蓄水位左右,从而使县城内河流有较好的水体景观。同时城市绿化、道路用水等可直接由内河中取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5.结束语
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城南中心片区的水域面积提高了环境容量,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境。河岸植被和湿地群落将得以大面积的恢复,防止水土流失,整段河道的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效果都将得到空前的加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休闲、观赏的场所,改善市容景观,提升了人文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与环境质量,有力地推动蒙城县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薇,李传奇.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水利学报,2003,(8).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研究
Abstract: the city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effect is strong landscape, its internal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population flow, very active.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erious disorder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urban landscape inflation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shrinking broken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urban morpholog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hot spo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view of urban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ecology connotation, the urban landscape overall planning and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planning design method and wa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urban landscap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学随之迅猛发展,成为时代背景。在这样的生态浪潮激荡下,城市景观结构研究成为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着眼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规划学的脉络而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它引起了对描述、解释和规划景观结构的传统方法的重新思考,也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传统研究和科学交叉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观规划理论原则上的指导,甚至为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分析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引入将地理学家采用的表示空间的“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态学家使用的表示功能的“垂直”方法结合起来。弗曼(1995)对景观的解释是由相互作用的重复出现的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镶嵌组成的异质区域。它具有空间异质性,是实在的地理实体,即包括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系统整体。
景观生态学是1939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提出的,对其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它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由此应运而生的“生态景观”强调重视景观的生态效益、利用绿色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等。
城市景观整体规划特征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的景观,城市主体的研究以城市地域社会为对象,探讨人类活动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总结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城市景观绿化是对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和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城市是其对象与主体。城市景观格局亦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景观组分类型中以高密度的人类活动为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原则;其次,城市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人类有目的的规划、建设、活动的决定性影响;第三,城市景观组分的内涵性重组和外延性扩张行为非常频繁;第四,城市景观组分的镶嵌性分布特征十分突出,相互之间的功能联系一般通过发达交通系统中的能流、物流和人流来实现;最后,城市景观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破碎性,城市景观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变化极快且对人类调控存在高度依赖性,城市功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类活动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生态衰退。另外,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同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与设计原则
李团胜(1998)认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绿色空间体系规划以及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由此总结生态规划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生态的基础资料: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景观的要素、结构、功能,这是做好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拟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最后,提出合理城市规划的原则,对城市空间及景观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城市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规划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实现优化利用。此外,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遵循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结构,相对集中开敞空间,组织和谐的土地利用,保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以绿色生态空间体系建设为中心的保护环境敏感区等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就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进行整合规划,此种整合是在整体和生态设计观念基础上的创造。与柯布西耶“光明城市”的伟大理想不同,整合思想的核心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及改良,此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想不谋而合。
在整合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总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①生态稳定性。即维持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景观的结构功能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②通达性。有效地确保城市生活的方便,各斑块间有廊道共同,交通易于到达。③舒适性。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融合技术与自然于一体的理想环境。④美观性。通过景观规划使景观结构适量有序又富于变化,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并富含文化特征。
五、总结
现代城市景观是文化和自然的载体,它在百年间的历史演进中,承载着民族艺术追求、实用性理念与时尚精神。在突飞猛进的城市设计浪潮,冲击着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的迅速发展,它将对未来全球化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形成和趋势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构建现代城市景观结构生态优化模式,对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改造和重建过程,以及维护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珍 肖笃宁著:《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5年 第2期 维普资讯网。
[2] 苏伟忠 杨英宝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
关键词:生态景观学;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完备,对于当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较强的指导性。景观生态规划可以用于指导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园林景观达到多样化发展目标。
1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影响
1.1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学基本理念,可以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有助于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对于促进城市园林快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优化环境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美化城市,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体系,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长远需要。在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更有优势,可以有效节约设计成本,保证园林景观更好地符合地方环境现实需求,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建设施工难题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实现了园林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2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而且还要符合城市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只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审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才能满足城市绿化内在需求,做到在满足审美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科学分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性标准,有助于加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科学指导。同时,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实现地方绿化元素的有效运用,做到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统筹,更好地发挥地方植物元素的应用价值。另外,在生态学视角下,可以进一步根据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排放的有毒物质情况,发挥园林景观改善环境作用,对于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问题有重要作用。
1.3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应用价值。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了从单一景观向综合性景观设计的转变,可以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征,实现树木的优化配置。首先,现代景观生态学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全球定位技术,收集可以用于园林景观规划的数据,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结构布局问题有重要意义。其次,园林景观规划在生态学的关注下,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设计的转变,园林景观规划更注重垂直结构的植物配置设计,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营建符合长远需要的生态发展模式有重要价值。最后,生态学理论还可用来检测园林景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有利于对园林规划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指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完善设计方案。
2景观生态学指导下园林设计规划原则
2.1自然优先原则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遵循自然优先原则,注重实现自然条件与园林规划的有机结合,在充分保留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发挥园林规划的实际价值。例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从地方自然环境气候与现有园林资源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从地方植物特点与土壤环境特征出发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运用。只有充分尊重地方自然环境,从当地的河流湖泊、山地树木等条件出发,才能更好地发挥现有生态资源的应用价值,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符合生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园林景观植物的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知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实现详细、合理、全面综合的设计目标。
2.2生态协调原则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规划设计应当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做到人的审美需要与园林自然属性的有机结合。强调在满足人们园林使用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与有效性。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规划的多样性目标,能够结合不同的生态知识,满足人对园林景观的多样性需求。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应当注重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只有做到既注重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又注重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在生态学知识的体系下,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完善的园林景观设计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融合发展原则
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整体平衡和满足园林发展持久需求。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保持工业生产、城市交通、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做到在了解城市生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自然景观是由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打造,需要提高各方面资源协调性,使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在生态效益的视角下,运用生态学知识,审视现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漏洞,从而实现各种生态元素的有效融合。
3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美化园林景观
一方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美学设计上,应当结合人们的内在需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美学需要;另一方面,运用理论标准衡量园林景观设计,从园林生态学角度审视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更好地达到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例如,云南倘甸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全面借鉴了生态园林设计规划思想,主要结合转龙镇区位优势,借助转龙镇树木林立和水系纵横的特征,发挥东川红土地资源价值,以大山的情怀和红土的厚重为基本设计理念,重点营造以湿地漫步、休闲水岸为主题的景观设计。以保留原有植物为方法,搭配常绿树种,达到展示纸马古道观景的目标。
3.2优化景观要素
生态学原理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规划应当把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合理利用自然材料的基础上,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质量。首先,应充分了解园林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当维护园林的多样性特征,凸显园林景观的个性,同时,合理运用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元素。其次,将多样性与其它非生物因素有机结合,在重构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满足地方生态系统发展需要。最后,在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在发挥生态效益最大潜能的基础上,使生态环境建设趋于全面合理化。例如,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绿化的有效性,2015年昆明市公布了城市绿线,重点加强了对龟龙湖公园、洛龙公园、入城公园绿化植物的规划保护工作。
3.3完善绿化植物建设
生态学涉及动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观赏学等领域,这些具体的生态学知识都可以用于园林绿化植物建设。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不同生态学原理,全面提高生态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效果,切实发挥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价值。例如,昆明“十三五”时期规划新建74个重点公园,围绕滇池草海环湖湿地、风景林地为设计主线,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现有格局,实现一心、二轴、三环、四横、五纵的综合布局规划思路。以“碧鸡秋色、金马朝辉、滇池夜月”为主题,重点种植常绿开花乔木,从而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