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困难患者其急救的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上呼吸道;梗阻;护理;技巧
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是五官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完全阻塞气道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果断、正确取出异物和健康宣教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院近三年来五官科收治的56例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患者的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6例,儿童39例,成人17例;男41例,女15例,男女比例2.6:1;年龄10月~86岁,平均11.2岁;从开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0min~2h,平均41min;从就诊至处理完毕时间为20 min-3h,平均10.8min;第一次梗阻36例,第二次梗阻13例,三次以上梗阻7次。
1.2 临床资料 全组中异物梗阻部位:位于鼻腔22例,位于咽部16例,位于喉部18例;异物种类:植物类果实13例,玩具类小零部件16例,小件生活用品3例,假牙6例,动物骨骼等食物硬块18例。该组中所有患者均有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的表现,有剧烈呛咳30例,有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者12例,躁动或窒息者8例;简单处理21例,表麻下手术处理12例,在静脉麻醉下处理23例。
1.3 紧急处理 护士遇见该类患者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疏导、缓解紧张气氛,快速清除口腔和咽部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协助患者采取头低侧卧,并同时通知医师,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协助医师手术,需要在麻醉下手术的患者应予以护送入手术室、并协助手术室人员争分夺秒地做好相关抢救和手术工作。
1.4 观察宣教 手术完毕后,需要住院的患者应协助和护送其进入病区,并做好门诊和病区护士交接工作。对于一般门诊处理的患者,应嘱咐其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防喉头水肿、呼吸道损伤等并发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使其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预防再发;交待术后的各种注意事项。
2 结果
全组84例患者经过有效紧急处理、精心护理、密切观察和健康宣教,无1例发生异物下滑、窒息死亡、上呼吸道损伤的病例发生,无1例再次发生上呼吸道异物梗阻病例再次发生和复诊。
3 体会
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是指位于鼻腔和喉之间的外来异物梗阻呼吸道,是五官科需要紧急处理的急诊,特别是咽喉部的异物梗阻。异物一旦进入呼吸槽内,患者出现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可有濒死感,数分钟内即可导致全身缺氧性损害,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有资料证明呼吸道梗阻后10分钟为抢救的白金时间[1]。有时梗阻的异物在就诊途中或不正确的取出过程中,也会下滑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更危险的后果。该病多见于儿童(80.6%),小孩贪玩和好奇心,常会把一些异物放在鼻腔或口腔里玩耍,或者吃东西时说话或哭闹,导致异物误入上呼吸道;发病后患儿常不能配合,常会导致异物逐渐下滑或胀大,危险性增大;其次是老年人的假牙脱落或进食时动物骨骼梗阻。
3.1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要加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锻炼,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适应能力;遇见较危急的病例时要争分夺秒的进行施救。
3.2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断提高护理技巧,加强工作责任心,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2],要求护理人员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充分理解病人心理和做好病人的情绪安抚工作,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信心。
3.3 配合医生处置病人 护士在接诊到此类病人时,应立即暂停手中非急救性工作,简短询问病史、观察患者情况、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头低侧卧、畅通气道适当吸氧、防止异物进一步下滑,同时通知医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做好门诊小手术和抢救所需药械,保证手术能最快、顺利、安全进行;术毕,仔细询问患者的感受,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防喉头水肿或呼吸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五官科护士应加强自身职业素质修养、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护患医患沟通技巧,因急施救、务实工作、团结协作,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对于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患者,绝大多数会取得很好的疗效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胸部创伤;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36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于2010年初正式启动,笔者所在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和省、市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确定了胸心外科、肿瘤科两个病区为这次活动的示范病区。2010年4月以来,胸心外科全体护理人员积极根据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安排,扎实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深入落实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模式、重视服务细节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和措施,使护理服务品质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其工作成效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胸心外科2010年6月-12月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42例,病程1 d~1个月。随机分为优护组和常护组各21例。优护组男16例,女5例,年龄34~72岁,平均42.1岁;常护组男16例,女5例,年龄32~73岁,平均4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优护组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实施优质护理。常护组在普通病房,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实施常规护理。
2 护理措施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优护组采取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2.1 急救护理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医生配合,在现场暂无医生的情况下,护士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补液通道,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如患者有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应用宽胶布固定胸壁,减轻疼痛。如果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现场急救时先用厚敷料覆盖胸壁软化区,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固定,开放性气胸,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加厚敷料封闭伤口,牢固包扎固定。张力性气胸现场急救时,可用一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排气减压。
2.2 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缺氧症状,观察有无气管移位、皮下气肿等。经补充血容量及抗休克处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出现下列征象者,提示胸膜腔有活动性出血:(1)脉搏增快,血压持续下降;(2)输血补液后血压仍无回升或迅速下降;(3)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持续降低;(4)胸腔穿刺抽出血液很快凝固,或因血液凝固抽不出血液,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阴影增大;(5)胸腔闭式引流抽出血量200 ml/h,并持续2~3 h以上。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迅速查明原因,必要时做好开胸止血的准备。
2.3 及更换 胸部创伤患者,若伴有休克,应平卧,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用半卧位,这种使膈肌下降在正常位置,有利于通气及胸腔引流。每1~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避免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及肺不张,但严重胸部创伤不宜翻身者,应卧气垫床。
2.4 呼吸道护理 胸部创伤后,由于疼痛,患者不敢深呼吸和用力咳嗽,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除,通气功能障碍,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1]。所以要鼓励患者咳嗽,定时雾化吸入,进行排痰。
2.5 伤口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净,有无渗血、渗液,伤口有无红肿、溢脓,伤口保持干燥,有渗液或潮湿时及时换药,预防感染。
2.6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部创伤后常出现血气胸,需要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排出胸腔内的积血和积气,使萎陷的肺复张,同时也是观察病情的手段。做此项操作前,应告诉患者引流的用途及其维护的注意事项,准备好物品协助医生立即手术。
2.6.1 确保引流管妥善固定、密闭、通畅,保持适当的。
2.6.2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2.6.3 维持引流通畅,引流管要避免受压,折曲,滑落及堵塞。
2.6.4 适当的胸膜腔负压吸引,对肺段切除,肺断面持续漏气较多或气胸患者,为使气体及时排出,促进肺的复张,胸膜腔可以-15~-10 cm H2O的负压吸引。但对在平静状态下仅有少量气泡溢出且已扩张者,则不宜使用过大的负压,以免影响支气管残端创面的愈合。
2.6.5 维持引流系统密封,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2~3 cm并保持直立位。
2.6.6 预防上行性胸腔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若用水封瓶引流,瓶内应盛无菌液体。保证引流管出口到液面的垂直距离>60 cm,管内液体不可倒流,搬动患者时必须在引流管上方夹管。引流管不得有渗液或血凝块滞留,防止细菌繁殖和上行传播。
2.6.7 胸腔引流管安置48 h后,如(查体及X线胸片证实)肺完全复张,8 h内引流液少于50 ml,无气体排出,患者无呼吸困难,全肺切除者,因无余肺需要复张,患侧胸膜腔要靠胸液填充、机化,大多数患者术后不安置引流管,或根据需要定时夹闭引流管,以保持纵隔中位,即可拔管。拔管后,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要检查引流口密封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2天应更换敷料。
2.7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意外创伤的打击或是对治疗的担心以及对手术的恐惧等,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尽量陪伴或多巡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在做各项检查时,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缓解对治疗的紧张和担心,教会患者自我放松技巧,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广播和看书报等,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缺乏信心的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使其乐意接受治疗。
3 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出院患者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询问其对术前、术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无论是术前、术后护理,优护组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常护组,(P
4 讨论
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2]。在提倡人性化服务的今天,护士要改变旧的服务观念,深入贯彻落实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纠正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变被动为主动,避免被动执行医嘱,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要,充分体现优质护理对患者的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护理工作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3]。
优护组通过精心护理,及时评估患者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的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重视并做好基础护理,使笔者所在科室胸部创伤患者在治疗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4-5]。胸部创伤多为合并伤,病情危急复杂,变化迅速,护理人员应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精心、优质的护理,有利于早期治疗、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姜文军,张丹丹,杨景田.开胸术后肺不张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479-480.
[2] 马丽.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49.
[3] 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62.
[4] 郭燕红.转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4.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保守治疗;对症护理;排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20-01
自发性气胸最常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结核,其次是原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是常见的内科急症,根据突发性胸痛伴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及相应的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诊断,X线或CT检查是确诊依据[1]。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58岁。均有胸痛、胸闷,伴有气急31例,心慌25例,咳嗽30例,发绀16例,胸腔积血积液者60例。单纯性气胸37例,张力性气胸23例; 其发病诱因 :剧烈咳嗽 35例 ,用力提取重物15 例 ,无诱因 10例。
1.2方法:小量气胸卧床休息,去除诱因,吸氧,酌情给予镇静、镇痛药物;支气管痉挛者使用氨茶碱等支气管扩张药;剧烈刺激性干咳可给予可待因。闭合性气胸积气少于该侧胸腔容积的20%时,气体可在2~3 w内自行吸收,不需要排气,但需要动态观察积气量的变化情况。气量较多,肺压缩>20%,症状明显者,或张力性气胸时,需要进行排气治疗。
2护理
2.1一般护理:(1)环境:保持室内安静,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协助病人取卧位舒适。(2)活动与休息:急性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如闭合性,症状较轻,肺压缩小于20%,PaO2>70 mmHg时,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呼吸,胸腔内压力增高活性。血压平稳者取半坐位,有利于呼吸,咳嗽痰和胸腔引流。帮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如果胸管引流翻身时,应注意防止引流管脱落,受压缩。
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速率的氧饱和度,深度和呼吸困难,动脉血气监测等。大量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时,可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如病人表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发绀、冷汗、心律失常、甚至休克,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2.3用药物护理:疼痛剧烈时,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止痛药,及时的评价是可能的不良反应及镇痛效果,及时通知医生联系有效地处理[2]。刺激性咳嗽剧烈时,痰液黏稠且多者或慢性呼吸衰竭伴二氧化碳潴留者,禁用可待因等中枢性镇咳药,防止咳嗽反射受抑制,排痰不畅造成感染,甚至呼吸抑制,发生窒息。
2.4对症护理
2.4.1吸氧:根据患者缺氧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吸氧方式和吸入氧流量,给予鼻导管或鼻塞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5 L/min,保证患者 SaO2>90%。吸氧可加快胸腔内气体的吸收,减少肺活动度,促使胸膜裂口愈合。若有纵隔气肿,可给予高浓度吸氧,增加纵隔内氧浓度,有利于促进胸膜腔内气体的吸收。
2.4.2胸痛的护理:与患者共同分析胸痛发生的诱因,教会患者床上活动的方法,如改变或活动时,用手固定好胸腔引流管,避免其移动而刺激胸膜,引起疼痛。也可用枕头或手护住胸部及引流管,避免因深呼吸、咳嗽或活动而引起胸廓扩张,胸膜受牵拉,导致胸痛[3]。教会患者自我放松技巧,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听广播或看书、看报,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必要时使用镇静药,使患者放松,提高痛阈,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2.5排气护理
2.5.1紧急排气减压:张力性气胸患者病情危急,必须尽快排气。紧急情况下立即将消毒粗针头从患侧肋间插入胸膜腔,使胸腔内高压气体得以排出,以达到暂时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亦可用一粗注射针,在其尾部扎上橡皮指套,指套末端剪一小裂缝,插入气胸腔作临时简易排气,使高压气体从小裂缝排出,待胸腔内压减至负压时,套囊即自行塌陷,小裂缝关闭,外界空气不能进入胸膜腔。
2.5.2胸腔穿刺排气:闭合性小量气胸气胸,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尚好,抽气可加速肺复张,快速缓解症状。通常选择患侧胸部锁骨中线第2肋间为穿刺点,局限性气胸穿刺部位选择相应的气胸。消毒皮肤用气胸针或细导管直接穿刺入胸腔,注射器或气胸抽压,直到呼吸困难缓解的患者。排气量不应超过1000毫升,每日或隔日抽1次,其余大部分直到肺复张,气为其自吸收。
2.5.3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术后尽量保持半卧位,引流管及引流瓶放置位置低于胸腔水平面60~100cm,不宜过短或过长。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管道受压、扭转;观察水封瓶内水封管的水柱波动,正常水柱波动为4~6cm,如出现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的早期症状,首先应考虑引流竹是否阻塞;鼓励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日帮助患者起坐及变换,病情允许时可扶其下床走动,以促进肺膨胀。保持引流充分通畅,一旦发生堵管,切忌用生理盐水等冲洗,以防逆行感染,必要时可考虑更换引流管;严格无菌操作以预防感染:每日更换引流瓶,记录24h引流量,记录引流液性质、颜色和量的变化;特别注意单位时间内引出液的量,如引流液200ml/h,连续3次,应引起重视,报告医生。水封瓶要固定完好,防止管道脱落,如更换引流瓶内液体时,要应用双道止血钳,防止密闭系统漏气;开放引流管前,检查水封瓶是否密闭[4]。长期带管者,需定时以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并更换敷料,以防切口感染;定期胸部X线摄片,了解肺膨胀和胸膜腔积液情况。
2.6心理护理:呼叫器放在病人易取之处,听到呼叫立即应答。病人在严重呼吸困难期间护士应尽量在床旁陪伴,允许病人提问和表达恐惧心理。做各项检查、操作前向病人作好解释,告诉病人采取的治疗措施将是有效的,如抽气后呼吸困难可缓解,气胸可治愈;解释疼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的原因,从而消除病人对疾病及治疗紧张、担心的心理,帮助病人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减轻焦虑,促进有效通气。
3健康教育
预防指导指导患者积极治疗肺组织基础疾病,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戒烟,以预防气胸复发。指导患者识别气胸复发的征象,如突发性胸痛、胸闷、气急,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府 军,朱元钰.现代呼吸病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735.
[2]王秀玲.青年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8):123124.
[关键词] 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培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a)-158-02
神经外科是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患者具有明显的急、危、重等特点[1],因此要求神经外科的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应急能力。临床上护士的应急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的病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具有较为熟练的护理技巧,可以对危重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低年资护士主要是指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下,时间短、经验相对欠缺的护理人员[2]。由于神经外科具有特殊性,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抢救质量,2009年8月~2010年8月对本院神经外科24名工作不足5年的护士的急救能力进行评估,并针对不足之处采取措施进行培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外科有低年资护士24名,年龄18~24岁,平均23.8岁。其中本科2名(8%)、大专6名(25%)、中专16名(67%)。
1.2 培训目标
①提高低年资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掌握急救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脑疝、高血压危象、抽搐发作、休克、昏迷、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等。②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地协助医生进行有效的急救。③从护士操作的规范速度、抢救的程式化、主动配合能力、急救物品的正确使用率、个人在急救过程情绪控制能力等方面入手,使护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3 培训方法
1.3.1 培训时间
理论、技能配合进行,培训总学时42学时,每周3次,每次2学时,共7次。
1.3.2 培训内容
1.3.2.1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根据神经外科的特殊性,对低年资护士的理论培训包括:神经外科解剖学、病理学、专科常用急救药药理;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值及分析。
1.3.2.2 急救技能培训抢救技能的培训如:气管插管配合、徒手心肺复苏、亚低温治疗、吸痰、人工呼吸等。急救医疗器械的使用培训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急救护理流程培训,如脑疝、高血压危象、抽搐发作、休克、窒息的急救流程。在救治的过程中,低年资的护士由于心理素质差会导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让低年资护士保持一种紧张感,使其在面对神经外科急救时可以保持一种高敏的反应状态。
1.3.2.3 低年资护士的综合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的培训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比较繁琐、体力支出较大、压力很大,所以这就要求护士具有一定的综合思考能力。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来合理的安排自身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时间和体力的浪费,造成自身压力过大等。在工作过程中也要注重加强护士长、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之间沟通、护患沟通,三者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3]。在对低年资的护士的工作中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让他们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与此同时也会大大的提高护患之间的交流质量,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3 培训方式
1.3.3.1 课堂讲授由本科学历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护士讲授神经外科解剖学、病理学、专科常用急救药药理;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值及分析。由本科学历的心理治疗师向护士传授沟通技巧、压力的应对。
1.3.3.2 情景模拟由本科学历的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护师示教急救技能、流程及仪器的使用。以假设急重症情况,引导护士进行模拟的抢救配合和处理。以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颅脑损伤为例,由2名护士配合,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在颅脑损伤合并出现呼吸道阻塞情况下,及时进行吸痰、吸氧、气管插管配合,并全程录像,操作完毕观看录像,由示教老师点评,发现问题重新练习,直至示教老师满意为止[4]。
1.3.3.3 临床实践培训将接受培训的低年资护士分批调入重症监护病房、麻醉科、心电图室、儿科,将急救技能作为培训重点,由该科的高年资护士进行临床指导、培训、考核,包括:吸痰、呼吸机使用、徒手心肺复苏、降温机使用、监护仪、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等。理论结合实践,以这种方式对护士的观察力、综合思考能力、护理技术进行培训。在急救过程中提高与患者家属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对病情综合分析能力。每例急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结束后,与年资较高的护士进行交流,并获得更多的急救相关体会、总结护理重点。
1.4 评价标准
通过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评分,其中理论考核<85分为不及格、85~89分为合格、>90分且≤95分为良好、>95分为优秀。实践技能考核≥90分为合格,通过在临床实践中考核,如果无实例,则进行情景模拟考核。
2 结果
2.1考核前后情况对比
通过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在培训后的24个月内对神经外科患者急救过程中的措施评价、患者痊愈后评价,救治成功率等进行分析,与培训前比较见表1。
2.2 护士对培训的反馈
22名护士对培训表示满意,认为培训内容较全面、实用,提高了自身的急救能力;2名护士认为满意度一般,提示培训时间仓促,内容难以消化。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应适当增加学时,保证培训效果。
3 体会
神经外科患者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危重、变化快,如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脊髓疾病以及神经外科手术后产生不良反应等,因此对神经外科的护理人员要求也就相对的较高[5]。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病患的抢救质量,使急救工作更加细致化、专业化,对低年资护士要不断的进行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目前,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培训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所以在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过程中既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还应注重其思考能力及心理健康等因素。通过相应的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对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能力、急救措施应用能力,有效地提高救治质量。与此同时在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的帮助下使其身心得到一定呵护,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间接的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达到护患之间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汤兰.神经外科护士急救护理思维的培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6(7):625-626.
[2]李春玉,李玉肖,李瑛.低年资护士医嘱处理情况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1):13.
[3]阳世伟,庄小珍.护士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41-42.
[4]岳静玲,刘云东.情景模拟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0, 15(3):177.
[5]左磊.神经外科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67-69.
中间综合征(IMS)是一种不同于胆碱能危象所致呼吸衰竭与“反跳”的,以周围性呼吸衰竭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它发生于中毒症状缓解后的恢复期,易误诊为反跳,病死率很高。患者以呼吸机麻痹为主,未及时救治,极易导致死亡[1]。本院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IMS的患者36例,早起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和及时正确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男12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中敌敌畏5例,敌百虫3例,甲胺磷16例,氧化乐果6例,辛硫磷6例;服毒量60 ml~460 ml,平均65 ml。
1.2 临床表现 36例入院时均有明显的胆碱能危象,经洗胃,静脉应用足量阿托品,解磷定,甘露醇,呋塞米等综合治疗后意识转清,胆碱能危象消失,达阿托品化后,给予阿托品,解磷定等维持治疗。36例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27天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抬头无力,吞咽困难和呛咳。
1.3 治疗措施 继阿托品,解磷定等综合治疗外,本组36例患者均早起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以呼吸肌无力或同时出现另一组肌无力证据时,给予面罩持续或间歇辅助通气,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即刻行气管插管,通气模式为自主呼吸的采用间歇指令通气,无自主呼吸的采用间歇正压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3~4 d,平均8.2 d,其中3例患者做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
1.4 转归36例IMS中存活27例(75%),死亡9例(19.4%),放弃治疗2例(5.6%)。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呼吸肌早期危象。IMS的呼吸肌麻痹多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发生,故首先要克服胆碱能危象消失后患者就安全的麻痹思想。重点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及面色、皮肤、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当患者出现乏力、持物困难、吞咽及发声障碍、胸闷、气憋、呼吸频率改变,呼吸时胸廓活动度减弱,口唇发紫,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提示是IMS早期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机、吸痰器及急救物品。
2.2 呼吸机参数和生命指征监测。机械通气是抢救IMS的有效手段。机械通气时,应重点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氧浓度,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定时监测血气分析,为临床调整呼吸机提供依据。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和有无紫绀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待呼吸肌无力症状好转,尽早脱机,避免呼吸机依赖,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对呼吸机管道,应坚持每日或隔日更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阿托品的应用和人工气道的建立。气道黏膜干燥,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易形成痰痂,阻塞气道致肺部感染,因此气道湿化尤重要。采取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 mg作为气道湿化液,每1~2 h一次,于吸痰前插入气管导管内,刺激患者咳嗽,充分吸痰,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3 min,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为防止痰液干燥生痂堵塞支气管,应每2~4 h翻身扣背一次。
2.4 及时准确的用药 解磷定是治疗IMS呼吸肌主要药物。在人工机械通气的条件下早期给予安全范围内大剂量的解磷定,可以充分发挥其对外周呼吸肌生理对抗作用,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短时间内,用量过大,注射过快,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2]。临床护士在治疗给药过程中,不但要及时准确的给药,还要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医疗信息。
2.5 心理护理IMS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由于沟通障碍,活动受限,躯体痛苦,信息缺乏以及人机对抗因素,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及时开导患者,教会患者运用手势,点头,书写,眼神等非语言沟通技巧,使患者能有效的与我们沟通,协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是IMS患者抢救成功的基础。对患者细心照料,耐心疏导,真诚的关怀,提高他们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家人参与护理患者,促进斌人与家属朋友之间的关系,使患者感到家庭与社会的温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