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金融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商业银行;碳金融;开展
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在2012年以前不用承担节能减排的义务。也就是说在我国减少的温室气体量,都可以根据《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变为对应的有价商品,再向发达国家进行销售。因此,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供应商。根据测算,到2012年末,我国通过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就可以达到数十亿美元。CDM节能减排项目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在发达国家里,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而在我国,减排的成本可降低到20美元/吨碳。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价,使许多发达国家的相关企业积极进入我国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合作。根据公开数据,在CDM一级市场的卖方市场上,中国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如图1所示,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委员会成功注册的CDM项目逐年增加。在2005―2008年期间,中国占所有签约CDM交易额的66%;而在2008年中,中国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4%,远远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截至2010年9月8日,全球注册CDM项目总数2363个,其中来自中国的为938个,占39.7%,注册项目年度减排量已经达到了19002万吨,占到全球经核准的碳排放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的58.9%。项目预期减排量占全球项目预期减排量的60.8%(详见表1)。
二、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
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对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发展表示青睐,并且积极开发我国的碳金融业务。2004年摩根士丹利率先进入了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项目,并且在2006年承诺将在5年内投资30亿美元,用来扩大二氧化碳排放额度业务。目前,摩根士丹利已经拥有我国8个大型的减排项目。而当前我国最大的碳交易项目,辽阳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减排项目,则被美国高盛集团和加拿大的纳德资产管理公司获得,目前高盛集团在我国已经拥有了黑龙江建龙富余煤气发电等9个发电项目。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积极准备和应对,不断进行自身业务上的完善,并且持续开展和创新碳金融交易业务。兴业银行是我国国内第一个试水碳金融的银行,2006年8月份,兴业银行与世界金融公司联合一起,根据我国在减排技术运用和低碳经济融资的需求,在我国国内推出第一个节能减排项目,研发出了绿色贷款业务。到2010年末,兴业银行在北京、上海、辽宁、山西、黑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开通了节能减排项目的绿色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79笔,共投放贷款达17多亿人民币,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89.35万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62.3万吨。
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也纷纷试水碳金融业务,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2007年7月份,上海浦发银行第一笔中国CDM项目财务顾问获得成功,浦发银行以财务顾问方式给陕西省的装机容量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带来了每年约170万欧元的碳销售收入;2007年8月份,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聚财宝飞越计划2007年6月号(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为12个月,到期的年化收益率为7.35%;2008年8月份,中油资产管理公司与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共同出资建立了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其中中油资产管理公司出资比例为53%,该交易所是我国国内第一家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机构;2009年8月份,天平车险以27.76万人民的价格购买得到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成为我国国内第一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国内企业。
国家开发银行依托贷款客户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积极开发包括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在内的碳排放权交易项目,努力为客户提供从项目融资到减排额二级市场交易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并于2009年11月率先完成国内商业银行第一笔碳排放交易咨询服务,累计促成383.3万吨CO2交易当量。
三、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渠道,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碳金融业务给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业务的开拓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在循环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投资机会也不断增加。碳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中间业务,银行开展此类业务,必将会得到直接和间接(包括与碳金融业务相关的储蓄业务、信贷业务、银行理财等)的银行中间业务收益,从而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有利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加快信贷结构转型
当前,我国的信贷方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实体经济上,呈现出信贷投放过于集中,信贷高杠杆率过大的问题,存在着巨大的信贷风险,一旦政策有所转变,资金链断裂,将会带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而碳金融业务和相关的融资信贷业务是以《京都议定书》为根据,国内商业银行做的是一种“只赚不赔的买卖”,只要国内有交易,到国外肯定要有人购买,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却没有大的威胁,因此,积极开办碳金融业务将进一步有效控制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助于信贷结构转型,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与国际银行业的合作,对商业银行的品牌建设有很大帮助
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碳金融业务还是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一个弱项,开展相关业务在我国国内商业银行还会受到不少因素的制约,而国外银行业碳金融业务发展较为发达。因此,加强与国外其他银行的合作与联系,将成为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有效途径和抓手,对增强碳金融产品的内外品牌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思考与路径
当前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经济实力雄厚,控制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相继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排头兵。因此,面对碳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商业银行也应该对此充分重视、蓄势待发、积极参与、加快研发,从而牢牢把握碳金融业务这块“大蛋糕”。
(一)建立碳金融管理部门,规划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之前,首先要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的碳金融管理部门,主要从事碳金融业务的研发与推广,开发相关的碳金融业务产品。一是要以CDM咨询收入为主,将其作为进入碳金融业务的突破口,从而进一步加快CDM项目业务的开展;二是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和客源优势,为客户制定适合其发展的CDM项目,并作为重点目标客户进行培养;三是积极调动相关人员开展CDM项目设计、立项、注册、检查、CER签发等工作。
(二)创建“CER外币收入绿色账户”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构建或待构建CDM项目必须在国内的商业银行建立一个外币基本账户,用于CDM项目的资验与外汇结售汇使用,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这个外币账户创建成一个CER外币收入的“绿色账户”,对客户实行“一站式”服务,从而用来提高相关业务的数量,赚取更多的业务收入。
(三)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参与国内外碳市场建设
国内商业银行应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如积极参与世界气候环境大会确定的基金项目,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相关基金的策划和管理工作,要从基金的顾问与管理业务入手,迅速扩展业务范围。
(四)创新碳金融交易业务产品
目前,碳交易市场从全球来看依然处于发展初期。碳交易市场的流动能力不高,碳金融交易的业务产品不多且质量不高。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大力创新国内外碳金融交易的业务产品,提高产品的盈利水平和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快国内碳交易市场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一体化进程。
(五)为CDM项目开发提供信用增级服务
CDM交易类似于金融衍生工具里的远期交易,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人们对其发展前景仍然心存疑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服务机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为项目提供信用增级服务,为CER提供担保,将会进一步促进碳金融交易市场的稳定发展。
五、结语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具备十分远大的市场前景和拓展空间,不过目前各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尚不太成熟。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提升发展碳金融业务重要性的认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克服不足,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中充分重视业务的创新和风险的识别、防范与控制,积极研究国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转化到自身的业务操作上来,更好更科学地做好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敬伟,王宏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青年课题版[Z].2010(6).
[2]刘佳.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探研[J].金融经济,2010(5).
[3]张龙清.碳金融与商业银行[J].武汉金融,2010(5).
[4]马骁.发展碳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大有可为[N].金融时报,2010(1).
[5]吴玉宇.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10).
[6]王元龙,田野.碳金融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应对[J].中国科技投资,2009(7).
[7]王留之,宋阳.略论我国碳交易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J].现代财经,2009(6).
【关键词】碳金融 工具创新 探析
一、我国碳金融工具创新成果
根据熊彼得的创新理论,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主要的碳金融工具创新成果可以根据项目类、产品类、业务类和政策类进行分类。
(一)项目类创新——CDM 远期交易项目
2005年6月,中国首个CDM项目——辉腾锡勒发电场项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注册成功后,在经历了短期的经验累积后迅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 年 4月1日,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的清洁发展项目(CDM)为2947个,中国为1 296个,占 43.98%;而截至2012年3月15日,我国已有752个CDM项目共获得529824780吨CERs签发,占东道国CDM项目签发总量的59.76%,如图1所示。
(二)产品类创新——碳能效融资和碳结构类理财产品
我国碳能效融资已开始起步,2006年5月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国际金融公司开展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合作的首家中资银行。截至2008年2月能效融资二期合作协议签订时,能效融资一期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碳结构类理财工具也有了突破成绩,2007年8月,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和美元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为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价格。两款产品于2008年9月2日到期,分别录得7.4%和14.1%的较高收益,并再次推出同类产品。
(三)业务类创新——碳基金和碳信托
中国现阶段主要的碳基金有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浙商诺海低碳基金、新能源低碳基金。其中,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2006 年成立,2010年10月已达110亿元的规模;中国绿色碳基金2007年7月成立以来,已先后在北京、河北、内蒙古等 15 个省( 区、市) 实施造林项目 100 多万亩。我国的碳信托业务也开始起航,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成立了低碳财富循环能源一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11年11月,英国碳信托标准公司与中国CTI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CTI华测将根据碳信托的标准为中国企业提供审核及认证服务。
二、我国碳金融工具创新的SWOT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 SWOT分析
1.内部优势
1)创新需求迫切
碳金融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现阶段国内金融机构对碳交易介入较少,参与碳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也正在这些方面积极努力以从根本上跟进国际碳金融发展的步伐,如一些银行已经开始积极借鉴国外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经验,纷纷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银行业务,故我国现阶段在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同时也会同时产生对碳金融工具创新的迫切需求,以加大碳金融发展的步伐。
2)创新潜力巨大
我国正处在碳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碳金融的各方面工作都会逐渐进入正轨并积极发展起来,对于其中的碳金融工具创新也是同样的,我国可供碳金融发展的领域广泛,开拓程度较大,在碳金融工具创新这块更是拥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2.内部劣势
1)对碳金融的认识程度低
我国现阶段的碳金融业务和投资活动常是墨守成规,不愿甚至不敢去探索更好更有效率的碳金融应用工具。现有的碳金融市场还缺乏碳排放的二级市场及相应的金融衍生品和保险业务等金融手段的支撑,这在很大程度进一步加大了人们进行新型碳金融工具应用的风险,阻碍了我国碳金融工具的创新积极性。
2)创新浅尝辄止,深度不够
尽管我国已积极投身于碳金融的大力发展中,特别是商业银行,但对比欧洲、美国,国内银行对碳金融的参与还仅仅是碳金融业务的初级信贷阶段,不论是碳金融二级市场的建设、碳金融投资力度、在国际社会的参与程度,我们离全球碳金融的发展速度都存在差异。我国对碳金融工具的创新还仅仅停留在初级的衍生扩展阶段,而没有达到真正质量上的高度。
3.外部机遇
1)全球碳金融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碳金融工具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据世界银行统计,自2005年起,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交易标的的交易总金额从101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26315亿美元,四年时间增长了约120倍,交易量也由2005年的1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迅速攀升至481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而由世界银行管理下的碳基金和设施也由2000年的1.4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3.88亿美元,具体如下图2所示。由此可见,随着低碳经济发展和碳交易活动更加活跃,碳金融必将成为未来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因素。
2)国际社会对碳金融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基于人类应对气候的责任和各国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双重目的,各国围绕碳排放权展开了竞争,形成了区域性和多层次化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例如,欧盟排放权交易计划形成的多国区域合作市场,加拿大、日本、印度等国家级的排放交易体系,美国和澳大利亚正在积极发展的州级排放交易体系等。其中,欧盟宣布无论国际谈判的结果如何,都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减排20%,并通过率先进行政策与技术创新,主导国际碳金融市场;日本政府为了达到低碳目标,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和长远计划,调整工业结构,鼓励节能技术,并提倡碳金融的私人投资,同时设立多项相关的文件和法案。
4.外部威胁
关键词:工商银行 县域机构 金融生态环境 社会责任 草根金融 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13-02
一、引言
为了实现建设全球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的银行的发展愿景,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和同业竞争加剧等外部挑战,工商银行制定了“2005―2014年十年发展战略纲要”,决定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施经营模式与经营结构的战略转型,即对工商银行的发展方式、增长模式和经营结构实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包括实行资产结构、收益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网络布局与营销渠道、员工知识与技能结构等的战略转型。通过实行经营方式和增长模式的战略转型,逐步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质量效益为主,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化,兼顾社会、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经营方式和经营结构集约化、综合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把工商银行建设成为一家治理优良、资本充足、内控严密、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富有价值与影响力的、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世界一流的国际金融服务机构。
二、县域金融市场服务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逐步完善,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推进,但由于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使得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着机构单一、基础薄弱以及农村金融服务边缘化等诸多问题。一方面,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的消费性金融需求几乎不可能再从正规金融体系中获得满足,农业生产性金融需求也有了十分苛刻的贷款条件,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性金融需求也缺乏来自于大银行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为辅助的农村金融体系,实际运行上缺少层次性,矛盾冲突多,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不能满足农村日益提高的金融需求。尽管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一半以上用于县域以下农业贷款,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的信用规模比国有商业银行小得多,而且从其目前的实力及其农贷安排的比重来看,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仍然十分有限。没有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只依靠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提供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这样就制约了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此外,农村金融工具主要以短期小额贷款为主,结算手段落后,也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向“三农”开放,发展“城市草根金融”的建议
工商银行作为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探寻新的效益增长点的突破口在哪里?这里作一个形象的比喻:突破“工”字,向“土”拓展。也就是说,工商银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吃螃蟹”、“涉深水”,在推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改革进程中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1.以银行卡业务的全“覆盖”为抓手。工商银行“2005―2014年十年发展战略纲要”中关于“实行网络布局与营销渠道的战略转型”的内涵就包括: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四大渠道的发展,增强其对物理网点的替代效应。电子银行作为一种以现代信息网络银行为依托的银行运营模式,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服务领域,而且是引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良好平台。从国内外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看,均远远超过了银行柜面传统结算、收付业务量的增长速度。当前,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发展潜力巨大,服务创新无穷。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本土拥有数量庞大的客户群,需要满足那么多的金融需求。我国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电子银行的普及带来了可能,如网上银行通过因特网,电话银行通过公共电话网络,手机银行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均可以实现除现金以外的资金收付,也就是说,电子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除现金以外的全方位的离柜金融服务。而这些营销渠道的业务拓展,都是以银行卡为介质、以电子银行(网络)为媒介的。截至2010年末,工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位居国内同业首位,为全球第四大发卡银行。为此,以工商银行目前成熟、领先的银行卡和电子银行业务领域技术,更应积极服务于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使广大的农村居民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接触现代金融服务,使用先进金融产品,享受“身边的银行”“随身的银行”便利,提高生活品质。
2.融资“输血”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工商银行进军农村市场,要定位于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潜力市场和中高端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金融产品创新一定要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找到适合银行本身而又惠农的金融服务模式。
(1)探索“金融协管村”模式,试行农户小额贷款的协管。任何时候,客户最关心的是如何能在最快时间、以最简便的手续、最少的成本拿到贷款。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分散、小额的特点,农户信息不易采集,信贷评估难以量化、贷后管理任务繁重等是银行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事实。实际操作上,可探索与当地村委签订协管“承诺书”,使其成为协管村的模式。就是说,协管村负责向银行集中推荐贷款农户,并协助银行进行贷后管理、催收等工作。变“钓鱼”为“网鱼”的集群式融资模式,对工行来说,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降低了贷款风险;对农户来说,也满足了他们短、频、快、急的资金需求。
(2)大力支持涉农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在人们的传统惯性思维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农村小微企业防风险能力弱、管理不规范、可抵押物少,而这又绝对是融资的瓶颈。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为弥补渠道缺陷,工商银行可探索设立村镇金融服务网的模式,尝试寻求同业联盟进行“柜面通”合作,创立新型机制,为新农村的批发和中高端市场提供服务,积极履行金融主体的职能作用,支持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予以全力支持。由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致富对国家整体战略意义重大,因此,在涉农企业资金需求上,工行参与的服务网要积极支持涉农企业、扶持农村种养植大户的发展壮大,强力支持涉农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让工行先进金融进村入户。要注重抓好涉农企业调查,掌握工作信息,尤其是对规模以上涉农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因为这类企业安置了当地的主要剩余农村劳动力,对当地的主要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支持这类企业辐射作用大,是党和政府及农民群众热切盼望的事。二是发挥优势,及时服务。要把解决县域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作为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在坚守风险底线的前提下,确保对小微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放。要发挥工行先进金融服务优势、网络优势、品牌优势、金融产品优势,热情为当地农村客户服务;坚持送知识、金融服务下乡镇、进农户,热心服务农村客户。
四、拓展农村金融市场必须严控风险
在积极服务“三农”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工商银行除响应国家号召担当社会责任外,还应着重把握好降低资本消耗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把防范风险作为经营工作的生命线,通过创新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确保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在服务定位上严把客户和项目筛选关口。对农村市场的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拓展。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当然不能缩手缩脚,但在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领域里“全面开花”也是不现实的,而应当将市场拓展定位于集中力量争取新农村的潜力市场与中高端个人客户上,并以此开展对可能风险的防控。二是从规范经营入手,强化制度执行力。要创新客户的筛选方法,制定客户准入标准,从客户选择源头上降低风险;要扩大风险控制力量,整合外部资源,协力解决客户经营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以风险可控为前提,把握好业务发展节奏,形成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局面。三是加强金融法制宣传,营造有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广泛利用新农村建设宣传的有利时机,大幅度、大范围开展金融法制意识、社会诚信意识和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农村地区居民和企业会用、善用、用好金融产品,切实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和守信水平。同时,要利用村民自治,提高金融惠农的有效性;利用熟人网络,打破信息不对称;利用道德和制度约束,降低信贷风险。
五、期待工商银行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获得大发展
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工商银行金融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市场和资源。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展望未来,工行将紧紧扭住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体制机制的突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努力开创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企业的新局面。”目前,工商银行拥有遍布全国绝大部分县域的基层机构和营业网点,又具有国内其他金融机构无与伦比的资金、产品、结算、服务等优势,近年来在全球最大银行的利润率、核心资本等排序上均名列榜首。为此,更应风物长宜放眼量。现在,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需求大,农村市场前景广阔,更有大市场。所以要继续完善以人为本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认真研究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市场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大力推广银行卡、电子银行、网络融资等低碳环保的绿色金融服务方式,努力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聂伟柱.农村地区银行卡渗透率不足10%.第一财经日报,2012.2.17
2.叶松.探密“金融协管村”.金融时报,2012.1.19
3.中国工商银行.2005-2014年10年发展战略纲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信用社;影响;启示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历史数据,并创新性地开展金融业务,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并形成新的领域。从本质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一种直接融资模式,与传统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模式相区别,同时较一般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又具有信息较为对称、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领域,能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的等金融活动。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金融服务对象的普惠化。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往往忽略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农民、城镇贫困人口、小微企业等,虽然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与大型商业银行有所区别,但在筛选客户时,也会重点关注客户的经济收入、信用状况等条件,该类群体或因经济收入低、抵押资产匮乏、信用状况欠佳等原因,其金融服务被边缘化,该类群体多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丰富的历史客户交易数据、强大的数据检索与处理能力构建了普惠金融式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P2P,即人人贷等替代传统贷款业务,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以个人的投融资模式进行金融交易。
2交易信息的相对对称。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个人信用条件的调查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因此造成了资金供需双方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凭借交易网络、社交网络等搜集大量的交易数据,从而能够全面得知一个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状况,即互联网的用户聚合和高速传播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3金融服务的去中介化。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下,由于资金供需双方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需要金融中介参与到金融交易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需双方可凭借互联网的大数据搜集与处理平台,轻松获取交易对手的财力与信用状况,从而实现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的完全自动化,使得直接投、融资成为可靠、安全的投、融资方式。
二、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市场地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时代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农村信用社作为根植广大农村地区的垄断性金融中介机构,信用社长期以来居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核心地位。然而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互联网金融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符合金融市场改革的趋势,将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肯定与认可。其次,互联网金融符合普惠金融的要求,其发展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金融模式,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互联网金融推出的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如余额宝、现金宝等具有收益率高、流动性强等特点深得投资者的偏爱。再次,互联网金融企业支付业务的发展,使得农村信用社的支付业务处于边缘化。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的支付业务、通融资业务等都与农村信用社形成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动摇了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
(二)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负债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货币基金等产品分流了传统银行活期存款。首先,以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为例,在推出市场不到一个月内即实现突破百亿元的资金规模,呈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动力。其引发的聚集效应和蝴蝶效应,使得诸如活期宝、现金宝、挖财APP理财和新浪微银行等各类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纷纷上线,形成与农村信用社活期存款的抢夺大战,动摇了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负债业务稳定增长的局面。其次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深得年轻人的认可,具有较高的忠诚度。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能够实现客户的随时支取的同时,提供较高的收益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产品相对单一的农村信用社冲击力更大,影响更为深远。
(三)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支付功能边缘化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首先,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家与客户的支付由互联网企业完成,实现了支付的便捷、高效且成本更低,深得广大客户的喜好。其次,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实现客户的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全方位的支付方案。这也与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产品少形成鲜明对比。
(四)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科技支撑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也是金融创新的过程。农村信用社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有赖于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金融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程度,影响到客户对金融机构机构、对服务渠道的选择。在互联网金融广泛发展的今天,各家银行也相继推出不同的存款产品设计类型和相关服务举措,以期在与互联网金融PK中,赢得市场主动,相比大银行,农村信用社这样的小银行在存款产品设计和差别化定价等金融创新的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劣势,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和方便的结算渠道,这就应加大农村信用社科技建设投入。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农村信用社的应对之策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对农村信用社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蕴含前所未有的市场前景。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的金融秩序进行洗牌,农村信用社应牢固把握这一时机,一方面继续深耕市场,保持原有客户群的稳定,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业务创新,探索性地开展金融电商业务员,综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一)深耕市场,细分客户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必须准确进行客户市场定位和结构调整。农商行在规模、产品、实力、人才、科技以及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弱势,应尽量避开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大中型银行的正面交锋,实施错位竞争策略。农村信用社应发挥自身决策链短,立足县域的优势,深耕现有客户群,发挥自身特色,坚定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的市场定位,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客户群,优化对这一目标客户群体的服务,进一步增强客户的黏性,把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切入到客户的各种生活场景中。
(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实现双方利益的互赢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农村信用社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的可能。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农村信用社应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共同开发打造更加人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首先,共享客户资源与客户信息。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过多年经营,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交易信息,而农村信用社则与社会各行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两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其次,联合打造中小企业融资网络平台。中小企业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商积累的大量信用数据,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积极开发新的客户群,提升信用社经营效益。
(三)加速信用社业务创新
重视活期存款管理,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活期存款作为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明显竞争优势,倘若农村信用社固步自封必将失去16万亿的活期存款市场。农村信用社应做好如下工作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一是,打破传统的垄断思维,积极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活期储户的回报率并附加个性化服务,比如推行活期余额理财业务等。二是,加强与业绩优秀、流动性管理好的基金公司合作,为活期储户量身定做活期余额理财产品等,并为活期储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信用社通过活期余额理财服务能够极大提高客户的粘性与忠诚度,同时还可以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三是加快业务产品的种类与服务。农村信用社面对的客户对互联网操作简便、交易成本低的产品十分感兴趣,因此,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加强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增加更多的业务与服务,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如绿色农产品的在线销售、私人定制农场、社区金融商城等特色服务都是农村信用社可以探索的产品与服务。
(四)开展O2O模式的B2C、B2B供应链金融业务
首先,清醒地认识到在传统行业的O2O以及核心企业参与的B2B供应链金融领域,电商还处于空白阶段。虽然京东、淘宝等电商已处于电商市场的强势地位,然而目前电子商务只是在C2C、B2C领域发展较成熟。因此,农村信用社应把握好机会,建立适合农信社的电商业务模式。其次,开展O2O模式的B2C。该电商业务模式主要为乡村的农户、商户和城乡居民建立了一个互联网交易平台,从而全方位解决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娱乐、旅游的需求。最后,搭建B2B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提供理财、会计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获取核心企业的交易数据。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向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资金管理等多样化金融服务。信用社能够通过该金融模式积累大量中小企业客户,形成大量沉淀存款的同时,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风险,降低信用社整体风险水平。
(五)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要求农村信用社在产品设计、数据整理、业务操作以及管理决策等环节具备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成为农信社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农信社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信息处理技术的革新,积极推进数据整合,搭建合理、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和细分系统。其次,加大力度对积累的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从而将数据优势转化为农信社的竞争优势。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的保障。进一步完善信息处理系统和金融信息保密机制。提升金融信息系统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金融业务的安全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 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04:14-16
[2]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86-88
[3] 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07:47-51
[4] 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新金融,2013,09:50-54
新年伊始,海尔消费金融,作为全国首家产融结合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步入了创立的第二个年头。在过去的2015年里,这家由海尔集团、海尔财务、红星美凯龙、绿城电商及中国创新支付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发放贷款数十亿元,从0开始在线下布局了4000家HI店,让数十万的用户体验到了消费分期服务。对于取得的成绩,海尔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个成绩可以说初步完成了我们设定的‘千家万户用金融’、‘金融进千家万户’的目标。后续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夯实,线上线下服务网络,拓展消费金融应用场景,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果。”
家庭,在如今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体系中,仍然居于核心的位置。“成家立业”是一个成人与一个新生家庭的起点,人们品尝着婚姻的甜蜜、事业的成败、孩子降临的喜悦和烦恼等等人生的酸甜苦辣时,这些都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口袋里不时会有捉襟见肘的尴尬,困扰着许多家庭。海尔消费金融,正是本着“让广大中国居民家庭生活更幸福”的愿景使命,以“家庭”消费需求为核心,围绕着“立家、美家、乐家”三方面,构建“户式金融”的发展战略,尽最大可能地分担用户在家庭生活过程中的经济和消费压力。
释放市场需求,培育消费金融习惯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以平均每年29%的速度增长,2014年全国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5.36万亿元,占GDP比重24%。足以说明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市场前景。而与之对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在这个市场的渗透率远远未达到市场预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消费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开发、用户消费习惯还有待培养,但是这个领域里面也有基于不同行业的金融服务竞争者。面对传统的信用卡、新兴的花呗和白条等电商服务,海尔消费金融着力于不断放大自己优势,差异化竞争。“一是目标人群不同,与信用卡比,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更为下沉,是那些还未能、无法办理信用卡的消费者。二是模式不同,除了信用卡相同用户自主支付外,消费金融更多是受托支付,风险更低。三是额度不同,普通信用卡最高为5万元,而消费金融公司可以达到20万的最高贷款额度。”海尔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针对花呗、白条等,海尔消金一是立足产融结合的模式,发挥线下网点优势,可以快速实现金融服务半径的全覆盖。”
谈到需求的释放,消费金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家庭一项对未来的投资。家住上海的王女士便通过海尔消费金融提供的分期消费服务,尝了一回“钢琴分期”的鲜。她早年毕业于音乐学院,自女儿出生后,就有了利用自己的特长培养女儿音乐爱好的想法。如今小女儿已4岁了,也正是进行音乐启蒙的好时候。可一架钢琴卖价动辄几万,按她现在的经济实力,一下子拿出两三万,确实有一定困难。柏斯琴行的销售人员在了解到王女士的情况后,向她介绍了该行与海尔消费金融联合推出的消费分期付款业务,最终王女士选择了海尔消费金融36期的分期还款产品,0首付0抵押,每个月只需还款几百元,十几分钟就办理完成,总价19600元的钢琴立马买回了家。
除了钢琴分期,海尔消费金融还推出了家电“0元购”、“车位贷”、“家装贷”等多种产品。
立足“产融结合”,搭建综合性家庭金融服务生态圈
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不断出现在各种政策战略当中。产融结合在消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到底有什么意义?海尔消费金融负责人说:“在过去,产业与产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壁垒要打破并不容易,例如:家装客户是家居、家电最精准的用户,但是事实上家居和家电要获取家装客户资源并不容易。而拥有了消费金融这个纽带,行业和行业之间的壁垒可以轻松被打破,消费金融让跨产业链营销成为了可能。”
依托海尔集团具有的家电产业优势、数万家线下网点优势、1.5亿大数据优势,加上红星美凯龙是家居流通行业的领军品牌,拥有遍布全国的160多家大型卖场以及众多家居产业资源,绿城电商具备上游房地产资源以及下游家居、建材资源,中国创新支付则是优秀的综合支付平台,几家的联合让海尔消费金融一诞生就拥有了产融结合的创新基因,也具备了围绕消费者“立家、美家、乐家”需求布局户式金融的能力。
负责人表示:“依托产业优势,海尔消费金融可以顺利地将服务半径扩大到全国,实现金融进村入户,从而为未被传统金融服务体系覆盖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其次是充分利用产业优势,降低服务门槛,简化审批流程。例如,结合家电产业优势可以让海尔消费金融明确贷款用途,并利用物流、售后服务等数据实现精准风控,从而降低风险门槛。再次是产融结合,跨产业链营销的实现与大数据的挖掘,可以大大降低传统产业的营销成本,这部分节约的成本可以成为产业贴息的来源,从而让海尔消费金融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0息、低息的金融产品等。”
创立伊始,海尔消费金融就着手打造金融O2O闭环。针对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海尔消费金融未来将同时加大在移动互联网和社区金融,线上线下两端的发力,完善多方位体验。负责人表示:“在2015年网站、微信、app测试上线基础上,2016年海尔消费金融将加大对app、微信两大信贷平台的投入,并全面上线,预计将完成超过千万级用户的预授信额度邀请。”而针对社区金融,负责人说:“2016年海尔消费金融将从数千家HI店中择优升级生态店,未来,生态店将承接全方位户式金融服务目标,例如旅行分期、教育分期等等。生态店的升级在赋予HI店更多金融意义的同时,让线下网点的经营者也能够分享到金融红利。”
实现金融串联,打造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增值平台
数据显示,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收录了3亿多人的金融机构借贷数据,更多人的信用数据没有被覆盖。也因此,很大一部分人的金融服务需求迟迟未能得到满足。
如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消费金融服务,数据的搜集和拓展是紧迫命题,海尔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以海尔1.5亿实名用户大数据为基础,海尔消费金融不断联合权威征信与风控机构精简服务流程、降低服务门槛,从而让为‘没有征信记录或征信记录较少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海尔消费金融创新B282C模式,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进行数据清洗、挖掘,从而实现大数据精准授信,在降低风险的同时,给有切实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最精准的消费金融服务。”
单一行业的数据所产生价值还相当有限,但是通过消费金融,形成数据间的融合,价值才会爆炸性增长,例如,家装的数据可以在下游家居、家电、旅游、教育等领域产生价值,反之下游的旅游、教育数据也可以在家装行业实现自我增值,呈现出一个数据共赢增值的全新商业生态,在此基础上,海尔消费金融通过和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搭建起一个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增值平台。
聚焦“户式金融”,深挖家庭消费场景
从创立之初,海尔消费金融就明确了以家庭消费需求为核心,打造“户式金融”。陆续推出了家电、家居、家装、教育、旅游、健康等多领域的金融产品,从自身的优势产业资源出发,逐渐搭建起“户式金融”的全方位消费场景。
“未来,海尔消费金融会进一步聚焦‘户式金融’,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场景深挖。2015年下半年,海尔消费金融与红星美凯龙、网筑、中国电信甜橙金融等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和这些合作伙伴主要是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区域试点,2016年海尔消费金融将全面进行业务复制和推广。以电信为例,2015年海尔消费金融先后在大连、济南、德州等地进行了阶段试点,共计开放门店数百家,2016年海尔消费金融将逐步放开上万家电信网点,并推出手机分期外的更多消费金融服务。”负责人介绍。
在家庭消费场景的挖掘上,如何让金融找到相应的需求,才能形成金融产品的核心价值,通过金融,既能达到企业的商业目的,又能让许多家庭实现曾遥不可及的梦想。畅女士去年6月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研究生毕业,在一家事业单位就职。由于从小到大家庭生活条件一直比较贫苦,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在求学若渴、时间自由的学生时代出国游学、开阔视野、接受国际化的教育。怀揣着出国游学梦的她决心一定要让弟弟走出去。“其实小时候家里根本不能负担起我上大学,为了能上大学我也是蛮拼的,还好最后考上北大,家里的亲戚们都支持说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上北大”,畅女士笑着说,“小时候村里大队墙上都刷着‘再穷不能穷教育’,我每天放学都能看见,可能真是根深蒂固了,我弟弟马上要升高三了,所以我真是特别想让我弟弟出去看看世界,感受国际化的教育氛围,激发他努力学习制定更高的人生目标,特别庆幸的是‘游学0元go’加速我这个梦想的实现。”由于参加工作不久,畅女士还没有任何积蓄,根本无法负担2万多元的游学经费。“游学0元GO”的推出让畅女士喜出望外,0首付、0利息、0手续费,每月分期还款还不到2400元就可以实现英国伦敦为期半个月的名校游学。不仅如此,海尔消费金融还为学子们特别推出了学校申请、A-LEVEL课程设置咨询等,为出国留学开通了一条绿色金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