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界经济概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对策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导致许多经济实体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各国外贸遭遇严峻打击。2009年以来,尽管失业率依然走高,但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先行指标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得到回升,工业实际产出开始回暖,金融市场利差指标恢复正常,消费者信心震荡回升,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
1.贸易总额恢复稳步增长,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2075.35亿美元,增速由前一年的17.8%猛降为-13.9%,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9727.61亿美元,增速恢复并上升至34.7%;2009年贸易顺差由2981.26亿美元缩小到1956.89亿美元,2010年贸易顺差继续下降,缩小到1831.04亿美元,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
2.进出口商品均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为辅。2009年中国出口商品总值为12016.12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值为630.99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值为11385.64亿美元;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总值为15777.80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值为817.17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值为14962.16亿美元。2009年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为10059.23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进口值为2892.02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值为7163.53亿美元;2010年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为13956.96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进口值为4325.56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值为9622.72亿美元。
3.一般贸易在出口贸易方式中占比上升。2009年一般贸易额在出口总贸易额中占比约44.1%,加工贸易额在出口总贸易额中占比约48.9%;2010年一般贸易额在出口总贸易额中占比约45.7%,加工贸易额在出口总贸易额中占比约46.9%,一般贸易在出口贸易方式中占比上升。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不利环境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缓和,进入了相对平稳期,但世界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稳定性和运行风险,同时,我国外贸发展的国内环境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欧洲债务风险上升,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由金融危机造成国家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必然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不振,针对中国的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中国外贸稳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国内看,保持我国外贸平稳发展既具备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制约外贸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我国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贷款利息、厂房租金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挤占了企业利润,致使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型外贸企业不堪重负。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选择
(1)发挥和加强我国外贸产品的竞争优势。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立足我国现有的劳动要素禀赋优势,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质取胜。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地进行升级换代、与利用外资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科技兴贸的道路,不断提升竞争力。(2)调整贸易方式和主体结构。扶持我国一般贸易的发展,加大服务贸易发展力度。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改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改善中小企业的创业环境和融资环境。(3)积极推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市场结构。通过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调整税率结构,提高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程度,并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对出口产品征税,适度降低进口环节消费税率。(4)继续扩大进口,以此推动本国经济结构调整,改善贸易平衡状态。鼓励发展低碳、节能和循环经济贸易等绿色贸易。
参 考 文 献
[1]陈双喜,潘海鹰.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及对策选择[J].中国经贸.2010(3)
[2]张鹏,李玉举.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的特点及趋势[J].外资与经贸.2010(2)
[3]陈秀玲.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影响[J].企业导报.2009(11)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运行态势
我国经济增长概况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年的3624.1亿元迅速上升到年的182321亿元,增长了49倍多,年均年增长9.4%。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1%左右提高到近4%,在近30年时间里保持这种高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现在,我国的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六位。迄今为止,只有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3个经济体在20世纪连续40年保持年均7%以上增速的记录。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概况
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总额由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年的1.1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7%。我国的外贸规模已由世界第32位攀升到年的第3位,利用外资也连续12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截至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600多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70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累计308亿美元。
继年我国对外贸易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年更是达到14221.2亿美元,比年增长23.2%,相当于年的2.8倍。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98.1亿美元,创当月进出口总值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948.1亿美元,增长21%。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与前6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均超过千亿美元规模,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分别突破亿美元。自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已经连续4年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年继续稳居全球第3位。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
日本经济学者小岛清的观点是,要揭示贸易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把贸易量的扩大同国民经济的增长加以对比更为合适。因此,本文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趋势上加以分析。
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包括外贸整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三种。就世界范围来看,在年当中,世界总贸易依存度为25.1%,发达国家为21.8%,发展中国家为35.6%。货物贸易依存度:世界为20.5%,发达国家为17.4%,发展中国家为30.1%,中国为21.1%。服务贸易依存度:世界为4.6%,发达国家为4.3%,发展中国家为5.5%。
结论与对策建议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有很明显的时期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进口是对经济增长的漏损,进口的增加将减缓经济的增长,加重进口国的失业,对经济增长起负面作用,但经济的增长将会拉动进口的增长;出口则是对经济增长的一个纯拉动,出口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国内的就业。
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上升,加速通货膨胀,此时的国民收入的提高取决于供给能力的改善,这时的进口会增大本国的供给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进口产品又分为进口消费资料和进口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进口会提高国内的暂时供给,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生产资料的进口能增加国内的长期供给能力,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出口则会降低国内的供给能力,加速通货膨胀,并不能增加国民收入,而出口初级产品和大量的原材料则会降低国内的生产能力,导致国民收入下降,这就是有名的“贸易贫困化”理论。但另一方面,出口能增加进口,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关键词:机械制造 自动化 概况 影响
一、引言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仅在于其在本国工业中生产、出口、积累、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结构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
二、机械制造业的影响及发展
世界机械制造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制于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既表现为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又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性机械制造业突出表现为在大波动中发展,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是防止经济“泡沫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业贸易呈现极强的地区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距,发达国家在机械生产和贸易领域继续其霸主地位。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仅在于其在本国工业中生产、出口、积累、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率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是经济结构高级化不可或缺的战略性产业。
现在随着世界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地球的各种资源不断的减少,有些资源甚至已经开发殆尽了,资源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故此机械业应尽一份义务,应和世界的需要,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如此,便有了绿色理念,绿色创想,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生产和绿色处理等新的研究方向。就我个人而言,似乎又一股潜在的力量推动着我我对绿色机械和回收再利用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我想有可能的话我以后会从事绿色化方向的研究。
三、自动化技术的概况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20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逐渐走向集成化、智能化、敏捷化、虚拟化、清洁化等五个方向。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集成化方向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是2l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分系统组成,通常划分为以下5个分系统: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MIS)、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质量信息分系统、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Network & DB)。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制造系统可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
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极好的“软”特性(适应性和友好性)。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法,使之具有较大的柔性;对于人,智能制造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对于环境,要求做到无污染,且能源和资源充分回收,对于社会,提倡合理协作与竞争。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敏捷化方向发展。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虚拟化方向发展。“虚拟制造”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虚拟制造是以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的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清洁化方向发展。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的两个基本目标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次贷危机;救市政策;扩大内需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065-02
一、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概况
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是指2007年初发生在美国以次级贷款危机为起点,迅速蔓延到美国金融、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并且进一步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扩展到世界各地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而美国次贷危机,指近一年来发生在美国由房地产泡沫破产引起的次级贷款机构破产,大量投资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亏损甚至被迫关闭,经济增长衰退、股市剧烈震荡的金融风暴。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高低分为最优贷款市场(Prime Market),次级贷款市场(subpfimeMarket),和超A贷款市场(ALT-A)。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次级贷款市场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人证明缺失,负债严重,债务占其收入的比率(DTI)高于55%和按揭比率(LTV)在85%以上,“ALT-A”贷款市场介于两者之间。
在房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次级抵押贷款融资方式为贷款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而抵押贷款公司则将贷款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银行再将贷款重新打包成为贷款抵押债券后出售给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来转移风险。这种资产证券方式使很多人分享了房产增值的收益。但是,针对美国房价过热,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升到5.25%。随着利率上升,房屋借贷成本上升,整个国家房价下跌了20%;同时油价上涨,物价攀升,居民支出增加,一些房屋持有者发现房贷总额超过了房屋价值,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拖欠贷款。由于没有房屋产权,再融资渠道受到限制,结果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急剧上升,特别是可变利率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很高。同时,美国各种金融衍生品对次贷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次级贷款及其衍生工具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使许多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成为现实。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着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大爆发,截至2008年10月份,全美国已经有无数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破产。随后一批投资银行因为涉及次级抵押贷款而倒闭,大量的次级债券信用等级下调,大量的企业和基金被迫暂停发债。接下来欧洲金融市场也出现严重的震荡,2008年9月7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将出面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不久,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美国史上最大破产保护,债务逾6130亿美元,美国的金融危机像海啸一样冲击着世界金融市场和各国经济,造成全球经济下滑和各国经济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断通过贸易、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渠道传递到中国。早在危机爆发初期,华尔街分析人士就预测,次贷危机损失可能在550亿~1100亿美元之间。2008年1月,索罗斯宣称“全球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会随时间而不断加深:
从直接层面看:次贷危机造成中国外汇投资损失150多亿。据金融专家宋鸿兵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引爆器。其背后的48万亿美元的总债务和45万亿美元的财政亏空将是真正的巨型火药库。美联储以及欧洲、日本央行的联手海量注入流动,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穷”。前不久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破产,美国五大投行倒了三个,由此看出美国的所谓救市,其实就是用美国国债作担保,一旦国债出问题,中国近两万亿美元就要变成泡影。
从中国外汇储备状况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1.8千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而这些外汇储备,绝大多数以美元资产的方式持有。美国经济的高跌起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相当严重,国内母公司发生资金不足,外企必回国救主,在中国的数千亿美元“热钱”外逃,必然造成人民币大幅度贬值,资本撤出还会引起中国股市危机,楼市危机。
从中国外贸依存度来看:中国现在外贸依存度达到65%,出口依存度已经超过35%,而日本和美国在对外经济发育水平顶点年份,外贸依存度也没有超过25%的,出口依存度没有超过15%的。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空前绝后“全球化”的对外依存经济体,国内经济的发展受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
从中国企业来看。中国的“世界工厂”建立在美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之上的,美国经济走势直接影响中国产品的销量,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加深,中国必然发生大量企业破产和大量工人失业。统计表明,从利润增速来看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在2007年全年是36.7%,上半年是43%,而2008年头两个月仅为16.5%;美国企业利润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利润增长下降10个百分点。据亚洲鞋业商会2008年11月的统计,广东大中型鞋厂已经关闭1 000多家。这种景象一圈圈地波及制衣等整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珠三角“多米诺骨倒闭链”。
从中国商业银行来看,据2007年《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中国内地金融机构止于2006年6月的一个年度内,投资美国次级债高达1075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接近1倍,意味着中国投资者将在次级债市场损失惨重。根据2006年中国各家商业银行财务数据估算,中行亏损额约38.5亿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76亿元、1.20亿元、2.52亿元、1.03亿元、0.19亿元。
三、中国政府应对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建议
1 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遏制国内经济发展趋缓。目前,世界经济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很难避免,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出现的这场危机将不仅通过金融渠道,还将通过市场需求的紧缩直接传递到中国的实体经济。目前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60%,中国企业的订单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一旦这一市场出现问题,订单大量减少,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生存、工人的收入和国内充分就业。
从中国目前社会来看。通过扩大内需,必须解决消费增长不振,关键在于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深化社会改革,短期厉行减税,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刺激居民消费意欲;中期理顺价格,让价格信号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长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等改革。总之,一方面现有的财政收入更多地向公共财政倾斜;另一方面加快税收政策的调整,真正藏富于民、藏富于企。
2 深化中国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完善。中国金融机构通过近几年的改革,特别是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内金融机构在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盈利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观,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完善。首先,要继续加强金融创新、拓展中间业务;不断提高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让创新与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相匹配;其次,要继续推进混业经营,拓宽盈利渠道,同时在发展混业经营的过程中。注重风险在不同业务领域的传递,注重构建不同业务之间的风险“防火墙”;另外,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减少监管盲区。
关键词: 石油产业;石油产品;一次能源;台湾;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TE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038-02
1 台湾经济及一次能源消费
1.1 台湾概况 2009年台湾的人口为2297万,虽然面积小(约为日本的1/10),但人口密度大。台湾人均GDP为16372美元,约为中国大陆的4倍,与韩国的水平相当;人均石油消费量为中国大陆的7倍,也与韩国相当,与注重节能的日本相比稍高一些[1]。
1.2 1997年以来的台湾经济 从1997年至2000年,台湾的GDP增长率为4%-6%,但是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受到了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01年实际GDP增长率降至-1.65%。之后,GDP增长率恢复到4%左右。但是, 2008年再次降至-1.87%[1]。
1.3 台湾的一次能源消费 台湾1995年的一次能源消费为6630万toe(石油当量),2000年增加到9360万toe,2007年则增加到1亿1510万toe。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一次能源的消费量降至1亿920万toe,2009年降至1亿570万toe。在所消耗的一次能源中,石油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44.1%,然后依次是煤36.6%、天然气9.6%、核能8.9%、水能0.8%[2-4]。
1.4 台湾的石油产业[1,5] 国营公司-台湾中油(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CPC Corporation, Taiwan,以下简称台湾中油)原来一直垄断包括产品销售在内的台湾的炼油及销售。但是,1999年民营石油化学公司Formosa Plastics旗下的台塑石化(FPCC:Formosa Petrochemical Corp.)作为民营企业开始进行石油炼制及销售,结束了台湾中油一家公司垄断的局面。台湾中油的3家炼油厂合计处理能力为77 万BPD,台塑石化从2000年至2002年建设了45万BPD(2010年已达到54万BPD)大型炼油厂,供给能力大大超过了内需,因此台湾也转化为石油产品输出地。与其他国家的炼油厂不同,台湾炼油厂的特征是与建设有大型乙烯装置的石油化学工厂的高度联合。因此,台湾的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达到392万t/a。
台湾中油(CPC)的炼油厂有位于台湾南部的高雄炼油厂(Kaohsiung Refinery)、大林炼油厂(Ta Lin Refinery)及位于台北附近的桃园炼油厂(Tao Yuan refinery),其处理能力分别为27万BPD、30万BPD、20万BPD,总处理能力为77万BPD。
台塑石化(FPCC; Formosa Petrochemical Corp.)的炼油厂位于台湾中部的云林县麦辽,是处理能力为54万BPD的大型炼油厂。
2 台湾的石油供需情况
2.1 原油处理量、石油产品消费量 原油处理量及石油产品消费量如图1所示。
从图1中1990年以来的原油处理量的变化情况来看,原油处理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到2002年止原油处理量及石油产品的消费量几乎均衡增长。但是,从2003年开始原油处理量超过石油产品消费量,石油产品的消费量因经济的低迷而不再增加,过剩的石油产品只能用于出口。
2.2 石油产品的生产量及消费量 1990年以来石油产品的生产量及消费量情况如图2、3所示。从石油产品的消费量情况来看,重油的变化特别明显,2000年重油的消费量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持续降低。汽油及柴油等运输用燃料的消费量从1994年开始持续增加,到2005年达到最大,之后呈下降态势。2000年开始石脑油的消费量大幅增加,这是因为从2000年开始台湾扩大了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1999年台湾石脑油的消费量为544 万KL(9 万BPD),到2009年增加到2,127 万KL(37 万BPD),约为1999年的4倍。台湾石脑油生产量为1,154 万KL(20 万BPD),生产能力明显不足,所以进口相当于消费量的66%的1,399 万KL(24 万BPD)的石脑油。
由图2及图3可以看出,台湾生产的汽油及柴油可满足台湾的内需。因此,台湾采取原油的处理量根据车用燃料的需求情况而定,不足的石油产品进口,剩余的石油产品出口的方式。进入20世纪后半叶,随着石油处理能力的增加,石油产品供大于求,汽油生产量的36%、喷气燃料的58%、柴油的67%、重油的24%均出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产业结构变化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台湾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在减少,剩余部分用于出口。今后台湾若要扩大炼油能力,发展石油及石油化学产业,则需要与中国大陆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以7%-10%的速度增长,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需要加大炼油能力,也可以考虑从台湾进口石油产品。
参考文献:
[1]JPEC石油エネルギ﹢技術センタ﹢.中国大鷳を鈺野に変貌を遂げる台湾石油畟業[DB/OL].2010-12-12,http://pecj.or.jp/japanese/minireport/pdf/H21_2010/2010-026.pdf.
[2]日本エネルギ﹢経済研究所.ァジァ/世界ェネルギ—ァゥトルック[DB/OL]. 2011-11,http://eneken.ieej.or.jp/data/4122.pdf.
[3]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 世界の一次エネルギ﹢の動向[DB/OL]. [2011-05-20],http://noe.jx-group.co.jp/binran/data/pdf/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