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规划设计流程

景观规划设计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规划设计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规划设计流程

景观规划设计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规划;主题与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主题打造备受关注,是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园林景观主题的设计需要兼具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层面,将二者协调化,从而打造出最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只有将传统园林及现代化景观规划结合,才能了解哪些是最符合社会文化认知的。

1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文化效益

园林景观设计中移植的植物必须符合当地的人文文化,以植物游憩为基本特质,将一些历史和文化的元素融于单元结构设计中,尽可能打造符合要求的理想生活区域。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要满足园林本身的功能需求,而且要以一些古老的文化传承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传播。总之,观赏者对于园林景观的欣赏认知共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在准确把握园林景观信息后,设计人员可全面掌握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直观景象,规避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或隐患,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对主题的烘托,同时内定一系列特别的文化内容。

2园林景观规划下的主题氛围确定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对环境的需求和审美标准有了新的变化。景观设计只有具备特殊的主题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才能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审美标准。设计人员应预先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准备工作,重点突出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使主题氛围的设计更加符合标准。

2.1做好园林景观的设计准备工作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即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在规划设计前期充分考虑所有内容。例如,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内容,需要结合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确保景观园林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规避因土地资源被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在具体实践中,为了增强园林景观设计观赏性,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应用不同类别的绿色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实现对园林美感增添的辅效果,促使园林景观设计主题、设计方案符合人们的审美,增强其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此时,设计人员还可将文化广场和主题公园等内容直接凸显出来,营造一种都市生活的良好氛围,增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人文与自然的关联度,在优秀的景观设计中增添人文关怀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的设计理念,促使人们在文化设计中感受到舒适、惬意,才能满足人们的基础需求。

2.2明确主题设计的作用

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设计和氛围感的营造,在于对项目进行综合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园林景观规划要以绿色自然为主题,构建以人为核心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在某个区域内实现对物质的协调统一处理,尽可能将不同区域的绿色植物、山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构造符合要求的景观规划设计。但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避免多样化的乱象处理,实现对景观文化的理解和设计,以有效体现出文化内涵及独有的特性。对此,园林设计规划中应明确一个主题,以增强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3园林景观规划主题文化中的缺陷

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存在较多的优秀景观作品,同时存在一些质量不佳的作品。经过市场调研后可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3.1过度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部分园林景观在建设中,往往很少考虑车流量的多少;只是追求感官上的视觉刺激,根本不会顾及广场中本身存在的休闲游憩功能;只是在景观规划中增添一片草坪,给予人们一种绿色的感官效果。广场设计较为空旷,没有大树环绕,更别说一些休息用的座椅;只有铺装、罗马柱、景观廊架等基础装饰,实用价值几乎为零,文化传播功能基本不存在。我国当前已经建设的园林景观工程,大多过于注重形式美感,却丢失了外观上的大气,忽视了景观的文化内在价值,难以将园林工程的真正内涵价值发挥出来。

3.2忽视主题与环境的结合

不同性质和功能不一的园林景观存在差异,甚至存在不同的布局特征。另外,部分园林景观作品为实现主题与环境的融合,只是盲目追求创新,根本没有考察该区域的主题环境和功能需求,导致景观反映出的主题与文化存在一些偏差。总之,园林景观为满足游客自身需求,常常采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得园林文化风格缺乏主基调,甚至给观众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很难真正表达出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文化内容。

3.3景观主题文化定位差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表达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容较为丰富,故目前存在一些极特别的园林景观类型,其形式存在特殊性。此时,无论景观主题是否存在定位认知的偏差,依旧会体现出原本选题的低俗化、文化品位差的特点,且只能满足观众的第一眼认知,不可能深入挖掘到其他实质性内容。

4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的设计举措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想使主题突出,需要刻画一个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规划作品,但这并非易事。在观众体会由“景”入“境”再到生“情”的全过程中,规划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即根据特定条件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所有内容的和谐统一。另外,设计人员还要根据园林类别、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园林的整体布局结构,充分围绕主题进行巧妙的结构布置,全面深入地反映出主题内容,规避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4.1重视因地制宜举措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对区域进行规划处理,以现实情况作为切入点,直接体现出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容,并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确保主题理念符合当地区域的文化特色。例如,在繁华的都市区域,周边地区都是建筑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早已带给人们一种新的疲劳,人们希望在园林中享受一种愉悦的自然气息。在主题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切入点,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元素,增添一系列有效的人文情怀,将其融入景观文化中,使其成为独有的特色元素。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属于园林艺术构思流程,设计人员要把握园林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性,完善园林景观的创作流程,依据主题结构进行立意和构思,增添一些时代精神和特色。

4.2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统一化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满足不同类别的游客需求和感受认知,应用多类别的主题设计模式,使园林景观整体结构与部分结构统一化。对于设计思路而言,原有结构模式下的园林景观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协调统一处理,这样能够给游客搭建起清晰的认知主题思路。例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瀑布假山、小桥流水等要与园林主题相适应,从而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对于园林景观而言,在对其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设计分析时,设计人员应时刻考虑主题结构呈现出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内涵,将对应的要素结构做好统一的艺术处理,实现结构的合理安排,增强主景和衬景之间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增强结构的艺术审美价值。由于园林类别、服务对象、功能等存在差异,设计方案应有效把握多种类别的园林功能,以增强主题与文化结构上的完善性,而不可一味模仿、抄袭、拼凑,也不能标新立异。

4.3借助高效的主题设计方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模式完善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了解园林设计案例的优势,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结构的新颖性,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杭州、北京等区域的园林景观特征,构建专门的一体化园林景观区域。设计人员还应将该区域的主题设计结构转变为更具张力,甚至能够借鉴游戏中的虚拟园林案例,真正设计出符合人们科学性认知的内容,改善园林景观设计标准。在方案的确定中,设计人员要尽可能了解所需设定的主题内容,根据不同的主题特征将本地植物及外地植物结合在一起,借鉴其他园林景观设计的长处,摒弃其不足之处,让自身设计的主题方案更具吸引力。

5园林景观规划文化创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带有民族特性的园林类别更受人们的欢迎。这主要缘于该类别的园林结构能够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洗礼,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带有特殊的人文主义色彩;该类别的主题特征性强,符合新时期的人类审美观。而在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显得更为重要,主要缘于其代表现代化的城市人群对自然和文化结合的一种新的期望。只有理解新时代下的园林规划主题,才能在设计和施工中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美感,以就近原则选取合适的园林设计植物,从而扩大园林低碳绿色植物种植范畴。绿色植物属于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内容,因此,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对绿色植物进行布景设计外,还要将其与园林景观内部的实体建筑搭配在一起,形成特有的园林景观类别。园林景观主题文化内容不仅需要继承当地传统类别的文化元素,更需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容创新,结合现代化的环境保护和节能理念,使园林景观设计在达到美化环境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自然与文化内容的统一,给予人们一种艺术美感。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内容,将绿色环保理念与园林中的建筑物搭配在一起,可以营造出一种园林景观的绿色氛围,给予人们一种舒服的、放松的享受感。因此,该类别的园林景观主题开发十分重要,能够让人们真正感受到艺术视觉享受和文化内涵。

6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城市环境中的园林景观主题文化设计愈加关注和重视。为确保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文化符合要求,增添多样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人员应合理利用多类别的方式凸显园林景观的主题,使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达到预期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桐.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花卉,2020(2).

[2]朱霄霞.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与文化融合[J].文化产业,2019(15).

[3]魏振震,赵云娟.试论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现代园艺,2018(18).

[4]谢碧霞.论我国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与文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5]刘天明.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研究[J].科技展望,2014(21).

[6]黄梅.园林景观规划的文化和主题分析[J].魅力中国,2019(15).

[7]王文雯,王春晖.碑刻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以齐鲁碑刻文化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A].孟兆祯、陈晓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孙文华.园林景观规划的主题意境及营造方法探讨[J].北京农业,2013(6).

景观规划设计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GIS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生产、生活的需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结合人工造景手法而创造出空间景观环境的过程。当代的规划设计主要是人为中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在规划时应根据不同的设计空间区域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因此,对于空间数据的有效分析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而规划设计师也通过各种相关的技术手法来完成该项操作。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管理与分析空间数据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当前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科学、空间信息科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比较完善的学科。GIS的空间分析与三维可视化功能对研究区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广泛应用。

1 GIS概述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GIS的核心功能在于它的分析与管理,GIS一般可以完成空间信息测量分析、统计分析、地形分析、网络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分析和决策分析等,不同的软件系统可能侧重于不同的功能。

GIS管理的数据可以分成两大类:(1)空间数据 用来定义形状、位置和空间关系等地理特征。对这类数据的管理是GIS与其它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区别。(2)属性数据 用来定义空间数据所代表的内容,如植被类型、高程、所有权和单位面积产量等。

2 GIS对城市景观规划起到指导与支持作用

2.1地图处理

城市景观规划的日常业务几乎离不开地图应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传统制图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对别人的数字化地图、属性数据作进一步处理,产生出自己的专题地图;屏幕显示地图的利用率远高于纸介质地图;组合、移动、缩放变得灵活,图幅边界不固定;地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等等。在美国,这是规划专业工作者使用GIS最频繁的工具。CAD虽然在制图方面也有特色,若要和规划管理相结合,CAD具有相对明显的缺点,这一现象在美国很突出。

2.2相关规划数据的管理。

一般来说,规划管理的主要任务主要体现在项目审查、区域规划、标准制定、安全监管、质量检查等方面,虽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存在差异,但是本质内容相似,这主要体现在具体规划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上。而GIS强大的数据管理与分析作用在这一方面被普遍接受,其中的空间属性数据的更是曰常管理必不可少的决定性因素。

2.3分析与决策

在西方分析与决策往往被看成是对重要问题的决定,是在整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例如,通过GIS对距离、环境、人口密度等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来决定学校、工厂、车站等基础设施的选址问题;借助GIS对流速、河宽、流量等因素做简单分析,来决定滨水景观的选址问题。由此可见,借助GIS可以实现空间景观要素的合理分析,为最终的决策起到最大的支持作用。当然,在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借助计算机实现的分析技术不是单靠GIS ―种。如果能将这类应用靠相对集成的、稳定的计算机系统来协助完成,可以提高分析效率和决策的可靠性,西方称为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 support system),学术界比较推崇,但是大量推广还有局限。

2.4公众的广泛参与及信息的及时反馈。

通过互联网的GIS,公众可以查看各种规划相关的成果,对规划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及时有效的向有关设计部门反应,有助于设计成果的不断完善。另外,在西方政治制度下,公众参与城市景观规划非常便利,对规划的影响力也大得多。很多西方学者看好GIS作为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工具,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GIS在发达国家的景观规划方面都取得了普遍的应用,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JanetSibemagel运用了 GIS方法进行了密歇根半岛东端景观变迁分析;Ferdinando Villa等研究了借助GIS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公园绿地规划的方法(Ferdinando 1996); Richard.G 等应用 GIS 进行景观敏感度评估(Richard 1998);DavidV.pullar等借助ArcviewGIS和可视化软件创建三维效果协助建筑环境评估。

3 GIS在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从规划行为的完整过程看,GIS技术在规划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具体概括为3

类:描述(description)预测(prediction)与对策(prescription)分析。描述性分析是指从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中提取各类规划所需的数据,并通过可视化手段展现结果以利于模式辨别,使规划人员能够全面地掌握所面临的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及解决线索。

预测分析是指基于GIS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并使用内建的或外部的各种分析功能对于规划区域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展趋势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从而为规划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对策分析可归纳为从方案空间中发现若干可行方案并选取最佳方案以实现极大化公共效益和极小化社会成本。三维GIS具有连续的数据结构和与之相应的分析功能,可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和显示物体,从而帮助人们更加准确真实地认识感受客观世界。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科技前沿研究领域。

4 GIS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的应用现状

况平早在1994年就首次使用GIS技术进行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度评价,讨论了景观规划中的适宜度评价方法,并以其在北海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实践中该方法应用的过程和结果作了分析。Jerry等以美国得克萨斯州为例,运用 RS和GIS 技术,针对城市绿地景观,适用 Fragstats 软件包进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并对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周挺刚,郭达志在 GIS 支持下对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缀块的等级与分布、空间结构的度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景观按行政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为宁波市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生态学依据。于显威,刘玉霞等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城市植被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城市植被景观单元制图、时间分布的动态监测和植被景观特征分析与评价,从而为城市植被景观的评价以及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杜军,林孝松在Arcview GIS基础平台上主要介绍了在校园环境规划中DEM的建立方法,及对其在校园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以某高校为例,通过建立其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形图数字化方法绘出校园地理专题图,并进行三维立体直观感受分析利用,对校园环境规划的信息化进行了研究。Sigrid 选择蝙蝠、蟾蜍、啄木鸟作为景观空间格局生态功能的指示物种,分析植被斑块的形状、连接度等对动物行为的约束作用,该研究利用 GIS 景观可视化技术,根据已有的动物行为规律研究,建立直观的动物移动路径模型,显示了 GIS 可视化技术在研究景观格局对动物行为方面的巨大潜力。陈洁,张杰等利用 GIS缓冲区分析功能,统计分析了青岛市部分地区绿地及其缓冲区状况,以此分析了绿地及其影响面积,推动了使城市绿化水平的衡量更加全面和合理。吴承照在城市郊区风景区规划设计中,以安徽安庆市天仙河风景规划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 GIS 在风景区规划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朱岩安,慧君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探讨了 GIS 和 RS 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面的应用方向和模式,以及其应用过程和流程。

5应用分析

5.1 一般性应用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形象思维和空间造型是重要的环节,需要有多种技术方法来辅助实现。目前,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其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基本相似,主要有6种:

(1)用计算机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

面图、透视图;

(2)用计算机控制的机床制作实体模型;

(3)静态渲染图;

(4)固定路径的动画;

(5)实时、交互式的景观仿真;

(6)比较复杂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

钮心毅曾提出了GIS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框架,基本上也适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分析如下:

5.1.1 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阶段

GIS可以就收集到的有关地形、植被、水体、土壤、人口、社会、经济、交通等方面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建立以点、线、面对象构成的不同主题图层。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合并、拆分图层及控制图层的显示形式。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可以通过GIS专题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5.1.2 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阶段

这一阶段是提出不同对策,通过不断的分析、比较,形成可行方案的阶段,除了空间分析技术外,还可以利用GIS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不规则三角网(TIN)技术等,以解决长期以来GIS只能解决二维空间问题的局限性。

5.1.3 景观规划设计的咨询和反馈阶段

这一阶段是上一阶段形成的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专家咨询、或者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反馈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中,以最终形成规划设计成果。WebGIS技术和相应的可视化技术可以为景观规划设计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提供新的工具。

5.2 针对性应用

5.2.1 土地适宜性分析

土地适宜性分析是景观规划及场地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理论及方法,其核心是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进行定量的分析,从而在了解当地情况、现有政策、经济现状、环境科学及在适宜的开发实践的基础上,对土地适于不同开发利用的能力做出相关评价。

GIS以栅格与矢量两种数据结构存贮数据,相应地,土地适宜性分析可以基于这两种数据结构进行。栅格模式可以获得连续数据,属性精度较高,矢量模式可以实现多宜性评价,二者各有其适用范围。

5.2.2 环境廊道划分

环境廊道概念由美国景观规划大师Philip.H.Lewis提出。将水体、湿地、地形坡度、植被分布等“环境决定因素”分别绘制成图,然后叠加起来,划分出“环境廊道”,方法如下:

(1)建立水体层 使用缓冲区分析功能建立环境廊道,比如可以产生一个距某条河流100m的缓冲区,以控制建筑项目、保持水土、保护植被。

(2)建立湿地层 使现有的数字化的湿地系统图与其他主题图层相吻合,包括投影方式、坐标系统、单位、精确度等。

(3)建立陡坡层 建立该区域的地表模型,并将这一地表模型转化成光栅文件,然后计算出坡度。利用坡度图,可以建立新的栅格网络来表示具有某一坡度范围的区域。

(4)建立环境廊道 将3个主题图层叠加到一起,重叠部分就构成了特征多样并且鲜明的线形环境廊道。利用这个环境廊道图,就可以规划优先保护地区。

5.2.3 景观视线、视域分析

视线、视域分析主要利用ArcGIS中的3D Analyst扩展模块进行。视线分析是判断三维表面上任意两个点之间是否通视,可以指定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借用生成纵剖面的方法,绘一条直线,产生沿着该直线的纵剖面,再观察起点和终点间的视线遮挡状况。视域分析是用来确定从三维表面上的某一点向周围观察,可以看到的范围,或者沿着某一路径运动,可以看到的范围。作视域分析除了要有一个代表三维表面的TIN或Grid外,还要有一个观察点或观察路径图层。观察点是一般的点状矢量图层,观察路径是三维的Shape文件,分析结果是栅格图层,每一栅格单元的取值表示该点被观察到的次数。

5.2.4 城市绿地的服务半径和居民可达性分析

利用GIS的Buffer功能,在分析对象周围绘制等距线,在等距线所包络的范围之内,离开或到达分析对象的直线交通距离小于服务半径,在等距线包络区之外,则大于服务半径。如果将这种基于矢量的分析方法改为基于栅格,则分析的结果是离开分析对象按一定距离递增的、连续的栅格,每个栅格的取值是离开分析对象的距离。由于在城市里,交通一般是沿道路产生的,在方向、速度上均受道路的限制,为此,可利用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技术,产生受到道路走向、速度、交通管理限制的等时线。该方法是考虑步行速度的栅格距离的计算,居民沿道路步行的速度、穿越居住区、绿地、空地的步行速度等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其作用、效果和等时服务范围相似。

6结语

GIS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性的技术,它只有与相关学科结合,应用于实际项目才能转化为实用系统。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业,理应得到最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对GIS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景观规划师MacHarg的“千层饼”规划方法的运用即是佐证。时隔半个世纪,我们有理由相信,GIS技术必将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晟.GIS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及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城市规

划,2001[3].

景观规划设计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情境学习;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71

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简单来说,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学习时间为一个学年,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园林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从而具备城市相关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服务于园林事业的发展。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主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设计,在具体实践中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技能,并运用较为熟练的技术,以图纸的形式表达园林设计思想。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其核心是模拟出现实工作中,景观设计者与需进行景观设计客户之间的工作情境,通过这种情境的设定,使学生能够切实地体会到园林规划设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使其深入了解该门课程所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1情境教学过程

《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目前所采用的情境教学模式,多为外出实习、课程实训等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景观设计有更直观的认识,但对于设计理念的形成、设计技巧的熟练运用,则作用不大,这就致使学生的设计方案存在着设计过于空泛,设计方案异想天开不符常理,设计理念缺失,设计方式方法运用不当等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则必须通过不断实践,并通过真实的设计工作,才能够得以解决,这就要求在《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中应运用一种新型的情景认知教学模式来弥补现阶段的课程不足之处。

1.1授课过程

在课程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准备授课教案,钻研教材,制定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大纲要求,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好结合前沿资料和国内外最新资讯为一体的内容充实的教学课件,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其课堂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进行知识的获取。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实例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学,学有所用。比如,授课过程中可选取最新的景观设计方案,或者获得国际、国家景观设计奖项的设计方案,对学生进行讲述、分析,使学生能够从感知上对该类型的景观设计有最直观的认识,了解当代较为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并能够为已所用。

在课程基本知识讲述过程中,还可邀请设计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做报告的形式,进行某一专题的讲课,向学生传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以上方式方法,皆为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而具备景观规划设计的能力。

1.2情境教学过程

现阶段的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流程,多为景观设计者(下称之为乙方)在需进行景观设计的客户(下文称之为甲方)提供的待设计基址上,按照甲方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形成设计方案文本,并以汇报的形式向甲方进行设计演示。甲乙双方根据乙方所作的方案文本进行讨论,在不影响政策法规,工程技术条件,造价等方面的基础上,乙方应尽可能的满足甲方的设计需求,并根据甲方的要求进行方案的修订,直至甲方满意为止。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实践经验,准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上述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流程模拟出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假题真做。具体过程如下:

以每班30位同学为例,每5人为一个设计项目组,全部共分为6组。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并进行项目分工安排。

6组之间进行抽签,确定好甲方与乙方。要求每组必须同时担任甲方和乙方两种身份,如第一组和第三组抽到相同签,则第一组为第三组的甲方,同时也为第三组的乙方。

甲方为乙方提供设计前期资料,并与乙方进行相关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的协商。

方案设计阶段:由乙方进行方案的构思,设计,并形成文本。

方案汇报:由乙方向甲方进行设计方案的汇报,并由甲方提出修改意见,乙方必须根据甲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方案的修改。

设计方案的完成:乙方按照甲方提出的修改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后,由甲方做出修改后建议,若甲方满意,则设计方案定稿完成;若甲方不满意,乙方则需继续修改,直至甲方满意为止。

2取得的成效

2.1基本了解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大致能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从任务书的下达、基址情况调查分析、图纸分析、总体方案直至局部方案的设计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根据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也能较好地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控制,使其不再天马行空,缺少目标性和原则性。同时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2相互配合,集思广益

传统的规划设计类多是教师选择某一基址,提供基址环境,学生个人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单独一人的景观设计作品往往内容单一,缺少设计理念。通过这种合作式的作业模式,使得学生能够相互配合,集思广益,提高设计水平,激发设计灵感。同时6人形成的工作小组,每组中有的学生设计灵感较多,有的学生绘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表现能力较好,有的学生计算机水平较高,多种类型的结合,使得方案能够以最优的形式得以呈现。

3存在问题

3.1缺少分工,少数学生投机取巧

个别小组中,缺少领导型的学生,使得小组中工作分工不明确,个别人投机取巧,没有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完成应完成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小组中领导者的权利没有明确,使其管理的力度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给予每组组长管理权限,对于不服从安排,不认真完成分配任务的学生,可开除出组,并上报教师,给予处理。

3.2设计缺少统一性

工作小组中有6位成员,且为新成立小组,在设计过程中,每位成员皆提出各自的设计理念、设计构思,若不能较好地将其融合,便会产生设计分歧、设计理念过多、设计思路混乱等问题,使得设计方案缺乏统一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在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设计理念,将不同的设计风格进行融合,形成统一性。

4结语

情境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运用仍处于实验阶段,不能够单凭某一学期或某一学年就能够形成稳定的模式,仍需进行长期的调查和分析,不断地完善,使其优势能够得到更多地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情景认知下的PBL教学效果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9(2):140-141.

[2] 孙得东,李卓冉.应用型本科高校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1):92-95.

景观规划设计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然生态,节约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思考

有关与矿山公园的规划及建设的研究不外乎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两种。列如矿山遗迹的环境类型及其特质研究,矿山遗迹景观价值体系研究、矿山公园的建设定位研究皆属于理论研究的范畴,展开此等反面广泛深入的研究是矿山公园的规划及建设理论指导所不可或缺的。基础研究不但为矿山公园规划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也是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基础研究应该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层面,调查工作包括:a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貌地形特征、土壤状况、现有植被等生态建设方面的基础资料;b工业景观类型、环境特征、历史文化等侧重于景观方面的调查。基础研究应该侧重于生态环境在生体系研究(土壤肥力)、生态循环体系(能量、物质)恢复与再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矿山公园内不同场地植物配置技术及栽培技术方法研究等等。开展矿山公园的研究除了各个学科内的专项研究外,不同学科的综合合理利用,同时进行不同程度的综合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得出的方法论在今后对矿山遗迹的综合景观规划治理有着指导意义。

作为矿山公园,它具有生态、景观、旅游、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属性,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如何准确掌握宏观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与微观具体景观小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植被的重塑恢复是整治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作为从根本上恢复地区生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山公园,必然以生态恢复为主要手段,使整个生态体系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矿区生产要结合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增加与重视局部景观环境的塑造,增加其多样性,把有利于重塑土壤结构与观赏性植物结合起来。景观设计上应结合其地区的生态性、景观性、参与性、历史性、文化性、科普性、趣味性为一体。

一般园林景观规划和生态景观规划与矿山公园有所不同,其场所的特殊性决定了与其相对的特定景观和环境具有特殊性,针对于矿山公园的具体特殊特点,在景观特质方面必须对矿山及周边景观环境的特质特征以及地质地貌特点有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细致研究。借以对其他成功案例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建立出适于此地貌环境独有的矿山公园规划体系。

2.提倡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园林

现如今,人们都已明白有效的利用植物比单纯人工能更加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及更加完善整个生物循环系统,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和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由此,产生了英・麦克哈格的“设计尊重自然”。所塑造出的物质、质能的过程即为规划,透过质能流动与自然环境与文化联系起来,达到既定的需要或目标,通过对节能环保材料的合理使用、防治土地荒漠化植物的利用,建立起完整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创建节约型园林公园。

对于废弃矿石场的改造,方法有:物理手段的分析拆除和保留、化学手段对土质的改良、生物手段对自然生态的处理。使被废弃的矿石场不利因素转变,景观规划与自然形态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发展与循环。由于地区地质矿种性质的影响,开采的状况和生态环境等特殊因素影响,矿山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形式,与普通景观园林有着不同的特点。

通过对矿山公园的理论体系研究,涉及自然生态、美学工程、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简历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指导矿山公园的景观规划建设,对自然生态的仿生营造,使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

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地质和户外空间的仿自然的生态设计,自然生态原理是景观规划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种仿造自然的人类生态环境系统的设计。通过对当地自然景观方面的了解,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利用自然,使景观规划设计发挥到极致,即与自然环境有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互相增进,有机融入自然系统并能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对退化的环境及景观再设计,使其恢复与可持续发展,产生对美感的重新理解与升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景观。将矿废弃地的各类要素利用现代景观设计规划艺术手法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加以利用,在营造出新景观的同时,使其在功能上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并能参与并改造现有的生态自然景观环境,使之形成自然有机的良性循环。加强景观功能的循环性与置换性,使原来不能被有效利用的被破坏的自然环境转换为有利资源,并能创造出新的原始自然材料。从而使整个矿山公园自然景观规划可持续发展,并改善日后维护成本。

3. 矿产废弃地可持续景观设计特点

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矿山公园的观点也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同于以前注重它的负面影响,到现在积极改造和它对于重建自然生态体系的重要意义。矿山废弃地改造不但经历了从技术性和功能性的改造,现如今也考虑到历史性与文化性的综合价值改造。

对场地原貌的认识和对地区历史的认识是设计最基本的认识,综合矿山废弃地改造的成功案例来看,首要目标是尊重既有状态,使景观规划与地区历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浑然天成。设计师通过对对地区和历史文化的了解,将场地规划设计为对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实体,使游客既有空间立体感又能体会历史的延续性。针对场地内矿山开采的工业特点,采用选择性的保留和再利用与自然景观结合重新规划,形成鲜明的矿山公园特点。除合理规划景观形式外,工程技术的应用也很重要,材料的不同选择造就了公园的特点和肌理。在对矿山废弃地合理改造的同时也扩充气功能,力求最合适的改造方案,多达到多方面协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也适应当地居民的需求,适应且发展经济社会,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和娱乐的要求。

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的位置。一些设计师提出并尝试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思路在废弃地的改造中,尽量尊重场地景观特征和生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些设计中,场地上的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尽可能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注重了材料潜能的挖掘,那些残砖废瓦、工业废料、矿渣堆、混凝土板等成为景观建造的良好材料,他们的使用,不仅与场地的历史氛围十分贴切。同时也演绎着一种材料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景观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意识的进步,促进了景观视野的发展和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废弃地改造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相互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废弃地改造中,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意味着改造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功能合理,满足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意味着改造的高效性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兴中.旅游资源景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温小军,朱建新,张大超.我国矿山生态规划建设探讨【J】.中国矿业.2007.16

[3]THAYERJR The experience of sustainable and capesLanscape【J】. Journal .1989

[4]杨云峰,熊瑶.园林设计与场所精神――以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广场设计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

[5]吴为廉著.《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

景观规划设计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项目策划

景观项目包括策划、实施和使用三大阶段。景观工程不同于一般工程,其一方面是工程项目,同时也是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其涵盖非常广泛。景观项目建设主要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一些景观工程项目,特别是新建和扩建,以及与其有关的工作来实现的。

一、 城市景观项目策划的相关概念

要理解景观项目策划,我们需要对“景观”“策划”等概念先有个清晰的认识。

景观:由景观生态学家特罗尔所定义的景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和视觉总体,包括地圈、生物圈和智能圈的综合体。在景观园林中认为景观即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现在景观成为描述自然、人文以及两者共同构成的整体景象的总称。

策划: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撰委员会将策划定义为,“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策划是找出事物因果关系,衡度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策划之依据,亦即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

景观项目策划:将策划学的知识与景观学相融合后,景观项目策划则可以定义为是设计者应用策划学原理,结合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景观项目建设目标,根据项目的环境背景及现状条件,采取一定的策划手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对项目进行景观产品的创意、构思与形象定位。

因此,本文将景观项目策划理解为:通过对景观项目系统的调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景观设计目标的过程。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和研究对象,我们又可将景观项目策划细分为居住区景观策划、旅游景观策划、城市道路景观策划等不同类别。

二、景观项目策划的原则

为了保证景观项目策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项目策划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景观项目前期策划必须在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遵循区域发展规划,不能做国家明令禁止的或与某一地区功能规划相冲突的项目。

(2)符合市场需求。景观项目的开发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带动了周围地块的效益、是否符合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因此,项目目标策划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以确定市场的现实需求,预测开辟潜在市场的容量大小及可能性。

(3)符合环境条件。不管项目投资者的动机如何好,愿望如何强烈,都是以项目建设环境条件为前提。环境条件包括政策、规划、土地、交通、植被等。

(4)符合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包括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市场原材料、生物材料,以及人员条件、环境条件和相关配套条件,保证技术设备的可操作性、适应性及其效能的充分发挥、保证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在景观设计中,符合生态原理、绿色节能原理的景观建筑材料渐渐取代了一些费用高昂的自然材料。

三、城市景观项目策划的基本流程

城市景观项目策划的基本流程图示:

1.项目背景初步调查

景观项目背景的初步调查包括拟开发建设的项目的由来和发展过程、投资建设单位情况、利益分配关系、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所在宏观经济环境及微观技术环境)、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工作范围、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等方面要求。

2.确定可类比区域与可类比项目并进行深入调研,进行项目的产品定位

首先,要确定可类比区域,选择可类比项目,确定该类项目价值实现的各要素图及其价值实现中的权重;分析可类比项目价值实现的各要素的特征,对比并量化本项目同各类比项目各价值实现要素的对比值,根据价值要素对比值判断本项目可实现的均价。

然后进行景观项目的产品定位, 每个项目都需要被放在最大的关系背景中来看待:一条街道,在设计的时候被看作是街区用地的边界,而且街道也是邻里或地区的要素;一个广场,在设计的时候被看作是商业街区的中心景观,同时还服务了周围的交通,疏散了拥挤的人流。通常景观工程项目产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公园、道路绿地、城市广场、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农业观光园(区)等。

3.对地块进行SWOT分析并初步提出项目策划总体构思

(1)SWOT深层分析的内容:

对项目地块的优势、劣势、机会点以及其面对的威胁及困难点进行深入分析。

(2)景观项目策划的总体构思

项目总体构思是指对未来项目的目标、功能、范围以及项目涉及的各主要因素和大体轮廓的设想与初步界定。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过程,是前期策划的基础和首要步骤,是景观工程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质在于挖掘开发方捕捉到的市场机会,以客观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为基础,以艺术化的概念设计为核心,以独特的自然环境为背景的综合构思方式。

景观工程项目总体构思的内容有项目背景条件研究、环境调查分析、项目定位设想、项目架构设想、项目总投资设想、项目总进度设想等,这些内容决定了不同景观工程项目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4.项目潜在价值的分析范围

(1)环境方面的分析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景观项目的策划应该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使得景观项目的策划达到内化城市、净化环境的结果。

(2)广告效应的分析 优秀的景观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形式,景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座商业建筑的品味和顾客质量,好的景观可以更加引人注目。

(3)项目位置的分析 一处优秀的景观能有效的控制使用人群的滞留时间、迅速的疏导人群,具备良好的安全措施和功能性。因此,景观项目的位置对于一座景观的商业环境来说至关重要。

5.确定核心价值体系

根据项目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研究,建立确实有效的项目核心价值体系,制定项目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施策略,为项目发展的价值体现打好基础。

6.项目目标客户群锁定及分析

以投资者的立场,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价值观,决定项目应该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提供何种产品及服务,以满足潜在客户群的需求,并符合投资者的利益所在。

7.项目开发主题及形象定位

根据SWOT分析,结合宏观市场与微观市场及开发商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挖掘项目的可利用价值,整合专案组的分析与专家团的意见,然后通过创新体系的运用,确立项目的开发主题及项目的形象(确定开发什么样的项目、如何营造项目内在与外在形象和硬件,以呼应主题),完善总体策划思路。

8.对项目的总体规划、建筑风格、景观规划作出建议

整合关于项目市场定位的内容和客户意见,根据前期对项目的全面分析,尊重地块现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出项目的总的规划原则。在不断地对项目分析和调研的同时,将项目中的建筑风格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对景观规划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四、结语

景观项目策划的本质就是通过项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也就是说整体比部分的总和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策划的目的在于,确定要由设计来解决的问题并将其清晰、简要地陈述出来。

参考文献:

[1]《景观设计》---王国彬、刘贯、石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