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造成巨大压力,装备制造业首当其冲。源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促使发达国家反思自己“去工业化、发展服务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欧盟、日本等将回归制造业作为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促进长期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之一。
“再工业化”的实质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重点是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控制价值链高端。发达国家发挥技术、资本、产业聚集等优势,将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突破口,纷纷出台扶持政策,甚至动用贸易保护大棒。
中国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任务。在新的环境下,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是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点,但是目前装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重点仍停留在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阶段,装备制造企业需要加大对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电子商务能有效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性,但相比化工等行业,目前装备制造行业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仍然欠缺。装备制造业属于离散型制造,发展电子商务的突出优势表现为两点。
首先是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整合作用,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自的系统,尤其是异构系统进行集成,通过供销、库存等信息的共享与业务的联动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电子商务的业务优化作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要素发生改变,通过对分销、流通等流程的重新排列组合实现供应链的持续优化。
关键词:火电企业;燃料煤;燃料煤供应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13日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火电企业燃料煤采购完全市场化。越来越多的火电企业开始意识到燃料煤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及燃料煤供应量的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虽然燃料煤市场价格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不断地徘徊,但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市场价格仍会回到高位。对于占生产成本近七成的火电企业,如何降低燃料煤的采购成本,已被越来越多的火电生产企业所重视。意识到必须提高对燃料煤供应商的科学管理,来降低火电企业燃料煤采购成本和保证其供应的稳定性。
(二)研究目的。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火电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然而,火电企业要实现持续的发展就需要保持良好、稳定的生产运营,保持一定的盈利空间。在目前环境下,对于燃料煤采购成本占生产成本较大比重的火电企业来说,如何降低燃料煤采购成本,保证燃料煤供应稳定,使火电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呢?我作为一个从事火电生产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专职人员,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研究,认为目前国内燃料煤市场价格还有重回市场价格高点的可能,只有运用所学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本企业目前燃料煤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积极寻找在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才能降低燃料煤的采购成本,为火电生产企业提高利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地火电生产企业已把如何提高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水平作为其重点研究的领域和方向。这也正是我选择其作为研究课题的主要原因。
二、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是指为火电企业发电生产提供用于发电的燃料煤的企业,燃料煤供应商既可以是燃料煤生产企业,也可以是燃料煤流通企业。对于火电生产企业来说,由于燃料煤需求量较大,重要的燃料供应商群体主要是燃料煤的生产企业。要保证火电企业正常的生产,就必须有一批可靠的燃料煤供应商为其提供生产所需的燃料煤。
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是指火电企业的燃料采购部门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本企业燃料煤的供应商进行选择、考核、评比并不断优化的动态管理过程。好的燃料煤供应商是高质量的保证,卓越的燃料煤供应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将为火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
(一)火电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火电生产企业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为燃料,燃料在锅炉内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将水加热成水蒸气,然后用水蒸气冲动汽轮机,将热能转换为汽轮机转动的机械能,最后让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从而将机械能转换为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变压器升压输送到高压电网,电网将源源不断的电能送到全国各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电力,为人民的正常生活提供电力保障。
现阶段,我国的火电生产企业90%以上是以燃料煤(又称“动力煤”,质量稍差,有别于用于提炼的化工煤)为燃料。2000年以前,火电企业的燃料煤供应市场价格一直受国家调控,从而保证了火电企业燃料煤的正常供应。2000年以后,国家逐步取消了火电企业燃料煤的调控政策,逐步实现了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的完全市场化。
(二)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现状。由于受欧洲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加剧等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目前燃料煤的市场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供应量充足、稳定,没有质量掺假的现象发生。火电企业的发电利润较高。这让一些火电企业疏于对燃料煤供应商的管理,不注重对燃料煤采购人员专业技能的学习、培训,燃料煤供应商评价、选择、绩效考核等制度流程没有或流于形式。通常都是燃料煤供应商提出优惠条件主动给火电企业供货,为形成有利买方的市场竞争环境,火电企业不愿意与燃料煤供应商建立更紧密关系,而是与其保持一种对立的关系,通过燃料煤供应商的激烈竞争实现火电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笔者认为作为一次不可再生资源,曾经在高位徘徊很长间,让全国大部分电厂处于亏损状态的燃料煤市场价格还会不断上涨。特别是在用电高峰的夏季和冬季还会出现燃料煤供不应求情况。
一些火电生产企业意识到燃料煤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对燃料煤供应商关系的管理,未雨绸缪主动出击积极开拓燃料煤供应渠道,寻求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但在管理上受到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影响,对燃料煤供应商缺乏信任,不愿意与燃料煤供应商共享资源信息,供应商仍只能被动的履行双方签订的合同,不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也不会积极主动为火电企业在燃料煤供应上提供更多帮助。
由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没有规范的、持续的供应商绩效评估制度和流程或流于形式。一些没有诚信的燃料煤供应商为了获取额外利润,对燃料煤采取掺假、以次充好的弄虚作假行为,导致燃料煤的质量出现大幅下降,严重威胁到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使火电企业由于燃料煤采购成本增加。尽管各火电企业为应对燃料煤供应商的掺假行为,配置了煤质检测设备、化验仪器等检验工具进行防范,但仍不能完全防范燃料煤供应商的掺假行为。
经测算,一个装机容量为1200MW的火电企业,一年所需要的燃料煤应在300万吨以上,平均每吨燃料煤掺假导致发热量下降10~20大卡(以标准煤市场价格含税价700元每吨计算),造成火电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在300~600万元以上。
如不改变火电企业与燃料煤供应商目前存在的对立、松散的交易关系,建立一种更紧密地战略合作关系,甚至发展成为供应链关系,火电企业的燃料煤供应商管理困境不会彻底改变,燃料煤煤质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即使燃料煤市场价格上涨趋缓,火电企业的安全、稳定、经济生产同样受到威胁。
(三)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经过对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现状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目前火电企业在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火电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对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火电企业已习惯于用传统战术利用物资的供应商管理模式来管理燃料煤供应商。认为与燃料煤供应商关系紧密,不利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只有与供应商保持一种对立的、松散的关系,在采购谈判中才能实现本企业利益最大化。所以不愿与燃料煤供应商建立较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导致双方彼此信任度降低,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更不可能实现企业间的协同,从而增加鉴定成本、物流成本、预防成本等导致采购成本增加。
2、供应商缺乏商业信誉。燃料煤供应商商业信誉风险防范需要火电企业建立持续的供应商评价、评估及选择机制,在对供应商的评价、评估过程中,才能觉察到供应商的不诚信行为。将信誉差的供应商限制在合格供应商之外,或通过担保、违约金等形式将供应商信誉风险实施合理转移。然而,火电企业没有燃料煤供应商评价考核制度或流于形式,燃料煤供应商的管理就不可能做到事前预防。通常只能在燃料煤到货验收环节进行化验、检测,由于现场检测条件有限,很难完全防范供应商的掺假、以次充好行为。即使检测出不合格的燃料煤,此时退货势必造成火电企业因燃料煤供应中断而影响正常发电生产,不退货又会造成经济损失的两难境地。
目前,由于燃料煤供应商信誉问题导致火电企业燃料煤供货合同不能全面履行、燃料煤质量下降、采购成本增加,已严重影响到火电企业的正常生产。
3、缺乏供应商管理技能。目前,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火电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其他专业或岗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采购与供应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对供应商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重视采购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和经验交流。认为燃料煤采购与其他日常物品采购一样,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也不需要供应商管理技能。
不注重对燃料煤供应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也不关注未来燃料煤供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目前严峻的燃料煤供应形势下,到底要和燃料煤供应商发展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没有中长期规划和目标。只按传统采购模式或已形成的采购模式做一些类似常规物资采购的管理,不会根据燃料煤采购市场的变化以及燃料煤采购地位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采购管理方式,并与燃料煤供应商发展相适应的关系。
4、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意识不强。与供应商保持对立关系是大多数火电企业长期以来的共识,在当前环境下,一些火电企业开始意识到发展与供应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但对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趋势了解甚少。意识不到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协同能给供应链中各企业带来的巨大的竞争优势。反而认为供应链管理会束缚核心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实现本企业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未来的企业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竞争,而是依靠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5、供应商管理技术落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现代企业已通过专业采购管理软件实现了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的信息化、专业化。而许多火电企业仍停留在最原始的采购及供应管理方式,不利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及时地收集采购信息,还是依靠采购人员深入燃料煤供应市场收集信息。然而,在采购人员返回时,其收集的信息可能已经过时了,成为没有价值的信息,且采购人员的工作繁重、效率不高。
落后的供应商管理技术不能对供应商绩效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估,不能有效支持采购管理和辅助采购决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没有及时、准确地信息很难做到正确策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火电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燃料煤供应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压缩了火电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使企业陷于经营困境中。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完全市场化的燃料煤供应市场中,随着燃料煤从供过于求向供不应求的市场过渡过程中,其燃料煤在火电企业采购物资中的地位也在发生变化。火电企业在供应商关系管理中缺乏变化的观点,没有供应定位模型管理燃料煤供应商的经验。这是与供应商关系对立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从供应定位模型中了解到采购企业通常根据采购物品的相对成本的高低及采购风险、脆弱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将其分为战略关键、战略安全、战术利润及战术获取四种类型。(图1)
在燃料煤供过于求时,燃料煤在火电企业的采购地位中处在战术利润象限。该类物品是那些可以通过市场及时和明智的为提供客观节省成本的机会的物品。其典型特点就是,存在大量的备选供应商,不需要在供应商管理或选择方面作任何特殊行动。通常是那些被看作就有中等或高价值的“日用品”。对于这些产品的主旨是“交易和利润的驱动”,供应商管理的基础是从市场的竞争本质获得最大好处。选择与供应商建立紧密、长期的关系没有太大的价值,可以通过加强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和监督以及潜在优秀供应商的开发来为采购组织获取利益最大化。
现阶段,燃料煤市场价格虽有所下降,但燃料煤市场正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燃料煤在火电企业采购地位中已转变为战略关键物资。此范畴的产品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在于其可获性和对竞争优势、成本结构和营利性的影响。管理这些物品的供应安排需要大量技巧,重点在于开发和管理与供应商的长期紧密的关系,通过协作行为,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关系包括建立持续改进的双方目标、关系价值和做法的认同和企业管理框架。
可见,在火电企业燃料煤逐渐从战术利润物品转变为火电企业的战略关键物品时,其原来可以通过加强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和提高燃料煤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行为、采购组织获取利益最大化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对战略关键物品供应商的管理。这种对立的供应商关系必定对火电企业的燃料煤采购的经济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威胁到燃料煤供应的安全性。
(二)供应商评价、选择、评估等管理制度缺乏或流于形式。尽管大部分火电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燃料煤采购部门,但采购部门制定的燃料煤供应商管理评价、选择管理的制度操作性不强,没有具体、客观量化的管理绩效指标,大多流于形式。甚至有的火电企业根本就没有专门的燃料煤供应商评价、选择体系。
燃料煤供应商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没有真正、持续地实施,导致燃料煤供应商履行合同的好坏都一个样,这会制约优秀燃料煤供应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愿主动改进和完善自己,进一步为火电企业做好燃料煤供应。同时让绩效差的供应商有可乘之机,会助长绩效差的供应商质量掺假、以次充好的不道德行为。
(三)不注重采购人员采购与供应管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不注重采购人员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是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技能低下的主要原因。认为燃料煤供应管理工作同采购其他物品一样,会与供应商讨价还价就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很少。所以火电企业燃料煤采购人员不注重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也很少参加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在燃料煤采购管理工作中,采购人员不会运用供应定位模型、供应商偏好模型、供应商关系图谱等采购与供应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在变化的市场中处理燃料煤供应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与采购战略相适应的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模式。
另外,国家还没有要求采购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采购职业资格考试,持证上岗。也是导致目前火电企燃料煤采购管理水平较低的原因。
(四)没有建立以火电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没有形成以火电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之间企业协同效应没有体现出来,是导致火电企业缺乏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意识的直接原因。总觉得与燃料煤供应商关系发展较紧密,限制了供应商之间的有效竞争,也会降低燃料煤供应商进一步提高其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积极性。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协同的单个火电企业是不可能将燃料煤采购过程的全部成本都做到最小或最优化,只有通过供应链的优化,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协同效应,才能将燃料煤采购成本优化到最小。当今时代的经济发展,已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未来供应链的发展将会给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五)不善于运用专业的燃料煤采购管理软件。火电企业燃料煤采购管理一直依靠较为落后的人工管理方式。在当今信息时代,一些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始进行火电企业燃料煤采购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并逐步在火电企业内使用和推广。然而在软件使用和完善过程中,一些火电企业采购人员受传统思想影响,在软件推广过程有抵触情绪,基础数据输入不全、定义不规范,导致采购管理软件的强大功能和作用不能发挥出来。这也正是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技术落后的原因。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是一个持续的完善过程,只有在使用中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使软件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燃料煤采购管理软件不仅能大大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能使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改进措施
要想改变目前火电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降低燃料煤采购成本,并保证燃料煤的及时、保质、保量供应。火电企业就必须解决在燃料煤供应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改善与燃料煤供应商的对立关系,建立务实、高效、双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将有实力的燃料煤供应商纳入到火电企业的供应链中来,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所以,火电企业在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方面必须进行以下改进:
(一)积极与有实力的煤矿企业发展更紧密合作关系,构建互利双赢的战略互惠关系。火电企业要改变目前与供应商的对立关系,需改变传统的供应商管理观念。在合作中勤于沟通,提高双方的信任度。然后通过供应商评估、绩效考核等制度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实力、讲诚信的燃料煤供应商,与之建立更紧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的友好合作,双方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逐步实现双方资源信息的共享,合作层面进一步深入,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双方通过签订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形式来巩固和加强双方的友好关系,并在长期的友好合作过程中实现双方的互利双赢。
(二)制定并落实供应商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供应商动态管理。要彻底解决燃料煤供应商缺乏商业信誉的问题,火电企业要科学制定燃料煤供应商绩效考核制度,客观量化绩效考核指标,并严格执行供应商绩效的评价、考核制度。实行燃料煤供应商动态管理,将不讲诚信的燃料煤供应商排除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之外。同时积极开发一些有潜力的燃料煤供应商,与之小范围开展业务合作关系,通过绩效评估补充到合格供应商名录中。
通过燃料煤供应商的动态管理机制,淘汰那些缺乏商业信誉的燃料煤供应商,同时激励那些讲诚信的燃料煤供应商更加讲信用、重质量。既保证了燃料煤采购的质量,又能提高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争。也为火电企业与燃料煤供应商发展更紧密战略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加大采购人员专业技能岗位培训,实现采购人员持证上岗。火电企业可以通过采购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加强采购与供应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高燃料煤供应商管理的理论知识。定期开展企业内部燃料煤采购经验交流会,积极参与企业之间采购与供应管理经验交流来提高燃料煤供应商管理的实践经验。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燃料煤采购工作中,采购人员的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技能将会取得明显提高。
随着国家对采购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视,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采购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火电企业应积极引导燃料煤采购管理从业员参加全国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逐步实现燃料煤采购人员持证上岗。
(四)兼并或重组燃料煤生产企业,构建以火电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将会成为未来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有实力的火电企业集团,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联合、兼并或重组有发展潜力的燃料煤生产企业,建立以火电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通过供应链优化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简化和取消燃料煤采购的中间环节,将会大幅降低燃料煤的采购成本。实现供应链企业间共同增值、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只要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火电企业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火电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才能提高。
目前,国有五大发电集团公司都已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措施,实现了一部分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链供应方式,集团内部火电企业及燃料煤供应商的协同效应得到体现,经济效益明显增强。既保障了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发电企业燃料煤的采购成本。
(五)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开发专业采购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的快速传播,对燃料煤采购管理和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借助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和专业软件公司的开发实力,建立火电企业自己的燃料煤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提高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水平。
目前,火电企业已开始使用燃料煤采购管理系统和燃料煤市场信息分析系统等专门软件应用系统,大大提高了火电企业燃料煤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水平和燃料煤采购决策的准确性。
(六)积极开拓燃料煤供应市场,实现多渠道供应。为保证燃料煤的可靠供应,火电企业在积极发展与现有燃料煤供应商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燃料煤供应渠道,实现火电企业燃料煤市场供应的多元化,降低对现有燃料煤供应商的过分依赖。同时能形成燃料煤供应商之间的有效竞争机制,在保障稳定供应的基础上,降低燃料煤的市场采购价格。
在立足国内燃料煤供应市场的同时,一些资金雄厚的火电企业集团开始将目光瞄准国际燃料煤市场。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燃料煤供应合作,进一步拓宽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渠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燃料煤供应的不足。
(七)成立火电企业燃料煤采购行业协会。为积极应对当前燃料煤采购价格谈判中的被动局面,提高与燃料煤供应商谈判的话语权,各火电企业建议成立火电企业燃料煤采购行业协会,引导、规范各火电企业燃料煤采购管理行为,协调和处理各火电企业在燃料煤采购过程存在的问题。提高火电企业在燃料煤供应市场中的地位,积极维护火电企业利益。
五、结束语
火电企业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将会大大改善与燃料煤供应商的对立关系,其燃料煤采购成本将会降低,利润空间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火电企业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火电企业一定会改变目前的经营困境,实现盈利并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适应市场化的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方法,对于燃料煤采购成本占到发电成本超过70%的火电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实践工作,需要火电企业采购部门的从业人员不断学习和努力、持续改进和提高,坚持用变化、创新的观点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实现本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目标。
当然,一个完全市场化燃料煤供应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其管理方法和经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行业内的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最佳实践案例对其他企业并非适用。各火电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企业目标及经营战略,客观分析采购产品的特点、供应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影响因素,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燃料煤供应商管理方法。对于目前处于火电企业采购战略关键地位的燃料煤的供应商管理来说,只有树立世界级供应商管理理念,建立以火电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并不断进行供应链优化,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化军.论采购供应商的开发与管理.科技咨询导报,2007.12.11.
[2]李楠.煤炭企业应居安思危加快转型.中国煤炭,2011.37.7.
[3]Mike Fogg.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李东贤.采购与供应链案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英)Bryan Jones,John Oliver.采购绩效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方惠.采购战术与运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叶青.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8]张梦欣.高级采购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全球化 分工 专业化 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指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市场中的各主体为穷尽规模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和专业化发展思想主导下产生的对企业物流的重新构建。第三方物流的参与方有:物流供给者、物流需求者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的需求者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物流的供给者是指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向物流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以降低物流服务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实现规模效应并提供多样化物流服务的服务产品供给者,是物流需求者和第三方之间的中介。而第三方则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研究开发和服务的公司,它们是某一分工领域的专家,体现分工优势和比较优势。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物流社会化的产物,它可以帮助企业精于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新兴市场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虽然起步较晚,但第三方物流在全世界的物流市场上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有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第三方物流应当会成为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开始传到我国,它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培养规模大有影响力、能和国际知名公司竞争的企业,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还较小,而且高度分散,面对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和弱小的供应能力,国外物流企业早已跃跃欲试。其中已有部分世界著名的物流企业先期进入了中国市场,参与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如快递业巨头UPS、FedEx、DHL和TNT,运输物流公司马士基、美国总统班轮等。我国的物流企业将要面临着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挑战,因此做大做强本土物流企业、物流供给者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是本土企业迎接挑战的基础。
中国物流市场的广阔前景,给未来的物流发展,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一个发挥的空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体物流需求约为2760亿元人民币,这必然会加速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第三方物流市场在增长中细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整合,第三方物流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第三方物流将在新的起点上发展。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第三方物流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阻碍其发展的问题。
1.缺乏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划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约束就是物流行业的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各自为政的格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物流业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但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邮政局、海关等,这些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做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大物流构想,因而在物流管理方面缺乏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划。
2.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手段落后,物流技术陈旧,服务意识和质量不高
建立一个高速畅通、动态互联的标准化信息系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保证其各项职能相互协调并保持高效,实现与其他企业联盟进而使得物流服务整体化的必要条件。由于我国的网络普及情况较差,EDI技术还很落后,难以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和交换,因此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信息数据系统都是相互孤立和静态的。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通信、射频识别装置(BF)、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管理信息系统(M IS)等等,使用还不是很广泛,这直接影响了物流中心与用户的沟通和协作,阻碍了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国外物流企业注重全球化、网络化、多种运输方式、全方位服务、全球范围的统一服务标准;而国内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服务范围目前仍限于中国境内(或境内某一地区),网络化功能较弱。
3.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由于目前我国现代化物流业刚刚起步,因此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条块管理体制,交通部、铁道部、商务部等各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工业、商业、物资、交通等各自为政,都在上项目、抢市场,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
4.缺乏先进的现代物流人才
企业间的战略同盟使得物流企业要及早介入,不仅参与产品的开发工作,而且了解产品生产计划,为客户制定详尽的物流计划,完成大量的物流作业。这就要求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具备必需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由于我国物流教育的落后,中国物流从业人员也已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等转行过来,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少之又少。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的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高级物流人才需求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各类高校物流专业培养规模每年不到1万人,在职人员年培训量约5万人。显然,各种方式培养的物流人才十分匮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政府制定法规政策,为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首先,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应尽早构建顺畅的物流体系,制定鼓励物流发展的法律,出台物流运作标准及相关扶持政策,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包括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优惠贷款等,从而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其次,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方面,政府应担负起交通系统、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标准、其他基础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在促进规模经济和网络化经营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物流作业所需基本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增值服务设施,积极推广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设备、专用运输设施和现代化装卸等设备的使用。同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政府应制订有关第三方物流服务行业准入标准,以规范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行为。
2.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企业的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只局限在各自特定的服务领域,彼此间竞争不大。若要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统筹规划和精细化组织、管理能力等,力争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此外,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形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3.加强现代物流人才培养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解决物流人才不足问题。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尤其要注重对技术类与管理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物流管理是相对操作性较强的管理行为,只有对实际现场和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才可能有能力设计、管理、控制整个物流的流程,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
4.加强全社会的现代物流观念
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全社会的现代物流观念。通过加强现代物流知识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发展乃至对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作用,使生产企业转向选择更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世界500强的大部分公司已经将其非核心能力的运输、仓储和库存管理等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应当也是国内企业的发展方向。
四、总结
第三方物流是今后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对于我国的物流公司来说,机会和挑战并存。潜在的巨大的中国市场,不仅让国内公司心动,众多跨国公司也是垂涎三尺,已经开始布局。对于政府和行业企业,应该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企业自身技术、人才培养,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规模和竞争力,保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