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值管理;上市公司;价值管理;财务管理

一、目前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步,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被不断地探索,财务管理模式也是随着企业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近年来,公司不断上市,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关系到股东的财富,公司的形象,融资等等重要内容,于是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也纷纷开始重视,将市值管理纳入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如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万科就于10年设立了专司市值管理部门;还有如万通地产,其较早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值管理的系统。从创新商业模式以最大化公司价值,再到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等,以期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但是更多的传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如何进行市值管理,有哪些困难,应当采取什么对策,这些都是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基于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及市值越来越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图将市值管理融入比较成熟的企业价值管理的理论,探讨如何整合二者作为上市公司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是基于价值管理与市值管理的整合与集成,一方面,整合了市值管理的框架,实际融合到传统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提升内含价值与关注市值并举。另一方面,应当综合运用多种价值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本人总结了如下四部分内容:

一是价值评估是公司的内含价值的测算与分析过程,非上市企业则可以通过类比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市价进行市值管理。二是价值经营是内涵价值的实现和管控过程,包括核心竞争能力配置,财务收益的实现,风险管理等,这是整合管理的关键。三是企业价值的市场实现即让证券市场充分反映公司的内含价值,需要及时做好信息披露,不断提升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四是根据公司市值相应作出财务决策及公司的各种财务经营行为。

在实施整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当主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公司应当更关注资本市场。关注企业内含价值,在保持竞争优势,创造现金流的同时,适度降低投资者预期及必要报酬率,例如增强信息披露,与机构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等。公司应当同时运用财务绩效和挂钩市值双方面的考核与激励。企业业绩评价更注重行业内横向的对比,关注整个市场尤其是企业市值的升降,加入市值考核指标,才能真正全面地考察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公司应当同时控制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与外部股价变动风险。

三、实施整合型财务管理新模式可能面临的困难

(一)上市公司关于市值管理的理念意识薄弱

市值管理自05年提出以来,企业和学术界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将其作为一项管理活动纳入企业日常管理的公司却少之又少。如知名公司格力电器,其总裁董明珠曾公开表示,“从不关心股价变化,只关注与企业的经营”。可见,我国上市公司整个群体关于市值管理的理念,需要慢慢的普及渗透。而对比万科,就特别重视资本市场工作,前任董秘肖莉长期注重与机构投资者的关系,正是万科长期与机构投资者良好的沟通,其融资计划得以更顺利的实施成功。

(二)大型的国有控股企业对市值的关注度不高

许多上市国有企业,因为所有权的缺位,董事会由一些政府官员担任,并不能完全代表的股东的利益。其对于其自己政绩关注得更高,往往我国的考核标准为规模,利税等,这样,直接体现股东利益的市值则变得不那么重要。这个大的群体占上市公司一大部分,作为主要的蓝筹组成部分,在整个资本市场起着核心作用,没有他们的带头引导,中小上市公司可能也不那么关注公司的市值,而只是把其当作一个圈钱的平台。

(三)过分强调市值管理,陷入了股价管理的误区

由于市场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国内外一直存在股价操纵的行为。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打击力度逐年增大,但是部分个人投资者依然存在着“跟庄”思想,在投资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假想的“庄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可能利用这点存在股价管理的动机,过分借助某些市值管理的措施,走进操纵股价的误区。这样,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上市公司的形象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完善整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增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联度

公司应当将市值管理融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经营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上市公司要把市值管理作为董事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予以统筹安排。公司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同时,也应当在准确判断行业发展周期和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策略在市场上及时反映和揭示内在价值,合理追求股票溢价。另外,稳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股利政策应当与市值管理涉及的增发、并购、回购等投融资方式进行动态的协调。不断提高增强价值创造和价解值实现之问的关联度。

(二)引导国有上市公司制定市值管理政策,鼓励部分公司先行先试

国有上市公司虽然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发展,但是其计划经济的色彩比较浓厚,很多决策可能是依据协调政府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而做出的。相关部门(如国资委)应当尽快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市值管理政策,要根据各个公司的特点进行具体规划,建立相关风险评估机制,鼓励某些国有上市公司先行先试,逐步将市值管理这个指标纳入并增加在整个国资考核体系的比重。长期来看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值管理是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给民营企业借鉴之用。

(三)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维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资本市场有个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大多数公众投资者无法完整地了解到上市公司经营环境、业绩及其发展潜力,导致企业创造的价值并不一定能被充分发现。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投资者的认识和实际的偏差,争取让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有合理公允的评估。相反,某些上市公司对于自身内在价值被资本市场严重低估却置之不理,这实际上严重损害了股东利益。

因此,上市公司在履行法定信息披露义务的同时,应当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做到无缝对接,公司管理层要建立起市值管理意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提升公司内在价值,资本市场上让其更好的反应到市值上,进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综上,整合价值管理和市值管理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应成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上市公司要关注企业价值,以价值最大化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同等的关注价值的经营和实现的过程,即市值管理,实现企业的内在价值与市值的长期均衡。二者缺一不可,故只有融合二者,才能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施光耀,邵永亮.市值管理时代悄然来临[J].董事会,2007(11)

[2] 张济建,苗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2010(4)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范文第2篇

Abstract: Sinc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was founded,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has been twenty years of history. In the twen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scale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is growing and being normal, the stock marke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regulatory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re steadily on the increase. With China's successful entry into WTO and introduction of 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vestment institutions), Chinese stock market is to speed up the pa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listed company fundamenta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stock price, the value investment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investment philosophy. And financial data i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index reflecting company value. Biological products industr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many investors with its share price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drop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help of financial data for biological products industry company intrinsic value influence share price analysis, this paper helps investors in biological product industry to find the right benefit investment object.

关键词: 价值分析;影响因素;财务指标;股价;回归分析

Key words: value analysis;influence factors;financial target;stock price;regress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22-04

0 引言

中国的股票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截止2015年年底,沪深A股投资者账户数超过1.7亿,沪深A股上市公司达2800多家,市值规模相当于我国GDP总量,每日成交活跃,备受广大投资者的关注。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能力(主要包含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与上市公司股价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投资者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利于投资者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理性的进行投资,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务实经营。华南理工大学郭文君[1]根据市场有效性假设、现代信息观、剩余价值模型等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证明了我国股票市场属于半强式有效市场,郭文君选取了反应企业盈利、偿债、运营3大能力的指标与上市公司股价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燕山大学董喜艳[2]研究了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与公司股价之间的影响关系,纳入研究的指标体系主要反应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产充足度、流动性、公司治理结构、创新能力;成都理工大学曾静[3]探讨了农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大部分学者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能力与股价之间的关系时,所选的财务指标要么不全面要么指标冗余导致影响研究效果,本文基于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反映公司财务能力四个方面(偿债方面、营运方面、盈利方面、发展方面)的财务指标,剔除各指标间相关性较大的指标,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能力与公司股价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广大基于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有一定的益处。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主要基于四个方面,一是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二是分析公司的营运能力,三是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四是分析公司的发展能力[4]。偿债能力反映了公司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从而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衡量公司偿债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资产负债率;营运能力反映了公司对资产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公司的生产经验过程就是利用资产取得收益的过程,对公司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公司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分析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现金流量状况,考核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衡量公司营运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是公司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判断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发现公司的经营效果,有利于评估公司的经营模式,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有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每股利润、每股净资产、市盈率;发展能力反应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折射出公司未来的经营前景,是公司管理层经营决策和公司投资者投资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衡量公司发展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股权资本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建立对上市公司财务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方法与数据

本论文所选方法为回归分析法[5],首先分别将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四种能力的二级财务指标与上市公司股价(开盘价与收盘价的均值)做样本回归分析,在置信度为0.05的条件下选取有效指标,其次将四部分中的有效指标整理归集在一起,再将其与公司股价做样本回归分析,最后选取最终有效指标并对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进行检验,得到样本回归模型。数据来源于28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股价K线图。

3 实证分析―以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3.1 偿债能力财务指标与股价的分析

计算流动比率(A1),速动比率(A2),现金比率(A3),现金流量比率(A)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可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接近1,于是选取大家使用范围较广泛的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和生物制品行业28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做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在置信度0.05,自由度26的条件下,查得t检验值为2.055,选取t值绝对值较大的流动比率再与股价做样本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

在置信度0.05,自由度27的条件下,查得t检验值为2.0518,可知流动比率的t验值大于该临界值,于是在偿债能力财务指标中选取流动比率作为影响2011年样本企业股价的有效指标。

3.2 营运能力财务指标与股价的分析

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B1)、存货周转率(B2)、流动资产周转率(B3)、固定资产周转率(B4)、总资产周转率(B5)的相关系数,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有且只有流动资产周转率与总资产周转率相关系数较大,但也不足0.8,可暂时保留,作营运能力财务指标与股价的样本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

在置信度0.05,自由度23的条件下,查得t检验值为2.0687,只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的t检验值大于临界值,所以在营运能力财务指标中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影响2011年样本企业股价的有效指标。

3.3 盈利能力财务指标与股价的分析

计算资产净利率(C1)、股东权益报酬率(C2)、每股利润(C3)、每股净资产(C4)、市盈率(C5)的相关系数,如表7所示。

知资产净利率与股东权益报酬率的相关系数较大,其次是每股利润与每股净资产,进一步作盈利能力财务指标与股价的样本回归分析,如表8所示。

在置信度为0.05,自由度为23的条件下,查得t检验值为2.0687,只有每股利润的t检验值大于临界值,所以在盈利能力财务指标中选取每股利润作为影响2011年样本企业股价的有效指标。

3.4 发展能力财务指标与股价的分析

计算销售增长率(D1)、资产增长率(D2)、股权资本增长率(D3)、利润增长率(D4)的相关系数,如表9所示。

可知其两两之间的相关程度都不大,进一步作发展能力财务指标与股价的样本回归分析,如表10所示。

在置信度为0.05,自由度为24的条件下,查得t检验值为2.0639,各发展能力财务指标的t检验值均低于该临界值,于是进一步单独作t检验值较大的销售增长率与股价的回归分析得表11。

易知,在置信度为0.05,自由度为27的条件下,销售增长率的t检验值也低于临界值2.0581,于是可以认为发展能力财务指标对股价几乎没有重大影响。

3.5 综合分析

最后入选影响生物制品行业28家上市公司2011年股价的有效指标是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每股利润,计算其相关系数得表12。

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未超过0.5,整体来说是较好的,进一步作其与生物制品行业28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股价的样本回归分析得表13。

用F检验回归方程模型,21.77757>2.78(临界值),所以回归方程方模型显著,用t检验回归系数,知应收账款周转率不符合参数检验,于是再单独做流动比率(X1),流动资产周转率(X2),每股利润(X3)与股价的样本回归分析,得表14。

用F检验回归方程模型,26.54186>2.99,因此回归方程显著,用t检验回归系数,在置信度为0.05,自由度为25的条件下2.0595,查得t■检验值为2.0595,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每股利润的t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调整后的样本决定系数达到0.739447,说明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每股利润的波动对股价变动的解释程度还是较高的。

4 结论

在生物制品行业28家上市公司中,2011年公司财务指标中的流动比率(X1),流动资产周转率(X2),每股利润(X3)对于2011年公司的股价波动有较大影响,它们的定量样本回归方程为(系数保留两位小数)

Y=22.01+0.17X1-17.82X2+33.88X3

综上分析可知,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影响其股价的财务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根据模型中自变量前的系数可知,盈利能力对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营运能力,最后是偿债能力,因此,对于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文君.基于市场有效性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与股价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2]董喜艳.基于财务信息的银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因素分析[D].燕山大学,2010.

[3]曾静.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对策

我国目前已有二千多家上市公司,且大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缺陷所带来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正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力举措。但是,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由来及在我国的实践

独立董事是指公司制企业中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它最早出现于在美国,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中,就有“至少需要40%的董事由独立人士担任”的规定。随后,作为一种制度,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独立董事在美英等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国家越来越多。目前,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已成为一股国际潮流,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增长迅速。

在我国,最早是在1997年12月,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以选择性条款的形式,首次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1999年3月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都应逐步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2000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治理指引》中建议上市公司“应至少拥有2名独立董事,且独立董事应占董事人数的20%”。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各境内上市公司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包括1/3独立董事。20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样,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开始规范化地建立起来。

二、我国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

(一)有利于制衡大股东、保障中小股东利益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中小股东无能力在股东大会上通过投票制约大股东,加上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对大股东的行为约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侵占和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后,由于独立董事与公司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既不受制于控股股东,也不受经营管理层的影响,能够从全体股东的利益出发,帮助公司作出独立的、有价值的判断,起到制衡大股东、保障中小股东、减小内部人控制、促使经营者为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勤勉行事的作用。

(二)有利于上市公司董事会决策的科学化

由于担任独立董事的都是业内的专家学家和知名企业家,他们的加入,改变了董事会成员的知识结构,弥补了董事会成员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平衡。独立董事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进入董事会,为上市公司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协助管理层搞好经营活动,从而有利于公司提高决策水平,提高经营业绩,改善公司声誉,提高公司价值。

(三)有利于适应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趋势

日益全球化的资本市场已将中国置于国际金融市场的范畴,国际机构投资者非常看重公司的董事会中是否包含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及独立董事将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公司只要想迈进全球证券、金融市场,它们就不得不迎合这一要求。而且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我国上市公司与境外企业发生交易时,在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机制方面要取得交易对方的理解和信任,也应该在董事会的构成和作用方面与国际潮流保持一致。

三、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存在缺陷

《意见》第四款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可以看出,该规定有利于大股东,因为根据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董事的选举属于普通决议,只需要50%以上的表决票就可通过。但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凭借其控股地位,操纵着董事会、监事会,而分散的中小股东由于股份不足难以提出自己的独立董事候选人,即使中小股东提出了自己的候选人,也无法在大股东控制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因此,大股东事实上控制了独立董事的人选。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独立董事的人格独立,是十分困难的。

(二)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不合理

《意见》在第七款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订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同时规定“除津贴外,独立董事不应从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可见,上述规定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独立董事因为报酬而与公司发生利益联系。但是这样规定的弊端是,独立董事报酬水平过低,而且薪酬结构单一,只有津贴一种形式,缺乏对独立董事的激励。

(三)缺乏对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属于独立董事的行业组织,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对独立董事的具体行为进行约束,《意见》对独立董事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的处罚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对独立董事有权监督的监事会,从监事会的产生、人员构成及实际权力来看,对独立董事几乎不能产生任何监督作用。因此,当独立董事参与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时,由于没有明确的依据对他们追究责任,进行惩罚,从而会使一些独立董事缺乏责任感,不能有效地保证独立董事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独立董事知情权受限

独立董事展开有效监督的途径在于其知情权的落实,在于公司保证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但是,事实上,由于大多数独立董事都是兼职,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来熟悉公司的事务,他们获取的信息全部由上市公司提供,因此,获知的信息很可能存在虚假误导、歪曲的情况。除非公司本着诚信原则,对独立董事进行客观公正的陈述,否则独立董事很难掌握公司内部真实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导致独立董事无法对公司的经营政策是否正确或合法做出判断。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

(一)改革独立董事产生机制。为预防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独立董事人选,建议上市公司成立提名委员会,负责独立董事的提名,而该委员会应当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为保证独立董事从拟定候选人到最后确定人选的过程透明化,提名委员会应当将独立董事候选名单提前向股东公布,并将相关候选人员的基本情况、与执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关系也一并予以公示,对于最后的确定人选也应当向社会公示。在这个过程中,监事会应当起到监督作用,如果发现独立董事人选有不利于公司的情况或不实的个人信息,应及时向股东大会报告。在任命方面由股东大会对独立董事候选人采用累计投票制选举。

(二)完善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

为使独立董事的工作既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相应的报酬,又不至于让独立董事依附于上市公司而失去独立性,我们可以借鉴引入市场中介机构作为对独立董事进行经济激励的实施主体的做法。其具体思路是:所有进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津贴不直接从上市公司领取,改由独立董事协会或独立董事事务所向上市公司收取管理费,其中一部分对任职独立董事发放,支付方式:每月按独立董事担任上市公司的家数支付固定报酬,每个季度末根据公司信息披露及证监会对公司的处罚情况来决定奖惩。另外,也可以借鉴国外向独立董事提供股票期权的做法,由上市公司向本公司的独立董事给予一定的股票期权。

(三)健全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

对独立董事的约束,除了用报酬机制进行约束外,设立独立董事协会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该办法是,通过独立董事协会制定独立董事执业准则和行为规范,明确独立董事执业责任,促使独立董事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建立独立董事档案公示制度和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将独立董事的声誉与执业业绩挂钩;建立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认证制度,通过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认证,淘汰那些不称职的独立董事。同时,根据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状况,在法律层面,对《公司法》等相关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通过相应的法规,进一步约束独立董事的行为。

(四)确保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知情权

信息障碍是影响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一大因素。因此,应该拓宽独立董事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渠道,确保独立董事掌握独立决策所必须的信息。为此,上市公司应做到:第一,从制度上确保上市公司管理层将其掌握的信息全面、准确、如实地向独立董事报告,让独立董事能够真正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权。第二,加强与独立董事的联系和沟通。如向独立董事汇报公司经营活动和管理状况、独立董事与公司非管理人员的接触、独立董事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的财务、关联交易和主要业务往来进行全面审查等。第三,为独立董事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及时解决独立董事提出的有关意见。

参考文献:

[1]姜玉梅.关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J].辽宁经济,2004(1).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范文第4篇

一、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剖析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与外延

理论界在公司治理的内涵上主要有制度安排说、组织结构说和决策机制说三类观点。制度安排说跳出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的范畴,涉及到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团体,通过制度的安排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说认为公司治理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决策机制说认为公司治理是一个决策机制,分配公司非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即资产使用权如果在初始合约中没有详细设定,治理结构将决定其将如何使用。组织结构说侧重于治理结构中的分工、职责和制衡关系,体现的是公司治理的外在形式,决策机制说强调合约不完善时决定剩余控制权分配的机制,体现的是公司治理的内容之一;制度安排说把治理上升到制度安排的高度,既将公司治理各种内容的实质悉数包含在内,也体现了不同的外在形式,包含了组织结构说及决策机制说的实质。

从外延上看,公司治理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公司治理着眼于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受托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治理外延的不同界定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模式。股东治理模式对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偏重于所有者的利益,主张公司治理要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对公司治理的阐述把利益相关者放在与股东相同的位置上,认为在企业运行中,利益相关者都承担风险,拥有剩余索取权,公司治理追求的是社会利益最大化。

作为公司治理外在组织形式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运行和管理的基础,规定了公司决策和运行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程序。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是将公司治理结构视作一种内部治理机制,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则是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公司治理又可理解为是关于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其理论基础是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配。

(二)公司治理的本质、功能与目标

如前所述,理论界分别从多个角度给公司治理下过不同的定义。综合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基本观点

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基于产权安排的合同关系。从交易成本理论或产权理论的观点看,公司是一组合同的联结体,这些合同治理着公司发生的交易并使交易成本低于由市场组织这些交易时所发生的成本,因其具有不完全性,故常常采取关系合同的形式,对目标、总原则、决策规则、决策权,以及解决争议的机制等达成协议。其实公司治理安排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在本质上就是这种关系合同。

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责,权,利的配置。关系合同是否有效,关键是要明确在出现未预期的情况时谁有权作决策,产权经济学称之为“剩余控制权”。控制权的配置和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就是关键问题。笔者认为,拥有权力,就应承担责任并分享利益;为激励相关者尽责尽力,就应给予剩余索取权。所以,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安排和协调好这些利益关系,使其与控制权安排相匹配。

3.就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来说,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而言过于狭窄,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却有些矫枉过正。笔者认为,公司治理目标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选择: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实现包括财务价值在内的公司价值最大化,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股东长远价值的最大化。

公司治理的本质首先是一种制度安排,其次是一种契约关系,最后是一种权力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的功能首先是权力配置功能,其次是权力制衡功能,再次是激励与约束功能,最后是协调功能;公司治理的目标需要在股东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之间进行某种程度的权衡。

(三)公司治理模式:趋势与启示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会、法律、政治及经济背景,演化出多样化的产权结构、融资模式和要素市场,形成了各异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有:英美股权主导型、德日债权主导型,东亚与东南亚家族主导型。近年有学者认为还存在转轨经济模式。

知识经济要求企业由资本优势转向知识优势,公司治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其演进趋势可以分为两大学派标准派及多样派。(1)标准派也称单模式派,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下,全球企业必将形成一个统一的治理模式。在标准派内部又形成两大子学派、英美模式派(也称为芝加哥学派)主张全球企业统一的治理模式为英美模式,复合模式派主张全球企业的传统治理模式是多种模式的精华部分所组成的新模式。(2)多样派即多模式派,认为不同行业企业需要不同的治理模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治理模式。

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具有古典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特点,其弊端在于不适应企业规模巨大化对于分散决策权与分散所有权的要求;国有股东特征及其缺陷,是我国内部人控制产生的根源。因此,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国情,选择适应性的以人力资本产权为主导的共同治理模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股东之间与其说是资本与资本的合作(资合),还不如说是人与人的合作,即人合,所以,共同治理创新是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从每个行业的特殊性、市场有效性、外部信息机制角度,分析将人力资本产权作为主导共同治理机制在特殊行业的合理性。

二、国内外核电群堆管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安排

(一)国外核电群堆管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

美国在核电运营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多种模式,美国核电运营管理公司(NMC)治理模式就是其中的代表。

1.美国核电站核责任划分

美国核管会与核电站业主和运营管理公司间的责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执照管理方面。业主将核电站运行权交与核电运营管理公司,并负责向其提供充足的财务资源,但保留资产的权益;核电运营管理公司负责核电站的运营管理并承担执行责任;核管会只负责监管核电站安全方面事宜,并不监管核电站的管理效率。

2.美国核电运营管理公司(NMC)

NMC于1999年初在威斯康辛州成立,运营管理着六座核电站的八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700MW,是美国第六大核电运营商。6座核电站分布在美国五大湖区的四个州,厂址较为分散。NMC成立的主

要目的之一是将分散的、小型的核电站交由专业化运营管理公司统一管理。

(1)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NMC不直接拥有核电站及其配套设施,由六座核电站的5个主要业主共投资400万美元平均拥有NMC20%的股权,其治理结构见图1。NMC董事会从聘请6名资深核电运行管理和核安全专家组成“公司核安全监察委员会”,负责向其提供对核安全、运行管理以及可靠性趋势等方面的独立监督意见。公司又在每座核电站设置一个“电站安全监察委员会”,其职责是对安全进行监察,作好保护公众与员工的安全。

(2)董事会议事规则。NMC董事会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决议有三种形式涉及公司内部财务预算和人员事宜――简单多数通过(超过半数);涉及公司特殊利益,增加股东而修订公司章程或已执行的契约――大多数通过(超过2/3);《电站运行服务协议》未尽事宜、出售大量公司资产、公司结业或解散、修改公司章程或已执行契约等――一致通过。

3.核电站运行服务协议(NPPOSA)

核电站业主通过《核电站运行服务协议》将所拥有的核电站运营权,非工会员工移交给NMC运行和管理,并详细规定了核电站业主和NMC的权利与义务,包括业主与NMC之间所有的财务与会计关联问题。

作为我国DNMC模式建立的主要参照物,NMC模式虽然是典型股东/业主至上模式,但该模式下的一些内部和外部治理环境仍然有很多优点有待研究和发掘,如NMC内部核安全监察委员会和美国税务环境。

(二)国内核电群堆管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DNMC)是我国第一个核电群堆管理专业化公司,具有以业主利益为核心,以资源优化为目标,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等特点。

1.我国核电站核责任划分

核安全局对核电站的管理侧重于核安全,采用的方式主要为各类执照的审核和发放;群堆模式下,核电站业主负责提供满足核电站运营管理的所有资源,承担核电站的最终经济责任;DNMC持有核电站运行许可证(与业主联合)、核材料许可证及操纵员执照,承担核安全直接责任。

2.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DNMC)

DNMC于2003年初成立,负责着大亚湾基地四台百万千瓦的核电运营管理和中广核其他基地在建机组生产准备的人员培养和技术支持。

(1)产权关系和公司治理DNMC由广东核电合营公司(GNPJVC)和岭澳核电公司(LANPC)各出资50%共计1亿元设立。DNMC成立后,GNPJVC及LANPC将参与核电站运行管理的机构及人员转至DNMC,同时分别与DNMC签订《合作协议》(0MCA),将各自所拥有的大亚湾核电站(GNPS)和岭澳核电站(LNPS)委托给DNMC运营管理;同时,因间接有12.5%的港资成分,DNMC具有“内资企业的外壳,合资企业的内核”的特点,这对DNMC的公司治理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股东、业主和DNMC关系见图2。从某种意义上讲,该模式是在投资者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分离的基础上完成了法人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再次分离,从而实现专业化、标准化,集中化经营的目的。

(2)《合作协议》。《OMCA》约定,DNMC拥有股东资产的运营管理权;DNMC处理委托业务时遵循“尽量委托”原则,保证股东的业务功能和DNMC的功能没有重叠和真空;DNMC在股东委托的核电站运营管理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重视保护所有股东的正当权益。业主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和DNMC的股东,负责提供DNMC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资源并承担核电站的最终经济责任,享有所拥有核电站全部的发电量;保留核电站融资、还贷及各类基金的保管业务,监督所属核电站的运营状况。DNMC持有运行许可证(与业主联合),核材料许可证及操纵员执照,受托运营管理核电站,承担核安全直接责任,是涉及公众,环境和个人安全的惟一决策者;业主行使为满足核电站营运、管理需要的业主名下所有托管业务的合法权利,接受政府、公众、行业机构及国际同行的监督指导;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向股东负责;通过完成综合业绩指标,获取《OMCA》规定的利益。

3.DNMC模式的价值

DNMC在成立当年就取得了骄人的业绩:GNPS和LNPS实际上网电量超计划3%以上,其中GNPS实现年上网电量为历史之最,LNPS在商业运行后的第一个会计年度就实现了GNPS商运八年后的发电水平。委托运营管理使得LNPS投产初期取得了与GNPS投产初期所完全不同的经营业绩。

DNMC模式的良好实践和业绩表明,不同性质企业的业主委托专业化公司运营核电站的模式是可行的。这种管理模式在电力行业以及其他行业领域的专业化、集中化、标准化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对促进国有企业内部资源优化整合,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我国核电群堆管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问题剖析

核电群堆管理模式下,不仅需解决一般企业固有的公司治理问题,还面临着特有的公司治理问题,DNMC目前模式下的公司治理仍然受困于内外部治理环境。

外部治理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核安全法规、合同法规、财会法规、税收法规等方面。虽然这些外部治理问题不是企业本身作为所能解决的,但本课题也将在后续篇中逐一分析并提出建议。

内部治理结构实际上是“五主体治理制”,这加大了公司治理和管理的复杂性,内耗性和风险性。“五主体治理制”所带来的多层次、多头管理,其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包括:1.外部审计质量与低成本化的矛盾及重复审计问题。各层次委托方(包括履行国家出资人职责的国资委)各自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对DNMC进行重复审计,而结果往往难以全面和完整,既造成审计资源浪费,增加外部监督成本,还不能反映被审计对象全面与真实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2.如何划分集团公司,业主董事会与专业运营管理公司董事会的职责。各方职责的划分,让原本复杂的公司治理机制更为复杂,多头决策除了严重影响专业运营公司的决策效率外,还可能让专业运营管理公司的管理层因集团公司和各层董事会作出的不同决策而无所适从或迷失方向,更严重的是会导致没有人对不利决策的最终结果负责。3.监事会的设置及有效性问题。监事会作为企业的“独立监督人”,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但群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如采用与国内其他企业一样的“二元制结构”,监事会的权力既不像德日监事会、也无法像英美独立董事那样拥有接近公司的优势,则更容易形成专业运营管理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附庸。4.多头、多层次管理的效率问题。群堆模式所特有的双重委托形成的多层次的公司治理结构,再加上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以及业主公司管理层与DNMC管理层的职责划分不清而导致的新问题,可能使得效率低下问题更加严重。5.企业经营者监督问题。群堆管理模式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双方以契约形式确定责任、权利和利益,但契约不可能包括核电站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种可能性,不可能用契约确定每一种潜在事件,这为管理人员投机行为提供可能。6.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激励问题。对管理者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当个人短期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不趋同时,容易造成公司目标难以实现。

四、DNMC模式的优化

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价值 关系

所谓股权激励,就是公司放远眼光,促使高管层获取一定的公司股权,以赋予他们一定权力的形式,使高管层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共享利益、担负风险的激励方式。股东激励可以激发公司高管层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尽心尽力地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在国外发达国家,股权激励已经被认为是解决现代公司委托-问题,引导公司高管层与股东融为一体,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内外也有很多学者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充分论证。本文先回顾这些文献研究,最后证明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研究

在国外,股权激励和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已经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有学者对此话题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1、高管层持股与上市公司价值呈线性相关

不少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公司高管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的价值存在线性相关性。Meckling立足于外生性视角,利用大量的数据阐释了经营者股权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在Meckling看来,上市公司经营者手中掌握一定的股权,可以减少公司的成本,如果经营者手中的股份越多,还会带动公司价值的提升。这就是所谓的“利益趋同假说”。之后,Jensen利用回归方式深入研究了货币报酬、内部持股、收购股权这几种方式的激励功能,发现管理者持股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现金薪酬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2、高管层持股与上市公司价值呈非线性相关

国外一些研究者认为高管层持股比例只有处于合适区间内,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包括减少成本、产生长期激励效应等。比如Morck(1998)结合公司高管层持股的“战壕挖掘假说”,提出了高管层持股可能有效区间,他认为高管层持股比例处于0-5%的区间内,董事的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指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呈正相关;高管层持股比例处于5%-25%区间内,董事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呈负相关;持股比例超过25%时,两者又开始呈正相关。

3、高管层持股与上市公司价值不相关

Demsetz、Agrawal和Villalonga等学者立足于公司高管层持股的内生性视角,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不相关,甚至认为高管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恰恰相反,即公司价值对高管层持股比例起到决定作用。

国外学者的研究对我们认识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国内文献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时间比较晚,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我国学者的研究基本围绕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是否存在相关性方面。魏刚(2000)研究了我国1998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布的81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层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向朝进(2003)、宋曾基(2005)、杨贺(2005)等人也持相同的意见。魏明海(2004)、刘剑(2005)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高管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相关性。徐大伟(2005)、黄之骏(2007)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则认为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区间效应,换言之,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通过回顾我国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研究结论与外国研究成果有很多类似之处,更能证明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

二、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的关系

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可以认为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股权激励有助于促进上市公司价值提升

我国上市公司大量实例证明,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价值就越大,这两者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上市公司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将股权激励落于实处,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股权激励方案,并将其与公司的宏观战略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备发言权。

(二)上市公司规模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价值

我国上市公司的价值高低,受到公司规模大小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规模越大,证明公司的整体实力比较雄厚,发展条件比较成熟,容易形成规模经济,以此促进股权激励方案的执行,并促进公司价值的提高。根据这种情况,在社会竞争日臻白热化的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要不断加大技术投入,研发新产品,拓展市场份额,扩大公司规模,以此促进公司提升市场价值。

(三)公司债务直接阻碍公司价值提升

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债务,而债务的存在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起着直接的负面影响。债务越多,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情况就越不容乐观。试想一下,一个负债累累的上市公司,怎么可能会拥有强大的筹资能力?债务的存在导致公司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不仅阻碍公司前进的步伐,也会影响股权激励的贯彻执行。有鉴于此,上市公司在运营中要尽量避免盲目发行债券,合理确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防范公司陷入发债融资的泥潭中,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总而言之,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息息相关。上市公司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股权激励,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带动公司整体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永明,耿效菲,胥洪.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N].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陈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3)

[3]陈丝璐.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股市场2006―2008年的实证研究[N].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6)

[4]王锐,龙子午.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J].现代财经,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