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范文第1篇

(一)有利于信息处理,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尚有欠缺

以信息化为基础基本解决了预算编制所需数据的收集问题,可以快速、高效的将往年的数据以及各石油开采项目、各个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减少了较大的工作量。但是,目前一些石油开采企业预算编制与企业的战略性结合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了开采项目等工作的进行。由于石油的特殊性,石油开采企业的预算编制不仅仅要考虑企业内部运行情况,还需要考虑到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以及国际上石油开采的整体趋势。通过综合性的考虑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此为核心进行预算编制。此外,在预算编制方法上,由于石油开采企业涉及到的开采项目众多,每年的开采项目受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等各方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采用加减预算编制的方法并不能客观的反映企业下一年度所需经费的真实情况。但是,信息化基础上,预算编制在通过审核之后,调整工作较为困难,涉及到很多部门工作数据、指标的调整,给各部门员工的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二)便于预算监控,但预算控制与调整协调性较差

信息化基础上的全面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一经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来执行,否则将带来很多不便。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给各地区石油项目开采、各部门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便捷,实现了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是公开透明的,各项目的成本费用、工程进度,甚至各个员工的劳动量、工时等都是透明的,各个项目、各个部门之间也可随时保持沟通。如果执行过程中的某些指标出现问题,会及时的弹出警告信息。但是,石油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着地理因素、气候环境、机器设备、员工工作状态等各方面不可预见的因素,不能按照预算编制进行执行,调整起来又很复杂,导致预算控制与调整之间的不协调,影响石油的开采和传输等工作。

(三)预算分析和考核的数据结果

更加科学,但预算考核机制的激励性有待提高预算考核机制是对预算执行的分析与考评,起到发现、纠正并改正预算管理的不恰当性以及激励员工更加忠诚于企业的作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通过软件来对实际结果和预算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自动化的分析,生成分析结果。同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对个别的开采项目进行重点分析,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此外,信息化背景下,员工的工作情况考核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快速的分析整理,按照考核指标形成考核分析结果,为预算管理考核机制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石油开采企业员工人数众多,从基层开采工人到技术人员,再到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与薪酬挂钩的激励方式并不能满足对所有员工的管理,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惩罚与奖励措施才是当下全面预算管理所需要的。

(四)信息化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人文环境薄弱

全面预算管理强调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企业预算管理状态。石油开采企业的员工人数众多,综合素质分层较为明显,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的开采工人并不理解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更不理解信息化基础上的全面预算管理与他们个人工作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些都是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事实上,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也确实是由中高层管理者与财务相关部门为中心开展工作,缺乏全员的参与性,导致预算基础不牢固,影响了后期预算的执行。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基础上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管理模式上的变革。由于信息化建设时间尚短,财务人员对于软件的操作以及各板块应用扩展的运用还有所欠缺,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预算管理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影响了整个预算管理过程的充分运行。

二、完善信息化基础上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尊重“全员性”,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

首先,注重外部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以某石油开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响应“十二五”规划的号召,快速实现了开采、生产以及管理等活动的信息一体化建设。在此基础上所开展的外部数据、信息的收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国家相关政策,主要由党建等政治工作者来完成;二是石油开采行业发展状况,主要通过分析专业性的行业报告来获得信息;三是国际石油开采状况,主要通过购买国际性的石油开采行业趋势报告来实现信息的获取。通过信息环境下所提供的内部数据以及收集的外部数据来确定战略目标,作为预算编制的核心。其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设立电子邮箱和公共邮箱,建立自下而上的沟通机制与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反馈机制,充分听取各项目、部门基层员工的声音。因为最基层的员工往往是开采、生产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最了解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步骤、机器设备,甚至是地理环境给项目带来的影响等。通过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使得预算编制更加客观、科学,更有利于基层员工开展工作。最后,充分、正确运用零基预算。信息化使得零基预算变得不再那么复杂,数据的分析由软件直接获取,减少了繁重的工作量,并且比加减预算方法更加可靠,一些石油开采企业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会选择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

(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预算控制与调整的协调性

通过总结多个石油开采企业预算调整的案例,从规章制度来进行预先性的管理对于加强预算控制与调整的协调性有着较好的效果。首先,根据开采、生产等情况,设定不同突发事件下,成本控制的应对措施,并预留出合理的经费。比如,在石油合作开发项目中,如果发生政局动荡,无法继续进行石油的开采勘探项目情况下,企业要预留设备、人员以及运输等各方面的经费;在勘探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原先设定的预算经费如何进行项目间的转移等。其次,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该措施是多数石油开采企业所采用的。审批制度不仅仅适用于调整申请时,而且还适用于上述调整预案形成时。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以及管理层的考量,严格的执行审批制度。最后,对调整后的预算执行进行总结与反馈。通过该措施的实施,可以考察先前的预案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也可以及时的找出不合理的原因,进一步完善预算调整的方案。循序渐进,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基于信息化的预算调整机制,达到预算控制与调整的协调。

(三)建立权责分明、多元化的、具有针对性的预算考核激励机制

权责分明的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是从制度上对员工预算执行的激励。以某石油开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下放”的思想来构建预算管理的权责体系。横向上,以各工程项目、各业务部门为单位,与负责人签订任务书,并明确负责人的责任;纵向上,各个工程项目、各业务部门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基层员工,并在软件中进行录入,便于软件自动生成考核结果;按照级别,分别下放任务与责任。借助信息化软件,实现权责分明的预算考核体系。此外,预算考核激励机制要具有多元化、针对性强的特征。上文提到,石油开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价值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可以借鉴华为集团的经验,在考虑预算考核的激励机制时,对于高层的管理人员除了薪酬等物质上的激励机制外,主要以精神激励为主。比如,给他们提供一个具体详细的职业规划并为其提供发展平台;为他们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扩大其管理区域的范围以及其职责权限等。对于石油勘探、开采等技术人员,为其营造继续学习新技术的平台和机会;例会公开表扬,并作为优秀事迹在企业内部予以宣传等。对于基层的员工,则主要为其提供物质上的激励措施。比如,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

(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人文环境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降低企业运营的内耗,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全员参与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部分,需要每一个员工参与到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就需要员工了解预算管理到底是什么,与自己的工作到底有哪些关系,自己在整个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根据某大型国有企业关于员工参与预算管理情况的调查数据表明,企业内部59.26%的员工不知道预算管理与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做不好又对自己的薪资影响有多大。以某石油开采企业为例,该企业以良好的企业文化为支撑,有着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在对员工的培训过程中,企业会从员工切身利益出发,使其了解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个人和企业的重要性,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其工作的影响。与此同时,也使得管理层以及相关财务部门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员工的重要地位,真正的实现全员参与。此外,信息化建设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需要提高财务人员关于信息化软件的操作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增强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实力,以保证信息化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

三、结论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层持股;公司绩效;信息技术行业

一、引言

2004年2月初,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近年来,我国股权分置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使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激励日益普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行业在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建立有竞争力的股权激励制度,从而有效激励人才,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成为当今信息技术行业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以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便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制定管理层激励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Mehran(1995)对1979一1980年中随机抽样的153家制造业公司进行研究,发现CEO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hen等(2003) 研究了123家日本公司的托宾Q值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托宾Q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

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发现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吴淑琨( 2002)研究了我国1997― 2000 年上市公司实际数据,表明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倒U 型相关关系。徐承明和淮卫东(2003)对1998一2001年2653个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董事长、总经理的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便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制定管理层激励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

本文以2007―2013 年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行业21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取得7年共103个样本数据,用SAS9.2、EVIEWS5.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国内信息技术行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制定管理层激励方案提供实证依据,丰富现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

由于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实行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为了使样本数据可比,本文选取2007年―2013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行业(根据证监会行业门类代码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定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了变量数据缺失或不全的公司,得到21家上市公司共7年的数据,共计103个样本。

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

易所网站以及锐思金融数据库。本文借助SAS9.2、EVIEWS5.0和EXCEL2007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 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公司经营绩效(ROE)

国外学者大多采用托宾Q 值作为公司经营绩效指标,托宾Q 值=公司总资产的市场价值/公司总资产重置成本。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使得上市公司总资产的重置成本难以准确计算,因此,本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 ROE)作为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ROE) =公司税后净利润/平均净资产,代表股东投入资本的收益水平,净资产收益率越高的企业,其经营状况越好。若管理者持有公司股份,作为股东之一,对公司经营有直接的影响。

2.解释变量:管理层持股比例(MSR)

计算公式为:管理层持股比例(MSR)=管理层持股数之和/ 公司总股本* 100%

3.控制变量:

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实证模型中引入以下控制变量,研究其他可能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 公司规模( SIZE)、债务水平( DEBT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GMOP)。

其中:

1)公司规模SIZE = In( 总资产)。通过控制变量公司规模,排除样本中不同公司规模对结果的影响。

2)债务水平DEBT= 总负债/ 总资产。适度的债务融资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因此引入控制变量债务水平。

3)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GMOP= ( 当年主营业务利润-去年主营业务利润)/ 去年主营业务利润*100%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反映了公司的成长性,会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影响。

(三)建立回归模型

如上所述,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来度量公司的经营绩效,以管理层持股比例为解释变量,以公司规模、债务水平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检验信息技术行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回归模型如下(其中,α为残差):

ROE = β0 + β1 MSR + β2 SIZE + β3 DEBT +

β4GMOP + α

四、统计分析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公司绩效(ROE)在2008年中有明显的下降,之后几年有所回升。这可能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引起信息技术行业业绩普遍下滑。同为信息技术行业,不同的公司之间的ROE的方差较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信息技术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ROE差别较大,成长期公司ROE比成熟期公司ROE要小。管理层持股比例(MSR)在2007―2013年变化较小。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利用Eviews5.0作数据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表2所示的统计结果:

解释变量MSR(管理层持股比例)得到的T统计量为1.582482,在显著性5%的设定下,得到概率为0.1166,表明在信息技术行业中,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不显著。控制变量SIZE(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可能是由于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导致公司内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信息传递速度慢、管理官僚化等弊端,这些弊端抵消了规模效应带来的优势。控制变量DEBT(负债水平)的T统计量为-1.621686,与公司绩效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但不显著。而GMOP(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在给定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通过检验,说明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与公司的绩效的相关性较大。

下面对变量进行异方差、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检验。检验统计量如表3所示:

无交叉项的怀特检验显示概率P小于显著性水平5%,说明原方程不存在异方差。杜宾-瓦森统计量为1.839798,在5%的的限定下介于1.76和2.24的上下界之间,说明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因为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与1较接近且容许度均大于0.1,可见各变量之间无明显的多重共线性。

五、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行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由于产权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管理层持股产生了激励相容效应,使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增强了管理者提高公司绩效的动力。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创立时间较短,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从目前可得数据来看尚未达到一定的显著性水平。

公司规模和负债水平与公司绩效之间有一定的负相关性。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内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管理官僚化等弊端,这些弊端抵消了规

模效应带来的优势。而负债水平过高将导致公司经营不稳定,利息支出大,可能面临公司破产的威胁,这些都会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公司绩效提升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便是该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对公司整体绩效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东智.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 9).

[2]黄桂田、张悦:《企业改革30 年:管理层激励效应》[J].《金融研究》2008 年第12 期.

[3]潘亚岚,丁淑洪.国内外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绩效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08,( 2).

[4]李玲.管理层薪酬和持股激励效应的行业性差异分析――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 4) : 35-36.

[5]Alchian,Armen A.,and Harold Demsetz,1972,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2,777-95.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范文第3篇

一、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1.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定义

信息化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IM)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社会活动。

会计信息化管理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核算中,以提升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和增加会计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完整的信息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所以也可以将信息管理概括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2.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迅速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概念不断为信息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央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也已成为央行会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整个央行会计工作中具有穿针引线、上下联通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央行会计管理之中,即运用到央行会计人员管理、央行会计培训管理、央行内部控制管理和央行各项会计制度管理之中;另一方面,我们要使央行会计信息化的资源为履行央行职责提供帮助和服务。我国中央银行的会计本质与一般会计的本质是相同的,其实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即:以货币计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将人民银行各项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转变成会计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及提供金融服务等做决策参考。只有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及时、准确的传递会计信息,更深入的挖掘、利用会计信息资源。

二、信息化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应用

商业银行银行信息化管理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银行系统,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掘商业银行信息资源的潜力,并由此形成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快速发展的过程。而商业银行信息管理是以分析型、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面向商业银行管理决策,通过管理思想、管理体制与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不断加快银行管理与决策能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是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业界领先商业银行的战略特征和优势所在。商业银行信息管理最早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我国的银行信息化管理始于1950年代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变革,成果显著,尤其19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高速发展,配合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信息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技术也逐步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得到建立和应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具备了数据集中处理能力,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应用,面向客户的信息处理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也基本建立。但与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应用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

会计业务是人民银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历来受到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BS)”、“国库业务会计核算系统(TBS)”和“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三大核算系统为基本架构,具有较高自动化水平的会计核算体系。在管理体系上,采取“纵向集中,横向分散”的管理格局。“纵向集中”是指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账务数据逐步趋于向总行集中;“横向分散”是指在同一级机构中,日常会计核算分散于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上述局面的形成是随着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和人民银行职能调整, 人民银行会计业务进行适应性改变的必然结果, 在人民银行会计业务发展进程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2.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人民银行现行的这种将核算数据分散于不同核算系统的管理格局存在以下的不足:

(1)制约了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从纵向来看,会计信息采取的是分散采集、逐层报送的方式,造成信息传递慢,不利于决策层及时、准确地取得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实施有效的管理。会计部门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资源在收集和整理会计信息上,而不是分析信息,影响了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2)会计标准难以统一。从横向来看,会计核算分散于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业务部门,各会计业务部门相对独立,有自己的核算系统,平行各业务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导致各部门出台的会计规章制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各不相同,标准难以统一,会计标准和会计行为得不到统一规范的约束。

(3)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缺乏拓展能力。如果有新的信息种类要求, 就必须对原有系统进行结构性升级,甚至需要建设新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存在于不同的系统中,缺乏共享能力,在数据协同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4)会计信息准确性容易受到干扰。如果出现同一种信息需要以不同的格式或使用不同的分发系统提供给不同使用人的情况,就需要信息的重复输入,大大降低了信息生成的效率,同时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发生,情况将会更加复杂。上述种种问题限制了人民银行会计信息化的进程,阻碍了人民银行职能的发挥。

四、实现人民银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对人民银行而言,信息化管理应用重点在于信息系统设计和信息资源的配置,其作用在于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提升信息质量,为人民银行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应用提供基础环境和平台。

1.数据集中核算模式。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和信息管理技术,将人民银行各个业务部门的会计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实现集中,并通过数据挖掘等信息管理手段,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集中系统地分析和评价。对人民银行而言,数据集中核算模式就是把人民银行会计业务数据纵向集中和横向集中:纵向集中是指会计核算由分层核算集中为全国统一核算;横向集中是指不同层级将会计、国库和发行等部门会计核算整合。

人民银行核算数据大集中模式是实现人民银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数据集中,才能提高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数据集中是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和建立统一的会计标准和会计行为前提。数据大集中是提升央行会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更好的履行央行职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会计信息标准化是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统一的会计信息分类分级、记录格式及其转换、编码等技术标准的过程。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保证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信息化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标准化工作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会计信息是人民银行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尤其需要加强会计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工作。会计信息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将对会计信息数据处理与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具有直接影响,良好的会计信息标准体系将有助于人民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信息管理创新的推广实施、银行之间内部信息的互联共享。

2011 年,财政部组织以我国在美上市公司为主的15 家企业和具有H 股审计资格的12 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通用分类标准首批实施工作。2012 年,财政部联合各省级财政部门、银监会等,进一步扩大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范围,启动了通用分类标准在80 余家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包括我国所有上市商业银行在内的18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实施工作。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几家商业银行正在努力推动信息标准化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3.会计数据质量治理。会计数据质量治理旨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它是银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也是银行信息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不准确的数据往往比没有数据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劣质的数据质量管理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且会影响决策者制定货币政策和实施国家宏观调控,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形势。如果说会计数据集中凝聚成了会计信息管理应用的主干,为银行信息管理工作提供着力点,会计信息标准是信息管理应用的枝干,为银行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框架,会计数据质量则是会计信息管理应用的根脉,为银行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考虑到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和持续性,国际国内商业银行正在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是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逐步推行内部评级法(IRB),而其实施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撑,数据质量正是重中之重。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 信息系统

在金融业比较成熟的国家中,银行业的零售业务资产在其所有资产中应该占有一个较大的比重。个人信贷不同于企业贷款。个人信贷的数量大,但每笔额度小。因此不能用做企业贷款的方法来做消费信贷,而只能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于银行信贷零售业务而言,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比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更重要。国内商业银行贷款零售业务风险管理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不是缺乏高素质的分析人员,而是缺乏高质量的信用分析系统。

系统构成

贷款零售业务中信息流程是把数据输入到数据库系统,通过分析平台、运用数据刻画客户的风险特征,通过风险价值模型来评估风险的价值。根据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基本由三部分组成:数据仓库、中间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分析层。对于银行信贷零售业务而言,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这样一些方面:

数据仓库

银行从前台采集数据,将其汇入数据仓库中,用于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一个完整数据仓库至少应该包含这样几类信息:

客户基本信息。为了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跟踪,必须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掌握。

银行账务及信贷合同信息。为了对复杂的账务处理进行抽象和简化以进行分析,必须对客户的开户情况和银行内部历史的会计分录进行对应和参数化。并实现信贷整笔业务从申请、审查、评分、审批、发放到回收的全过程电脑跟踪。

担保信息。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担保和收取担保品是缓解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数据仓库中必须建立有关担保和担保品的相关信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

清偿数据信息。这一部分信息应该提供客户的债务结构和历史违约记录,包括违约类别、违约日期、违约本金、违约前利息以及清偿时间、清偿费用等。

数据研究

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应该对这些大规模的信息进行利用,这才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数据分析不仅仅可以用于风险的度量,还可以用于客户价值发现。它包含这样一些内容:

客户信用评价。针对零售业务的信用风险,西方商业银行多信奉“data is king”(数据就是一切),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信用评分(credit scoring)。在已有的数据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开发,刻画客户。

担保评估系统。该系统定位于担保方和担保品的数据采集的基础之上实时监控及风险分析。既要能完成担保方的信用分析,又必须完成对担保品价值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数据挖掘。金融事务需要搜集和处理大量数据,银行必须整合自己的客户档案和数据库,这种整合纪录银行各部门、每个人所接触的客户资料并进行统一管理的做法是客户信息管理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牵涉到银行客户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即以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为主要依据和标准,分析、评定不同层次客户的价值度,为其提供相应的价值服务,从而全面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差距分析

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差距并不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上,而是在数据基础,在风险分析方法上。制约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软肋首先在于数据基础,缺乏数据基础,进行任何风险规范化管理和风险量化都是在沙上筑塔。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上,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

其次,应该实现内部的信息共享,在内部互联网上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其实几乎所有的国内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对于零售客户的信用评分机制,已经包含了许多客户基本信息,然而数据系统却不能很好为一线的客户经理提供足够的支持。因此工农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但是却无法将个人信用评分与特定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联系起来。该系统主要由客户经理录入和更新信息,由风险控制人员维护,其数据的及时性和动态性达到相当好的程度。

参考资料:

1.张晓宏,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福建金融,2003,11

2.方华,对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若干思考,浙江金融,2003,5

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范文第5篇

但如果做好顶层设计,从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来考虑现阶段信息系统的构建,就会从纷繁复杂的数据环境中理清脉络。IBM在近日了信息管理咨询服务和集成解决方案(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undation,IMF),从数据的管理、整合、分析、治理四大角度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套经过实践的数据管理方案。

信息管理三大阶段

目前,金融保险业企业信息管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信息管理支持系统运营及企业的生产,这是信息使用最基础的目标。第二个阶段是管理业务信息,即管理已有信息资产,有效整合资源,如通过企业报表获取关键信息。第三个阶段是通过信息管理支持业务分析与优化,即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历史数据等的分析,利用预测工具计算有效举措,洞察行业先机。

中国多数的金融保险用户都在向第三阶段迈进。他们面临种种业务困扰:在数据管理方面,大量复制不一致的数据导致规模巨大的冗余和临时数据;在基础架构方面,繁琐的架构有碍效率和优化,导致企业整体开发成本高且缓慢;在系统管理方面,不一致的系统管理导致无法对报表、分析工具等进行快速变更,从而造成客户群相对固定;在业务分析方面,无法通过客户行为设计商业活动,使得新产品推动阻力巨大。

IMF整合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