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

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

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临床—检验沟通能力是现代医学实验室对检验师的重要要求,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提高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及时性,使医疗过程更加合理、有效、流畅、规范、安全的关键环节。培养检验师临床沟通能力及充分认识临床—实验室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通过加强其沟通意识,增强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培养、调整教学方式及完善相关制度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

检验师;临床沟通;医学教育

在临床诊疗中,临床—检验沟通是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提高诊断准确度、减少诊疗失误的重要环节。检验师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进行医疗实践、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1-4]。提高检验师及相关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是当前医院管理及医学教育的一个难题,现结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验医师培养实际,对如何培养其临床沟通能力进行探讨。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临床—检验沟通的重要性

1.1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检验诊断项目的爆炸式增多和检测技术的快速更新,实验室医学从过去的“化验”、“医学检验”转变为现在的“检验医学”,对于检验专业有了新的定位。检验医学的本科培养,也不再是培养只会操作仪器、“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的“检验匠”,而是培养可以密切结合临床、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检验医师”[2]。我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第二十条指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提供临床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咨询服务[5]。因此,现代医学对于检验师的要求如下:①掌握实验方法的原理、临床意义,帮助临床合理选择实验,正确地分析试验结果,用于诊断和治疗;②掌握正确规范的标本收集与运送以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③具有分析临床资料(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的能力,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临床的诊治工作提出建议;④可以参与临床会诊、解答技术咨询。以上需求使得检验师的临床沟通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1.2检验医师制度推进与落实的需要国外“检验医师”的培养体系相对完善,每个医检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临床轮转、培训、考核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3]。我国“检验医师”概念及培养目标自1993年由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后,其推行和发展均相对滞后,国内少部分地区虽有“检验医师”岗位,但工作内容实质与检验师并无差异,起不到“沟通临床、辅助诊断”的预期作用[4]。相应体现在我们的本科教学中,并未重视临床和检验知识之间的结构差异;而这种忽视造成工作中二者的割裂,在实验室医学飞速发展的当前,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1.3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需求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做出了调整:原归属于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医学检验专业(100304),纳入到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专业名称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由五年制改为4年制,学位由医学学位改为理学学位[6]。检验医学专业“五改四”的调整更注重于不同层次的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却一定程度加剧了“检验”脱离“临床”的现状,势必造成工作中二者的割裂,从而无法很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在本科教育中更需加强与临床沟通的意识,在检验师的继续教育中重视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

2检验师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2.1扩大正面宣传,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前国内无论在医科院校专业设置还是医院科室设置上,医学检验专业和检验科往往被当做“技术专业”、“辅助科室”,造成了大部分在校的检验医学生和检验师自信心不足。他们不敢走出实验室、走进临床,也无法与临床医师面对面交流,进一步限制了对临床相关知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这一点,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职业教育工作。首先,做好入学及入职思想教育,坚定学习信心。通过介绍国外“检验医师”制度和模式的成熟和成功,增强学生及医检人员对于“检验医师”制度必将成为大趋势的信心;其次,在本科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多采用CBL教学[7],以临床—检验沟通案例入手,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灌输“临床沟通”理念,使之成为一种常态意识。另外,在实习带教中加强实习生与临床的接触,通过解答电话咨询、电话了解患者病情、定期开展检验相关病例讨论等形式,增强检验医学实习生对既有知识的应用及与临床对话的自信。

2.2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中山大学医学院检验医学专业的5门主要临床课程(《临床检验基础》《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带教教师均为各附属医院主管及主任检验师,并且同时分担临床本科专业《诊断学》中《实验室诊断》的带教。这样的教学安排意在能更多地向临床专业的学生提供实验室医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将临床诊断知识与检验课程更紧密地融合教授给检验学生。另外,根据医学生人才培养体系和目标的要求,科学构建医学检验—临床医学跨学科教学相关课程群。在课件制作方面,以医学检验主要课程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为基础,以临床《诊断学》中《实验室诊断》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为主线,对医学检验的5门基础课程进行重构整合,在检验技术课程中融入临床诊断思路,为检验医学生建立起系统、规范的医学诊断知识结构和框架。在知识传授方面,通过理论讲授结合实践锻炼,鼓励学生使用沟通方法和技巧,使之成为检验医学生基本素质之一。

2.3调整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加大教育教学研究,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根据中山大学医学培养实际,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为了解决本科教学中由知识结构差异而造成的临床和实验室割裂,建设了“临床—检验医学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是针对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设计构建的一个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基于PBL+CBL教学模式,内容紧扣“检验与临床沟通”,应用传统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形式,通过来自临床的一线资源,结合整合课件、微课、临床标本采集视频、经典案例、情景设置、问答互动等方式,为实验室与临床之间架起桥梁。既可作为临床专业三年级《诊断学》和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学》等课程教学的辅助资料库,也可作为五年级实习生、临床医师、检验师的继续教育资源,在本科教学和医院继续教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4完善制度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沟通环境是政策落实的关键,也是实现本科教学及继续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通过设立专职“临床沟通”岗位,由具有临床背景并有丰富实验室工作经验的医师专职承担该项工作;制定《检验科与临床沟通协调会议制度》《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制度》,通过参与临床查房和疑难、危重病例的会诊,对检验结果做出解释,并依据实验室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定期向临床征询,如检验项目设置合理性等相关专业意见,随时接受临床有关新项目需求的建议,并进行答疑、咨询和反馈,定期评估、汇总;定期在临床科室进行实验室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在检验科内开展检验相关病例讨论;每半年举办一次全院范围的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协调会议,加强临床各科室与检验科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过程中收集大量一线资料,总结后又用作本科及继续教育的教学资源,收入“临床—检验医学教学资源库”,形成教学—医疗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通过在学期考核中适当增加临床案例分析、实习生出科考试中增加“临床沟通”部分内容等方式完善临床沟通的考核机制,保证检验—临床沟通交流和其教学质量[8]。医学检验师及检验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医院、医学院校的教学新热点和难点。随着实验室医学的快速发展、不同专业之间知识壁垒的形成,使临床与实验室沟通缺乏而出现的问题愈加复杂,医学院校和医院承担的医学生教育、医技人员继续教育的责任也会越来越重。落实“检验医师”制度,实验室医学本科教育与国际接轨、建立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临床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正在成为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刘丁,郑俊松.谈医学院校检验医师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40-1041

[2]张跃银,郑峻松,冯连贵.浅谈检验医师培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317-318,320

[3]任碧琼.浅谈意大利检验医学教育与岗位设置的模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2):989-990

[4]乔蕊.中国检验医师培养现状浅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1):5-7

[5]申子瑜,秦晓光.规范临床实验室管理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125-127

[6]陈婷梅,尹一兵,冯文莉,等.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8):38-39

[7]尤红娟,刘晓梅,李小翠,等.CBL应用于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100-101

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花木社区辖区内6所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个班级,共505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3部分。

1.2.2 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对研究对象实施艾滋病防治知识干预。讲座内容包含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态度的正确认知等。

1.2.3 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在听取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前自行完成问卷调查,3个月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再次向研究对象发放相同问卷,实施干预效果评估。各知识点干预前后比较采用知晓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总体情况干预前后比较采用总得分,总得分共有9个题目,答对1题得1分,满分为9分。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EpiData 3.2软件录入整理,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干预前后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干预前后知识得分比较,经Agostino D检验为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505人,年龄为12~18岁,平均年龄14.7岁,性别比为1.17∶1。初中生325人(64.36%),其中男生171人,女生154人;高中生180人(35.64%),其中男生101人,女生79人。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总得分为中位数为7分,P25为7分,P75为8分,干预后总得分为中位数为8分,P25为7分,P75为9分。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U=156547.5,P

2.3 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问卷设置5个艾滋病相关态度答题,以同意、不同意、不知道3种答复代表学生认知态度。经卡方检验,条目“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发现朋友隐瞒艾滋病情后可继续交往”、“在中学生课程中增设艾滋病知识”,干预前后认知态度构成比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学生防艾知识来源

问卷显示,多数学生从家人、同学、朋友、老师、报纸与书本、互联网、医生等多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以互联网、老师、报纸与书本为主,分别是262人(51.88%)、244人(48.31%)、236人(46.73%)。选择医生途径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生有160人(31.68%)。

3 论

干预前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全面。学生对“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的答对率较低;而愿意“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一起吃饭”的学生分别为80.40%、68.51%。可见,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掌握不准确,不能真正认识到艾滋病传播的本质是感染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体液交换。这与黄天德[2]文献表述类似。当前学校已涉及艾滋病防治教育[2],但属于临时突击任务居多,无法达到经常、系统、连续教育的程度。许多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实质不清楚,加剧了他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对病毒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3],也是造成“恐艾”现状的原因。

调查发现,学生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多,以互联网、老师、报纸书籍等为主,但从专业医生处获得相对较少,仅为31.68%。可见,学生在艾滋病防治知识上出现不完整性,认知程度不一,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误解,这表明学校正面的系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4]。提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要以科学为指导才能提高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健康教育只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散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设定宣传栏等方式完成,必须针对目标人群的需求,内容和形式要适合目标人群的文化和生活环境[5]。

数据显示,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态度有明显提高及改善,如“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感染了艾滋病能治好”等核心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从干预前的71.29%、80%、62.18%提升至93.86%、87.72%、73.27%。“与艾滋病握手、拥抱”、“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与艾滋病人继续做朋友”、“课程中增设艾滋病知识”等相关态度的同意率分别从干预前的80.40%、68.51%、80.40%、88.91%提升至91.09%、84.55%、89.90%、95.45%。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学习和掌握,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并可把了解的知识告诉他人,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6]。

在专业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下,同意在中学生课程中开展艾滋病知识课程学生比例从88.91%上升至95.45%。学生对学校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持肯定态度,说明了学生群体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是存在的[7]。近十几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的青少年教育经验,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1]。我们探索学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动机制,推广专业医务人员和学校老师相互交叉授课模式,从而形成“内容互补,形式多样,渠道规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艾滋病,不惧怕艾滋病,避免或改变不良(高危)行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方寄惠.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18(6):437-439.

[2]黄天德,谢琳娜,杜虹玲,等.某县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04-206.

[3]张学锋,吴汉奇,潘池梅,等.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910-2911.

[4]程淑群,王悦琳.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41-4642.

[5]董艳.浅谈艾滋病防制的健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288.

[6]王旭东.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制知识宣传模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44-245.

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个法规,让实习生明白作为医务人员永远都只以救死扶伤,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自己的职责宗旨。同时不能越权行事,对疑难问题及时请示汇报,不擅自处理,在诊疗过程中以相关法律为依据,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远离医疗纠纷。

根据各专业组的特点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1)微生物组需要熟悉《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要让学生明白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方针。作为1名医务人员,不论从事任何专业,都必须要明白自己肩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2)输血科必须熟悉《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3)其他的如《防治艾滋病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均要在各专业组得到熟悉或学习。

参加医疗律师讲座

如对《医疗侵权行为法律规制》《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等进行讲解,让实习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医疗纠纷处理实训

1直接参加法院庭审重大医疗纠纷,感受法律的威严。组织实习生参加法院审理的地区内医疗纠纷案件旁听,让其感受法律的不可侵犯和严正,这是1种无形的教育。例如某医院儿科1例患儿窒息死亡案,在法庭上医院提供的病历被患方律师提出的质疑主要几点:(1)原始病历数页码不够;(2)诊疗过程中只有见习医生签名,而没有上级带教医师签名;(3)在病历上体现出患儿2d体质量差异太大,当天为3.5kg,第2天为5kg。案后讨论,需要让实习生明白:(1)病历数据作为法律证据的重要性。(2)医学生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参与医学教育临床诊疗活动必须由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监督、指导,不得独自为患者提供临床诊疗服务。临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诊疗的文字材料必须经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审核签名后才能作为正式医疗文件。(3)各种数据必须客观、准确无误,不能自相矛盾,辅助检验数据更是如此,否则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4)说明工作不是儿戏,稍有不细心,后果不可设想。

2参与科内投诉处理。例1:免疫室“两对半”结果报告,仅仅报告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化验单未注明为特殊模式,患者自己认为他感染上了乙肝,有忧虑心理,连续去了当地3所医院检验均为阴性(定性检测),然后认为我科结果差错,将其检测出乙肝病毒,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例2:1例妇产科患者,在我科检测垂体泌乳素,结果为超过正常值的2倍,临床医生建议她做CT排除脑垂体腺瘤,当天CT影像显示脑垂体正常,该患者2d后自己重新抽血复查垂体泌乳素,结果在正常范围,由此该患者认为是检验差错,要求赔偿精神和经济赔偿。其实,这两者结果均为正常检测结果,通过临床和检验专业知识相结合解释,同时以普及和宣传相关知识的态度平息了患者的情绪。通过案例实践让学生明白检验纠纷的处理除了具有相关知识外还要讲技巧。

加强专业学习,建立良好临床沟通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高度结合的1门学科。但由于在实习计划中忽视了临床医疗的实习,导致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结合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分析检验报告,这是检验与临床明显脱节的现象。这往往是纠纷的隐患,大部分检验实习生在时间安排上均到临床内科实习2个月,在带教过程中发现,2个月远远不够,于是安排每天下午发完报告单后参与临床医生上门诊,通过参加常见内科疾病的诊疗过程,对各项检验项目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异常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等,使学生在对临床疾病加深认识的基础上,还能了解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检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强化学生对检验质量重要性的意识,并能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动性。

学生熟悉医疗环境后,开始病例讨论分析,教师以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讨论、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讨论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意义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知识在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学检验人员不仅要懂得检验操作,还要向检验医师的方向发展,要能根据病情和检验结果进行解释,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如何选择检验项目、进行疾病确诊或疗效观察信息等,以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通过将病例讨论融入到检验专业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加深了对疾病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医学检验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衔接。通过以上3方面的学习教育,我科实习生实习结束对检验相关法律法律明显得到提高,大大夯实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础,见表1。

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大学生;高血压;调查分析

目前,在我国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一旦患病不但需要终生治疗,并且相关并发症也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很大威胁[1]。高血压不仅好发于中老年人,有研究发现,我国在校大学生血压偏高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2]。为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和相关危险行为的存在情况,为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教育、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选择某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某医学院校1-4年级本科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450人,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一年级135人(30.0%)、二年级112人(24.9%)、三年级96人(21.3%)、四年级107人(23.8%),男生198人(44.0%)、女生252人(56.0%)。

1.2方法

针对医学院校的学生特点,在参考相关文献[3-5]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⑴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知晓情况:①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吸烟是高血压危险因素;③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危险因素;④缺乏运动是高血压危险因素;⑤肥胖是高血压危险因素;⑥高血压主要累及的器官是心脏、肾脏、脑和血管;⑦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⑧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时仍需服用降压药物;⑨高血压需终身服药治疗;⑩成人平均每天应摄入的食盐量。10道选择题,每题选择“知道”得1分,以得分≥7分为知晓。⑵是否存在相关危险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高盐饮食、不良情绪等。

1.3判断标准

⑴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6]。⑵参照WHO制定的关于吸烟的定义,在过去3个月(连续或累积)每星期至少吸1支烟并且过去30天内吸过烟。⑶参照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2005年调查报告,在过去的30天里至少喝过一杯酒者定为现在饮酒(一杯酒包括半瓶或一听啤酒、一小盅白酒等)[7]。⑷在问卷中,将个人饮食口味分为嗜淡、正常、嗜咸,一般情况下,个人感觉嗜淡的话,每日摄入盐量在12g左右[8]。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校医学生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450名医学生,总知晓人数378人,总知晓率为84.0%,平均得分(8.1±1.5)分。不同年级医学生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新生明显低于其它三个年级的学生(P<0.05)。见表1:

2.2在校医学生吸烟情况

医学院校大学生吸烟率为7.1%(32/450)。男生吸烟率为14.6%(29/198),明显高于女生(P<0.05)。见表2:

2.3在校医学生饮酒情况

医学院校大学生饮酒率为31.1%(140/450)。男生的饮酒率为54.5%(108/198),明显高于女生(P<0.05)。见表3:

2.4在校医学生盐摄入量和不良情绪情况

被调查大学生中,个人感觉嗜咸的占39.8%(179/450),说明在校医学生摄入食盐量处于较高水平。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13人表示在过去的3个月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紧张、压力大等不良情绪,占被调查者的25.1%(113/450)。

3讨论

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日渐上升的趋势,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其发病率,就应该重视对整个人群的一级预防,而大学生又是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重视对中青年人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及时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从而为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奠定基础。本调查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对于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总的知晓率(84.0%)高于季振慧等[8]报道的67.22%。可见,医学生相对于其它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要好。通过比较不同年级学生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发现低年级学生的知晓率明显低于高年级学生,考虑与高年级学生已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有关。因此提示,应重视对新入校大学生系统的健康教育,多开办一些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沙龙,普及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以缩小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差距。只有充分了解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才能建立起积极正确的态度,从而指导大学生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摒弃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本调查还发现,医学院校学生对于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虽然较好,但是仍普遍存在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行为。被调查医学院校大学生吸烟率为7.1%(32/450),低于余新超等[9]报道的40.12%,可能因为医学院校学生对于吸烟危害的认识要好于非医学类院校。医学院校学生饮酒率为31.1%(140/450),并且,男生的吸烟率和饮酒率均高于女生,考虑与社会、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有相关研究表明,正常人每日摄入0.5g的盐就可以满足日常生理需要[10]。但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人们的口味偏重,本调查结果亦显示个人感觉嗜咸的大学生人数占39.8%(179/450)。同时发现,有过不良情绪的人数占25.1%(113/450),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本次调查提示,对于医学院校大学生,虽然已经接受了一定的医学教育,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但由于青年人自身约束力、自觉性较差,仍然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生活行为。因此,需要高校和教师加大监管力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另外,应积极在校园内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告知学生合理搭配膳食、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并注重医学生的心理保健,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总之,医学院校大学生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虽然较好,但仍普遍存在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行为,应在大学生中加强高血压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并督促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而从根本上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

[2]季成叶.1991-1995年中国大学生血压偏高发生率的动态分析[J].中国校医,1997,11(3):161-164.

[3]陈求真,李华.广州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行为及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15,29(4):260-262.

[4]谢亚清.高校学生高血压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92,1909.

[5]赵中,周慕虹.大学生高血压知信行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8):124-125.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7]季成叶.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17.

[8]季振慧,焦秀坤,王保群,等.大学生高血压健康相关知识及行为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9):1108-1109.

[9]余新超,汪思应,方昆,等.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吸烟状况与动态血压变化[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67-168.

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检验设备购置无序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医生和患者对检验信息的认可度提高,特别是在诊疗过程中,检验收入占医疗收费的比重增加,医院开始竞相购置检验设备。但在购置过程中忽视了医院的规模和相关患者的数量,设备购置后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出现了设备闲置的现象,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一些个体诊所也盲目购置检验设备,有的甚至已超过乡镇医院的配备,但投入的设备往往因无专业人员操作和合理的保养,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大多成为摆设。

检验专业人才缺乏,检验人员多无从业资格通过调查,在乡镇一级检验科中,具备检验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稀缺,大部分医院是由其他专业转行的,干临床的有,干护理的有,干司药的有,有的甚至身兼数职,都是经简单的培训后直接上岗,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学习,科班出身更是少之又少,有些诊所甚至会雇用无医学相关知识的人员充当化验员。这些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检验工作一知半解,无法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没有普遍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无法保证检验质量在我县21个乡镇中,没有一所乡镇级医院参加市及以上医学检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有些只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但做得并不完善,有些甚至不知质控为何物,个体诊所质控更是一片空白。各医院间各自为战,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根本无法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患者转诊就医往往需要重复检查,差错事故也时有发生。

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基层医院检验工作的监管,正确指导各级医院按自身规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学检验工作,不可盲目上设备、开项目。有些不具备最基本条件的诊所,不应让其开展医学检验工作,这是对广大患者负责,也是为了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各级医院领导也要增强对检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检验科基础建设,完善科室管理,真正使医学检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基层检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检验专业不同于其他医学专业,每年毕业的人员相对较少,一般都去了县市级医院,有些毕业生改行去了公司企业,做起了科研、销售,回到农村发展的毕业生很少,非专业人员从业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但不能因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降低基层医学检验的准入门槛,各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医学检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力求合法执业。这就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院,有意识地加强检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我县曾开办几期基层检验从业者培训班,根据基层特点,编发印制了《检验技术手册》,对基层检验从业者的技术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级医院应主动担负起基层检验人员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对检验科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技术、设备等方面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支持。上级医院要为基层人员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定期派员到基层现场指导,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对口支援机制,让基层检验科规范、健康地发展。为了有效地提高基层检验工作质量,我县专门制定了相关制度,县级各医院与乡镇医院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对子,定期派员到各乡镇实地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各检验科的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为解决基层检验质量问题,应引导相关人员增强质量意识,开展室间质评活动。鉴于基层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往往不具备参加市、省级室间质评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县级医疗单位,成立本县内的室间质量评价体系,让基层医院参与进来,定期评价,适时指导,使基层检验工作真正有章可循,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

作为医疗体系的一部分,检验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基层医疗质量的好坏。现在,农村合作医疗已在全国普及,广大农民渴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无疑是对医疗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基层医学检验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而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这就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建立长效机制,正确引导基层医学检验工作有序、规范、健康地开展。各级医院、诊所也应加强对检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造条件,切实提高检验质量,让医学检验工作在农村基层真正地造福于广大患者,让广大农民朋友切实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

作者:吴飞 任菲 单位:苍山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