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 建筑工程 项目优化

1.引言

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历年来都受到了学术界各个领域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长期以来都不能保持好稳定的高水平盈利力,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供应链思想下建筑工程项目的优化管理研究经验,根据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的特征等,构建起基于供应链思想下的建筑工程项目优化管理模式,以便提升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期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建筑工程项目的良性管理对成本的减少、效率的提升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主要表现为规模日益增大、形式日益多样化等,一些超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市场上涌现出来,投资商和相关业主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期望也与日俱增;其次,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日益专业化,一些大型的公司如柏克德公司、福陆公司等开始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包括了建筑项目的环境评价、融资管理、可行性研究以及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性管理服务;再次,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企业之间逐渐形成强强联合的局势,其综合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这些成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逐步走入世界舞台的可靠保障。

2.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专业性不够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向来采用分业管理的模式,因此一个单独的企业很难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专业到位的管理。仅仅由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设计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强强联合很难对形成一个具备充分专业实力和强硬设计能力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大型公司,这种简单的在短时间内形成的综合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不能提供全面的服务,无法适应当前项目管理市场激烈的竞争局面。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差

工程项目市场的发展需要有充分的融资能力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筑工程项目在前提的资金投入可以为项目的承包竞标提供可靠条件和必备的优势。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公司的规模普遍偏小,资金融通能力较弱,融资能力的低下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现代化进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不能适应当前的激烈的竞争需求

我国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由于受到历史的遗留因素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管理体制,管理层过于繁杂、职能交叉不明晰、信息堵塞等,不能适当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在人力资源上缺乏一定的专业优势,善于项目管理、项目营销和商务运行等方面的综合性项目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成为阻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走入国际市场的瓶颈之一。

除此之外,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方式也是十分落后的,长期简单的低成本控制容易导致企业的质量偏低、利润空间狭小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管理经营。

3.基于供应链的建筑工程项目优化管理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主要具备了如下特征工程项目的产品规模较大且复杂多样、施工周期长、合作单位多、生产活动的阶段性和流动性强等,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所具备的特征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融入其中,通过供应链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将建筑控制项目相关管理公司的利益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模型,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交易、运作等方面的成本管理,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优化管理,以便更好地适应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并解决当前棘手的问题。

3.1通过供应链管理将建筑工程项目内部各个管理单位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信任、长期稳定的关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技术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考虑到长远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构建一种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并在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构建一个利益协调、运行顺畅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综合性强、专业水准高的建筑工程项目专业企业团队。

3.2将供应链管理思想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构建一个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平台,以更好地识别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水平并努力实现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水平。利用供应链管理将各个利益相关者布局成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经营管理,扩大企业的综合运营规模,提升建筑项目管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以便更好地共同预测、防御和降低风险,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实现利益相关者互利共赢。

3.3基于供应链思想构建建筑工程项目优化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各个利益相关者需要参与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运营中去,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形成一种系统的集成化管理供应链模式,逐步组建成基于供应链思想下的建筑工程项目优化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具体的特征等,将供应链管理思想融入其中,并最终构建起基于供应链的建筑工程项目优化管理模式,以便提升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垂直分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98

[中图分类号]F274;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1 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汽车企业而言,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中国的汽车企业需要去探索并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供应链,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1.1 信息技术发展滞后

供应链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内外部不同业务流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帮助提高流程作业效率,降低每个环节的库存和整个供应链成本。但在我国,由于供应链管理起步较晚,大多数汽车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没有太多关注,各企业往往追求的是个体的盈利,而忽视整个供应链的共赢。在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合作时,企业总是担心将过多的信息告知对方会使自己利益受损,因此,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会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保密而不是分享,这往往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1.2 配套物流发展缓慢

当前我国的汽车物流市场运营呈现出较混乱的局面。一方面,物流企业常常以超载、降低安全标准和服务质量来抢夺市场,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物流企业附属于某一汽车制造商,这种经营模式使得物流企业无法与其他品牌的汽车制造商进行物流合作,制约了物流管理的效率。

1.3 产业垂直分工不足

我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一般是附属于汽车制造商的,独立的零部件生产商比较少,规模化生产和专业性生产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也较弱。而像丰田、通用等汽车巨头一般会有59%-71%的零部件来自海外,自己只保留关键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我国的汽车行业需要加强行业自身的垂直分工,通过与其他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战略性合作,将产品的性价比控制在最优的状态,以此实现双赢局面。

1.4 供应链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汽车供应链所涉及到的上下游企业很多,双方的供需关系也比较密切,各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对企业间的合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局部的管理不善会导致供应链整体的运作不畅。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虽然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制度流程和较先进的管理技术,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常常被忽略。很多小规模企业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在合作中会导致信息定位不准确,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等问题,使得双方的沟通和合作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2 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跟其他国家的汽车供应链管理相比,我国的汽车供应链管理起步较晚,无论是在技术、资本还是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1 供应链结构复杂,协调困难

汽车的零部件有上万种,供应链上的企业数量也多于其他行业的企业数量,因此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更加复杂。想要把成百上千家企业协调控制好,这对于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经验不足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较大的难题。

2.2 缺乏高效的物流体系

汽车零部件的运输流程,车辆的运输管理等都离不开物流管理,但我国的物流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仓储建设比较差,铁路经常延误,空运航线零散,管理信息系统也不完善,这些都降低了物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

2.3 无法及时根据客户需求作出反应

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客户定制时代,企业需要按照客户的要求来进行生产,而且客户要求企业能作出快速反应。但我国信息网络技术不成熟,物流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使得我国汽车企业对客户的需求还不能作出快速反应,无法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服务。

3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对策

从目前我国汽车供应链管理现状来看,我国汽车行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不够,物流管理水平也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结合我国汽车行业的特征与现状,我们有必要探索出适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3.1 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汽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应改变当前以短期利益为基础的竞争关系,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并不是一方输,一方赢的局面,而是可以实现共赢。企业间进行优势互补,并进行长期合作,有利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整条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也能得以提升。

3.2 增强汽车产业的垂直分工

国家或汽车行业组织可以鼓励企业将注意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将非核心的业务进行外包,每个企业都做自己擅长的业务,使生产越来越专业化的和规模化,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重要的业务上,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整合国内汽车产业资源,使各企业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一起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3.3 完善企业间的信息管理机制

汽车供应链是一条比较复杂的供应链,一辆车由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成,国内外的供应商就达到了上百家,如果没有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那么各企业间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就难以及时同步得到控制与反应。信息的及时与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完善的信息管理体制使各企业间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不仅保障了汽车厂商的高效性和连续性,也能提高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 供应链管理 网络化 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24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想要获得更多利润,单纯依靠自身努力已远远不够,而是需要和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变为“供应链”。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一个过程。因此,供应链也仅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间关系正在呈现日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也正在从线性的“单链”转向非线性的“网链”。供应链更加注重围绕核l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它已经不同于传统的销售链,它跨越了企业界线,从扩展企业的新思雏出发,并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经营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方法体系,一种运营管理思维和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供应链的理解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需求环境的变化,原来被排斥在供应链之外的消费者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围。

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价值创造的手段。对企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供应链管理的建立和完善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企业可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达到成本降低、收入增加等目标。随着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企业供应链体系,才能主导企业未来的命运。

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对公司绩效有着极大的影响,其目的就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因此企业不能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优化,而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

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一连串有效率的方法来整合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和分销商,使得产品可以正确的数量生产并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其目的就是在一个令客户满意的服务水平下使得整体系统成本最小化。

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以最少成本使得客户能够在正确的地点取得正确的产品,让存货降至最低,但依然能够提供给客户优异的服务,并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换句话说,供应链管理希望合作厂商之间能够尽早将需求变动的信息传递出去,协调各组织间的企业流程。以减少存货、降低成本,并有效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

供应链管理可以为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等创造价值,它会使消费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收到货物;对制造商而言可以最小化由于产品库存短缺造成的销售损失,最小化库存和相关成本,并使制造商为客户和分销商提供最好的服务水平;它更能提高供应商的满意度,使之更好地与制造商的物流周期协调一致,以避免库存过多或短缺,减少原料报废,并向制造商提供更高的服务水平,获得较高回报。“供应链”这三个字对企业而言意味着10%~20%运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可以帮助企业形成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等。

三、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1.观念落后,缺乏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眼光。当前许多企业的经营活动还是孤立、封闭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仍然是传统的你死我活的对抗竞争关系,还没有开始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合作竞争关系。各企业普遍缺乏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眼光,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全能式”模式普遍存在,还没有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变。这必然造成各企业负担沉重,机构臃肿,效率低下,难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最终使企业难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2.专业人才匮乏。供应链管理要获得长足发展,人才是一个关键问题。首先,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我国刚刚引入,国内企业对其知之尚浅,更缺乏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其次,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方法,它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不仅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又熟谙与供应链相关的诸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不仅需要高级管理人才,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熟练的一线操作人员。

3.相关法规不完善,标准不统一。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法规,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了供应链物流标识标准体系。但很多标准都未得到正确和广泛的使用,且不同行业存在着不同的标准体系,缺乏能够协调一致的统一标准。

4.企业自身组织职能不利于实现供应链管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建立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直线制。这种组织结构虽分工明确。便于管理,但造成企业内信息流通不畅,各职能部门只注重自身利益,整个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灵敏,难以满足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很多企业在实施组织结构扁平化、业务流程重组等变革时,仅在企业内部实施,而没有同贸易伙伴合作,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企业外部流程和跨企业流程进行重组。对整个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合作方式等实施变革,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各种变革只能取得部分效果,难以推动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四、供应链管理实施对策

鉴于上述情况,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必将面临诸多困境。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对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有所帮助。从而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运用。

首先,转变观念,积极开展供应链管理。企业自身应转变思想观念,放弃“小而全、大而全”等封闭的经营思想,积极变革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开展供应链管理。在战略上重新定位,确定自已的核心业务和竞争优势,明确自己在供应链上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同时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构,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运作状况,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高效运作能力,为企业逐步建立集成化供应链做好准备。

其次,企业间应倡导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提升整体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思想要求企业摒弃传统的买卖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为与合作企业相互信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只有在企业间建立了这种合作与信任关系。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企业才能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要建立企业间的这种相互信任关系。就需要认清当前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真正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各种核心思想,努力建立新型的企业间合作关系。企业在各种贸易活动中要注意建立和培养自己的“诚信”。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切不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随意破坏企业间长期形成的相互信任关系。

再次,加强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发展供应链管理,必须加强宣传引导,使人们认识供应链管理并接受它们的理念。目前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刚刚兴起,需要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联合起来,对相关的理论作进一步研究探索,改变落后于物流发展的现状。同时对理论的研究应与企业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供应链管理理论更适合市场现状。

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

一、我国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所处供应链中的各种竞争力和资源进行集成,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的管理,从而使企业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具备高度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本文试从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现状的分析入手,总结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探索促进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对策。在我国,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之间不愿意应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利益共享,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小部分利益去争取供应链的最大利益,企业间相互不信任,总想把风险转移给“链”上的其他企业,从而造成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2. 技术落后。在我国供应链管理中支持性技术的应用水平相当落后,而且在推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以物流条码技术的推广过程为例,物流企业埋怨生产企业不给商品印制条码,影响他们建立自动扫描系统,而生产企业则埋怨物流企业不建立应用系统,使商品印制条码费时费钱徒劳无功,物流条码的不规范也给配送带来了极大困难,增加了配货的难度,延长了运输和储存时间,使得成本提高、效益降低。

3. 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少。在我国实现上网的企业只占20%~30%,其中多数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标注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有名无实的空站。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

4. 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成本高。现阶段,我国IT厂商主要提供PC机、显示器、终端等产品,能够给企业提供售前咨询、模组化的方案、方案的实施、售后的运营维护等一条龙服务的IT厂商少之又少,这是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维护与协调困难的重要原因。

5. 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2003年网上交易总额达3.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差,资金拖欠严重,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制度保障导致大部分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不够积极。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和可借鉴的已有成功案例

可以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可靠的支持。根据一项研究报告披露的信息,80%接受调查的管理人员反映,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在希望减少与销售有关的间接费用企业中,87%的企业计划增加或保持他们当前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

(一)信息技术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化进程大大加快,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自己公司的生产和库存等状况,控制企业的能力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加强。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作用,首先在于将供应链上的企业紧密地连接起来,使链上的信息路线与产品的物理运动路线相一致,这样各个企业能够共享链上的信息,有效协调各自的行为。另外,信息技术也为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开发实施并行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加强。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供应链企业供应、生产、库存、销售中任何一环的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供应链企业的交易成本,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更快、更方便、更精确的电子化联络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决策支持,使供应链企业能以低成本实现共享管理,并能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

(二)可借鉴的已有成功案例

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在短短几十年间,由一家小型折扣商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在沃尔玛实现短时间发展壮大、超越对手、坐上世界零售企业头把交椅的各种因素中,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自身的、通过通讯卫星建立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物流信息系统,沃尔玛每年能够满足全球5 000多家连锁店对8万多种商品的配送需要,每年的运输总量超过78亿箱,总行程达6.5亿千米,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物流信息系统在沃尔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国内企业成功案例也有很多,比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由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省烟草公司杭州分公司联合承担的2003年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配送系统”获得了200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国商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在企业内部网和杭烟配送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通过输入卷烟配送中心零售网点的数量、地理位置、历史需求量等参数,以配送车辆容载量和送货线路工作量为目标函数,系统运行后即输出所有配送网点的不同配送线路划分,指出不同配送线路包含的零售网点个数及名称,输出每日每次配送车辆的调度方案,并在GIS上可视化输出,实现卷烟配送车辆的实时优化调度。

三、实施供应链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一)实施供应链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很多,但总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保证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合理配置资源,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 信息的标准化。信息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到与国际标准接轨,也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另外,不同行业的供应链,其标准也有所不同。

3. 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供应链管理中,时间的价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及时的信息分析有助于制定出有效的竞争策略。时间与预测也有很大的关系,快速的反应可以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另外,信息的准确性是做出准确预测和决策的保证。

4. 协同与协作。企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企业之间,而是扩展到供应链之间,需要供应链上各个环节进行相互协同与协作。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普及,消除了信息反馈的时空障碍,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简单,为企业间更好地协同与协作提供了可能。

(二)发展对策

1. 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实施供应链管理,需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我国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投资建设信息系统。鉴于国内企业的实力相差很大,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采用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信息化方案。对于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可以采用国外著名的SCM软件厂商的高端产品;对于实力一般的中型企业,可以采用国内优秀的SCM软件厂商的产品或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对于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可先从企业内部的部分信息化做起,等条件成熟后,再推行供应链管理方案。

2. 加快核心技术的推广力度。条码技术、EDI技术、电子商务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支撑技术,其应用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管理的成败。针对我国条码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在继续推广商品条码技术应用的同时,不断提高商品条码的应用质量,引导生产企业应用商品条码进行业务管理,改变过去被动应用商品条码的情况,而是让商品条码真正为自己的企业服务。同时还要加大工作力度,在商品包装、运输工具、供应链成员等供应链过程中各实体的有效标识和自动数据采集中应用条码技术,为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打下基础。

四、小 结

由于技术的发展与支持作用,供应链管理的各种思想与理论得以实现。实践已经表明,只有那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并最终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才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思维的创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正成为公司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以前的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合作竞争”。由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差异,如何消除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畅通无阻,进而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仍然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文铭,朱慧. 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J]. 化工管理,2005,(12).

[2] 黄梦醒,潘泉,齐洁,张洪才. 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 矿山机械,2006,(6).

[3] 陈志祥. 电子化供应链研究的国际动态与述评[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3).

[4] 彭兴,杜跃平,曹铿,杨玲. 企业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J]. 情报杂志,2004,(12).

当前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066-02

1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1.1 供应链的定义

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迈克尔•波特将其发展成为价值链(Value Chain)理论,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它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1.2 供应链的特点

(1)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和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1.3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法,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计划、物流、需求。

1.4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1)供应链管理能够实现信息的集成

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与各方建立起共同利益的伙伴关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从而实现共赢的合作关系。这样能使整个链条的信息成本降到最低,并形成一个良性的信息沟通反馈系统。

(2)供应链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经营的改进

供应链管理使商流、信息流、物流能够快速的在企业内流动,这样就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速度,同时就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能提供消费者和经营者更多的可选择性、更高的配送效率、更优质的服务、更低廉的价格、更简化快捷的操作、更准确的决策等。

(3)供应链管理能够减少企业库存,降低成本

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一般采取的是推式战略,所以一般要有一部分的库存,库存成本较高。而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一般采取的是拉式战略,通过和供应商的合作,可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同时供应链与市场需求直接挂钩,市场信息的快速流动,能够使企业的零库存管理方式得以实现,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得到大大降低。

(4)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事务作业方式,通过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商品条码技术、物流条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预先发货清单技术(ASN)、电子支付系统(EFT)、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MI)、快速反应系统(QRS)等,提高了事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信息在供应链内的快速流动。

2 中国供应链管理现状研究

2.1 供应链成员企业缺乏信任与长期合作

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缺乏信任,导致短期合作是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直制约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合作伙伴选择不恰当,供应链成员之间不信任,系统的整体协调程度低,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响应速度和供应链的稳定。

2.2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电子商务企业,供应链就是其存活的基础。我国部分企业现在已采取信息系统来辅助供应链的管理,但是由于信息系统没有适合企业的业务流程,严重影响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果。

2.3 供应链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足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供应链管理而言,人才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缺乏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供应链管理涉及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不仅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且需要大量的既懂供应链技术又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复合型人才。

2.4 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适应供应链管理需求

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解决一个物流问题,而且与企业的战略息息相关。供应链体系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也需要完善,尤其是融资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等,要使这些制度能适应现代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要求。

2.5 组织结构不适应供应链管理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建立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直线制。但这种组织结构会造成企业内信息流通不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不足,整个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灵敏,当前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难以满足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供应链不仅仅涉及企业本身,而且还涉及与本企业有关的合作企业,但是很多企业在实施组织结构扁平化、业务流程重组等变革时,仅在企业内部实施,而没有同合作伙伴合作,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企业外部流程和跨企业流程进行重组,对整个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合作方式等实施变革,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各种变革只能取得部分效果,难以推动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2.6 缺乏基于供应链的竞争战略

供应链管理不应该只是企业短期的行为,更应该将其放在企业战略层次。从更高的层次考虑发挥供应链企业成员的整体优势,发挥供应链的速度优势和价值优势。但是企业却由于合作关系不长,没有形成真正的战略联盟,加之外包政策不彻底等原因使企业缺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竞争战略。

3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建议

3.1 建立互信机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1)精心挑选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首先要先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哪些是企业擅长的、哪些是企业不擅长的。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面,所以企业可以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其他的有竞争力、成本低的供应商,并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企业和其供应商的共赢。

(2)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估系统,促进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供应链上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紧密合作,是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础。要建立合理评估激励系统,清楚地认识到供应链中利益与风险分配作用,正确地分辨出供应链各方对整个供应链获利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设计和采用能反映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

3.2 建立健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一个企业、供应商信息共享的平台,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结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及企业的经营的特点,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3.3 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1)加强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政府方面要加强高校供应链管理方面理论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企业同时要进行企业内部供应链人才的培训和外部人才的引进。

(2)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干合适的工作,加快整个供应链的速度,因此要优化供应链,必须打破组织之间的壁垒和界限,对组织进行流程的再造,对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改造,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

3.4 重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以业务流程为核心,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的,对公司经营中的基本信息和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关键性的再设计,以求企业绩效取得显著进步。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的,一个完整的工作往往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可能会存在着诸多协调与沟通问题。所以,实施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必须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以客户需要为中心,实施拉式战略。

3.5 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竞争战略

要将供应链管理放在企业的战略层,而不是战术层或者执行层,要从思想上对其进行重视,在制定战略将供应链考虑其中,故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需要根据公司的总体战略进行选择,联合企业生产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其他非核心的业务通过外包执行。

3.6 实施全球供应链战略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将市场竞争演变为国内和国际的竞争。经济的全球化加强了资源、资本、人才的流动,供应链管理也开始实现全球化。中国是世界供应链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国企业在实施供应链战略时,要充分利用我国在世界供应链上地位,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资源,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和状况实施全球化供应链管理。

3.7 推进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宏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