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第1篇

一、各国经济市场化的改革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人类正面对的新世纪,这个世纪的主要特征是: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海洋开发、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浪潮汹涌的新技术革命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经济的旧观念、旧的生产方式、方法和社会传统,正将人类从工业社会推向信息社会,或叫知识智力社会。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知识,“知识的生产力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①。对新世纪有预见的经济学家认为:

“21世纪的经济将是超宏观经济,信息与货币在全球的运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各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功能,各个国家不断增长的经济需求,必须在世界整体性发展中才可能满足。

21世纪的经济将是超微观经济。跨国公司正在突破国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

21世纪的经济将是超国家主权经济。各国经济资源的主权占有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矛盾已经被提到了人类经济发展的日程上。21世纪的经济是超实物资源经济。超实物资源的国家民族的高度分化占有与虚物资源的世界共享,是重塑世界经济新秩序的主题。”

世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如果说世界的未来属于人类,其成败祸福和发展方向更主要地取决于人类的主体活动――经济活动。经济全球化浪潮从本质上说是虚实经济相互统一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浪潮也是会计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实物经济一体化早已开始,这一活动甚至可以追溯到产业初期的殖民地经济时代,但这种进程是以暴力来推动的,并且是非常缓慢的。二战以后,两大阵营对峙,形成了世界的冷战格局。形成所谓“两个平等的世界市场”;人为地制造了两个相互隔绝的市场,破坏和阻碍了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造成了一大批国家的封闭和落后。但是,近一、二十年来,特别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东、西德的统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市场经济在全世界的发展,形成了冷战时代后“多极”发展的新格局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表现在国家之间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跨国投资的迅猛膨胀,各国对外开放争先恐后,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地区经济集团化逐步形成。但是,这种实物经济的一体化,还远不是整体化、全球化。实物资源的国家与民族的主权占有和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发展快慢的差别,很容易破坏这种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世界信息化浪潮。以虚物资源和虚物经济形态运行的信息技术革命,其变化速度日新月异,是以往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不曾有的速度,把全球连成了一个整体。"电脑"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卫星通讯等技术创新,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并把全球联成了一个“地球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宏观经济的内涵也超越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活动也超越了过去微观经济的内涵。各国的利益需求只有在经济一体化的大统一中才能得到满足。实物资源的民族与国家的分化占有,难以实现大统一,虚物资源的世界共享,全球经济信息化已是维系“地球村”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道路。

近十多年来,全球资源流动,全球市场开拓,全球经营竞争,它一方面表现为实物经济的生产国际化、商品贸易额的急剧扩大,直接的项目投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量的增长,流速加快,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金融市场的贷款猛增,各国经济发展对世界金融市场的依赖日益加深,这一切又推动了全球经济信息化浪潮,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已发展到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0年世界100家工业公司的资产为4057.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年国民生产总值,销售额为28960.8亿美元。1993年一份报告提出:跨国公司已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已控制了私人资本的1/3,其对外投资总额达2万亿美元。这些资产所创造的商品销售额超过了世界各国商品的出口总额。跨国公司的总数已达3.7万家,其附属公司就有17万家,并遍布世界各国。跨国公司的主要产品的半成品、零部件有50%左右在国外生产或国外提供,有的产品要在几十个国家生产来实现。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其国外直接投资占跨国投资总额70%以上,技术转让占75%以上等等”③,世贸组织估计: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就业和投资的增加,每年可使全球经济收入增加2000至3000亿美元。世界各国大都可以从中收益。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把世界联系起来,并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国际浪潮。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科学,必须为经济一体化服务,并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第2篇

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和突出,主要表现在:(一)资本的国际化。其标志是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以国际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商品资本国际化,以国际信贷为重要内容的货币资本的国际化等。(二)生产的国际化。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拥有不同资源、工艺和劳动力的国家在更多更细的程度上进行分工协作,国际分工也日益深化:各国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整合中,更加紧密地与国际产业的更新和转移相结合,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统一经营网络。(三)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它表现在:跨国公司间的相互控制逐渐增强;国际技术合作与联盟更加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同类产品中更具竞争力的显然已是那些经过国际合作与支持的项目;国际技术转移、高科技产品的国际贸易以及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日益增多。在此以前,更多地从政治角度来探析国家主权的涵义也许是天经地义的,而如今,经济的触角已经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间的关系也从以战争手段掠夺领土转向以经济手段争夺市场。

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迅速崛起,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单元世界体系正在演变成为多元层次的世界体系。国家主权就是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管理自己的国家,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的主权。主权是国家属性的主要特征。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是开放、合作、互相渗透。由此,国家主权的排他性和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性和渗透性发生了碰撞。

最明显的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国家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不断“侵蚀”到国家的主权,使得国家在处理本国内外事务的时候,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都受到了制约。以跨国公司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飞速发展,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约3.9万家跨国公司,其设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多达27万家,国际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7万亿美元。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拥有资产3.4万亿美元,一些跨国公司所覆盖的国土面积和运营范围比有史以来任何帝国的地域更加浩瀚。跨国公司在各个领域向主权国家的经济主导权发出严峻挑战:由于拥有巨大的生产规模和庞大的管理组织体制,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已经并正在继续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未来发展的趋向,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并不可避免地涉及民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同时,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转移也被牢牢地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发达国家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控制着这些国家90%的生产技术,在跨国公司内部所发生的技术转移占全世界的80%。跨国公司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基础影响到主权国家的决策和利益,从而实现自身的目标——更大的利润。无论对母国还是东道国都是如此。比如一些美国的大公司在把资金和技术向海外转移的时候,为寻求生产的低成本和销售的新市场,也不拒绝把部分产品“返销”到美国。其他国家和地区可能会从中得益,在国与国的争议中,这些有利益关系的大公司未必会站在美国一边。同样,由于跨国公司对技术转移严格而有效的控制,往往使得技术落后的发展中东道国处于被动的依赖地位,形成经济依附性发展,削弱了国家经济主导权。

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还表现在通过经济手段涉入政治领域。远的,如1953年,英国石油公司在帮助推翻伊朗摩萨德政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的,如韩宝事件在韩国掀起的政治经济危机等。

众所周知的是,区域性组织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经济机构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日益不可分割,这些国际性机构实际上已经深深地介入世界政治的运行轨道,对国家主权产生着越来越深的影响。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欧盟、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由此,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全球性问题将不可能由单个国家或国家间的合作来解决,那些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肯定会积极参与。这就必然导致国家行为体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国际利益势必出现多样化和分散化。

当然,主权国家在面临这些矛盾与冲突时,并非是束手无策。首先,在当今,经济一体化趋势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符合时展规律和主权国家利益的。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单一的主权国家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经济实惠。其次,为了巩固国家主权,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国家宁愿付出某种代价——让渡部分经济主权,这种“让渡”是有条件的,即以不构成对国家主权的损害为前提。如跨国公司为母国带来可观的利润,同时,为东道国提供了急需的资本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国家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享有自主权,即经济一体化对国家主权的“侵蚀”是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国家之间仍以主权平等为原则。区域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以及相互依存的国家仍会小心翼翼地维护这种主权让渡的“契约”。因为任何导致主权国家对“侵蚀”其主权行为作出反弹的因素都会反过来“侵蚀”他们自身的利益,这是不言而喻的。第四,经济的联合毕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主权国家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它的因素除经济外还包括文化、传统、语言等更为深层次的方面。事实上,正是由于文化上逐渐趋同,才有可能在政治上达到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经济的联合,将欧盟国家联结在一起的,是其相近的文化观念,在这个层面上,主权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同时,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创新体制也越来越引起更多的国家、政府及经济学家的极大关注。国家创新体制是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

,各个国家也更加注重具有民族特征的多样性的发展。国家创新体制的兴起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有同步性。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区域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等的发展部分地“侵蚀”了国家的经济主权,才为国家创新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基础。

世界经济一体化似乎正在与国家创新体制构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都应当纳入世界轨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交流,与其他国家保持合作与协调。这同时意味着,要想发展也必须保持本国民族的特色,这也是国家主权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会计;企业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策略;选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132-02

引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全球资本市场趋于开放和融合。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信息科技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条件。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也越发清晰地认识到高质量、规范化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运营及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当前国际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运行体,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激烈的企业竞争态势下赢得主动、选择科学、恰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成为企业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分析

1.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构建完善化,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性增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日益迅猛,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历程遭受了重大冲击,严重滞缓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现阶段各国经济监管机构以及企业自身都在加大力度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维持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维持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成为必然的发展结果,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构建趋于完善化和体系化,加大国际经济监管的合作力度,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全球性经济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另一方面,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性逐步增强,为各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2.传统会计准则格局被打破,新兴经济体影响力不断扩大。现阶段,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还可体现在传统经济发展形态下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秩序被逐渐打破,以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步增强。这一点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结构的人员分布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共有22位受托人,其中有4位来自新兴经济体;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15位理事中有4位来自新兴经济体。上述职位一定程度上可有效代表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这一趋势的出现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以及相应机构的改革、发展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伴随着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在一些地区性、国家性的组织会议中,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以及其他途径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实现了新兴经济体内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两者之间的实时互动,从而促进了国际会计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综合考虑新兴经济体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形势,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下的综合性。

3.国际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加大结构改革力度。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等机构也在逐步加大结构改革工作力度,为不断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全球公认性和适用性创造条件。改革工作过程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的正式形成。相关制定机构与监管部门加大治理结构改革力度,能够有效明确当前估计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适用性、认可度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而为提升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科学性和适用水平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分析

1.会计准则趋同模式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形势是基于国内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开展工作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选择,因此具备明显的抗外干扰性和严谨性。从我国企业现阶段的转型、发展状况来看,会计准则趋同国际模式符合我国的法律环境,主要表现为“趋同”模式下我国会计工作制度的统一。在中国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公布。”因此,在面对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模式时,“直接采用”的策略明显缺乏法律依据,与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背道而驰。坚持会计准则趋同模式则可以坚持我国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权这一根本原则,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有效一致的同时,维护了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环境的稳定。

2.会计准则趋同模式利于调整我国在全球会计格局中的被动地位。随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的不断发展,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此形势的态度尚不完全明确,因此,以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范畴下的会计趋同形势中处于被动地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有利于将我国内部经济发展状况有效反馈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格局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实行国际会计趋同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回应,有利于协调各经济体之间的发展诉求,从而有效推動我国利用这一机遇强化与国际财务报告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下赢得主动的话语权,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第4篇

有鉴于在这个一个大背景下,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还有没有国货概念?中国人还要不要有国货意识?我以为即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国货意识仍然是有的,而且也是重要的。

一、国货意识和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强大和最富有的国家,但是,记得在1980S,日本汽车、家用电器大举进入没有市场的时候,美国的企业界和新闻媒体同样提出了国货的概念和爱国主义。当时,美国学者进行了大量振兴美国工业的研究,出现了一位汽车界杰出人物李.艾可卡,他被称为美国的英雄。其英雄壮举就是大张旗鼓的宣传美国的爱国主义,有力地抵抗了日本汽车业对美国市场的进攻,美国新闻界也是把购买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汽车,称为爱国行为。

在韩国和日本,购买国货更是非常的主动和自觉,因此,直到今天,在韩国市场很少有德国的汽车,更难找到日本汽车,美国汽车也有限。日本市场也是如此,无论是电器、汽车、日用品,其他跨国公司的产品很难在日本市场立足。

根据一个国际调查的数据显示,日本人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品牌中,前十个中,只有两个是非日本的,在美国前十个品牌中,全部是美国的,而在欧洲前十大品牌中,也只有三个是非欧洲的。

因此,在这些国家消费者普遍认同本地区或本国家的品牌。这既是这些品牌在本国地位和实力的表现,而且我以为,也是这些国家民众爱国心态的表现。

所以,我们说,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可以没有国界,但是品牌是有主人的,有所有者的,因而这个品牌是有国界的,品牌是有民族区分的。否者,英国民众不会在劳斯.莱斯在被德国企业收购时,引起英国人的极大的感情冲击,也不会引起法国民众对“百事恶意收购达能”传言的高度敏感,甚至政府出面予以干涉,同样也不会出现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可那样,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设法予以干扰。

所有这些事例中,告诉我们,品牌是有国界的,品牌问题是爱国主义的情绪密切相关,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一个品牌所有权的更换,涉及到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同样购买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产品,购买属于哪一个国家品牌的产品同样是涉及到民族利益和爱国主义。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国货概念

正如我们在全面所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本国企业的产品中有外国的产品部件,甚至是核心部件,比如中国电脑产品的芯片和软件;而同时外国公司销售和经营的产品中,许多就是在我国制造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确实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结果,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都从中得到了利益和好处。

但是,这并不没有消灭国货概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国货还是非国货的概念,不是这个产品在哪一个国家制造,而是这个产品打上了谁的品牌。我相信,没有会认为“耐克”不是美国的品牌,但是这个耐克公司没有一个属于其所有的工厂,都是在美国以外生产的。肯德基的原料、员工、管理人员等,几乎都是在中国、是中国人,但是不可能有人会认为,肯德基是中国的,它地地道道是美国的,肯德基无论怎么中国本土化,它还是“洋快餐”。

什么是国货?本人认为如果这个产品的品牌是中国本土企业所有,那么无论这个产品是在什么地方制造的,无论在制造过程中用了谁的部件,它就是国货。相反,即使这个产品是在中国制造,制造的所有人都是中国人,管理人员也是中国人,但是,如果这个产品最终打上的品牌是国外公司的品牌,那么这个产品就不能认为国货。这就是品牌时代的国货概念。

现在国外公司在跨国经营中,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企业界和新闻机构的国货意识,因此,正在采取新的品牌策略,这个策略就是收购当地品牌。比如,达能收购“乐百氏”,吉列收购“南孚”等。这些被收购的品牌,由于品牌所有权的已经属于国外公司,因此,这个品牌只有一个“本土品牌”的名称,没有了本土品牌的实质。所以,这个品牌当然属于国外品牌,而非本土品牌。因而这些品牌产品就不是国货了。

这就是我认为的新的历史时代,新的经济时代——品牌经济时代——的国货概念。

三、建议中国媒体和新闻工作继续加大对国货名牌的宣传力度,鼓励消费者多多购买本土品牌产品

在中国联想集团与IBM公司的PC部合并后,产生了一个新联想。这个新联想是中国联想集团控股的公司。DELL的一个工作人员做的一件事,就是告诉它的客户,这个是中国公司,DELL是真正的美国公司,暗示(爱国就)应该购买“DELL”电脑。这件事情看起来是个个案,其实未必。设想如果这个新联想是100%的中国企业,IBM没有任何股份——全卖了。这将是一个什么结果?

可见在美国,营销人员是在用爱国主义进行着产品的推销,不购买非本国品牌产品就是一种爱国行为。

所以,中国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就是要加大对本国品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颁奖嘉宾说的好:大家要对本土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要有信心,多购买,多使用。这个就说的非常好。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消费者调查,询问消费者——你相信国内的消费者会有意识地购买本土品牌的产品吗?只要产品质量好,满足需要,品牌国籍无所谓吗?得到的答案如下表所示1:

表1: 消费者对国人购买本土品牌的看法和其意义的观点分布

观点类型 不相信或怀疑,并认为没有必要 相信,但是认为没有必要 不相信或怀疑,但认为有意义 相信并认为是有意义 合计

人数 57 9 24 2 92

比例 54.7% 4.5% 26.1% 2.2% 100%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表现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中国的加入WTO,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正成为当今我国会计发展的大趋势。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与国家、化在现代会计发展中势必形成一对矛盾。我们在尽量与国际会计惯例保持协调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需要,国际化不能照抄照搬。我国目前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应遵循的一项原则是:充分关注国际会计标准所指向的市场环境与中国目前所处市场环境的差异。

会计是一门国际公认的商业语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993年进行的会计改革,改变了我国40多年来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会计模式,完成了会计模式的转换,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初步协调,我国正逐步建立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体系。随着现代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在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中国会计界也面临着一个新的理论课题———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所谓会计标准国际化,主要是指在大的会计理论、会计结构、会计准则、会计惯例、会计行为、会计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统一,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一、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背景及提出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21世纪的经济是超宏观经济,信息与货币在全球的运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各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功能。各个国家不断增长的经济需求必须在世界整体性发展中才可能满足。在世纪之交,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把世界联系起来,跨国公司正在突破国界,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并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高科技时代,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提供信息的方式,其信息的揭示、传递、交流理应不受国别和地域的限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正促使世界各国的会计冲出国界,到世界范围去协调,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正成为当今会计发展的大趋势,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我国应积极参与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

(二)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凸现了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必要性

亚洲金融风暴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国际社会和国际会计界都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据联合国有关人员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中,大部分国家没有正确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导致财务会计报表未能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引发金融危机的各种重要因素,严重降低了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在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以后,全世界的投资者对跨国投资,尤其是对亚洲、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变得更为慎重,同时,世界银行也相继对贷款国家和企业提出了按国际会计准则提供财务信息的要求。

(三)区域或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为会计标准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性

1.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资本、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空前活跃,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中国作为世界上改革开放步伐最大的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或全球性的资本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为了鼓励更多的外国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筹、投资,同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报表调整费用,对世界通用商业语言的要求也就更为迫切。

2.从实物经济发展看,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表现在:信息技术革命形成了“地球村”,各国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各国的利益需求,只有在经济一体化的大统一中才能得到满足,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任何国家都不能只依靠自身的资源与技术联接成一个整体;资本市场的范围正在发展,跨国筹、投资日益频繁,形成国家“血流脉络”,各国会计双边的、多边的、区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会计协调的推动力量。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国的会计标准不走国际化道路,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我国到境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

诚然,会计标准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同时,我们又应该认识到:会计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科学,有其社会性的一面,由于不同利益国家对实物资源的分化、占有,从而形成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影响,又表现出各种限制,因此,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与国家化在现代会计发展中就势必形成一对矛盾,在利益权衡下,我们必须作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尽量与国际会计惯例保持协调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需要。

二、国际化不能照抄照搬

通常所称国际会计惯例,是指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日、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会计规范,不论是美、英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或是俄罗斯、波兰等转型经济国家,都有本国的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实施本国的会计标准。一个国家执行本国的会计标准,既是为了与其法律体系相适应,同时也是该国的一种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我国的法律体系类似于大陆法系。通过会计立法来规范会计行为是中国会计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通过跨国上市筹集资金,而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通常要求企业根据上市地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但是,这些企业必须以本论文由无忧、执行本国的会计标准为前提,最后向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会计报表时,可以根据上市地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作出报表调整,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国家的一种体现。片面追求我国会计标准的美国化或者国际化,有可能会出现与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完善的监督体制,如果我们操之过急,不顾国情,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混乱或者失控,由此产生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例如公允价值是国际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会计计量属性,而我国市场经济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活跃的生产资料市场,关联交易普遍,诸多经济行为也不规范,弄虚作假屡禁不止,如果广泛地使用企业公允价值,将会给企业利用公允价值造假留下空间。

所以,在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中,把握好借鉴国际惯例和考虑中国国情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应当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借鉴国际惯例不等于照抄照搬,考虑中国国情不等于闭关自守和保护落后,从国际通行做法看,会计标准国际化并不硬性要求各国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充分尊重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允许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宗旨是要求各国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在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这一宗旨反映了各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真正含义。

三、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我们一方面应积极推进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另一方面又要在会计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关注国际会计标准所指向的市场环境与中国目前所处市场环境的差异,这是我国目前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应遵循的一项原则。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我国会计组织与国际会计组织应加强联合、协调,增强共性,促进发展。我国应该以积极的姿态促进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初步形成并完善一套既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标准体系,它应该具备三个必要条件:11必须包括一套核心的会计文告,它们可以构成全面和公认的会计基础;21必须是高质量的,能够导致可比性和透明性以及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31必须严格地加以解释和应用。

(二)我国应建立专门的国际会计和国际比较会计研究机构,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寻找差异,择优弃劣,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