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各级教育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策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成?槟壳拔夜?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和目标。

一、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在化学学科中最具学科本质的素养,现阶段我国的化学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

(1)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在化学学习中,学生要有全面整体的意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探索和分析问题。

(2)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初中化学要培养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事物的生长变化规律,掌握平衡思想。

(3)证据推理和模型认识。初中化学要培养学生按照证据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模型的基本认识。

(4)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化学实验是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创新意识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初中化学通过实验教学等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从核心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从化学的核心概念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常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化学概念、特性、反应、公式等,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内容,致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不够透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转向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讲解上,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化学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整合知识,找出现在所学知识和之前学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形成正确的知识表征,从而围绕可迁移的化学核心概念构建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气体制取、检验、净化”的有关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学习记忆有关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方式等内容。拿我们非常熟悉的为例,它们都是我们生活别常见的气体,无论是在性质、功能还是制取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教师可以在讲解二者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总结归纳出O2和CO2的相关性质和原理,找到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并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核心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和水平。

2.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这种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充分地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下,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的开动脑筋,设计出吸引学生参与兴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游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式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小段化学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化学实验现象,然后提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观看完回答。这种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诱导学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同时还能检验学生对之前知识学习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化学实验。具体来说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简单的给学生介绍一下将要做的化学实验的相关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标,以及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之后让学生根据步骤一步步进行试验,最后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对于一些比较难或者步骤比较多的实验,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一遍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学能力 主体作用 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36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学科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是理科中比较难以掌握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了解和学习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并且能够运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这些化学现象。但单单掌握这些还不够,学生还需要在日常化学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熟知化学学习规律,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最重要的是运用化学思维,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靠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一、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自学能力

“以人为本”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发展中的人。虽然高中化学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但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引导学生自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心的潜能。学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正式接触化学,最初的化学知识考虑到学生对本学科比较陌生,因此都比较简单,与生活联系也非常密切,学习起来并没有很大难度。但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不同,所学知识更加深入,相关的实验也更加复杂难操作,又长又难懂的化学方程式让许多学生都对高中化学的学习产生了迷茫心理,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学生自学的引导。

(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无预习不课堂。对于课堂学习来说,课前预习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来说,过多的学科术语和复杂的实验都对课堂教学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高中化学教师可在最初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带领大家一起预习,先让学生大体浏览一下课本知识,然后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再次认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多进行几次类似的引导预习,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宏观上的把握,深知自己在哪些地方有疑惑,带着问题去听课有较强的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省了不少力,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需要学生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完美的教学表演。随着新课程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过于突出教师引导传输知识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逐渐淡出课堂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关键性的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并发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科学理论的发现都离不开实验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实验教学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实验室制乙烯为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至170℃时制取乙烯。为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把实验交给学生做,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本次实验,但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的前提是教师要对相关实验注意事项做重点强调。

比如,教师应告诉学生完整的实验过程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特殊注意事项(实验前要检查器具的气密性),当学生对整个实验流程完全掌握后才能将实验交给学生。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闲着,而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困难,以便实验顺利进行。实验结束后学生向老师展示实验结果,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应该就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当堂说明,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做得更好。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简单总结评价后,需要再次强调实验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因为这些都可能是考试中要运用到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实验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化学;教学设计

在教育部2014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在核心素养推进过程中,我国采取部分融合的方式,将课程体系与核心素养统一起来,由核心素养指导各个学科的育人目标设置、教学与评价等,使各课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许多符合时展的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纷纷涌现出来,如情境教学法、共同体学习等,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学习的依据。无论怎样,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一定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去研究,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探讨,服务于“以人为本”教育目标的教学。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从逻辑关系上说,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小部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需要建立“宏观—微观”认知主线,建立“结构—性质”的认识观念,在已有知识基础或认知经验上进行知识建构,从明确感知出发进行探究得出结论[2]。由此构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十个要素在教学设计中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宏观上辨识物质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是从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所以还要从微观结构差异认识物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念;观察现象相对比较容易,可是要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认识化学反应的规律,利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更进一步的核心素养要求;而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从现象观察到规律认知的递进过程中,需要利用变化观念、平衡思想认识物质的变化、微粒的守恒,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去验证物质的性质、推测反应的现象。但仅有这些仍然是“学科本位”的教育观念,还应该在“润物细无声”中进一步提升,使学生在价值观上树立科学态度,提升社会责任感,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在实处。因此,化学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宏观辨识。

2中职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

经过对本校护理专业181名新生进行学习情况调研,得出以下数据:在书写化学式方面,有70%的同学不能正确写出H2SO4、CaCO3等简单的化学式,有80%的同学不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在初中阶段的实验方面,有11.6%的同学从没做过实验,也有11.6%的同学只做过一次实验;在学习习惯方面,只有6.63%的同学会经常预习,只有4.97%的同学会经常及时复习;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面,如图2所示,还是有较多同学喜欢听老师讲解,配合独立思考,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调研结果显示:中职生的化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甚至不能用化学符号描述常见物质及变化;有些同学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其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得不到锻炼;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兴趣和自控能力;仍然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对探究、合作学习缺乏尝试……由此可见,中职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亟待提高。

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析

3.1教学内容:以创设情境为载体,提升思维能力

在素养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提倡教学内容从基于知识点设计转向情境设计,以真实的情境为土壤,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的种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核心素养。化学课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化学史、新闻报道、化学实验、社会生产实际、生活体验等,这些情境的创设无疑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习兴趣。可是,情境教学绝不仅仅是给学生一时的兴趣,真正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升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特点设计值得探究的高水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如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设置生活情境“走进厨房,了解碱面”这一主题:(1)碱面是碱吗?学生可通过观察得知碱面的成分为碳酸钠,再通过复习酸碱盐的知识得知碱面是一种盐;(2)碱面的酸碱性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入探究学习,通过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两种方式,均得出碳酸钠呈碱性的结论,从而进入溶液酸碱性和pH的深度学习;(3)既然碱面(碳酸钠)是一种盐,为什么会显碱性呢?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转向微观视角,分析碳酸钠水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变化,又引出了盐类的水解内容。因此,以生活内容为主题创设真实情境,动态生成三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可以串联起溶液的酸碱性、pH、盐类的水解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锻炼了分析、综合、归纳等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了多种核心素养。

3.2教学模式:以混合式教学为依托,促进自主学习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叠加,而是通过多种教育资源的系统融合,采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以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探索了运用“云班课”这一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如图3所示,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可以通过观看“资源”版块中的微课、动画、课件等进行预习或复习,并完成“活动”版块,如小组任务、问卷、头脑风暴、讨论、测试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掌握学习动态,为以学定教提供支撑。而且,线上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仍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教师在设计“资源”或“活动”时,应根据学情精心取材,对海量资源进行整合。学生看到的内容尽管是碎片化的,但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应体现出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课前阶段的“资源”和“活动”以“激趣”“温故知新”为主,注重问题导入,促进思维发展;课后复习阶段的设置要考虑重难点是否已经突破,能否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促进知识应用,提升核心素养。如学习渗透压时,课前预习阶段可以播放视频“淡水鱼放到海水里会怎样”,既联系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线下学习做好准备。而课后的复习阶段,可以设置让学生自己利用渗透压知识解释问题,比如为什么硫酸镁、柠檬酸镁等泄盐在肠内形成高渗溶液可以促进排泄,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发展科学态度。

3.3教学评价:以项目式作业为抓手,促进素养养成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应该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可以是课堂提问、随堂测试、资料的查阅和整理、思维导图的绘制、实验设计及操作、项目式作业等。本文探索了以项目式作业为抓手,促进学生素养养成。项目式作业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行计划、组织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在设计项目式作业时尽量面向真实情境,践行学以致用。项目式作业完成后,应通过教师点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教师也要关注过程,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在学习完“化学键”后,设计项目式作业:搭建氯化钠晶体结构模型、氯化氢分子结构模型(见图4)。图4NaCl结构模型(左)和HCl结构模型(右)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模型搭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而且更深刻地认识了化学键的形成和本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延伸,发展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再如学习完“氯及其化合物”后,设计项目式作业:制作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不能混用的宣传海报(图5),并在家中进行宣讲。通过调研发现,98.91%的同学认为此项活动很有意义,84.78%的同学认为此项活动培养了科学态度,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为现实世界和化学世界建立了有效联结。

4结束语

随着三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实施课堂转型,使中职课堂焕发勃勃生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祎玮,刘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模式、国际经验及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0-47.

[2]沈旭东.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图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41-44.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观察能力变化观念科学精神

一、鼓励总结流程,提升观察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辨识宏观物质、探究和分析微观物质,同时强化对证据的推理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这些素养都可以体现在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与总结能力之中。对此笔者鼓励学生们自主总结实验流程,提升观察能力。比如在组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前,笔者先鼓励学生们构思实验的流程及其准备,包括首先整理制取氧气的表达式;进而总结制取氧气需要用到的药品;之后构思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的过程;最后,猜测实验的结果。同时,笔者会鼓励学生们在实验时认真观察,并且布置自主总结实验流程的作业。当学生们完成实验及其学习之后,笔者会分发给学生们每个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们回忆并总结实验的流程,学生会写出观察到的所有事物和过程,主要包括宏观上的实验器材、步骤和结果,微观方面的化学药品受热或者受到催化作用产生了氧气以及对氧气如何产生的推理(化学方程式的整合)、氧气产生的证据(气体收集和验证)分析等。这样的形式,激励学生们认真观察实验流程,细心回忆和总结,不仅强化观察能力、提升总结能力,而且重点发展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一举多得。

二、积极推进思考,强调变化观念

化学实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产生新的物质。而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则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化学实验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则需要推进学生积极思考,强调变化的观念。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初中阶段会让学生们初步进行感知,比如在组织实验教学“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时,笔者强调学生们运用变化的观念来学习。在探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通过外观、质量、软硬度以及导电性等物理性质判断金属的方法,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们继续探究金属的性质,可以试着从变化的观念出发思考金属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判断。许多学生们仔细思考,变化自己的思维,之后提出如果之前物理性质的判断都可以看作是静态情境下的判断,那么我们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利用一些化学变化来判断金属,进而联想到金属可以和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再想到已经学过的物质,如氧化物、酸、碱和盐等,思考金属与这些物质能否反应的问题。根据变化的观念,产生猜想,进而构思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实验,就为实验教学进行了铺垫。这样的形式推进学生思考,强调变化的观念,也使实验教学事半功倍。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具体内涵;课堂教学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课程作为素质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素养研究不可避免地被纳入课程命题当中。加强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适应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的必然之举,接下来,本文就对这一课题展开细致分析。

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探究化学核心素养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命题之前,有必要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进行详细分析。自2014年教育部门文件颁布以来,有关化学核心素养这一课题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各位教学工作者都对学生应当具备的化学核心素养做出积极研究,这其中取得不少成果。但是,由于相关教学实践有限,在化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定义上,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综合国内外研究综述,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做出大致定义。

1.核心素养的含义

21世纪初,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就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提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相继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研究表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命题应当紧紧联系核心素养模型建立问题,在发展受教育者学科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角度展开分析。随后,欧洲经济联盟进一步对核心素养命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尊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应当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

(1)母语素养。这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人,谈不上核心素养培养这一问题。

(2)外语素养。这是受教育者终身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另一语言素养,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背景下,掌握一门外语是素质人才必备的技能。

(3)信息技术素养。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信息技术素养。

(4)公民与社会素养。受教育者毕业之后最终需要走向社会,决定其能否被社会接纳的最重要标准乃在于其公民与社会素养的高低,这是核心素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基本科W素养。每名受教育者为自身发展、融入社会以及胜任工作需要具备不一而同的科学素养,例如,一名化学教师和一名化学技术开发人员所具备的科学素养存在差异,但我们可以较为笼统地将其归结为学科素养,包括探索本学科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

(6)学习能力素养。终身学习教育理念普遍盛行的今天,社会愈来愈向学习型社会发展,学习能力素养已成为核心素养体系当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7)合作交流素养。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是一个人融入社会、融入工作岗位应当具备的基本人际交往素养之一。

(8)问题解决与实践探索素养。中国有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良好的问题解决与实践探索素养对于受教育者利用所学知识改造世界、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2.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

化学是一门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课程,根据以上所提出的核心素养8个方面内容,结合化学课程本质,我们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进行代入可以得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指的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完美人格所必需、指导学生从更高境界上自我发展的一种素养,包括不限于化学信息素养、化学学科素养、合作能力素养和化学能力素养等在内的基本素养。

在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进行定义时,考虑到母语素养、外语素养的常见性以及易获得性,不在本文中作过多阐释。同时,公民与社会素养涉及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因此,也不在本文进行具体介绍。化学信息素养、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能力素养分别对应核心素养当中的信息技术素养、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与实践探索素养,核心素养当中的学习能力素养、合作交流素养具有共通性,出于阐述便利需要,在化学核心素养中将其归结为化学合作能力素养进行研究。

二、化学核心素养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化学信息素养

随着现代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化学信息这一概念外延进一步扩大,主要有:互联网、数据、图表、书刊、模型、装置图、有机合成路线、工艺流程、反应设备等。教师应当强化学生化学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整理化学信息、甄别化学信息、加工处理化学信息和应用化学信息的能力。

纵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经常陷入这样一个误区:高考压力太大,不能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所以教师应当将概念、原理、方程式、实验要点等内容一一整理出来,学生照着笔记背诵就可以。从表面上看,这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依赖教师获得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大大降低,对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致命伤害。

教师应当为学生积极创设处理化学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高一化学《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本章节是高中化学入门知识,理解难度不是非常大,同时学生经过初中阶段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一定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通过教科书、互联网、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展开自主预习,了解化学物质、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原子结构等方面知识,从而实现整理化学信息、处理化学信息和应用化学信息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教学目标。

2.化学学科素养

化学学科素养是化学核心素养区别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志,学生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应当掌握化学概念、原理,了解化学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对这些化学现象发生变化背后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这是高中化学课程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本质属性。这些属于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正常情况下,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即可,除此之外,化学学科素养还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普遍意义上的化学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唯物主义辩证法、两点论等,一般化学方法,有观察、归纳、分析、联想、分类、推理、演绎、实验、比较等。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尝试多种途径,渗透过程与方法教育,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归纳化学思想的教育:铁的获取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磁铁矿、赤铁矿、炼铁高炉等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给出的提示,归纳从自然界获取铁、工业冶铁的基本方法。由于有图片提示,学生归纳起来比较顺利,这一过程中归纳这一化学思想渗透的教学目标自然而然达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化学态度、学习兴趣、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化学学科素养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当对此方面内容引起注意。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课程当中的情感教育资源,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合作能力素养

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工作当中,具备合作能力素养的人总是格外受到青睐。想要取得工作、学习上的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自身发展。

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普遍采用讲解法,课堂成为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地位。同时,学生之间也缺少合作学习意识,不懂得取长补短,对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带来不良影响。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高中化学课程应当积极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这一教学理念以及培养合作能力素养之必要,教师应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例如,高二化学《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3人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分别对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进行探究,最后派代表发言,分享探究成果,并由教师进行指正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师生之间有了互动,合作能力素养的培养才可以成为可能。

4.化学能力素养

化学能力素养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这里的化学能力素养主要指应用学科知识的基本素养。过去的高中化学课堂一直笼罩于应试教育雾霾之下,教师拿着考试大纲和教科书,照本宣科进行讲解,学生将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迟迟难以提高。考试时,只要题型稍微变化一些,他们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

实验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最重要途径,高三实验化学整本教材都围绕实验展开,教师应当有效利用这些实验,促使学生在开展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应用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发展化学能力素养。

例如,实验化学专题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课题1“牙膏和火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开展探究性实验,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室内巡回走动,适时为学生进行解答,保证实验探究质量。

总之,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普遍存在核心素养教学认识不足、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这一方面与教师所采取的落后教学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现阶段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研究经验不足所导致的。全体教学同行应当加强对化学核心素养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对核心素养教学的认识,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J].课程・教材・教法,2015.

[2]梁永平.化W科学理解的基本视角及其核心观念[J].化学教育,2011.

[3]毕华林.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冯忠良,冯姬.教学新论: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