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继电保护知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IEC61850;实现方法

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发展,为智能电网技术应用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也给继电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深入研究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十分有必要,将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融入到智能电网技术中,走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建设道路,从而促进继电保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智能电网的特点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拥有各自的智能电网,它们都是经过研究和实践而来,根据各国的需求和发展而定。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智能电网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平台效应,在智能电网平台上用户可以更深地了解、熟悉电网信息,使用者可以进行电网运作和自主参与;(2)具有自我恢复功能,在电网遭到损坏时能进行简单的自我恢复以保证电力供应;(3)兼容能力较强,对多种电力设备具有兼容效果;(4)电能的提供更为稳定、优质;(5)安全性更高,与传统的普通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安全性能更高;(6)降低了投入和运行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和质量。

2 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智能电网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和防线,继电保护应当在原来的电网装置上进行设计优化,以保证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

2.1 数字化要求

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是智能电网的主要特点,因而要求继电保护也具有测量技术和传输方式的数字化特点。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智能仪器和设备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传统的互感器被具有网络接口的电子式互感器取代,数字式微机保护装置、智能断路器的接入,简化了系统二次设备,也方便了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设备的维护。

2.2 网络化要求

智能电网网络化发展对继电保护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就传统继电保护而言,其只能实现对局部区域的有效保护,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实现了信息共享,能够及时获取变电运行设备的各项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发送和处理,弥补了传统二次电缆传输的缺陷。因此,要求加快网络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借助于网络传输,确保信号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完整性。

2.3 广域化要求

智能电网逐步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要求继电保护也应当逐步实现信息化。作为电力系统控制的关键环节,虽然加快构建信息系统并非为了直接服务继电保护工作,但利用信息系统这一平台可能收集广域信息,能够有效提升安全自动化装置及后备保护的性能。

2.4 输电灵活性要求

与传统电网相比较,智能电网具备很多优点,尤其是在输电效率方面,控制方式灵活性高且速度快,因此,对继电保护的输电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为提高输电质量,智能电网还融合了谐波抑制、可控串联补偿、静止无功补偿、潮流控制器等装置与技术以及电能质量控制等技术,大大增加了智能电网中非线性控制电力元件的数量。

2.5 整定自动化要求

单线信息限制了传统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定值调整误差和保护线路有限降低了传统电网继电保护质量和效率。在智能电网中,有机结合了被保护线路和相关装置设备,汇集并整合了系统中的所有运行信息,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准确性,也对其整定自动化提出了要求。

3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实现方法

3.1 优化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结构

在智能电网中,可以借助于传感器,对供电、发电、输配电等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加以实时监控。并将所获取数据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整合处理,对数据加以有效分析,实现对保护定值及功能的远程性监控。对于继电保护装置而言,除了需要所保护对象的运行数据以外,还需相关设备的运行参数。以便及时识别故障,确保无人工干预之下可以迅速隔离、排除故障,尽快恢复运行,以防大面积停电等重大情况发生。因此,对于继电保护装置而言,保护动作并非只针对保护对象,也可能需要发连跳命令,将其他相关节点跳开,或只发连跳命令,将相关节点跳开,无需将本保护对象跳开。在智能电网环境下,利用监控系统针对本保护对象及相关节点运行情况加以分析,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定值及功能及时进行调节,确保其能够有效适应运行状况的动态变化,利用保护功能,实现所参与故障识别的保护动作策略。

3.2 调整保护定值

一方面,由于运行方式灵活性强,潮流流向的不确定性,要求保护定值应具备自适应性等功能。例如,对于智能电网某个电源点而言,不仅能够直接接入电网中,也可实现微网孤岛运行,这样以来,同电源点相连的线路潮流就实现了其不确定性,依据电流、距离保护等原理,需要确保保护定值可以依据运行方式的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这样,针对某一条线路的继电保护装置,其信息不仅包括本线路电气量,还包括了本线路关联线路的运行情况,通过对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及时修正保护定值。另一方面,保护功能需要以运行方式的变化情况为依据,加以适当调整。若将某节点从系统中解开,则该节点所安装的线路保护装置也必须退出所有运行,此时,相关线路潮流会被重新分配与合成,与此同时,运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此时需要其他节点所安装的保护装置对线路进行保护,相应地,线路长度及阻抗也产生了改变,需要对节点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定值等加以调整。

3.3 改变保护配置的形态

对于传统继电保护而言,其信息采集及信号发送媒介会因IEC61850网络数字化变电站而产生改变,借助于信息共享,主保护性能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此时,继电保护共享控制信号产生了变化。为了确保信号控制传输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必须借助于智能化控制装置,对一次、二次设备加以有效控制,大量减少电缆使用量,实现二次回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继电保护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逻辑的配合和闭锁,简化设计,实现智能化开关。

3.4 实现IED(电子智能设备)互操作

IEC61850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是一种新的构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方法。IEC61850标准建立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层次化信息模型,实现设备的自我描述,实现应用开放互操作要求;建立信息服务模型,规范了IED(电子智能设备)与站控层监控主机之间运行、维护报文传输,规范了间隔层IED之间以及间隔层IED与过程智能终端之间的开关量报文的快速传输,实现智能保护设备状态信息共享、智能保护设备联闭锁功能、开关类设备的跳合闸控制功能,规范了间隔层IED与合并单元之间采样报文传输,IED直接接受来自合并单元的量测量数字信息,实现测量信息的共享,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集成过程从人工处理向自动化处理转变。

4 结束语

智能电网是微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领域的应用革新,以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和提升供电可靠性的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和电力市场化的经济性需求,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总之,虽然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技术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必须进一步加强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提升继电保护的自适应功能,更好的适应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变化,为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04年4月~2005年3月鲍氏不动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46例的临床资料,从痰标本中分离所得46株鲍氏不动杆菌,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均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曾反复使用一种或多种抗生素,39.1%存在混合感染。药敏检测结果表示,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达97.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亦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及单环类如氨曲南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应及时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如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改亚胺培南治疗。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药敏分析

鲍氏不动杆菌属不动杆菌属,是一类有荚膜、无动力、需氧、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潮湿环境,亦寄居于人的皮肤及开放腔道中。此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已成为医院感染和危重患者及老年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感染部位最常见于下呼吸道。为研究鲍氏不动杆菌在下呼吸道的感染和药敏情况,本文分析了2004年4月~2005年3月我院因鲍氏不动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4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以便帮助临床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4月~2005年3月我院因鲍氏不动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46例住院患者,男36例,女10例,年龄35~87岁,平均68.5岁,痰标本采用晨痰、气管插管内所吸痰液等。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1]及《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2],本组24例确诊为院内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另22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

1.3 细菌培养及鉴定 所有标本接种、样本培养、细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同时以法国生物梅里埃API鉴定卡430板进行系统鉴定。

1.4 菌株的检测及药物试验方法 按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2000年版规定,采用单纸片法对细菌进行筛选及确证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测定上述46株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药物判断标准按NCCLS规定。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46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9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41.3%),15例为脑血管意外(占32.6%),其他为脑外伤、糖尿病、肺癌术后、心功能不全、肝硬化并腹水、肾功能不全等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8例为混合感染(占39.1%),混合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其中24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和22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前都曾反复使用过一种或多种抗生素。

2.2 药物敏感性测定 见表1。

表1 鲍氏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略

3 讨论

本文46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8.5岁,且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其中以COPD及脑血管意外居多,共占73.9%。这可能与其营养状况差,机体免疫力低下,主动排痰能力差,常有呛咳病史等危险因素有关。同时多数患者有混合感染达39.1%,常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这些因素均有可能降低患者免疫力,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创造有利条件。另外不合理及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消灭了正常拮抗菌群,干扰了维生素代谢,亦降低机体免疫力,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增多的因素之一。

本研究药敏测定结果表明: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合剂耐药程度仍较低,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达97.8%,这与文献报道相符[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也相对较高,分别达91.3%、82.6%;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达56.5%、47.8%,以上这些药物可供临床参考使用。而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哌拉西林、氨曲南等对该菌敏感率差。鲍氏不动杆菌的外膜通透性约为大肠埃希菌的1%~3%,这是该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包括碳氢霉烯类、头孢菌素类等)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的主要原因[4、5]。鲍氏不动杆菌还可以通过产OXA-23碳青霉烯酶,减少外膜蛋白(分子质量为47×103Da、44×103Da、37×103Da)的表达、提高AmpC酶的表达、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的缺失等机制而对β-内酰胺酶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上述多种耐药机制同时存在可能导致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6]。头孢吡肟对AmpC酶稳定,本研究中其敏感率达62.6%,因而对该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较敏感,但有部分菌株可产生APH-3酶而对阿米卡星耐药[5]。而gyrA和parC基因突变是不动杆菌属对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机制[7]。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本组中24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大多在使用3代头孢菌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后并发不动杆菌感染,而另22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在住院前大部分曾反复使用过头孢菌素或半合成青霉素。本组中35例患者确诊后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加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头孢3代抗生素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效果较好,因此,尚无药敏结果前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可首选使用加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联合喹诺酮类。如疗效欠佳,患者经济许可,必要时可改亚胺培南治疗。

本文结果表明,鲍氏不动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不管是社区获得性还是医院获得性,多以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混合感染的老年患者居多,发病前曾有反复多次使用抗生素病史,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因此,临床上因对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长期卧床,主动排痰能力差,有呛咳史,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注意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201.

3 陶传敏,陈惠莉,黄仲琼,等.1716株不动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四川医学,2003,23(5):517-518.

4 Hancock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other nonfermentative gram-negative bacteria.Clin Infect Dis,1998,27(Suppl):s93-99.

5 叶惠芬,杨银梅,陈惠玲,等.广州地区不动杆菌耐药调查.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270-271.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常见故障;故障处理措施;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14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71

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果变电站工作过程中发生继电保护故障不仅对变电站的数据传输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严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为了有效解决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要培养一批具有精湛维修技术的技术人员,以实现故障发生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障电力运营的安全性。

1 变电站继电保护常见故障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各项技术尤其是继电保护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故障发生率不断降低,但是在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中仍存在部分不足,根据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的成因可将其分为干扰方面的故障、定值整定故障、隐形故障、插件绝缘故障、CT饱和故障五类,以下进行简要阐述。

1.1 干扰方面的故障

干扰方面的原因导致继电保护装置产生故障其中主要包括:微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当周围存在通信设备时,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会受到通信信号的较大干扰,使得继电保护装置中的逻辑元件对外界环境产生错误的判断,而发生误动作,即继电保护装置产生故障。

1.2 定值整定故障

定值整定故障主要表现在:在电力调度过程中出现调度错误或者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整定值输入错误;整定值的运算结果错误导致系统运行出现偏差;继电保护设备老化,未及时更换而导致的定值整定故障;定值整定故障大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主要表现为系统运算结果出现偏差或者错误。

1.3 隐形故障

根据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统计结果显示,隐形故障是导致停电事故的主要因素,并且对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影响较大。电力企业在工作过程中要加大对隐形故障的排查力度,对容易发生跳闸元件的运行状况给予高度重视,当发现隐形故障时迅速采取处理措施,以减少对其他工作的影响。

1.4 插件绝缘故障

变电站保护设备线路较为复杂,且集成度非常高,线路排列紧密,如果设备运行时间超过一定期限,由于静电的影响会使得接线焊点周围汇集大量的静电微粒,这就使得接线焊点和周围焊点之间产生导电通道,从而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

1.5 CT饱和故障

CT二次系统中主要用于对各种二次侧的异常保护,当发生过电压故障时可通过保护器的动作使得二次侧短路,面板上自动显示故障部位,当故障排除后,系统可重新投入运行。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将会产生瞬时快速增加的短路电流,导致CT发生饱和现象,从而使得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2 处理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的要点

在处理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时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做好故障信息的记录工作。处理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故障信息的记录工作,采用及时记录的方式对故障设备的名称、型号、故障特点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检修人员根据记录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故障类型,并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其次,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针对继电保护产生故障的原因,并要全面分析各种可能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如果仍然无法判断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就需要考虑人为操作的影响,从而实现故障原因的准确判断;最后,注重元件的更新工作。由于电力设备的长时间运行,会存在设备的老化,从而导致继电保护设备出现故障,检修人员在处理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时,要以设备的运行状态为依据,检修元件是否存在故障,一经发现立即进行元件的更换,以实现故障范围的有效控制,使得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已经搜集各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数据具有不确定性,难以确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故障检修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考虑人为因素对设备的影响,排除故障后应及时总结设备的运行规律,以便后续故障处理工作顺利开展。

3 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措施

采取有效的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式,能够减小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式众多,其中现阶段较常使用的包括分阶段处理方法、分析处理措施和电位变化法、技术人员经验判断法三种,以下针对这三种处理措施详细阐述:

3.1 分阶段处理措施

采用分阶段处理方法处理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要对高频保护发送和接收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查看设备运行是否良好,对设备的运行采用分阶段的检测方法。首先,在通道处于脱开状态时,接入75Ω负载,并查看设备的自收自发的状况,以实现对设备故障部位的精准判断;其次,进行接入通道之中,检测通道的电平差,全面掌握通信电缆的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故障点的精准判断;再次,检查有线传输信号通道,检查其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最后,在通道口解开之后,进行短接内回炉,短接成功之后,进行外侧的短接,根据信号的接受状况判断通道的连接状况。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分阶段处理方法能够实现短时间内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使得变电站和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3.2 分析处理措施和电位变化的处理措施

在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处理中传动操作中时常发生跳闸,跳闸之后迅速完成自动重合闸的现象,继电保护维修人员针对此种现象,结合往常故障处理经验可知微机系统产生故障后,容易发生跳闸,跳闸时间间隔一般为21秒,重合闸充电时间持续同样为21秒,即跳闸时间和重合闸时间一致,然后以110kV线路的开关重合回路的工作原理为依据,导致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充电时间远超过规定的时间限制,处理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中电位变化法经常被使用。电位变化法主要是根据二次回路中各个节点上电压和电位的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具体确定故障部位。它主要适用于开关处于拒分状态或者拒合状态指示灯发光不正常的情况,利用保护传动试验的方法检查开路是否存在故障。分析处理法和电位处理法是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处理中的常用的两种方法,在方法的具体选择上,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设计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法,以实现故障的有效解决。

3.3 技术人员经验判断的处理措施

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相关技术人员处理故障时,自身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技术人员为了实现故障及时排除,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对各种故障成因和处理方法的分析,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故障时能够短时间内排除故障。技术人员经验判断法在实际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处理中十分常见,尤其在特殊情况下,技术人员只有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实现故障的迅速解除,减少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电力企业为了实现降低自身损失,通常会聘用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处理工作。

4 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发展前景

众多实践证明,变电站在选择继电保护设备时在满足变电站基本功能要求,还应该注意选择设备是否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部分功能不完善,将会影响整个变电站的运转,并且设备会很快被市场淘汰。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变电站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远程自动化已成为变电站的未来发展趋势。该系统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设备智能化的无人操作,从而保证各项设备运转数据的准确记录,为电力调度提供准确依据。简而言之,在选择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时,最主要的设备稳定性的高低,其中包括继电保护设备在数据采集,在线监控、运行等各方面的稳定性,此外还要将设备扩展性的高低作为其选择设备的依据。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继电保护责任制度,针对容易出现故障的线路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和维修,此外还要注重继电保护系统相关机械设备,如果出现元件破损的现象要及时更换和维修,并将破损的零件进行回收,记录故障情况和运行状况。加大对检修人员工作的监督和检查,避免在检测和维修工作中出现失误,以提高变电站故障检修效率,保证整个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5 结语

变电站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主要承担变电的任务,是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会为变电站配置专门的继电保护设备。该装置能够实现变电站故障的自动检测和恢复,因此保障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即需要不断加大对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的研究,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避免因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影响整个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龚利娟,张乃军.浅析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继电保护故障处理[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1).

[2] 聂学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处理方法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

[3] 易永辉.继电保护装置寿命分析及寿命影响机理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2).

[4] 左荣.电力变压器故障类型与继电保护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1).

[5] 林冠颖.220kV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2(4).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 运行管理 故障处理

1管理的目标体系

1.确定目标。

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继电保护专业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对继电保护专业的全过程管理,保证保护设备运行状况可控、在控,使电网继电保护投入率达到100%,正确动作率保持≥98%,从而使继电保护真正发挥电网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2.管理范围。

继电保护专业实行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从功能配置、接入系统审查、设备选型、初步设计、施工调试,到运行维护、定期检验、更新改造、设备老化及寿命评估等各阶段实行监督。

2 管理运行工作流程

做好变电所的运行管理工作,是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供电的重要保证。因此,变电必须备有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运行规章制度,并且严格遵守执行,以确保安全生产。

2.1运行制度要点

2.1.1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工作必须严肃、认真进行。交接班人员应严格按规定履行交接班手续,交班人员应详细填写各项记录,并做好环境卫生工作;遇有操作或工作任务时,应主动为下班做好准备工作;交班人员应将所管辖的设备运行方式,变更情况,设备缺陷,事故处理,上级通知及其它有关事项交待清楚;接班人员应认真听取交接内容,双方应在交接班记录簿上签名。

2.1.2巡回检查制度。为了掌握、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和缺陷,对所内运行及备用设备,应进行定期和特殊巡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改进;有人值班的变电所每小时巡视一次,无人值班的变电所每四小时至少巡视一次,车间变电所每班巡视一次。特殊巡视按需要进行。巡视时必须遵守安全规定。第一,巡视高压配电装置一般应两人一起进行,经考试合格并由单位领导批准的人员允许单独巡视高压设备。巡视配电装置、进出高压室时,必须随手把门关好;第二,巡视高压设备时,不得移开或越过遮栏,并不准进行任何操作;若有必要移动遮栏时,必须有监护人在场,并保持安全距离;第三,高压设备的导电部分发生接地故障时,在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 4m以内,在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 8m以内。进入上述范围的人员必须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

2.1.3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是确保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全面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应在发现设备缺陷时,尽快加以消除,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凡是已投入运行或备用的各个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包括电气一次回路及二次回路设备、防雷装置、通信设备、配电装置构架及房屋建筑,均属设备缺陷管理范围。发现缺陷后,应认真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并根据其性质和情况予以处理。发现紧急缺陷后,应立即设法停电进行处理。同时,要向本单位电气负责人和供电局调度汇报。发现重大缺陷后,应向电气负责人汇报,尽可能及时处理;如不能立即处理,务必在一星期内安排计划进行处理。发现一般缺陷后,不论其是否影响安全,均应积极处理。对存在困难无法自行处理的缺陷,应向电气负责人汇报,将其纳入计划检修中予以消除。任何缺陷发现和消除后都应及时、正确地记人缺陷记录簿中。缺陷记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和编号、缺陷主要情况、缺陷分类归属、发现者姓名和日期、处理方案、处理结果、处理者姓名和日期等。电气负责人应定期(每季度或半年)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设备缺陷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最佳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2.2技术管理要点。技术管理是变电所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技术管理可使运行人员有章可循,并便于积累资料和运行事故分析,有利于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收集和建立设备档案;建立和保存《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变压器运行规程》等规程;有防雷保护图、接地装置图、土建图、铁件加工图和设备绝缘监督图等应具备的技术图纸;要挂示的应挂出的图表;一些应有记录簿,如值班工作日记簿、值班操作记录簿、设备缺陷记录簿、事故及异常情况记录簿等必须设置。

3、保障措施及管理手段

1.保障措施。

制定了防“三误”反事故措施和相关具体要求;规定了定值全过程管理的工作程序和各个环节上的责任、权限要求;规定了继电保护设备缺陷的汇报、分类、消除等全过程管理工作;规定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在定期检验项目和验收项目等方面的要求;规范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定期检验工作,充分利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自检功能,实现状态检修。

2.管理手段。

认真落实继电保护专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提高了继电保护专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执行力。积极开展防止“误整定、误调整”专项活动,排查二次设备和继电保护管理隐患,规范安全管理,确保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运行。强化继电保护专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着眼于入网管理、现场投运把关管理、装置软件版本管理、反措管理、整定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全过程,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软件版本管理,严格执行管理规定,杜绝了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的动作事故。严格按照标准化工作达标的要求,归纳汇总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和管理上的漏洞,进行专项分析研究,并多渠道掌握相关新技术,落实多项措施用于整改缺陷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按照继电保护设备检验周期,科学安排检修预试,提高设备硬件健康水平,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定期开展继电保护设备运行分析,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确定治理重点,制定改造更新计划继电保护专业人员严格遵循“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到位处理问题彻底”的原则,针对电网中发生的各类继电保护异常和缺陷,实现闭环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防范措施,避免了类似情况重复发生。继电保护工作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为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制定了详尽的继电保护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通过聘请专家、厂家培训等多种渠道,增加了专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绩效考核。

(1)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继电保护定检完成率100%,继电保护正确投入率100%,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98%。(2)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继电保护装置未完成定检计划、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的情况,按照事故造成的影响、损失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与工资奖金挂钩。通过绩效考评,充分发挥了职工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工作责任心,经过评价―整改―提高―再评价的循环过程,使各项考核指标均得到稳固和提高。

继电保护知识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

就我国而言,电力企业是国家的支柱企业,所以它的运营情况的好与坏,不仅关系着电力公司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将会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电力企业想要在未来的技术水平方面有更一步的发展,就要对相关的继电保护装置,还有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下面就对这方面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分析,争取把这些技术都掌握。

一、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的技术性以及专业性不仅都是非常强的,而且对其研究中,需要有整体的电力知识和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在这些年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其电网的铺设范围有了非常大的扩大,所以其使用的程度也越来越广泛,那么在这种形式下,就要求电力系统在使用维护中,一定要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同时还要杜绝一些问题的发生,而给当地生活的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要想保证以上几点,就必须要保证自动设备的可靠性,同时还要提高继电器的保护作用,这些自动化方法的使用,可以进一步防止电力系统的继续恶化,以此来提高整个电力的水平和质量。

二、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特点

在该地区的电力系统发生过载运行,或者是发生了短路问题时,它的继电保护系统就会通过自动化技术,把这些相关的信息情况迅速的发送到相关部门的微机当中,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保证这个继电保证装置使用中的可靠性,如果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出现了为题,那么这些相关的情况信息就不能及时的发送给相关的维护管理人员,那么进而就会引发更大的故障,这些故障不是某一个人可以承担的起的,所以保证用电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必由之路。继电的保护装置,在使用中,也能够和其它的相关设备一起进行故障的排除工作,这些先进技术的互相取长补短,能够快速和有效的对发现的故障点做切除工作。如果是继电保护装置本身出现了问题,判断其故障原因的方法主要两种形式,通常的情况下是误动故障以及拒动故障。如果该系统的继电保护系统,出现了误动的故障时,判断其故障的方法是,在电力系统还没有发生故障情况下,它自身的特性会有不良反应,或者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误动作的问题,这样肯定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自动化装置在该电力系统的主要作用,第一是为了控制电力系统中实时检测的参数,第二个作用是在自动化装置发生故障后,它会对电力系统的相关位置,零件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测量工作,还可以对其参数进行控制。如果发生了拒动故障,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之后,继电的保护装置就不能发出信号,即使发出了信号,也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及时性,那么电力系统的故障点就会很难找到,而且排出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困难。如果继电保护中所出现的故障非常严重时,那么整个的电力系统就有瘫痪的情况。

三、加强继电保护工作的可靠性的方法

3.1可靠性分析

(1)充分了解初始状态以及装置设定,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通常比较复杂,因此日后运行过程中的初始设定将有重要作用,原始数据是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2)统计分析装置的运行概况,并且针对性的分析运行规律,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也会存在不同的漏洞,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检修,提高设备考可行,加强安全系数。(3)电力系统也会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所以应当及时进行更新换代。(4)利用检测器对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予以检测,进而分析其基本运行状态,除此之外,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及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也可以对其进行日常监测。

3.2使用冗余设计和相关的优化措施

要想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容错技术,使用硬件冗余的方式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继电保护系统在进行设计当中,如果设计了用容错技术,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中,在其中的某一个保护装置出现了错误的动作情况下,因为安装了容错技术,所以这个电力系统就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就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给提高了。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硬件冗余的时候,为了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可用度以及它的拒动率,最好是应用多数表计,还有备用切换以及并联等这些方法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不仅如此,其还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恶化的误动率给显示出来。硬件冗余技术在实际的使用中,一定要把继电保护系统的实际情况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再根据实际的现场情况,使用核实的冗余方式来处理。

3.3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工作要加强

要想很好的保障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稳定性,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相关的维护工作一定要做好,这种措施能够把继电的保护装置相关的安全性,还有其可靠性做一个更好的提高。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维护时,它的维修内容主要包括了下面几个方面,先是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的查评以及检修工作,其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二次设备元件名称,还有标志的检查工作,看其是否是齐全的,然后还要对按钮,还有转换的开关,以及一些相关的动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此来保证装置的灵活应用。同时在维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装置接点的接触压力不足问题进行严格的排除工作,还要检查这些位置是否有烧伤的问题。还要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红绿指示灯泡,还有制室光字牌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其在正常工作中保证使用的正常性。再一点就是要定期的对配电线路进行检查,以此来保证固定卡子不会发生掉落的问题,这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在断路器上,对其操作的机构发生了异常现象,那么对其进行全面的排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方面的有力进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都有莫大的帮助。

四、提高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措施

在加强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自动化装置技术的改造工作。在技术的改造方面如果做好了,其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力系统的继续发展,而且在解决其工作中表现出的不稳定问题上,也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必须时刻的关注自动化装置在技术方面的改造以及更新工作。在开始对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选择时,合理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技术与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对继电的保护装置,还有它的自动化装置进行选择的时候,在有相关的资金条件下,一定要选择两套生产厂家不同的设备,其装置的工作原理也要不一样,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就能够起到双重保护的效果,在积极减少装置故障发生的情况,也提高了自动化装置的稳定性。

总结:通过以上对电力系统在继电保护以及自动化装置方面的详细分析,大家对其的了解一定会有更深一步的领悟,而且继电保护装置,在自动化的应用方面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还有一些电力公司的研究人员,在这些方面要通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争取把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控制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