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世界经济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费资本化理论应该来自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未来的消费大国,现在正需要研究消费,消费资本化理论能在此时诞生,是中国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现在消费正在成为主导世界经济以至政治的重要力量。世界有两个最大的统一市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现在欧洲也逐步觉醒,欧洲人从罗马条约到欧洲共同市场,从欧共体到欧洲议会联盟,从今天的欧盟,再到未来的欧洲合众国。欧洲各国彼此原都有世仇,今天能笑泯恩仇,目的是为了将制造市场和消费市场联在一起。东南亚也在跟进,东盟也已建立,如果中国、日本、韩国也能在经济上组合起来,那么,东亚即东北亚和东南亚将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消费区域――全球因政治而分开,因经济而融合。
去年,来自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的统计显示,一是中国已成为超过美国的全球最大的采购国,说明中国是全世界的工厂,中国产品供应着全球的消费者。二是中国已成为海外消费世界第一。这两个数字非常重要,它表明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的生产和消费中心。
但目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成分要远远大于它作为世界消费中心的成分,这表明中国还没有成为一个消费大国。而通过消费资本化理论,可以使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社会零售额大大提高,可以解放生产力,加快资本循环,使资本追逐利润的能力大大提高。
世界500强企业大部分都与消费资本有关。很多新技术、新理论、新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促成消费,如信用卡就可以促进全球的消费,高科技的应用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同样,消费资本化理论的实践也可以产生大量的消费者,既能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也可以使资本有利可图,从而吸引大量的投资。
我认为应用“消费资本化理论”,可以为未来中国带来如下的变化:
一、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采购国、生产中心和供给中心,但我们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国人还消费得很少。如果应用消费资本化理论,我们生产的东西我们中国人自己就能大量消费掉,让中国从世界的生产中心变成世界的消费中心,变成全世界消费的天堂,那么,国际社会对我们的看法将会大大改变。
二、促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目前欧洲经济以德国为龙头,亚洲经济以日本为龙头,世界经济以美国为龙头,这三个龙头国家事实上都是消费大国。是消费,而不是生产决定了他们今天的国际经济地位。因此,利用消费资本化理论,中国最有条件、最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盖尔・D・福斯勒女士,现任“世界大企业联合会”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师,并曾任美国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经济师。《华尔街日报》曾两次将她选为美国最准确的经济预测者,由于在过去4年准确预测了经济走势而于近日荣获著名的“年度蓝筹经济预测奖”。日前,她就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谈了自己的看法。
福斯勒认为,世界经济不久将全面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胀压力。20年来,在经历了很低的通胀后,世界经济结构有了很大调整,如印、巴等国。很多国家从全球规模看,由于资源需求大而造成了全球的通胀压力,而同时很多年来世界各国在资源领域的投资不足,如石油等,因此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了各方面的反应,使得通胀的压力增大。她预计如果不加控制,2004年中国GDP增长率可能会继续走高,有效控制增长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并不容易。目前,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在3.5%左右,今年世界经济会以超过5%以上的速度增长,美国现在上升的势头很快,将达到5%―6%的增长率。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会比去年高,因此中国若要降低它的增长率并不是非常容易的。因此,中国政府面临的宏观经济调控,从手段和措施上讲难度超过以往和其他国家。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面临的挑战是金融衰退,现在则是经济的过快增长。
福斯勒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在8%比较合适。中国发展潜在能力表现在劳动力(贡献了2%的增长)和生产效益(贡献了6%的增长),这两个方面加起来正好是8%,正好是中国GDP增长的速度。现在中国将2004年的GDP增长率调低到7%,反映政府对增速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清醒认识。但是,过去相对封闭时控制较容易,但在中国越来越趋于开放,外国投资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调控相对变得困难,因为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货币供应上。她认为中国目前的调控政策有所促进,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利率,利率有双方面的影响。中国企业习惯了低的利率,调整利率的话,反应很难预测,但必须信贷是合理的分配,而且在得到信贷分配的环境里,资信强的企业户得到贷款。企业的大规模重组也会带来风险,因此,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十分重要。
福斯勒认为,中国目前经济有过热现象,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过热。在传统经济学定义上,过热与信贷、供求有关联。她担心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目前中国的情况是,投资过多,现在中国500亿美元的外资投资占GDP的5%,太高。要探讨工业区的投资贷款来源,现在国际环境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宏观调控如果采取提高利率的手段而没有很好的投资目标的话,企业和经济经不起利率增长的折腾。从长远看,利率调整早一点比晚一点要好。中国的资本成本要提高,准备金率要提高,政府开支需要减少。
王雪丽
(庆安县经济信息中心)
[摘 要]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环境条件;同时,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出现,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课题,为世界
经济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关键词]通信技术 发展 重要性
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短短30余年,世界主要国家已形成
了相当规模的航天产业,迄今已有22个国家组织发射了航天器;有58个国家投
资发展航天技术,总投资高达近万亿美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航天技术
成果。航天遥感的出现,给人类观测地球提供了最有效的场合。它的迅速发展使
得在资源勘探、海洋开发、农林管理、气象预报、环境灾害监测、地貌测绘等应用
领域中,发生着革命性变化。美欧日等24国发起了一项规模极为庞大的“行星一
地球计划”,计划10年内发射24个地球遥感卫星,耗资150亿—300亿美元,目的
是监测地球环境的变化。在空间已经采用的信息获取新技术是各类星载遥感仪
器,如照相机、电视摄像机、红外及多光谱扫描仪、电荷耦合固态推扫式摄像器、
微波辐射仪、合成孔径雷达等。目前的发展以信息传输型的遥感仪器为主流,而
不是从空间回收拍摄的胶片。其中利用卫星红外传感器获得目标已取得显著进
展,可以从空中对1/2地球表面进行实时监视,如帧频(每秒钟传送图像的次数)
为每秒2次,每个像点用一个10位数码描述,每位数需硬运算10次,卫星上需要
一个100亿次的计算机,而发展这样的计算机需要近10年时间。第三次或第四次
产业革命相并列看待,而认为在第一次“革命”之后,一些重要事件对世界经济
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这种看法是有其道理的。人们震惊于现代信息技术飞
速发展产生大量新的经济现象,为确定现阶段新技术革命的历史地位,才继二
次、三次革命说之后进而提出四次产业革命的论点。一些描述强调目前发生的
变化的重要性,借以唤醒那些仍沿着传统思路看问题,以第一次产业革命基础
为发展战略出发点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国策决定者。如托夫勒的浪潮论,奈斯比
特的趋势论,以及许多关于大国兴衰史的讨论等,这些震聋发馈的疾呼确实起
到了唤起人们以新的眼光看世界、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催化剂作用。
“信息革命”就信息技术本身的变化看,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新的环境条件;就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看,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
题的出现,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课题。
(一)
“信息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形成
信息革命问题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革命以及信息科学知识,在世界经济研究领域里出现的频率是比较低的。
这并不表明信息及信息技术现在才变得重要起来,而是在世界经济形成过程
中,它始终起着重大作用:首先,信息经济本身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其次,信息传输、处理等技术条件,在世界经济整体性方面起着粘合作用;最
后,每次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整体形成的粘合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信息技术进步
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或整体性增强的自然物质条件。关于建立世界经济科学体系
的争论由来已久,人们并没有关注到,信息的传输与获取技术的整体水平和不
平衡发展,仍是各国经济交流与国际性体现的障碍。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探
险家去发现“新大陆”时,人们所关注的是由此所带来的商业革命和市场开拓,
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信息沟通方式的革命性进展。只是到了电子计算机网络使
人们有可能通过全球数字通信网,全天候了解世界任一地区经济情况变化时,
才意识到信息及信息传输、处理技术对世界经济整体化的作用。实际上,它存在
于世界经济整体化发展的全过程之中。自然科学、哲学对时空的研究获得重大
进展,时空现实变化对世界经济整体化发展的极其重大的意义,在社会科学那
里却因其显而易见被忽视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不重视信息及信息技
术作用的线索,是不全面的。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一些基于过去情
况得出的某些结论,需要有新的发展。
1.产业结构步人调整,新兴产业代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产业或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产业发展迅速,传统产业在衰退,服务
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衰退中的传统产业曾一直是世界经济研究
的主要经济资料。它们的规模、速度、关系等是主要的结论依据,如从钢铁、汽
车、煤炭等传统工业看,它们的盛衰过去常常是经济增长的标志性因素。现在,
在传统产业衰退的同时,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随着信息
产业以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定,它自身的经济特征以及所特有
的变化规律,将成为整个经济增长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 . 科学、技术、生产、市场一体化发展,经济周期波动趋于平缓。
科学成果应用于技术发明,使技术发明进入产品生产的周期愈来愈短。一
种产品的生命最短的只有两年、三年,甚至一年多。适应此种情况,制造业采取
“柔性制造技术”,一改过去那样大批量生产同一品种的生产线为多品种小批量
生产线。市场需要什么,能够做出及时的反映。固定资本更新作为资本主义经济
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不那么明显了,
“柔性制造技术”使大批更新设备的现象平
缓化。需要更新、改进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将是软件,而不是硬件设备。
“软件”是
一种知识产品,受资源约束小,对整个物质产业关系链的连锁影响,相对于硬件
设备的更新要小得多,引起的震荡也小得多。此外,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贯
通,将使国际协调的物质技术条件进一步具备,国际间信息技术差距导致信息
资源利用的不平衡等新现象,也应密切注视。
(二)信息技术发展为世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延长,是科学研究的极好条件:
(1)办公自
动化设备,可使科学工作者从繁杂的文字、资料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加快科研
成果的完成。
(2)信息获取手段高技术化,使传统的信息资料查找方式大为简化。计算机
数据库可提供全面、新颖、准确程度高的数据资料。
(3)远程数字通信手段,使科学研究国际化、及时化成为可能。
由于种种原因,科学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从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中得
益较少。用现代信息观点武装科学工作者的头脑,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为社会
书的封面画了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这个寓意很明显,在未来――也包括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道路上有一些经济体快如脱兔,而有的则慢如乌龟,但正像“龟兔赛跑”这则寓言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一样,在经济发展这场龟兔赛跑当中也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最后的结果也很难预测。
结果之所以难预测,是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1950年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亚洲的经济发展会落后于资源庞大的非洲;1970年代,人们认为中国人无法养活自己,同样的预测也发生在1980年代的印度,但是这两只曾经的“乌龟”突然就变成了忘情奔跑的“兔子”;而在2008年之前,美国的经济形式一直被看好,一场金融风暴却把这只“兔子”变成了“乌龟”。赛场的选手位置都会变换,所以最终的输赢真的很难说。
斯宾塞对中国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和公正,他指出:“(有些外国人)不够重视中国人在收入和机会增长方面的成绩。他们倾向于把这场博弈看做零和博弈,认为中国的经济成绩是通过非合作的政策(例如汇率管制)取得的。”斯宾塞是对的,因为不合作的政策也许可以取得短期收益,但如果一个经济体能够快速发展三十年,仅靠不合作的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对于中国的汇率政策,斯宾塞也给予了相当大的同情,他认为如果中国听任西方的要求把人民币的汇率升上去,不仅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
斯宾塞也不是一味吹捧中国,他也指出中国经济的一些问题,他说中国有几座大山需要翻越:“应对(为现实持续增长而进行的)国内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挑战;主张发展的权利、而不要因单纯追求更大的规模而遭受惩罚;对全球经济平衡、稳定和治理承担更多的责任;代表弱小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除了这些宏观看法,他的一些具体措施对我们也很有益,比如他说中国应当把巨大的顺差用于国内的基础建设以求得世界经济的平衡,再如他说中国的国企实际上是在循环投资,应该为其股东――政府分红,进而政府再把这些资本投入到国内建设当中等等。
从对中国的态度来看,斯宾塞的主要主张还是让世界共同发展,也就是“趋同”,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很好,于是他们慢下来了,而新兴经济体还正跑在发展的路上,所以他们的速度就比较快。发达国家不能衰退,发展中国家也自有其发展的权利。作为一个微观经济学者,斯宾塞看问题的角度却很宏观,他认为世界经济不是零和博弈你少我多,而是共同发展水涨船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谁认为别人的衰退是自己的幸运,那才是真正的不幸。
进入新千年后,美国经济在持续近十年快速增长后明显放慢步伐,徘徊了约9年的日本经济依然走不出低谷。面对出现萎缩的美国市场和欲振乏力的日本经济,人们的目光自然转向欧洲,希望欧盟能成为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日本大藏省大臣宫泽喜一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亚欧财长会议上就明确表示欧盟应发挥全球经济火车头的作用。那么,欧盟能否担此重任?根据其经济发展势头欧盟难以胜任。
一、美国经济急剧降温,短期内难以再主导世界经济
美国、日本和欧盟历来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但自1992 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了萧条时期,其间经历了1996 年9月的短暂景气回升,但1997 年4月提高消费税的政策使经济再度陷入衰退。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先后推出了10个财政经济对策,实行减税措施,扩大财政支出,使政府债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3倍,财政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短期利率水平已接近零,但日本经济仍无好转,从1992年到2000年,日本国内总产值年均仅增长1%。由于日本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未来一段时间,日本经济难有很大的作为。
欧盟经济体制相对僵化,强大的工会势力和过大的国家福利导致了高税收和高失业,对市场的管制和对一些部门的保护使投资低下。同时,90年代初,为满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经济趋同标准,各国政府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从而抑制了国内需求,欧盟经济长期处于徘徊状态,1991-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尽管从1999年下半年起,欧盟经济出现转机,开始加速发展,2000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4%,但和美国90年代后期的发展相比依然相形见绌。
相对于日本经济的衰退和欧盟经济的滞后,美国经济独树一帜成为9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90年代的十年里,美国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新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连年繁荣,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3.3%,特别是1997-2000年,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超过4%,吸纳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增出口,使亚洲和拉美国家迅速摆脱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防止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发生。
但是,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开始减慢,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2%,第四季度仅为1.4%,为过去5年半来的最低增幅。高科技企业利润减少导致股市暴跌,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大幅下滑,会议委员会编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5个月下跌,到今年1月份降到4年来的最低点,其中消费者对近期经济前景预测指数已经降到通常在衰退前才能见到的水平。消费开支和企业投资疲软导致商品积压增加,制造商们被迫大幅削减产量和裁减员工。目前,对美国经济近期前景持悲观看法的人不断增加。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作证时表示,目前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已经接近于零。尽管美联储和布什政府在刺激经济方面有较大的回旋余地,1月3日和1月31日,美联储两次下调利率,使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到5.5%,美联储还会继续通过放松银根来刺激经济,美国政府存在大量的预算盈余为布什政府实施大规模减税提供了条件,国会可望在7月份前通过一项高到1.6万亿美元全面减税计划,但美国经济减缓已成定局,格林斯潘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2.5%。美国国会预算局也预测明年达到3%左右。
二、欧盟对美国经济的减慢没有免疫力
美国经济减慢会通过贸易、资本流动和汇率、在美国的欧资企业经营以及金融市场传染等四个渠道影响全球乃至欧盟的经济。
从贸易方面看,美国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占最重要的地位,其进口额占全球贸易的25%左右。美国经济减缓,其进口必然萎缩,从而影响全球贸易的发展,但对各个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尽一致。日本、拉美、东南亚国家受影响较大,日本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三分之一;拉美、东南亚的经济严重依赖对美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有一半以上出口美国,根据高盛公司的估计,1997年以来,东南亚经济一半的增长来自对美出口的拉动。欧盟对美国的贸易只占其贸易总额的8%左右,相对于日本、拉美、东南亚国家来说受影响较小,但若美国的进口出现类似于1990年下半年和1991年上半年下降20%左右的情况,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欧盟下降0.5个百分点。
从资本流动和汇率看,美企业信心下滑、股市暴跌和利润减少,会限制企业的投融资能力,企业兼并活动会大大减少,流入美国的资金会减慢甚至出现中断,如果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得不到外来资金的弥补,美元兑欧元和日元就会贬值;同时美元币值也会随短期利率的调低而下降。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从目前0.94美元兑1欧元贬值到1美元兑1欧元,欧盟的经济会下降0.2个百分点。
从金融市场看,现在世界各国的股市都在随华尔街的波动而波动。美国股市下跌,欧洲股市也难有起色。尽管欧盟股市市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50%,不到美国的一半,且股票主要有法人持有,个人持股量不大,相应的财富效应很小,但股市不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欧盟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
美经济减缓也会影响在美国的欧洲企业的经营业绩。过去十年,美国经济的繁荣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欧洲企业在美国投资,1997年以来,欧洲兼并美国企业的金额高达2400亿美元;1999年,欧洲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占美国利用外资总额2900亿美元的70%,在美国的欧洲企业销售额高达10000亿美元以上。美国经济的放慢无疑会减少欧洲公司在美国的经营利润,从而影响其国内母公司的业绩。
因此,美欧经济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尽管美国打一个喷嚏,欧洲就会患感冒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欧盟对美国经济减缓的影响没有免疫力,当美国经济繁荣时,欧盟经济更容易发展,如果美国经济减慢或发生衰退,会严重拖累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欧盟抗冲击的能力势必大打折扣。
三、2001年,欧盟经济的增长率预计为3%,难以承担拉动世界经济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