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前世界经济形式

当前世界经济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世界经济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世界经济形式

当前世界经济形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10-02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总体先回升。肯定的同时,也需自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回升动力依然不足,结构性矛盾尚严峻。2010年2月3日,同志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应将这作为重要目标与战略举措,完成中国经济安全优质之转型。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合理缘由

(一)中国经济转型之必要性

经济转型符合中国国情与现实,是科学发展的必由道路。当前,中国已然进入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唯有转型经济,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

第一,为贯彻国家科学发展,经济转型是高战略、大举措。唯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有解决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之问题的可能,发展才有条件走上科学之轨道。第二,为深化国家发展实践,经济转型是中肯经验之总结。早在“九五”时期,国家即提出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党的十七大又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基本指向产业、要素、需求三结构。第三,为解决国家现实问题,经济转型是适应发展新阶段之迫切要求。全球发展模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倒逼机制”以及现实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各式矛盾化解的需要,无时不在压迫与内在推动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为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为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为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适应小康社会新要求、美好生活新期待,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二)中国经济转型之可能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其中,我们打下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制定了必要的体制保障。正因此,中国经济转型即成可能。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党团结领导各族人民,牢抓发展兴国之要务,积极应用政治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五年艰苦奋斗,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快速,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之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与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来的经验弥足珍贵,投射的精神财富意义不凡。

二、中国经济转型的客观环境

从上看,外国敌对势力明暗两化的战略图谋依旧。或分化或西化,从未改变;保护主义抬头,花样杂多而伪善;国际与区域热点问题愈加突显,极端天候、短缺能源、公共卫生报警等此起彼伏,正是各种全球问题交互激荡,致国际经济增长速度趋减。诚然,国际性的金融危机不小地冲击了世界整体经济。然而总体上,国际环境仍不累中国和平发展。坚持科学的立场,中国在国际树立了良好的威信,明显提高了事务地位,各国主动对华开展进一步经济与技术之合作。不仅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及世界大国之间关系也发展得平稳持续。在全球化与多极化的演化中,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往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

从内部来看,有利条件的积极创造、广阔空间的适时提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作了铺设。由上往下讲,尽管中国一些社会性矛盾特别是各种“两难”问题存在,可政治大局依然稳定;尽管中国民生改善及保障工作的压力繁重,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市场潜力依然巨大,劳动力就业渠道依然丰富,国民储蓄率呈较高水平;也尽管中国不可持续、不协调、不平衡之发展问题突显,但随着各方面体机制不断完善,落后的经济结构势必得到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势必应时转变,这些都是好的方面。

综合考察内外情势,可以非常坚定地说,纵然发生新变动,重要发展战略期的基本条件依旧存在,国家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亦未产生根本性改变。十六大作出关于中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之重大判断是客观的、正确的。

三、中国经济转型的现实践履

(一)中国经济转型之理念先导

践履之前,理念先行。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1]

根本上讲,我们应坚持基本原则的指导,以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率先描摹出中国经济转型建设的理论图纸。具体开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与全过程,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全面性、协调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中国经济转型之行动付诸

1.主攻方向:辩证式调整经济结构。结构不合理,是中国经济问题的主要症结。我们理应针对突出矛盾,实施强力措举,辩证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完成经济结构初步升级。

经济结构性的调整过程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组成内容本身的加固与整体结构形式的协调。就需求结构来说,着力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是本身。针对近年来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带动的问题,应朝靠出口、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向。就产业结构来说,基本工作是稳定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针对产业间的孤立封闭,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作转变。就城乡区域结构来说,顺应规律稳妥推进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当务。针对城乡区域间的状况落差,协调发展坚持城恤农、工哺农与少取多予放活方针,促进区域良性互动。

2.唯物支撑:发展与创新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观照时代精神的科学命题。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来看,科学技术已经、正在或将继续发挥其应有作用。要转型经济,科技进步创新是实实在在的支撑。

发展与创新科学技术,首先是科技健康氛围的营造。全社会坚守唯物科学观,鼓励自由创新观,发扬人道技术观。其次,应加大投入与创新自主。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集聚创新要素,实现科技理论向生产力现实的转化。政府要加大政策投入,客观调查分析,制定益于自主创新的金融财政政策;其三是科技创新进步的平台构建。加快建设有益于科技创新进步之市场环境、政策体系与激励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3.主旨:保障与改善民生之本。所谓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出发点,更是落脚点。

从根本上讲,坚实的经济是民生之源流所在。民生改善与保障的物质基础在于经济发展。首先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实力及增加财富,是题中之义;然而,经济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其追求的终极意义在于国计民生。故而,我们应该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合理统筹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促就业重保障为民生之本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始终。

4.着力之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现代工业经济的泛滥,让我们陷入了空前的生态危机之中。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日益成为现时经济发展的瓶颈,危及到中华民族的切身生存。建设生态文明被提上日程,已然成为经济转型的着力质点。

从技术层面讲,我们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型能源;我们要深入贯彻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推广低碳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社会层面讲,我们要形成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培养生态意识;完善政策法律,使其纳入法治范畴;加快体制与机制构造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强劲动力:改革攻坚与扩大开放。社会基本矛盾客观存在,改革以一种量变的姿态解放发展着生产力,各领域之全面改革务必推进。世界日益一体化,“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3],国家开放成了客观必然。

改革应严谨且全面,坚定推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改革要高屋建瓴,实现总体设计和顶层规划。改革应明晰主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深化要素市场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开放应拓展格局,东西协同;开放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外贸颓势,开放应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创造新情势下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三)中国经济转型之法律保证

当前世界经济形式范文第2篇

准确分析经济发展形势,正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适时提出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是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做好一个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分析,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杨晶主席亲自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任亚平副主席先后两次听取了工作汇报。7月19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听取了我委所作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领导们一致认为,今年以来我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落实宏观调控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经济增长较快、经济效益较好、整体运行较稳的良好态势。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更趋协调

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20.7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40.8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958.7亿元,增长13.9%。

从区域发展看,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领先,东部地区增长加快。1-8月份,呼包鄂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5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3.7%,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的比重均在半数以上。东部五盟市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45.5%,增幅高出呼包鄂地区12.2个百分点,高出盟市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7%,增幅高出呼包鄂地区14.4个百分点,高出盟市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前8个月,通辽、赤峰、锡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2%、33.5%和33.5%,高出全区平均水平4.9个、2.2个和2.2个百分点。

从产业发展看,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地税收入增长41.1%,比第二产业快7.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6%,完成建筑工程投资1015.4亿元,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1%。6月末全区共有建筑企业1047家,其中一级以上企业41家。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上半年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3.8亿元,同比增长45.3%,比大中型企业快了2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25.8亿元,增长36.8%,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快了11个百分点。

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更趋合理。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的幅度进一步缩小,1-8月份全区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2831.8亿元,增长26.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9.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4亿元,增长17.8%,增幅提高了1.9个百分点。对外贸易稳定增长,1-8月份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48.9亿美元,增速虽然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3个百分点,但仍达到26%的较好水平。其中,进口完成30.2亿美元,增长35.4%;出口完成18.7亿美元,增长20.8%。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集中体现在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方面。

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2.5,比上年同期提高56.4点;实现利润15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2.6亿元,增长88.6%。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国家调高供电价格,带动了这些行业效益大幅度提升,前5个月煤炭、电力、冶金、食品加工等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27.2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82.3%。

财政收入增长继续加快。1-8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62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75.3亿元,同比增长39.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3.6亿元,增收75.9亿元,增长34.8%。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完成情况较好,累计增收44.8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59%。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44元,同比增长17.8%,其中人均工薪收入4561.3元,增长21.1%。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418元,增长19.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25.6元,增长28.7%;人均出售农畜产品收入1821.2元,增长18.4%;人均转移性收入175.1元,增长14.3%。

(三)活力和后劲持续增强

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土地、矿产等要素市场发育逐步完善。1-8月份,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1648.8公顷,占到土地出让总面积的43.3%;通过竞拍方式转让探矿权220宗,交易金额达到2.5亿元。

二是资金自筹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国内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投资继续向我区转移,1-8月份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031.9亿元,同比增长22.9%。前8个月,各类自筹资金累计达到2255.9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部资金来源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388.8亿元,增长8%,占全部资金来源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三是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6月底,全区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6583.4亿吨,贵金属岩金资源储量106.8吨、银资源储量21344.8吨,煤炭和贵金属储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位。石油、天然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苏里格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336.5亿立方米,预测远景储量4万亿立方米;海拉尔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968.2万吨,年产石油从最初的7000吨上升到2006年的49万吨。查明和预测铁矿资源储量26.5亿吨,与2003年相比净增加2.9亿吨;10种有色金属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总计2539.5万吨,与2003年相比净增加663.1万吨。

(四)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今年我区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推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部取消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对部分企业实行了差别电价,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各项节能措施逐步到位。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上半年淘汰小煤炭360万吨,小钢铁141.6万吨,小水泥30万吨,铁合金、电石各1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进展顺利,到7月末共关停50台总容量103.2万千瓦,超额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二是节能工程建设加快。围绕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和自治区节能“三百工程”,在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已组织实施了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等项目64项。三是重点企业监管得到加强。对85户重点耗能企业实行了挂牌督办制度,完成了对国家确定的35户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评审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了全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清理检查工作。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25.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75%。

主要污染物排放首次出现“双降”局面。根据国家8月下旬的《2007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告》,我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2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57%,进入了全国“减排”第一序列。在化学需氧量减排方面,加强了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营能力的监管,严格控制了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加之上半年又新投入运行了2个污水处理厂,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削减COD排放0.3万吨,降幅位列全国第2位。在二氧化硫减排方面,电力行业减排成效显著。上半年在发电量增长33.9%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关停小火电机组、现役火电机组脱硫改造等措施,净削减二氧化硫排放0.41万吨,抵消了其他行业的排放增量,降幅位列全国第17位。

(五)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认真落实“七件实事”,大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牧区通路、通电、通信、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已争取到国家通乡油路建设资金9亿元、农村牧区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资金1.37亿元,落实通电工程建设资金3亿元。解决了38.9万人的安全饮水和767个自然村的通信问题,分别占全年计划的64.8%和42.6%;新增沼气用户4.67万户,占全年计划的78%。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步伐加快,累计向8658户低保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补贴。城乡医疗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年初确定的303个苏木乡镇卫生院、18个旗县医院、20个旗县妇幼保健所、14个旗县蒙医医院全部开工建设。教育资助工程已累计向2.2万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3亿元,向48万寄宿制贫困中小学生发放补助9600多万元。社会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20元,惠及73.5万人;农村牧区低保覆盖人口扩大到60万人,补助标准由去年的360元提高到今年不低于438元。农民工转移和维权工程取得新进展,农牧民转移就业16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81.5%。扶贫救灾工作稳步推进,1-8月份共投入三项扶贫资金8.82亿元,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130万元,救助灾民112万人。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我区经济承接了近年来好的来势,继续保持在高位上平稳运行,并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

经济保持高位运行,表现在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上半年,我区GDP增长速度达到18.2%,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这是我区自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多保持18%或更高一些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全国同期10%-11%的平均水平。我们预计,今年我区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8%左右,仍可能位居全国第一。

经济呈现平稳运行,表现在GDP增幅波动较小。从季度数据看,去年以来的六个季度,我区GDP增幅最大波动仅为0.8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四个季度分别增长18.5%、18.2%、18.1%和18%,季度间最大波动为0.5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增长18.8%和18.2%,波动为0.6个百分点。

增长呈现逐步回落态势,表现在GDP增长速度出现稳中下降趋势。自2002年我区经济增长达到13.2%的全国第一以来,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5年达到了23.8%的最高点。去年以来,我区经济增长开始呈现理性回落。主要原因有:一是去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690万亩,总产量341亿斤,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依靠扩大播种面积增产的余地不大,单产提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是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三大行业的主导产品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去年以来煤炭、钢铁、液体乳产量增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三是全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等行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受到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强力约束,上半年全国电石产量增速回落了17.9个百分点,铁合金回落了15.5个百分点,焦炭回落了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国GDP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5%,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我区GDP一季度增长18.8%、二季度增长18.2%,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我们认为,经济增长呈现理性回落,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是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相一致的。

二、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这些年来,我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某些领域和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整体进展缓慢

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主要得益于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2001-2006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37%提高到了56%。但是,这些年来,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和潜在风险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与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产业延伸、产业多元、产业升级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服务业发展缓慢,与整体经济增长不够协调。2006年第三产业增长14.5%,增幅比第二产业低10.9 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8%,比第二产业低10.6个百分点,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存在潜在风险。工业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能源、冶金和农畜产品加工业,2006年三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2.2%。这样高度集中和单一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分散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供求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整体经济增长将受到很大冲击。

(二)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压力较大

一是今年部分地区旱情和病虫害偏重,赤峰、通辽等粮食主产区降雨偏少,加之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不多,给粮食增产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二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后,畜牧业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今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较上年有所减少,主要畜产品产量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6月底全区牲畜存栏比上年同期减少108.6万头(只),牛奶产量增幅回落15.6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三是饲料价格上涨,较大幅度地压缩了养殖业增收空间,特别是给奶牛养殖业带来较大困难。过去三年玉米价格基本上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价格又上涨了19.4%。四是农牧业补贴的政策效应有递减趋势,上半年全区农牧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14.3%,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了34.2个百分点。

(三)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根据国家下达我区的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和我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86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降低25%,年均下降5.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40万吨以内,削减率为3.8%,年均减少0.79%;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7.7万吨以内,削减率为6.7%,年均减少1.4%。2006年,我区万元GDP 能耗下降了2.5%,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了6.9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长了0.34%,均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后四年万元GDP 能耗必须年均下降6.3%,二氧化硫下降2.6%,化学需氧量下降1.8%,任务相当艰巨。从节能方面看,今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一是受市场需求拉动,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长仍然较快。1-8月份焦炭产量增长42.7%,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35.2个百分点;电解铝增长61.7%,提高31.9个百分点;钢产量增长18.5%,提高12.4个百分点;电石、铁合金分别增长30.4%和39.1%,增幅虽有较大幅度回落,但仍处在高位状态。二是当前我区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增长快于GDP增长,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增长,实现结构性降耗的难度较大。另外,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实现技术性降耗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测算,今年全年万元GDP能耗将下降2.5%,降幅与去年基本持平,仍不能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从减排方面看,燃煤电厂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已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年底前还将有超过600万千瓦的机组建成投产,依靠火电减排的余地很小;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水,上半年我区对造纸、制药等3家排污大户采取了限排措施,下半年这些企业将恢复一部分化学需氧量排放,另外年底国家还要将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排放统一核算,COD减排难度仍然很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还不够合理

今年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增幅虽然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回落,但仍处在合理区间,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总体上看,当前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资源加工型领域,1-8月份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国家宏观调控重点控制的产能过剩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0亿元,占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节能减排等行业和领域的投资严重不足,1-8月份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80.1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额的5.5%,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只完成投资2亿元。这样的投资结构,不利于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产业延伸、多元、升级的结构调整方向,不利于争取国家的投资支持,不利于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长期稳定增长,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五)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

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8月份,全区CPI同比上涨3.6%,其中5-8月份当月分别上涨了3.8%、4.5%、5%和6.1%。农村牧区价格上涨明显高于城镇,前5个月至前8个月城镇消费价格分别上涨了1.9%、2.3%、2.7%和3.1%,而农村牧区分别上涨了4.1%、4.2%、4.4%和4.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全国性肉禽蛋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8月份全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鲜蛋价格上涨23.6%;我区食品价格上涨19.2%,涨幅高于去年同期17.7个百分点。应该看到是,这次食品涨价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工农和城乡之间利益格局调整的正常表现,食品涨价总体上对提高农牧民收入是有利的,初步测算上半年因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使我区农牧民人均增加收入154元,占收入增量的39%。但是,价格上涨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上半年城镇居民因价格上涨多支出103元,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城市低保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牧民负担,上半年农村牧区消费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涨幅提高0.5个百分点,初步测算这两项就使得农牧民人均支出增加了72元。

总的来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近期新出现的,有的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全面分析、冷静对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趋利避害,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下一阶段的发展改革工作

做好下一阶段的发展和改革工作,关键是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这是统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突出发展这一主题,又要把握科学这一内涵,切实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资源优势的发挥,得益于优势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产业层次不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开发的效益还比较低。特别是一些地区还存在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现象,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长此下去,我们的资源、环境就难以承载这样的速度,也就难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全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遵循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提出优先发展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必须继续坚持。但同时,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在加快优势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要解决好东部地区工业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加快推进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要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

三是更加注重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理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关系。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就业和民生问题,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群众,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四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主要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倍加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建设低投入、少排放、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近期的发展和改革工作,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回落态势,2004年比2003年回落19.3个百分点,2005年回落1个百分点,2006年回落21.9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与全国26.7%的水平基本持平,但我区的生产总值增长18.2%,比全国高6.7个百分点。从理论上来讲,与全国基本相当的投资增长速度不足以支持高出全国近7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前几年投资快速增长滞后效应的反映。当前的投资将对后几年的经济增长形成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进行科学评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保持一个适度的投资规模并不矛盾,关键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关于今后的投资工作,我想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突出抓好化工、能源、交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新开工项目和竣工投产项目。对已经进入审批程序的项目,要积极落实建设条件,争取早日得到批复。已经核准或批复开工的项目,要抓紧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尽快开工建设。今年计划竣工投产的建设项目要倒排工期,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年内建成投产。

二是抓紧明年投资计划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今年国家发改委于4月份部署了明年中央政府投资计划的编报工作,目前自治区发改委已基本完成了计划的编报,下一步关键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做好项目和资金的盯办落实,力争使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投资滚动计划。各盟市发改部门要加快投资计划的编制,争取10月份完成明年投资计划的编报工作。

三是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大家知道,继新丰电厂事件我区被国家停止建设10个电厂之后,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又通报了我区10个违反环评项目,国家林业局通报了1个违法占用林地项目,国家发改委、安监局、煤监局三家联合通报了10个未经核准的煤炭项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我们对项目的把关不严,执行国家政策的力度不够,这影响我区在国家的形象,也影响到我们审批项目和争取资金,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对国家责令停建的违规电厂建设项目,要积极落实恢复建设的各项条件,争取国家早日批准建设;对今年国家通报的环保违规项目以及在最近清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整改;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认真进行检查清理。要严格项目审批,按照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六项必要条件”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项目质量,优化投资结构。

(二)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节能减排是当前的一件大事,用中央的话来说,是“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和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区节能减排的任务较重,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是停止审批和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电石、铁合金、电解铝等高耗能项目一律停止审批,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停止建设。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主要污染物总量前置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项目核准程序,并建立项目审批问责制。在停止“两高”项目审批的同时,各地要谋划新上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前段时间我们向国家发改委建议用集中供热项目替代采暖小锅炉,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肯定。能源处要会同相关地区做好前期工作,并加强与国家能源局的联系,配合国家搞好专项调研,力争取得大的突破。

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全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平板玻璃和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确保完成今年确定的工作目标。力争全年淘汰小钢铁产能287万吨,小水泥产能110万吨,煤炭产能600万吨,焦炭产能390万吨,铜产能4万吨,铅、锌产能各1万吨。

三是限量生产高耗能产品。对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实行限量配额生产制。根据市场、产能、耗能等情况,制定高耗能产品产量控制计划,按地区分配限量指标。今年电石产量严格控制在500万吨以内,铁合金产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

四是全面落实二氧化硫减排“双五条”措施和化学需氧量减排“四条”措施。加强脱硫设施建设,年内确保完成15台562万千瓦和两个热电厂6台锅炉的脱硫改造,对冶炼、有色、烧结、焦化和以煤炭为燃料生产化肥、玻璃、化工产品要加快安装烟气脱硫装置,新建电厂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同步通过运行测试,火电机组要在年底前全部建成在线检测。加快在建的37个污水处理项目和1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步伐,争取尽早投入运行。

(三)全力抓好“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既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又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年以来,全国性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暴露出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农业的基础不稳固,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市场供需一旦发生较大变化,就表现出供需矛盾突出,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加上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滞后,对农产品供需进行调控需要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农牧业工作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必须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切实改善农牧业的基础条件,稳定农畜产品供给。关于近期的

一些农牧业工作,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体系,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嘎查村建设发展规划。开展农牧业功能区划,在禁止和限制开发区,突出抓好人口搬迁转移;在优化开发区,突出抓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做好农林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用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债投资和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加强生态建设以及安全饮水、乡村道路、清洁能源、农村电网等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年要力争完成32个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二是扶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做好相关基础工作,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和母猪补贴的各项政策,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支持规模化养殖。国家正在着手研究奶牛养殖的补贴制度,我区是奶牛的主产区,我们的意见对国家的政策有重要的影响。各级都要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向国家提供更多的政策性建议,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支持奶牛饲养的补贴制度,出台扶持奶牛养殖小区和优质牧草基地建设的投资政策。

三是落实好各项农牧业补贴制度。认真兑现农牧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以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各项补贴政策。加快兑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年内要确保完成23.1万移民人口的政策兑现任务。

四是加强防灾抗灾工作。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动物疫情防治和秋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积极组织灾区群众的生产自救,加大劳务输出,争取将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区以煤、电、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链条较短、结构单一、结构性风险较大。要按照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促进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从项目前期工作入手,努力增加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项目储备。从下半年开始,自治区和各盟市都要对项目储备情况进行认真清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要从项目库中清理出去,及时把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补充进来。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方向,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移到非资源型产业上来,今后自治区不再重点支持火电、煤炭、电石、硅铁、焦化、造纸、钢铁、电解铝、玉米加工等领域的招商引资项目。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有序推进能源、冶金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发展。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大型风电场和太阳能发电试点项目建设,逐步提高新能源比重。新上火电项目,单机容量要以60万千瓦为主,热点联产项目以30万千瓦为主。煤炭资源开发要控制开采规模,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把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作为产业延伸的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已批准建设的煤化工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审批煤化工项目94个,批准甲醇生产规模3200万吨,但开工项目仅31个,开工甲醇规模710万吨。对此,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批准后两年内还没有开工的项目,要责成项目单位给出明确答复。冶金工业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当前重点抓好钢铁工业“上大压小”工作,为新上扩能改造项目创造条件。铝业要加快初级产品向硅铝合金、铝箔等方向延伸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积极研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配套文件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提高素质,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在财税上实行优惠,在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上实行与工业企业基本同价。

(五)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在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带动下,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较大,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6%,其中8月份上涨6.1%,创1998年以来单月上涨最高水平。价格指数的持续上涨已成为当前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工商物价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这里我强调几点:一是严格控制政策性调价政策的出台。根据当前全区物价走势,下一阶段自治区在实施国家统一调价政策之外,严格控制出台新的价格上调政策。

二是抓好副食品的生产供应工作。国家要求各省区抓紧成立副食品调控应急领导小组,我们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生猪饲养规模,增加猪肉调入量,同时增加区内牛羊肉和禽蛋供应,稳定副食品价格。做好应对粮价继续上涨的准备,切实组织好秋季粮食收购,增加粮食储备。

三是稳定农资价格。加强对化肥、农药、生产用电用水等价格的监管,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扶持化肥生产运输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化肥生产企业出厂最高限价和化肥经营环节差率控制的各项规定。

四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工作。密切跟踪监测粮食、食用油、肉禽蛋菜等农副产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完善价格反应应急机制,适时启动日报制度和应急预案,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教育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医疗卫生部门收费项目标准,加强卫生防疫收费标准成本监审工作,使已经出台的4次西药和中成药降价政策落到实处。

(六)千方百计解决好民生问题

近两年,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部署,围绕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的热点难点,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好自治区确定的“七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这些工程中,有一些是我们直接主管的,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抓紧抓好;有一些是需要我们配合的,我们要主动配合各主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目前,要重点抓好各项工程的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工作,确保通路、通电、通电话、沼气、饮水安全等各项民生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问题,8月份国家召开了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制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新建廉租住房项目支持办法,申请支持的条件:一是所在城市建立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档案,制定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向社会公布;二是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完成了审批手续,并已正式开工;三是按照年度计划、地方资金已落实。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国家的要求,配合财政、建设、规划、土地等部门尽快落实各项条件,同时做好申请补助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

二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解决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扎实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行动,确保全年新增就业20万人。配合劳动部门积极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抓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加强对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监督检查。国家近期拟出台支持农村低保的政策,我们要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扩大农村牧区低保覆盖面,并考虑适当提高牧区补助标准。

三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编制完成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分年度逐步解决全区20万中小学生在校外借(租)住问题,今年完成12所农村牧区初中学生宿舍和食堂的建设任务。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建设步伐,完成2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任务。国务院已经决定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制度,我们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01所乡镇卫生院、18所旗县医院、3所旗县中蒙医院、16所旗县妇幼保健所的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成26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实施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儿童福利设施、残疾人基础设施、农牧民体育健身等工程。

(七)积极推动东部盟市加快发展

近两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采取措施促进东部盟市加快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自治区发改委也在审批项目和投资安排方面加大了对东部盟市的支持力度。但总体上看,缩小东部盟市与呼包鄂地区的发展差距任务非常艰巨,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历史机遇,支持东部盟市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有几项重点工作需要我们抓紧抓好:

一是做好规划衔接和落实工作。《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已经出台,我们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把各项任务都要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我区东部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衔接,搞好各专项规划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规划,并争取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布局等领域与东北三省统筹建设。

二是积极争取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国家根据蒙东地区的实际,在增值税转型、企业历史欠税、剥离企业办社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资源型城市转型、对外开放、厂办大集体等方面,给予东部盟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样的优惠政策。

三是加强对东部盟市发展的支持。围绕将东部地区建成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全力抓好有关重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加投入。抓紧完成《促进东部盟市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征求意见工作,尽快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协调推动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建立高层协调会议制度,推动建立东部五盟市包括满洲里、二连市之间的协调机制,协商解决制约区域发展及跨区域的重大问题。

(八)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发展改革部门在促进对外开放方面,要重点做好两件事:

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精心做好全区对外开放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对全区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研究提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和进一步扩大全区对外开放的意见。跟踪落实好 “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呼和浩特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东西互动发展论坛”已经签约的项目,努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和开工率,力争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500亿元。

二是推进境外投资工作的开展。在继续支持口岸基础设施和对俄、蒙运输通道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借助“中国-俄罗斯年”各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我区与俄蒙在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积极开展协调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建立“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各项前期工作。继续推动包钢开发蒙古国额仁-达拉策格铁矿、蒙东能源公司开发俄罗斯别列佐夫铁矿等重点对外投资项目。

(九)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当前,形势发展变化很快,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发展改革部门的同志们要履行好职责,完成好各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就必须自觉转变观念,不能只盯着项目、盯着投资,要加强学习、注重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始终坚持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对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适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当前,在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的同时,我想有一些重大问题,需要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给予高度重视,进行认真研究。

一是关于主体功能区划问题。《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提纲(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正在征求各地区和各部门的意见。国家规划的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37.8%,其余的面积由省市自己来规划。因此,这个规划关系到我区经济发展的大局和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已经着手开展基础研究,按照国家要求2008年6月形成初稿,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这项工作涉及点多、量大、面广,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基础数据和基本情况。因此,各盟市、各旗县都要开展基础研究,配合我们共同搞好这个规划,力争我区在国家的区划中占据有利地位并得到政策支持。

二是关于价格问题。今年以来,出现了全国性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价格指数的大幅上升,1-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突破了全年3%的控制线;我区上涨3.6%,也突破了全年的控制线。价格问题成为当前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各级发展改革部门都要抓住这些热点性问题,开展一些政策性研究。同时,价格调节基金是《价格法》明确规定征收的,但我区目前只有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和乌海市建立了价格调节基金,由于资金较少,对调控市场价格的作用有限。各盟市应抓紧研究制定征收价格调节基金的具体办法,自治区要尽快研究提出《内蒙古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力争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当前世界经济形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内公司;世界化;竞争

金融世界化是目前世界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力发展迅速,我国身为进步中的大国,我们必须要跟随世界发展的脚步,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中国企业的优势,扬长避短,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1、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的压力

1.1面对强大竞争力的压力

在抢占我国企业市场份额的同时还严重的消减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最近这几年,好多外国公司走进我们国家,跨国公司开始逐步实行大型的兼并和收购,在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合并之后,世界跟风趋势日益严重。与这些公司合作,结合他们的资金、技术、管理以及营销经验,进而增强公司的实力。中国企业资金不足,面对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及销售等优势,很容易造成垄断形式,由于我国技术落后、设备古老,没有能力去管理强大的外国公司,在竞争过程中被击败的可能性很大。

1.2面对外国公司抢占国内金融中心份额的压力

目前很多外国企业走进中国,促进金融世界化的形成,他们带来的产品质量优良,生产技术先进,成本低切品牌大,并且在市场营销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中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的丢失着原本属于我们的机会。根据报道可知,一些外国公司的产品在我国经济市场占有非常高的份额,在2000年,诺基亚在我国开辟了全球第二大市场,其市场份额占据全球营业额的12%,在我国拥有接近30亿美元的营业额。

1.3面对人才流失的压力

当外国公司走进我国市场后,他们公司发展和进步的方针策略不是在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而国家工作人员从事商务事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较高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薪资便可以减少公司的生产成本,一般高级管理人员由他们来担当,其余的工作人员由我们的团队构成。并且,外公企业招聘中国员工,其薪资水平远不及他们自己,但是国内其他公司管理者的薪资要比工人多很多。这种企业经营方式,在我国聘请一个高级中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才非常容易。我国融入世界化金融过程非常迅速,同时也逐步取消了我国人才流动的限制,有些公司趁着这个进步的进会为吸引高科技人才主动实施了一些优惠的政策。根据报道,美国和德国都将考虑从每年11.5万配额升至20万做为工资,引入外国专业人才,除欧盟外引进两万IT技术人才,英国也会招募欧洲的信息技术人才。

2、面对企业全球化我国的应对策略

2.1有效利用国内金融中心存在的优势

虽然我国跨国公司的实力非常雄厚,面对全球经济世界化毕竟是一个后进者,只有国内的公司才足够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习惯,能够透彻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都各具特色,各有各得优势,例如,地理位置,与和我们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和习惯的韩国做邻居。跨国公司走进中国以后应快速的实现公司国产化,但是由于两国的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距,想要真正的与中国社会融为一体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就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来看,其中三星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我国的手机制造虽然在技术上相比外国稍微逊色,可是我们比外国公司更懂得中国人的消费需求,在其他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例如:手机的品种、颜色等方面,我们仍可以重获消费者的青睐,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2有效利用国内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的人口数量占据世界首位,由此可见,中国也是拥有世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也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我国人口密集,为我国企业提供了进步的保障,同时也要引进跨国公司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我国企业产品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日益走向成熟,在许多方面劳动力都为新型的产品技术提供了转移的可能性。最近几年,跨国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大量的向中国的公司进行投资,从2002年起,我国已成为国内外得到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廉价物品出口国。中国充足的劳动力是国内公司的优势所在,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有效利用。为劳动力成立不等层次的培训机构,组建较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当前的工作重心是在农村地区加大教育的投资,培训更多有价值的人才。所以,我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行业有效利用劳动力能源,扩大就业范围,加强生产,实现我国整体的竞争力。

2.3有效利用后发优势

落后的企业采用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成立模范公司,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学习外国公司的长处,例如: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和人员管理等。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一些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降低成本损失,在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国内公司可以先利用已成形的公司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采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进步。

2.4有效利用国企熟知国内制度的优势

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金融制度以及社会环境都不相同,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将这些制度都联系到一起,对生产发展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都包括这个国家的金融、金融制度、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劳动用工系统以及环境政策等,这些事情都是在开展活动前必须熟悉且清楚的。中国经济正处在过渡期,同时也是各种制度和政策交替的阶段,与政府部门交流沟通是避免不了的,所以,对于政府各部门的功能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快速的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而这些优势正是外国公司没有的。

综上所述,金融世界化标志着全球金融的进步,在这关键的时期,要抓住每一次挑战和机会,只有抛弃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机遇,才能够长久的立足,唯有将改革和创新作为企业的动力源泉,勇于面对挑战客服各种困难,才能够在全球市场得到历练,获取经验,达到快速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贾继峰.重构优势:入世中国贸易的国际竞争力[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当前世界经济形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世界经济;集装箱运输市场;港口基础设施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集装箱船舶经历了7代的变化,从最开始的约400TEU至今天的1.9万TEU,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推动集装箱大型化的发展,一是经济全球化以及班轮公司对国际贸易及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乐观预期。二是船舶大型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全球经济动荡萎靡,运力的供需不平衡,港口泊位接纳条件限制,边际成本的下降等一系列因素限制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

1全球经济发展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的余波仍未远去,2009年-2016年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7年和2018年的经济活动会加速,但是美国政府政策态势的不确定性,会使预期产生很大的差异,所以全球航运业的起色还是遥遥无期。

从表1知:2016年世界经济较2015年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并且有所下滑。尤其是欧洲地区经济应该说是一路走低,未见起色。发达地区的代表国美国,德国,日本在2016年并不乐观,虽然预测2017年有所改善,但是特朗普上台后的一些举措能否刺激经济增长还需拭目以待。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和印度都有自己发展的限制,并不能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短时间内,全球经济不能为航运业提供一个强有力的需求保证,增长的动力不足。

2016年国际经济形式的严峻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6月24日英国民众决定退出欧盟,英国的选择重击了当今的经济格局。全球股市暴跌,汇市波动,大宗商品出现断崖式的价格下跌,原油的价格创了2008年的新低,出现了各种资产出现缩水的状况。全球贸易的不景气,导致整个航运业的需求不足,韩国海运的破产是集装箱运输行业不景气的最有力说明。

2集装箱航运市场分析

2015年和2016年低油价对于航运船舶减少运营成本来说是利好,但集装箱航运市场由于贸易量降低导致需求减少,而新建大型集装箱船陆续交付加上获租船租期结束重新进入市场导致运力供给增加,从而使市场延续了2014年年末的疲软态势。

2.1.集装箱运价指数分析

从图2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同样从2012年的1316点一路走低,从2015年年初的近1061点到2016年年初变为767点,下降幅度为27.71%,并且仍在下探,在2017年有小幅度的回升,但是并不能意味着航运业的由冷冬转入春天。

租金方面,Mphaliner租金指数11月底报收46.1点,同比跌幅达19.1%,下滑速度为4年内最高。具体来看,小型集装箱船表现相对较好,而大中型集装箱船则跌幅较狠,如4000标准箱(TEU)的巴拿马型2015年11月时日租金约6500美元,同比下跌34%,5600标准箱的船型11月时的日租金为6300美元,同比下跌60%。

综上所述:整个集装市场并不景气,集装箱船舶越大,越不适合现在萎靡不振的经济环境。

2.2集装箱船舶的供需分析

从需求面来看,欧洲市场的需求疲软(2016年前10个月远东到欧洲的贸易量以标准箱计同比下降4.4%),以及亚洲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贸易需求萎靡不振,2015年世界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包括空箱和转运)约为7.15亿标准箱,同比增幅仅为2.3%,而同期船队运力增幅则超过8%。拆解量方面,2016前11个月仅80艘、16.2万标准箱被拆解,与前3年的年拆解量相比,降幅均超过50%。集装箱航运市场不景气再加上供需关系恶化,导致运力大量闲置,据Alphaliner统计,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约有339艘、139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闲置,以标准箱计约占船队保有量的7%,其中包括19艘10000-13300标准箱和5艘13300-20000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而2014年同期,e置集装箱船仅有108艘、20万标准箱。对于2016年,根据目前的手持订单,集装箱船船队规模增速预计在6%左右,虽较2015年低,但由于需求面并不会有大幅改善,因此运力过剩情况很难得到根本改善,闲置运力或许会进一步增加。

2.3从规模效益分析

从承运人的角度分析,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可以降低单位箱的运输成本。大型集装箱船投入运营,除了自身成本较大,还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大船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前提条件是规模经济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认为是,船舶增大50%能够降低20%的吨海里单位成本。

从图3知:小类型船舶要实现盈亏平衡,只要运输量达到A点就可以了,而大型集装箱船舶要实现盈亏平衡需要运输量达到B点。当运输量小于A点时,不论大型还是小型集装箱船舶都是亏损的,但是小型集装箱船舶亏损的较少;当运输量大于A小于B,小型船舶是盈利的,但是大型船舶还是亏损,虽然亏损相对A点是小的;只有运输量大于B点,才能实现经济规模效应,随着运输量的增加,平均成本逐渐降低。问题是现在的大型船舶已经完全饱和,但是运输量远远小于B点,因此,小型船舶更适合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需求,更容易减少亏损,也更容易获利应对这种经济低迷,对现在的市场拥有更好的容错率。

2.4从集装箱船舶的造价分析

从表2数据知:1_3万TEU和8800TEU的船舶造价在逐年增长,而小于等于6700TEU的船舶造价在逐年甚至逐月降低,出现大型船舶造价和中小型船舶造价的两极分化。大于8800的集装箱船舶造价超过1亿美元,这对船公司的资金方面造成巨大压力。随着船舶的增大,船舶的维护、运营费用的增加,同时还需要考虑公司的经营成本和码头投资成本的增加,而且航运业的投资回报期较长,而中小型船舶的造船时间短,更适合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能够较早的获利实现投资回收。

3港口码头的条件限制

集装箱大型化的唯一好处就是经济规模效应,但是目前世界各地港口的具体条件,港口水深、装卸效率、集疏运条件等尚不适应超大型集装船舶,不仅不利于大型集装箱船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还对港口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1港口水深的挑战

表3中提供的数据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随着潮起潮落的影响,真实吃水更深。为更好地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迎接大型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大港口采取各种措施疏浚航道,确保航道和泊位的水深,甚至新建港区。然而,即便投入巨资改善水深条件,满足水深要求也并不容易。就目前世界各港口的现状来看,除了香港、鹿特丹、新加坡、安特卫普等少数大港的水深能够达到15m以上外,其他港口的水深很难满足吃水深度在14.5m-15m左右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要求。即使通过梳理淤泥等手段将水深提高到一定要求但是另外的成本费用又在增加,不能够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2港口基础设施的挑战

大型集装箱船由于宽度更大,并排装载的集装箱多,要求港口具备相应的大型岸吊。比如9000TEU的集装箱船宽45.6m,宽度上可以并排装载18个集装箱,需要具备装卸18个集装箱宽的大型吊机;集装箱船超过10000TEU,码头则需配备新的大型吊车。码头大型吊机的更换、底盘车的后勤供应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改进等都需要较大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

3.3Ω劭诩疏运系统的挑战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对港口的集疏运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结果是一只集装箱运输船运量激增,若港口货物集疏运能力不足,极易导致港口货物积压,从而给内陆运输系统造成沉重压力,造成物流损失。据DNVGL统计,一艘19000TEU船在港口停靠期间的装卸量,如果把铁路,公路和水路集疏运统计来算,这个数字大约是14000TEU。这表明通常要6艘支线集装箱船运载4795TEU,53列火车来运输4745TEU,以及2600量集卡运输4200TEU,这么大的运输量对港口集疏运系统来说是一个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形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寿险企业 利率市场化 影响

引言

利率风险是寿险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一大风险类型,其主要体现在利率变动对企业承包业务、资产负债、资产价值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当前寿险行业所处的环境,即我国银行利率不断调整、国内寿险企业均陷入多重利率的困境,不难发现,整个寿险行业企业必须寻找更加健康、有效的经营思路,来缓解寿险业利率困境,并解决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企业带来的冲击。

1 寿险企业面临的利率风险

北美精算师协会曾以一个框架形式指出,寿险公司面临着资产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定价风险及其他风险等四大类型。显然,利率风险并非是寿险公司所遇到风险的独立门类,但因为利率的变动对资产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定价风险等产生直接性、较大的影响,则利率风险便成为寿险企业直面的重要风险类别。

在一种经济形式运行中,利率是之一个重要的核心变量,目前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形态下,均不仅仅存在一种利率,相反,存在着多种利率,并且其相互之间各有联系和作用。由此产生的复杂的利率体系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利率,此种利率种类又被称之为市场利率,顾名思义,这是在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进行存款吸收与贷款发放等活动时使用的利率,其在整个利率体系中明显发挥出基础性作用。

2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随着我国寿险企业的不断变革和深化,市场越来越成为寿险企业发展之源,社会资源的配置越来越多的依靠市场来执行,面对社会资源市场化,利率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我国市场以及寿险企业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整的利率市场化,缺乏真正的利率市场化体系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更好的与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利率市场化,有益于加强寿险企业内部管理,转换寿险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不断对寿险也去结构及时做出合理化调整,大大提高了市场服务效率,遏制了同行业不公平竞争问题的出现,使寿险企业能够真正的走现代企业之路,综合来说,利率市场化,将会给寿险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2.1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寿险企业业务结构的调整

利率市场化,遏制了同行业不公平竞争问题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市场服务效率,为实现寿险业务结构的调整做出了明确定位。实现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寿险企业及时的对于利率有关的投资方案做出调整。

2.2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寿险企业投资收益的提升

利率市场化,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从而拉动寿险投资收益。随着利率市场的化的不断推进,将有效地推进融资机制以及证劵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形成,为寿险企业增加了更多的投资工具,同时,利率市场化使证券价格日渐合理化,加大了各种银行的经营压力,有效的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态度,不仅为证劵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更有利于为寿险企业为准确的选择投资产品以及降低投资风险、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寿险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利率市场化,有益于加强寿险企业内部管理,转换寿险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不断对寿险企业结构及时做出合理化调整,为寿险企业走向现代企业之路奠定了基础。利率市场化,从表面上讲,严重地影响着寿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利率变动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反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的价值。作为金融市场三大主体之一的保险公司,不可避免的要比其他市场主体更容易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尤其如此。众所周知,寿险公司经营的业务通常期限较长,甚至高达几十年。寿险公司的传统业务多为固定利率,一旦确定很难改变,而保险公司面临的利率波动却是不可预测的。

3 积极探讨我国寿险企业突破利率困境的有效策略

在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程度日益提升、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宏观背景下,寿险行业作为利率敏感性行业,其遭遇的各类利率风险势必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并且不易被分散。对此,我国寿险企业应积极寻求突破利率困境的有效策略,并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3.1 提升寿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自上世纪末至今,我国寿险行业出现的利差损多数是因寿险企业自身对保费规模的盲目追求所致,这为寿险企业突破利率困境提供有效思路。

3.2 推广保障型险种

  目前,我国寿险包括保障型、储蓄与保障兼具型险种,但此类险种大多存在高保障、低保费的特点,当被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后,其家人能获得解决可能性生活困难的保障。

3.3 构建预定利率变动机制

传统的寿险产品具备长期性,当市场利率保持不变,且预定利率始终不变时,寿险企业将会陷入两难境地,则企业不妨建立一种市场自动调节体制,以弹性预定利率制度应对利率风险。

3.4 强化企业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寿险产品所具备的长期性特征,决定了银行利率和预定利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性联系,预定利率反而和寿险企业的投资收益率存在密切关联。

3.5 加快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近些年来,我国寿险行业一直都在推行价格管制制度,以有效控制利差损,保监会还因此做出人寿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不应高于2.5%的规定,以进一步加快费率市场化改革。

4 总结

为了能够实现寿险业的更好发展,寿险企业应致力于几方面措施:创新保障型险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构建预定利率变动机制、积极推广新型寿险产品、加快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强化企业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等,也以此巧妙利用利率市场化带给寿险企业的影响,实现寿险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