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教育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学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万物一理贯通。一个义理,既可以用于修身,亦可以用于治国,还可以处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有极强的实践性。
关键词:国学;诵读;历史观
现今,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打出“国学特色教育”的品牌,使经典国学教育进入课堂。自此,青青校园内常常响起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如此一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占50%以上的比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纳入孩子们的课本。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求使得各校的国学教材层出不穷、遍地开花。对于学校来说,讲授教师有一定的国学素养,校内有国学氛围,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条件具备的背景下,开展国学教育才有初步的基础。然而,自古“文史不分家”,经典诵读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先贤们用文字或讴歌、或鞭挞,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情感重现和代代相传的警示恒言。作为教师,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文字背后的释义。随后便开始精心备课。但是,做到这几步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教师已经充分完成了一堂国学课的准备过程,教师不可忽略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进行引导。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促使少年儿童的历史观的形成,是国学诵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少年儿童所处年龄阶段来看,小学生缺乏从古典文学中探寻出历史背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查阅资料、多筛选,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渗透。在教授国学知识的同时,将文字的背景用一个个生动、活泼、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让学生随着文字的律动体会数千年前的古人提笔时心中激荡的情怀。
国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和讲解的地方颇多。教师在授课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处在不同的认知阶段,作为教师要由浅入深设定自己的课堂语言,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通过国学诵读,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有所积累、出口成诵,如此通过讲学使学生行舟于中国历史长河中对学生的一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电工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效性;提升
引 言
电工教学内容,是开展电气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所需要开展的基础教学。由于电工教学课堂的课堂学习内容较多,并且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在进行电工教学课堂内容得学习以及电工技能的掌握时,所面临的障碍较多,难度系数也相对较高。开展电工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的探究,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具备更加专业的电工职业技能。
一、开展电工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
由于很多学校的电工教学课堂缺乏改革理念,因此大部分学生无法在电工教学课堂上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从而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并且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发挥的缺乏,使得部分电工专业的学生无法良好的真正的掌握电工操作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带来了障碍。当下电工教学存在的弊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的两点:
(一)学生无法在电工课堂上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传统电工课堂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失去了对于电工课堂所讲述的内容的兴趣,从而无法在电工课堂上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1]。同时由于电工教学课堂的课堂学习内容较多,并且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而部分学生的电工基础知识功底又相对薄弱,因此在学习电工知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因而部分学生在电工课堂上产生消极懈怠得情绪,严重的影响了这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缺乏,是当下电工教学所存在的主要弊端之一。
(二)电工课堂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且教学观点也相对陈旧
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革新,人们也逐渐的意识到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电工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相对陈旧。在我国传统的电工教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开展电工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们往往只注重,电工教学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而忽视了锻炼学生的电工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并且教师在开展电工教学课堂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电工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不能够良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电工教学的教学课堂当中,因而学生在电工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得不到良好的电工技能的锻炼和提升,阻碍了学生在电工课堂上进行职业技能的良好发展。
通过探究当下电工教学存在的弊端:学生无法在电工课堂上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电工课堂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且教学观点也相对陈旧,可知,开展开展电工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提升,对于学生的良好得电工课堂内容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开展电工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开展电工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方法研究
(一)多样化教学开展
教师需注重直观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借助电阻方面色环将电阻值计算出来,使电表元件型号、外形等直观的展现在学生视野中。另外,应注重实践内容的引入[2]。如在二极管质量相关知识讲解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知识学习目标。
(二)模块化教学开展
由于电工教学本身强调以实验为主,所以教学中可立足于学科本身特点,以教学合一模块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这种模块化方式要求在实验课堂中,理论传授的同时引入实验进行验证,并注意在讲解与实验中做好知识整合工作。且对于各知识点内容,需在梳理后使学生头脑中有具体的教学知识体系,以此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技能提高的目标。
(三)趣味性课程设计
在电工教学课程当中,应当注重对趣味性课程的设计。这对于学开课程来说,在吸引学生兴趣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课程,在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电工课程的兴趣,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有利。
(四)多媒体技术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将书本上的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屏幕上,对于电工课程这种抽象性的课程知识学习,有着十分良好的帮助[3]。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电工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由于受到教学教学条件的限制,难以全面开展实践学习。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对相关知识进行模拟演示,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
结语
开展电工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首先应当明确开展电工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解决学生无法在电工课堂上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问题以及改善电工课堂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且教学观点也相对陈旧的现状,进而探究开展电工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方法。通过开展电工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促使学生在电工教学课堂上收获更好的课堂学习成果,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董严冰.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6.
一、转变教学理念,成为学生亲密朋友
1.倾听学生想法。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更能为学生所容易接受。出于这样的目的,笔者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座谈问卷调查、设置信箱等方式,了解学生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能够及时获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各种建议,作为教学活动设置与调整的重要参考,效果非常明显。
2.尊重学生人格。每一名学生在教师的眼里都是平等的个体,虽然学生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能力有差异,但是这并不能够成为教师对学生区别看待的理由。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使面对任性、调皮、厌学的学生,也要充满爱心,不能讽刺歧视学生,尤其是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3.注重正面激励。青春期学生处于渴望独立、渴望尊重,但又性格叛逆的复杂时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发挥正面激励作用,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予以表扬,让学生心中充满满足、成功、兴奋等积极情感,促进学生更加乐于学习语文。
二、注重启发引导,给予学生思维空间
1.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都是教师包办课堂,满堂灌输,学生在其中没有充分的参与性,导致教学活动呈现单向传授倾向。笔者在教学中,转变这一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可以让学生探究完成的内容,都放手让学生进行,在学生遇到难点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点拨,从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2.专门设计学习探究提纲。作为自主探究模式的重要辅助工具,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将教学目标分解融合成一组探究题,在课堂中专门向学生揭示,以此来引导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探究提纲既是对教学目标的贯彻体现,也是整节课的线索。
3.搭建学生思维碰撞平台。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利用学生思维碰撞契机,提升学生思维辨析水平,学生对某个内容观点迥异时,放手让学生进行辩论分析,在探究之中深化与巩固,提高了学生思维辨析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将辩论活动引入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笔者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通过设置难点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研究,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以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2.将信息手段引入课堂。在当前,教学手段的发展成为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推动力,笔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补充许多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素材,配合课堂教学进行,以先进的手段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制约,同时以生动形象的演示,让整个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3.将专题研究引入课堂。在每一部分的学习中,都会有一些重难点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如在古文单元学习中,一些虚词的用法让许多学生产生混淆,笔者在教学中专门针对一单元的古文开展虚词用法专题研究,并引申到已经学过的古文,引导学生形成框架知识体现,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丰富活动形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1.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长期以来,兴趣小组活动一直是教师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良好载体,教师可以将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部分转移到兴趣小组活动之中,如对优秀生的拔高性培养,对难点内容的巩固性训练,笔者组织了古文翻译兴趣小组、作文兴趣小组、散文朗读兴趣小组等多个与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相关的兴趣小组载体,有效深化了语文教学成效。
2.开展竞赛展览活动。初中生竞争欲望强烈,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合理利用并充分驾驭,完全能够将这一特点转变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的动力,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先后开展了语段背诵、文学常识抢答、作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紧张竞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出发点是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为初中生受到自身学习生活环境的制约,没有办法接受到更多的社会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组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笔者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纪念活动、服务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在观察分析感悟之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提升教学魅力的起点
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智慧的灵感来自浓厚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魅力。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课堂魅力就会应运而起,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灵活使用教材,是提升教学魅力的前提
语文教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只凭经验,仅靠老本实施教学,不改变现有教学观念,不研究新的课标,不关注教材的取舍,就不可能做到有效教学,因为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没有教学魅力可言的。教材只是教学的文本范例,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材,善于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才能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行为,进而让学生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学习体验,这就是教学魅力产生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要尽量吃透教材,学会取舍教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来使用教材,以此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让课堂教学产生别样的生机和活力。
三、重视教学质量,是提升教学魅力的关键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的双边过程,两者相辅相成。这个互动过程的质量高低,是学生体验深刻与否的关键。所以说,重视教学过程的质量,是提升教学魅力的关键。
首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动语文学习的源头和活水。例如,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依据,但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增设语文活动来增加语文课堂的魅力,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的素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成为语文课堂魅力的直接映射。
其次,要精心预设教学,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充分考虑可能在课堂上存在的状况及问题,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第三,要选好突破口,尽量教出新意。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的突破口,可以达到有效教学,提升教学魅力的效果。在选择突破口时,重在一个“新”字,追求一个“巧”字。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自己是如何教的,更要关注学生要如何来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技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魅力四射。
四、眼中真有学生,是传递教学魅力的法门
教师要做到眼中真有学生,学生眼中课堂才能有亲和力,课堂有亲和力,才能真正传递教学魅力,使学生受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到眼中有学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课前备课要对学生“备得准”。教师要准确、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每一节课,要对学生的特点、兴趣、及语言基础等有比较完整地把握和分析。设计的教学方法学法一定要适合这些学生的实际,适应他们的所思所想,并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做好课后反思。
其次,课内授课要关注学生“听得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包括勤于走下讲台,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当教师发现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不相匹配”或“不够协调”时,就要及时作以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合学生的“胃口”,进而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再次,课堂活动还要注重学生“动得了”。课堂活动一定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特别是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学生跳动的思维,犹如浪花激荡在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语言体系和知识结构,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展开想象的翅膀,灵活的思维,让他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获得语言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哑学生;体育教学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近些年,国家一直关注教育体制的改革,着力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改革的实行,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水平,促进了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聋哑学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水平的高低是也体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就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难点与解决措施做出一些探讨。
1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难点
1.1学生理解能力差,在领会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上存在难度
聋哑学生因为具有一定的听力障碍,虽然有的学生借助于助听器或人工耳窝辅助听力,但其听取声音的效果还是和正常人存在着差异。虽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会用手语加动作向学生传递讲授内容的信息,但有的学生由于入学时间短,从小也没有得到过手语方面系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手语及动作也不能完全理解。体育教学中涉及到的动作要点比较多,还有就是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影响他们的口语,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上存在困难,这就让教师也很难了解他们对自己讲解的内容到底掌握了多少,这种在沟通上存在的困难,很容易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或者是达不到运动的效果,不能实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1.2学生的心理压力大,自卑心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般情况,由于聋哑学生自身的残疾,如果家庭教育再跟不上,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于很多事物都缺乏自信心,不敢去尝试,缺少主动性。体育教学就是一个让学生活动的课程,让学生感知体育运动带给大家的乐趣,但是,体育教学内容不仅有简单跑步运动,还有其他的一些含技术要领的动作,例如,跳马、后滚翻,还有篮球中的投篮动作,还有一些武术动作等等。这些动作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亲自做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可是有的学生胆子就很小,不敢做,也不想做,克服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无论教师怎样做工作,都不想去尝试。这就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1.3学生先天运动基础参差不齐,对教学内容的分配及组织带来难度
特殊教育的班级组成是十分复杂的,不但班级内的人数较少,而且一个班内学生的素质也不尽相同,甚至年龄都有很大的差距。聋哑学生的素质的不同,不仅体现在听力障碍的损伤程度不同,还有口语表达能力不同,更重要的是智力发展水平不同,这些对教学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的存在,也对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挑战。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结合上下肢的训练,结合趣味性与实用性,遵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但传统教学中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在一个班级内只分为男生与女生有运动差别。但聋哑学生的体育教学不但要注意男女生差别,更要注意先天运动基础不同为教学带来的难题。
2克服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难点的对策
2.1如何克服学生理解能力差
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这个难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克服:首先,教师对动作要领讲解在有耐心。聋哑学生和身体健康的学生相比,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是一定的,教师一定要讲解时细心加耐心,由于聋哑学生的词汇量较少,教师讲解的语言要尽量口语话,并将动作要领分解,越详细越好。其次,教师要多进行示范动作。聋哑学生的听力存在障碍,但眼睛可以看得见,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这个特点,应该多用动作示范来讲解,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动作的要领,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了。最后,让学生进行动作的示范,建立反馈机制。教师在讲解完动作后,可以让几位学生进行示范,学生在示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误区,示范动作学生的问题也代表其他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讲解更有针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改正也就容易了很多。
2.2通过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提升学生自信心
体育运动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体会体育教学中的认知与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信念,建立一种“我能行”的信念。这对特殊教育中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体育动作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立自信心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让其在反复练习提高的过程中,变得坚强起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的走过来,必定让学生学会什么是坚持,让学生懂得持之以恒的可贵。体育运动项目中还有许多是集体项目,这些活动项目的开展,让这些身体上的残伤的孩子感受以集体力量的巨大,让他们的团队意识在活动中培养与建立起来,体现一个集体强大的凝聚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一定要对运动要领进行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对开体育课上开展的体育活动要适应聋哑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教师要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教师要注重在活动中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2.3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让每一位学生感受体育的乐趣
由于聋生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给教学组织上带给了一定难度。同一个班里的同学有的智力好,有的智力差,甚至还有极少数聋童智力较差,选择内容时应注重动作的难易程度,聪明的同学要求加大动作的难度完成任务,智力差的同学则象征性地完成动作,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相应的体育知识。例如,在投篮教学中,对于聪明的学生采用三步上篮的教学内容,对智力差的同学采用定点投篮的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技能,增长知识,锻炼了体魄。教学内容的搭配要灵活多样,科学合理。且学生年龄差距大,运动量的分配要适合学生特点。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赋予了学校体育新的历史使命,为学校体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体育教育更是承载了培养学生意志,开阔学生视野的任务。在教学存在困难是在所难免,作为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定信心,用自己全部的爱心投入到特殊群体的教育事业上。
参考文献:
[1] 李友亭.抓管理,着力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教育学研[J].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