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责任意识 培养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36-02

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高职院校至今,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3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高职院校走过了从个体到群体、从萌芽到成熟、从被轻视到受重视的发展道路。1996年,我国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拉开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序幕。20世纪末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标志着我国的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教育部的最新高校名单显示,我国现有高职高专学校1200余所,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国家建设、社会和谐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何为责任?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么看来,责任就是一个作为融合了多重社会角色的人所应实现的与其社会角色相适应的活动并承担其相应后果的要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自我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重合也对他们在扮演多重角色时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

高职学生的责任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息息相关,然而在信息爆炸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价值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开始凸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培养的学生责任感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1.自我责任意识淡薄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自我责任意识淡薄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责任意识淡薄,职业价值观模糊。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原因是“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与其心理预期有一定差距,由此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和挫败感,有一定的主观厌学情绪,难以也不愿融入校园生活。有的学生就读高职院校只为得到学历证明,有的学生仅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了就读专业,有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仅参考了市场的需求,而未考虑该行业从业人员应具有的职业素养,上述种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缺乏方向感,忽略自己应负的学习责任,更无法认清将来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2)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在中等教育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应试导向,各界往往又以成绩为考量学生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误入歧途”。因此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摆脱了中学老师和家长的“贴身”教导后,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更加暴露出当代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问题。(3)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负责。与高中相比,高职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社会接触,但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不成熟,社会生活阅历简单、社会认知较为片面,缺乏社会经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钻“牛角尖”,遭遇挫折便以极端行为应对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这类行为显然是对自己和家庭极不负责的表现。

2.集体责任意识淡薄

当代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来自两个家庭的关心与呵护,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许多家庭和学校往往更注重学习成绩,忽略了高职学生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有限的责任教育中,学校又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授知识,造成严重形式化的弊端,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之受到社会上充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不正当竞争思想的影响,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极为淡薄,如宿舍中因打扫卫生而引起冲突、对参加班级活动兴趣不高的情况,正是高职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意识的外化。

3.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定位于获得稳定、高薪的工作,以追求物质利益实现人生价值,不关心国内外时事,只希望通过寻求个人利益来实现自我价值,而忽略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殊不知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的,社会的繁荣与退步都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有着直接而深刻的联系。

二 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具有社会化程度高、社会实践能力强的特点。虽然有人将学校称作“最后的象牙塔”,但高职学生必然受到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因此,高职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自然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来实现。

1.完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意识

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学生一进入校园必须学习的课程,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将学生责任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从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出发,把政治理论与社会实际、学生思想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转变以单纯理论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努力转变学生“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消极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第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养成责任意识。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职学生深受校园氛围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正是引导学生养成责任意识的良好契机。想要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塑造学生,利用好校园文化这一无形的“老师”。高职院校不能单纯追求校园硬环境的打造,而应着眼于校园软环境的营造,着手于校风、班风、学风的营造。学校要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和内容定位好,通过新兴媒介如网络、手机及传统媒介如广播、板报结合的方式宣传引导学生养成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开展并利用校园、班级活动加大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第三,利用社会实践机会,激励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不仅是思想认识也应包含着实践范畴。作为在校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高职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与实践性,将所得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化为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认同,为高职学生践行社会责任提供持久而强大的动力。高职院校应该做好对学生的宣传作用,让学生对悉知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同感,改变以往造假应付学校检查的“注水”行为。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便利条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可为学生打牢社会实践基础,也可通过推荐优秀学生上岗的方式激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创先争优。

2.家庭社会联动,共同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学校是连通家庭和社会的桥梁,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养成需要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1)教育既包括智力教育也包含非智力教育,父母作为高职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陪伴者,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教育他们长大后要成为有责任的人。作为高职学生的家长更应以身作则,为子女在道德品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树立榜样,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满足子女物质需求的同时,学生家长也应注意孩子思想品质的养成,只有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在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取得成效。(2)社会特别是社区应积极主动加强与高职院校、家庭的联系、沟通,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互衔接的联动机制,强化和拓展高职学生在课堂和家庭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区可以开展服务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满足社区需要的服务活动,帮助学生在服务学习中通过个人实践或与他人的合作锻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康德曾说:“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任何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 责任感是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高职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所学,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渝.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34)

[2]包金臣.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21)

[3]陈桂梅.高职学生学习责任感培养策略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12)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也是为人处事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许多学生自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习惯,校内、家内“唯我独尊”的不在少数,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关心,不知道谦让,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以至于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明学习的目的,更严重的是不珍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这些人将来怎么能挑起未来的大梁?一个人没有责任感不值得信赖,不能托以大事,更不足以立身。一个没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为此,教育者必须将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重视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目前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现状

1.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1.2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 “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1.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而对社会缺乏责任意识,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1.4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2形成青少年责任心差的原因较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将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作为目标。然而,目前许多教师仍过多地关注学生们知识技巧的学习,忽视了与学习相得益彰的自信、独立、忍耐、责任心、耐挫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的青少年学生很多是在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长们对独生子女更是倾注了过多的关爱,使孩子们更多体验到的是他人为自己服务。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家里什么也不用你管,只要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累也情愿。”这种对孩子溺爱的心理和行为,很难使学生心中想着他人,更难以让他们去热心助人。一些孩子做事不投入,无论公事私事都不太认真,干什么事都不专心。例如:对学校安排的值周活动和大扫除,学生们能溜则溜,溜不过就走过场,看不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三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诸如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大量存在,一些学生耳濡目染,无形之中受到负面影响,这也是影响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呢,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3.1言传,树立责任意识。

要无时不刻地向学生宣传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完美人格的名片,是家庭幸福的脊梁。可以通过班会课、晨间谈话、班级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用古今中外责任的书籍故事,让学生从小树立责任的意识。例如:“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忍着病痛走访贫苦百姓的焦裕禄,为救老农而献出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张华,“新时代的时传祥”集体徐州下水道四班女工, “非典”肆虐期间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他们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敬,无不源于深沉的自觉的责任感,这些形象鲜明感人,事例生动具体,能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2身教,践行责任行为。

教师与家长要始终做到身教重于言传。在学生面前必须时刻履行自己应有的责任。教师要求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自己首先做到不乱扔烟蒂、纸巾;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必须认真工作,尤其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要求学生关爱社会,自己必须热心公益;要求使学生信守若言,自己必须说一不二。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父母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3.3舆论,促进责任持久。

要为学生营造人人讲责任,个个守承诺的氛围,形成“担责任光荣,弃责任可耻”的荣辱观。可以在班级中张贴责任榜,开展责任竞赛,利用黑板报、壁挂等多种渠道宣传责任。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意识 原因分析 培养

责任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于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规定性,包括外在的社会规定性和内在的自我规定性①。康德曾说:“人,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任何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②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责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队伍、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肩负着重要而神圣的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剖析

(一)自我责任意识淡薄

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主要表现在

对自己的学业不负责,不思进取。不像中学那样时时有老师监督着,大学更注重自我学习,因此很多时候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很大一部分同学失去了方向和动力,作息时间混乱、随意旷课、考试作弊等。其二,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当碰到一些挫折时,没有勇于面对、努力去克服,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更无法奢求其承担其他责任。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说:“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乐观的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③大学生是成年人,应爱惜自己的生命,体会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和社会的殷切希望。

(二)家庭意识欠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古代游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以及孝顺父母的责任意识。所谓的家庭责任意识,简单而朴素,就是对家的爱,对父母的孝心。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人的宠爱,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激、关心父母。有些学生平时在学校里不主动打电话给家人,只到了没钱的时候才会打电话要钱。孝顺是我国的优秀传统,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孝顺父母应是一个很基本的道德品质,大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能力时当报答我们的父母。

(三)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当今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有着一定的理解,志愿服务、奉献

爱心、激扬人生、鞭挞恶疾,无一表现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向个人利己主义倾斜的现状显而易见,很多时候,集体利益往往被他们忽略,对他们没好处的事情往往不会去做。在不少大学生眼中,上大学仅仅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找到一份薪酬高又稳定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而没有说要为社会作贡献,报效祖国。有的甚至一味地抱怨学校和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为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在当代,一些人无限扩大了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为了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忘恩负义等不良现象在社会中蔓延。大学生置身于这些环境中,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影响,渐渐地把责任意识抛诸脑后。

(二)家庭教育忽视责任意识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家庭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责任意识培养,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缺少责任意识,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只讲索取不讲付出的心理。这就使得大学生们无法切身体会父母的辛苦,不能体谅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利益我来享受,责任推给别人。这就是当今社会上出现一些有才无德的危险品的根本原因,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还使含辛茹苦培养其长大的父母和无私育人的老师为之痛心。

(三)大学生自身意识水平不足

自我意识水平不足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乃至缺失的内在因素。首先,对社会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不能全面理解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思维的片面性,使他们不能全面正确看待社会问题而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其次,人生价值目标的缺位。他们容易把对自己的责任同对集体与社会的责任对立起来,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呈现出矛盾性④。

三、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应提高道德修养

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拥有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信念,不断健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首先,大学生要有人生目标。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⑤。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残缺的,大学生还应有相信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的信念,然后为之奋斗。其次,大学生应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铸就责任品格。对于责任意识,大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解,但这种认知是比较粗浅的,要把责任问题提升到人生的重要地位,更加明确责任意识。责任品格是在具有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承担责任的基本保证。大学生要不断进取,在形成较完善的责任意识以后,形成高尚的责任品格,学会勇于承担责任,自觉付出行动履行责任。

(二)注重责任实现能力的提高

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熏陶和反复灌输,并进行长期的责任教育实践,才会使大学生形成较为坚定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责任习惯。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即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各阶段相应的责任。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曾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可以给自己确立合适的目标。通过自我认识能力的培育,提高责任认识能力。

其次,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⑥。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要想充分地展现自己,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一门同样高深同样博大的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社会服务,不但能更好地贴近社会,了解社会,还能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加强。

最后,培养自我激励能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自我激励,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不断努力,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达到目标。同时,通过责任目标的实现,能力的加强,从而进一步激励自己,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实现人生价值,提高责任感。

(三)加强责任教育制度建设

责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该被淡化或者边沿化。

首先,高校应把学生责任感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调查实践。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简单地授课、拿到学分,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加以强调,形成思想政治课内容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并结合素质教育、基本道德规范等。

其次,在政策律令方面,学校要把学生的责任感列入毕业考核之中,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硬性约束力,以促进和引导大学生责任感的强化⑦。

最后,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设置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责任教育内容。新生入学时,可以开展适应性教育,让他们能够尽快转变状态,进一步树立人生目标,培养责任意识。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学校要经常进行人生规划、责任感强化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开展一些名人讲座、团日活动、各种比赛等活动,让他们的大学生涯有目标有方向。大四的学生即将走上社会这个大舞台,学校更要掌握好学生的责任状态和思想动向,在学生走上社会的路径上把好关,做好培训工作,加强引导和教育。

注释:

①叶浩生,况志华.责任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2-6.

②[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

③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著,洪兰译,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

④李萍.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

⑤德国诗人、戏剧家 歌德.J.M.

⑥龙景奎,刘国栋,王文龙.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心理,2006,(5).

⑦朱蕴丽,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根源、危害及其对策思考[J].党史文苑,2007,(9).

参考文献:

[1]Abramson L,Seligman M,Teasdale J.Learned help less ness in humans: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78,87(1):49-74.

[2]Barry R,Schlenker,Thomas W,et al,.The Triangle Model of Responsibility.Psychological Review,1994,101(4):632-652.

[3]James C,Overholser.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Promoting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rapeutic Change.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2005,35(4):369-376.

[4]Schlenker,B.,Britt,T.,Pennington,J.,Murphy,R.& Doherty,K.The triangular model of responsibility.Psychological Review,1994,101(4):632-652.

[5]Sweeney P,Anderson K,Bailey S.Attributional style in depression:A meta - analytic review.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0(5):974-991.

[6]姜勇,庞丽娟.幼儿责任心维度构成的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J]心理科学,2000,23(4):417-420.

[7]李保平.透视研究生的责任意识[J].中国研究生,2003,(3):42-44.

[8]沈晓阳.论责任的内涵、根据、原则[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1).

[9]叶浩生,杨文登.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给予心理学的视野[J].心理学探新,2008,(9).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责任实践能力;养成;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的责任意识状态和责任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责任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在社会和学校面前。当前大学生责任教育较好的促进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随着学生走向社会和年龄的成长,社会本身也会对其进一步进行教育,促进毕业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当大学生群体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他们也会克尽自己的社会责任,这点从社会十年来对80后大学生评价的变迁(从“堕落的一代”到“敢于承担的一代”)可窥一斑。这也说明学校教育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但并不能完全决定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大学生责任实践能力养成教育对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改变大学生社会群体形象、促进学生快速健康成长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责任实践能力养成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个人、家庭、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要求,以反复的责任实践训练为主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等多种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反馈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之形成良好稳定的责任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全责任实践能力形成和个人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贯彻引导责任意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根基,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核心力量,是学校隐性课程的骨干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是任何显性课程无法比拟的。卓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培养卓越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将责任意识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利于为学生责任行为提供内在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持,由于它与人文素养紧密相关,融入了责任意识的校园文化,也将有利于大学身整体素养的提高。

可见,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责任实践能力养成的环境支持和精神引导,也是遏制不负责任行为的制度基础。建设好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责任实践能力的养成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构建丰富多样的活动平台,在活动中促进责任实践能力的养成

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兼职工作、社会公益活动和专业实习是大学生自我锻炼和成长的五大主要活动平台,也是大学生责任实践能力得以锻炼和养成的主要形式。目前,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这些平台或者平台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也缺乏走向这些平台的勇气和能力,对于那些游离于平台之外的学生的制度约束也很缺乏。虽然高校已经提供列入相应服务,但形式还不够丰富、数量还不够多、学生还不够自主、吸引力还不够强大。笔者认为,进一步构建丰富多样、实际有效的责任实践平台,健全或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以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加入到责任实践的队伍中来,是学界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首先,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同时,还指出:“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研究,指导社会实践深入发展。”这些观点虽然仅仅针对社会实践,但也从反映出制度建设在学生责任实践能力养成教育方面的重要行。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在学分、管理、资金、监管、指导、落实等方面保障学生至少参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兼职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并且每个学期社会公益活动时间不少于40小时,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从而能够增强其责任意识和锻炼责任实践能力。

其次,创新学生社团组织和管理方式,让学生能更自主的决定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向。拓展社团经费来源,开拓社团服务范围,推进社团领导体制、社团保障机制、社团服务机制、社团考评机制、社团激励机制改革等方面不断推进社团管理模式创新,让学生社团不仅能在校园内发展壮大,也能走出校园,服务社区、服务地方,以保障学生社团和组织的正常成长和发展,从而也能让学生利用社团这个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锻炼自身的责任实践能力。

第三,构建社区和企业平台,建立和拓展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学校的各级部门和相关教师应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要从书斋和象牙塔里走出来,积极融入社会,了解社会,为进一步丰富实践手段,献计献策。拓宽实践活动的渠道,拓展活动空间,结合时代热点和社会需求,转变暑期社会实践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育人规律,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来明确社会实践的教育目标,通过积极联系行业相关部门寻求合作机会,为实践提供平台,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践行自己的责任意识,并养成责任行为习惯。

三、加强学生骨干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形成一支责任实践能力强的榜样队伍

学生骨干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架构在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集体建设的核心。学生骨干队伍主要包括班级干部、学生组织和社团、党员等,这些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骨干力量和精英力量,他们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种校园活动主要依靠这三支力量进行具体展开。因此,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校园责任意识氛围的塑造和责任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此,需要加强学生骨干队伍的管理和培养,使之能够清醒、全面的认识自己,从而形成一支责任意识和责任实践能力都很强的榜样队伍。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大学生责任实践能力的养成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但仍不足以强调出责任实践能力养成的重要性,很多地方仍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责任实践能力与责任意识相辅相成,没有后者,前者将成无源之水,没有前者,后者不过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加强责任意识教育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将责任实践行为形成一种习惯,成为他们内心的潜意识,责任教育才能最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夏春雨.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8.1:274-275

[2]闰爱红.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其培养[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3]王江松.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责任意识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并且能够自觉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例如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快乐生活、努力学习,再长大了以后就应该承担自力更生和赡养父母的责任。责任意识一个人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的清晰思想印记,而这个意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个意识需要去教育引导和灌输启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精神品格中,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与启发。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结合学生所看到的具体事件,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比如说在迟到和送老人回家这样的两难选择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学生,准时上学不迟到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两者之间要实现巧妙地平衡,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

二、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独生子女的身份受尽宠爱,所以在与社会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编,七年级下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论述了生命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质:自尊、自立、自强,结合每个章节的概念分析、具体事例论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逐渐实现自己准确的价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合近几年社会上的初中学生发生的恶性事件,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对于培养我国未来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进行不懈的努力。将整个初中生的思想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三、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结合教材的主要目标

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依靠逐步的累计最后实现总的价值。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对自己的责任,主要是通过个人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明白只有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更好的与生活和社会进行交流。八年级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法律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懂法、守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同时应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这是学生在法律意识层面的主要职责。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在承担自我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个人连接到社会,最后归于国家责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要遵循这样的线索,利用合适的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这节课时,把握课题的主要教学目标“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状态。”通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自立的行为和不自立的行为进行区分和比较,对于现代初中生的依赖心理进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够干什么,会不会洗衣服,会不会帮爸爸干活,会不会在犯错后主动承担错误,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到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减少家长对于孩子生活上的帮助和溺爱,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独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老师以身作则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老师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现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而且对于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实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级第四课《保护环境》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声音影像功能,通过视觉直观的信息体验来感受现代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让学生在讲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环境的现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护环境的,老师在学生们的发言之后,做出总结和提出建议,以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来向学生展示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学生组织实地的考察和调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3.关注时政和生活

培养学生对于时政和生活的关注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完美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在深刻的理解都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关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于自我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重视和实践。例如近几天是中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时期,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两会的会议内容,将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提案记录下来,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