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极其重要且极其稀有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生产、耕作、交通、建筑等均离不开土地,土地资源的的有限性也直接决定了其稀缺性。那么,如何通过研究来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机制,使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保护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土地资源保护 集约利用 群众意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现代水平的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保护一直是发展中存在的重要矛盾,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等越来越多概念的衍生,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开始激增,然而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却是有限的,再加之人类活动的频繁,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问题,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稀缺。因此,农村土地管理成为当前一项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与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早在几年前,我国便已经提出和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针,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显得尤为重大,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确实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确实在缩小城乡差距,拉近贫富距离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土地资源保护同样是在近几年来提出,其意在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增加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土地资源带来的却是越来越越严重的破坏,人们肆无忌惮的耕作、放牧、投资办厂等行为,这样做的后果非但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反而严重打破了土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严重缺失。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必须与土地资源管理协调发展,否则两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2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土地整理
首先应开展农用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农用地整理,其宗旨就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综合采用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实践证明,农用土地整理在很大程度上都发挥着极高的效益,如将处于荒废状态的道路、沟渠、损毁的防护林、坟墓等开发成生产用地, 可以有效的增加耕地面积:诸如通过规整农田灌溉渠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及改良土壤等措施,能够提高土、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调整土地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能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保证土壤的养分不大量流失;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星地块以及修筑梯田,能够促进土地集中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农业集约化程度创造条件;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可以为大面积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有效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效的措施。
3 农业生产用地的配置机构不健全所导致的问题
在我国农村土地的政策中,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目前来看,在以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制度优势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弱化,正在不断的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弊端。由于单个家庭中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与制度中提到的扩大生产经营的要求相违背,分散农户的家庭经营已经难以适应整个市场的需求,生产同再生产在各个环节以及利益的分配存在重大的矛盾。不仅如此,农民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不够深刻,意识观念不统一,进而造成了不同区域的规模和流转的差异,再加之没有可操作的指导性策略,是土地的流转处在一种盲目运作的状态。
4 如何合理规范土地使用
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其基本涵义就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通常,我们把单位面积的土地上的资本以及劳动投入量,来确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标准。土地集约主要侧重于土地利用潜力的挖掘,以节约用地和高效用地为原则,达到投入产出比和土地利用的最高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
4.1 必须高度重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资源在利用率上存在的问题,追溯其根源不难发现俺,资源短缺与低效利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通过优化配置这一策略,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土地集约利用在根本上涵括了土地优化配置的问题,土地优化配置可以很有效的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在其实质上,完全可以可以理解为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和准则。在一定区域内使土地资源需求既能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造成威胁。这样做的同时,也满足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4.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农村,浪费土地的情景随处可见。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很多地区都在延续这先人粗犷型的生产生活方式,肆意开采、放牧、砍伐等行为,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面积破坏以及土壤营养含量的流逝。积极的开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创造出尽可能无限多的效益。对每一类土壤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合理的确定,不能忽视现有的状况而采取“一刀切”的盲目策略,从而以发挥每类土地的最高利用价值。
4.3 坚定不移的遵循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在目前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遵循低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在有限的自然供给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使群众可以充分的了解我国的国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土地整理上的整体认知,使经济发展理念和资源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群众自身对土地资源的认识,从而能够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民群众基础。
5 结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各项制度和法律法则都还不完善,新农村的出现以及土地资源保护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局面,然而能否做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还要靠有关部门的大力发展深入以及群众的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武子宁、路紫.河北省村庄改造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邹礼红、张俊飚.试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土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14-02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保证资源的优化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在生态环境已然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做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平衡,是保证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对土地资源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并以土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从土地资产角度对土地利用问题进行科学规划,是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的。
一、土地利用规划中资源环境概述
从自然资源的大概念来说,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等多种资源类型。其中土地资源要在国家和社会范畴下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就需要将土地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在对土地资源情况有效掌握的前提下,将土地资源进行划拨利用,让不同类型土地资源起到不同的作用[1]。比如,耕地资源应用于农业,一般性土地资源在城市基础建设的需求下应用于建筑建设等。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否有效、是否高效,以及在利用过程中是否对其造成了浪费和破坏,均关系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问题。由此引发了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土地利用规划是在科学的统筹方法和合理的分配利用基础上实施的,若考虑到土地利用的效率问题和对资源的保护问题,则土地资源环境得到了相应保护,反之则受到较大破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不仅关系到资源环境的保护问题,还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中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分析
要实现持续和健康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合理而有序的土地供应作为重要保障。将土地资源配置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政府的力量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及时解决土地利用规划在新形势下面临问题的有效对策。要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就需要一套科学的规划方法和计算方法。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就是其中重要的计算体系,其牵涉到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间的关系,通过土地资源的资产化对算,从经济角度对土地资源进行相应的规划,能够一定程度保证最终土地规划利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而过去采取的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既无法反映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具体贡献,同时在经济活动的反映上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其对于生态环境破坏的体现上存在缺失。为此,引入了土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土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是以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将资源环境因素作为核算的重要元素,并依据核算提供相应系统化的核算数据,是进行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关系的具体描述,以方便对土地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时拥有相对准确的依据。因此,土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可被称作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三、我国土地资源环境核算应采取的优化执行策略
在引入土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之后,我国的土地利用总规划能够将资源环境因素作为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实现资源环境的保护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具体将土地资源环境核算应用在土地利用规划当中,应当采取相应的优化执行策略,才能确保执行的效果最优化。
(一)完善特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纳入非市场经济活动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虽然已经被证实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缺陷,但仍然不失为一套良好的核算体系,能够发挥相当的作用。在引入土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之后,应当保留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其进行完善和优化,使其成为具有特色的核算体系类型。同时,将非市场经济活动内容纳入这一核算体系当中时,要考虑到在土地利用当中可能会引起的人类环境健康和自然灾害、农业等各类土地质量变化、生态资源变化冲突等带来的资本损耗。
(二)实现多种土地资源利用整合,强化自然条件空间相关性
在进行土地资源环境核算当中,应当对于土地资源的多种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土地资源进行汇总分析,确保资源整合数据的准确性。在这当中,应当重c关注行政区县和自然环境景观单元的土地利用问题。基于其在土地利用上获得的经济效益问题,就需要对其产业结构进行摸底分析,并结合相互的空间关联性提升核算的准确性。此外,整合自然条件的空间相关性,对掌握土地资源环境因素有巨大帮助。
(三)应用估算自然资本损耗方法,明确产业用地资源环境效益
土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既可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能因使用过程的损耗而相应减少自然资本。这一方面由于人为使用不当引发的损耗,另一方面则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自然资本损耗。同时,还应当以自然环境景观单元(中小流域)为空间单元,运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即自然资本耗损-灾损估算方法,对于土地资源中相应单位里的产业用地及其空间结构的资源环境效益进行明确[3]。
三、我国土地利用总规划的发展执行措施
(一)制定补贴奖励制度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以落实总规划
在土地利用总规划当中,基于特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资源环境核算体系的共同结合,在明确资源环境经济情况的前提下,为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应当通过一定的政府手段予以支持,如制定相应的补贴奖励制度,对于在土地利用规划当中配合政府的土地规划工作、对土地资源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相应补贴奖励;或者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土地资源使用中相应土地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应用于政府规划发展需求的土地则通过补贴方式予以补偿[4]。如在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的土地,可通过相应的补贴来弥补农民的农地损失。在配合相应的政策执行中应当加强执行监督机制建设,使得相应的政策能够落实到实际问题当中,避免出现资金的滥用或政策的变形。
(二)采取鼓励盘活存量土地政策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可以用于经济开发且实为存量土地的资源,则可通过一定的政策来推动,用政策引导的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如通过鼓励盘活存量土地政策,实现土地配置的高效化。对于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可优先使用存量土地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此外,还应当做好耕地资源管理的严格化和制度化,通过相应的政策制定,加强对耕地资源使用的征税处理。如通过耕地占用税,避免耕地被过多占用,以保护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此外,还应当结合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做好城镇土地使用的规范化,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对现有的税制进行调整和完善,并一步步地强化对建筑用地取得和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力度。
(三)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收缴与管理
土地资源开发同样需要有效控制,避免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严重损耗,以保护土地资源环境。在建筑单位需要M行耕地资源使用时,应当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结合具体数量和质量进行补贴金额和等级的折算[6]。同时,在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土地有偿使用方面,同样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费用管理制度,确保相关费用水平以保护土地资源为前提,土地资产开发应当从属于土地资源保护。此外,还应进一步遏制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的短期行为,增加对农用地整理的投入力度。
结语
就土地利用规划而言,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还关系到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应当充分应用土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对于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手段和管理手段,在避免土地资源遭到损耗和破坏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资源的利用,在实现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土地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只有这样,我国经济才能拥有土地资源作为充足保障,经济发展才能向着长足和健康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 刘寅,黄志勤,辜寄蓉,余如意.土地利用规划中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5):94-104.
[2] 张淼.基于资源价值的多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3] 李亚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碳排放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4] 时仅.土地资源价值核算与时空动态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6.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是我国的一大优势,但是现阶段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和浪费现象。这一点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要提高,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管理,这是有效解决人与土地间的矛盾,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思路。
1 现阶段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讲,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是要清楚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有效地解决。
(1)缺乏土地管理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相关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还有待于完善。另外,有的土地资源管理人员对土地资源科学合理规划的意识不强,土地资源管理有时显现出与时现不相协调的问题。没有从整体进行全局的把握,仅仅着眼于眼前利益,而没有从长远角度来分析问题。另外,有的土地资源管理人员没有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土地的分配和规划上,使所有类型的用地混合在一起,土地的资源优化配置完全没有得到体现,使环境受到破坏,还增加了资金的投入,并且不利于城市的长久发展。另外,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在项目用地上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传统的土地管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规划,导致项目制约土地规划的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将使土地管理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2)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没有协调好。土地总体规划其实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的方面很广,这就需要良好的协调各方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但是,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这样就容易发生与其他规划相冲突的情况。
2 土地资源在耕地利用方面存在问题
人们的生存资料需要在耕地上进行,耕地给了人们源源不断的生存养分,从某些方面来看,它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重要方面。但城市的建设使得耕地面积逐步减少,人和耕地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有的企业为了获得利益,一味的开发土地,建设用地,完全没有考虑农业的发展,耕地的保护,使人和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土地资源在耕地的利用问题有:
(1)耕地大量被搁置。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下,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比较低,这样就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很多人放弃了耕作,而选择去城市务工,这样大量农村耕地闲置就被闲置起来。同时,有的农民为了获得更大的建设用地开垦荒地,在获得土地承包权后对土地实施荒芜处理,在一定数量的年内以非耕地占用土地名义申请建房,这样土地就被闲置起来。另外,有的企业盲目占用大量土地进行项目开发,却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使一些土地闲置。
(2)农村土地质量逐年下降。土地资源往往会受到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一方面,我国的坡耕地所占比例是很大的,而边坡的坡度比较大,绿色植物少,实际上土地的肥力是在不断流失的,再加上人类的发展对森林等植被的破坏情况严重,使得耕地的土质日趋下降。另一方面,投资基金的力度不够,过度追求对耕地的利用,忽视耕地的日常维护,加之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损害了土壤的养分,使土质不断下降。
(3)缺乏有效地控制。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缺乏有效控制,耕地的土壤流失较为严重。
(4)缺乏土地集约管理意识。有的地区耕地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如农村住房建设面积超过规定的标准,有的家庭宅基地面积较大,有的地方乱占土地现象严重,有的地方为了发展经济,盲目使用土地,甚至以最低的价格出售土地,不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部分地区在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上,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而是对城市盲目扩建,对耕地面积破坏大。就因为没有良好的规划只是盲目扩建,很多在建的和建成的土地无人问津,耕地在遭到巨大破坏的同时,资源也浪费掉了。
3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措施
3.1 提高土地管理者专业素质
现阶段很多基层土地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士,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土地管理知识,土地管理水平不高,再加上缺乏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上的科学理解,管理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土地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这种情况下应加强土地管理人员,特别是在基层土地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定期地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的相关培训,土地管理人员也应积极地总结工作经验,进而提升土地管理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打造一个优秀的土地管理团队,来促进土地科学合理的利用。
3.2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监管力度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要科学的管理土地,这样能够有效解决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所带来的土地用地紧张的问题。同时,地方政府应建立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明确土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监管。对土地使用采取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联合审查的机制,同时严格实施土地供给制,对土地使用进行集中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还要进行严格的利用土地审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有关部门要严格审批土地使用,拒绝批准任何缺乏的预审项目,进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土地的合理利用。
3.3 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有的地方没有节约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1)应加强耕地保护,使其能够与环境和谐发展,达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达到科学合理,这一重点放在空间限制和应用限制的有机结合上,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间的矛盾。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土地资源管理在土地资源、城市建设,甚至是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土地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解决。作为土地资源的管理者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还要总结好工作经验,使自己成为一名拥有良好专业素养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土地管理人才,相信我国土地管理规划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会更加地科学合理,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华,张五九.浅谈基层土地管理与执法问题难点与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2]李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华民居,2012(22):104-105.
[3]郭宝强.浅谈国土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3(35):358.
【关键词】潜在运输需求;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经济发展
0 引言
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运输瓶颈基本得到缓解,但并未完全消除。总体运力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大量运输需求仍得不到有效满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挖掘潜在运输需求,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潜在运输需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包括现有的运输需求预测理论,在考虑潜在运输需求方面也很不到位。基于此,本文将浅谈对潜在运输需求的认识,分析挖掘潜在运输需求的可能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潜在运输需求的内涵
潜在运输需求是按实现程度对运输需求的一个分类,即未实现的运输需求。要明确其内涵【1-4】。相比之下,本文更为支持长安大学吴群琪教授对运输需求内涵的界定:运输需求是指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对人与物的位移的需要。它体现出了运输需求的客观性、运输行为的本质、需求主导的观念和运输需求的无限性和多样性特征。【5】
潜在运输需求是指在当前运输供给条件或需求者支付能力约束下,尚未得到满足的运输需求。其中,运输供给条件包括运输供给总量水平、运输供给技术水平以及运输服务价格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与现实运输需求是一组相互对应的概念,共同构成了运输需求的全体。从运输需求的内涵看,潜在运输需求的实现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的,否则就不属于潜在运输需求的范畴。
资源优化配置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6】。也可以这样理解,在资源最优配置状态下,每种资源的比较优势都得到最充分发挥,都能够物尽其用、各展其长,不可能找到更合适的利用空间,同时,任何别的资源也不可能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代替这种资源的使用。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其生产地和消费地往往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要克服这种空间障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然产生资源以及为利用资源所必须的人员和物资流动的需要,这种位移的需要就构成了运输需求。由于运输供给条件和运输服务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实的资源配置状态远没有达到最优状态,作为潜在运输需求存在的运输需求还大量存在。因此,潜在运输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
2 挖掘潜在运输需求的意义
挖掘潜在运输需求是在特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交通运输的便利,使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未实现的运输需求得以实现。主要体现在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要大力开发区域内特有的资源,或是与外部相比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资源。这里所指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阳光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一切通过合理利用能够给人类带来福利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存在。潜在运输需求的挖掘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运输需求的本质就是基于人或物的位移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7】。满足了运输需求就是对资源配置状态进行了一次帕累托改进,使资源配置趋于更优。挖掘潜在运输需求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必然能使资源的利用带来更多的效益,改善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局面,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由于潜在运输需求的实现能够带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对于落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可以通过开发利用该地区的特有资源或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资源来发展地区经济,从而缩小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民族大团结等都举足轻重。不仅如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潜在运输需求实现条件的成熟还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结语
要以运输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包括基础设施的兴建、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创新,优先满足那些最能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运输需求。
参考文献:
【1】许庆斌,荣朝和,马运等.运输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139页
【2】陈贻龙,邵振一.运输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143页
【3】肖建明.西南铁路市场需求分析及产品营销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5月
【4】吴群琪,马.对运输需求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综合运输.2004,3:8-11.
【5】吴群琪. 基于运输需求理论的路网规划方法与理论研究[R].西安:长安大学,201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用地;优化
引言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大量的新工艺,先进的施工方法、机具运用于建设当中,强有力的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质量。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在当今农村经济发展中,大量的土地资源被使用,有些地区在土地资源使用的过程中,浪费资源现象十分严重。只有通过合理方式,在使用土地资源时候进行充分的优化,才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作用。
一、新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基础设施、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土地资源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资源,在土地资源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农村所存在的一些特点,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群众意识比较薄弱,管理力度较弱等原因,导致了土地资源存在极为严重的浪费问题。这不仅仅严重的浪费了国土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我国农村用地的特点 我国农村用地简单的可以分为建设用地和农耕用地。农村建筑用地即为宅基地,主要特点是分布较广,没有经过专业规划,选址总是习惯于偏向公路沿线,而且建设时着重于圈占好地,房小院大。这种建设理念和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极大地浪费了我国的土地资源,而且,这种杂而乱的结构,在新农村建设重新规划时,又为设计阶段增加了很大难度,同时,也会造成很多纠纷,影响安定团结。
2.相关土地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人口增加迅速。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同时,也加快了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农村用地出现了很多闲置土地的出现。对于这一部分闲置土地,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处理,相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十分详细的规定。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大量的土地被申报使用,申报成功之后,土地却被限制,并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效益。目前,我国对于土地管理办法中,审批管理制度很严格,监察力度较大,但是缺乏闲置土地的管理措施和相关规定。由此可见,相关土地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土地不合理利用情况的发生。
3.群众对于国土资源中土地合理利用概念意识薄弱 土地合理利用不仅仅是将土地用于建设那么简单,在土地使用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将土地的作用最大化,如何在使用土地时,发挥土地最大的潜在价值等等。对于以上考虑,群众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然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将会为国土资源带来很大损失。现实情况恰恰就是,群众思想意识薄弱,认识不到在使用土地资源中的不足之处,只考虑眼前的利益,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另外,没有了解到土地资源系统的知识,对土地使用情况只是一味的占地建房,没有意识到土地资源的珍贵。
4.国土资源管理力度较弱 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需要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禁止企业或者个人非法占地。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下,土地资源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逐渐减弱,领导层面存在缺失。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忽略了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责任。在这种管理的缺失之下,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由于检查力度不够被大量占用、浪费,这种情况已经十分严重。此外,一些村级组织利用经济建设为幌子,随意支配土地使用,加深了国土资源的浪费程度。
二、对建设使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使用状况的分析,不难看出,在我国现阶段土地资源使用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认真分析我国农村用地的特点,结合在土地资源使用时,其他方面的不足,做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改变农村群众传统用地模式 由于我国农村用地长期以来,都自发地以沿路建房为指导思想,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带来了很大难处。这种分布范围广,建设杂而乱的局面,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时常遇到。为了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可以通过加强土地使用规划,结合农村特有的聚集特点进行土地优化处理,防止小房大院建设模式的扩散。要进行农村用地的优化处理,首先需要对农村用地特点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其特点情况,找出其中客观存在的不足,结合农村群众主观方面的思想意识,对农村用地特点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对农村用地的优化,最终找出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土地使用新途径。
2.完善土地资源法律法规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大量的土地资源被闲置、浪费。对此,国家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制度,防范土地被闲置浪费的情况。完善土地法律法规,是我国现阶段,进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土地使用过程中所有的行为都有制度的约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合理使用体制,同时也使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审查部门在做好土地使用审查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土地合理利用的管理。如果是集体用地,可使个人归还集体。
3.提高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意识 要做到土地的合理使用,不仅仅需要外界进行规划,控制,也不能只靠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只有群众自身的思想意识达到了一定高度,才会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要使群众意识到,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关系到了我国9亿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土地资源如果乱战乱建,最终只会影响到群众自身体力,减慢新农村建设进程。村级组织在平时也需要加强宣传,对宣传效果进行测试。
4.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力度 在政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盲目的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也不能松懈。上一级的主管部门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对具体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监察,分析其中是否存在随意支配土地使用等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情况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使一切土地使用情况都在合理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的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腾飞,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土地资源使用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国土资源的浪费、不合理使用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减缓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对于现阶段农村用地中存在的不足,需要进行一些列的优化处理,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出土地资源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亚鹏,许皞,许俊香,崔邢涛,王艳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5(02)
[2]韩良.实践“三个代表”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方式与手段的创新[J].青海国土经略.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