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桥梁工程的基础

桥梁工程的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桥梁工程的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桥梁工程的基础

桥梁工程的基础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桥梁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Key words:Bridge engineering;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某一段1.6km长的铁路桥,该区的地理位置为因河流的冲击而形成的扇形平原,其地质地貌对于施工而言比较复杂,其基本构成为粘土层、砂层、岩层以及砾石层。将桩的基础作为桥梁的基础,按照设计标准其桩径在1.25m,而桩长在58m~63m之间,是端承桩类。因为该桩基工程的主要特点为叫长的桩身、过大的桩径以及十分复杂的地质地貌,因此说桥梁施工过程中关键在于桩基础的施工。

1施工准备

(1)施工测量的放样:在施工之前检验并审查从设计单位中获得的水准基点、坐标基点和相关的测量明细。通过全站仪将所有钻孔桩核心的位置予以确定,结合中心桩位将其十字护桩予以进行安置处在进行加固的时候使用的材料应为水泥砂浆,这样在通过交汇法将桩的核心位置予以确定过程中将会比较便捷。(2)进行预制并埋设钢护筒:首先预制钢护筒:通过4 mm的钢板钢护筒,将其予以卷曲,应该注意孔径应该查过设计桩径的20 cm,保证其长度应该在水中为3 m,在地面上为1.5 m,对其外侧进行加固时采用φ22的钢筋箍圈进行焊接。护筒通过人工挖埋的办法进行埋设,在处理妥当之后挖出桩头,进行循环利用。要保证确切的护筒埋设地点,其中心误差应该保持在5 cm之内。护筒顶面比地面要高出0.3 m,并保证护筒中的水位比地下水位应该高1.5 m同时比护筒的顶面高30 cm,避免出现溢水的现象。将护筒吊入到坑中之后用黏土来回填其外部同时夯实,避免发生护筒的外壁具有渗水以及泥浆渗漏的情况。(3)制备泥浆:在进行钻进工作的时候,利用黏土来制作浆以护壁,将泥浆需要的黏土予以备至,塑性标准应该高出20,在0.1 mm以上的颗粒应该在3%以内。埋置护筒埋完毕之后利用黏土,将钻机的钻头稍稍提出进行造浆,应该保持泥浆的比重为大致1.4。进行钻进的时候,按照具体的地质状况,为了在进行钻进以及护壁的时候对泥浆比重进行适时的调整。(4)钻机就位:在将钻机准备就绪之认真查看、修理以及试用机具设施,要保证钻机就位的偏差小于1 cm。保持底座以及顶端具有平稳性,没有位移以及沉陷情况的出现。

2钻孔应注意的问题

2.1钻进

(1)保证桩的钻孔与中心距在5 m范围以内完成所有混凝土的灌注桩之后24 h再继续下一步,防止在进行凝固邻桩混凝土过程中受到干扰。要先进行造浆然后进行钻进,将泥浆泵打开以循环,将泥浆均匀搅动完毕以再全面展开钻进工作。初步进行钻进时时,在3~4 m以内是河床表层,表现为十分松散,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砂砾或者卵石夹土等一些松散层进行开孔以及钻进过程中保持其比例为1∶1将黏土以及小片石予以投入,在孔壁内加入泥膏片石,夯实孔壁,避免出现塌漏现象的发生。(2)在开孔工作进行之后,要结合地质的状况对钻机的参数进行调整,进行常规的钻进工作。完成卵石层的密实以及钻进岩层的工作过程中,要利用功率较大并且低钻予以钻进,保持泥浆的比重为大约1.4,钻进稠泥浆以及大泵量。(3)在进行钻进卵石夹土层以及松散的砾类土过程中,通过高钻予以钻进。进行钻孔的时候,应注意孔中的泥浆水头,对泥浆进行适时的填充,这样泥浆所具有的比重以及黏度才会有所保障,避免产生塌孔的情况。(4)进行钻进的时候,及时记录钻孔的情况,对土层变化的情况进行观察,在地层有变化的位置取其样渣,对土层做出分析,将钻渣所反应出的情况记入到相应的一栏中,在验收工程之前,保存好所有的渣样。在进行钻进的过程中,每进尺5~8 m的时候对钻孔直径进行相应的检查。(5)在钻进的过程中不断的校准以及核对钻杆核心的部位与其垂直度,如有偏位以及倾斜的状况出现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处理钻孔位移:于偏斜处将钻头的扫孔吊起来,保证钻孔位于正直的状态,偏斜较大的情况下在偏斜处将黏土以及砂砾石保证其具有密实的沉积之后再进行钻进。(6)如果出现卡钻的现象,要立即对情况予以核实,并对其做相关的处理工作。卡钻后有松动的表现之后再进行上提,禁止强制上提,防止越卡越紧的情况发生。卡钻之后通过从下到上进行顶进将钻头予以活动,撞击障碍物。如果卡钻的情况是梅花孔或是探头石而导致的,通过下小钻头将探头石打碎然后做扩孔工作,接着进行提钻。(7)处理坍塌情况:如果孔口出现坍塌情况,回填对护筒再次埋置然后进行钻进;如果孔出现坍塌的情况,先在坍塌的部位将黏土与片石的混合物回填至坍孔部位以上1~2 m;如果出现严重的坍孔现象应将所有进行回填,之后再进行钻进工作。

2.2终孔

钻孔的设计深度达标并且钻渣取样达到承载标准的情况下终孔,由监理工程师做成孔验收工作。检查孔径、孔深、孔位以及垂直度等相关方面,同时将终孔检查方面予以准确记录。

桥梁工程的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 桥梁 扩大基础 施工技术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扩大基础的施工方法通常是采用明挖的力式进行,在开挖基坑前,应做好复核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并应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支护力以及地面的防水、排水措施。如果地基土质较为坚实,开挖后能保持坑壁稳定,采取放坡开挖。 一、 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扩大基础的种类有浆砌片石、浆砌块石、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几种,基础施工的用料通常应在挖基完成前准备好。

1、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如下

(1)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将表面的泥土、水锈清洗干净。(2)确保在无水状态下砌筑施工。(3)禁止带水作业及用混凝土将水赶出模板外的灌注方法。(4)基础边缘部分应严密隔水。水下部分圬工应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终凝后才允许浸水。

浆砌块石基础应分层进行砌筑,砌第一层砌块时,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首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各层应先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石与里层砌块应相互交错、连成一体。各层砌块应安放稳固,且砌块间应砂浆饱满,黏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片石砌体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形状方正尺寸较大,长短相同的片石作为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且应与里层砌块咬接,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较大的砌块应放在下层,对于石块的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填实。块石砌体砌筑时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相同,外圈定位行列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

2 、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对于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当基底为非黏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夯实、润湿;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对于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混凝土中填放片石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选用未被锻炼的且无裂纹、夹层的、高度小于15cm、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2)石块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Pa及混凝土强度等级。(3)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当设计为片石混凝土砌体时,石块可增加为50%~60%。(4)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人一半以上;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lO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小于15cra;对于片石混凝土,石块净距可以不小于4~6em,石块不得挨靠钢筋或预埋体。

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在对基底及基坑验收完成后尽快进行钢筋的放置和绑扎;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同时安放墩柱或台身钢筋的预埋部分,保证其定位准确;对钢筋根数、直径、间距、位置等进行验收,满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时,即可浇筑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对于已拌制好的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若高差不大,可直接倒人基坑内;若倾斜高度过大,为防止发生离析,应设置串筒或滑槽,槽内焊上减速钢梳,保证混凝土整体均匀运人基坑,用插人式振捣密实。

(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但应连续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应将上层混凝土灌注捣实完毕。基础筑完凝结后,应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并经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7昼夜以上,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掺用塑化剂的混凝土应为14昼夜以上。

(3)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难时才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适用于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现代桥梁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广泛采用垂直移动导管法,值得注意的是:当封底面积较大时,宜按先低处后高处、先周围后中部的次序用多根导管同时或逐根灌注,并保持大致相同的标高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充满基底全部范围。同时,根据封底面积、障碍物情况、导管作用半径等因素确定导管的根数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导管的有效作用半径则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而异。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要综合考虑到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水头的大小、浇筑面积的大小、基底有无障碍物以及混凝土拌机合机的生产能力等因素来决定。通常,流动半径在3~4m范围内是能够保证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会有较大的高差,并具有可靠的防水性的。对于大体积的封底混凝土,可分层分段逐次灌注。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围堰封底水下混凝土,也可以一次由一端逐渐灌注到另一端。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二、扩大基础施工质量检验

1 、地基检验

基坑内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完成后,应会同设计、勘探单位实地验槽,确认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处理应符合专项处理方案要求,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回填时,对于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填方的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基坑回填检验

除当年筑路和管线上回填土方以外,填方轻型击实压实度不应小于85%。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含有影响填筑质量的杂物。基坑填筑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现浇混凝土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规范要求。

桥梁工程的基础范文第3篇

Abstract: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s the data model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technology, integrating all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serving in the whole project life cycl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M technology in home and abroad, elaborates the advantages of BIM technology by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project, and also propo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M technology in design and operation stage to promote maturity and popularity of BIM technology.

关键词: BIM技术;信息化;桥梁工程;施工

Key words: BIM technology;informatization;bridge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073-02

1 BIM技术发展现状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智能工作方式,它能够创造、发掘和保存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全流程中的各项数据,从而大幅度提升决策效率和生产力,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预计未来两年内,中国BIM应用率较高的施工企业数量将会有108%的增长,它将广泛应用与建筑设计和道桥建设领域。

2 BIM技术在桥梁施工阶段的应用

2.1 数字信息化施工

钢构桥梁所用的部分构件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可以预制桥梁结构,然后通过工厂化的生产制造手段防控施工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以确保构件质量达标,同时进一步桥体施工周期,提高效益。

2.2 施工模拟

基于BIM技术的4D桥梁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同时严格把控施工进度,合理布置场地并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以点带面,全面把控整座桥体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以期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施工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 安全数据信息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安全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搭载管理施工中的关键数据,并利用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使各单位全面掌握桥梁施工的安全信息,以便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案,防止因安全信息数据管理滞后而埋下安全隐患,甚至引发施工安全事故。

2.4 物料设备管理

在BIM技术问世之前,施工单位往往借鉴物流行业比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方案,例如使用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技术;可以将桥梁构件、工程设备以及相关物料贴上标签,以此跟踪管理施工进度。但RFID技术只能识别一部分信息,无法掌握桥梁施工全过程的数据流,这点缺陷可以通过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信息模型来弥补。

2.5 协同作业

协同作业是设计之外的各种设计文件与办公文档管理、人员权限管理、设计校审流程、计划任务、项目状态查询统计等与设计相关的管理功能,以及设计方与业主、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商、运营商等与项目相关各方,进行文件交互、沟通交流等的协同管理系统。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实现协同作业,能保证施工科学合理化。BIM技术不仅在施工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对提高设计、运营领域的效率、节约成本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BIM技术带给桥梁工程的革新

3.1 方案评审的直观性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可以让业主在方案选择评审阶段更加直观地看到工程完工后的效果及相关数据分析。

3.2 更加准确的工程造价

基于BIM模型的工料计算相比基于2D图纸的预算更加准确、而且更多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且节省了大量时间。

3.3 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BIM技术所提供的协同设计、参数化设计功能,有助于优化桥梁结构设计,可以避免施工环节多次返工,既节省时间和成本,又能保证施工效率。新型生产方式的兴起,如构件的模块化、预制化程度大大提高,BIM数据信息模型代替传统图纸移交给施工单位等。

3.4 有助于桥梁工程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作为当今建筑业最具前瞻性的技术之一,BIM技术用可视的数字模型串联起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BIM所提供的信息共享交互平台能使早期参与方案设计的各个协作方进行互相经验探讨、信息协调,实现项目创新性与先进性。

桥梁工程的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桩基础;桥梁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桩基础结构在众多工程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其中桩基础工程运用于桥梁工程中,需要注意运用的要点和具体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效果。

二、桩基础的特点

桩基础是最常用的一种深基础。当地基浅层土质不良,采用浅基础无法满足结构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且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往往需考虑桩基础。承受竖向荷载的桩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将上部荷载传递到深部土(岩)层,而承受横向荷载的桩则由桩身材料和桩侧土(岩)的弹性抗力来抵抗。根据工程的特点,桩可以发挥各种不同的作用。桩的作用主要有:

1、通过桩的侧面和土的接触,将荷载传递给桩周土体,或者将荷载传给深层的岩层、砂层或坚硬的粘土层,从而获得较大的承载能力以支承重型建筑物。

2、对液化的地基,为了在地震时仍保持建筑物的安全,采用基桩穿过液化土层,将荷载传给稳定的不液化土层。

3、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刚度,因而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物,沉降较小且比较均匀,可以满足对沉降要求特别高的上部结构的安全需要和使用要求。

4、桩具有很大的侧向刚度和抗拔能力,能抵抗台风和地震引起的巨大水平力、上拔力和倾覆力矩,保持高耸结构物和高层建筑的安全。

5、改变地基基础的动力特性,提高地基基础的自振频率,减小振幅,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三、桥梁桩基础施工应用

1、施工前准备

钻孔桩在施工前要对进场钻机、泥浆泵、吊车等进场设备进行试运转检查,以防钻进中途发生故障。并进行设备报验,监理审批后方可使用。开钻前由质检员对测量员所放的桩位进行复核,无误后放出护桩。

2、埋设护筒

护筒上部障碍物用人工挖除,护筒埋设深度要保证护筒上端高出地面30cm以上。水域护筒高出水面2m以上。护简直径大出桩基直径20-40cm。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干处实测,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

护筒固定在正确位置后,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以保证其垂直度及防泥浆流失及位移、掉落。并用钢筋焊接于钻机机架上,避免塌孔发生时护筒掉入孔内。

3、钻孔施工

(一)钻机就位时要支垫平整、稳实,保证在钻进过程中不产生位移或沉陷。钻孔要间隔施工,在钻孔桩砼浇筑24小时后方可进行其他相临桩的钻进施工(间隔大于5m除外)。在钻进过程中,不可进尺太快,开钻时、快到溶洞顶时钻孔时与地质复杂地段均应缓慢钻进,且钻孔时要保证孔内水头压力。

(二)在钻孔排渣、提钻头或因其它原因停钻时,保持孔内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

(三)钻孔分班作业,连续施工。钻进时泥浆比重控制在规范允许之内,经常注意土层的变化,在土层变化处均要捞取渣样,判断土层,记入记录表中钻渣情况栏。

(四)溶洞等特殊岩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钻头,钻头直径不能小于桩径。

4、成孔

(一)钻孔应一次完成,施工员在在成孔30min以前通知质检工程师与监理工程师。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用探孔器和测绳,对孔位、孔深、孔径、孔形、竖直度(斜度)、泥浆和沉淀厚度等进行检查。

(二)检查孔深的测绳要经常校核,探孔器下放时必须绑测绳,确保探孔器垂直下放到孔底。

进行全深的孔径检查。如探孔器下不到孔底要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扫孔,如果形成梅花桩应回填片石重新冲进,确保桩径满足设计要求。

(三)探孔器直径控制在小于桩径2cm-3cm,探孔器长度为4~6倍的桩径。

钻孔桩成孔质量标准:

5、护壁泥浆

泥浆原料选用优质粘土,采用膨润土造浆,为了提高泥浆的粘度和胶体率,在泥浆中投入适量的添加剂,其品种和掺量要有试验确定。护筒内的泥浆顶面,要始终高出护筒外水位或地下水位至少1m。

6、清孔

(一)清孔统一采用二次清孔方法。在下钢筋笼前进行第一次清孔:终孔后先用泥浆管放至孔底将孔底沉渣进行初次清理,在此次清孔时注意间断性用钻头上下抽动。此阶段加水不宜过快过早,以保证孔底沉渣基本符合要求为止。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完钢筋笼后下导管、并接滤沙器清孔,导管可放到孔底。此次清孔缓慢注水,直到孔底沉渣、泥浆比重等指标达到图纸要求。

(二)要尽量缩短下钢筋笼、下导管等准备工作时间。如由于准备工作时间太长,孔内沉渣超限,要通过导管进行二次清孔。

(三)清孔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②清孔后,孔底、中、上部泥浆均要符合要求;

③清孔时要保持钻孔内的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以防止坍孔。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沉淀厚度进行检查,孔底泥浆的沉淀量要小于l0cm,不得用加深孔深的办法来代替清孔。

7、钢筋笼(检测管)制作吊装

钢筋的骨架(检测管)根据施工条件满足规范要求时可分节制作,钢筋笼成型可采用卡板成型或箍筋成型,保证主筋的位置准确。在骨架上端,根据钢筋笼的长度、直径大小以及护筒顶标高,均匀设置2根吊杆(或吊环)。

为保证钢筋笼的几何尺寸及相对位置正确,钢筋加工在加工平台上放样成型,主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下端纵向主筋要稍稍向内弯曲,以防钢筋下放时,损伤孔壁。

钢筋笼在现场地面平卧组装,先将闭合箍筋排列整齐,再将主筋依次拉线点焊就位于加强筋上,再将螺旋筋同主筋绑扎。操作过程中,钢筋的绑扎、焊接严格按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操作,检测管根据设计文件要求与钢筋笼焊接为一体。

钢筋笼吊装时,采用扁担加滑轮起吊法,并设置4~5个吊点以防钢筋变形。采用多点起吊与内置“十”字支撑相结合的方法,吊放时要对准钻孔中心缓慢下入,严禁碰撞孔壁或高提猛落或强行下压。钢筋笼下入至设计位置后,利用吊筋固定,上下误差小于5cm。

8、下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

钢筋笼吊装就位一般多在清孔前进行,以缩短清孔完毕至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时间。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个关键工序,通常采用直升导管法。混凝土的坍落度以18~22cm为宜。每根桩的灌注时间不应太长,尽量在8h内灌完,以防顶层混凝土失去流动性而导致提升导管的困难,通常要求每小时的灌注高度宜不小于10m。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任何时候都不得小于1m,一般应控制在2~4m以内,以防发生断桩事故。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保持较大埋管深度、放慢灌注速度,当混凝土面越过钢筋笼底1~2m后,再减少导管埋深,加快灌注速度,这是为了防止发生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升的事故。混凝土应灌注到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1.0m,以便清除浮浆。

9、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在垂直荷载压力时,以桩顶处所受压力最大,下部承受的压力较小。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与其实际受力情况相反,往往是上部混凝土的强度低,中下段混凝土的强度高,若不严格控制,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容易出现缩颈、孔壁塌落、孔底沉淤、桩身空洞、蜂窝、夹泥等质量缺陷,造成桩基承载力的下降,影响到工程结构的使用安全。

四、桩基检测方法

1、低应变反射波法,即为小应变检测。本桩基检测工程项目所采取的低应变动测法,使用小锤敲击桩顶,经粘接在桩顶的传感器来接收来自桩中的应力波信号,然后采取应力波理论来分析被检测桩土体系的动态响应,然后反演分析实测速度信号以及频率信号,从而获得被检测桩的完整性。通过低应变反射波检测防范可以检出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然后再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2、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在桥梁桩基检测方法中被应用最早,其作为桩基完整性无损检测法,方法原理是在对桩进行灌注混凝土前,在桩内预埋若干根声测管,把其作为超声脉冲发射与接收探头的通道,然后通过采用超声探测仪沿桩的纵轴方向逐点测量超声脉冲穿过各横截面时的声波参数,再对这些测得的数据结果,通过采用各种特定的数值判定或形象判断以及进行处理后,得到被检测桩内砼缺陷类型、大小以及位置,然后再给出混凝土均匀性指标和强度等级。通过超声波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缺陷性质、位置以及范围,然后评定基桩混凝土质量等级。

3、钻孔抽芯法。该桩基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钻孔机,一般带φ10mm内径钻头,对被检测桩基进行抽芯取样,根据所取出的芯样,对桩基的长度、局部缺陷情况、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持力层情况等进行进一步分析判断。但鉴于钻孔取芯有一孔之见的局限,只能对局小部分范围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在桩基等级评定时,仍以无损检测为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桩基础结构的施工一定要满足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桩基础结构的基本技术,参考以往的工程使用情况,运用一些比较可行的实用技术,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桥梁工程的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处理

一、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主要指的是高压缩量、低强度的软弱土层,这种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质,一般由松散泥沙、粉土、粘土、泥炭、松软土、有机质土等物质构成,多具有颗粒细、空隙大、含量多等特点。由于软土地基的自身特点,直接导致了整体道路桥梁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影响道路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加强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十分重要。同时,在实际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时,应注意遵循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处理原则。这主要是因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时,每种软土地基的性质区别性较大,每个地方的相应土层和土质又有极大的差异性,直接产生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的大大不同,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常常具有不可预见性。针对这种原因,就需要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和地形因素,将每种地形都作出良好的软土分析,不同土质不同对待,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处理原则,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二、软土地基常见问题及处理前的准备措施

1.常见问题分析

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诸多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整体的施工建设。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软土地基确定不准确。工程队伍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前,要经过严格的地形勘探,对于每段地段都要详细、全面地分析,以保证建设时的完善、准确、到位。而一些工程常常为了省时省力,相应简化了全面勘探的步骤和程序,致使一些地段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没得到充分地重视,影响后期的建设工程的质量。②部分工程施工队伍在明知是软土地基的基础上,仍然忽视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造成了道路桥梁路堤失稳的局面。③某些工程队伍对软体地基的问题给予相应重视和处理,但是因为处理方法和处理措施不切实际或处理的步骤操作有误也会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填土速度过快,对土层的辗压不实;建筑堆料的摆放不当;没有严格遵守规定程序进行分层填筑。④硬壳层的处理不当,致使发生扰动和破坏,使整体的路堤产生摇晃,失去稳定性。

2.准备工作

软土地基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机理,确定基本的适用范围,充分调查当地的地质情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实际的要求,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才能真正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①严格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查报告,尽可能得搜集所有关于建设工程的地质资料。其中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地基基础等。②依据基本的调查报告以及搜集的地质资料大致总结和规划出几种参考方案,结合实际建设目的和建设需求,选取适合的建设工程方案。③对于所选取的几种建设工程方案,反复对比,总结优缺点,并充分结合后期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材料、设备、机械环境、施工条件、工期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衡量与考虑,最终确定一项具体的施工设计方案。如仍不能选出合适的方案,可适当将几种设计方案的优点进行综合,做好组合优化处理。④方案确定后,可选择一处或几处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软土地基地段,进行施工前的试施工,以检验方案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在试施工中,如出现与实际方案不符合的地方,可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在实际施工中顺利进行。

三、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选择

1. 换填法

换填法主要是指将原本的软土地基的土层换成具有承载力好、透水性丰富的土层,改变原先土层的构造,优化土层的分布区域,巩固土层的稳定性。其中换填的土层可选用灰土、水泥土、粗砂以及砂壤土等。换填法主要适合软土层土质较薄的地段。对于土质较深的地段实施这种方法反而会增加经济成本,影响整体经济效益。另外,在实施换填法时要减少对土层的深挖,保证回填土的夯实处理,提高承载力,确保工程质量。

2.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法主要是指运用片石的抛投,使淤泥挤出整体的路基范围,再片石上方铺至一层厚厚的沙层,进行回填土填埋。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注意,抛投片石应严格遵照基本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果出现平坦的软土层时,要将路堤中心依据等腰三角形的形状进行填塞,直到填满两侧的所有面位置,促使软土和淤泥从两侧位置被挤出。如果软土土坡的坡度高于1:10时,要按照从高向低的方向进行抛投,且在低位置的一面多进行抛投片石。当片石出现在软土土层的表面或是水面以上的位置,适当利用小型的石块进行填塞,运用压路机压实。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土层较厚的区域。

3.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是指利用在地基底层中安置排水系统的方法,将土层底部高含水量土层所渗出的水流归结到统一的排水系统中进行集中排水,以提高土层的稳定性,降低土层的沉降。其中排水系统分为加压装置和排水装置两部分。依据排水的要求又分为塑料排水带排水和砂井排水两类。塑料排水带排水主要具有施工工期短、施工速度快、滤水性优良、排水效果好、排水通畅的优势。同时,塑料排水带排水还因造价低、质量好的特点受到了各工程的广泛应用。但是在应用时,塑料带排水还存在一定弊端。诸如:塑料材料易老化;透水膜易损坏;插板易扭曲等。所以在具体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塑料排水带的搭接方法正确,且搭接长度低于200mm。

4.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应用于粉土、黄土、沙土、杂填土、素填土、低饱和粘土的软土地基。因此,强夯法的使用范围要限于对土质、土层的多方面考虑基础上。例如:饱和度高的土层就不适合强夯法的应用,但是如果在饱和度高的土质上增加适量的砂土层就可以进行应用。同时强夯法具有费用使用低、设备简单、施工周期短的特点,是近几年处理软土地基的常用方式。

5.超载预压法

超载预压法主要是指确定超载比和预压时间的关系,将其与施工范围内的土质和土性特点联系起来,使之共同产生超载预压的结果,增加土层的固结,强化土层的固结度,降低土层的沉降几率,有利于土层的稳定性。适当的固结时间可有助超载预压的实施效果。但是时间过长,则对预压效果影响不大。

6.灌浆法

灌浆法是依据现代的电化学原理,运用高压旋喷法、粉喷法等措施使用浆液改变软土地基的土层结构和土层性质,达到最终优化土层的目的。其中浆液既可以选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浆,也可以选用硅酸盐等化学物质。在粉喷法的应用上要注意处理钻机的位置,保持钻机位置与实际图纸设计上相一致,桩的孔位偏差低于50mm,垂直偏差也要低于1.5%。根据具体的实施要求和实施情况,确定喷粉的具体时间和水泥的使用量、粉喷桩长度等,并详细进行记录。

四、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

1.软土地基表层处理

软土地基的表层处理措施具有投资少、工艺简单等特点。其中广泛应用的为挖除换填法、爆炸排淤法、设置垫层法以及排石挤淤法。其方法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相类似,主要注意的是针对高水位地段的处理方式,要加强排水管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增强地基的夯实度,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2.软土地基加固

我国普遍应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主要有深层石灰搅拌桩加固技艺、化学加固施工方法、垫砂层加固处理措施、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工艺以及粉喷桩加固法。这些地基加固法都是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延伸而来的,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水文条件,选取与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相适应的加固方式,以保证施工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