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范文第1篇

农村 环境保护 现状 

农村环保资金缺乏 

对于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投资资金,没有找到直接数据依据,所以通过中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来间接反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认为:要使中国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2%以上;环境问题基本解决,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1.5%;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境保护投资也需占GDP的1%。我国2001年到2012年的环境保护投资需占GDP的比例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在1.15%~1.67%之间,属环境问题基本解决。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政府难以保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自上而下决策”的供给制度下,环境投融资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导致目前环境保护投资不足,资金使用效率偏低,并且有些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银行商业融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较弱,环境保护投资的商业化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资金大部分由政府投资,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还没有专项资金,再加上农村地域污染源分散,污染治理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我国农村地域目前普遍经济规模不大、平均利润率不高,吸引资金力量不强,融资困难。我国现阶段环境投融资机制在城市地域难以建立,在农村地域更是步履维艰。 

农村环保制度缺失 

我国现有的国家制度在面对污染农村的面源污染中存在着空缺,这使得本来问题就非常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不但得不到丝毫缓解,而且已经呈现了变本加厉之势,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性的忽视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成了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和政绩考核的标准,整个社会对于环境问题都没有很重视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污染。即使政府逐渐重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出台一些政策、采取一些措施应对环境问题,也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而没有关注到农村的环境现状。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其对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农村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边缘化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予充分认识和应有的关注。 

(2)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上的缺失 

纵观我国数十年来的发展史,“三农问题”产生和加剧的过程也同时是国家在资源分配、政策出台和制度安排不公平,向城市倾斜的过程。牺牲农村利益重点发展城市导致了农村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在资源、政策和制度上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突出表现为农业税的免除等政策措施。但我们还没有从政策和正式制度上给予农村环境问题以足够的重视。 

(3)研究上的不足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社会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充分关注,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农村具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提供了有效的智识支持,但是现有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研究,要么关注宏观的治理对策,要么是零散的现状描述,鲜见有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这客观上阻滞了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 

农村环保治理效果低下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污染面广、隐蔽性强、控制难度大、表现不突出的特点,可引起地下水和河流水域的污染,且量大面广且难以治理。部分地区已经制定治理措施并实施,总体来说效果不太理想,如个别地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缓和一段时间,还会“复发”;个别乡镇和部门对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村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分散面广,防治及监管难度大。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想通过改变农业生产习惯来达到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目的,但我国农村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由于某些限制原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同时国家在农村地区推行沼气建设,某些农村地区发展的沼气池建设只是解决了部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农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还是无法得到根本治理。 

农业发展方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还是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这种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农村环境的保护。面对农村面源污染逐年加重的趋势,急需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村落众多,不同农村情况各不一样,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再予以改进。同时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偏软,可操作性不强;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偏少,政策间缺乏协调;执法监督工作薄弱,内部监督制约措施不健全,层级监督不完善,社会监督不落實。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1引言

农村环境污染通常是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膜、农药以及化肥等化学物质引起的,还有一些是由生活垃圾或家禽养殖形成的污染,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农村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必须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来治理农村的污染问题,还人们一个绿色的生产及生活环境。

2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2.1农药、化肥污染

农药是农民防治农业病虫害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很大影响,打破了整个农业系统原有的天然生物圈。同时农田所使用的农药只有少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大部分都飘散到了空气中,使水体及土壤遭到严重污染,使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化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生产率,但存在盲目对农作物施肥的现象,造成化肥使用量过大,致使土壤板结,水体污染等现象,由于化肥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以及重金属等,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2.2农膜污染

在农业种植时,为了保持低温,增加产量,农民往往会使用农膜进行农作物栽培。虽然使用农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其使用过后会大量留在土壤中而造成土壤出现白色污染现象。如果长期使用农膜又不及时进行回收,可能会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在其降解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被植物吸收后间接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2.3生活垃圾以及污水污染

人们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但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回收中转站,所以生活垃圾通常是随处倾倒,从而出现垃圾遍地的现象。有时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可能会占用大量土地,其中的污染物对土地以及水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农村中较为严重的污染源。农村一般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人们的生活污水往往是随处倾倒,由于污水里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流出后可能会污染地表以及地下水。如果流进河流等,也会出现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现象,进而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2.4禽畜养殖污染

在农村有很多散乱分布的养殖场,这些养殖场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也没有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规模,在养殖时人们只是注重产量的高低,对养殖环境缺少有效管理,对禽畜粪便以及污水等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养殖场周围出现疫病猖獗、细菌丛生、蚊虫成群以及恶臭熏天等环境问题,这不但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其容易滋生细菌,往往还是疾病的传播源头,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3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首先要通过书报、电视以及口头传播等渠道来帮助农村居民形成环保意识,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发动起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应开展对农民的科普教育,使他们对生态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来保护环境。

3.2建立相关监管机制以及法律法规

我国可就农村污染问题制定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依据相关发展规划来具体执行实施。管理制度要涉及到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各个方面,相关管理负责人要定期到农村进行视察,及时发展农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并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处罚或治理,通过强制性措施来杜绝污染现象。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范文第3篇

海岛农村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

六横镇村(社)比普陀其他兄弟乡镇的村(社)规模大、人口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镇财政虽然支持力度挺大,但远远不能满足新渔农村建设的需求。村(社)的运转模式也与兄弟乡镇的各村不一样,六横镇在2003年合并了9个中心村,截至2007年底对9个中心村经济合作社全部进行了分设。现已全部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单位开展工作,上级有关部门在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没有考虑到六横镇的具体情况,仍以村(社)为标准来安排,使得六横镇政府在开展工作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2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够

海岛(渔)农民把水作为自然应该供给的资源,水环境保护意识还较淡薄,造成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和严重污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是农村居民缺乏水环境保护意识,有些部门也忽视了农村水环境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水环境保护往往被边缘化。

3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滞后

与城市相比,海岛渔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城市环境的保护采取了优先政策,对城市的工业废水处理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对海岛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海岛农村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功能不齐全,大部分海岛村镇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水处理专项整治规划。

4污水处理能力薄弱

海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管网服务范围有限,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顺地面漫流,流入就近明沟、河流和池塘,严重影响水体水质。海岛农村地势复杂,渔农居住相对分散,很难铺设污水管道,这对污水收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发、引入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佳、运行费用省、适合分散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已成为解决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当务之急。

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思路及对策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和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六横岛作为新区重点发展的十大岛屿之一,将重点发展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大宗物资加工、海洋能源和临港石化等临港产业,积极培育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6]。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上日程,六横岛的社会、经济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与此同时,环境压力也会与日俱增。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工业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问题。海岛淡水资源相对紧缺,受污染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在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的同时,加强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保护思路

针对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受岛屿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及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制约的情况。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治理、注重经济实效,逐步完善海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开展海岛农村污水整治工作。借助“小岛迁、大岛建”建设的契机,采取以“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其他项目同时推进。通过水环境污染整治,切实保障海岛居民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安全。

2治理和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解决海岛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切实提高海岛居民的环保意识。扩大宣传,提高广大渔农民的卫生和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渔农民宣传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的实用技术,帮助渔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向中小学生灌输环保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大力推进海岛渔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

2)开展海岛村庄污水整治

加强海岛村庄整治建设,着力解决渔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保护渔农村水资源质量,全面提升渔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渔农民健康水平,重点开展渔农村卫生改厕工程、污水治理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立既可利用有机肥粪便又卫生且不污染水环境的生态卫生厕所。按渔农户尤其是无卫生厕所的渔农户和外来人口居住分布情况,每个村(经济合作社)至少建1个无害化公厕。要充分考虑粪便污水、生活污水纳入集中式污水处理收集系统的接口问题。建立健全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加大垃圾处理力度。

3)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生态村镇建设,尤其是人口多的村镇要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自然条件的村镇也可修建一些人工湿地来配套污水处理。要因村制宜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城市和区域污水处理厂临近的村庄(经济合作社)按照城乡或区域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的要求,通过建设截污管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其他村(经济合作社)则根据村内地势、布局状况和经济情况,因村制宜选择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兼氧过滤处理技术、微动力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以分户式、联户式、集中式的办法治理生活污水。对渔农村家庭小作坊企业多而散的情况,政府要加强引导和督促,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减少污水对河流的直接排放。

4)加强水环境执法监督

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执法监管,保护饮用水源和海岛水环境。制定一些地方性渔农村环境保护规范,同时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督监管力度,发现违法排污企业和涉及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情况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禁止一切向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行为以及各种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严把各类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环境监管工作,保证水环境质量稳定。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示码:A

一、会同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会同县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县,境内树木繁多,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质量每况日下。一是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滞后,生活污染日显突出;二是畜禽散养,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三是农业生产过程农药、化肥、农膜不合理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四是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这些形成了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农村环境新格局。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面源污染问题:(1)大量化肥、农药、农用柴油、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产品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是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之一。生长调节剂造成了农村小环境质量恶化、土壤土质及肥力的下降,影响农产品安全。农民在生产中使用的农膜,基本未回收,随便丢弃,造成农村环境中难降解的白色污染。(2)目前会同县共有大中型养殖场10 家,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2237吨,氨氮87.6吨。已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而会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较低,大量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土壤、河道中,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农村生活污染:(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产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人口逐年增多,垃圾排放总量也加速增长。据调查,按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0.5公斤计算。会同县农业人口每天垃圾产生量为160吨,年垃圾产生量约5.86万吨,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废纸、塑料、废衣物、废建材等。其中有机废弃物厨余和废纸占50%以上。生产垃圾主要为秸秆、塑料棚膜、农药瓶等。目前,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程度偏低,垃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堤等地方散乱丢弃和堆放,甚至进入河道水体,不仅损害水利设施,还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2)农村生活污水来源主要为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等产生的污水,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物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长,基本都是不经处理直接外排进入农舍附近的沟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3)随着城市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增加。会同县地处偏远山区,境内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成为了造纸、化工、冶炼、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理想迁入地,成为了农村新的污染源。由于监督管理不力,企业环境意识较差,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目前会同县农村工矿企业CODcr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到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0%,污染物处理水平低下,加之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给农村环境容量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1)目前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质量缺乏迫切要求。因此,人为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培养干部,中、小学课堂宣传环保生态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农民参与环保能力。三、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问题,必须落实好资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已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制度。我县去年争取800万中央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筹集资金主要优先用在两个方面:一是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庄区域区分,制定不同标准、分类组织实施。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处理。二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净化沼气池,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分散处理。将农村净化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结合,提高污水处理率。(3)把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技术结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有机肥料,支持创办规模化养殖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相关加工业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生态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大实用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使农业经济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4)目前全县农村环境监管工作水平刚刚起步,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逐步建立乡、村两级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农村工矿企业污染监管和治理力度,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严格执法,认真抓好农村地区工矿企业污染减排,不能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直至关闭,严格环境准入审批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引进生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项目,遏制农村工矿企业给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参考文献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范文第5篇

摘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就防治水污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首次在报告中提到“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两方面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农村水污染,尤其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对此,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农村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和面源污染的特点

就水污染源的大概念而言,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三个方面。就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言,有以下儿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生产废水。由于农村环境容量较大,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之企业布局不当,技术生产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水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而许多城市工,企业因污染严重不断搬迁至农村,使本不乐观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二是农业生产废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表径流将大量的污染物带入水体,导致农村水源污染,这是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三是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据渊查,农村儿乎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绝大部分村庄垃圾堆放在路边、水塘边、渠道边甚至水源地,严重危害饮用水水源安全,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四是畜禽养殖业废水。所谓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在大面积范围内农村生活和农村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吲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小土粒、氮磷营养物质、重金属、残留农药,以及庭院、路旁农村禽蓄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从非特定的地域,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日|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河流、水塘、湖泊等受纳水体所引起的污染。而源污染也被称作非点源污染,是与工业和乡镇企业的集中式点源污染相对应的,其主要特点是: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由于产生的区域广泛,并受气候如暴雨影响,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和突发性时空变化大,因此无法准确确定源区。农村面源产生的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是农村面源污染物负荷的主要来源,二、防治农村水污染尤其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沟渠、池塘、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总称,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洪旱涝起着调节作用,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既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农村以及城市饮水安全的根本前提。因此,高度关注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大力度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

造成农村水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薄弱。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主要设在城市,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管理较少,因此,导致政府对农村的环境管理不力。二是环境保护设施不足。尽管少数靠近城镇的农村建有排水管网,但绝大多数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三是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三、对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建议

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分区域做好规划。如产生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原因主要足畜禽养殖总量逐年增加,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对于农村垃圾,更应做好统一规划,制度实施方案,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县处理”的模式,建立集中收运处置体系。是要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其实肥料,即使是化学肥料本身没有“罪’,是不科学的使用方式和方法造成的。主要表现在:氮肥和磷肥施用过量而钾肥施用不足以及与区域地区间分配不平衡。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出排水或雨水进入江河沟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因此,要合理配比肥料种类,改进传统施肥方式,积极发展新兴肥料,如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三是培养农民科学的环境意识。农民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级政府要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摆卜承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改善水环境、提高人民牛活质量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改水改厕步伐,倡导农民科学的生产和牛活方式。要对本地区用水情况、废弃物、废水排放量、粪便利用率、废水处理情况及农村改水改厕等进行调查建档,为水环境整治规划提供第一于资料。四是要从政策方面给予引导。农村面源污染不仅是物的问题,而且是人的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政策制度问题。使得地块分散、经营规模小、投入成本高、生产效益低、科学技术推广难,导致短期行为严重,对工地进行掠夺性开发和使用,缺失管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不当的农药化肥补贴政策刺激农民滥用农药化肥,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农药技术推广站被推向市场后,自负盈亏,不再以推广农业技术、工具和培训农民合理施肥用药为主要目的,而是以销售农药、化肥为主要任务,想方设法诱导农民多买农药、化肥,造成其滥用。五是凶地制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鼓励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实施“畜禽养殖一发酵池增肥或沼气供热(或有机肥料生产)一田园种植”的循环,实王见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新建的小型养殖场要与农田、果园、养殖水面和林业统一布局,生态经营,力争粪便就近消化。大力建没农村户用沼气池,与农户“改

厕、改圈、改厨”相结合,推广“猪一沼作物”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开展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六是要对污水灌溉实施临管。污水灌溉虽然可以暂时解决农田干旱问题,但同时将水体中的大量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带入农田,造成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国家虽然颁布了《农出灌溉水质标准》,但由于污水灌溉水质无人监督,导致污灌面积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