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饮食对健康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2-010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2.05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60岁女性,以每年3%~4%的速度上升,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1]。乳腺癌采取的是以手术为主,化、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手术由于切除组织较多,破坏性大,可造成某种程度的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同时乳房的缺失、化疗引起的脱发等副反应都给患者带来心理、生活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负性影响。乳腺癌的治疗是连续、多辽程、周期性的过程,这需要患者有良好的遵医行为。病因导入式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从乳腺癌致病因素的角度进行干预,从而引导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均为已婚女性患者;(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首程化疗患者;(3)年龄25~55岁者;(4)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能够清楚表达自身感受者;(5)无精神病史及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者;(6)愿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肿瘤远处转移者;(2)严重心理疾病患者。将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首次化疗的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年龄25~55岁,平均43.3岁。文化程度:文盲11例,小学23例,高中40例,大专及以上26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和护理,根据患者的病程进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护理的实施;观察组进行病因导入式健康教育和护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术肢恢复情况、疾病及治疗情况的了解程度、心理情况、角色行为的认知、婚姻家庭关系、社会支持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具体情况,责任护士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采用病因导入式健康教育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引入乳腺癌致病因素等,从而引起患者对饮食的选择、坚持治疗、定期随访、康复锻炼、情绪管理、性生活管理等健康行为的重视,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发放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对各项治疗护理配合的依从性。每日固定时间由责任护士带领患者做功能锻炼操,出院后,向患者发放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视频,要求患者在家休息期间,坚持按照视频教授的内容进行锻炼,定期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追踪患者锻炼效果,同时对患者在家庭护理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依据笔者所在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标准询问患者,了解患者对疾病、治疗、用药、护理等知识的知晓情况,总分100分,检查时间为健康教育实施后0.5~l d。由护士长和一名护士完成该项考核工作,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考核,于出院前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得分≥85分视为达标;(2)由责任护士统计每日患者参与锻炼的情况;(3)由责任护士通过电话回访,了解两组患者定期治疗、坚持服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乳房自查的情况;(4)效果评定方法,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效果评定;①功能锻炼达标的评定标准,肩关节能前屈>90°、后伸>30°、外展达90°,即评定为功能锻炼达标。②患侧上肢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ADL对穿衣、梳头、洗脸、刷牙、进食等进行评定。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的评定。主要评估患者术后有无发生上肢水肿的并发症。用皮尺准确测量患肢腕横纹、前臂(腕横纹上10 cm处)、肘横纹、上臂(肘横纹上10 cm处)、肩(经腋窝过肩峰)等5个部位的周径以厘米为单位与健侧对比,如患肢与健侧比较周径>2 cm判断为水肿[2-3]。(5)出院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度,调查依据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制订的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出院时填写,统计得出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5.0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字2检验行显著性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掌握相关知识、坚持复诊、药物治疗、饮食方式、功能锻炼、乳房自查依从率及功能锻炼达标、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肢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100%(5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4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病因导入式健康教育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系统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疾病治疗中的配合要点,有利于提高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传统的健康教育是以结果为导向进行,病因导入式健康教育模式,以致病因素为切入点,指导患者如何配合疾病治疗的护理,如何进行自我照护,让患者更加理解健康宣教的目的及重要性,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病因导入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通过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静脉回流,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预防和减轻水肿,有效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4]。但由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功能锻炼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加上康复锻炼繁杂、艰苦,因而使许多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不高,从而影响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病因导入式的健康教育是通过风险因素预警,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及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掌握相关知识、坚持复诊、药物治疗、饮食方式、功能锻炼、乳房自查依从率及功能锻炼达标、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肢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范文第2篇

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分别采用疲乏简易量表(BFI)、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及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焦虑及抑郁状况。

结果:两组干预前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的两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较好,可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并改善焦虑抑郁。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 食管癌 癌因性疲乏 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40-0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大多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为提高患者受益及生存期,目前常采用同步放化疗来进行综合治疗[1]。除临床获益外,改善生活质量也是癌症治疗的目标。研究指出,癌因性疲乏是癌症化疗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2]。同时癌因性疲乏还可导致影响患者抗争疾病的信心,加重焦虑抑郁反应。健康教育可针对性对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的知识普及,帮助患者做好防治,可缓解多种肿瘤癌因性疲乏症状[3]。故本研究给予食管癌患者健康教育,观察其对癌因性疲乏和焦虑抑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为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7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56例,女11例,年龄范围42~75岁,平均年龄(55.38±13.47)岁;病变部位:上段27例,中段22例,下段18例;临床分期:Ⅲ期39例,Ⅳ期28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初治患者,无放化疗史;②病理诊断均为鳞状上皮癌;③KPS≥70分;④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⑤肝肾功能正常,未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排除治疗依从性较差及无法独立完成填表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皮肤、口腔、生命体征监护等日常护理。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①向患者讲解癌因性疲乏的表现及病因,帮助患者了解该症状,除健康宣教外,可配合图片、手册、示范指导及影像等方式实施;②帮助患者确认癌因性疲乏的存在,及时与患者沟通,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做好每天疲乏症状的记录;③组织患者多与病友交流,可通过题讲座和护患讨论会交流防治经验;④化疗期间向患者讲解化疗目的及化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做好饮食指导及心理疏导工作。

1.3 评价指标。分别采用疲乏简易量表(BFI)、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及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焦虑及抑郁状况。BFI为自评价量表,满分10分,根据得分可分4级:0分(无)、1~4分(轻度)、5~7分(中度)和8~10分(重度)。SAS和SDS量表均有20项题目,每项设4级(1、2、3、4分),总分为20题的代数和后并以此为粗值乘以1.25,将整数部分作为标准值。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数据,癌因性疼痛分布以“率”表示并行Ridit分析,其余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情况。两组干预前S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的均低于干预前(P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情况。两组干预前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的均低于干预前(P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情况两组干预前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100%,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分别为58.82%和72.73%,均低于干预前(P

3 讨论

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身心均可产生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削弱放化疗效果。癌因性疲乏的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不能通过休息及睡眠来缓解,需要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及分布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健康教育对该症状的缓解效果较好,主要原因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健康教育可针对性的实施宣教、帮助患者了解该症状,同时通过有效干预途径来缓解[4]。此外,在癌因性疲乏得到缓解后,患者的负面心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减轻。癌因性疲乏不仅严重干扰了患者的生活与学习,同时对其心理也有较大影响,增加了其负面心理反应,因此改善癌因性疲乏至关重要。吴菡静[4]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胃癌的癌因性疲乏实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并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并缓解癌因性疲乏,可在食管癌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蔺强,陈坤,张明等.同期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8):625-630

[2] 申维玺,马慧利,孙燕等.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8):624-625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妇;孕产期;营养指导

本文通过分析对175名孕产妇实行营养指导所产生的孕妇健康状况影响,期许能够达到助力产科临床保健的目的。详细医学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中所收治的350例妊娠妇女,并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5例,所有的孕妇都是妊娠后初次孕检,无双胞胎妊娠情况。对照组孕妇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28.8±1.3)岁,孕检时孕周在6―22,平均孕周在(15.4±0.9)周。实验组孕妇年龄在为21―41岁,平均年龄为(29.2±1.4)岁,孕检时孕周在5―21,平均孕周在(15.5±0.8)周。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2]。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进行首次“孕检”之后,医院要建立其个人档案,并且按时进行随访和检查。随访内容囊括孕妇的“体重增长状况、饮食情况及生活方式等”,检查内容为胎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3]。实验组产妇进行首次“孕检”之后,要建立其个人档案,按时进行随访和复查,并且外加给予“孕产期营养指导”。具体方法如下:第一,评析孕产妇的身体健康情况。在进行首次体检后,要按照孕妇其“身高、体重”去计算孕前体重量及每天需要摄入体内已的热量,在妊娠中后期阶段,每周的体重增加以0.25至0.45为标准;第二,孕期营养辅导。对实验组的孕妇发送孕产期的营养膳食方案,并且要求孕妇在妊娠期间要根据方案上的设计去进行科学安排其饮食搭配及合理运动。叮嘱孕妇一定要在妊娠早期注意对“叶酸”的合理补充,改善错误的孕期营养思维,尽量避免辐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按时来医院接受孕检,观察身体营养摄入情况及胎儿的正常发育情况,并根据这些指标的具体情况去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营养方案;第三,分娩期指导。孕妇在分娩之前一定要吃一些“易消化、高能量”的食物,这样能够储备能量,尽量降低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身体疲惫的现象。在分娩完之后,相关护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嘱咐产妇要多喝水,多食用“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食物;第四,产褥期营养辅导。营养师要根据相关合理膳食知识去对实验组产妇进行辅导一定的营养基础知识。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7.0,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

2.结果

2.1经过两组实行不同的辅导方式,比较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经过两组实行不同的辅导方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经过两组实行不同的辅导方式,比较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妇营养健康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产妇自身的健康状况,对于胎儿的健康发育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5]。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对孕产妇进行营养指导,不仅可以助力母婴平安度过“产褥期”的关键,还能有效降低“营养不良或者是营养过剩”的产妇在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果的风险,甚至还可以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选取我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中所收治的350例妊娠妇女,并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定期复查和随访,而实验组在给予定期复查和随访的基础上,实行孕产期营养指导,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显著要比对照组低,泌乳时间也要比对照组低,新生儿健康状况也要比对照组明显达优。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对产妇孕产期采取营养指导的方式,能显著降低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黎月仪.试论孕产期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04.

[2]冯彩英.营养指导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4718.

[3桑凤华.孕产期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2,8(5) :665.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 痛风; 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1]。痛风迁延反复,较难根治,不仅给老年患者造成了躯体上的严重损害,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对收治的48例老年痛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8月住院患者48例(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58~86岁,痛风病史6个月~16年。按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痛风健康知识宣教。对治疗组予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①认知干预:向患者宣教痛风的相关知识,包括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发生的先兆,特别是嘌呤、酒的摄入对痛风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知程度;②心理干预:关心爱护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动向,取得患者的信任;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帮助;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动员家属以乐观的态度,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来感染患者,提高其心理应对水平;鼓励家庭成员监督、支持患者完成饮食、运动等干预计划;③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制订饮食卡,帮助患者将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分类。限制嘌呤摄入,嘌呤的摄入量应在75mg/d以内,鼓励多饮水,多补充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予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饮食,禁饮酒;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督促患者适当运动、坚持服药、定期监测尿酸、定期来院复诊等。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由专职护士对患者和家属每月随访1次并记录患者的血尿酸、服药、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1年。

1.2.2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F-36生存质量表[2],其中项目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和以往健康相比较。每个项目得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3观察指标 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血尿酸水平,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饮食治疗依从性问卷均参考国外相同问卷,根据中国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增减[3]。

1.4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情况 除生理功能外,两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总体生活质量和与前1年健康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血尿酸的变化 在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血尿酸从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资料有可比性;1年后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1年后血尿酸水平却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变化 在干预开始前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从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资料有可比性;1年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与1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依从性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痛风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容易转成慢性,导致关节僵硬、变形,形成痛风石、瘘管、肾结石,严重者导致肾损害,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有效地控制高尿酸血症,但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单用药物治疗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只有将健康教育与饮食结构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痛风的发作,同时家庭关系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与情绪、心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家庭成员的参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认知、心理、行为、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的进行,治疗组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熊曼琪,邓先智.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9-291.

[2]Ware JE,Sherboume CD.The MOS36-item shortfom health survey(SF36).Conceptual fm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 Care,1992,30:473-483.

[3]王淑英,阚丽君.浅谈痛风的食疗[J].中医药信息,2009,26(1):42-44.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范文第5篇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75%的人认为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有24%的人认为“有些影响,但不大”,只有1%的人认为“没什么影响”(见图1)。可见,有3/4的受访者都认为,科学的饮食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而缺乏科学性、盲目的饮食方式,则会造成一种“慢性损伤”,在不经意中损害身体健康。被人们熟知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胃肠疾病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不正确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此外,有79%的受访者认为“所有人”都有必要了解饮食与健康的知识,41%的人认为“老人、孕妇等有需要的人”应该了解相应的饮食知识,有30%的人认为料理一日三餐的“家庭主妇”应该了解相关知识,有22%的人觉得只有“医生等专业人员”才有必要了解饮食与健康的知识,而没有人选择“谁也没必要了解”(见图2)。其实,正如同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了解饮食健康知识,不仅仅是营养科医生的事,它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遵循的事。

关于了解食品营养知识的途径,有79%的人选择了“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有36%的人选择了通过“身边的人”介绍,有28%的人通过“网络”了解饮食知识,还有24%的人通过参加“咨询、讲座”等活动收获知识(见图3)。可见,大多数的人还是习惯通过主流媒体来获取饮食健康知识。所以,作为传播饮食健康知识的媒体,我们有责任把更科学、更翔实的健康知识传播给广大读者。

而了解食品营养方面的知识并实际运用于日常生活之后,是否真的对健康有好处呢?有62%的人都肯定地表示“有,了解之后身体好多了”,有36%的人表示“暂时没有,但是还会继续坚持照做”,还有2%的人说“没有,也不想了解了”(见图4)。可以肯定的是,把科学的饮食知识融入生活习惯,已经使大部分的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