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洪涝灾害的成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洪涝灾害的成因范文第1篇

洪涝灾害与旱涝灾害,均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区别在于:

1、洪涝灾害,主要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成灾。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洪涝灾害危害最大、最常见的是河流洪水,尤其是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从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受灾地区的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畜死亡。

2、旱涝灾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气象灾害是由大气圈物质变化或异常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境异常,而导致降雨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如降雨过猛过大,持续时间长,城市、水库、农田等地方的水不能迅速排除就会形成涝灾。而长时间不降雨、或降雨量少,各地水补给不足,就会形成旱灾。

(来源:文章屋网 )

洪涝灾害的成因范文第2篇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和“黄金水道”。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防洪与灌溉”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办法。“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开始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展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势,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影响,可以让学生观看1998年抗洪的记录片,认识到洪灾给人民带来得灾难和损失。在其他的内容的讲解上还可适当插入影像资料。

在介绍长江流域概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加强读图识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水系图的方法,找源头及入海口、流经的省区、主要支流、河流分段的界限等等;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明确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落差巨大,能分析出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提问]学习一条河流,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包括三个部分:

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

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

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

[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

[板书]一、长江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

① 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分为北部支流和南部支流),并画出长江干支流的示意图。

③ 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在哪个省(湖北和江西)。

[教师小结]

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

洪涝灾害的成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山洪;GIS

中图分类号 P4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40-02

暴雨山洪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经济领域的诸多方面,是各学科间综合性研究的重要应用。基于GIS的量化研究已成为主流研究方向[1-2]。根据灾害学研究,一般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致灾因子是指山洪灾害影响的强度和频次,一般用暴雨强度和频次来代替[3]。孕灾环境重点考虑地形、水系、植被等因子对山洪灾害形成的综合影响[4-5]。承灾体主要通过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量化分析。

1 暴雨山洪灾害风险区划

1.1 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正蓝旗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年降雨量为365.1 mm,而且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90%。正蓝旗及周边地区暴雨多集中在7—8月,1981—2009年的28年中发生了大小26次(大约1年1次)山洪灾害。对上都镇单站1959—2011年逐日雨量资料进行分析,正蓝旗日降雨量大于50 mm的暴雨每4年一遇。日降雨量大于100 mm的大暴雨百年一遇。

根据暴雨强度分级,发生频率,利用 ArcGIS软件,进行空间spline差值运算,单位化处理,得到致灾因子栅格图层。

1.2 孕灾环境敏感性分析

正蓝旗南部、中部地区地表起伏大,暴雨诱发易引起山洪灾害。而且正蓝旗南部、中部地区受天气系统影响,局地暴雨频繁发生。

利用100 m分辨率DEM,河网密度提取,坡度运算,分别单位化后,通过栅格运算器积运算,获得孕灾环境敏感性区划图,如图1所示。

1.3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

正蓝旗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草地、林地、旱田、城镇及工矿用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赛音呼都嘎苏木和桑根达来镇,哈毕日嘎镇大部分地区以旱田为主,黑城子示范区和五一种畜场部分地区有旱田,其余大部分地区以草地为主,其中那日图苏木、宝绍代苏木、五一种畜场提供者优质的畜牧用草及用地,为牧业产业支柱地区。城镇发展以上都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型发展。社会经济易损性影响度分布如图2所示,反映出正蓝旗中部、南部地区是洪灾危险程度最高的地区。

1.4 暴雨山洪灾害风险综合区划

利用ArcGIS系统的地图代数功能,将各因子图进行积运算,得到综合区划图,从而得到如图正蓝旗暴雨山洪风险区划,如图3所示。

1.5 高风险区成因分析

如图3所示,正蓝旗南部地区洪水危险性明显较北部高,这与南部地区降雨量大、地形多起伏变化,农田、工矿密集等因素密切相关。桑根达来、五一种畜场、哈毕日嘎、上都镇、黑城子示范区均属高风险区,各地具体成因如下。

1.5.1 哈毕日嘎镇。哈毕日嘎镇是正蓝旗暴雨山洪灾害多发区之一,其地势起伏变化大,中小型河流密集。暴雨引发山洪后,从东、北、西方向向低洼地区流泻,较容易形成山洪灾害,主要原因:一是山脉贯穿南北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地势条件,雨水容易形成汇集区,对下游地区构成山洪威胁。二是哈毕日嘎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导致农民生产、生活处所位于山脚下,沿河岸等易受洪水侵害的区域。

1.5.2 黑城子。黑城子地势平坦,位于两片山脉包夹的低洼地带,是上都高勒主要流经地。山洪主要由西面太仆寺旗骆驼山冲淹第二居委会,从东面多伦县大北沟向西冲淹第一、三、四、五居委会。主要原因:一是黑城子恰好位于多伦县、太仆寺旗多山地区间的低洼地带,是两处山脉间地表径流的汇流处。二是上都高勒流经处是黑城子居民集中居住区,为南部耕地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但同时也为山洪灾留有很大的隐患。

1.5.3 五一牧场。五一牧场中部地势较高,其余地区比桑根达来、上都镇的地势低,山洪经常由北、西、东向南部低洼地区倾泻,造成林场、元上都遗址等地受灾。主要原因是地势较低的南部分布着耕地和林地,特别是元上都遗址也处在低洼地带,暴雨过后多方泄流雨水汇集于中部、南部形成洪灾。

1.5.4 上都镇。上都镇北面、南面都分布着较高的山脉,上都高勒流经南部地区,山洪一般从南、西向北、东倾流,形成镇内洪涝成灾。上都镇洪涝集中在中部、北部交通沿线,是因为城镇用地集中在上都镇中部,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的泄流主要通往中部,与上都高勒共同作用造成城镇地区洪涝。

1.5.5 桑根达来镇。桑根达来南部地势较高,北部较低,主要泄流方向是自南向北。其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北部,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和城镇用地都处于低洼地带,是洪灾来袭的脆弱地带。

2 讨论

该文所建立的暴雨山洪灾害风险指数主要是用来为正蓝旗政府机构制定资源分配、制定高级防御管理计划决策、提高公众对洪灾成因和控制方法的认识等提供帮助[6]。它是用一种对于任何可能的使用者来说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综合处理和概括了大量正蓝旗洪涝灾害风险数量和本质性的信息,但由于资料有限,难免有考虑不足之处。

3 参考文献

[1] 马兰艳.基于GIS的多尺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2] 唐余学,廖向花,李晶,等.基于GIS的重庆市山洪灾害区划[J].气象科技,2011,39(4):423-428.

[3] 杨丰政.基于GIS的徐水县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4] 李辉.基于GIS的潍坊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洪涝灾害的成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淮河 上游洼地 整治规划

Abstract: Wa region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plains located in the Yi River, Shu River downstream alluvial plain, the terrain in low-lying, numerous rivers, intricate water system, floods occur frequently, the history the Yellow River won the Huai invasion Si the River Yishusi devastated.lead to confusion, drainage systems, rivers siltation, poor drainage, regional floods and droughts occur frequently due to the flood way out, Rusu provinces border water disputes and even armed conflic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loc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order.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remediation, the region can be integrat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plain Xiaolaowa Distric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Huaihe River Upstream Depression RemediationPlanning

中图分类号:P3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淮河流域上游平原洼地区主要分布在临沂市境内,地处鲁东南,位于北纬34°17′~36°23′,东经117°25′~119°11′之间。东临日照市,西部与济宁市、枣庄市和泰安市相连,南部至江苏省界,北部与淄博市和潍坊市接壤。南北长228km,东西长161km,总面积17184km2,占山东省面积的九分之一,人口密度606人/km2。

临沂市属于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丘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1.8%,平原区占28.2%。该市境内现有沂河、沭河、中运河及滨海四大水系,均属淮河流域。河长10km以上的支流有306条,其中沂河水系152条、沭河水系72条、中运河水系有39条、滨海水系43条。

临沂市为山东省降雨量最为丰沛的地区之一,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868mm,最大降水量为1960年的1417mm,最小年降水量为1988年的530mm,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份是最小年份的2.67倍。当地多年平均气温13.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6.5℃,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月平均最高气温在7月为30.7℃,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5℃;历年平均气压1008毫巴,历年最多风向为NNE或NE;历年平均风速2.7m/s,历年最大风速21m/s。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74mm,月平均最高蒸发量在6月208mm,月平均最低蒸发量在1月为42mm;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8%;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2479h;全年无霜期204天,历年最大冻土深0.29m。

1.2社会经济概况

临沂市是鲁东南重要中心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居全省中游,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开发条件、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海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这些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自1994年12月撤地建市,现辖“六区、九县”(六区: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开发区;九县: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和临沭县)。至2010年共有122个镇、32个乡、26个街道办事处、7167个行政村、322.78万户、1041.5万人;总面积17184km2,其中耕地面积937.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912亩。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400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

2.洪涝灾害情况及成因分析

2.1洪涝灾害情况

历史上,当地水旱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据考证,自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初元元年)至1949年近二千年间,仅见于文献记载的流域性大洪水发生过212次,其中沂、沭河同时发生53次,同发概率25%;决口64次,沂、沭河同时决口18次,同发概率28.2%。从明建文三年(1401)至建国前1949年的548年间,全市有105年发生水灾,其中大水入临沂城8年次。根据工程区历年受灾面积统计,1961至2003年,工程区发生洪涝灾害成灾面积10万亩以上的有32年,平均1.3年发生一次,发生频率74.4%;多年平均成灾面积33.76万亩,主要大水年有1957、1960、1963、1991、1993、2003和2005年等年份。

1993年8月4~5日遭受到突发性暴雨袭击,历时约24h,全区平均降雨量180.6mm。这次暴雨历时短、强度大,造成祊河、小涑河、柳青河河堤多处决口和漫溢。使全市10个县、199个乡镇、3728个村庄约351.4万人遭受洪涝灾害侵袭,其中74个乡镇严重受灾,有327个村庄和近30万人曾一度被洪水围困。共死亡82人,倒房7.58万间,全市总直接经济损失约25.45亿元。

洪涝灾害的成因范文第5篇

国发1号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提出的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的历史机遇下,贵州毕节市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步伐,在防洪工程建设方面,注重新型堤防建设,强调防洪工程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详细的城市防洪规划,防洪应急预案及减灾技术及其措施。

1.洪涝灾害的特点

季节性强。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一般在夏季发生洪涝。 突发性强 由于山区地形特殊,山高坡陡,溪河狭窄,一旦暴雨,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洪峰,造成洪涝灾害。局部性洪涝为主 贵州地区的洪涝灾害是以局部性洪涝为主。频发率高 贵州山区的洪涝一般产生于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3天降雨量超过200mm,就可能引起洪涝灾害。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恢复难度大由于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极度毁坏,农田被毁,粮食无收,损失巨大。

2.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对实施环境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保证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不仅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需要,也是重要保证。

(2)洪安全为根本,以发展为主题,适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3)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发展是硬道理”。

(4)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构筑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

3.我国目前小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设计标准低

目前我国的城市现存的小型水库多数建于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国家与城市的财力、技术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低,部分小型水库的设计标准完全达不到目前城市的防防标准,无法满足防洪要求,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经过多年的运行,老化损坏严重,相当一部分工程带病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这就需要国家水利部分发挥积极高效的行政水利管理。

3.2施工质量差

我国城市中的小型水库大部分始建于年代,当时采取大兵团作战施工方式,坝体填筑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工程先天不足,普遍存在坝基、坝体渗漏,坝体单薄,溢洪道窄浅,存在安全隐患。

3.3工程设施不配套

城市中的大部分小型水库部分大坝无护坡,经过多年运行,坝体冲刷严重,有的坝脚已出现陡坎,危急大坝安全。另外,大部分水库未开挖非常溢洪道,个别水库虽然开挖了非常溢洪道,但是标准较低,断面窄浅,无法满足泄洪要求。更为突出的是,大部分水库处在无照明、无通讯设施、无防汛路、无防汛抢险物资、无人看管的“五无”状态。

3.4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难以进行正常维护

城市的大多小型水库,由于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严重,存在诸多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维修、养护、加固,工程破损日趋严重,隐患逐步加剧,防洪效益大大降低,个别水库已失去防洪能力,每到汛期被迫空库度汛,即浪费了雨洪资源,又阻碍了自然优势的开拓。

3.5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我国的部分城市的小型水库,仅小部分水库日常管理工作初具雏形,其余大部分水库的各项指标均达不到我国防重汛的标准,而享有管理权限的乡镇政府仅汛期组织几次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上报主管部门,便不了了之,平时根本无人问津。

4.防洪措施及对策

(1)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堤防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2)防洪减灾投资与集资政策研究。我国现有的防洪减灾投资应主要靠财政拨款,但从长远看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防汛抢险实用现代技术研究,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及时发现险情是抢险成功的关键环节。

(3)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山区特点, 水土保持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辅以能源措施和行政措施。生物措施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兴建谷坊、塘坝、地头水柜等拦沙蓄水工程,实施坡改梯地建设,搞砌墙保土,提高土壤和植被的含水保水能力。对泥石流防治要采取“稳、拦、排、停、封、造”六个字对策,对滑坡防治要针对滑坡的成因、性质、发展趋势和危害“对症下药”,采取“避、排、减、挡、填、护”六个字对策。

(4)非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贵州水利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水利信息系统是一项采用现代化信息采集设备、通信工具、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手段,及时掌握水的有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和水土流失,达到科学调水用水,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系统工程。因此,要逐步建立水利信息系统体系,为领导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依据洪水特点、防洪工程现状、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等,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洪水,制定不同类型的防洪抢险预案:水库预案、河道预案、城镇防洪预案。主要内容包括:防洪标准、指挥机构、物资调度、人员转移、抢险队伍、防洪调度措施等。

5.健全政策法规

(1)要尽快修订和完善防洪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