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备课课堂教学化学实验操作装置减少废弃物成品化课外活动讲座 社会实践

当我们走在大街小巷时到处都可以看到乱扔的垃圾。在乡间小路散步时,草丛中、小路边、四周到处都有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饮料瓶、还有许多生活固体废弃物……这些成了我们每天不得不看的“风景”。我们的周围就这样的被垃圾伴随着!人类进入了21世纪,环境恶化问题这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幽灵,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

地球为人类提供了阳光,空气,水,土地和大量的生物及矿物资源,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这些环境条件,甚至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首先、绝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次、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命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培养每一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的我认为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为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备课,将环保知识与教材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在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有涉及环境保护的问题,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教材对于环保问题只能简要提及而已,不可能说得非常详细和具体。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我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将这些材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样在课堂的教学中,就可以在讲解相关问题是做到既形象又生动,有的放矢 。学生听课时就会更有兴趣,可以提高听课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增强环保的意识性。使得学生真正感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真正感到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

二、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化学污染物,而中学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的措施。例如:1、在教材《化学与生活》讲到PM2.5时,让学生了解去年发生在北京的雾霾事件:2013年1月,一场非常严重的雾霾天气袭击了北京地区。全国中东部、东北及西南地区遭受严重雾霾过程,涉及人口达8亿以上。研究表明,PM2.5是人类活动中释放污染物的主要载体,携带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呼吸过程中能深入到细胞而长期存留在人体中,会引起气管炎、肺炎、哮喘和肺癌,导致心肺功能减退甚至衰竭。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学习到,这对环保教育做了铺垫。 2、在介绍 Cl2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博帕尔地下毒气罐泄漏,造成25000人直接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到讲解大气污染物的严重危害。

三、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任,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极好时机,学生对化学实验也最有兴趣。我充分利用实验手段与加强环境意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自我动手中构思、设计环保装置,让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

1、实验操作规范化,提高环保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浓盐酸、硝酸、氨水等易挥发物质的试剂瓶不能敞口放置,否则容易污染空气。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或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以防发生危险和造成污染。实验完毕放回药品时一定按要求摆放。如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之化学药品更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之药品柜等。

2、实验装置环保化,加强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对学生深入环保教育,让学生在设计实验中,充分考虑到环保问题。(1)、在做Cl2的实验时,在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上,做为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大胆设想,设计出减少有毒气体排放的装置,有的同学设计出NaOH吸收装置,有的设计出储气装置,从而防止了Cl2逸散空中污染环境。(2)、在学习S的化学性质时,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S在氧气中燃烧,传统做法是把反应后的集气瓶放到窗外,我没有这样做。我让他们思考:把集气瓶放到户外可不可以?学生们知道实验的产物是SO2,马上意识到了SO2是污染大气的三个有害气体之一,放到户外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学生设计出降低污染的装置:在盛装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对SO2进行了处理。做学生实验时,每组学生都对实验产生的SO2气体进行了处理,没有将SO2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去,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3)、在探究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以往的做法是将足量的红磷放在燃烧匙中,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充分燃烧后冷却打开橡皮夹,在此过程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产物容易污染环境,而且还会造成由于集气瓶中空气受热膨胀导致最终瓶中压强减小不足1/5的误差。由此我进行了改进:我不使用燃烧匙,将白磷放于集气瓶底部,用聚光镜聚光至白磷处,使白磷燃烧,充分燃烧后冷却打开橡皮夹,水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约1/5,这样不仅消除了大气污染,而且还减小了误差。

3、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例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3毫升的稀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的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一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实验完毕,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用铁对铜离子进行适当还原,以减少废液铜离子的污染。

4、正确处理废弃物,养成自觉环保习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结合形成酸雨,使水体酸化,使鱼类绝迹,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形成的大面积雾霾天气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检验铵盐的不稳定性实验时,残留固体可用以施用于花、木、草、树,是良好的化肥,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也可以用来养护花卉等等。

5、实验装置“成品化”,实现零污染

实验装置的“成品化”,是指某些药品为有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其仪器可用密封有该化学药品的成品化的仪器,来完成的化学实验。这种实验操作简单,仪器和药品都可以循环使用,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是最理想的化学实验。如“碘的升华”实验,就将碘装在两头密封的玻璃管来进行实验。再如“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氯化铵的分解”实验也可以用类似的装置。

四、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开设讲座,培养环保意识

我认为,通过开设相关环保讲座也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渠道。因此,有机会我还请环保专家来给全校师生开设讲座。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讲座后,我还指导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讲座,学生扩大了知识面,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对环境构成的影响,认识到不可以用旧报纸、旧杂志来包裹的食品,平时应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2、开展社会实践,保护身边环境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它的实践性,因此,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社区、学校,组织同学们展开保护身边环境的实际行动,不随手乱丢垃圾,方便时,更是随手捡起果皮纸屑等垃圾,爱护身边的环境。不仅是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可行的。环保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我抓起,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都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环境,才能拥有一个美丽的地球。

参考文献

[1]戴树桂主编 《环境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2]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生态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72-02

一、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

生活在当下的人,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人类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些安逸的享受,而回到原始社会那种艰苦的生活秩序当中去。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生活活动对水、大气及土壤等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现象长期存在,导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人类的健康、生命、居住条件已经越来越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气田,从此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能源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燃料结构逐步从煤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化学工业开始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污染的治理率还很低,工业废水治理率仅20%,工业废气治理率为56%,工业废渣治理率为50%,因此,解决我国工业污染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泛滥成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面对如此艰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潜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环境保护问题,号召全民进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特别是在党的十中,我党更是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树立环保意识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状况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艰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必须率先树立环保意识,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民众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和谐。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富有朝气,掌握知识的新一代祖国建设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提高自己意识的同时带动他人共同实现保护环境的愿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式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顺应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项内容,它要求从自身的角度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环境而协调自己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协调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自觉地保护环境。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年以来,党和国家以及各个高校着力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逐步恶化,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开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不仅应当拥有全面的思维能力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意识更成为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认识自己价值是为人类生存而存在,让大学生学会自觉地关注生活环境的变化,关爱我们的家园,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地球的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和带动意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这是从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项重要补充。

(三)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所提出的新课题,是党的十七大、十八所坚持完善的重要目标。未达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除了通过必要的法制保障以外,还要从人民思想方面着手,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要求人们树立更为深远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推进人与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构建者,肩负了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在内心深处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人们树立环境意识的推行者,才能尽快带动整个社会尽快实现我国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大目标前进。

三、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思考

(一)加强必要的环境学科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工作,承担起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高校不仅要将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育当中,还要专门在培养计划中安排出一定课时的环境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使学生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不成系统的环境知识通过开设环境类课程而得到系统地充实和整合,使他们对环境知识和环境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例如,高校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计划,应当有条件的设立1~2门环境方面的必修课,如《环境学》、《生态学》等,同时还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为广大同学开设环境方面的选修课,如《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环境生物学》等,以此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打好知识基础。

(二)丰富校园环保科技文化活动

首先,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相关纪念日载体,充分采取如讲座、沙龙、环境监测实践等各种形式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同时还可以不定时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解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政策法规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办法等,提高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了解。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多方途径寻求与所在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新能力施展平台。此类活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快速

提高。

(三)加强高校内部环境保护类社团建设

高校环境保护活动除必要的学校官方组织外,高校环境保护类社团也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和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学习的重要组织者和承办者,有效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在高校的有序开展,也提高了广大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但是不可否认,高校社团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制约着环保类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从经费、师资、场地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条件,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合作指导,力求突出“小、巧、精、智”的特点,并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总之,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环境问题逐渐恶化的现实让我们感叹人类的愚昧,同时也让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必须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这是为人类生存而应尽的最基本义务。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整个社会来关注环境保护事业,提高整个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上形成“时时关爱环境”、“处处节能减排”的良好环境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增谋.加强生态科学教育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J].社科纵横,2009,(1):228-229.

[2] 陈真.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7,(8):115.

[3] 徐梦婷.浅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其培养[J].才智,2009,(19):17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第3篇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质的渗透,让德育和智育协调发展,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的今天,语文教学还应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培养跨世纪的环保人才打下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1."渗透法"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渠道

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所选编的教材中,有不少是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课文,如《向沙漠进军》、《喂!出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教师在教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应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首先,教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讲解《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可由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入手,然后着重分析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指出这些人环保意识淡漠,思想落后;另一方面指出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这样围绕着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就能够把环保意识渗透、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性。其次,在作文教学中也可渗透环保意识,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之后,发动学生写读后感及环保小论文;制作手抄,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生态环境被破坏后会造成的恶果,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谈个人的感想,使学生在积极探讨中,自觉接受环保意识。

2.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语文教学,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还注重课外活动,要求内外结合,"大小"课堂结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到受污染严重的河流、居民区做实地考察采访,写成调查报告,既让学生了解了环境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

3.利用电教媒体,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也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和发展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素质和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提高公民的环保素质,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是前提。要培养未来公民的环保意识,应该从孩子抓起,从学生时期培养。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自然科学。环境污染由化学制品造成,故环境治理离不开化学知识,要想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更离不开化学知识。化学是一门与环境问题最密切的学科。目前,由于学生压力大,环境教育课程难以展开,课外组织学生对环境污染进行探究的活动较少,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刻不容缓。

一、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素质

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化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只有教师观念更新了,具备了绿色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应。所以化学老师不仅应该具有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时刻关注环境问题。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更自觉地将环境问题带入课堂,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关注环境,想到环保。

二、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中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爱护自然其他生命,维护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这不仅是生物课程的责任,而且是所有课程的共同责任。只有学生知道珍惜生命,爱护自然界的生命,热爱自然,才会有保护意识。而只有有了保护意识他才会产生责任感。化学知识是来源于自然的,环境污染大多由化学制品带来,我们更有这样的责任保护环境。

2.课堂与学生的衣食住行紧密结合

现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都加入了许多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内容,化学教师切不可将这一部分内容略讲,教师可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关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将初步学习一些有毒物质,其中讲到无机盐中毒。教师在讲到这些内容时不仅要讲到无机盐如何使人中毒,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讲有毒的物质通过生物链这种方式,扩展到现在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农药及杀虫剂。农药及杀虫剂会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会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或流入河流,这样就会通过食物链或饮水进入人体。讲到甲醛污染时,教师可延伸到衣服和房屋的装潢上。工业上会用甲醛防止衣服起皱,装潢房子所用的一些材料中也会含有甲醛,造成室内污染。所以我们教育学生新买的衣服要清洗之后再穿,房子装修好了过一段时间才能住人。为了净化室内环境,人们放一些能吸收有害物质的植物在房间里,这也是很多地方进行大面积绿化的原因。这样学生就意识到原来污染物就在自己身边,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使学生自觉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为以后环保行为或在以后工作中考虑到环境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3.借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验对药品的用量,对实验后的剩余物及产物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化学实验中,用绿色化学思想作指导,更能有效防止污染。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力求让原料百分百转化为我们需要的产品,生成的副产品不能污染环境。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与高锰酸钾制取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选择哪一个更环保。实验室炼铁时,对于尾气怎么办?需不需要一个处理装置?这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引起保护实验室、保护师生安全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时刻关注环境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教师可巧妙地引入课堂。学生学氧化碳这种物质时,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可造成诸多环境问题。除了书本上提到的环境问题,因为气温升高,造成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这离学生似乎有点遥远。但是全球变暖不光表现为气温的升高,还表现为气候的极端变化。2008年我国南方发生的雪灾是不寻常的,很多专家说是气候变暖造成的。这个大事许多学生都了解,将环境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不仅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环境污染带来的灾难,更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5.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会产生许多垃圾。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垃圾回收可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对社会的影响。教师可在讲废旧金属和废旧电池回收时加大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对废旧金属和废旧电池的回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节约了资源,还保护环境免受重金属的污染。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在短时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一两百年走完的发展路程,但我们不能再走他们那条“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老路,我们要走出一条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齐头并进的新路。落在每一个化学工作者身上的担子都是沉甸甸的,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懂得爱护环境、家园、国家和共同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校本课程 乡土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20-01

地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知识,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渗透环境教育,让他们对气候变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并自觉指导行动,提高教学效果和环保意识。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环保意识,有效指导日常行动,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中通过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

(二)推动教学顺利进行

为有效落实环境教育,教学中应采取有效对策,创设教学情境,开发校本资源,对乡土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并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推动教学顺利进行,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知识。

(三)提升地理教学价值

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并有效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同时还能让学生关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必要技能,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价值。

二、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方法

为有效落实环境教育,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切实提高环保意识,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发挥引导作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全球气候变化这节内容学习时,先为学生展示一幅漫画“啊,地球出汗了”,然后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后天》教学影片和相关图片,通过这些情境导入,让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有一定了解。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气候变暖的成因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利与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发表意见。最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伐木商、环保组织成员等不同角色,让他们就减缓温室气体效应提出建议和对策。通过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使他们树立环保观念,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动。

(二)开发校本课程,挖掘环保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具有本校特色,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独特的作用。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地理资源,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例如,常州市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开发《走进常州,保护绿水青山》的校本资源,以当地环境保护为突破口,挖掘当地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指导环保行动。

(三)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离不开当地实际,学生环境保护也应该是本地行动,环境教育要从爱护家园入手。为此,教学中应结合当地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家乡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亲自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地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常州市河流保护现状,收集资料,分析当地河流保护的不足、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保护当地河流建言献策。这样不仅能增强环保意识,还能引导周围人关注环境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一草一木,有效保护当地环境。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技能

重视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例如,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节水节电活动,引导学生购买绿色产品,支援绿色环保工业发展,不用塑料袋,多骑自行车,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还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气象观测、水污染采样分析、大气质量检测等。结合国际湿地日、环境日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爱护自然,保护动物植物。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还能起到引导和推广作用,让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更好指导人们日常行动。

三、结束语

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对策,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有效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