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源共享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云计算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云计算模式引入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让科技资源得到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原动力成为研究的重点。针对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云计算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云计算;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1云计算的概述
从本质上来说,云计算属于一种理念与方式,而并非是某种具体的计算。它是把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利用的新模式。云计算概念的核心就是全部资源都是虚拟化的,且是动态易扩展的[1]。云计算能够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组成的资源池上进行运算,让不同应用系统根据需要得到计算力、存储空间与信息服务等各层次的任务。云计算能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采用统一权限的办法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采用云计算技术能节约成本费用,并提高运算能力与信息整合管理能力,实现对资源信息的共享;同时,还能减少对数据链接口的开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云服务。
2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性政策后,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山西省太原市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建成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比较完善。由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建的以太原地区“一网两库”(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科技文献库、新兴产业数据库)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建成,并为12个主要平台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2.1区域下发展不平衡造成平台建设不均衡
经济发达的省份或地区利用自身底子厚、起步早、发展迅速、技术手段先进等优势,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大力开展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所建设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其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相对性与局限性[2]。
2.2共建共享协调机制有待改进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各省所建设的共享平台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或者开展的是非常简单的合作。双方仅依靠一张合作协议或理事会章程来约束对方,而缺少强制性的义务与权利规定。这导致科技信息资源的收藏过于分散、重复,难以构成服务优势。
2.3平台标准化与服务水平有待完善
平台标准化是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前提。从实际状况来看,平台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各地规范标准不统一。无论是总体设计框架,还是底层技术手段,大部分平台都是大相径庭的,而自建数据库则五花八门,缺少与其他平台数据库的互联互通。这极大制约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
3基于云计算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3.1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与规范化建设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架构分为四部分,包括门户层、管理层、数据层、硬件层。共享平台下的子系统包括统一认证系统、统一检索系统、联合编目系统等,各成员单位的系统保持相对独立[3]。同时,建立统一的综合服务门户,把全部系统、服务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当前,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还无法实现让各成员单位对科技信息资源的查询、编目等工作采取统一模式。因此,建议从不同信息系统平台中提取标准化的科技信息资源,设立合资的馆藏资源,实现对统一科技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调。一般可采用2种措施来加强对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一种是研究各成员单位的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的底层设计,选取关键字段对其进行标准化建设。由平台开发人员完成对子系统馆藏数据的整合,从而形成统一规范的馆藏资源。同时,还要实时更新数据。另一种是借助CALIS整合现有科技文献资源的方式,成员单位需定期上传或提交相关信息数据,实现对资源的实时整合。
3.2共享平台的内容构建
1)私有云平台下的内容构建。在私有云的平台内,各成员单位可通过公共云上的基础平台MainServer与应用系统APPServer上构建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云平台。这能提供部分重要的常规数据信息备份,还能提供部分涉及版权保护的信息资源。云平台也会对外开放一些资源,用户可通过云服务中心或其他共享平台访问到这部分资源,从而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而私有云平台下的科技信息资源,只有本地私有云具备读写权限,外部用户只能获取规定的开放资源信息。这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也有效确保了本地信息的安全性。2)公共云平台下的内容构建。通常来讲,公共云平台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不同图书馆的编目数据、海量的数据库资源、机构库资源、馆员资源、导航资源等重要资源。此外,还包括开发API整合平台与第三方资源。通过利用不同公共云,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操作,让用户获得个性化的科技信息资源。
3.3共享平台的服务构建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建立在基础平台PaaS与基础设施IaaS/HaaS的基础上。首先,将面向数字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于构建公共云服务中心。因为公共云服务中心对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有重要作用。公共云服务平台通常是由一组软件组成,能在云中使用,可提供多种服务,如统一认证服务、数据服务、元数据联合编目服务、数字对象存储与下载服务等。其次,各地子共享平台私有云服务主要包括本地应用系统与公共云本地应用基础平台两部分。本地应用系统内设有标准化接口,能实现与公共云本地应用服务平台的无缝集成,并为不同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最后,建设云集群服务平台,通过对多个平台与资源的整合,利用各种公共云,实现不同“云”间的互操作。这一平台实现了跨云的服务集成,也是让公共云与私有云进行互操作的关键。
4结语
在科技信息时代,科技是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要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尽快实现对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促进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乐新.基于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研究[J].电子计数与软件工程,2015,13(9):261.
[2]刘洋.大数据时代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14,46(1):66-67.
档案信息化发展新取向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的发展,要始终坚持把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经历了30年的发展,相继走过了技术导向、内容导向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革,步入一个以服务导向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各级档案部门逐步开展了以基础设施配置和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规范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世纪初以来,以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增量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基础档案数据库以及各级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广泛展开,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呈现出总量不断增加、结构趋于优化、配置日益合理的总体态势,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控制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当前,化解应用不足风险、提升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杨心驱动力。以服务为导向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价值取向,既是融入和贴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大局的现实客观要求,也是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说过:“我们做一件事情时,主观是为自己,但是客观上,我们只有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从社会得到回报。”同样,对于档案工作来说,只有通过服务充分体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档案事业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进一步重视,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更大支持,才能赢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如果档案公共服务工作不到位,自然就难以得到老百姓的认知和认同,更遑论得到丰厚的回馈了。
国家档案局部署2011年工作时提出实施“服务为先”战略,重点在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有实质加强,全面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重申,要努力建立强大的档案利用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对社会各方面发展发挥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大的贡献率,这无疑应是当前档案事业发展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并且努力探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推动“服务为先”战略全面付诸实施。
服务能力“倍增”途径
加快实现基于云平台的全国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是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模式也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发展变化。据报道,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档案馆近年对该馆提供利用服务的基本状况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场访问量正在缓慢而明显地递减,远程访问量正在迅速而持续地增长;档案馆的现场接待量大约在每月2000人次左右,而通过该馆网站进行利用发生的点击量则大约在每月50万人次左右。该馆从2012年2月开始对服务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档案利用服务的着力点更多地从现场方式向自助方式过渡,强化提供以虚拟方式获取馆藏档案的服务。
我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持续发展和改善,尤其是近年来在服务民生方面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发展自身与服务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推动档案公共服务上台阶呢?如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而摒弃因循守旧的落后观念理解为做减法,那么,结构调整创造出的新需求就是做加法,清除阻碍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种种体制机制弊端就是做除法,而通过新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带来的服务效率提升则可以理解为做乘法。做好这“四则运算”,无疑有利于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通过新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带来服务效率的提升,是档案服务能力提升的一条新路径,也就是我们要做的“乘法”。而充分运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疑是加快提升新形势下档案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效率,带来的是档案服务模式的历史性重构,既是新形势下顺应信息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建设“档案强国”宏伟目标的现实要求,是当前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必然面对的一个时代命题。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实现全国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并且提出“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国家档案局在部署2011年工作时要求,以提高远程服务能力为突破口,变革档案提供利用方式,使利用者能够在最近的地点、以最短的时间查阅到需要的档案信息。2012年,国家档案局再次要求,加快建设和利用能够远程传输档案的电子网络,并积极把已开放档案和已公开政府信息上传到网络上,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成为我国档案事业实现新跨越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
“中国档案云”愿景
以云计算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全国性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按照《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档案局部署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换句话说,就是要打造一个类似谷歌、百度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查询利用的专业门户,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方便地获得国内所有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均等化、专业化服务。云计算的应用,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或远程服务器中,按照互联网运作模式,将资源能够切换到所需要的应用上,并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云计算作为新一代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式,它在网络资源共享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使用方便;便于实现数据和应用的充分共享;有效节省社会资源等。
基于云计算的国家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简称中国档案云),就是在云共享服务模式下,通过构建共享服务云平台,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将分散的国家档案信息资源集中起来管理和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并提升共享效率。这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对于提升新形势下档案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化的档案信息共享、均等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是档案云构建的基本要求;面向公众的社会化价值取向,不歧视任何人的均等化基本准则,一站式的集约化服务模式,充分体现行业优势的专业化标准,是档案云构建的基本特征;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构建档案强国作贡献,是中国档案云建设的根本目标。
建设中国档案云,可以采取分布式资源建设管理模式,通过私有云建设标准统一的档案资源池,通过公有云建设规范统一的应用平台。需要动员组织全国各级国家档案馆积极参与进来,并且鼓励各地区通过区域性共享平台建设覆盖全国各基层档案馆。建设中国档案云,应当积极探索新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管理运营模式,促进国家信息内容产业发展。
建设中国档案云,要始终坚持把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作为基本指导思想,要始终坚持把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作为根本目标,要始终坚持把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档案云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始终坚持把带动各项基础业务建设与发展作为要务来抓。一句话,就是要奉行资源为本、服务为先、安全为重、规范为上。只追求追风般的速度和恐龙般的规模,而忽视安全和质量的建设,终究是没有希望的。档案云的建设与应用,其绩效评估的核心指标和主要判据则只能是社会认知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档案云的构建,是档案服务机制的全面创新,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综合成果的全方位体现。
让共识成为共举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新格局的构建,需要全国各级档案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奋斗,让共识成为共举。
关于全国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实施路径,国家档案局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要以公共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数字化建设,逐级实现区域内档案部门的信息共享并共同向社会提供远程服务,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方便,进而为最终搭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实施全国范围的档案信息共享做好充分准备。”
2012年3月,广东(粤穗深)跨馆档案查阅利用系统开通。该系统既整合了粤、穗、深三地档案馆开放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的目录数据,又依托各自的档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查询、网上信息交换等业务,实现了馆际之间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方便了人民群众就近查阅利用跨馆档案信息。这是国内首个基于目录交换和共享的跨馆查阅系统,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的服务平台,受到国内外利用者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目前,广东省范围内的区域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正在珠三角等地区逐步扩展和延伸。北京、浙江、福建以及许多地区都在积极谋划和探索当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构建模式和实施方案。北京市档案局明确提出,以建立区域性的北京市数字档案馆为目标,加快全市统一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利用平台建设,提升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采集标准化、信息存储安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 资源共享 共享机制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208-02
知R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教育也应实现共同进步。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化得以实现。多媒体的发展速度存在区域性差异,总体上讲,新的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对于教师这一重要教学资源而言,一个教师服务一个学校的理念应该被打破,通过教师个体作用的发挥影响更多的高校应成为未来高校教学的一种趋势。构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仅降低了高校的发展成本,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使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高校可共享资源包括师资力量、课程内容与方法、教学硬件资源以及其他电子材料等。
1 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原则
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并在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构建过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实现双赢为目标等,具体分析如下。
1.1 以教学发展为核心
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发展为核心。包括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以发展为中心要求高校在资源共享中注重教师水平的提高,将大学教师质量提升到政治角度,扩大资现有资源的开放度。增加实训教学,并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高校教育来培养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进而影响和推进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是基础,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特征。高校教育人才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新时期引进或者推荐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优质带动,并本着合作共赢的态度促进各个高校的发展,最终促进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
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促进高校的发展,因此在借用或者公用教育资源时,应给予资源提供方适当的资金,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有偿服务原则还将降低资源运行成本,促进高校积极性的提高,打破以往故步自封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真正实现大众化。可持续发展原则还要求高校根据目前发展现状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并弥补不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由于专业划分不明确,因此多数学校存在资源短缺。教育人员要熟知这一点,并采用有目的性的手段来促进资源共享,并由政府部门协助,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 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过程
根据共享资源的内容核构建原则,笔者主要从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三个方面对其构建过程进行讨论如下。
2.1 改组高校人事制度与教师管理制度
随着教育的发展,共享教育将成为将来未来的一种趋势。对于教师而言,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组间教师团队,相互学习,提高教师人员的整体能力。实现师资共享首先要进行人事观念的更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从师资资源开始,致力于培养各个高校全能型教学人才。优化教学资源,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可以将初期阶段的教师分为若干个层次,促进教师激励制度的形成。在认识管理上可允许教师进行跨学校教学,这样给予一些正在发展中的高校更大的发展机会,同时节约成本。在教师管理上可以建立统一的教师考评机制,改变以往仅进行校内评价的方式,弱化教师等级制度,从能力上进行评估,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学科流动管理机制,建立教师管理新机制,促进高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完全学分制改革
完全学分制改革是指打破以往仅以自己高校学分作为评估的方式,采取校际之间学分互认的方式。这一点的实施具有可行性,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为广泛,对于教育而言,将学生之间的交流转化到学习层面上,通过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发展。目前,学分互认的方式在一些高校中应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采取跨校选修的模式,可以优化某个专业资源,使高校某个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这一过程的基础是打破以往的高校发展模式,改全面化为专业化。使每所高校都能具有招牌专业,提高其在资源共享中的竞争力,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校际学分互认共享模式,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学分制改革。但要给予学生学习自,并在专业指导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专业学习或者学科学习的目的,将基础教学与职业能力之间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总结能力,才能在跨学院、跨学科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制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并逐步推行计划,在学分互认过程中,对其进行标准化协调。可建立统一的评价规范,并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采用分类的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取替一些学校发展缓慢的专业,真正做到课程改革。
2.3 学制与学费制度改革
资源共享具有多种途径,其根本在于高校整体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这一基础上,才能确保学分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可信性。根据我国目前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现状,一方面要致力于推进多媒体在某些高校中的运用;另一方面建立弹性的学制。以往的大学学制按照本科、专科来分,并且多数为本科4年、专科3年。改革后可以按照专业来分,比如对实训要求严格的学科,可以减少理论课的教学时间,大学2年级后即进入工厂参加工作实践。鼓励学生多修相关专业,将修学分专业的数量作为评价标准,当然也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接收程度。打破跨校约束,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某一方面的专研。同时,还需要对学费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以往按照学年来收取学费,改革后可以按照专业的学习时间和学分的修得来进行学费收取,保证学生收费的合理性,并且给更多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但是,对于我国目前高校教学而言,资源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理念问题和我国大学教育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改变观念并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促进高校的发展。
3 结语
所谓大众化教育就是满足更多人的教育需求。以单个学校作为教育基地,其教学水平一定会受到限制。而以整个教育体系为基础,则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大众化教育理念的深入,教学资源共享成为一种趋势。而对于现代高校而言,实现资源共享首先要构建完整的、合理的机制。现行的教育具有优势,也存在弊端,如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同专业、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较少,以发展为出发点的教师培训和组织结构十分少见。共享机制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打破传统的理念,最终实现这一教学过程。不过,我国各个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存在较大的差距,笔者仅就资源共享实现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是指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变更,致力于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瑾,李捍无.从大学城模式谈高校资源共享[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3-96,100.
[2] 邓德胜,盛均全,周芳.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构想[J].当代教育论(校长教育研究),2008(1):62-64.
[3] 李萍.高校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率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37-38.
关键词:云计算;云平台;资源共享;管理手段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档案局项目(编号:HDK2016-17)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什么是云计算
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二、云计算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
首先,云计算安全性强。云计算服务平台由专业的公司及其技术人员来管理和维护,拥有雄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在数据存储安全方面具有单一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困扰公司或个人数据安全存储等问题。其次,云计算平台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在云计算服务中,用户端不需要安装过多的软件,大量软件由云服务器提供,非常有效地减少了用户端负担,并且能提供用户端无法提供的计算速度;再次,云计算可以把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和应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个资源池,实现数据与应用的充分共享,为用户访问不同系统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最后,云计算服务以第三方的形式存在,其以规模化经营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不仅解决了众多用户的工作负担,而且还有效地节省了社会资源。目前,云计算已渗透到众多行业。
三、现阶段高校档案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的陈旧化。从微观方面看,日常进行的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不能环环相扣,档案工作呈现出一种非系统性、流失性、非真实性、地域性、非共享性等。从宏观方向看,过去那种封闭的单纯强调保密的观念使得档案这种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和信息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得不是那么广泛和深刻,其利用率低,严重降低其在社会需求中的作用。
2.管理体制的滞后化。高校管理体制在滞后思想理念支配和指导下一直存在着不成系统的激励制度,缺乏鼓励性的创新和探索,造成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缺乏打破常规、走陌生路的胆量和信心,同时档案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也不宽松,造成档案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3.管理手段的原始化。在信息化时代,手工仍运用于文书的整理、归档等工作中。这样就造成了立卷程序和方法仍很传统,即根据文件的主要特征或文件的类型,把本单位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区分和初步组合,然后检查、调整卷内文件,誊写案卷题名,排列卷内文件并编号,真入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编制案卷封面,并对案卷进行装封。这种程序烦琐,工作量大,而且因立卷人的素质、观念的差异,往往是一卷相同的档案出现不同的形式。另外档案库存方法仍很原始。档案管理采用原分库存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4.管理功能的迟缓化。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鲜活的适应现代经济模式的要求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管理功能单一,不能兼容。例如,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经常要用到各类人员数据库,调整工资数据库,缴纳各种保险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分别由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下发,功能不同,类型不同,而现行所使用的管理数据不能达到所需要求。
四、高校档案资源共享的意义
1.解决跨区查询档案难的问题,准确定位所需档案。高校档案资源共享,有利于解决查询档案难,档案查找不方便等问题,如有的毕业生忘记当年毕业时把档案放在哪里了,不得已只好到相关档案馆查找。如果将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资源全部整合共享的话,将极大地方便利用者,快速查到其所需档案所在的区县档案馆。如果以后电子信息有效性的问题得以解决,将可以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档案利用者只要到一个档案馆就可以查询全国的档案相关信息,并得到有效凭证。
2.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方便统计、研等工作开展。如果整合了各档案馆的目录信息,全文信息例如整合了学生户籍信息,成绩、入党信息、毕业流向等信息将有助于各个档案局及有关机关部门及时进行档案统计,编研等工作。另外资源整合以后可以进一步与其他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新旧数据衔接。例如:学生由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档案衔接问题,有了资源共享,无论学生怎么转校,转到何地,都可以轻松自由地查找、调转档案。
3.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可以更好地加强跨地区各大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云计算在高校档案资源共享服务中的应用
1.云计算为高校档案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在云计算服务系统中,云计算机将庞大的计算机处理程序拆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交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云计算服务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2.云计算为高校档案云平台建设提供了便利。高校档案云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构建自身所需的各种档案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拓展,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云计算为用户提供面向终端的各种应用系统。档案云系统将为用户提供各种数字档案馆所需的应用系统,档案云应用到高校数字档案馆后,终端用户只需要在自己的终端上通过访问档案云系统提供的应用系统就可以完成相关工作。
4.云计算档案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提供的面向海量信息的处理模式,能更加高效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不同高校档案部门之间对同一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冗余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机制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运作需要诸多要素的支撑,这些要素将直接影响共建共享的效果。因此,建立合适的共建共享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以从整体上协调和处理好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宁南山区共建共享机制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和优化配置,并在一定的区域内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建设。近年来,宁南山区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建设面向基础教育的“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因此,宁南山区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学生的网络教学应用能力。宁南山区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各层次学校要对基础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系统规划,详细设计,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以有效利用宁南山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
一、管理机制
宁南山区应成立原州区和各个县以及乡镇组成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作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管理。为了加强建设宁南山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应该组织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地方教育部门应成立资源共建共享领导小组,负责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的资源共建工作,并组织各校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共享。各县教育局也要积极筹措资金,设立基础教育资源专项建设经费,将经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设资源的公共部分,另一部分用于开展当地的各种资源制作培训。[1]宁南山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涉及部门比较多,各级学校的资源建设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与系统,往往各自为政,自行其是,行政隶属不一,分配不均,缺乏共建共享机制。因此,为了能对资源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进行领导和督促,必须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挂靠在原州区和各县两级组织管理机构,要能行使相应的权力,在各自的地域范围内组织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协调市县和乡镇教育部门,并就资源建设相关领域的事项提出意见等。组织管理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和横向领导的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责是:在区域内制定共建共享的规章制度,搭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做出统一的规划,确定共建共享系统的运作模式,协调组织共建共享工作等。
二、调控机制
资源共建共享的调控机制是指对影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因素进行调节和控制,并充分利用行政手段、政策法规等,建立和谐稳定的资源共建共享关系,从而平衡优化区域内各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人为调控和环境调控是调控机制的两种调控方式,两种调控方式各自都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不同的影响。人为调控主要是指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调控,具有宏观性、主动性、自觉性等特点。[2]例如,在宁南山区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为了统一各机构、部门、组织和学校的“共建共享”意识,县教育局在制定和颁布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关政策、纲领和法规时,要从自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出发。环境调控是对资源的建设实现的调节和控制,要依据区域内各所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能否满足学校的需要情况,或者是依据教育信息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该学校的需要程度来决定。微观性和自发性是环境调控所具有的特点。
三、运作机制
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化发展,需要运作机制的支撑,而运作机制是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运行,才能使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正常运作。操作规程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参与各方应当遵守的具体行为准则,包括:筹措资源建设所需的资金,资金的利用方式,制定资源建设的质量标准,确定资源的提供方式和建设方式等。宁南山区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必须要搭建一个专用的、在组织机构领导下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并要建立适合宁南山区地域特色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为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化发展,以及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减少对国家投入资金的依赖程度,可以采取在集中投入建设的同时,使用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可以借鉴CNKI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做法,实行市场运作机制,但也要依靠国家的扶持。为了能使资源的拥有者将自己的个人资源毫无保留地加入到数据库中,必须要给资源的拥有者一定的权限。[3]可以运用网站广泛宣传和深度服务等方式获得收入。鼓励各企业与教育机构共同合作,自筹资金并开发资源,企业与教育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资源库建成后共享使用,用户在使用资源时可以自主选择但必须要支付适当的费用。为了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应当吸引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了打破传统教育的滞后性,应当开辟新的市场,为教育产品的增值创造条件。
四、经费保障和激励表彰机制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需要资金的持续支持,目前,针对宁南山区教育信息化资金投资力度薄弱、投入失调等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尽可能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固原市和各县教育局要根据当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共建共享各个阶段的经费投资力度和经费使用情况,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方面适当增加投资比例,提供可持续的经费来支持开展资源建设项目。[4]此外,还可结合宁南山区各区各县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适当调整资金的分配额度,加大对乡镇一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薄弱学校的投资力度,鼓励每个县、乡一级的中心学校主动拓宽资金渠道等。为了使广大教师能积极地参与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可借鉴一些地方成功的经验,比如奖励和补贴老师发表的论文、申请的各级各类项目、制作的优秀教学资源等,对优秀资源的制作者颁发证书,并将教师的优秀成果作为年终评选优秀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或在评定职称时作为重要的成果之一。
五、创新机制
为了使宁南山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得到长久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创建一套创新机制。因为只有创新和突破,资源建设才会有动态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谓的创新机制是指在宁南山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吸收、创造而形成的一定的观念及其模式,这些观念和模式要有利于自身的不断发展,要实现资源建设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在宁南山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中,要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资源建设的详细规划、系统设计和全面开发。此外,为了实现资源的动态共建共享,促使资源建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必须要以资源的实际应用来带动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此来构建资源建设的创新模式。建立宁南山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除了要解放思想、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外,也需要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不需要增加任何资金就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使宁南山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向将更加明确,形成自身的特色。
六、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评价机制,是指为了提高资源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通过对资源建设过程和建设质量进行综合认证、详细审核和多种评价,从而制定的教育教学资源的评估标准。在宁南山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由固原市和各县教育局带头,形成评估团队,评估团队的成员包括督导专家、学科教师代表、信息技术老师代表、教学论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等。评估团队结合宁南山区的经济和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出台的有关资源共建共享的评估标准,制定不同学科、不同级别的资源评估标准,可以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资源建设从技术性、资源内容、建设水平等三方面进行审核和认证。为了筛选出优质的教育资源以便共享,必须要依据标准对审核和认证的结果进行评估,对于审核不通过的资源,评估机构必须要给出反馈信息,以便学校进行修改与完善。宁南山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务当地的教与学,应广泛调研,从各所学校的实际建设需求出发,广泛听取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议,不断地对资源建设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在资源的应用和实践中检验共建共享的成效。因此,必须要建立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相对应的评价机制,为用户提供必要的意见反馈平台和渠道,并收集用户应用资源情况的反馈信息。[5]利用门户网站、各种论坛、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各级各类学校资源建设者和资源提供者提出的好的意见和要求,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各项共建共享工作。为了提高资源库的质量与水平,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规划,将资源的建设和资源的应用一并纳入教育督导评估的范畴内,也要想办法扩大社会参与量,以加强资源库的评估审核。同时,要通过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全面筛查选择、评定审核、监督管理,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和客观公正的评估标准,来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有效应用。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各单位的共建共享工作。
参考文献:
[1]史先红.大数据背景下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0).
[2]李更良.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
[3]李汉明,陈振武.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0,(10).
[4]姜雨晴.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