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战略

国际贸易战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战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战略

国际贸易战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贸易战略比较优势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实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与我国宏观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相比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强国地位并不相符。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及相匹配的国际结算体系的认可度持续走低。在既有国际货币架构下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改革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确保在“新常态”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从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实力角度分析,在全球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的提升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话语权,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直接动力;当前正在进行的人民币汇率适度自由化改革和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新型自由贸易模式的稳步推广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间接动力。从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我国企业将本币作为其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从而有效规避在实体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产生的不同货币之间的结算损耗,从而有利于改良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将由实体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产生的外币汇兑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为此,国际贸易从业者应当充分考虑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战略重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一)外贸体系对旧结算体系的路径依赖风险

外贸管理体系对美元结算体系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当前的世界贸易体系根植于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之上。虽然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宣告该体系结束,但后布雷顿森林时代的美元中心地位的基础未被动摇,美国雄厚的国力基础有力地支持了美元信用,使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愿意采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这一行为习惯不仅深刻地影响主要的国际贸易从业者,更是渗透到当前我国外贸管理体系中,主要表现为当前我国的国际贸易管理体系及外贸统计体系普遍采用美元作为计价单位。为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局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路径依赖必须被改变。再者,当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体系仍然是以美元计价作为计价基础,采取人民币计价的国际贸易从业者需按照海关总署、商检、外汇管理局的电子申报系统要求,将其计价货币转换成美元,这无疑增加了国际贸易从业者的业务运作成本,从而阻碍其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积极性。从海关、商檢及外汇管理局的角度来分析,若将人民币作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需要投入资金来改造既有系统,这份额外的成本亦会增加人民币结算风险。

(二)实体经济竞争力弱影响结算货币选择权

从国际政治角度分析,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选择权问题并非一个简单的国际金融问题,而是各国实体经济竞争能力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最终体现;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国际贸易从业者的实力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结算货币选择权上的能力差异,这将使得那些被动接受交易对手所指定的结算货币的本国企业需要支付额外的货币汇兑成本,从而增加其所需承担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成本并降低其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取的收益。归根结底,实体经济竞争力不足影响国际贸易从业者自由选择结算货币的能力。为此,当局若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合同达成中所处的劣势地位,需要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以此为平台来建立以人民币为主导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新体系;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竞争实力的提升亦将直接促进以人民币为主导的结算新体系的建立。

(三)配套制度建设缺位影响国贸战略的落地

其一,境外监管机制不健全影响国际贸易战略落实。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战略的执行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措施的支持,而人民币境外流通监管机制的缺位严重影响到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有效落实。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习惯于对人民币与外币进行显著性分类管理的二元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将人民币定位为国内流通货币并将外币作为对外贸易货币。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传统二元式外汇管理思想并不适合新时代的国贸实业界要求。在现行外汇资本类账户管理政策约束下,资本类外汇管制政策的模糊性给了外汇管理当局较大的政策执行空间,这种将政策执行的便利性留给行政当局的制度安排必然增加了受政策约束的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成本,并驱使其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政府的过度行政管制。管理当局试图用“逐案审批”制度来堵塞住前述的各类外汇管制制度漏洞,但这势必进一步增加外贸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人民币结算模式不确定性较强的环境中,我国外贸企业及客户企业更为倾向于选择诸如美元、欧元等成熟的结算货币以规避结算风险。为此,当局应当加强跨部门的制度协同制定与运作能力,提升其服务外贸企业的能力;外汇及金融监管部门则应当明细制度条例,降低外贸企业的制度运作成本。

其二,人民币国际化增强外贸企业对专业中介组织的需求。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商需要为其贸易行为支付一定的境外营销渠道建设成本和通关成本。由于外贸生产商更擅长于产品生产和本国市场运作,缺乏运作具有异质性特征的外国市场的能力,亦缺少与具有不同法律制度环境下的外国政府交际的专业技术。若出口商试图统揽全部的出口关联业务并采取自营策略,其缺乏专业人才的短板将会显著增加企业在国际贸易交易伙伴搜索、商务谈判展开、订单处理、物流组织、通关打理、结算等业务上的交易成本。针对出口商的短板,国际贸易中介组织则具有丰沛的人才资源优势来帮助出口商应对上述威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传统的国际贸易运作秩序产生冲击,出口商需要为此支付更为高昂的制度学习成本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为规避高企的制度学习成本,出口商将有更强动力向专业中介组织购买服务,以提升其在国贸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人民币国际化视域下我国国际贸易战略选择策略

(一)完善国际贸易中的本币结算环境

其一,完善人民币的国际贸易结算的人文环境。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选择既是一个成本问题又是一个行为习惯问题。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国贸从业者所养成的美元结算行为习惯问题,国际贸易管理者有必要积极引导企业变更国际贸易结算行为习惯。央行应当加大货币政策执行效度的宣传力度,令国际贸易从业者逐步产生对人民币结算的信任感;央行还应当同步采取有力措施来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性,为国际贸易从业者提供规避外汇汇兑风险的环境支持,令从业者切实感受到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便利性和实惠性。但考虑到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是包括我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内的双边行动,在国际贸易合同中约定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需要交易双方经由协商来认可。为此,我国国际贸易从业者应当敦促生产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此来增加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用实力来敦促外商主动接受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有序引导国际贸易从业者变革其结算货币选择行为习惯。

其二,完善人民币的国际贸易结算的制度环境。参考欧元及美元管理当局在跨境流通管理中的经验,我国亦应当根据“物理管制分散和信息管制集中”的原则来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民币跨境流通管控机构。为降低境外人民币使用者的行为成本,当局应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在境外广布人民币物理结算点,以便于境外人民币现钞就近出入库;人民币跨境流通管控机构可依托互联网平台来加强对全球流通的人民币进行统一管理。人民幣跨境流通管控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加强对人民币现钞跨境流通业务管理及风险控制,加强对从事境外人民币流通业务的商业银行的资质准入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稳健、统一的人民币全球流动监控系统,提升境外人民币流通质量并维护人民币流通信用基础。

(二)优化国际贸易中的本币结算功能

其一,健全人民币的跨国流通体系功能。人民币能否被国际贸易市场成功选择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其外部决定因素是由我国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环境和国际贸易开发水平来决定,其内部因素则直接取决于人民币能否在国际贸易中有效担负起黄金、英镑、美元、欧元所能担负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基本货币职能。制约人民币流通的主要问题在于诸如货币政策、自由港政策等制度障碍,影响到人民币的依法流入和流出关境。为此,央行货币主管部门应当与海关总署、商务部等机构,共同着力加强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增加境外机构和外国居民获取人民币的渠道,提升本国居民出入境时携带的人民币数量,为我国企业用人民币对外投资活动提供政策便利,以提升人民币在现行国际贸易结算体系中的地位。政府还应当积极放宽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限制,加快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自由港制度建设,提升并积极拓宽境外机构和外国居民使用人民币的范围,有效疏通人民币的回流渠道,从而建构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民币跨国流通新体系。

其二,完善人民币的跨国结算体系建设。央行应当持续强化人民币结算账户功能,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市场需求来优化既有的跨国结算工具品类,以此来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跨国资金清算提供便利。再者,央行应当对当前的欧美债务危机的持续演化保持相对的警惕性,并采取积极应对预案以防范由此产生的对世界贸易体系及国际结算体系所造成的冲击。应对后次贷危机时代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当局应积极促成我国政府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达成并扩大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加强货币互换协议下的人民币使用范围。鼓励已达成货币互换协议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将人民币用于与第三国之间的国际贸易结算,将有助于我国将货币互换协议作为推广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平台。

(三)控制国际贸易中的跨境结算风险

其一,完善人民币结算制度建设以有效规避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人民币当前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固然有助于推动我国以我为主地改造现有世界贸易体系,但国际贸易结算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依靠人民币国际化是无法有效防控世界贸易风险的。为此,应当积极完善人民币结算工具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以规避本币结算过程中所遭遇的买方信用风险。应当推动中国信保等信用服务机构参与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以政府信用为基础来为国际贸易从业者的出动及相应的收回风险提供专业化保障措施。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收汇活动中所遭遇的政治风险及商务风险,中国信保可为其提供受损偿付服务;针对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足够实力参与国际贸易并向中国信保投保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对中小型企业所担负的出口信用保险费用按比例提供财政补贴,以增强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能力,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广度。

其二,强化国贸中介机构服务供给能力。由于人民币的国外结算基础设施不完备,这给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企业造成额外难度,需要增加其在银行保函、保险公司保理、福费廷(Forfeiting)等业务上的制度成本负担。为此,当局应当积极培育掌握基于人民币的国际结算服务技术的国际贸易中介机构,为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外贸企业提供代办保险、担保、商务纠纷调解及仲裁等服务,有效防控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结算风险。

参考文献:

1.茹玉骢,李燕.电子商务、贸易中介与国际贸易发展:一个文献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4(7)

2.马惠颖.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中国国际贸易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2)

国际贸易战略范文第2篇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要充分利用不同国家的优势,实现全球化经济合作。然而由于先天因素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这样紧张的形势下,必须要深入的思考以往所执行的经济贸易战略,改变原有战略的方向,加强自主研发创造更高价值的产品方向转变,利用科技加快产业的升级,重新部署国际经济贸易战略。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的概念

1.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指进入经济全球化以来,在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引导下,各个国家所进行的生产要素、产业资本和商品之间的交换,而这种交换往往会形成一种国际化的联系。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造成了目前所谓的国际经济体制。就目前而言国际经济存在以下特点:(1)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发达国家仍然起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只能起着协同合作的角色;(2)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金融体系进一步得到融合,然而各国由于发展情况不一仍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不对等的情况;(3)由于发到国家发展水平发展到一个瓶颈,所以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毫无疑问就是发展中国家。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就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涉外贸易,即国与国之间进行生产资料、商品、技术等的交流和贸易。出口和进口是对外贸易的基本构成。由于各国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发展水平也差距很大,所以造成了优势互补效应,从这一方面进一步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发达国家创造、发展中国家制造这种模式所主导,尤其一些发展中国家沦为了世界工厂。这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经济的自主分配作用,发达国家相当昂贵的人力、土地资源成本转移到相对廉价的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发达国家的投入。

3.贸易战略

贸易战略就是国际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发展出来的策略方针,简而言之就是怎么利用合理的策略方式发展优势,弥补劣势。百年大计,方针先行,所以确立好正确的、可持续的国家贸易战略是极其重要的。

三、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国际贸易发展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更加把握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1.国际经济贸易高级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对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级化,精细化,所以国际经济贸易高级化也是目前的趋势之一。只有在国际贸易中积极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增加智能性、高级化,才能把握国际经济贸易的主动。

2.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不均衡

虽然国际经济条件下给各个国家都提供了看起来公平、透明的发展机会,可是就实际情况而言仍然是由发达国家所主导,所以发展中国家仍在国际经济中处在相对劣势的状态。很多著名的公司都是在发达国家提供创意和核心,发展中国家提供制造,而产生的利益则绝大部分归在了发达国家手里。

四、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应对策略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一直走着劳动密集型和产业低端型的路线,虽然产能巨大,产生的利益却是十分有限,所以,中国如何在国际经济贸易中走出发展困局,切实获得发展成果的绝大利益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其中,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模式改变等就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1.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变,这是解决我国目前在国际经济贸易困局的唯一办法。其中,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是突破点之一。培养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掌握核心科技,发展本国自主产业经济,促进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充分挖掘国内市场

中国制造曾经在世界上风光无限,全世界都可见中国制造。如今,更多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以更加廉价的人力资源成本吸引着发达国家的目光,所以,出口转内销则是以后中国贸易的重点。很多数据一一表明了中国本土市场的巨大潜能,如何发掘这部分经济大陆,是目前我国发展的重点。

3.完善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相关法律

法律规定了国际经济贸易的规则,只有遵循游戏规则,才会取得其他国家信任获得长足发展。所以,对于我国而言,完善经济贸易中的法律法规,健全保障机制,既能保护国际贸易中的伙伴国家,也对本国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很大帮助。

五、结语

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既要靠技术和产品取胜,又要遵循游戏规则。对我国而言,健全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国创造才是在应对新的一拨国际经济贸易挑战中的有效方针。相信我国一定可以在此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参考文献:

[1]袁青峰,张江涛.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2]陈勇.国际经济贸易教学与当今条件下经济形式相关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

[3]付苗苗.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02).

[4]任梳元.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以及对我国的影响[J].中国对外贸易,2013(07).

国际贸易战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协同

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加快,促使国际贸易范围以及交易数量不断加大,进而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把物流应用到国际贸易中去,属于国际贸易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表明国际贸易和物流这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够相互促进和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规模及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并且物流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也发挥了促进的作用。国际贸易及物流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不能缺少的,并且对于国际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贸易和物流协同。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协同关系

国际贸易属于国际物流生存以及发展的前提条件,国际贸易层次不断提升加剧了贸易市场的竞争,导致对于物流方面服务的水平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物流产业坐到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对信息以及资金流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减少物流运输花费的成本,提升物流运输的效率。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让港口码头还有很多运输条件都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进而给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国际物流给国际贸易完善配置提供了方便,因为国际物流不管是服务质量还是流程以及服务范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使其在整体上提升了经济效率,并且由于经济提升,给国际贸易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国际物流产业给减少国际贸易的成本,以及完善资源配置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国际贸易对于国际物流向规模化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让现代物流不断深入一体化,由于国际贸易程度不断深入,让国内很多行业分工更加明确,并且物流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需要使自身更加专业。并且基于这种形势,物流企业一定要使自身更具规模,从而占有有利的竞争地位,正是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让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进而推动物流一体化不断深入。

二、建立符合“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的国际物流作业新环境

通过对制度的不断创新,制定出符合物流行业共同发展的全新产业政策,建立起一个符合“一带一路”的全新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作业环境,不断提升物流企业的高度集中化,通过一些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不断带动中小型发展中的物流企业进行协调、融合,以此来实现产业联盟的共同发展的需求,有的放失地在“一带一路”各国实施中国国际物流企业的综合网络布局,不断推动我国在东北亚、南亚以及非洲和欧洲各大市场的国际物流贸易网络以及空间布局的有效形成。

1.帮扶物流产业实现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有效连接

物流企业需要做好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全方位连接,是物流企业的有效战略和必须执行的任务,全面的扶持和每一个大型龙头物流企业的发展和不断的壮大,不断扶持和建立起一大批具备中国本身特性的第三方物流跨国企业的巨头。国外大型的物流企业年销售总额可以达到数百亿美元,甚至有上千亿美元;而当前我国比较大型的物流企业年销售总额只有几十亿人民币,以此可以看出和美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差距,因此我国物流产业必须要实施“大集团”战略,要走兼并重组的战略发展,通过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以强并弱的方式,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以及资源的重组,大力扶持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股份制物流企业,借助国内外资本市场中资源发展的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允许国外投资者通过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形式来对物流产业进行投资,发展处一批具备双方市场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物流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全方位对接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2.充分发挥出“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中政府起到的引导与培育的作用

在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出政府市场的有效培育的作用,有效的配合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开创出一条政府引导互联网―物流平台的设立的形式,来带动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以此来推动物流整体产业链的上升,在推动国际物流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降低物流交易的最低成本,提升物流交易的效率,不断规范物流交易的流程,保证物流交易的安全性的目标。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关系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加快,促使国际贸易范围以及交易数量不断加大,进而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把物流应用到国际贸易中去,属于国际贸易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国际贸易和物流这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够相互促进和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规模及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并且物流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也发挥了促进的作用。国际贸易及物流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不能缺少的,并且对于国际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型作用。

参考文献:

[1]衣娜.浅析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J].商业经济,2012,08:142-143.

[2]徐黑妹,周启良.我国现代物流业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2,01:113-114.

[3]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5:211-212.

国际贸易战略范文第4篇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占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再不断的增加,但是,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仍存在以下问题,阻碍其发展步伐。只有深入的分析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现状,才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外贸易战略和对策,以促进其健康、平稳的发展。

(一)国际竞争力不足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种类也随之丰富,其中不乏高、精、尖的产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产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且大多为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都存在偏低的情况,且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导致大部分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足。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大多集中在传统企业上且数量相对较少,也导致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竞争力不足。

(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滞后

虽然,近些年来第三产业及服务业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各个地区服务业产业园也相继建立,但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和水平受经济水平、发展时间等因素影响仍然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差距。

(三)发展规模较小、不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经济贸易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受到起步晚、基础弱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较小,发展也不够均衡,具体体现在,我国东部以及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优势、经济发达等原因对外贸易发展较快,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国西部和内陆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对外贸易发展缓慢且分散,并没有形成规模。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整体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步伐和科学性。

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战略趋势

(一)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的完善,能够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和保护,避免其他国家利用国际贸易规则侵害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贸易活动的合法权益,从而能够有效保障我国的经济效益能够稳定增长。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贸易联系也日益紧密。因此,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以拓展与不同层次国家的贸易合作市场,促进共同发展。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能够优化进出口贸易组成结构,有效的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要依托国际经济区域化优势,借鉴和学习合作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巩固和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进而优化贸易结构、丰富贸易内容,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经济市场扎根、立足。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环保事业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和谐发展

我国在注重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同时,还应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发展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要对国内市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环保服务产业的发展,并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

(四)深入的挖掘和开发国内市场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也有了大幅的提高,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可以有效的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而出现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时,出口贸易则会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增强国内企业市场竞争力亦可为企业进军国际经济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调整和优化国内市场产业结构,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国际贸易战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贸易模式;贸易利益;战略调整

一、我国对外贸易模式对于贸易利益的影响

1.我国对外贸易模式对贸易摩擦与贸易利益产生深刻影响

在中国的大国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模式对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产生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不断扩大也给我国的贸易利益获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贸易摩擦不断的增多。当我国商品出口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利益产生矛盾和摩擦时,其他国家会采用不同的手段对我 国进行贸易限制,从而导致我国商品出口数量下降,使我国不能够持续获得正常的贸易利益,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国商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产生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据WTO网站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12月,中国共遭受反倾销立案677起,而位于第二的韩国遭受反倾销立案仅252起。总之,这些贸易摩擦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贸易利益的正常获取。

2.我国对外贸易模式对比较优势升级和我国未来贸易利益的影响

从总体来说,低技术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是一种需求收入和弹性都很小的必需品,贸易利益获取比例小,而高端技术产品的出口国家则能获取较高的贸易利益。我国的对外贸易模式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成本为主导,高端技术产品比较优势增长缓慢,比较优势不合理。总之,劳动成本优势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贸易利益的获取,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调整和改革,不切实加强资本和技术比较优势的升级,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未来贸易利益发展,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战略调整

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对于贸易利益的影响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模式程序爱你出外向型发展特征,并且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不合理,加工贸易的比重过大,而高新技术和资本型贸易比重偏小,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升级缓慢,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长远的发展,严重影响到我国的贸易利益获取,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必须实现对对外贸易战略和模式的适当调整。

1.积极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扩大内需

就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升级缓慢,因而,我国仍然会比较长时期的处于劳动力成本和加工贸易成本优势作为主导的对外贸易格局。但是,这种以劳动力成本为主导优势的对外贸易格局日益扩大不可避免的会加剧我国对外贸易的摩擦问题,会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的条件更加恶化。为了应对我国贸易摩擦问题,尽可能的避免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恶化对我国贸易利益的消极影响,我国应该根据具体的国情,根据世界贸易发展的情况,适当的控制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对当前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的调整策略和调整方向主要有:循序渐进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将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商品出口的规模下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规模与我国经济总体规模相适应;加强我国收入分配的改革,不断的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适当的对商品房价格进行抑制,适当的对耐用的消费品进行补贴,通过这些政策实现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内需,从而形成以我国国内的居民消费拉动国内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内需型主导经济发展模式,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内需型发展模式的补充。

2.积极调整我国过分依赖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实现技术和资本的比较优势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不能够长时间的过度依赖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外贸比较优势来获取贸易利益,必须加强调整和改革,实现比较优势的转化,逐渐实现以资本比较优势和高新技术比较优势,促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升级,实现比较优势的科学合理化。为此,我国必须在适当的控制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强本国资本和高端技术产业的培养和发展,充分发挥对当前产业存在的“干中学”效应的的作用,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始阶段以一定的政策,提供一定的工具为高端技术产业成长提供空间。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贸易规则和措施加强对我国未来高新技术战略产业的适当保护,通过国家政策和补贴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不断的积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本和生产经验,最终形成以干中学机制实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

三、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商品出口的规模不大扩大,出口商品的结构也日趋合理化和科学化,新兴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也不大的上升,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外向型经济。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一些弊端,也导致了我国面临着比较的对外贸易摩擦,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比较优势升级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利益的下降,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利益获取受到一定的阻碍,甚至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对外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与我国当前的对外贸易模式和格局密切相关的,进行对外贸易战略调整迫在眉睫。一方面要适当的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和资金产品的比较优势升级。

参考文献:

[1]崔津渡 李诚邦:中国对外贸易条件:1995-2005年状况分析[1].国际经济合作,2006,(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