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生态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72-02

一、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

生活在当下的人,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人类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些安逸的享受,而回到原始社会那种艰苦的生活秩序当中去。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生活活动对水、大气及土壤等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现象长期存在,导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人类的健康、生命、居住条件已经越来越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气田,从此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能源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燃料结构逐步从煤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化学工业开始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污染的治理率还很低,工业废水治理率仅20%,工业废气治理率为56%,工业废渣治理率为50%,因此,解决我国工业污染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泛滥成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面对如此艰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潜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环境保护问题,号召全民进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特别是在党的十中,我党更是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树立环保意识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状况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艰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必须率先树立环保意识,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民众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和谐。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富有朝气,掌握知识的新一代祖国建设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提高自己意识的同时带动他人共同实现保护环境的愿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式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顺应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项内容,它要求从自身的角度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环境而协调自己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协调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自觉地保护环境。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年以来,党和国家以及各个高校着力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逐步恶化,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开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不仅应当拥有全面的思维能力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意识更成为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认识自己价值是为人类生存而存在,让大学生学会自觉地关注生活环境的变化,关爱我们的家园,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地球的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和带动意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这是从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项重要补充。

(三)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所提出的新课题,是党的十七大、十八所坚持完善的重要目标。未达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除了通过必要的法制保障以外,还要从人民思想方面着手,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要求人们树立更为深远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推进人与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构建者,肩负了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在内心深处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人们树立环境意识的推行者,才能尽快带动整个社会尽快实现我国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大目标前进。

三、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思考

(一)加强必要的环境学科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工作,承担起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高校不仅要将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育当中,还要专门在培养计划中安排出一定课时的环境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使学生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不成系统的环境知识通过开设环境类课程而得到系统地充实和整合,使他们对环境知识和环境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例如,高校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计划,应当有条件的设立1~2门环境方面的必修课,如《环境学》、《生态学》等,同时还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为广大同学开设环境方面的选修课,如《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环境生物学》等,以此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打好知识基础。

(二)丰富校园环保科技文化活动

首先,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相关纪念日载体,充分采取如讲座、沙龙、环境监测实践等各种形式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同时还可以不定时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解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政策法规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办法等,提高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了解。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多方途径寻求与所在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新能力施展平台。此类活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快速

提高。

(三)加强高校内部环境保护类社团建设

高校环境保护活动除必要的学校官方组织外,高校环境保护类社团也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和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学习的重要组织者和承办者,有效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在高校的有序开展,也提高了广大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但是不可否认,高校社团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制约着环保类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从经费、师资、场地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条件,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合作指导,力求突出“小、巧、精、智”的特点,并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总之,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环境问题逐渐恶化的现实让我们感叹人类的愚昧,同时也让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必须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这是为人类生存而应尽的最基本义务。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整个社会来关注环境保护事业,提高整个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上形成“时时关爱环境”、“处处节能减排”的良好环境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增谋.加强生态科学教育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J].社科纵横,2009,(1):228-229.

[2] 陈真.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7,(8):115.

[3] 徐梦婷.浅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其培养[J].才智,2009,(19):174.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范文第2篇

一、提升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

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能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化学工业带个人类社会的财富和伤害,激发学生创新工业化学的热情,从而使绿色化学观念扎根在学生的思想当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第一,结合教学让学生认识绿色化学,形成环保意识,从而在化学应用中注重无毒、无害等方面的探索,例如,“化学与生活”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等,使学生能够将化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讨论的形式交流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键和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二,结合生活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品”教学中,结合学生常见的皮肤病问题,如过敏性皮炎、晒斑等讨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分析药物、护肤品等与化学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技术的两面性,从而形成客观的、正确的化学观念.第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例如“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品”教学中,用鸡蛋壳烤黄研成粉末治疗胃酸过多,实际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与胃酸(HCl)反应,中和了过多的胃酸,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将这一治疗方法与胃得乐治疗胃酸过多进行比较,可发现胃得乐治疗胃酸过多会产生二氧化碳(CO2)气体,造成胃中压强变大,不利于胃病的康复.通过比较认识化学的奇妙性,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潜移默化的构建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使其能正确的认识化学的绿色利用和价值,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化学科学应用的科学价值观,促进绿色化学的发展.

二、延伸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

化学是一门奇趣无比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化学的趣味性和神秘感,逐渐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化学的奥秘和趣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化学关联知识,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第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例如“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氧气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从而提出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化学工业带来的一系列环境保护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看到化学工业的两面性,它在丰富了人类的生活资源的同时严重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纺织,纺出的布可以遮体、御寒、装饰生活等,但同时纺织工业对于环境的污染极大,以此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较强的绿色化学观念.第二,结合一些趣味知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兴趣.例如化学教学中通过臭氧引出“南极臭氧空洞”,将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对臭氧层造成的破坏渗透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客观的了解“南极臭氧洞”形成及对地球生物的威胁,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同时将“南极空城”、“南极冰雕”等知识渗透到化学教学,将臭氧空洞的形成与高度发达的“南极空城”联系起来,以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第三,结合教学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例如,“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教学中,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遇潮湿空气会形成酸雨,对农作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在教学中拓展酸雨的相关知识,引申酸雨的预防和防治知识,除向学生讲授石灰石、氨水法防治酸雨的方法外,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一些减少二氧化硫污染的意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认识,树立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三、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不仅可以通过实验细节(如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等)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处理有害物质,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绿色化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绿色化学应用意识.例如,在一些化学实验中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可燃、有毒,溶于水变成氢硫酸,其化学性质也不稳定,如果采用燃烧的方法,在氧气充足情况下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样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性,那么将其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呢?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探索实验中产生的硫化氢的无害排放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又如,“化学与生活”教学中,取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塞住瓶塞并插入型号相同的温度计(注意瓶塞不要过紧),在相同光照下,二氧化碳瓶中的温度较高,这就证明了“温室效应”,再结合实验引导学生对“温室效应”的危害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对“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思考,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培养

随着社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人们开始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涉及环保问题,很多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环境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材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还涵盖了一些环保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知识,适时地将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向学生讲明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生产所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在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注重对学生环保教育方面的渗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形成一种环保意识,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材与生活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将实际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融合到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讲到与“空气”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进行自由发言,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探讨环境变差的原因和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内容。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并着重对污染环境的相关因素进行强调,得出相应的结论,深化学生的环保认识。

二、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活动,还应有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环保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环保意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境问题社会调查,让学生亲自去学校周边的矿厂对排除的污水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对学校食堂排出的污水、废水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了解产生污水、废水的原因,并掌握废水、污水的处理方法。学生也可以直接向矿厂和学校食堂管理阶层进行访问,了解污水和废水之中的成分,再利用自己所学得的化学知识对污水、废水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会涉及有毒气体和有毒液体等物质,这些都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有些化学实验药品在实验结束之后,要进行妥善的处理,不能随便放置或者不管。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范自身的实验操作行为,在化学实验演示操作过程中,要注重环保教育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这个实验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尾气,还需要对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检测,这时教师要联合实际的生活例子对一氧化碳的危害性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气体的认识。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选择少量的药品进行实验演示,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环保教育融入进去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还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社会环境的保护,降低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盛.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3(5).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 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10-001

我园坚持把加强环境建设、进行环境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幼儿园重要的位置,树立大教育观,优化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内容,给幼儿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的大环境,把环境知识和保护环境渗透于幼儿的教育教学之中。

一、创设多元教育环境,实现环境教育熏陶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之巨大,因此我们认为创设好环境,是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的先决条件,而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更是可以让各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及行为。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保护幼儿的天性

丰富的物质环境,可以使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能充分发挥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环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我们从孩子的视角入手,为他们创造了充满童趣、富有生机、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沿着幼儿园走廊,一眼就能看到我们特地设置的环境教育内容,有环境保护宣传栏、有让幼儿了解环境方面的一些重大节日及举措等,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懂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为了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我们在户外设计了假山、小石子路、绿化带、菜园等自然景观。幼儿对于这些景物非常喜欢,他们经常会在午后散步时间去走一走,看看菜园里的菜有没有长大、种子有没有发芽等等。一到幼儿园走廊,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体育玩具,这是老师们自制的可供幼儿练习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多元化的活动器械。这些都顺应了幼儿玩的天性,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中,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2.营造愉悦的精神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

精神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环境,其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我园本着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原则,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手,为幼儿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精神环境,使他们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我们提倡教师要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及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让幼儿感受到交心的温暖;我们的教师还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并接纳幼儿的个性。在活动中,我们教师善于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与鼓励,让他们在愉悦的精神环境中奋发向上,获得自信,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彼此相容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动力。我们提倡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喜欢与同伴交流,初步培养他们谦让、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学会文明的交往方式。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并建立良好的小伙伴关系。每学期,我们会有意识的开展一些“大带小”、“生日会”等活动,让幼儿在关心他人、文明交往的同时,内心产生无比的快乐感。

二、拓展环境教育途径,丰富环境教育内容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相互作用。我园在创设良好园内环境的同时,注重挖掘利用三大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各大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健康快乐地发展。为使幼儿充分理解及掌握环境教育的内容,树立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习惯,我们把环境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主要通过集体教学、游戏活动、家园合作等多种途径来完成。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家长环境保护意识

我园每周下午安排了2次专门的集体活动,并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幼儿不仅可以在集体教学时间段学习、了解环境方面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在晨间,自主游戏等时间进行学习与探索,这样可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家园共育是发挥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还通过家园合作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我们会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举办家庭环保知识竞赛、发放学习资料“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倡议书、收看关于“保护地球”的记录片,园刊和“家长园地”着重刊登环境教育的内容、开设环保知识专栏等一系列的举措,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行为切切实实走进每个家庭。

2.挖掘社区、自然资源,增加幼儿环境活动乐趣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中华民族诞生在黄河流域。追溯v史,这里必有其生存条件,先民才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我国古乐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就是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那么为什么后来却出现“一方水土不足以养一方人呢”?虽同在一块天,同在一块地,今天和当年先民们生存环境条件已大不相同,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当支撑人类文明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消失了,文明也将消失,如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地中海文明的衰落,虽然中华文明是一种延续下来的文明,但随着环境的变迁,中华文明的中心已从古代的黄河流域逐渐东迁南移。

1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1.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

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与人口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排放废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限制其无节制的开发活动,以各种灾害施加报复,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人口剧增,教育跟不上,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也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1.2法制不健全,人治代替法治

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的依据。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仍然由少数官员做出,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如果再加上这些官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1.3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1.4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面对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适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2.1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

2.1.1政府部门

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切忌“说起来重要,计划中重要,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2.1.2环保部门

首先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然后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再次要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对于那些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

2.2环境教育在基层

2.2.1构筑公众参与的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成功管理自然资源的关键之一是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和预算,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公众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作出决定。公众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义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切实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2.2环境教育在学校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抓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求知欲强,好学上进,对周围自然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环境意识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在中小学校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2] 陈双基.环境教育发展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