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标;湖区小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71-0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多读书,才能广受益。阅读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得到健全。同时,阅读具备听、说、读、写等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教学。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中年级学生要有一定的课内和课外的阅读量,并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还要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其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崇高的感情和优秀的品质。本次的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阅读这一实践中逐渐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等环节,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阅读的质量。
2.当前湖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湖区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改革本应根植于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可也在一味地讲求教学形式上的热闹,没有实事求是。教师把教学过程当做是自己表现的舞台,在讲解时高谈阔论,使阅读教学徒有外表而没有实在。
2.1学生:对阅读文本缺乏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湖区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阅读量很有限,没有体会到阅读文本的乐趣。文本的阅读,在语文教学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他的教学手段是不能代替阅读的这种作用的。而学生缺乏阅读文本的兴趣是湖区阅读教学中首要的问题。
2.2教师:解读文本不够到位,忽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但是在湖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解读文本不到位;和教师代替学生的现象。
3.提高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突变期,阅读心理变化上,阅读智力因素诸要素表现由强制阅读感知、阅读记忆向强制阅读思维、阅读注意力转化,同时还强调阅读非智力因素构成的阅读品质,在阅读习惯转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以下策略:
3.1巧设情境,提高阅读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那么教师的阅读教学艺术就体现在激励、唤醒、鼓舞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运用多样新奇有趣的方法和手段,唤醒他们的阅读欲望,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效统一,学生的获取知识和感情的熏陶和谐地统一。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现黄河滚滚、惊涛骇浪的气势,再展现小小的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通过初步阅读已有整体感知,加上多媒体的观看,学生的感受更深,对后面赞扬艄公的精神做了很好的铺垫。阅读教学中的意境的设定,做到了意境和感情的交融,感情真挚确切,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更易理解课铺垫。
3.2实效提问,感受领悟文本。适时适当有效的提问在湖区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效提问这种教学手段,师生会更好地去走近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从而进一步感知领悟文本。
课堂实效提问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进行提问,带着问题去阅读感知文本,让学生有探知兴趣。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学生会好奇地质疑"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的?"有了这种阅读期待,学生进入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提问,语文阅读教学的亮点往往在关键词句里面,读好关键词句,是尤为重要的。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教师提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艄公的勇敢机智、沉着冷静?"学生通过找寻关键语句,通过反复读,层层深入,全方面感知艄公的伟大形象。
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标下,湖区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上,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人,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时也不能忽略读和练,这样才能实行湖区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湖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其实践性,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做贡献,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阎光霞《从小学生阅读现状谈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年第3期
[2]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77页.
关键词:中年级;激发兴趣;主动阅读;强化识字;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的任务是:传播语文基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教会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小学中年级阅读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它既是低年级阅读的继续,又是高年级阅读的基础。由于中年级学生刚完成低年级阅读的5万字阅读要求,进入40万字阅读的领域,语文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知识水平欠缺、独立阅读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非常有必要在较短时间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使他们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平稳地进入高年级阅读阶段。
在本人执教的20年间,大多任教小学三、四年级语文。在这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任务之一便是阅读教学,因为从小学三、四年级起,阅读量增大,问题变深,学生出现不适应,阅读方法技能的形成处于“盲区”。如何提高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强调以读为主。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进行多样化阅读。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起很大作用。
一、深入了解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中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有兴趣去认识和掌握新鲜事物,渴望掌握更好的方法,并且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情感性。例如,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书,喜欢教师的生动语言描绘,喜欢名家名篇的朗读等。学生对这些产生了兴趣,就推进他们向阅读文本靠近。随着走进文本内容,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些社会情感,形成初步的价值、道德观,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阅读中,要遵循“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规律来指导学生阅读,使之对文本内容逐步加深理解。
二、发掘动力,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人们从事阅读的动力,但是光有阅读的兴趣,没有方法和技巧就达到阅读目的,有的学生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小学生内在阅读动力,小学生阅读非常需要强大的动力源泉,现今社会语文交际日益频繁,内容越来越广泛,语文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要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提升自己文化素养。作为教师,就要适时创造条件,促进小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也就是阅读动机。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时,要对学生多创设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其思考和阅读欲望,产生阅读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健康、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动力作用。
三、强化识字,品词析句,夯实阅读基础。
由于学生刚完成低年级学习识字,低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所以识字量比较少,而认识字是阅读感知文本的基础,学生必须正确认字,大量识字,掌握一定的识字量。体会字的音、义在不同文本、不同语境中的变化,才能正确读书、看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涵。
要让学生懂得,理解重点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关键,理解句子是理解段的关键,理解段是理解全篇关键。理解了表达中心思想的重点句、段,才能有助于对文本中心的领会;理解了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才有助于对文本内容深刻理解;理解了感情浓厚的句子,才能使读者受到感染和文章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的感受,理解了在文章结构上有重点作用的句子,才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路。所以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四、精心指导,悉心掌握方法。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掌握文本知识前提。小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通过对美的文章的阅读,受到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受到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训练,受到美的感染,陶冶情操。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然而,良好的阅读能力不是朝夕就能养成的,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科学的指导训练,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选择读书。一要注意选择读物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选择时要符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阅读心理;二合理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深度,问题创设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同一文章教师在不同的阅读进程中要提出不同问题,使学生经过多次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
2、读书方法。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掌握形式多样化阅读更是进行有效阅读的有力保障。
(1)浏览。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
(2)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
(3)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3)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五、广泛阅读,丰富知识。
一
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低年级段以识字教学为重点,高年级段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中年级段则是由以识字为重点向读写为重点过渡。因此,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仍然占有重要位置,但跟低年级教学有所区别。大纲要求中年级的词汇教学要训练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呢?
我认为,进入三年级后,学习字词应有新的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或自读时可将生字词列出,让学生在阅读中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检查时有针对性地指导易读错的字音,注意难写字的字形;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句子、看图、借助实物、体态或换字词等帮助学生了解字词意思;讲读之后,再指导识记字形。这样,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学生朗读、识记字词的次数增多了,同时加强了音形义的联系,字也就不易读错、写错了。
字词是阅读、习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习字词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通过生字词的学习学生还可积累词汇,为阅读、习作练就基本功。加之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因此,在进入小学三年级后,我并没有放松字词教学,而是进一步加强,还努力让这个环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要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出生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然后在小组里通过交流、讨论、查工具书等方式来解决。小组里无法解决的,我就加以点拨和引导。以这样的方式学习生字词,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为巩固所学的字词,我利用字词卡片或小黑板,让学生当老师,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习字词的兴趣。
1.小黑板出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字词。让小老师指名认读,然后全体朗读(三遍)之后,开火车说说要理解的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的形式来理解词意)。在此基础上,又继续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选一个或几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我及时做出评价(当然离不了说鼓励的话)。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字词,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对要会写生字的掌握情况。小老师拿卡片,全班先拼认(拼音掌握不够好的学生可借此进一步加强),然后开火车认读卡片,分析要求会写的字,包括读音、组词、结构、记法,写时注意的地方。这些练习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还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巩固生词的练习,我感觉学生小组内相互听写效果比较好(组员可以轮流听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三年级开始有习作,我发现学生在用字词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就加强了习作评议中的字词纠错。因为习作是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错,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这个环节也少不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自改的基础上,小组内互改互评,使他们对习作也产生了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字词、语言,理解语言,而且培养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在写作中去抒发自己的强烈感情。学生在学习理解语言之后,他们就会积极地思考如何运用词语,写自己的生活,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这一思维学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到多写多练,在写作训练中恰当地运用所学词语,去表达自己的生活内容,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提高了他们在写作上的兴趣。
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又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4.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抄段、成段听写来了解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对学生的书写及时做出评价,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字形,是否真正理解了词的意思。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对字词的理解,则是舍本逐末、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字词是抽象的符号系统,因而字词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排斥感性的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凸显“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这其中既有文字的理性解释,也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这种立体感悟式的字词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地交流对新词的解读,也是为了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落实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总之,字词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字词教学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真正使学生乐学、爱学、好学、会学,这就是我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中年级字词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朗读教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70-01
语文能力的培养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功夫。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只重视写作上的训练,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朗读训练最容易被忽略。其实,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前人已经证实了读书的重要性。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在不同的年级,朗读的训练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下面谈谈我的认识:
低年级的朗读,应该从一词一句开始训练,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唱读。正确,就是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字。流利,就是指在读的过程中连字成词,连词成句,不读破词句,不重复字句。不唱读就是不带拖腔。
大家知道,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而拼音是帮助他们识字和学习语言的有效工具。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拼音这一教学关。拼音关过了,就可以帮助他们识字,学习语言,就能读得正确。另外,低年级学生具有模仿力极强的特点,容易接受比较直观的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示范与领读的作用。教师的范读和领读是激发学生朗读的重要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再有,低年级的朗读训练,在读的正确的基础上,还应该重视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清每一句话,把握句子的语气,借助标点符号的停顿作用去朗读。这样,一点一滴地把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逐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中年级,由于课文的题材内容逐渐扩大与加深,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也比较深刻,常常要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才能读懂。所以到了中年级阶段要把读思结合的习惯作为重点去训练。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要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中年级学生的文章篇幅一般比较长,而我们的课堂时间又有限,所以,在读的训练上还要分清主次,选准多读的内容,如:重点句段让学生多读,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多读,优美的片段让学生多读。此阶段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师的质疑、问难(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充分关注的),通过这样的循循善诱会使学生一步步接近教学目标。在教学上教师要有开放意识,即形式上可采用分组教学,也可以用师生共同辩论的形式等。同时,教师思维也要开放,因为只要学生经历了第一阶段的独立思考,再经过课堂上的讨论,辩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便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高年级,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对朗读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要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入研究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弄清疑点,透彻理解课文。教师在此阶段应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特别注意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思维,而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社会体验不同,甚至于阅读时的心境不同等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导致他们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评价学生,而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帮助和指导作用,因为这些是学生发挥其主体性能力的坚强后盾。学习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涵。此阶段搞好细读最重要。默读就是细读,由于认真预习了,所以学生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他们对文章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把握了主题,弄清了脉络。通过反复默读,特别是重点句、中心句、中心段,优美的修辞和充满激情的语句,读一遍就会有一遍的理解和收获,感情也会自然逐步加深,甚至会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这种结果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是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的。
高年级文章的体裁多有不同,对于不同体裁文章的朗读技巧也不相同。如:写景的文章,就要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充分训练学生的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景物的美,体会作者文章中所描写的情感。再如:写人记事的文章,就需要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言进行有感情朗读。通过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朗读技巧。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逐步转变相关的看法。1、过去认为阅读理解是非常容易的事,学生就应该轻松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考取高分。如果阅读理解的题没有做好,就归结于学生的懒、笨、马虎、不认真。“看看你多么笨,多么不认真,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怎么搞的!”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认知能力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从成人的,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去判断,这显然是错误的。现在,老师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阅读理解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学生掌握得不全面,不牢靠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是这样,才体现出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2、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仅仅看重成绩,强调“鱼”,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现在,应当着重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强调“渔”,掌握正确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事半功倍。3、过去,教师主抓课内阅读,一是时间有限,学生的阅读量很少,没有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量。现在,在课内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二、传授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引а生学会阅读理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学生害怕阅读,不想阅读,而恰恰是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理解方法。例如:“一读,二想,三分析,四写认真,五检查”。因材施教,通过课堂讲解,经验座谈,个别辅导等形式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并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运用,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才有可能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爱上阅读。
三、举办各类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如何真正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石。光在口头上喊得响亮,仅靠学生的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一天、两天、三天,学生可能坚持阅读,一月、两月、三月呢?缺少必要的反馈、监督、检查,是不能长久地进行下去的,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师们应当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类活动。活动给了学生展示、交流、提高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刺激了他们的上进心。活动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效的监督,是对教师教育、指导成果的良好反馈。通过活动,使学生的阅读得到有效的监督,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书籍中去,逐渐地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运用微信教育信息手段。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进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师们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把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运用于阅读教学过程中去。微信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在,师生交谈、留言、视频、作业反馈等活动都可以轻松地进行,省去了许多的中间环节,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五、做好家长工作,发挥家庭独特教育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先人的话富有哲理。“孟母三迁”充分说明了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1、构建学习型家庭,父母有时间在孩子学习时,读读书,看看报刊……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陶冶了情操,纯洁了心灵,而且对孩子起到了耳闻目染、润物细无声的奇妙作用,可以孩子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电视里炮火连天,小情侣卿卿我我,综艺节目嘻嘻哈哈……试问我们的孩子还有心去学习吗?现在正在积极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我们更要创建学习型家庭。2、家长应当做好监督,引导作用。家长在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监督好孩子的学习,每天的课外阅读学生在家做了没?读书的方式正确吗?是专心地阅读,还是边看电视、电脑边读;是玩一会儿读一会儿,还是精心读,完整地读;中年级学生的自制力不是很强,在没有形成强烈的阅读习惯之前,家长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3、注意学生的观看品位。学生正处于认识外界事物,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间,个人的意志形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电视、电脑、手机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形,孩子的识别能力有限,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需要家长的监督、引导,观看积极、向上的内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