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资源管理培训

水资源管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资源管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资源管理培训

水资源管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

以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标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利用。结合相关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合理的调整分配,明确工作实践操作模式,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类漏洞,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改善分析,重视阻碍生态环境发展的因素。依据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模式需求,结合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以最大限度保护模式,提升综合生态质量水平的提升。

1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薄弱问题

1.1环境保护生态意识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分析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案设置。传统的工作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环境保护建设的发展需求,需要对水资源实施长远的发展规划,重视长期趋势下的发展作用,分析恶劣环境下的增长情况。依据城市环境保护的优化建设水平,对工作意识薄弱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升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综合技术操作。如果没有做好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就需要进行必要的革新,明确生态环保理念思路,实施强制模式的操作,及时调整表面的可行性操作方案,对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进行处理,分析其中的冲突问题。1.2水资源管理工程利用不足。面对工程操作的不规范,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工程项目规范管理标准。如果不完善,工程项目实施不足,后续的工作进展不到位,就容易受到阻碍。从长远角度发展需求进行分析,重视其中存在的威胁和阻碍。依据工作经验和工作标准模式,及时处理水资源工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分析各类重点表现。分析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整体保护利用,对没有进行勘查、调研的工程进行设计分析,准确的判断施工重点和要素。依据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模式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偏差问题,分析潜在的隐患。这些隐患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需要水资源工程进行必要的建设,重视功能、类别的区分,调配工作开展的模式,对后续的工作开展造成阻碍。在建设综合化环保操作上,无法得到满意的标准。1.3水资源修复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水资源利用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预期设计标准,区域工作调配上,无法得到合理的规划,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问题,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水资源修复过程中,存在修复不及时,处理不到位的情况。根据生态环境水资源的保护利用过程,重视水资源的净化,明确实际持续巩固的操作标准,分析可能存在的创新力度水平较低的问题,加强工作的合理调配。依据协调操作模式,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重视生产、生活涌水。依据水资源的修补工作,及时调整产业区域。对工业污染力度进行逐步提升,明确水资源修复工程,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修补。但面对强烈的污染仍然无法满足对水资源的保护,需要实施更加高效的技术,提升水资源的修补工作。

2生态环保水资源的利用操作方案

水资源管理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绿色施工;管理

1.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施工所需的资源逐渐变少,同时由于过度开发使用资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共同面临着环境污染与资源缺乏等严峻挑战。进入本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也提出了一种绿色施工的管理模式,考虑到施工现场的环境复杂,资源需求量大,产生的废物也相对较多,所以绿色施工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是依靠绿色施工技术是不能真正实现绿色施工。现今,为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行业急需摒弃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技术和设备,采用全新的绿色施工方法,把节能环保与生产建设结合起来,把节能环保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的新的方向和目标。

2.绿色施工的提出

绿色施工就是在工程建设和实施中,不仅仅只是保证生产质量和安全生产,而且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保”。在建筑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建设中在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资源材料的消耗,同时又与环境和谐发展。在使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项目单一性、技术与管理先进性、实施风险性、统筹复杂性、信息全面性、目标统一性等特点。实施绿色施工,不仅要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且要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等这些内容,它还涉及到资源与能源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3.当前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

由于绿色施工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在实现绿色工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通常都是只注重表面现象,并未真正理解绿色工程的内在含义。因为实施绿色施工对施工企业并没有带有实质性的回报,所以导致大多数施工企业不愿意加入到绿色施工的行列不愿意在绿色施工上投资过多,进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绿色施工有一定的难度。

3.1 管理人员并形成绿色施工意识

对于大多数管理工作者,绿色施工只是一个专有名词,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并不知道如何在具体的生产建设中,并且加上实际生产建设中的员工大多是农民工,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完全理解绿色施工的准确含义,所以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能耗等方面还缺少一定的意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绿色施工的实现。

3.2 建筑施工的设备以及技术的落后

当前中小企业相对较多,工作人员不集中,有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广。同时一些建筑工地部分设备缺乏,很多工作都是靠手工来完成,而使用那些设备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没有参加过高水平的培训和深造。致使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道德素质不高,管理方式落后,并没有产生可持续发展战的意识,只会使用一些能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设备,未能及时引进既环保有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

3.3 政府以及社会欠缺监管力度

任何一项利国利民的制度的形成都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管,绿色施工同样如此,在全面实施贯彻绿色施工中,社会以及政府的监管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科学的、完善的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以及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绿色施工的保障,才能增强绿色施工的监管力度。但是当前以上几个条件均不满足,致使所谓的监管处于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甚至已经到了有名无实的地步。虽然很多工程建设企业在起初都通过了国际环保认证,但是他们大多都没有把绿色施工的技术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建设过程中,而政府与社会没有一定的监管力度和法律保障,只能对那些高能耗、浪费资源、环境的破坏等现象置之不理,使绿色施工不能顺利实现。

4.对当前绿色施工提出的完善意见

绿色施工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建筑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新的环保型的设备可以有效的把可持续发展应用的建筑施工上,从而有利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员工的绿色施工意识

要顺利实现绿色生产必须提高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绿色施工意识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宣传和培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普遍的宣传和培训,才能整体提高所有工作者的绿色施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不仅加深工作人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和理解,深入了解绿色施工的本质和内涵,深刻认识绿色施工在现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对绿色生产的监管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益,自觉的实施绿色施工,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2 建筑施工的能源管理

首先在技术和设备的选取上,主要采取先进的成熟的并且是低能耗的技术和设备,对设备进行有规律的保养和维修,保障所有设备能正常运转,从而降低能耗。有条件的尽可能把高能耗的设备淘汰并且用当前较为先进的低能耗的设备进行替换。同时再生产过程中关掉那些未使用的设备以节省能源。

4.3 建筑施工的资源管理

各种建筑材料以及水资源是建筑工地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改善环境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施工现场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避免使用一次性资源;在施工现场组建一个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把废弃材料收集统一处理;尽量使用节水设备以减少施工期间水资源的使用量;在施工现场建设污水雨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水进行二次利用(例如将处理后的水用于降尘,洗车等)。

4.4 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

在施工现场,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施工泥浆、施工扬尘、光污染、施工噪声、固体废物。基础和土方工程是导致泥浆污染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控制避免也可以通过人工参与使其及时凝结避免污染;扬尘主要在干旱和大风的天气产生可以采用具体的淋水降尘道路硬化等方法避免和治理扬尘现象;通过施工的维护可以避免施工中的光污染;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中的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可以通过禁止夜间施工、选取低噪音的设备等方式对噪声污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减少噪声对公众的影响;由于建筑工地上的固体垃圾大部分都是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因此回收重复利用是解决固体垃圾污染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5.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更是如此,所以绿色施工管理方式将是施工企业发展以及未来施工管理创新的方向。总之,绿色施工管理可以看做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施工现场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通过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从人员管理培训、节约施工能耗、节省施工水资源以及建材资源的消耗、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建筑施工进行绿色管理全程控制,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段春伟.绿色施工在某公共建筑中的实施[J].施工技术,2009,14(11):174-176.

水资源管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发展对策;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61-01

基层水利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担负着农村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业灌溉、农田水利建设、“五小”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基层水利科技推广等重任。以山东省面上小型水利工程为例,山东省5 629座小型水库几乎遍布所有乡村,93%由乡镇和村管理,现场报汛、防洪调度、水量分配等任务艰巨;逾3万座塘坝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任务更加繁重。2011年中央和山东省委1号文件出台,基层水利投入增加,基层水利地位越来越重要,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任务越来越繁重。

1 山东省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1.1 机构设置情况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基层水利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一定发展。山东省基层水利科技工作主要依托于各水利站进行。据调研,全省1 732个乡镇(办事处),其中1 052个设有水利(水保)站(以下统称水利站),669个设立农业综合服务站(以下统称服务站),少数乡镇无基层水利站和服务站。所设水利站和服务站中,列入行政序列的有8个,全额事业类单位1 440个,差额事业类单位87个,自收自支类单位187个。在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方面,目前全省县级以上抗旱服务组织由原来的142支增加到目前的159支。

1.2 人员及设备情况

据调研,目前全省基层水利站(服务站)共有在编在岗人员8 149人,其中专职水利工作人员5 538人。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89人,中级职称1 015人,初级职称3 122人,无职称或未取得职称3 923人;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学以上869人,大专2 232人,高中及以下2 024人;从年龄机构来看,30岁以下有801人,30~39岁的有2 637人,40~49岁的有2 765人,50岁以上的有1 148人。

现有基层抗旱服务人员11 076人,完好抗旱设备59 861台(套)。其中,关键设备主要包括应急拉水车425辆、打井洗井设备844台套、移动灌溉设备10 402台套、移动喷滴灌节水设备1 456台套、输水软管2 380 km、简易净水设备88套。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政策支持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基层水利科技工作及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因素。据调研,多数基层水利科技服务机构连日常办公经费都难以落实,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工资福利待遇低的问题,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也不能较好的落实。绝大多数乡镇水利站(或服务站)都没有单独的工作经费,有些乡镇水利站(或服务站)多年来未购置办公设备和仪器,办公条件很简陋,严重影响乡镇水利科技工作的开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1]。由于没有稳定可靠的投入,相当多的基层水利科技服务机构只有通过多种经营来勉强维持运转,导致水利公益功能弱化,服务质量不高。

2.2 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基层水利人员总量不足,从事水利科技服务的人员更少。在有限的人员中兼职的也偏多,年龄偏大的人员偏多,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利科技工作需求[2]。由于编制和待遇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吸引专业人才,不少水利站(或服务站)10多年没引进1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即便是现有的专业人才,也存在人心不稳的问题,一些水利站(或服务站)仅有1人在维持工作。从基层水利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高学历、专业性、技术性人才所占比重偏低。目前,全省水利站(或服务站)在编在岗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869人,仅占10.66%;水利专业人员只有2 024人,仅占24.84%;中级以上职称只有1 104人,仅占13.55%;30岁以下的只有801人,仅占9.83%。

2.3 机构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严重弱化

目前,包括水利科技服务在内的大多数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人、财、物等由乡镇统一管理,县水利局负责业务指导。基层水利人员常被抽调从事驻村包队、维稳安定,甚至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等工作,严重影响水利主业和水利职能的履行。“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给基层水利和科技工作带来一定困难[3]。2008年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水利站(或服务站)被撤并,大批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人员下岗、轮岗、待岗,有些乡镇甚至没有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连基本的测量、报表都无法完成,职能弱化。

3 发展对策

3.1 明确公益性质,科学定位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体系

将基层水利科技服务单位定为公益性,按照公益性方式进行管理,明确人员编制,落实人员和经费。根据履行的职责,统一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结合各乡镇管辖面积、耕地面积、人口及水利工程状况合理确定人员编制。

3.2 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科技服务职能

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健全各基层水利工作站点,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将现有“以块为主”管理逐渐过渡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可借鉴国土等部门的管理体系,制订和出台基层水利站(或服务站)改革的政策,将水利站(服务站)作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排除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具体承担水利科技服务等公益性职能[4]。

3.3 增加政策支持,加大基层水利科技服务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基层水利科技服务经费,从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基层水利科技服务工作。落实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薪酬制度[5]。改善基层水利科技服务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在有条件的村庄可配备村级水利科技服务员,省、市2级财政给予一定的工作补助经费。

3.4 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当前,提升基层人员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业务培训。既可派上级业务部门骨干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又可请乡镇水利技术人员到上级业务部门挂职学习。可由省水利厅牵头,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有计划地对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省、市2级财政适当给予补助。完善政策,落实基层水利科技服务人员的待遇,有效解决晋职晋级、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问题,尽快建立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流动的长效机制[6]。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在人员编制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吸引、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不断优化基层水利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

4 参考文献

[1] 徐峰.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320.

[2] 姚牧阳.谈农村地区水利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上半月,2010(10):45-46.

[3] 陆劲环.试论农村水利工作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财富,2010(18):136.

[4] 许开彬.谈农村水利工程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J].科学之友:下旬,2010(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