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产养殖的条件

水产养殖的条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产养殖的条件

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第1篇

一、前言

水产养殖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水产养殖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进入生产一线。能够从事从事内陆水域和浅海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病害防治、水产药物、水产动物饲料及相关专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就业特点

1.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旺盛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迅速发展及蓝色海洋经济的快速开发,辽西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因此,需要更多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业人才。

2.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专业定位不明确,就业稳定性不强

通过近几年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要在水产行业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困难。但水产养殖属于条件较艰苦的行业,水产养殖基地距城市繁华中心较偏远,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生产期间业余生活比较枯燥。另外,育苗场及养殖场的工作及食宿条件较差。由于学生对自我、水产行业和具体的企业了解不充分,很多同学在选择就业时没有准确定位。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后发现,从事水产行业基层工作很辛苦、很枯燥,没能很好地看到岗位的发展前景,许多同学产生失落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特别是城市长大的学生对水产养殖的工作排斥性更强。另外,学生在对选择的岗位失望后,会产生换工作的想法,频频更换企业和岗位,就业稳定性不强。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稳定性不强,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损失,给学校的声誉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水产养殖专业就业解决对策

1.树立正确的水产就业观念

通过多年的学生专业思想工作调查发现,在学生中对水产养殖专业认识中存在误区,认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毕业生只能去从事育苗和养殖工作,导致很多学生感觉毕业后就业道路非常狭窄。学生入学初始,通过往届毕业生事迹宣传、知名企业介绍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其实学生应树立大水产的观念,水产行业给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基本是两类,一是技术型的,如水产动物的育苗、养殖和病害防治等;另一类是水产业务型,如水产饲料业务、水产药物业务等。这就要根据同学的特点进行分别指导。

2.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大特点是就业环境差,压力大、强度强,要在水产行业能有所发展,就必须要调整好心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校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培养目标是是培养适应水产养殖生产一线,能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校企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第2篇

一、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的行政管理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环发(2004)98号]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范围。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包括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①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②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③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水利相关的专项规划“流域、区域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和供水、水力发电等专业规划”。

二、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工作发展的现状看,由于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性研究,尚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非技术性的管理、组织和思想关键方面的因素,也包括目前渔业环境和管理体制的影响。1.规划环评的定位存在偏差。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中明确提出了“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同时也指出“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从中可以看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只是作为对规划的环境可行性做决策的工具,而不是一个规划工具。或者说,规划的制定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整合度不够。环评工作的结果(报告书)是作为规划的一个附件,并且作为评判规划是否通过的条件之一。环评者与规划者之间形成的是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而不是一体化协作的关系。2.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尚缺乏更为有效的法律保障。规划环评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常态化。虽然我国环评法要求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迄今为止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水产养殖规划环评的专项条例和技术导则,使我国水产养殖规划环评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制度保障和技术参考。3.缺乏科学、规范、合理的方法指标体系。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指标,影响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正合理性。这种技术性缺陷也是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4.环评结果普遍缺乏约束力。2015年我国已完成许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广泛进行群众意见征集。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这些环评的质量和环评本身的约束力是值得怀疑的。环评单位从委托方处获得环评项目,环评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业务面和业务量的拓展。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深厚的政策根源性和技术根源性,直接制约了规划环评效果的真正发挥。

三、水产养殖规划环评制度优化的对策

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82-2

1 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的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的经营者过分的追逐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一味的增加养殖的密度再加上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养殖业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遏制上升趋势,滥用药物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对环境以及对水资源的破坏,又加剧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病害的严重影响。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所涉及到的所有水产养殖业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在监测到的126种病害中,几乎所有的病种发病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连续多年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发现,水产养殖的病害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病源向综合病源演化,发病时间由传统的春秋两季逐渐发展成全年发病,在目前的防治手段中,化学药物的防治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得已而选择的方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较为明显,但是,药物残留难以克服,由此引起的水环境污染会对水产品的食品安全产生次生危害,水环境的恶化又有利于病菌的传播蔓延,同时,化学药物容易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使化学防治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是病原体的耐药性通过生物富集的形式传递给人类,因此,在目前缺少药物评价体系以及药物理论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很难实现科学用药[2]。

2 水产养殖中病害发生的原因

2.1 水产养殖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水产养殖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水资源的环境状况对水产养殖的安全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随之加剧,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目前,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首要原因就是水产养殖环境的恶化[3]。

2.2 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为病菌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条件

在过度追求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一味地增加单位面积内养殖的密度并且养殖基地的条件设施较差,相关的清淤消毒等配套设施不健全,极易诱发病菌的产生以及流行。再加上在水产种苗以及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验检疫以及发现致病后的隔离,在流通过程中加速了疾病的广泛传播。

2.3 种苗抗病性不高,针对水产养殖的科研投入不够

要想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抗病性,就必须选育高产抗病品种,提高所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在这一方面,相应的投资明显不够,经过长时间、单一品种的饲养使品种的抗病特性逐渐退化,为病害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了环境。

2.4 渔民缺少专业的医师指导,滥用药物防治

目前从事养殖业的生物人才所占比例较低,并且目前从事病害防治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少,水平较低,人员又不稳定,专门的研究人才就更少。在养殖户遇到病害发生时缺少足够的病害防治知识,极容易盲目选择药物防治的办法,造成上述的恶性循环。

3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3.1 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在某一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一定要注重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平衡,也就是说,水产养殖的密度、规模要同当地的水资源相适应,过度的发展就会超过水资源的负载能力,造成水域影响恶化,水质污染,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衡,极易诱发病害产生及流行。针对本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进行水产养殖业的科学规划是一个地区政府渔政部门工作的重点。

3.2 搞好养殖设施的配套建设

高标准的养殖基础设施能够极大的改善养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杜绝病菌的生存和蔓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对养殖设施的升级改造,尤其是下大力度建设好鱼池、虾池的改造,建立完备的清淤设施,消毒设施等配套设施。

3.3 加强水产养殖的健康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化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严格操作病害防治的操作规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健全无毒水质系统,选择无毒亲体,引进抗病品种,严格对种苗的检疫,努力打造一条无毒种苗系统。在饲养过程中,选用优质饲料,推广混养套养等新技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立水产养殖的健康养殖模式。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决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做好防病保健措施[4]。

3.4 建立科学的病害防治体系

要想做到病害的控制必须建立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体系,首先注重在病害防疫过程中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加强对水产养殖病害的研究,发现其致病、发病原因,找到最佳的防治方法,在防治过程中,首先建立对病害的监测预报机制,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测预报,加强适应水产养殖的信息技术交流,使病害防治体系形成网络。

3.5 免疫防治是健康养殖的重要内容、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产;鱼类;自然条件;生产现状;发展思路

1荣县水产生产的现状

全县107座水库已有80座水库实施了集约化养鱼,养殖面积713hm2,产量1810t,2550kg/hm2;池塘10258口,只有少数进行了规模化投饲技术养鱼,养鱼面积1172hm2,产量5888t,高的达22500kg/hm2,低的750kg/hm2;河沟养殖面积354hm2,采取投放鱼苗、安放拦鱼设备、落实承包责任制的形式进行养殖,养殖产量446t,1260kg/hm2;稻田养殖面积6972hm2,基本都是粗放养殖,产量4520t,645kg/hm2。现有水产养殖企业4个、渔业专业合作社22个,拥有水产养殖面积1866hm2,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的4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4个,面积1127hm2,渔业生产发展潜力极大。

2荣县水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机构不健全,产业投入太少县乡水产技术推广及渔政机构不适应水产发展的需要,乡镇基本没有水产科技管理队伍,影响了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及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对水产业投入太少,造成原良种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渔政执法体系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水产的快速健康发展。2.2基础设施差,环境不优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垮塌、淤积、渗漏严重,公路、电力设施不完善,影响了蓄水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有些乡镇对水产业发展不够重视,养殖环境差,没有处理好水面资源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渔业水域污染严重,破坏渔业生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养殖户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2.3水产科技及品牌意识差水产养殖户及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服务、休闲渔业、游钓等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小,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缺乏品牌意识,种质退化,病害问题严重,养殖过程中存在滥用药物的现象。2.4水产养殖单位生产资金普遍不足水产养殖单位实施产业化经营,在修建维护鱼池、道路、电力等设施设备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致使生产经营管理中缺少饲料、渔药等流动资金。

3荣县水产业发展思路

3.1制定水域规划,落实承包责任制政府应把发展水产业作为振兴荣县农村经济的“兴奋点”,制定水产业的发展规划,将越溪河流域规划为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沙溪河流域规划为常规水产品养殖基地;旭水河流域规划为休闲渔业水产养殖基地;双溪水库片区规划为种苗及冷水性水生生物养殖基地,进一步完善发展水产业的政策措施,把原来的部门行为变为机关、厂矿、企业、个体户承包塘库及新建无公害养鱼基地的社会行为,全面落实各类水域承包责任制,从政策上推动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3.2推进水产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一是依托项目,拓展水产养殖基地。近年来,水产业依托项目在双石、望佳、度佳、长山等地新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00hm2。水产部门须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农办、国土、各乡镇的联系和协调,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项目和省级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利用低洼地、荒滩、下湿田等宜渔资源,科学规划,整合农综项目、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扶贫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微型水利项目、小农水项目,新建无公害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政策引路,发展养殖销售大户,建立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3.3抓水产养殖新技术培训,促进现代渔业发展充分发挥县乡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主体作用,加强与渔业协会、渔业合作社、科协、科技局、广电局等组织的沟通与合作,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科技兴农项目、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广播电台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水产养殖新技术的普及,全面更新水产养殖户的生产观念,引导水产养殖户开展无公害饲料养鱼、生态养鱼和新品种养殖,全面提高水产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和效益,促进现代渔业的发展。3.4强化管理,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在稳定池塘传统养殖种类的基础上,不断优化10258口池塘养殖结构,切实保护水库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河流的增养殖,实行禁渔区、禁渔期以及人工放流制度,切实做好留佳、长山、双石、度佳、新桥1127hm2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及苗种基地的建设,养殖单位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进行生产,建立《苗种投放记录》、《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达到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标准。禁止使用违禁药物,严格实行水产品渔药、鱼饲料、渔机具、水生动植物及渔业船舶等检验检疫制度,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3.5依托专合组织,培育市场,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以荣县水产协会为龙头,玉章、越溪、杉溪、先雨、富民、朝阳等21个渔业专合社和水产养殖企业为基础,进一步强化渔业专合组织及养殖企业的管理,定期组织考察培训,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科技及品牌意识,培育市场,建立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渔业,完善良种服务、技术服务、渔药鱼饲料服务、水产品加工销售服务,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使水产养殖与市场销售融为一体,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提高水产养殖单位产业化经营水平。3.6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强化科技投入,发展生态渔业政府应把水产发展目标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的考核内容,拿出部分农发资金,以水产项目的形式,奖励渔业生产发展好的乡镇和养殖单位。以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为契机,完善我县县乡两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及渔政执法体系,建立县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采取各种形式筹集水产发展资金,推广先进适用的水产新技术,发展生态渔业,大幅度增加无公害水产品产量,推动荣县的水产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永安.福建省水产加工现状及其发展思路[J].福建水产,2006(,3):91-94.

水产养殖的条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 水域环境; 影响; 治理措施

1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1.1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1.1.1 溶解氧(DO)下降 溶解氧是衡量水体水质必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水产养殖生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水质,其溶解氧量必须保持在5~10 mg/L左右。水产养殖的释氧作用与耗氧作用可以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备时空的变化,当水产养殖的释氧速度小于耗氧速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将逐渐减少,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到4 mg/L时,水产养殖的生存将受到威胁,甚至出现大批的死亡, 当水中溶解氧耗尽时,水中有机物将出现厌氧分解,水质逐渐下降,水域环境因此遭受比较大的影响[1]。

1.1.2 总氮(TN)与总磷(TP)升高 在衡量水质优劣的各项指标中,氮与磷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水体总氮的浓度与总磷的浓度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随着T总氮浓度与总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剧, 当水体总氮的浓度在015~115 mg/L之间时,水体属于富营养型, 当水体总磷的浓度大于0101 mg/L时,可以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

1.1.3 化学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增多 当水域环境被有机物污染时,生化需氧量(BOD)是其污染程度重要的指标之一。若水域环境被限制,无法进行生化需氧量测定时,可以选择使用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测定,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化学需氧量的影响与化学需氧量类似[2]。在水产养殖的水域环境中,一般选择在20 e条件下,培养5 d后所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作为水域环境有机物的耗氧量。通常认为当BOD5 < 1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优秀;当BOD5 在2~3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良好;当BOD5 > 5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的污染;当BOD5 >10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恶化。

1.2 水产养殖对底质的影响 水产养殖的饲料通常具备存保型性较差以及悬浮性较差等特点,如果饲料没有被鱼类摄食时,其必然会沉入水体,降落在水体的底部处。目前,我国饲喂水产的技术比较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因此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地沉入水体底部。时间越久,水体底部堆积的东西就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的频繁,进而消耗底部更多的氧气,水体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NO2 2N、H2S以及NH3等有毒物质的出现,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可以污染水体底部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2 治理措施

2.1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密集的形式,而密集养殖是饲料过剩的重要原因,饲料的大量过剩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须对养殖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此,水产养殖部门可以依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养殖水面的负载能力以及水体的养殖容量等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科学的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合理地设置养殖密度。

2.2 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水域环境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植物净化工程技术、鱼菜共生工程技术、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等等。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是治理水域环境重要的举措,它具有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获得良好水域环境的重要保障,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最具价值的生物工程技术。

2.3 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它给水域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不符合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真正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品的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缺乏对水产养殖的监督,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地制定相关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严格的水产养殖措施,对水产养殖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比如,规定水产养殖必须具备养殖许可证,不断完善水产养殖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苗种、渔药、饲料以及水域环境的管理等等。

3 结语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巨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防治。水域环境的治理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措施,更多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改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