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的作用

病理学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的作用

病理学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1研究对象,方法及评价指标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为期五年的教学模式,课改班级班内有30名学生,180名普通班。从平均入学率来看,两个班级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病理生理学课程整合上,我们将该课程整合分别在第1,2,3,4,5学习开课,总课时为101学时,理论课为68小时,实验课为33小时,多学科整合为27小时,自学为18小时。在第四学期结束时,七个科目的成绩将根据执业医师的考试章程的要求完成。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总分为200。分析结果,教师评价,我们选择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综合能力,言语导向,综合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兴趣,知识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器官系统模式中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

将病理生理学整合到综合课程中,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主要课程。它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药理学等知识,病理生理学可以根据器官系统进行分割,分为一般理论和各种器官系统两部分,最后整合到各种介绍和系统模块中。将基础医学与生物医学融合。根据人体结构,功能,病理等逻辑,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模块,包括人体的基本单元,基本构成,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疾病病理学,病理变化和病原生物学的七个介绍为后来的学习系统模块提供了基础。我们以人体功能系统为线索,实现系统模块,包括血液循环,免疫,呼吸,消化等,每个系统都可以遵循生理结构,病理学,临床关系,教学大纲和内容模块的组织,并可以整合到相关临床学科的理论中。

3课程整合结果

我们通过分裂病理生理学过程的内容,根据器官系统原理分离病理生理学。它可以分为一般和器官系统内容,然后集成到系统模块和讨论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分散到五个学期完成学习,通过基础医学七科联考,我们比较常规班和课改班的成绩无明显差异。然而,课改班的学生在综合能力提升以及课堂发言率方面明显高于常规班,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掌握度不足,需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学的作用范文第2篇

利尿剂降压的有效作用一直得到人们的公认,常作为经典的降压药物作对照。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如SHEP、TOMS、 TAIM、STOP、HAKE等)的结果证明,利尿剂降压效果是肯定的。利尿剂尤其对老年人、肥胖及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2003年ALLHAT以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高血压试验再次肯定了利尿剂的降压作用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本文论述了高血压的利尿剂的作用机制及高血压的药物选择。指出利尿剂的 应用 应按不同患者的特点而个体化小剂量使用。利尿剂种类较多,其中噻嗪类利尿剂以其作用缓和、作用时间长和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而最为常用。

1 利尿剂的主要作用

利尿剂的降压作用一直得到人们的公认。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如SHEP、STOP等)的结果证明,利尿剂的降压效果是肯定的,对老年人、肥胖及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在对多个临床试验的分析中显示,与其他的降压药相比,利尿剂对收缩压(SBP)的平均降压幅度略低,对舒张压(DBP)的降压幅度优于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与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ARB)相似,但低于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CCB)。

抗高血压药物的联用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约有82%的患者需要使用2种以上药物,51%的患者需要3种以上药物。利尿剂是公认的、有效的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在最早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中,就以利尿剂作为基础的首选药物,大量的循证医学资料也都证明利尿剂是联合用药时的一种有效降压药物。除了显著的降压作用外,利尿剂还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尤其是对临床上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利尿剂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利尿剂与其他各类的抗高血压药物合用,都能获得良好的降压疗效。利尿剂和ACE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它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从而使作用于RAS的ACE抑制剂作用更明显。由于ACE抑制剂有强大的肾脏和心血管保护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利尿剂和ACE抑制剂有显著的器官保护作用[1]。

利尿剂价格低廉,广泛用于多种复方降压制剂。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固定剂量复方降压药物中,除了ACE抑制剂与CCB合用外,都应用了小剂量的利尿剂。

利尿剂控制血压的时间长于CCB和ACE抑制剂,短时间内漏服药物对控制血压的影响较小,即容忍度较大。此外,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吲哒帕胺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微白蛋白尿。噻嗪类利尿剂还有助于延缓骨质疏松患者的矿物质丢失[2]。

2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2.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1)高血压和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首选BB,也可选用长效CCB。(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患者,首选BB和ACEI,必要时可联合其他药物。(3)心肌梗死后高血压患者首选ACE、BB和醛固酮拮抗剂(AA),同时应强化降脂治疗和使用阿司匹林75~150mg/d。

2.2 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时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1)在无临床症状,而超声心动图或核素等检查示有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使用ACEI和BB。(2)在有临床症状的左室功能不全或终末期心脏病,推荐使用ACEI、BB、ARB和AA,联合使用袢利尿剂[3]。

2.3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为将患者血压降至

2.4 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为将这些患者血压降至

已有临床试验的证据表明,ACEI与ARB对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可延缓肾功能不全的恶化。在这些患者中使用ACEI和ARB时,只要不出现高钾血症,血清肌酐一定程度增高(高于用药前的基线水平的35%左右)是可以接受的,不要盲目停药。在晚期肾疾病(相应的血清肌酐水平2.5~3.0mg/dl或221~265μmol/L)通常需增大袢利尿剂的剂量。

2.5 脑血管病的高血压在降压时应注意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急性降压的利弊如何尚不清楚。在病情稳定或改善之前,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左右的水平是合适的。病情稳定后仍应认真控制血压,联合使用ACEI和噻嗪类利尿剂,有利于减少脑卒中复发。

2.6 外周动脉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就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而言,外周动脉疾病与冠心病为等危症。所有的抗高血压药物适用于大多数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其他危险因素应有力控制,应使用阿司匹林[5]。

3 讨论

噻嗪类利尿剂较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对Ⅰ级高血压无并发症或并存疾病的大多数首选噻嗪类利尿剂,对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肾实质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好。利尿剂单独使用降压效果不佳时,可以和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同时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强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有利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又比其他药物便宜,是联合用药方案,包括新老固定复方制剂(如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海捷亚、新代文等)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小量噻嗪类利尿剂(6.25~12.5mg/d)有较好的辅助降压效果,但如果用量>25mg/d则有引起电解质紊乱、糖代谢与脂质代谢紊乱的缺点。即便对于无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应按不同类型的病因和病理学特点合理选择不同种类的药物。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除治疗原发病外,利尿剂仅仅对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原醛效果好,并常须和其他降压药合用。因此,利尿剂虽然是一种价格便宜的常用降压药物,但不应过分突出利尿剂的地位,其应用应按不同患者的特点而个体化小剂量使用。

总之,对利尿剂的一些不良反应要做全面的分析,权衡利弊,合理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利尿剂在高血屏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Wyngaarden,Smith,Bennetl Cecil.Textbook of medicine[J].B.Saunders Company,Philadelphia,Pennsylvania,1995,304.

[2]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7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3] 叶任高,陆再英,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4~268.

病理学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学; 心血管疾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 R714.2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99-01

1 护理学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影响

哈佛大学教授Engene Braunwald的研究表明:预防心脏病学(即心脏病危险因素学说的建立及相应干预对策)的发展使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在近几十年来下降了70%,这其中也与护理学有着重要的关联性。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年会已经将预防心脏病学概括为过去50年来心血管病学领域的重要成就之一[1]。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病人和家属能够接受到的指导大多是以口头理论的形式,然而来自护士、医生的指导较少。除此以外,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模式主要是重治轻防,防治普及程度较低。以上这些状况,会阻碍预防心脏病学的实施及心血管病学的防治工作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和肥胖、吸烟以及运动量少。积极干预这些危险因素能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此外,能为护理工作者参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明确的方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从社区诊疗中心到大型医疗单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所谓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包括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理想标准的体重和健康的心态,尽量在医生的配合下共同干预病人的危险因素,积极合理地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

2 护理学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第16届国际心脏病学大会强调心血管病二级预防“ABCDE防线”概括了预防心脏病学的主要相关内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调查统计和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二级预防的有效实施能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护理学在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有以下主要作用。

2.1 开展健康教育

根据心血管病的专科特点及病人的需求,应该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指导教育,使用病人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导,主要内容有入院指导、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指导、特殊专科治疗检查的指导、各类相关疾病知识讲解、基本卫生医疗常识指导、出院康复指导[2]。不仅如此,更要重视病人心理方面的健康护理,做好思想工作,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护理疗效。一直以来健康教育就被认为是护理人员的职责之一。在上个世纪Herderson就已经提出护士应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进而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但是,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认识,主要原因有:(1)护理人员不能积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足。(2)护理人员力量不足,护士工作任务过重,缺乏足够的时间。(3)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护理学在心脏病预防中应该发挥积极有效地作用,以上这些不足阻滞了护理对心血管疾病的有益作用。鉴于以上观点,护理人员应该认清自身的不足,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积极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作用。

2.2采用适当的工作方式

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行为是直接影响病人医从性与配合护理的重要因素,患者要求保证基本的需求,他们更加需要人性化的综合服务[3];病人因病住院,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压抑感,这就更要求我们医护人员给予病人积极地关怀和鼓励,使病人具有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4]。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病人从开始人院、接受专科护理治疗,直至病人出院整个过程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病人的需求,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的给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关怀照顾、更系统的整体护理。方法得当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护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必须积极发挥护理地团队精神,合理的加强沟通和联系。临床上必须重视心理精神护理治疗,在客观了解患者病态心理活动的前提下,密切关注病人的各种反应,时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护理人员应该以耐心、和蔼可亲的热忱态度对待病人,并取得患者的信赖;更要切身关心体贴病人的痛苦,帮助病人消除各种忧虑,从而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战勇气及信心,积极鼓励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平衡,能早日康复出院。

2.3 确定合适的内容与任务

在宣传上,其内容主要侧重于诊断指标、心血管疾病的有关分类、治疗方法的意义、防治工作的意义、病人服药依从等一些方面。应该积极合理的指导患者对预防及检测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只有反复的强化健康知识教育和指导,才能提高高危人群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视程度。护理工作者首要任务就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本人认识疾病本身的危害性,进而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及护士护理,使病人自身服药依从性得到提高,积极帮助病人建立健康向上的信念及信心,进而提高心血管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使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3 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学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积极重要的作用。然而,心血管疾病预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相信经过我们的团队的积极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护理学在人类战胜心血管疾病方面会取得卓越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晓媛,李洁.心血管病防治新概念与护理学面临的挑战[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11.

[2] 李春艳,张晶,张晓春.心内科的整体护理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2(12):1884.

病理学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临床教学 病例讨论 医学教育

病例讨论是在临床实践中训练医学生及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病例讨论不但可以拓展医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深度与灵活性,而且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它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加强对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及运用

病例讨论的基本要求和环节包括:典型或疑难病例的准备、患者资料的收集与基本分析、集体查房、集中讨论确定诊断和鉴别诊断、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案、评估病情的发展和演变、评价预后等内容。医学生必须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其次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后才可能发现重要线索,然后结合实验室和特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最后提出比较符合患者客观征象的临床诊断。例如,一个因“头痛、呕吐入院”的病人,就需要详细询问头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发作的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及加重因素,是否伴有有发热、意识障碍、抽搐,有无外伤史以及有无高血压病等等。这就要求医学生掌握能引起头痛的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诊断要点,及相关的鉴别诊断以及解剖学、功能学和影像学的知识。同时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做到不遗漏每一个阳性体征,从而为提出完整的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过程使医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对基础知识加深了理解,同时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

2. 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一个诊断的正确与否,关键还在于是否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1]。面对大量的临床资料,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挑战,临床医学生应以临床为主,将症状、体征、化验和特殊检查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抓住主要矛盾,科学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可靠的诊断。通过临床病例讨论这一过程,临床医学生将学会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比如一位中年男性因“上腹部疼痛伴低血压”就诊。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症状结合体检,不但要考虑到腹部疾病可以引起上腹痛伴低血压,而且心脏疾病亦可引起上述症状。进一步检查除了应该做腹部B 超和生化检查,还应该做心电图及心肌的酶学检查。从而明确诊断。从这一病例分析中,学生不但锻炼了临床思维的深度, 还锻炼了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

同时, 正确的临床思维有时不能仅靠个体的独立思考而成,而是需要集思广益, 广泛研讨才能形成。病例讨论可以起到启发、诱导和取长补短的作用, 每一位同学在临床实践中所掌握资料的深度, 知识面的广度, 分析问题的角度均有所差异。某些情况下,他人的意见可能正是自已的疏忽所在,在科技信息成倍增长的今天临床医生的知识更新离不开相互学习。总之,通过病例讨论,我们将学会全面地辨证地思考问题,将辨证唯物主义方法应用于病例讨论中将使我们的诊断思维日臻完善,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3.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时期的医学教育不应单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技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临床病例讨论的活泼、民主、平等、融洽的气氛可以激发同学热情、好奇、主动、愉快的心理状态[2]。成功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加强学习的有效性。医学教育应教授除理论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能力。引导同学如何思考,如何剥茧抽丝一步步得出正确的结果。在引导同学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同时激发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一个胸痛的病人,同学一般都会考虑到胸部疾病,老师还要启发学生是不是还可能有腹部疾病引起胸痛呢?除了肺部疾病可以出现胸痛,心脏疾病也可以有胸痛。同时还可以配以多媒体等教学形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加强医学生的医风医德教育

在对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医风医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3]。由于临床医学教育及医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临床教育在医德教育中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临床病例讨论中,集体查房时带教老师应首先作出表率,无论在询问病史或是在体检过程中都要以病人为中心,注意尊重、爱护病人,注重病人的感受,并保护病人的隐私。比如当我们在查一个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时,病人如果有剧烈头痛不能配合检查时,我们应该终止检查。并及时处理患者的不适症状。只有具有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以及无私奉献于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操,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查房过程中也学会了关心爱护病人,也只有学会了关爱与尊重病人,我们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会尊重同学及老师,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互相虚心学习,逐步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为做好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 李如密.教学改革的使命, 变苦学为乐学[J]教育研究1989, 2: 182-183

病理学的作用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111-02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1]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因透析液中的葡萄糖可为细菌构建滋生条件,因此可导致医院感染,为使院内感染的机率降低,当下?R床常采取无糖透析液,这便进一步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现就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依次采取常规护理与强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探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50例患者全部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A组中,女14例,男11例;年龄在45~79岁,年龄中位值(56.36±7.15)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7年,病程中位值(6.29±2.84)年。B组有13例女,12例男;年龄在46~80岁,年龄中位值(55.98±7.11)岁;最短病程4年,最长16年,病程中位值(6.38±2.57)年。两组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临床常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纳入标准与研究标准: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经诊断糖尿病均符合WHO有关2型糖尿病[2]的临床诊断标准,肾病均符合中华医药学会肾病分会[3]制定的相关标准;②透析依从性良好;③患者每周透析2~4次,4~5 h/次,并且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②严重急性、慢性肾炎,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严重并发症患者;③未遵照医嘱接受透析治疗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护理方法

A组:对患者行常规护理,即遵照医嘱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告知患者透析时应注意的事项;做好患者日常卫生清洁工作;预防并发症发生。B组:对患者行强化护理干预,即①健康教育强化:将糖尿病肾病有关知识的手册发放给患者或其家属,同时详细耐心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肾病以及低血糖等知识,向患者告知血透对血糖的影响、低血糖表现症状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等等;向患者讲明低血糖的患病机制、具体表现以及监测方式等等,使患者提高对遵医嘱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知,包括胰岛素作用的相关机制、时间、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治疗方式等等,重点向患者讲明擅自加减药物的危害。将患者治疗的状况详细记录在案,内容包括每日饮食量、膳食种类、药物用量、体质情况以及用药途径等,构建良好密切的护患关系,加强同患者的交流,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对出现的问题合理分析,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必要时可将治疗情况良好的病例介绍给患者,以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提高。②饮食与用药指导:于患者透析日的清晨停止应用中短效混合胰岛素,更换为早餐或者午餐前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者给予短效胰岛素注射;患者透析时正常三餐配比依次为:早餐2:5;中餐1:5;晚餐2:5,尽可能在透析前1 h进食,结束透析后可给予患者蛋糕或酸奶食用;同时告知日常饮食中注意对盐与水的控制方式,减少用水量与食盐摄入量;切忌食用高磷与高钾等食物;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9 g/kg,尽量摄入低蛋白质食物,补充机体所需能量。③加强患者体征指数的关注:患者透析时,需对其体征指数加强观察,并定时对其血糖波动情况进行监测,特别是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若患者血糖指数过低,透析时可给予患者点心或者糖果,观察患者颤抖、心悸、四肢无力以及出汗等表现;对于确诊的低血糖患者可补充糖水、饼干等碳水化合物;若患者低血糖症状较为严重,则可给予50%葡萄糖25 g静脉推注予以缓解。

1.3 疗效评价(观察)

护理依从性评价:调查患者生活方式、服药情况、自我监测以及饮食合理性等情况,其中完全依从:患者生活方式良好,完全遵照医嘱用药,可行自我监测;依照护理人员制定的饮食方案科学饮食;一般依从:患者生活方式有所改善,基本上能够遵照医嘱的指示用药,学会自我监测,饮食方式基本合理;不依从:完全依从的指标均未达到。护理依从性=完全依从率+一般依从性。

对患者血透护理1、2、3 h以及4 h低血糖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参照三联征[4]有关标准评定血糖:患者出现恶心、冷汗、头晕、视物不清、无力以及面色苍白等;血糖值

1.4 统计方法

对该次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展开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组间差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依从性情况分析

B组护理依从性为92.00%,显著高于A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低血糖发生情况分析

A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因患者肾脏功能受到损伤,促使胰岛素灭活功能被降低[5],进而增加了机体对胰岛素需求的量;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会降低胰岛素[6]受体敏感度,并且胰岛素需求量的增加会使血糖控制的难度相应增加,因而诱发低血糖。血液透析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有效方式,通过洗肾以及洗胃等方式及时清除机体中的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7]与酸碱度之间的平衡,但透析时机体会增强胰岛素的反应,因此即便是非糖尿病患者亦有可能出现低血糖情况。多数低血糖患者会存在心悸、饥饿以及视物模糊等情况,还存在癫痫等症状,因而给予患者有效的措施预防意义重大。